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论文 (67)
PET-CT论文
PET的中文全称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是利用示踪原理显示活体生物活动的医学影像技术。
而PET-CT是PET 与CT的同机融合,整台设备一体化,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和同一个图像处理工作站,它集两者优势于一身,既可以显示人体的解剖结构及形态学改变,也可以显示功能、代谢、受体方面的信息,有效地降低了单纯PET或CT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具有灵敏度高、准确性好、定位准确的特点。
PET显像的基本原理是:PET所用示踪剂是由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的,这些核素因缺少中子而不稳定,趋向于通过正电子衰变达到稳定状态,正电子在周围介质中不断被散射而减慢速度,一旦它静止下来就会俘获一个电子而形成电子偶素,并在纳秒内发生质能转换,正负电子的质量转变为两个能量相等(511keV)而方向相反的光子,发生电子湮灭过程,随后用PET扫描仪探测这两个方向相反的光子,探测过程采用由闪烁晶体,光电倍增管和一系列电子线路系统来完成,当一个光子进入到晶体内时,将与晶体发生相互作用而损失能量,最后消失。
同时该光子损失的能量已全部传递给与之相互作用的晶体原子,这些晶体原子从激发状态回到基态时,就会发出可见光子。
晶体所发出可见光子随机射向各个方向,一小部分进入与晶体相连接的光电倍增管(PMT),进入光电倍增管的可见光子发生光电效应而转变成电子,经逐级放大后,以电流的形式输出给后接地电子线路系统,电子线路系统综合来自相邻几个光电倍增管的信息,从而确定入射光子的能量及在晶体上的入射点,如果入射光子的能量值符合能窗条件,处理设备就会记录下数据,经过符合探测方式,把原始数据通过计算机断层图像重建技术,显示出所需要的图像。
近些年PET-CT在肿瘤、冠心病和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的临床诊断,疗效观察,治疗方案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PET-CT能够比一般检查早半年发现病人的病灶,而其他方法有可能会拖延到中期或晚期才能确诊,并且PET-CT一次检查可以完成患者全身的代谢和解剖现象,减少了扫描时间,使患者更舒适。
ct的原理以及应用论文
CT的原理以及应用论文引言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医疗诊断和科学研究的影像技术。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CT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并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介绍CT的原理以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包括医学、工业和科学研究等方面。
CT的原理CT的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成像,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螺旋扫描的方式采集被测体的X射线投影数据,并使用计算机重构出被测体内部的层次结构信息。
具体步骤如下:1.X射线源和探测器:CT系统由X射线源和围绕被测体旋转的探测器组成。
X射线源产生射线束,探测器则测量射线经过被测体后的强度。
2.螺旋扫描:X射线源和探测器围绕被测体进行螺旋式扫描,同时记录射线通过被测体的强度。
这种扫描方式可以提高数据的采集效率和减少伪影。
3.数据采集和处理:探测器输出的信号经过放大和数字化,最终形成数字化的投影数据。
这些数据包含了X射线通过被测体时的强度信息。
4.重建算法:计算机根据投影数据进行逆过程,通过逆Radon变换将投影数据转换为二维图像。
重建算法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优化,包括滤波、滤波算法和重建方法等。
5.图像显示和分析:重建后的图像可以进行显示和分析。
人们可以通过图像来观察被测体内部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CT的应用CT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及其论文:1. 医学•CT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于肿瘤检测和诊断。
[1]•一项研究探讨了CT在中风患者的应用,以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2]•论文讨论了基于CT图像的骨密度测量方法,以帮助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和治疗。
[3]2. 工业•CT可以应用于工业领域的材料检测。
一项研究使用CT技术检测了不同材料的裂纹和缺陷。
[4]•论文讨论了CT在金属结构中的应用,以评估其完整性和可靠性。
[5]3. 科学研究•CT技术在古生物学研究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一项研究使用CT技术研究了古代鱼类的解剖结构。
CT检查论文
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临床急救中的作用作者:虞梅钦晨倪娟王骊卢英民王钢汪茂文【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心动图(CDE)协助急危重症的诊治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TCA+Stent)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总结121例急诊床旁CDE的临床应用效果。
结果及时正确诊断98例器质性心脏病;协助除外23例胸痛或气促患者心源性病因。
其中5例夹层动脉瘤,21例心包积液(其中7例PTCA术中后、1例射频消融术后、3例安装起搏器术后、3例心脏创伤和7例不明原因),38例急性心肌梗死(其中3例室间隔穿孔、1例乳头肌断裂、2例二尖瓣腱索断裂),2例急性肺动脉栓塞,1例乏氏窦破裂,5例肥厚性心肌病和27例不同病因急性心力衰竭(瓣膜性心脏病8例和非瓣膜性心脏病19例)均及时诊断而采取救治措施。
结论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临床心脏急救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临床急救;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床旁本院自2001年3月开展急诊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以来,至今已有121例危重急诊患者进行床旁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CDE),在临床急救中体现了重要的价值,对挽救病人生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予以总结报道,并结合复习文献[1~16]分析讨论。
资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2002年5月至2006年12月间在本院急诊床旁CDE的患者121例,男90例,女31例,年龄24~89岁,平均年龄。
患者均有严重胸部不适、胸痛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其中5例患者心电图呈现似急性心梗样改变;3例有胸部外伤史;6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现心脏杂音。
