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作用外力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讲解
2、高原和山区: 山前冲积扇、河流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 多呈带状(实例)
例1
1、下列岩石中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花岗岩
B、变质岩
C、石灰岩
D、大理岩 C
2、下列各组地表形态中,由同一种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沙丘、冲积平原 B、三角洲、冲积扇
C、戈壁、三角洲
D、沙丘、冲积扇
D
D.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流水作用
10.该地区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 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 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C
例6
08江苏卷
图1是“护送2008奥运圣火登顶珠峰的大本营”图片,
已知图中仅山地岩浆岩中有原生金矿,但地质工 作者在A处沙层中就发现了金砂,用外力作用解 释该现象的成因。
思维训练 (09北京卷)
分析方法:内 外力共同作用
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说明该平原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1、冲积平原: 是聚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形成沿河 聚落带、沿海聚落带(实例)
冲积扇平原有哪些有利于 生产建设的条件?
河漫滩 平原
我国哪些大城市分布 在河漫滩平原上?
说明下列地貌名称及外力作用
A
B C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沙漠壑、长江
三峡
冰川地貌: 青藏高原
喀斯特地貌-流水侵 蚀:云贵高原
流水沉 积:冲积
扇、冲积 平原、河 口三角洲
C.大陆架
D.沙丘
4.喀斯特峰林、孤峰平原地貌 A.是流水机械作用的结果 B.是化学作用的结果 C.形成于热带、亚热带湿润的石灰岩地区 D.形成于各地带的石灰岩地区
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
地震一般是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球内部能量长期积累, 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释放时,导致一定范围地壳快速颤动。 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地震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 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等。有关地震的相关内容详见第七章。
工程地质
1
高温 单击添加文字
2
高压
1)变质因素
3
新化学成分加入
2)变质作用的分类
01
接触变质作用:围岩受岩浆侵入体高温影响产生的变质作用 称为接触变质作用。
02
热液变质作用:化学性质活泼并含有挥发组分的高热流体与 围岩发生交代作用而产生的变质,称为热液变质或交代变质。
03
动力变质作用:在地壳构造运动中定向压力作用下产生的变 质作用称为动力变质作用。
动
系和地堑、裂谷等。
升
升降运动是指地壳运动垂直于地表,即沿地球半径方向的运
降 运
动。升降运动表现为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和下降运动,形成大
动
型的隆起和坳陷,产生海退和海侵现象。
岩浆是地下形成的、含有大量挥发组分的、高温黏稠的硅酸 盐熔融体,其成分主要是硅酸盐。若以氧化物的形式来表示,岩 浆中含量最多的是 。岩浆挥发组分的含量一般不超过6%。根据对 现代火山的观测,岩浆挥发组分中主要是水蒸气,约占挥发组分 总量的75%~90%,其次是 CO2,CO,N2 ,H2S ,HCl,HF, Cl2 ,NH3 等。
工程地质 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是指由于受到某种能量(外力、内力、人为)的作用,从而引起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
由自然动力引起使地壳组成物质,地壳构造,地表形态等不断的变化和形成的作用,通称地质作用。
其中内力作用使地球内部和地壳的组成和结构复杂化,造成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壳原有的组成和构造改变,夷平地表的起伏,向单一化发展。
地质学界把自然界引起这些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主要分为:1)构造运动、2)岩浆活动、3)地震作用、4)变质作用、、5)风化作用、6)斜坡重力作用、7)剥蚀作用、8)搬运作用、9)沉积作用、10)固结成岩作用等。
地质作用的自然力是地质营力。
力是能的表现,按照能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外力作用和内力作用。
内力作用:板块运动被认为是使地壳表层发生位置移动,出现断裂、褶皱以及引起地震、岩浆活动和岩石变质等地质作用的总原因,这些地质作用总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内力地质作用改变着地壳的构造,同时为地貌的形成打下基础。
这就是说板块运动能够解释地壳中岩石的变形,包括区域的和整个地壳的。
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能源,一般推测,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释放的热能和地幔重熔形成的热能。
这些能量,部分传导到地面散失,大量的内热由于岩石导热性差,在地下聚积,成为产生各种内力地质作用的动力。
还有人认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能也是产生内力地质作用的因素之一。
