2020年精准扶贫民情日记:走访贫困户 情暖村民心范文合集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3篇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871f765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b4.png)
【导语】民情⽇记⾛访记录应该以⽇记的形式,记录同群众联系,帮助农民排忧解难的过程,应当应⽤到实际⽣活中去,解决群众的问题。
如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章,供您参考。
篇⼀ 对于民情⾛访,我们中很多⼈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不过⼀普通⼲部,⽆职⽆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然⽽,两个⽉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对⼀”帮扶,或是个⼈⾛访,先后进了龙吟、⾦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家。
当我⾛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这个70岁的⽼汉正在屋下⾯的⽥⾥掌犁耙。
看到有⼈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
他的⽼伴佝偻着腰,⽤⼿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
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张年轻的遗象。
那是他们的⼉⼦,2009年患尿毒症去了。
⼉媳从此再⽆⾳沓。
两个孙⼦,就跟着⽼⼈过活,15岁的孙⼥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8岁的孙⼦王可在神冲完⼩读三年级。
为了供孙⼥孙⼦读书,给⽼伴看病,维持⼀家⼈⽣活,⽼⼈作了⼗多亩双季稻。
王福保说:“我们⽼了,⼜有病,这倒也没什么,⼈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是⽋的帐还冇还清,⼆是两个细伢⼦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进⾦鱼村⾼峰组葛枚芳⽼⼈家时,80岁的⽼⼈正坐在特制的椅⼦上逗着4岁的⼩孙⼥。
⾃从20xx年在⼭上⼲活不慎摔断股⾻,⽼⼈就不能再独⽴⾏⾛了。
廖局长和⽼⼈聊起家常,得知⽼⼈三个⼉⼦,⼤⼉⼦已于⼏年前意外去世;⼆⼉⼦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直没治好。
说话间,⽼⼈在⽥⾥插秧的两个⼉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
⽼⼈对⼦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的腿,为家⾥帮上点忙。
接过廖局长双⼿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家的眼⾥明显有泪光闪烁。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2f5aad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1a.png)
【精准扶贫】驻村第一书记民情日记三篇篇一今天,我和嘎查支部书记一起到朝格图家了解玉米收割进度和今年的收支情况。
由于今年他家打井比较晚,5月下旬才播种,玉米地又是泛碱的新地,土地肥力差,长势受了一些影响。
不过朝格图见到我们后,还是欢喜的说:“今年有了草料,我家的牛羊产业可以发展壮大,得谢谢国家的扶贫政策,感谢帮扶单位。
”驻村以来,我多次深入到贫困户家中、田间地头,拉家常、讲政策、算细账、话脱贫,了解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发展愿望。
当了解到朝格图家因学、缺土地致贫时,我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审批打井手续,争取了扶贫项目资金2万元,旗政协办公室投入资金12146元,为朝格图家新打深井1眼并配套,为60亩水浇地配套了滴灌设施。
当了解到朝格图当年40只羊的绒毛只卖了1923元时,我和同事与他盘坐在一起,分析增量不增效的症结,先找到病根,然后对症下药,最后帮助他卖出了20只山羊,买回了15只小尾寒羊种羊。
以小尾寒羊多胎性、生长快、出肉率高来改良畜种,利用秸杆、玉米发展舍饲养殖、羔羊育肥,促进朝格图家养殖业发展,提升脱贫攻坚帮扶工作成效。
另外,朝格图的大女儿今年高中毕业,顺利报考了内师大生物科学专业,但拮据的家庭收入,让一家人又皱起了眉头。
知道这件事后,我与同事积极帮助申报自治区教育助学、市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助学,同时争取社会救助,成功申请了“国酒茅台助学”、“泛海助学”,接受了旗蒙医院20xx元的助学金。
篇二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扶贫故事题目是“履职尽责、砥砺奋进、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做贡献”。
我是20xx年6月组织委派我担任白海子镇小东号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
驻村以来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扎实工作,牢记职责使命,一心一意抓扶贫,时刻战斗在扶贫攻坚第一线。
记得去年在金秀店村土地确权召开村民大会上,有一户外出户的孩子回来确权,他的父亲已经死亡好几年了,但是户口没有注销就要分地,村民们悄悄和我说这个小伙子是个小混混挺厉害,村民们对他敢怒不敢言,场面一直僵持到下午四点多。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_日记作文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_日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c7522dde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精准扶贫入户走访日志6篇篇一今年,市委组织开展“学宁乡经验,实施加速赶超”作风建设主题活动,活动要求有关部门联村联企,领导联点联项,干部联户联人。