所有患者均为急诊或及入院后经病史采集、体检、血生化检查、心电图检查后,仍需对器质性心脏病定性、定位、心功能状态进一步了解或需除外器质性心脏病而作急诊床旁CDE检查。
二、仪器与方法使用美国ATLHDI-35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探头频率为2.0~4.0MHz。
急诊床旁CDE利用M型及二维常规测量心脏各腔室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右室流出道内径、左右心房内径等;左室壁厚度:室间隔、左室后壁收缩期及舒张期厚度;大血管内径:主动脉根部、升部、弓部、降部的内径及肺动脉主干、左右肺动脉。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相关推荐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精选6篇)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毕业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篇1介绍医学影像发展的历程CT成像技术的优势和影像技术在数字化中的发展说明PACS系统基本原理与结构及采用这种体系结构的意义;指出影像学的发展对医学诊断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展、成像技术、数字化。
影像学发展概述及特点影像学诊断是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CT的研制始于世纪6年代。
1967年英国的工程师汉斯菲尔德开始了模式识别的研究工作。
5年代X线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
即计算机体断层摄影(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
X线CT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察所得的信息。
CT成像技术的优势:CT与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相比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优点。
真正的断面图像:CT通过X线准直系统的准直可得到无层面外组织结构干扰的横断面图像。
与常规X线体层摄影比较CT得到的横断面图像层厚准确图像清晰密度分辨率高无层面以外结构的干扰。
密度分辨率高:CT与常规影像学检查相比它的密度分辨率最高。
其原因是:第一CT的X射线束透过物体到达检测器经过严格的准直散射线少;第二CT机采用了高灵敏度的、高效率的接收器;第三CT利用计算机软件对灰阶的控制可根据诊断需要随意调节适合人眼视觉的观察范围。
一般CT的密度分辨率要比常规X线检查高约倍。
可作定量分析:CT能够准确地测量各组织的X射线吸收衰减值通过各种计算可作定量分析。
可利用计算机作各种图像处理:借助于计算机和某些图像处理软件可作病灶的形状和结构分析。
采用螺旋扫描方式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和多平面的断面图像。
CT图像毕业论文
虚拟内窥镜的研究目的在于为医生提供诊断的依据,还可以应用于辅助诊断、手术规划、实现手术的精确地位和医务人员的培训等,在诸多的研究中国外出现了内窥镜系统,如虚拟内窥镜医学应用系统,美国GE Research & Development Center开发的一套医学虚拟内窥镜系统,主要用于人体的多个部位:虚拟结肠、虚拟支气管和虚拟脉管等。该系统采用先进的分割、重建、显示和自动路径规划算法,使用器官的CT或MRI切片图像,生成器官的3D内表面模型,模拟视频内窥镜的功能。VEMA支持多视图技术如细节放大、同步显示内外3D视图、组合2D和3D表面视图,在人体空腔管道中交互移动或自动航行,并且提供了交互是解剖测量工具。
Read the CT images for 512 format, in this format file data for hex, in the process of reading to convert hex hex. Because the CT image in the generation and transmission process there will be various noise source of interference and effect, make the image quality becomes poor. This subject by average filtering on CT image smoothing. CT image smooth, using adaptive density to correct method after taking the pseudo enhance contrast produce removal. Using this algorithm can quickly and accurately remove the false enhance the effect, effectively help doctors to strive for the diagnosis of disease.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精选全文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精选全文引言:医学影像在现代医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能够通过各种先进的影像技术为医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本论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些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的精选,旨在展示医学影像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前沿进展。
第一部分:计算机辅助诊断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乳腺癌作为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的诊断对提高患者的存活率至关重要。
计算机辅助诊断技术(Computer-Aided Diagnosis,简称CAD)在乳腺癌筛查中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本研究通过分析大量的乳腺X线摄影图像,利用CAD算法进行图像分析和特征提取,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出潜在的乳腺癌病灶。
研究结果显示,CAD系统在乳腺癌筛查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明显优于传统的人工读片方式。
CAD系统还能够帮助医生快速定位病变区域,提供可视化的三维重建图像,辅助临床决策。
然而,CAD系统仍然存在一些技术挑战和局限性,例如对于复杂病理类型的判断仍会出现误诊。
第二部分: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MRI)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影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
MRI技术通过检测人体内组织的磁共振信号,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脑部结构和功能信息。
近年来,MRI技术在认知神经科学领域的应用引起了广泛关注。