它们既发生于地表,也发生于地球内部。
有的强烈急促,如地震;有的微弱缓慢,如风化作用。
地球的地表现状是地质作用对地球表面长期改造的结果。
外力作用:来自太阳的热能,是引起大气和水不断运动的主因,同时给生物的繁殖以能量,并直接对岩石圈施加影响。
这一切活动的结果,使地表的凸出部分受到风化、侵蚀等作用的破坏,破坏的产物在低凹的部位沉积起来形成新的岩石。
上述变动总称外力地质作用。
内外力地质作用关系: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
地质学基础
地质学基础地质学是研究地球,主要是研究地壳的科学。
具体地讲,它是研究地壳的构造、物质组成、发展变化以及矿产的形成和分布规律等内容的科学。
Ⅰ.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引力和物体因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的合力称为重力。
通过高程及地形校正后,再减去该地区的理论重力值,得出的值如为正值,称正异常,表明地下有密度较大的物质分布;如为负值,称负异常。
地壳上每加深100米,温度升高3℃左右。
地质作用:所有引起矿物、岩石的产生和破坏,从而使地壳面貌发生变化的自然作用。
可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一) 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转动能、重力能和放射性元素蜕变的热能产生的地质动力所引起的地质作用。
其表现方式有地壳运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地震等。
地壳运动:组成地壳的物质(岩体)不断运动,改变他们的相对位置和内部构造。
岩浆运动:在地壳运动的影响下,由于外部压力的变化,岩浆向压力减小的方向移动,上升到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冷却凝固成为岩石的全过程。
岩浆作用有喷出作用和侵入作用两种。
(1)喷出作用:喷出作用是指岩浆直接喷出地表。
(2)侵入作用:灼热熔融的岩浆并不一定能上升到达地面,往往由于热力和上升力量的不足,在上升过程就会把热传给与它相接触的岩石,而逐渐在地下冷却凝固。
变质作用:由于地壳运动及岩浆活动,使已形成的矿物和岩石受到高温、高压及化学成分的形象,在基本保持固态的状态下,发生物质成分与结构。
构造的变化,形成新的矿物和岩石,这一过程称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可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三种。
(1)接触变质作用。
(2)动力变质作用。
(3)区域变质作用。
地震: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或摆动的现象,是由于地震波在地下传播引起的。
(二)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由地球范围以外的能量所产生的地质作用。
它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以及太阳和月亮的引力、地球的重力能等,其作用方式有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和成岩作用。
风化作用:在常温常压下,由于温度、H2O、O2、CO2和生物等因素的影响,使组成地壳表层的岩石发生崩裂、分解等变化,以适应新环境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描述岩石的颜色,常用复合名称描述,有时加以深浅
字样,如紫红色、蓝灰色、深紫色、浅灰色等。凡是复合 颜色,前面的是次要颜色,后面的是主要颜色。
现在油田上描述颜色时用数字代替:
0
1
2 紫 色
3 褐 色
4 黄 色
5 绿 色
6 蓝 色
7 灰 色
8 黑 色
9 10 棕 色 杂 色
白 红 色 色
+和-代表深和浅。 如:-57就是浅绿灰色。
沉积方式及沉积物: 1、机械沉积-碎屑沉积物:受重力的影响。重的物质搬运 距离近并先沉积,反之。 2、化学沉积(物):受化学反应的控制。在真溶液中,难 溶的物质先沉淀,反之;胶体质点沉积是通过中和作用或水 蒸发作用。 3、生物沉积(物):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5、固结(成岩)作用 ——自然界的各种松散沉积物变为坚固岩石的作用。 1)影响成岩作用的因素主要有: 1.内因:沉积物的原始成分和结构。 2.外因:压力、温度、水和水溶液中的物质以及微
四、沉积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碎屑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 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 作用形成的。
(一)层理构造
层理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 于沉积物表面(层面)方向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 构造。是与岩浆岩、变质岩区别的重要标志。
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 数毫米至数十米,但通常是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按厚 度可划分为: 块状层(>lm)、 厚层(1.0~0.5m)、 中层(0.5~0.1m)、 薄层(0.1~0.01m)、 微细层或页状层(<0.01m)。 说明:层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的不连续性 与上下邻层区分开。
常见的层理构造:
高考复习《地理》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
溶
水
氧
解
解
化
作
水
作
用
化
用
易溶矿物溶解流失,难 溶矿物遗留在原地,增 加岩石孔隙度,为物理 风化提供条件
某些矿物与水反应形成 新矿物,比如石膏,体 积膨胀,挤压围岩,引 发机械破碎。
矿物中的元素化合价变 高,许多岩石的风化面 会呈现出不一样的颜色
生物风化
植物根系的生长和穴居动物的活动等,对岩石的破坏作用。如根劈作用、穴居动 物、微生物腐蚀。
是什么力量使珠穆朗玛峰高度还在增加?又是什么力量使它如此"尖俏"?
