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现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年竣工的横滨地标大楼和 $%%% 年竣 工的 67 中心塔楼, 采用了多段振子式的减震装置, 采用抗震装置的建筑 ’"’栋, 减 "++" 8 $%%, 年, 震装置 $&& 栋, 隔震装置 ’% 栋, $&& 栋减震建筑中, 采用减震构件的占 &,9 , 采用粘性阻尼机构的占 , 采用在往复和摩擦阻尼机构的占 其余为 $"9 .9 , 被动式减震装置 ( 采用低屈服剪力钢板或无粘 " )往复式减震:
* 收稿日期: $%%& ! %. ! %$ +
度均比一般设计大; ( 内容: 包括地震加速度、 反应谱、 反应值、 允 () 许应力度、 层间变形、 塑性率和损害评价; * ) + 特级: 要求建筑在偶然荷重作用下保持建 筑功能不破坏, 不需要修复; 在极其偶然荷重作用 下确保主要功能, 只有轻微破坏, 只需轻微修复, 适 用于防灾设施和重要医院等场所; * & + 上级: 要求建筑在偶然荷重作用下保持建 筑功能不破坏, 不需要修复; 在极其偶然荷重作用 下确保指定的功能, 只发生小破坏, 只需小规模修 复, 适用于一般医院、 避难设施、 计算机中心等场 所; * ’ + 标准级: 要求建筑在偶然荷重作用下保持 建筑功能不破坏, 不需要修复; 在极其偶然荷重作 用下确保限定的功能和保护生命安全, 发生中等以 上到大规模程度的破坏时, 能通过中到大规模的修 复后继续使用, 适用于一般建筑物。 !" ! 变形限制 !" !" # 超高层建筑 ( 发生轻微破坏, 不需要修复时, 层间位移角 ") 为 " , $%% 以下; ( 虽有少量破坏, 但可以修复时, 层间位移角 $)
! "# !
规划与设计
( 将满足要求的性能作为目标性能; $) ( 将满足目标性能作为设计指标, 进行结构 () 设计; ( 通过检查, 确认达到目标性能; )) ( 提出保持建筑性能的建议。 &) !" #" $ 要求 ( 等级: 分为标准级、 上级和特级 ( 种; ") ( 规定: 含外力、 荷载的频率以及较大的反应 $) 状态; ( 内容: 含设计荷重、 设定界限值 ( 包括安全 () 界限、 损伤界限) 以及将其定量化和确定再现性。 !" $ 抗震性能设计 ( 等级: 分为标准级、 上级和特级 ( 种; ") ) ( 规定: 包括地震发生频率和烈度, 其被害程 $
( ") "(#% 年开始开发橡胶隔震构件, "(#$ 年建 成 $ 层混凝土结构的隔震住宅, 以后 "% 年间共建 了 (% 栋隔震建筑; ( 隔震建筑数量急剧增加, 到 $) "((& 年开始, 共有 $)% 栋在设计中, "((’ 年达到前年的 ) 倍强, 原因是由 "((* 年 " 月 "+ 日的美国加州北岭地震, 以及 " 年后的阪神地震引起的。 在两次地震中, 从 采用隔震装置的建筑物上观测到的地震动记录, 证 实了隔震效果。 但 "((+ 年隔震建筑却减少至 "+% 栋左右, 原因是隔震住宅骤减一半所致; ( 根据 日 本 建筑 中 心 评 定, 至 $%%" 年共 有 )) 但据推算现在约有 " %%% 栋以上 "*# 栋隔震建筑, 的隔震建筑在建。 从用途来看, "((& 年以后建的住 宅约占 &%, , "((* 年以前少见的医院及超高层建 筑也在增加。 !" # 隔震构件基本性能 !" #" $ 橡胶隔震垫 垂直支承能力、 水平变形性能、 水平恢复性能、 耐久性、 质量等性能。 !" #" ! 阻尼器 ( 利用钢或铅等材料的弹塑性能的往复衰减 ") 型, 以及利用摩擦吸收能量的摩擦型; ( 利 用粘 ( 弹) 性材 料的粘 性抵 抗来吸 收能 $) 量。 阻尼器不能全部吸收地震作用下产生的能量, 因此隔震层要在规定的最大变形限度内具备必要 的衰减和变形能力。 !" % 隔震建筑在地震时的性能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隔震构件的设计。 