今天上午,局领导研究确定把联村事项的点放在排掌村,排掌村是我局对口建设的扶贫点,现在已进入扶贫工作第二个年头。
作为建扶工作干部,我从心底里为之高兴,联村点的确定再一次彰显了局领导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和支持力度,更能够为排掌村多做些实事。
篇二昨天市局确定了作风建设活动联村点,主管领导系统工会王瑞良同志决定今天到村里去调研贫困户情况。
上午10点,我和王主任一起乘车前往村里,经过1个多小时路程的颠簸到达了涟源石马山镇排掌村,老远就看见村支书梁建社站在家门口等着,我们会同村委其他主要成员村主任和秘书等一班人就联户帮扶工作沟通了情况。
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常住农户312户,人口1194人,劳动力484人,外出打工260人。
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97户,参保率95.1%。
20xx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59户,享受低保73人。
贫困户中有16人残疾,8位孤寡老人,无房(危房)户39户,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仅480元。
在村支书的引领下,我随王主任走访了10多户村民,这些村民的房屋大多坐落在山坡上的位置,结构简陋,家里的壮劳力基本都到南部城市打工去了,一般只有老人带着孙辈们留守。
他们的生活过得很节俭,家居却收拾的很整洁,老人们说要给孙辈们提够尽可能好的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好好读书,让在外打工的儿女能安心做事。
我想,老人说的几句朴实的话,就是我们祖辈们传承下来的朴实的优良传统啊,不管他们自己生活的多么艰难,却一心想着不能苦了儿孙。
一路走下来,看了这许多情景,我的心底已是为之一振,止不住一种辛酸的滋味涌上心头。
篇三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
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xx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_日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ef03424e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0c.png)
2020精准扶贫个人民情日记三篇篇一X月X日,今天我们所有都起得特别早。
早上7点,我们吃过早点迎着茫茫细雨驱车前往XX乡XX村入户走访,经过1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了XX村,路边辣椒笑盈盈地望着我们,玉米涨红了小脸害羞地低着头偷偷地看我们,五星红旗在XX村的上空迎风飘扬。
村委会的同志们热情地接待我们,一番寒暄后,我们沿着泥泞小路来到异地搬迁户张巨分家。
她家低矮的三间土木房,家里很乱,院里几只小鸡正在觅食。
张巨分正在打扫卫生,对我们的到来感到有点意外。
知道我们的来意后,张巨分告诉我们,山上条件太苦了,缺水不说,庄稼靠天不说,还有野畜袭扰,一年下来没啥收成,加之劳动力不足,太想搬迁了。
张巨分知道自己已是搬迁户兴奋不已。
接连说感谢党感谢政府。
再往上走,来到张坤发家,他正在地里种黄署,告诉他我们是精准扶贫工作组的,想到他家里坐坐,把我们带到他家。
家里条件还好一点,虽然住在山上,但是木结构房也收拾得很干净,他说房子建了好几年了。
张坤发家里五口人,我们问他现在主要有些什么困难,他说主要是她女儿上学比较困难,才9岁,每天要走几里路到山下读书,又没有同伴,中间要穿过好几个树林子,现在野猪比较多,很有危险,上学的时候她可以送一下,放学要是太忙就来不及接,希望能够解决一下。
再就是希望村里帮忙在乡里协调一个屋基,还是想搬到山下去住。
接着我又到唐海林、钟宗明、李昌海等几家,情况大体差不多,都属于比较勤奋、生活过得去、但生存条件又比较差的一类。
他们都反映山上条件太差了,而且野牲畜多,破坏性大,庄稼都种不成,要求村里能够帮他们迁到山下居住。
从山上往回走,我想村里搞迁移扶贫是正确的,应该把村民从山上迁下来,人虽然住在山下,但山上的地还是可以种,而且还可以利用山场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老百姓也有增收的路子。
社会发展的趋势是城市化,那么农村发展的趋势应该是集镇化和村庄化,如何探讨一种土地流转机制和搬迁帮扶机制,把那些生存条件恶劣的村民集中迁移到公路沿线、集镇周围,让他们迁得下、住得稳、能发展,应该是政府认真研究并切实解决的问题。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88f45d69eae009581bec9a.png)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
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1)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
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06年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
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
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2)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
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
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
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最新-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 精品