桌状山是顶平似桌面、四周被陡崖围限的方形山体。大瓦山位于四川省乐山市, 地处横断山东侧,海拔3222 m,为世界第二桌状山。大瓦山是地形倒置形成的向 斜山,山体分两层,下部是构成山体基底的石灰岩,上部是层层堆叠的玄武岩。
简述大瓦山桌状地貌的形成过程。
物理(机械)风化 温差风化 冻融风化(冰楔作用) 层裂作用
深埋地下的岩石当地壳抬升之后,上 覆岩石遭到侵蚀,压力减小,因而产 生卸荷裂隙,从而层层脱落
化学风化
岩石中的矿物成分在氧、二氧化碳等以及水的作用下,发生化学分解作用,产生 新的物质。这些物质有的被水溶解,随水流失;有的是不溶性物质,如粘土,则 常残留在原地。
(3)要有严寒而温差大的多年冻土地气候。这样融冻风化作用才能深入地下,产 生大块的砾石。
石河发育在多年冻土区具有一定坡度的谷地中。山坡上由融冻风化而产生的大量 碎石汇集于谷地后,在重力作用下石块沿着湿润的下垫面或永冻层的顶面,整体 向下缓慢移动。 其中,融冻作用可使石河碎屑物孔隙中的水分反复冻结和融化,促进石块的下移, 导致整体膨胀和收缩,石河运动速度很慢,如瑞士的石河流速为每年0.25-1.55m。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在自然界中,有些内力作用进行的很快,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
在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内力作用则进行的极其缓慢,不易被人们所 察觉,但是,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却会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地质作用 内力作用
1、内力作用
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岩浆活动 也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
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风化
2、球外状力风作化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 解和破碎,形成许多大小不等的岩石碎块或沙粒,这种作用叫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产生的岩石碎块或砂粒堆积在原地。 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
地质作用 外力作用
2、外力作用
风化作用
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的影响下,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经常发生崩解
①地球的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②板块内部相对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
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
4、地质构造
东 非 大 裂 谷
生 海岭 长 大西洋、红海的扩张 边 冰岛丰富的地热 界 断层或裂谷
消 海沟-岛弧
亡 边
地中海的消亡
界 褶皱山脉
地质作用 地质构造
(3)断层
4、地质构造
当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破碎。岩体发生破裂后,如果两侧的岩体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就形成 了断层。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水平方向为主,则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 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
如果断层的位移以垂直方向运动为主,则其中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谷地 或低地,如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等。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 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 皱山脉。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
外力地质作用类型一1.风化作用:在外因作用下,岩石发生机械崩解或化学分解,变成松散的碎屑或土壤。
2.剥蚀作用:岩石因机械作用或化学作用而被剥蚀。
如河岸岩石被流水冲刷,导致河岸后退;山顶被剥蚀而变矮。
3.搬运作用:风化、剥蚀的产物被搬运到它处。
(1)机械搬运---以机械方式破坏的产物(泥、砂、砾等)被流水、冰川、风搬运。
(2)化学搬运---以化学方式破坏的产物是通过真溶液或胶体溶液进行搬运。
如石灰岩溶于水之后,以Ca++,HCO3-离子形式搬运;长石风化后形成粘土矿物、二氧化硅在水中呈胶体质点被搬运。
(3)生物搬运---生物吸取介质中的化学元素来营养自己,建造其骨骼,死亡后在一定的地方堆积下来,也起着搬运作用。
4.沉积作用:搬运物在条件适宜的地方发生沉积。