通过结合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简称fMRI)和脑网络分析技术,研究人员可以研究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模式,探索大脑的功能特征和信息传递的方式。
此外,MRI技术还可以结合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phy,简称EEG)等生理学数据进行多模态分析,以获得更全面的脑功能信息。
磁共振成像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不仅提供了对大脑结构和功能的深入理解,还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突破。
第三部分: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叉学科,已经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论文范文:医学CT图像分割方案探析
论文范文:医学CT图像分割方案探析第1 章绪论医学成像设备的不断涌现以及医学成像技术的不断提高使得所获得的医学图像数量不断增多,导致医生通过逐片解读医学图像来判断疾病种类和程度的方式逐渐变得不可能,并且判断结果变得具有不可重复性(与医生经验有很大关系),由此限制了医学成像设备在临床实际中的应用。
但是伴随着计算机网络、人工智能、医学物理的迅猛发展以及图形图像技术的日臻成熟,使其逐渐的渗透到医学领域当中,一门具有特色的新兴交叉学科---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应运而生。
该学科有效的解决了上述问题,借助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手段不仅减轻了由于图像过多而使医生解读费时的压力,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医生诊疗水平,从而为医学的研究和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
医学图像处理与分析主要包括医学图像分割、配准、三维重建、结构分析以及运动分析等研究方向,其中医学图像分割是其他研究方向的基础,因为其它研究均是建立在所处理的数据是在准确分割基础之上的。
图像分割结果有许多重要的用途,如目标物体体积的定量计算[3]、疾病诊断[4]、病变区域的定位[5]、解剖结构的研究[6]、治疗方案的设计[7]以及计算机辅助外科手术[8](Computer Assisted Surgery,CAS)等,因此研究医学图像分割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该技术的解决与否直接影响着计算机辅助诊断(Computer Aided Diagnoisis,CAD)技术能否在医学上的成功应用。
........第2 章医学CT 图像的数据获取及预处理2.1 引言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以及图形图像技术的日渐成熟,使其逐步渗入医学领域中,开创了数字医疗的新时代。
CT 以其分辨率高、成本小、技术成熟等优点成为检查和病理研究的主要手段,广泛的应用于临床。
了解所获取CT 数据的基本信息有利于进一步评价分割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算法适用性。
本章首先详细总结所获得各部位图像的基本信息,其中包括数据来源、平面像素间距、层间距、数据集尺寸范围等;接下来概括性的讨论了各部位数据的分割难点以及针对该分割难点所构建的分割方法;最后重点探讨了与具体分割方法相适应的图像预处理手段。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通用6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通用6篇)大学生活又即将即将结束,大学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有准备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我们该怎么去写毕业论文呢?这次帅气的我为您整理了6篇《医学影像毕业论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医学影像的论文篇一【关键词】学生,医科;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近年来高等教育受关注的问题之一[1]。
医学与其它学科不同之处,是其实践性更强,实践教学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才培养质量有着密切关系。
只有根据专业的自身特点,结合培养目标,采用科学、合理、可行的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在其它临床医学学科专业是这样,在医学影像学专业也如此。
为提高医学影像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相关教育工曾做过有益的探讨[2,3]。
我院是一所普通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级医学影像人才。
因此,如何加强本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值得探索和思考。
1 加强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培养一个合格的应用型医学本科学生,使其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固然重要,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样必不可少,也就是要使学生能将所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增强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众所周知,医学实践性强,尤其是进入临床主要课程学习阶段后,临床实践成为主要教学形式,这一阶段具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具体体现,医学影像学专业也不例外。
需要加强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研究,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特点不同的医学学科专业,主要的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各有其特点。
医学影像学专业主要临床课程的实践教学有别于其他医学专业的常表现为如下几方面:①教学内容需要用图片说明;②通过实验室观看教学片影像就可以达到或接近临床那样的效果;③教学片或影像资料可以从既往的片库或互联网上获得,因此,多数情况下不需要与病人直接接触,不存在因为在病人身上检查所造成的资源不足的问题;④与电子计算机技术关系密切,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多媒体进行影像学习;⑤影像学科的工作目标多数情况下最终仍然是为临床提供疾病的影像诊断(介入治疗依然是少数),因此,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书是主要的技能之一;⑥影像技术训练可以在练习者身上进行。
急性胰腺炎CT诊断论文
急性胰腺炎CT诊断论文【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对于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使用价值。