![最新-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6758e2bc51e79b8968022656.png)
走访贫困户民情日记三篇对暂时不具备条件和能力解决的问题,也要耐心向群众解释清楚,给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你们比亲人更亲,比儿女更贴心工作组成员。
他们看到工作组成员来回访,个个喜笑颜开,看到他们喜乐融融,我们心里也乐开了花。
村民刘来娣对我们说自从丈夫郭志汗患上精神病后就没有过上一个好年,十多年了,每到过年就为备年货愁眉苦脸,感谢你们去年临近春节为我家备足了年货和过年用的现金,这次,我家也和其他家庭一样过上了一个幸福的欢乐年。
村民宋先伦家、郭昌有家过的春节也比往年更加幸福、更加喜庆。
天气有些寒冷,但我们被群众的热情包围,大家围坐在村书记家里,谈着今年的打算,脸上洋溢着笑容,眼神中充满着对生活的期待。
瑞林镇驻大汾三送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篇二今天,吃完中午饭,请了老君山镇镇长、镇中心学校校长来到我的驻村官宅村,目的是请他们帮助解决村幼儿园搬迁的资金问题,官宅村幼儿园现在的教室已经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已经严重的威胁到了孩子们的安全,经和村干部协调,把村里新建成准备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的一幢面积约100㎡的混凝土房子调给村幼儿园,然后把现有危房修复后在用于村党支部活动室。
镇长领导了解了具体情况,表示将情况上报上级相关部门帮助解决。
镇长、校长他们走后。
我和村党支部黄书记、村委会和副主任走访困难户,共走访了五户。
其中一户使我印象最深刻,户主是一位名叫耗恒发的79岁傈僳族老人,儿子英年早逝,儿媳妇丢下一个女儿便和别人跑了,老伴也于去年去世了,现在只剩下耗恒发老人和孙女相依为命,孙女在远嫁洱源的姑姑的资助下在县城里读高中,耗恒发老人每月只有60元的补助和100多元的低保,村上给他申请了一套电视机和接收器,现在基本生活还能保障身体也还可以。
与耗恒发老人简单的聊了哈,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和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18d9afa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7c.png)
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3篇】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篇一立冬过后,天气更冷了。
今天一早,我跟随驻村工作队长和村干部到一贫困户家中进行走访。
从村社干部那里我了解到,意外的疾病让他的半边身子几乎瘫痪,家里还有正在上学的儿子和年迈的父亲。
一家人的生活仅靠他做点零工和妻子种田维持。
一进家门,看到的便是新建的宽敞明亮的房子。
他激动地拉着我们的手说:“原来住在老房子是打雷下雨都害怕,现在搬上来了,住着都不怕了,舒服极了,住着很安心,和城市差不多了”。
他家原先居住的地点属于C级危房,住房因山体整体滑动,出现了房屋倾斜及墙体拉裂的现象,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今年上半年,他家享受到了扶贫安居工程项目,在好政策的帮助下,搬离了原先居住的地点,住进了漂亮的“乡村小别墅”。
从我进到家里一直到我离开,他一共说了6个谢谢,即使在我没有给他带去半点帮助的时候他依然心怀感激,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说起未来时那种激情和希望——“我要感谢党、感谢政府啊!帮我建了新居、建了猪舍,申请了项目入户,让我养了猪,我这个身子喂个猪还可以,猪卖掉就有钱了。
感谢你们对我的帮扶,寻找养殖大户帮带传授,还帮助我儿子申请贫困助学金。
没有党、没有政府、没有你们,我这日子都不知道怎么过。
”那一刻,看到他行动吃力的身体却还满心斗志,我浑身一下子也充满了干劲。
看到他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干劲,我突然觉得天气再冷,但我的心却是温暖的。
今天的走访让我收获很大,也使我深深地意识到,精准扶贫真的很重要,村民生活的改善确实离不开我们的正确引导和指导。
有时候,我们的一个举措、一次宣传甚至一个建议就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
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作为一名大学生村官,我们在脱贫攻坚第一线上要做的还很多,不能一味的只看、只听,而要把行动落在实处、落在村民看得见的实惠处。
(作者为云南省大理州巍山县南诏镇开南村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精准扶贫民情日记篇二抬头望天空,繁星点点,苍山的轮廓模糊可见,耳边传来滋滋滋建筑机械作业的声音,不由自主,想起了村东头张大姐家危房拆除重建的情景。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1fdc1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d.png)
扶贫民情日记精选3篇扶贫民情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是应该切实地为村民干实事,下面为大家精选扶贫民情日记,欢迎阅读!扶贫民情日记一3月12日星期三晴今年初,在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市水利局党组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制定了活动实施方案,确定了“开门搞活动”的原则,要求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基层一线,广泛开展调查研究,走访普通群众,了解民情民生,开展结对帮扶。
真正让党员干部受到教育、转变作风,让群众得到实惠,密切感情。
3月12日上午,根据市局党组统一安排,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集体乘坐公交汽车赶到麻城市龙池桥办事处**村开展民情大走访和与生活困难群众“结对帮扶”活动。