如流水搬运物在河流转弯处、湖口或河口因流速减慢而沉积;风的搬运物因风力减弱或受阻拦而堆积。
(1)机械沉积---机械搬运物按机械方式沉积,受重力支配。
重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积,轻的搬运远而后沉积。
(2)化学沉积---化学搬运物沉淀作用受化学反应的规律支配。
在真溶液中溶解度小的物质搬运近且先沉淀,易溶物质后沉淀;水中胶体质点的沉积是通过与电解质的中和作用或正、负胶体中和作用,或水的蒸发作用等。
(3)生物沉积---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如钙质骨骼生物堆积,成为石灰岩;植物被埋后转变成煤。
(4)生物化学沉积作用---生物作用与化学作用可以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物质的沉积。
如铁细菌吸收水中的铁而沉淀出铁矿。
石灰岩(碳酸盐灰泥,原以为化学沉积,实有生物作用参与,也可能就是生物作用)。
沉积作用的产物即沉积物,分别称为碎屑沉积物,化学沉积物,生物沉积物,生物化学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松散沉积物转变为坚硬岩石的过程,称固结成岩作用。
(1)压实作用---上覆沉积物压力使孔隙变少、水份挤出、变硬。
(2)胶结作用---碎屑沉积物的粒间孔隙之中有水溶液,它在成岩过程中会发生化学沉淀,这些物质使碎屑胶结变硬。
3第二章地质作用概述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四、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地质作用也会给人带来危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洪水泛滥等。 人类无力改变地质作用的规律,但可以认识和运用这些规律,使 之向有利于人的方向发展,防患于未然。如预报预防地质灾害的 发生,就有可能减轻损失。中国在古代就有“束水攻沙”,引黄 河水灌溉淤田压碱等经验,是利用河流的地质作用的规律来治理 河流取得成功的例子。
滑坡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三、 地质作用分类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6)重力地质作用(负荷 地质作用、块体运动):
是指地表松散堆积物和 岩块等,由于自身的重 量并在其它动力地质作 用触发下所引起时地质 作用。
泥石流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6)重力地质作用 (负荷地质作用、 块体运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三、 地质作用分类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4)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被 搬运的物质在新 的地质环境下堆 积起来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2、外动力地质作用(表生)
三、 地质作用分类
5)成岩作用:成 岩作用是使松散堆 积物转变成坚硬岩 石的作用。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1、内能
1)旋转能:地球围绕地轴旋转,在不同纬度上离心力不
同,赤道离心力最大,使高纬度的物质向赤道方向运移, 从而使赤道半径增大。
普通地质学课件
第二章 地质作用概述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 1、内能
2)重力能:重力使地球内部和外部的物质按密度、大小
是指地表松散堆积 物和岩块等,由于 自身的重量并在其 它动力地质作用触 发下所引起时地质 作用。
第4.3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1)压固作用
成岩方式
(2)胶结作用 (3)重结晶作用 (4)新矿物的生长作用
成岩方式
二、 沉积岩的特征
(一)沉积岩中的矿物
1.碎屑矿物 来源于岩浆岩:石英、长石、云母
2.自生矿物
来源于沉积岩形成过程中: 粘土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石膏、硬石膏、赤铁矿、 褐铁矿、玉髓、蛋白石
沉积岩中见不到火成岩中大量存在的 暗色矿物?
6.结核
递变层理
泥裂
波痕 层理
上
三、沉积岩的分类和常见的沉积岩
陆源沉积岩
内源沉积岩
火山碎屑岩 陆源碎屑 泥质岩 蒸发岩 非蒸发岩 可燃有机岩 (按结构 岩 (按成分 (盐岩) 细分) (按结构 和固结强 (按成分细分) 细分) 度细分) 砾岩和角 石膏、硬 铝质岩 火山集块岩 粘土岩 煤 砾岩 石膏岩 铁质岩 锰质岩 火山角砾岩 泥岩 砂岩 石盐岩 磷质岩 硅质岩 凝灰岩 页岩 油页岩 粉砂岩 钾镁盐岩 碳酸盐岩
化学搬运 生物搬运
风化
被搬运的物质脱离搬运介质形成 4.沉积作用 松散沉积物的过程。
⑴ 机械沉积作用 ⑵ 化学沉积作用 ⑶ 生物沉积作用 -生物有机体直接发生堆积。 ⑷ 生物化学沉积作用
形成的沉积物: (1)碎屑沉积物 (2)化学沉积物 (3)生物沉积物 (4)生物化学沉积物
5.固结成岩作用
由松散沉积物转变成坚硬岩石的过程。
4.3 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
一、 外力地质作用