方法对我院接收的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CT检查,来研究其诊断效果,对诊断检查进行详细的记录。
结果全部患者经诊断有121例是急性水肿性胰腺炎,临床中患者的症状表现为胰腺体积偏大,胰腺周围的脂肪间隙不清晰;有3例患者是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已经有渗液出现,其病情比较严重。
结论急性胰腺炎患者通过CT检查能够获得比较好的图像效果,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起到了比较好的促进作用,在治疗过程以及恢复过程中也能够作为预后评估标准。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诊断价值;临床表现急性胰腺炎的病情来的比较快,变化迅速,因此非常的危险[1]。
患有水肿性胰腺炎的患者其病情都不严重,因此经过治疗可以获得比较好的效果;而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则比较严重,具有很高的死亡率[2]。
临床中对胰腺炎患者的病情进行精确的诊断就成为了患者治疗的关键,本文就CT诊断对胰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分析,现有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 2010年至2011年我院共接收了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共有56例男性和68例女性。
全部患者年龄均是介于21至77岁之间。
经过临床诊断,均符合急性胰腺炎的症状。
所有的患者都采取保守性的治疗,并采取螺旋CT的平扫检查。
这些患者通常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呕吐、恶心、上腹痛和发烧等。
1.2CT的检查方法在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T检查的时候采用SIEMENS SOMATOM Esprit的单排螺旋CT机,其扫描的参数为130 kV,层厚为100 mAs,其层距都是8mm,而其窗宽为350Hu,其窗位为35Hu。
然后再增强其经高压注射器的注射对比剂欧苏(碘海醇),其速率控制在2.4ml/s左右,注射剂的总量为100ml。
患者的CT检查时间应该在其发病的2个小时到24天内。
2结果经过CT检查得知,这12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当中,有121例患者属于急性水肿性的胰腺炎,患者症状的主要表现为胰腺的体积比常人稍微大一些,其胰周脂的肪间隙比较模糊;另外3名患者属于急性坏死性的胰腺炎,其胰腺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低密度区,但是范围不尽相同,有明显的渗出液,而且已经累及其腹腔以及腹膜后的间隙,影响范围十分广泛。
医学论文: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通常,临床医学中所使用到的临床影像诊断手段包括X线检查、CT影像检查和MRI检查,并且这些;临床影像诊断方法随着医事业及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提高了医学临床诊断准确率,进一步推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
CT影像是近几年临床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中临床诊断方法,已经被应用于多种疾病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中,引来了很多医院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重视。
对此,本文作者选择自己所在医院的6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法对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详细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结肠癌患者50例临床资料,均进行临床资料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腹胀、腹痛和消化不良等,均得到了病理诊断证实和CT检查确诊,其中男性患者为40例,女性患者为20例,年龄为35~65岁,平均年龄为(47.5±4.1)岁;手术治疗类型:中乙状结肠癌患者有20例,降结肠癌患者有18例,升结肠癌患者有15例(占23.6%),横结肠癌患者有7例。
1.2 CT诊断①进行CT检查确诊前需要患者禁食,以保证诊断的准确度;②经CT检查后进行手术时均进行肠胃清洗并将灌肠保留,手术中使用的药物为泛影葡胺(批号为H43021314),剂量标准为900mL,第二次使用的剂量标准为1000mL;③手术时需要进行常规腹部扫描,即要求患者仰卧位,并采用型号为64排螺旋的CT影像进行扫描,扫描的厚度及时间分别为1.0cm和6s;④手术后需要进行再次扫描,扫描过程中所使用的造影剂为碘海醇(批号为H20083570),注入时的速率为4.0mL/s[2]。
1.3 评价标准根据TNM分期标准进行癌变及进展情况评估,其中T被表示为原发肿瘤,进展情况可用Tx、T0、Tis、T1、T2、T3和T4表示;N被表示为淋巴结,进展情况用Nx、N0、N1和N2表示;M被表示为远处转移,进展可用M0和M1表示,记录术前CT和术后复发CT检查结果,然后与病理证实结果对照并分析[3]。
2021年非增强CT检查预测分析论文
2021年非增强CT检查预测分析论文论文论文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占脑卒中患者的50%~80%,致残和致死率高,成功的治疗取决于能否在早期及时诊断和治疗,建立再灌注,抢救半暗带脑组织。
目前公认的治疗方法是早期溶栓治疗,由于受到3h治疗时间窗的限制,早期诊断对治疗有决定性的意义。
随着CT和MRI灌注技术以及PET技术的发展,对早期脑缺血的诊断提供了非常有用的影像学诊断手段,由于CT灌注扫描(CTPerfusion,CTP)可以分析脑血流情况,显示脑血流发生改变的区域,CTP扫描越来越多的应用于临床脑缺血疾病的早期诊断。
目前早期脑缺血患者的首选影像学检查仍然为非增强CT(NoncontrastCT,NCCT)扫描[1],并且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一些患者不适合行CTP和MRI检查,NCCT 可能是唯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因此研究NCCT表现特点对临床脑缺血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本研究通过CTP和MRI扫描,回顾性分析NCCT的表现特点,提高早期NCCT诊断的水平。
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21例根据临床表现怀疑脑缺血的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一侧或者患侧肢体运动障碍,一侧肢体无力或者肌肉张力下降,部分患者言语不清、构音不良、鼻唇沟变浅,主要体征为一侧Babinski,Gordon,Hoffman征阳性等。
所有患者都行NCCT和CTP扫描,1~2周内复查CT或(和)MRI,确诊为缺血性脑梗死。
1.2CT扫描方案1.2.1NCCT检查患者仰卧位行常规CT扫描(His2peedZX/i,GeneralElectricMedicalSystems),自颅底区向上扫描至颅顶,层厚为10mm,层距为10mm,重建距阵为512×512,标准算法,显示野为24c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自动毫安控制。
1.2.2CTP检查根据栓塞的部位和平扫后CT表现确定病变区和扫描层面。