橡胶隔震 器的水平刚度愈小, 建筑周期愈长, 地震作用就减 小, 加速度及地震剪力都变小, 但隔震层的水平变 形增加。 加速度和位移的反应是相反的, 但当阻尼 器的特性 ( 衰减量 ) 给到一个合适的程度时, 既减低 加速度, 又使位移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是可以做到 的。 一般隔震结构用时程分析法设计, 用地震反应 来验证。 时程法分析时, 地震作用的设定、建筑物 的模拟化、 特别是隔震材料的模拟等很重要。 !" & 上部结构设计 层积橡胶隔震垫一般在建筑物的每个柱子下 设置 " 个。 层积橡胶隔震垫的尺寸, 需由支承荷重 和必要的变形能力来决定。 隔震层的变形能力, 由 最小直径的隔震垫来决定。 为使振动尽早收敛, 必
结预应力减震装置; ( 摩擦式减震: 采用摩擦阻尼器或滑动支承; $) ( 采用油性阻尼器或粘性材料 , )粘性式减震: 制作的减震墙。 ) " * $%%" 年竣工的多伦多广场, 采用主动减震 装置将 , 幢超高层连在一起, 以减少强风时的摇晃; ) $ * $%%, 年竣工的汐留大厦, 在其最上层设置 每层均设置了装有 了装有 /23 的半主动减震装置, 作者: 福冈大学 工学 # 隔震结构技术现状和展望 ( 部 建筑学科 高山峰夫) 地震时安全性高; 设计自由度扩大; 防止室内物 ; 安全感、 居住性 品振动、 移动、 侧翻( 防止 $ 次伤害)
最先用于住宅, 它适用于医院、 学校、 广播电视 设施、 美术馆、 博物馆、 计算机中心以及保护建筑。 近 年来, 从超过 "%% - 的超高层建筑到大规模医院, 隔
! "# !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规划与设计
须控制隔震层阻尼器的变形。 阻尼器的总量控制, 参考地震反应来设置。 为控制建筑物扭转变形, 应 使建筑物重心 ( 地震力的作用中心 ) 和隔震层的刚 心( 抵抗力的中心 ) 尽可能重合, 这样来配置隔震垫 或阻尼器效果较好。 !" ’ 隔震建筑的实际地震反应 隔震建筑 -./0 大 "((& 年兵库县南部地震时, 楼观测到的地震记录如下: 地上 ’ 层加 $ 层塔楼, 平 -./0 大楼是办公楼, 楼高 $#3 & 1, 建筑面积 *’ #$) 面尺寸 "%% 1 2 +)3 # 1, 天然地基、 独立基础, 上部结构为 /45 1$ , !类场地, 加钢支撑和抗震墙, 隔震构件采用橡胶隔震垫和钢 棒阻尼器。 作为抗震目标: 在第 $ 水准 ( 最大速度 *% 作用下, 隔震层的最大变形 $& 61 以下、 最大 61 7 8) 加速度 $%% 9:; 以下时, 上部结构在允许应力范围 内。 建筑物阻尼比 %3 %& < %3 %), 自振周期 )3 ( 8。 基地距离兵库县南部地震中心约 )& =1。 第’ 层和基础相比, 观测到的地震加速度, 垂直方向增 幅为 "3 # 倍、 南北方向为 " 7 )3 & 、 东西方向为 " 7 ) , 加速度明显减小, 发挥了很好的隔震效果。 隔震层 的最大变形约 "% 61, 层积橡胶垫无异常发现。 !" ( 隔震结构展望 阪神、 淡路大地震后, 隔震结构的适用范围扩 大了, 隔震设计技术日趋普及。 以前一直认为隔震 结构不适用于高层建筑以及软弱地基, 但近年来高 ( ) 层建筑 "%% 1 以上 及软弱地基上的建筑也开始采 用隔震结构。 这主要是由于隔震构件本身的性能愈 来愈好, 以及能充分掌握其界限性能的结果。 在隔震设计时, 除了对结构反应分析的理解及 隔震构件性能的评价外, 对隔震建筑的构成方法也 应充分了解, 并对隔震装置进行改良。 当不能充分 保证建筑净空或在建筑密集场地如何设隔震装置 是亟需研讨的课题。 作者: 东京理科大学 寺本 # 性能设计和变形限制 ( 隆幸) #" $ 性能设计 业主或使用者更加追求建筑的居住 $" 世纪, 性、 功能性、 安全性以及可修复性和耐久性。 性能设 计就是将上述要求作为目标, 设计出使人放心的建 筑。 #" $" $ 流程 ( 通过与业主对话, 充分了解其要求, 明确建 ") 筑物应达到的性能;
欢迎投稿
欢迎刊登广告
! "# !