恰巧3月12日,也是国家确定的“植树节”,所以在这次走访活动中,局里还专门安排全体党员干部参加**村的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活动。
由于上午要参加有关会议,集体植树和清理渠道的活动我因故未能参加,多少有些遗憾。
会议结束时,已近晌午,我顾不上中饭,急忙驱车赶往村里,与同志们一起汇合。
赶到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快一点多了。
**村村委会对我们这次民情走访活动十分重视,专门安排村组干部帮助我们联系农户和带路。
在村妇联主任的引领下,我急忙赶到了此次走访活动中的联系对象,困难群众占洪波的家中。
大老远就看到门口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在门前正忙着做家务活,一见到我们,老人显得十分高兴,伸出长满老茧的手,握住我的手不放,连声说着欢迎。
村妇联主任介绍说,这是占红波的父亲,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
老人说,我知道你一会儿要过来。
估计在这之前,与我一起负责联系和结对帮扶这家农户的局水资源科潘金雄同志已经来过这家并进行了走访和慰问。
老人可能是从他那里已经知道我马上要过来的消息。
进屋坐下,房子是一栋三层高的旧楼房,好像正在装修之中。
占洪波的父亲非常热情,给我倒了杯热茶。
老人说,洪波这孩子,卧病在床已经好几年了,至今生活不能自理。
这几年,全靠小儿子,在附近靠做木匠,挣几个钱,把这个家撑起来。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b296eef69dc5022abea0037.png)
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导读:本文农村精准扶贫走访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天气预报为大风蓝色预警,电话及时通知帮扶对象,把代牧的羊群赶到避风的山洼,防止羊群走散丢失…““今天气温回升,协助扶贫户抢抓墒情,及时播种…“如上记述摘自石人子乡农技站扶贫帮扶干部工作日记的一部分。
为进一步开展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定点帮扶贫困村和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增强帮扶工作的针对性,乡农科站的帮扶干部,详细记录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每一次入户了解到的新问题、新困难,帮助贫困户出谋划策,寻找联系增收渠道,为他们早日脱贫,解决生产生活当中遇到的困难。
通过“民情日记”,帮扶干部紧盯帮扶村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和民生社会保障等工作难点,以钉钉子的劲头一项一项抓好落实,加快帮扶对象及早脱贫致富。
扶贫工作期间,农科站的干部通过民情日记等方式,事无巨细详细记录驻村情况、群众需求,共记录扶贫工作日记两万余字, 并根据记录协调有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出点子、找路子,获得了困难群众的一致好评。
篇二9月23日,我和同事们一道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精准扶贫攻坚工作。
我们在天星镇双河村与村“三委”班子成员一道学习传达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听取了村支书蒋贵强扶贫工作汇报,研究了部门挂钩扶贫工作。
在谈到村里的困难时,蒋支书对我们说,双河村有17个村民小组,767户2928人。
虽然全村贫困面大,但是我们有信心通过多方努力,在2019年全面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468户1594人脱贫出列。
村里存在的主要困难是群众增收难,居住环境差、生活不宽裕。
公共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无户间作业路硬化到家家户户,村组公路晴通雨阻现象突出。
特别是一些边远高寒的地方,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居住生存环境条件十分差,房屋破烂、生活简陋,急需异地搬迁转移安置。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_日记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f08c85e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23.png)
2020精准扶贫工作日志三篇篇一按照走访计划,18日下午,我在村干部的陪同下,分别走访慰问了困难户和五保户。
走访慰问的第一户是特困户,今年73岁,老伴已去世,目前全家五口人,儿子、儿媳、孙子、孙女都外出打工,一人独自生活,患脑血栓病近四年,腿部有残疾,行动不便,个人有3.9亩地,由女儿帮着种,包括土地收入和残疾人、低保户享受的保障金,全年收入20xx元左右。
在全面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后,我拉着老人的手,问还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老人连声说:“没有没有,政府很关心我们,不能再给政府添麻烦了。
”当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时,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长满老茧的双手紧握我的手不放松。
离别时,跛着脚执意将我送到门口。
来到五保老人家时,老人正在准备吃晚饭。
通过交谈,得知老人今年74岁,1970年4月从蚌埠下放到姚山村,现有5亩地,包给别人种,自己平时主要以捡破烂为主,全年收入2400元左右。
当我问到老人过得好不好时,他十分激动地说:“比过去幸福多了,逢年过节,上级政府都来看俺,给俺送被送粮送钱,共产党的政策太好了,如果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俺今天”。
站在一旁的我感觉得出,老人的话发自内心,让我很受感动。