经前臂静脉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入非离子型造影剂50ml(Iohexol,300mgI/ml),注射流率为3ml/s,注射开始后7s进行cine 方式扫描,连续扫描45s,1层/s,扫描层厚10mm,管电压80kV,管电流120mA,重建距阵为512×512,使用标准算法。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精选6篇)
医学影像毕业论文(精选6篇)1.材料与方法1.1理想造影剂材料种类:理想造影剂分两大类,一类为原子序数高的物质,例如钡、碘制剂等,称为阳性造影剂;另一类为原子序数低、密度小的物质,例如氧气、空气、二氧化碳等称为阴性造影剂。
其中X线用造影剂:水溶性有机碘类对比剂,按在溶液中是否分解为离子,又分为离子对比剂和非离子对比剂;按渗透压分高渗透对比剂、低渗透对比剂和等渗透对比剂。
MRI用对比剂:静脉内使用的细胞外钆类对比剂、锰类对比剂等。
1.2理想造影剂应该具备的条件:(1)原子序数高,与人体组织对比度高,显影清晰。
(2)没有毒性、刺激性,副作用要小。
(3)理化性稳定,能久储不变质。
(4)容易吸收与排泄,不在体内储存。
1.3现代医学成像检查技术在泌尿系统中有以下几种基本分类方法:(1)普通X线成像:测量穿过人体组织、器官后和X线强度。
(2)磁共振成像:测量人体组织中同类元素原子核的磁共振信号。
(3)超声波成像:测量人体组织、器官对超声的反射波或透射波。
(4)核素成像:测量放射性药物在体内放射出的r射线。
(5)光学成像:直接利用光学及电视技术,观察器官的形态。
(6)红外、微波成像:测量体表的红外信号的体内的微波辐射信号。
1.4医学影像检查成像对泌尿系统病变常用检查方法检查前的准备在泌尿系统X线检查前,除急诊外,病员都应该作好下列准备工作:(a)禁食和禁水摄片前六小时禁食。
如作静脉造影,术前应该禁止饮水十二小时,夏季等按具体情况而定。
(b)清除肠道内粪便和积气。
(1)传统X线腹部泌尿系平片检查和造影检查检查应该包括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常规取仰卧前后位投影,侧位片不作常规,有时用于结石或其它阴影的鉴别。
临床适应症常用于尿道狭窄、畸形、憩窒、瘘管、肿瘤及前列腺肥大等。
临床禁忌症是尿道急性炎症及外伤出血的病人。
尿路造影检查包括排泄性尿路造影、逆行尿路造影。
(A)排泄性尿路造影:也称静脉肾盂造影,是当前我们二级甲等医院最广泛采用的一种造影检查方法,造影前需要碘过敏试验和临床医生护士常规操作准备好后,先行腹部平片检查,下腹部用压迫带,通过不同方式在静脉内注射造影剂后根据患者情况而用不同时间间隔摄取双肾实质和肾盏、肾盂的显影图像,得到满意影像后去除压迫带,摄取泌尿系统的肾脏、输尿管和膀胱及尿道全程图像。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
医学影像论文范文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论文结构安排 (5)二、医学影像技术概述 (6)2.1 医学影像的定义与发展历程 (7)2.2 影像设备分类与工作原理简介 (9)2.3 影像技术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三、常见疾病医学影像表现 (12)3.1 肺部疾病影像表现 (13)3.2 心脏疾病影像表现 (14)3.3 肝胆胰脾疾病影像表现 (16)3.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影像表现 (18)3.5 骨关节疾病影像表现 (19)四、医学影像诊断方法与技巧 (20)4.1 影像诊断的基本原则与步骤 (22)4.2 影像后处理技术及其应用 (23)4.3 影像征象的识别与解读 (25)五、病例分析与讨论 (27)5.1 典型病例介绍 (27)5.2 影像表现分析 (28)5.3 诊断思路与鉴别诊断 (29)5.4 诊断难点突破与经验分享 (30)六、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前景 (32)6.1 人工智能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应用 (33)6.2 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的发展趋势 (35)6.3 3D打印技术在医学影像学中的潜力 (37)七、结论与展望 (39)7.1 研究成果总结 (39)7.2 存在问题与不足分析 (41)7.3 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42)一、内容综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使得医生能够更清晰地观察和诊断人体内部结构。
各种先进的医学影像技术如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等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为疾病的早期发现、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医学影像领域,图像重建算法的研究一直是热点之一。
图像重建算法的目标是从有限的观测数据中恢复出完整的三维图像,这涉及到复杂的数学和计算机科学问题。
深度学习技术的兴起为图像重建带来了新的突破,通过训练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实现从低剂量、低质量图像中恢复出高分辨率、高质量的三维图像。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
周围型肺癌CT影像征(病理基础、影像表现、鉴别诊断)大汇集目录1、内部征象1-1.磨玻璃征(磨砂玻璃征、晕征)1-2.空泡征(裂隙征、小泡征、小空泡征、气腔充盈或肺泡气像)1-3.蜂房征(蜂窝征、网格征)1-4.支气管征(小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枯/树枝征、细支气管充气征、病理性支气管像、阳性支气管征、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气像、支气管管征、支气管截断征)1-5.支气管粘液征1-6.碎石路征1-7.血管影征(CT血管造影征、血管包埋征、肺静脉包被征)1-8.微血管征1-9.中心闲置征1-10.假(性)空洞征1-11.空洞(癌性空洞)1-12.灶状坏死1-13.钙化2、边缘征象(界面征:结节—肺界面)2-1. 分叶征(深分叶征、浅分叶征、多边征、波浪征、脐凹征、Rigler脐征、小结节堆征、结节融合征、结节聚合CT征)2-2. 棘突征(棘状突起征、伪足征、示指征、锯齿征、尖角征、桃尖征)2-3. 毛刺征(放射冠、索条征、模糊征、充血征、毛刺间含气征)2-4.边界模糊征(绒毛模糊征)2-5. 广基征肺结节(pulmonary nodule)通常是指直径不超过3cm的肺内类圆形病灶[1],不超过2cm 则称为小结节,其中不超过1cm可称为微结节(附表)。
小结节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一直是放射学的一个难题,如何提高小结节的细节(details)显示是其中的关键。
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对于一个毫无特征可言的肺结节,再高明的医生也难下结论,而对一个特征详尽的肺结节,即使一个初验者也有同样准确的答案。
随着螺旋CT的出现,小结节的细节显示和准确诊断率得到明显的提高。
而如何最有效地显示结节特征(characterization)是提出准确诊断的前提。
对于一个周围性肺结节,特征显示包括三方面:形态学特征、结节-肺界面和邻近改变;血管改变贯穿以上三方面。
一、形态学特征――直接而根本的征像,显示原则是“多层面、多方位”1.形态(morphology)①圆形肿块征,表现为病灶趋圆形(类圆形),体现了其生长方式为细胞的堆积,以与三角形、长条形及片状病灶区分。