ຫໍສະໝຸດ Baidu
******************************************+ 第 ’ 届中日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第 $ 次会议于 起到了在强风时减少建筑物摇动的作用。 质量效果机构以及其他装置。 !" $ !" % 主动式减震装置 油性阻尼器的减震装置。 #" ! 隔震建筑优点 好; 保持机械、 器具的可操作性。 #" # 隔震结构 震结构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为 " , "%% 以下; ( 发生中等程度破坏, 损坏较大时, 层间位移 () 角为 " , -& 以下。 !" !" $ 与地震荷重的关系 如果层间变形控制严, 建筑刚性高, 对风荷载 有利, 但地震荷重增加; 反之, 如果层间变形放宽, 建筑刚性低, 对风荷载不利, 但地震荷重减小 。 因 此, 设定适当的变形值很重要。 !" % 对建筑的性能要求 ( 不仅仅是抗震性能, 还包括日常使用时楼 ")
规划与设计
・上海建设科技
$%%& 年
第 ’ 期・
*************+
******************************************+ *************+
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现状
霍维捷
上海江南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笔者有幸参加, 并将 $%%& 年 ( 月在日本东京举行, 减震、 隔震和性能设计的部分论文编译如下, 以使技 术人员对日本建筑结构抗震技术现状有所了解。 ( 作者: 株) 日本设计 大越俊 ! 减震结构的开发 ( 男) !" ! 高度限制和减震墙 ) " * "+$, 年关东大地震, 浅草塔倒下以后, 当时 建筑物限高 ," - 以下; ) $ * "+,’ 年修改建筑基准法, 废除了高度限制; ) , * "+’. 年高度超过 "%% - 的霞关大楼建成, 为减少强风和地震时的摇动, 采用了预制钢筋混凝 土耗能剪力墙和钢框架结构, 此后京王宾馆、 新宿三 井大厦等 ’% 多幢超高层建筑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 ) ( * "+#+ 年竣工的新宿中心大楼, 采用了装有 起到抗震 往复式阻尼器的预制钢筋混凝土 /01 墙, 作用。 !" # 减震装置的应用 ) " * 减震装置起用于 "+.’ 年竣工的千叶港口塔 楼, 采用了一种质量效果装置 ) /23 * , 能减少建筑物 强风时的摇动; ) $ * "++% 年竣工的クリスタル塔楼, 采用了粘 性阻尼器减震; ) , * "++$ 年竣工的新横滨王子宾馆, 采用了有 ; 多个水槽的减震装置( 423) ) ( * "++% 年以后各种主动及半主动减震装置被 用于建筑; ) & * 上世纪 +% 年代前期, 很多超高层建筑采用 混合质量阻尼器( ; 523) ) ’ * $%%% 年以后半数超高层建筑采用了被动式 减震装置;
板的振动, 以及强风时的晃动等对居住适宜性的要 求; ( 今后的高性能建筑, 需研究隔震、 减震等新 $) 技术的适用性; ( 建造既使人安心、 又经济 ( 减少建设维修等 () 总费用) 的建筑。 !" & 性能设计可采用的结构形式 包括减震结构和隔震结构。 减震结构主要依据 振动反应, 采用能抵御或减少振动的结构形式, 比 如能量吸收机构、 质量效果机构、 主动减震机构和 被动减震机构等。 !" ’ 今后的抗震设计 机能性、 易进行性能评价的隔震和减震机构、 修复 性、 将承 重构件 和吸 收地震 能量 的构件 分离 * 分别进行设计 + 。 !" ( 提高建筑居住性能的方法 对地震以外的荷重、 外力, 根据建筑振动大小 来区分居住性能。 提高居住性能的手段除增加建筑 刚性外, 还有如下方法: ( 对步行或机械等产生的垂直振动, 采用能 ") 控制楼板垂直振动的体系等措施; ( 对风产生的横向晃动, 采用减震体系等措 $) 施; ( 对地震产生的摇动, 采用隔震、 减震、 楼板 () 隔震体系等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