二、 沉积岩的特征 三、沉积岩的分类和 常见的沉积岩
一、 外力地质作用
(一)外力地质作用-作用在地壳表层、主要由地 球外能(太阳热能、重力能及日月引力能等)引起
的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的过程就是沉积岩形成的过程。
外力地质作用
外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是指地球表面和地下的地理成因过程,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导致的地质变化。
它主要包括风力、水力和冰力等作用。
风力是指风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风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风蚀作用和风沉积作用。
在干旱地区,风力通过吹动沙粒,产生风蚀现象,形成沙丘和沙尘暴。
而在沙漠地区,风力通过吹动沙粒,逐渐形成移动的沙丘和沙漠化现象。
风力还可以将风沙沉积在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沉积物上,形成风积沉积层。
水力是指水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水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流水侵蚀作用和水沉积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流动,搬运、冲刷和溶解岩石和土壤,改变地貌。
流水侵蚀作用还可以形成峡谷、洼地和瀑布等地貌现象。
水沉积作用主要是由于河流、湖泊和海洋的水流减速,悬浮物质沉积下来,形成地层和沉积岩。
冰力是指冰对地球表面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冰力对地球表面的作用主要有冰蚀作用和冰沉积作用。
在寒冷地区,冰雪覆盖的地区,冰雪融化后形成的冰川运动,会带动被冰雪覆盖的岩石和土壤,形成冰蚀作用。
冰蚀作用会形成U型山谷和冰碛石等地貌现象。
冰沉积作用主要是由于冰川融化后搬运的碎石、砂石和黏土沉积下来,形成冰碛层和冰碛岩。
外力地质作用是地球表面和地下的重要地理力量,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貌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外力地质作用会改变地质形态和地貌特征,形成各种各样的地貌景观和地质现象。
同时,外力地质作用还可以改变地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
总的来说,外力地质作用是指风力、水力和冰力等外力对地球表面和地下的侵蚀和沉积作用。
它们通过改变岩石和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形成不同的地貌现象和地质结构。
外力地质作用对地球的演化和地貌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应该重视这些外力地质作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外力地质作用》课件
02
外力地质作用的类型
风化作用
01
02
03
物理风化
由温度变化和机械破坏引 起的风化,如岩石的热胀 冷缩、冰劈作用等。
化学风化
通过水、氧气、二氧化碳 等与岩石发生化学反应, 导致岩石成分改变。
生物风化
生物活动对岩石的破坏, 如植物根劈作用、生物腐 蚀等。
侵蚀作用
水力侵蚀
水流对地表岩石的冲刷和 磨蚀。
风力侵蚀
风力作用下地表物质的吹 蚀和搬运。
冰川侵蚀
冰川运动过程中对地表岩 石的刨刮和磨蚀。
搬运作用
流水搬运
水流将侵蚀作用产生的碎屑物质 搬运到其他地方。
风力搬运
风力将地表碎屑物质搬运到其他地 方,形成沙丘等地貌。
冰川搬运
冰川将刨刮的岩石物质在冰川内部 搬运,形成冰碛地貌。
沉积作用
流水沉积
水流速度减慢时,搬运的碎屑物 质沉积下来形成冲积平原等地貌
04
外力地质作用的实例分析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化
总结词
黄土高原的形成与演化是一个复杂的地质过程,受到风力、水力等多种外力地质作用的 影响。
详细描述
黄土高原的形成始于中更新世,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黄土高原的地貌不断 演化。风力作用形成了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而流水侵蚀则形成了沟壑地貌。黄土高原 的演化还受到气候、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
THANKS
感谢观看
影响地貌演化
外力地质作用在不同时间和空间尺度上对地表形态进行改造
土壤形成
01
外力地质作用通过风化、搬运和沉积等过程,参与了土壤的形
成。
土壤类型多样
02
外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多种土壤类型,如黄土、黑土、红壤等,
普通地质学名词解释
普通地质学概念汇总第一章绪论1.地质作用:就是形成和改变地球的物质组成、外部形态特征与内部构造的各种自然作用。
它分为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两类。