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临床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目的探究CT影像诊断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诊治的5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术前CT检查、复发CT检查与病理诊断结果。
结果55例患者均得到病理证实,术前和术后复发CT影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5.5%、88.2%,与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影像诊断的准确度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肯定。
[关键词]临床医学;CT检查;病理诊断医学影像包括X线、CT、MRI等多种检查手段,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诊疗对各种检查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大,由于不同医学影像技术有其各自的特点,在应用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CT影像在临应用较为广泛,适用于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和病情评估[1]。
对2015年1月—2016年1月间该院诊治的55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CT影像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方便选取该院诊治的结肠癌患者55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腹胀、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状为主诉,其中男性36例,女性19例,年龄39~61岁,平均年龄为(49.2±3.6)岁;经CT等检查确诊及病理诊断证实,符合WHO关于结肠癌相关诊断标准,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乙状结肠癌19例(占34.5%),降结肠癌16例(占29.1%),升结肠癌13例(占23.6%),横结肠癌7例(占12.7%),对于合并严重慢性全身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肿瘤疾病患者予以排除。
1.2CT诊断经CT检查并确诊,术前禁食,清洗肠胃,保留灌肠,所用药物为泛影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3021314),初次使用在再次使用剂量分别为900mL、1000mL;行常规腹部及增强扫描,取仰卧位,所用仪器为排螺旋CT扫描仪(LightspeedVCT),全腹部螺旋容积扫描,适当扩大范围,层厚和时间分别为1.0cm、6s左右;再行增强扫描,所用造影剂为碘海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3570)或碘帕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153103),肘静脉快速注入血管内,速率为4.0mL/s,达到阀值后,行动态三期扫描,容积和多平面重建,对获得图像进行后处理,综合分析血管情况。
医学影像学论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题目:急性胰腺炎CT影像学分析与临床价值姓名:李勇伟专业:医学影像年级: 2011 级学号:站点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邵阳函授站指导老师:唐行亮2013年元月急性胰腺炎CT影像学分析与临床价值年级:2011级专业:医学影像学号:姓名:李勇伟【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CT影像特征性表现,探讨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使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本院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病例资料和CT影像学资料,所有病例都使用GE-Brightspee-16排CT机扫描,部分病例螺旋CT 强化扫描,同时选取胰腺CT健康体检者10例为对照。
结果:急性胰腺炎患者的CT影像学表现以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和胰腺内部密度改变为主。
分析结果为急性水肿型胰腺炎48例,表现为胰腺体积轻度增大,密度均匀降低,轮廓模糊;急性坏死型胰腺炎15例,胰腺内均有范围不等低密度区,渗出液明显,范围广泛累及腹腔及腹膜后间隙;并发症,合并胰腺假性囊肿7例,合并胰腺脓肿5例,合并肝脓肿2例;CT诊断无阳性表现3例。
诊断准确率95.5%。
结论:CT是急性胰腺炎早期发现和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病情判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这也为临床早期及时有效治疗提供指导的作用。
但少数轻微病例CT影像学无典型征象,应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血尿淀粉酶化验结果综合分析诊断,以免误诊。
【关键词】急性水肿性胰腺炎;坏死性胰腺炎影像学表现;血、尿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发现病因,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CT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螺旋CT已经成为有效、准确的重要诊断途径,是及时治疗和缓解病情的重要手段。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收选取2010年6月—2011年12月在该院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下:观察组:共43例(43眼),男性21例,女性22例;年龄20 ~71岁,平均年龄(53.5±3.3)岁;9例外伤性白内障患者,11例并发性白内障患者,23例老年白内障患者;根据Emery分级,有14例患者的晶状体核硬度在I ~II,有19例患者为I I I级,有10例患者为I V及以上。
多层螺旋ct毕业论文
( 此文档为 word 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多层螺旋 CT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摘要你好:审核发现,部分是抄袭博士或硕士,别人发表论文的长篇章节,表,图。
格式不符合要求,研究方向,分类号不正确。
表格不是三线表。
前言太多,统计有误。
讨论和前言及综述重复太多。
近 5 年参考文献太少,英文文献太少。
请修改。
4 月 3 日交医学院。
麻烦让抓紧修改,不要在敷衍我了,以前说好自己写的,可是这都是摘抄网上的。
背景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医学技术的不断深入研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医学科技的数字化、可视化为临床信息的读取和存取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信息读取、存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此外,随着中国人口的不断激增,各种交通意外事故的频发骇人听闻,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如胸部创伤、头颅创伤等在医院急诊病例中亦非常常见。