临别时,我给老人送上慰问金,老人连声说谢谢,并目送我们很远。
近年来,虽然农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提升,但依然还有部分群众因孤、病、残原因导致生活困难,说明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群众理解。
然而通过与群众的座谈交流,特别是通过与、两位老人的交谈,我感到他们对党和政府的衷心拥护,感谢现在党的好政策,大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是很容易知足的,只是因为客观原因导致他们暂时的生活困难,不愿党和政府。
这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心中有百姓,百姓有杆秤,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群众心里也会装着我们。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我们一定要坚决执行上级党委决策,把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带到基层,送进百姓家中,让广大群众明白党的政策,感受党的温暖,特别要实实在在地帮助弱势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早日走出困境,过上幸福生活。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c304577431126edb6f1a1057.png)
民情日记进村入户走访记录三篇篇一我没有什么下乡经验,但我认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来到贫困户吴光顺家,映入眼帘的是陈旧破烂的土木房,屋前的空地上晒着刚采回来的玉米,堂屋就是一间黄泥巴屋。
屋里杂物很多,原始的火坑、老式的黑白电视,没有一样像样的家具。
吴光顺全家三口人,老伴50多岁,儿子30多了还没有成家立业。
我们详细询问了他家的经济收入、生产生活等情况。
他说:“这里交通不便,种的农作物想要换成钱就得上坡下岭往集镇上背,来回三四个小时,够折腾的,我们多希望政府能帮我们把公路修好扩宽。
”经过沟通了解,我们工作队商量着制定了帮扶计划,并鼓励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就是亲戚,要常联系,有困难就打电话,我们会尽努力帮助你们。
相信经过几年努力,你们定会过上好日子的。
同时,我们也会向上级部门反映情况,争取把公路扩宽”。
随后,我们又陆续走访了几户贫困户,从山上回到住处已是下午6点多,我们每人炒了份鸡蛋饭,也许是太饿了,全都吃了个精光。
晚上,我躺在床上想着白天走访的情况,心中泛起无限的感慨:山里人贫困的状况绝非是坐在办公室里就能够想象的,不亲临现场又怎能感觉到山里人那种淳朴、厚道呢?在走访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让人心酸的故事,深山里村民们的所思、所想、所盼,那淳朴的表情、质朴的语言、简朴的方式,都让我感概万千。
回来的路上,我们还在讨论,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走访虽然只是一种形式,但走访的过程却是实实在在的,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而是一次锻炼和情感体验,更是与贫困户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
篇二今天,是给联系户发羊的日子,我们一行四人早早吃过早饭就从武威出发直达土门镇政府大院,由我局牵头的11个帮扶土门镇联系单位向特困户发放种羊的仪式将要在今天举行。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ee5660d5770bf78a652954a5.png)
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
导读:本文精准扶贫民情日记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今天,我以双台乡党委书记的身份参加了全县推进精准扶贫动员会,这是我任党委书记后,第一次参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动员会,深感责任重大。
双台乡地处竹山北大门,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讨米不到北星河”是双台乡贫困面貌的真实写照,全乡14个村,总人口1.8万余人,仅贫困人口就有8000人,贫困发生率为39%,是竹山县脱贫攻坚主战场。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思路,更精准的措施,超常规的力度,以绝不落下一个贫困村一个贫困户为我乡的奋斗目标。
成立精准扶贫攻坚指挥部,分为14个战区,明确各战区指挥长,签订责任状,双台乡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式打响了。
篇二扎实走访精准扶贫对象,做到扶贫对象精准。
从20xx年6月以来,我乡先后经过“三访四看五评”“精准扶贫回头看”等行动,20xx年认定贫困户1906户5326人,其中政策兜底435户486人。
在精准识别过程中,围绕规范建档,全面实现“专人、专事、专柜、专盒、专袋”,信息录入全面真实,真正做到”户有卡、村有档、乡有册”,实现全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动态化管理。
篇三在精准识别基础上,我乡开展贫困村、贫困户三年脱贫出列规划编制工作,按照“五个一批”和“十个到户
到人”要求,注重统筹兼顾,长短结合,注重“一村一品”,共规划到村项目126个,总投资3.8亿元,到户项目总投资3亿元,14个贫困村共分三批出列,2016年出列4个村,2017年出列6个村,2018年出列4个村。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88f45d69eae009581bec9a.png)
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离开大城市,在扶贫工作队工作期间,生活工作虽然辛苦,但总有这样一件件小事激励着我们。