22.内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地球内热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3.外力地质作用:主要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作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因素引起,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2第二章矿物1.元素:有同种原子组成的物质称为元素。
52.同位素:具有不同原子量的同种元素的变种。
53.放射性同位素:有的同位素其原子核不稳定,会自行放射出能量,即具有放射性,成为放射性同位素。
54.稳定同位素:不具有放射性的同位素。
55.克拉克值:元素在地壳中平均质量分数%,称为克拉克值。
克拉克值又称地壳元素的丰度。
56.矿物:是自然产出且内部质点(原子、离子)排列有序的均匀固体。
其化学成分一定并可用化学式表达。
67.晶体:是内部质点(原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周期性重复排列(即有序排列)的固体。
68.化学键:晶体中各质点间的结合力就是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和分子间作用力。
69.同质多像:相同化学成分的物质在不同的地质条件(如温度、压力等)下可以形成不同的晶体结构从而形成不同的矿物,这种现象成为同质多像。
610.类质同像:矿物晶体结构中某种原子或离子可以部分的被性质相似的它种原子或离子替代而不破坏其晶体结构,这种现象成为类质同像。
611.矿物集合体:矿物晶粒的聚集体成为集合体。
矿物集合体往往具有某种习惯性的形态。
712.矿物的光学性质①透明度:矿物透过可见光的能力。
7②光泽:矿物对可见光的反射能力。
7③颜色:是矿物吸收了白光中某种波长的色光后所变现出来的互补色。
7④条痕:是矿物粉末的颜色。
713.硬度:矿物抵抗外力机械作用的强度。
通常用摩氏硬度计作为标准进行测量。
714.解理:晶体受到外力打击时能够沿着一定结晶方向分裂成平面(即解理面)的能力。
外力地质作用
1)结构和构造层理不甚清晰,矿物成分已显著变化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碎石状(2-20cm),碎 石用手可以折断。 3)用镐可以挖掘,手摇钻不易钻进。
1)结构和构造层理清晰 2)岩体被节理、裂隙分割成块状(2-20cm),裂隙中 中等风化 填充少量风化物,锤击声脆,且不易击碎。 3)用镐难挖掘,岩芯钻方可钻进。 岩质新鲜,表面稍有风化迹象。 微风化
3)河流沉积作用
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能力降低,而使部分碎屑从 水中沉积下来的过程。由此形成的堆积物,称河流的冲 积物。 冲积物特征:磨圆良好、分选性好、层理清晰。
河谷横剖面形态
河谷 谷肩
河 漫 滩
谷底
河 床 河 漫 滩
谷坡 阶地
平水位
坡麓
洪水位
新疆乌鲁木齐河阶地照片(1)
阶地II 阶地I
新疆乌鲁木齐河阶地照片(2)
磨蚀作用:拍岸浪破坏的岩块随着退流带到滨海底部 来回滚动,对海底进行磨蚀。 形成海底平台;岩块成为磨圆很好的砾石和砂粒。
陡岸激浪
浅滩洗浪
基岩海岸的海蚀作用
基岩海岸的特点:海底地形坡度大,海浪的能量未 耗损,可形成动能强大的拍岸浪,机械侵蚀作用十分强烈, 是海蚀作用最强烈的地区。
海蚀崖 波切台 海蚀柱 波筑台
海蚀洞 海蚀礁
搬运作用 引起近岸带沉积物的搬运和再沉积。 A、进流将水下的砂、砾向岸上搬运,形成砾滩、沙滩或砂坝 B、回流将一部分砂砾搬回水下,在离岸一定距离的水下沉积, 成长为平行海岸的砂堤或砂坝。 C、波浪斜击海岸,形成砂咀或砂坝,将近陆的部分水域与外 海隔开,转化为湖泊,称为泻湖。
沙嘴,泻湖,堡岛和连岛沙坝
风蚀作用强弱与风力大小及表面岩石性质有关。风的磨 蚀作用主要发生在30cm的高度内。 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貌:风棱石、蜂窝石、风蚀柱、风蚀 蘑菇、风蚀谷、风蚀残丘和风蚀城、风蚀洼地等。
普通地质学-第5讲. 外力地质作用1
每公斤25度的纯水中,可溶解:1/340g云母,1/115g滑 石,1.5/100g方解石,2.1g硬石膏,320g岩盐
一部分物质被溶解,难溶矿物保留
水中其他物质,可以使溶解度增加
CaCO3+CO2+H2OCa(HCO3)2 溶解作用的影响因素包括溶解度和温压条件
搬运作用是地质营力将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物质从 原地搬往他处的过程。
沉积作用是各种被外营力搬运的物质因营力动能减小, 或介质的物化条件发生变化而沉淀、堆积的过程。
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条件下,由于太阳、大气、水、生物等的作 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风化过程缓慢,但普遍发生,持续不断
外动力地质作用
大气、水和生物在太 阳能、重力能的影响 下产生的动力对地球 表层所进行的各种作 用统称为外动力地质 作用。
主要有风化作用,剥蚀 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 作用等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在地表条件下,由于太阳、大气、水、 生物等的作用,使岩石在原地遭受破坏的地质作用。
剥蚀作用是河流、地下水、冰川、风等在运动中对地 表岩石和地表形态的破坏和改造的总称。