肺撕裂伤患者需要 CT 及时诊断并进行肺胸膜破裂口的修补,如果不够及时准确的判断,将严重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探索多层螺旋 CT 在肺撕裂伤中的表现及其应用价值,旨在提高 CT 动态观察病情变化的准确认识,更好地完善医疗诊断技术,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目的研究分析多层 CT 扫描技术应用于肺撕裂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应用价值的探讨。
1.探讨高分辨计算机多体层的扫描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 图像在显示肺撕裂伤、气道及胸膜变化的问题上对肺组织观数据与临床诊断结合的分析。
2.深入总结多层螺旋CT 技术的应用,使得临床上对于肺撕裂伤患者可获得形态学详细描述3.通过比较多层螺旋CT 技术与 X 线平片、 MRI 、 CT 等如今临床医学上常用的医学影像学手段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更加形象具体的探讨分析多层 CT 扫描技术应用于肺撕裂伤中的临床表现及其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 2014 年 6 月份我院收治的 60 例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对其使用多层 CT 机进行胸部平扫,观察并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变情况。
放射科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全文)
放射科医学论文范文精选3篇1影响诊断技术的应用在进行肿瘤放射治疗时,采纳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了共识。
影像技术贯穿于放射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中,对放射治疗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利用影像技术可以对肿瘤治疗的各个阶段进行具体的信息分析,从而能够得到准确的信息,对放射肿瘤医学的进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不同种类的成像技术以及影像信息源,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极大的推动了放射治疗技术的进展。
而在新一轮的进展中,有出现了组合型一体化设备,这些组合型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为肿瘤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使得肿瘤的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极大的突破,并且极大的改善了医学影像与诊疗效果之间的传统界限,使得两者之间的联系性不断的加强,对影像诊断技术的进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线性能量传递治疗机随着医学技术的进展,Y线能量与X线能量得到提高,在利用两者进行放射治疗时,能够有效的杀死大量的癌细胞,阻止癌细胞的扩散,从而增强治疗的效果。
但是,当着两个射线进入到人体之后,会沿着轨迹行进,其传递能量比较的小,被称为低LET,在静止期细胞、缺氧细胞方面,要通过低LET将其杀灭是不可能的。
为此,人们开始注重对高LET射线的研究。
对于细胞分裂、细胞氧含量各期的依赖,高LET射线的生物效应程度比较的小,即使在低氧、缺氧的状态下,杀灭肿瘤细胞都是可以实现的。
近年问世的仪器包括重粒子、快中子、质子等,虽然已开始应用于临床,但多为研究阶段。
在国内,临床对中子刀的应用已经积存了较为丰富的治疗经验。
而质子的治疗还处于试运阶段,由于器械的造价较为昂贵,为此在短期内普及还比较困难。
在高LET治疗中,能量释放最为猛烈的是硼中子俘获治疗系统,它是利用原子核爆炸,将肿瘤细胞内的肿瘤细胞摧毁,得到有效治疗的一种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对一种含非放射性的自然元素硼进行注射,其与肿瘤细胞的亲和力非常的强,作为一种特别的化合物,其进入人体后能在肿瘤细胞内迅速凝聚,之后借助超低能中子射线进行照耀,硼元素在肿瘤细胞内与中子射线发生核反应,而一种具高线性能量转换的α粒子由此得到释放,即使α粒子的释放是少量的,也能够起到杀死肿瘤细胞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口梗阻性便秘MR排粪造影研究现状作者:李冠武作者单位:浦东新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关键词】盆底盆底是一个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复杂并紧密联系的多层次互相影响的整体,涉及各种机制的协同作用。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一个常见的临床问题,表现为便秘或便失禁等非特异性症状,诊治较困难。
便秘分结肠慢传输型、出口梗阻型(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OOC)及混合型便秘[1]。
盆底影像学是PFD的重要研究内容,国内主要集中在X线排粪造影、同步联合盆腔器官造影[2]、盆底动态MR上。
近来,MR排粪造影已应用于临床,作者就MR排粪造影的关键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综述。
1.MR排粪造影技术1991年Yang等率先采用MRI快速扫描对PFD的诊断进行了尝试并阐述了静息与盆腔用力时正常人和PFD患者的盆腔器官位置和运动,表明了动态MRI用于评价PFD的可行性。
可喜的是1998年Hilfiker等首先报道了大孔径开放式MR排粪造影,使患者可取直立坐位更接近生理排泄状态。
MR排粪造影时120~300ml超声偶合剂或土豆粉及1.5ml钆喷酸二甲基葡胺(一种顺磁剂)混匀注入直肠,骨盆周围放置定相排列的像圈,患者取仰卧位(封闭式MR)或直立坐位(开放式MR),分别摄取静息、最大用力提肛、排空动作正中矢状位动态实时成像,必要时加冠状位及轴位观察盆底肌及筋膜结构,开放式MR排粪造影加做动态排粪过程成像。
封闭式MR成像序列有单发射快速自旋回波序列(single-shot fast spin-echo,SSFSE;GE公司)、真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 fast imaging with stead-state,True-FISP;Siemens)和半傅立叶采集turbo自旋回波(half Fourier acquisition turbo spin-echo,HASTE; Siemens)等,前两者较常用[3,4]。
开放式MR成像序列采用快速梯度回波T1WI序列。
2.MR排粪造影参考线(图1)耻尾线(pubococcygeal line,PCL)即耻骨联合下缘与骶尾关节的连线,用于评价盆腔器官的位置及运动。
肛直角(anorectal angle,ARA)为肛管纵轴与直肠后壁所成的夹角,根据ARA变化判断耻骨直肠肌的功能。
提肌板角(levator plate angle,LPA)[4,5]为提肌板与人体纵轴所成夹角,力排时LPA增大>10°提示盆底支持结构薄弱,LPA与肛提肌裂孔两者变化呈正相关性。