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1) 透过薄薄的晨雾仍能看到屋顶尚未融化的积雪,一阵风吹过,感觉有些寒冷。
根据工作组的安排,今天市长助理章芸将和我们一起到腰布村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并给他们送去棉被、大米、食用油、雨伞等御寒防冻物资。
简单吃过早饭后,我们来到丁屋小组低保户丁月庆家,通过前期摸底调查时了解到,他的妻子从89年开始就患有精神分裂症,四处求医,一直没有好转,06年又发生车祸成了残疾,使本来就不富裕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家里还有84岁的老母亲要照顾,女儿又远嫁,本来有一儿子在外打工,但嫌弃家里穷,一直未归……每谈到此处,他暗自伤心难过。
但谈到现在的家庭情况时,他很欣慰的告诉我们,多亏现在政府的好政策,不仅帮我们办了低保,而且逢年过节,又来看望我们,如果没有政府的关心和帮助,我这个家早就散了,这全要感谢政府啊……在丁月庆的感激声中,我们踏上了走访五保户曾南州家的路,曾南洲自幼失去双亲,小时候的一场大病使他成为哑巴,靠政府接济和左邻右舍的帮助才得以为生,家里穷,自身又残疾,没人愿意嫁给他,40多岁仍单身一人。
看到我们的到来,曾南洲显得有点激动,一边‚指手划脚‛的让我们进去坐,一边给我们倒水,冬秀主任则充当我们的翻译,向他说明我们的来意,并送上御寒物资,临走时,他的双手合十不断的朝着我们鞠躬,冬秀主任说,这是感谢你们呢!走访贫困户的民情日记范文(2) 我来到马吉米桥上,用摄像机拍摄马吉米村的变化。
这里正开展易地扶贫搬迁,要不了多久,这里将会是美丽新家园。
在返回工作队驻地时,我看到一个缓慢的身影,一手拄拐杖,一手提口袋,步履蹒跚地前行。
这个身影我很熟悉,他是村里的百岁老人,也是村里少数会说汉话的老人。
有时在乡街上会遇到他去买菜,他总是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
![个人精准扶贫走访记录范文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c931e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7c.png)
【导语】扶贫是保护贫困户的合法权益,取消贫困负担。
政府帮助贫困地区加⼤⼈才开发、完善农民⼯市场。
临时⼯基本待遇,建⽴发展⼯农业企业、促进⽣产摆脱贫困的⼀种社会⼯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产,改变穷困⾯貌。
我们的扶贫⼯作,不应该仅仅只停留在脱贫的阶段,更多地是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今天和本局职⼯钟卫华⾛访下岑花组的杨昌其家。
杨昌其家就在旧州万亩⼤坝边上,他家背⼭⾯⽔,余黄公路和舞阳河从门前穿过,交通⼗分便利。
这是⼀栋两层楼的砖房,门前是⼀望⽆际、⼀马平川的稻⽥,视线极为开阔,⼼情豁然开朗,⾛访这样的贫困户没有了之前沉重的⼼情。
在他门前,我们叫了⼏声,没⼈答应,钟卫华打电话给他,他说在外⾯⼲活,马上就回到家了。
等了⼗多分钟,他回来了。
我们说明来意,他进屋拿出服务⼿册和收⼊⼿册,钟卫华给他点了⼀根烟,我和他⼀个询问⼀个登记。
杨昌其今年已经61岁了,⽼伴也有54了。
⼉⼥们都已成⼈,各⾃成家,⾃⽴门户,家⾥就他和⽼伴两⼈。
从外表看,他⾝体虽然精瘦,但语⾳洪亮,底⽓很⾜,绝不像六⼗多的⽼⼈,可以看出他是长年从事劳作的⼈,⾝体⼗分健康。
也健谈,在谈到收⼊的时候,他没有避讳,告诉我们,他向银⾏贷了款,今年养了8头⽜。
他说,现在国家对贫困户有很多优惠政策,今年没有种⽔稻和其它粮⾷作物,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全⼼全意要把这8头⽜伺候好,指望它们将来能卖个好价钱,把国家贷款还了,剩下的钱再来发展养殖。
从交谈中,可以看出,这个⽼⼈思路清晰,⽬标明确。
我们开玩笑问他,⼦⼥每年拿不拿点钱给他?他说,⼉⼥们过好⾃⼰的⽣活就⾏了,趁着⾃⼰还在⾝强⼒壮的时候努⼒⼀下,不想给⼦⼥们带来负担。
当我们再问到他养的⽜愁不愁销路?有多少收⼊时,这个精明的农村⽼头说,现在养的⽜好卖得很。
⾄于有多少收⼊,他笑着说,这个嘛,保密!从他的笑容中,我猜测,收⼊肯定不错。
这真是个浑⾝洋溢着正能量的农村⽼头! 从他家出来,我们⼼情都很轻松。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随记3篇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随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def397af01dc281e53af067.png)
个人走访入户民情日记3篇篇一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先后进了龙吟、金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人家。
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此再无音沓。
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4岁的小孙女。
自从20xx“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干部,家庭也不宽裕,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龙吟村瓦屋组83岁的老上访户廖哲华握着市人社局领导的手久久不愿松开;9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唐仙娥执意要留我们吃午饭;起身离开时乡亲们总是目送很远、很远。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
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
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
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篇二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教育局对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拉乌乡碧鸡村委会哨房、碧鸡、桃园三个村组的59户群众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6户群众中有5户属哨房五组,1户属碧鸡三组。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