长石易碳酸化,可使很硬的花岗岩被瓦解! 如 钾长石+H2O+CO2→高岭土(富集)+8SiO2+2K2CO3
氧化作用
• 矿物与大气或水中的氧化合生成氧化物的作用;在地表 富氧条件下某些矿物中的元素可从低价变为高价。
•如黄铁矿被氧化成褐铁矿,结构疏松,易破碎;磁铁矿被 氧化成赤铁矿,形成铁帽;含Fe辉石的氧化等 •含黄铁矿较多岩石不宜做建筑材料
水化作用
水分子结合到矿物晶格中变成为含水的新矿物。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外力地质作用
作用场所:地壳表层;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月球吸引能; 作用结果:引起的大自然物理和化学变化的各种 地质作用,如:风、雨、河流、海浪、冰川等等 自然营力的影响和作用——外力地质作用; 作用过程: 风化作用 剥蚀作用 搬运作用 沉积和固结成岩
(一)风化作用:
1.机械沉积作用 机械沉积作用是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的碎屑物 质的沉积。 机械沉积作用分异作用:在搬运过程中,颗 粒粗大的碎屑先沉积,依次过渡到最小的碎屑; 比重大的颗粒沉积先于比重小的颗粒。 冰川的机械沉积没有分异作用,冰碛物颗粒 大小混杂,不分层次,并带棱角。
1、机械剥蚀作用 1)风的剥蚀作用: 2)地表水流的侵蚀作用: ①坡流的洗刷作用②洪流的冲刷作用③河流的侵蚀作用 3)地下水的冲刷作用 4)冰川的刨蚀作用 5)海水的侵蚀作用 2、化学溶蚀作用 各种水体对岩石以溶解方式进行破坏的过程。
1).风的剥蚀作用 风吹起地表碎屑物质并携带他们磨蚀岩石表面的 过程叫风的剥蚀作用。 它有两种方式: ① 吹蚀——风把岩石表面风化的碎屑物质及松散 沉积物吹起而剥离下来。 ② 磨蚀——风挟带的碎屑物质撞击和磨损岩石表 面,使其遭受破坏
1.引起变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和()。 2.引起变质作用的压力有()和()两种。其中()是由上 覆岩石的重力产生的,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是具有方 向性的压力。 3.单纯由温度引起的接触变质为()作用;单纯由岩浆中的 挥发物质引起的交代作用为()作用。由于产生接触热变 质的主导因素是(),因此围岩的变质程度,随着距侵入 体的远近而不同。离侵入体愈()变质程度愈深,愈() 变质程度愈浅。 4.外力地质作用包括()、()、()和()。
9.岩石的风化作用产物包括()、()和()三大类。 10 剥蚀作用可分为()作用和()作用。其中地表水是剥蚀 的主要动力,它包括()作用,()作用和()作用。
(四)沉积作用
母岩风化、剥蚀产物在搬运过程中,由于搬运介质的能量 的减弱或因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以及生物作用,可使被 搬运的物质在适当的环境下停顿堆积起来,这一过程称为 沉积作用。它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1)机械沉积作用 (2)化学沉积作用 (3)生物沉积作用
2).地表流水剥蚀作用 有二种类型: ① 河流的下蚀(底蚀)作用 河水及其夹带的砂石对 河床底部岩石进行冲击、磨蚀、溶蚀等作用的过程。 导致河床逐渐降低、河谷加深。 ② 河流的侧蚀作用 河水在水平方向上冲击、侵蚀 河岸,使河床左右迁移、河谷加宽的过程。 河流的下蚀(底蚀)作用到一定深度后,河水就无力继 续向下侵蚀了,河水的能量消耗在搬运物质上,这个 高度面称河流的侵蚀基准面,是控制河流下蚀的极限
1)物各种碎屑物 质。因此物理风化作用又称机械风化作用或石烂, 其化学成分不变。 主要因素: 温度变化
水的作用
1)物理风化作用 ① 温度
岩石大多由一种以上矿物组成,由于不同矿物的膨胀系数 不同,在温度变化下,它们的膨胀收缩不一致,从而破坏了矿 物之间的结合力; 岩石又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昼夜温度变化影响下,表层和内 部必然出现温差,导致表里不协调的膨胀收缩。
(2)氧化作用 矿物、岩石与大气或水中的游离氧起化学反应形 成氧化物而使岩石分解的过程。
氧化作用的深度主要与地下水面深度有关: 地下水面以上,氧化作用活跃,为氧化环境——氧化带 地下水面以下,岩石孔隙为水充满,为还原环境。
(3)水解作用和碳酸化作用
水解作用是指矿物与水作用发生分解并形成带OH-新矿物 的过程。 碳酸化作用是指当CO2溶解于水中时,形成CO32-和HCO3-离 子,它们与矿物中的阳离子结合,形成易溶于水的碳酸盐 或碳酸氢盐的过程。
5.风化壳 地壳表层的岩石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后,不稳定组分有 不同程度的分解,可溶性物质或多或少随水而消失,部分 稳定组分则残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在有生物活动的地区 残积物表层发育成土壤。残积物和土壤在大陆地壳表层构 成一层不连续的薄壳,成为风化壳。 在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风化壳称为古风化壳。 在风化壳中一些难溶的元素,如Fe、Ni、Mn、Al等元素, 可富集形成有益的矿床。如我国华北地区在奥陶系古风化 壳中残积的“山西式铁矿”和“铝土矿”等。
(1)溶解作用 水溶液直接溶解矿物中的某些易溶成分,而使矿 物分解破坏的过程。最易溶于水的是卤化物和硫 酸盐矿物;其次是碳酸盐矿物;难溶于水的是硅 酸盐矿物。