HMO系统[5,6]也用于定性分析盆底支持结构,H线即耻骨联合下缘到肛直肠连接部(anorectal junction,ARJ)的直肠后壁的距离,代表肛提肌裂孔长度,正常时≤5cm;M线即通过H线末端向PCL所作的垂线,正常时≤2cm。
Lienemann等[7]以1995年国际便自控学会制定的临床评价盆底器官脱垂分级系统为金标准,对41例无症状受试者行MR对比研究寻找最合适参考标准线,发现仅用一条参考线并不能全面描述器官下降,PCL更适合用于评价前中隔室异常,矢状面耻骨正中长轴线(midpubic line,MPL)更适用于对后隔室异常的评价,PCL及MPL为骨性标志,不会受体位变化影响,AL(耻骨下缘的水平切线)由于受体位影响较大,临床意义不大。
3. MR排粪造影临床应用3.1直肠膨出(rectocele,RC)依据膨出的位置分为直肠前膨出(anterior rectocele,ARC)和直肠后膨出(posterior rectocele,PRC)。
ARC是指直肠前壁向前呈囊袋状突出,深度超过预计正常直肠前壁边界以外垂直距离2cm。
少数学者以肛管前壁画延长线,直肠膨出部分最远点到此线的距离>2cm 则为ARC。
复习文献,笔者认为前者更符合实际。
PRC为直肠后壁通过肛提肌缺损部位向后膨出,大部分研究者又把它称为会阴疝[8-10]。
Weyhe等[11]认为PRC与会阴疝是有区别的。
RC时LPA、L线、M线通常正常[5]。
Kelvin等[12]对10例病人行卧位MR排粪造影与X线排粪造影对比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对RC的诊断有很好一致性。
正常人中仅有约50%直肠可以完全排空,RC也见于正常人,排粪造影对RC的诊断敏感性过高,需慎重评价其临床意义,应充分满足4个标准:①大小应>2cm;②膨出囊袋内有对比剂滞留;③症状可重复性;④需辅助排便[9,10]。
3.2直肠套叠(rectal intussusception)及直肠脱垂(rectal prolapse)直肠脱垂分内脱垂和外脱垂,直肠粘膜或肠壁全层内折脱入到直肠或肛管内称为内脱垂或套叠,若全部脱入到体外即为外脱垂。
直肠套叠按病变部位分为直肠前壁、直肠后壁及全环直肠套叠。
直肠外脱垂实质上是直肠外套叠,轻度直肠套叠也见于正常人,但当套叠进入肛管、直肠壶腹内可引起严重的出口梗阻[8,9]。
套叠病人常合并前和/或中隔室异常,套叠通常也存在RC[8,13]。
虽然X线排粪造影是诊断套叠的第一线方法,但它无法区分粘膜抑或肠壁全层套叠,MR排粪造影不仅可以显示粘膜并区分粘膜套叠和全层肠壁套叠,还可以发现合并的盆底其他异常[8,13]。
Dvorkin等[14]对30例有症状患者与11例无症状对照组对比研究表明病人组主要表现为肠壁全层套叠,对照组主要表现为直肠粘膜套叠。
直肠粘膜套叠和肠壁全层套叠治疗方法是不同的[10,13,14],故治疗前明确诊断至关重要。
X线排粪造影和开放式MR排粪造影两种方法对套叠的诊断准确性无统计学上差异[13]。
盆底动态MR由于未采用造影剂,无法显示直肠粘膜,对直肠套叠的诊断无价值[15,16]。
Bertschinger 等[17]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坐位MR排粪造影诊断为直肠套叠的病例无1例在卧位MR排粪造影上显示,卧位MR排粪造影无法对直肠套叠做出正确诊断。
3.3盆底疝(pelvic floor hernia)盆底疝多见于Douglas陷窝,疝内容物可为腹膜脂肪、液体、肠管(小肠及乙状结肠,以前者多见)等。
MRI具有良好的软组织分辨率,是目前唯一能显示附着于膀胱、子宫、直肠周围腹膜精细解剖结构的方法,正常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紧密结合,MRI观察不到两者之间有间隙存在[15,18]。
Douglas陷窝疝为盆腔用力时直肠阴道隔分离,深度达直肠阴道隔上1/3以下或Douglas陷窝异常下降达PCL以下[15,18,19]。
MR可区分疝囊内的各种组织,T1WI显示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有间隙存在,疝囊内腹膜为低信号而脂肪为高信号;肠疝时MRI上示疝囊内可见肠管,并可见气体或液体信号。
膀胱及直肠需排空,否则可掩盖盆底疝的发生[15,18,20]。
盆底疝常伴有其他部位异常,如直肠套叠、子宫脱垂等,而盆底器官脱垂可掩盖肠疝的出现,重度肠疝又可掩盖膀胱膨出或RC[3,5,19,21]。
Douglas 陷窝疝单独出现时,LPA、H线、M线无明显改变[5]。
Lienemann等[21]指出卧位MR排粪造影较透视下膀胱直肠造影术在诊断肠疝方面好,但Kelvin等[12]发现卧位MR排粪造影与三相透视下膀胱阴道直肠造影术对肠疝的诊断无统计学差异。
实质上Lienemann等研究中膀胱直肠造影术中并未对小肠引入造影剂,导致它对肠疝诊断准确率偏低。
3.4耻骨直肠肌综合征(puborectal muscle syndrome)耻骨直肠肌的收缩功能比盆底其它肌肉的功能更强,其收缩不仅会缩小耻骨直肠肌环,而且继发性提升盆底。
耻骨直肠肌放松允许盆底下降和耻骨直肠肌反射性收缩或痉挛不允许盆底下降的说法等已经被广泛接受。
X线排粪造影不能直观显示耻骨直肠肌形态异常和周围结构,难以区分耻骨直肠肌压迹是否由耻骨直肠肌痉挛或者肥厚引起的。
MR可显示肛直肠邻近解剖结构及间隙,还可显示肛直肠连接部后方肥大的耻骨直肠肌。
力排时耻骨直肠肌反常收缩,压迹加深,ARA不大甚至减小,造影剂不排或呈细线状少量排出,盆底肌肉不能放松,盆底不下降反而轻度上升[8-10,19,20,22]。
3.5会阴下降综合征(descending perineal syndrome)盆底分3个隔室:前包含膀胱、尿道,女性中为子宫、阴道,后为直肠[5,9,10]。
任何一个盆腔器官下降将导致出口梗阻。
会阴下降综合征可表现为某个隔室器官的脱垂,它是盆底减弱的一个表现,可能是由于产伤、慢性长期腹内压增高、会阴部神经病理引起,但其确切机制不详。
由于盆底共有的支持结构,会阴下降综合征更常表现为整个盆底的脱垂,孤立的直肠下降很少发生[10]。
膀胱膨出表现为力排时膀胱颈异常下降低于PCL下1cm。
子宫颈或阴道穹隆脱垂诊断标准为力排时宫颈或阴道穹隆下降达PCL以下[5,12,15,17-19]。
直肠下降为肛直肠连接部力排时下降达PCL下2.5cm以上[15]。
H线及M线延长,LPA变大,轴位上正常的阴道H型消失或变扁[5,23]。
由盆内筋膜构成的阴道旁组织对阴道起支持作用,因此,如果阴道H型消失可提示阴道旁组织撕裂或缺损,但也可见于正常人。
需要注意的是排粪造影对正常受试者与PFD患者部分异常影像学表现有重叠现象。
由于盆隔裂孔的有效空间,膀胱的过度充盈将可能掩盖其他隔室器官的脱垂,故检查前要让患者排空膀胱[15]。
在膀胱下降过程中,有时尿道顺时钟方向旋转,这样通常会掩盖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子宫纤维瘤通常阻止子宫的下降并掩盖盆底下降及支持筋膜损伤的真实程度。
中隔室器官下降总是与膀胱膨出联系在一起,因为它们由共同的筋膜支持的[5]。
临床物理检查评价器官脱垂分级系统以处女膜环为标志,而盆底MR主要采用PCL为参考线,两者不一致[7,24]。
Singh等[24]采用经耻骨长轴线(MPL与处女膜环相对应)寻找可为影像诊断及临床检查同时所接受的标准线,研究表明盆底MR与临床物理检查对评价盆底器官脱垂分级有很好相关性。
坐位与卧位MR排粪造影在显示盆底器官脱垂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别[17]。
4.对MR排粪造影的评价MR排粪造影与传统X线盆腔器官造影术比较的优越性在于:①无创性、无辐射,特别是对于小儿及老人[22];②多方位、多角度及三维成像,一次检查可全面评价3个隔室的解剖生理和疾病的范围、程度及演变过程;③极好的软组织对比,能够检测临床上难以发现的隐匿性盆底支持结构损伤并准确定位解剖标志。
其推广受限除检查费用高、检查时间长外,移动伪影较多。
虽然封闭式MR排粪造影采用卧位检查不符合人体正常生理排泄状态,但研究表明除封闭式MR排粪造影无法显示直肠套叠外,封闭式与开放式MR排粪造影对盆底功能性疾病的诊断并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封闭式MR仰卧位动态扫描可以替代开放式直立坐位扫描[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