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
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
松平哨水库的干涸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日记-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 精品
![日记-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0238ccbdddccda38376baffc.png)
日记-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精品贫困户走访民情日记五篇打赢扶贫开发攻坚战,必须在精准上下功夫。
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把贫困原因搞清楚、分析透,更有针对性地在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求实效。
要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区别不同情况,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不搞大水漫灌、大而化之。
要坚持精准设计。
刚才走了五华里路去谢长古家,现在要到黄长娣家了解情况。
黄长娣早年丧夫,带着两个小孩,一家居住在小河对面,与村小组其他人家相距几百米,属于独村独门独户的情况。
再是,为了调解她家与钟义胜、钟运辉家山林纠纷问题,现在去她家还真是一举两得了。
我还是第一次去她家,没有想到去她的路那么难走,远远看得到房子就是找不到路,我只有打着雨伞,卷高裤脚往河边走去。
走到河边,那时正好有位村民在过河,我问她去黄长娣家是不是往这里走?她回答说这里是可以去,但现在河水大,很深,我都浸湿了裤子,你过河的话也会浸湿裤子。
我说不怕,我就把裤脚卷得高高的,过了之后,裤子还是浸湿了。
我走进黄长娣家之后,当她看到是我,就马上招呼说兰同志你来了,快进屋座。
听到声音,她儿子、女儿都一起来到客厅,烧开的烧开水,洗杯子的洗杯子,黄长娣即非常热情,反复叫我吃粽子,我盛情难即,就边吃粽子边聊天,了解近期大雨洪水时期有无发生水灾情况,她回答没有发生大的水灾,一切还好。
听后,我就放心了。
之后,我向她说明到她家来的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回馈前次诉求的山林纠纷问题。
我只有将我向周围人群了解的情况及向钟义胜、钟运辉调查的情况反馈给她。
我说既然你公公把山林卖出去了,凭我们三送工作队的权限是无法帮你要回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777888cb524de518964b7dc9.png)
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_4100字精准扶贫的民情日记【篇一】近,茂南区金塘镇牙象村和公馆镇坡塘村的群众十分高兴,因为茂南区委书记丁锦文日前带领区有关部门干部到该村调研,现场解决该村道路、水利以及文化设施等系列问题。
细心的群众发现,下乡的干部每人都带着一本笔记本。
干部表示,把问题记下来,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这是茂南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一个缩影。
去年九月下旬,新的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上任以来,勤走基层,在一线了解民情民意、在一线决策、在一线指挥、在一线解决问题已经成为该区领导班子的工作常态。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和省委开展夯实基础、服务群众活动的要求,切实加强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该区在全区开展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
参加的对象是区四套班子成员、区直和市驻区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镇(街、开发试验区)领导班子成员。
活动的主要内容:一是区四套班子成员每人挂一个重点村(社区)、抓一个民生工程、包一个重点信访案。
二是区直和市驻区各单位主要领导每人挂一个后进村(社区),并兼任该村(社区)党组织第一书记。
三是结合扶贫双到工作,区领导班子和区直部门领导每人要帮扶一户以上的困难群众。
四是每月10日至21日为无会旬,区里不安排会议,各级干部利用这段时间下基层活动,每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时间不少于60天。
五是领导干部下基层必须写民情日记,把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记录下来,帮助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民情日记本由区委统一规格印制,并定期上交区委基层办调阅和检查。
六是把下基层写民情日记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述职述廉的重要内容。
该区四套班子领导在开展干部下基层活动中起到率先垂范的带头作用。
区委书记丁锦文连日来深入金塘镇白土村、牙象村,公馆镇甘底村、坡塘村帮助解决水利、道路、文化设施以及治污等问题。
区长李恒和深入新坡镇、高山镇帮助解决征地、整治火灾隐患等问题。
在区领导班子的带动下,全区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纷纷深入基层,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
4年的驻村经历,让我越来越感到,第一书记不是一个简单的称谓,而是一种厚重责任。
一年来,自己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上,其他农户生活的怎么样?