溶解作用的结果① 使易溶解的物质溶解于水溶液,并随水 溶液带走,使岩石孔隙增加,硬度减小,易于破碎;② 使 难溶物质残留原地,形成风化产物。
(二)剥蚀作用
指风以及河流、地下水、 海(湖)、冰川中的水体在运 动状态下对地表或地下岩石 产生的破坏,一方面将风化 产物从母岩中剥离下来,另 一方面又对岩石产生破坏作 用,并同时使破坏后的产物 脱离母岩,这一过程叫剥蚀 作用。 风化作用与剥蚀作用紧 密相关,岩石风化后为剥蚀 作用提供了条件,剥蚀之后 又利于继续风化
2)化学风化作用 指岩石在氧、水和溶于水中的各种酸的作用下, 遭受氧化、水解和溶滤等化学变化,使其分解并产生 新矿物的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氧化作用、水解作用、水化作 用、化学溶解作用等。这些化学反应往往以复合交替 的复杂形式进行,同时有相应的新矿物生成。 化学风化作用不仅使母岩发生破碎,而且使其矿 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本质的改变,并形成新矿物。
5.风的剥蚀作用常表现为()和()两种方式。风把岩石表面 风化的碎屑物质及松散的沉积物吹起,是风的()作用。 6.按照引起岩石变质的地质条件和因素不同,变质作用可分为 ()、()和()三种类型。()作用常出现在地壳发生强 烈运动的地带,变质作用的范围很广;()作用主要出现在 强烈的褶皱断裂地带。 7.内陆干旱沙漠地区和寒冷干燥的高山地区,常以()风化作 用为主,而在温暖潮湿的地区,则以()风化作用为主。 8.氧化作用的深度主要与地下水面深度有关:地下水面以上, ()作用活跃;地下水面以下,为()环境;在高温湿润的 条件下,()作用尤其强烈。
1.机械搬运作用 机械搬运的营力,有流水、风、冰川等,其中以流水为主 1)流水 以河流为主的机械搬运 (1)底运——颗粒大、比重大、球度较高的碎屑、沿水 底滚动、滑动、跳跃式运移 (2)浮运——颗粒小、比重小、球度较低的碎屑,呈悬 浮状搬运。 河流的搬运能力与流量、流速、碎屑颗粒大小、以及 流域的地质条件有关。 随搬运距离的加长,碎屑趋于粒度细而均匀、磨圆度 提高、矿物成分单一。
(4)水化作用
水化作用是指岩石中的某些矿物与水发生发应,吸收部 分水后变成另一种含水的新矿物。
化学风化作用最常见的是多雨潮湿的石灰岩地区, 其结果形成溶洞、岩溶地貌。
3)生物风化作用 指岩石由于生物的生活活动引起的破坏作用。 生物对岩石的破坏方式,有机械的如岩石裂隙中植 物根系的生长产生根劈现象。也有化学的,几乎所有 的化学风化作用都与生物作用有关。生物分泌出的有 机酸,促进了岩石的化学分解,而且生物还可以从中 吸取某些元素并将其转变成有机化合物。生物产生的 大量O2、CO2等,同样影响着风化作用的进程。
4).冰川的剥蚀作用 冰川是在重力影响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 冰川活动对组成冰床的岩石进行磨蚀、掘蚀等破坏作 用的过程叫冰蚀作用。 冰川以自身的重量,以及冰体冻结挟带的许多岩块、 岩屑,像锉刀一样对沿途基岩进行推锉、碾磨和挖掘。
(三)搬运作用 把风化和剥蚀的产物从进行风化、剥蚀的地区, 经过一定距离运送到沉积区的过程。 搬运和剥蚀往往是同时由同一自然营力来完成的。 例如:风和流水一边剥蚀着岩石,同时又把剥蚀 下来的岩屑带走。 按搬运方式的不同,搬运作用主要分为两种类型: 1.机械搬运作用 2.化学搬运作用
4.风化作用的产物 风化作用的总趋势是使被改造的母岩发生物理的和化学的变化,使 母岩解体并产生在地表条件下稳定的、新的物质成分。风化产物按性 质可分三类: 碎屑物质——岩石碎屑、矿物碎屑; 溶解物质——真溶液和胶体溶液物质; 不溶残余物质——不溶于水的新生矿物,如褐铁矿、高岭石等。
3).海水的剥蚀作用 海水对海岸及海底岩石进行破坏的过程叫海蚀作用,常发 生在海岸带。其剥蚀的方式有三种类型: ① 机械破坏 运动海水的冲刷、海浪卷动的石块、沙粒对 滨岸带的磨蚀。可形成浪蚀岩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 蚀柱等。 ②化学溶蚀 海水对岩石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③ 生物蛀蚀 潜穴动物可利用其壳刺或分泌物侵入岩石, 使岩石表面产生许多洞穴,破坏了岩石的强度。
2)风的机械搬运 也分为底运与浮运 底运分为滚动、滑动和跳动,其中以跳动为主,多为粗大 的碎屑物质。 浮运 以细小的碎屑物质为主 风的机械搬运,具有按颗粒大小、形状、比重筛选的 分选性和相互之间的摩擦作用。
3)冰川的机械搬运 冰川移动时将山坡滚落和刨蚀的各种不同的碎屑带走, 因此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具有大小混杂、成分各异、不 具分选性和磨圆度等特征。 4)海水的机械搬运 通过海浪、海流、潮汐进行,搬运物质大多为河流搬 运而来的,少量来自海水对海岸侵蚀的产物。 海浪搬运作用随水深而降低,因此多发生在近岸浅海 区,粗碎屑推向海岸,细碎屑推向海洋。 海流流速慢,常搬运细小淤泥和悬浮物质,能长距离 搬运,甚至可达数千公里。 潮汐仅在海岸线一带搬运碎屑物质。
2.化学搬运作用 化学风化作用和化学溶蚀作用所产生的物质,常通过 化学搬运作用,以真溶液或胶体溶液形式由原地运移到沉 积区。 1)真溶液:搬运物质主要是岩石风化剥蚀产物中的K、 Na、Ca、Mg等元素的可溶性盐类,如CaCO3 ,NaCl等。 2)胶体溶液:搬运物质来源于岩石风化剥蚀产物中 的Fe、Mn、Al、Si等元素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胶体物质 和难溶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