快过年了,村里的五保户生活的咋样?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且年龄较大的群体有没有困难?带着这些问题,我开始了走村串户掌握情况。
开始驻村的时候,我就手绘了全村人口居住分布示意图,标清了建档立卡户、脱贫户、党员户、五保户、年龄较大未列入建档立卡贫困户等基本信息,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开展驻村工作。
今天,我首先来到五保房,看望五保户王守本。
五保房是嘎查专门为五保户老有所依建设的房屋。
一进屋,王守本热情招呼我炕上坐。
王守本告诉我,嘎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照顾的很好,夏天的时候,不时送来蔬菜、水果,过冬时送来煤炭、米面,逢年过节,都要送来慰问品。
在这里生活,让他感到很充实。
听了这些,我感到很欣慰,群众的赞誉,表明我们的工作有了成效。
从王守本家出来,我继续我的“串门行动”。
走在乡间平坦的水泥路上,不时碰到在路边聊天的村民,他们很热情地和我打招呼,村里所有人也都已经认识我了。
到了东沟子村,薛梅贵从窗户看到了我,便出来迎接。
老两口都80多岁了,身体还算硬朗。
虽然年龄大了,但因贫困户条件限制,没有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
我坐在他们的炕头上,与他们面对面的交流。
交流的整个过程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倾诉”的意愿很强烈,愿意和我交流。
薛梅贵一边说话,一边给我倒茶。
我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有什么困难,嘎查会解决的。
在党的关怀下幸福生活一步一步向咱们靠近,要勇敢面对生活,在党的扶贫政策和引领下,一定能走上幸福道路。
他们把自己希望得到帮助的情况和我反映,我一一记下,承诺帮他们向有关部门咨询有关政策。
希望通过我对国家政策的宣传能够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驻村以来,为老百姓办了一些实事,但远远达不到驻村第一书记职责和任务要求,我会带领驻村工作队在驻村扶贫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篇二
这一段时间很多村民地里的活儿大部分干完了农闲在家,也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了解民情,联系群众的时机。
今天早晨我们驻村工作队员吃完早饭,分组分村进行了入户了解、宣传党的惠农惠牧政策。
在窖卜子村贫困户王召才家,他的妻子高腊娣含着眼泪向我说国家的政策真好,刚从呼和浩特做完手术回家,如果没有享受精准扶贫
政策,她已经得了十几年的腰间盘滑落症根本看不起,感谢党的好政策。
她还说驻村干部和包扶干部得知她准备看病做手术的钱不够后,积极协助她在中国扶贫网上发布求救信息,共筹集了5000多元,感谢党的好干部。
高腊娣这次在呼和浩特附属医院做腰间盘滑落手术,打了6个钢钉,花费7.7万元。
我向她详细讲解了医疗报销流程,同时准备给他们一家尽量争取办理临时救助,以此来减轻他们的负担。
贫困户宁润标、李虎、杨栓罗是这次扶贫对象动态管理中正常脱贫的户子。
入户时发现他们担心脱贫后没有扶持措施,及时向他们详细讲解了脱贫不脱政策的内容。
在什丙地村宁俊维家,发现他所居住的房屋属于危房,于是向他们一家详细讲解了国家危房改造政策,并签订了改造危房协议。
这一天下来,总共走访了29户,包括一般户和贫困户。
村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能现场解答的尽量解答,有不懂的回村委会跟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再给答复。
篇三
今天一整天,事情比较多。
上午接受了市驻镇督导组的检查,帮我们及时发现了党建资料不完整、摸底表缺项漏项等细微之处的问题。
督导组走后,我们进行了问题梳理,限定了整改时限,安排专人查漏补缺做此项工作。
扶贫工作不仅需要“外跑”,还需要做好“细活”,所谓的绣花功夫,缺了哪一项都不行。
下午,和驻村工作队员李宁去7个自然村张贴了贫困户脱贫第二次公示名单,这是必须的程序,不可省去。
在西太平庄自然村,我们去了贫困户刘福树家,他是个“五保”户,今年67岁,因患病致贫。
我们去他家时,他正在家里,当地生着火炉很暖和,院里过冬的煤炭也很充足。
老人见到我们很高兴,主动和我们打招呼。
我前几次入户到他家了解到:他在旗医院住过院,享受了健康扶贫医药费住院报销90%的比例,但他出院后没有带医院的病情诊断证明,他平时还得经常服药,乡村医生因没有依据无法给他送药,他自己又不方便去旗医院复印病历,于是我和他说好拿着他的身份证复印病历,医生可按照病情诊断证明就可以送药了。
第二天,我和李宁去了旗医院复印了刘福树今年住院的病历,上面写着肺部疾病,有了这个诊断证明,乡村医生就可以对症送药了。
我们把复印好的病历送到了刘福树的家里,又查看了他平时的常用药,及时联系了医生并发送了药品照片。
如果能够送药,我想这样或许能够减轻一点他的经济负担。
作为扶贫干部,我想不一定非要干出多少大事,从小事做起,从细微处入手或许正是我们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