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合集下载

食品微生物学 复习重点

食品微生物学 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 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可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统称。

微生物的种类: 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微生物微生物的特点1. 个体微小,比表面积大2.繁殖快,个体长不大3.物种多,分布广,食谱杂4.适应性强,易变异5. 观察和研究的手段特殊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以及微生物的进化、分类、生态等生命活动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学科。

微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安东·列文虎克巴斯德柯赫食品微生物学: 是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工业关系的一门学科。

食品微生物学的任务:有益微生物在食品制造中的作用有害微生物对食品的危害及防止第二章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细菌(bacteria):是一类个体微小、有细胞壁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基本形态分为:球状---球菌杆状---杆菌螺旋状---螺旋菌其中以杆菌最为常见,球菌次之,螺旋菌较少。

革兰氏染色法⏹染色程序:丹麦医生革兰细菌涂片→草酸铵结晶紫初染→鲁哥氏碘液媒染→乙醇(或丙酮)脱色→番红复染⏹染色结果:兰紫色——G+菌红色——G-菌革兰氏染色的机理质粒: 一种自我复制、稳定遗传和表达的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环状DNA分子)⏹糖被: 某些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覆盖在细胞壁外的一层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类型:(1) 微荚膜: <0.2um(2) 荚膜:有明显的边缘。

(3) 粘液层:没有明显的边缘(4) 菌胶团:菌体连为一体。

⏹糖被主要功能有:①保护菌体→→②贮藏养料。

③表面吸附作用。

④作为透性屏障。

⑤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⑥堆积代谢产物。

糖被与生产实践的关系鉴定菌种提取葡聚糖—“代血浆”胞外多糖:黄原胶用于石油开采菌胶团用于处理污水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整理

食品微生物学一、核结构的不同,1969年魏塔科提出五界系统,即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1979我国学者提出了病毒界二、物的生物学活性(P3)(1)代谢活力强微生物体积小,有极大的表面积/体积比值,因而微生物能与环境之间迅速进行物质交换,吸收营养和排泄废物,而且有最大的代谢速率。

从单位重量来看,微生物的代谢强度比高等生物大几千倍到几万倍。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2)繁殖快微生物繁殖速度快、易培养,是其他生物不能比的。

以二裂法繁殖的细菌具有惊人的繁殖速度。

(3)种类多,分类广目前已经确定的种类为10万种左右,每年正以发现几百至上千个新种的趋势在增加;目前我们所了解的微生物种类,至多也不超过生活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总数的10%。

(4)适应性强,易变异由于个体小,结构简单,繁殖快,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等原因,微生物很容易变异。

变异具有多样性,最常见的变异形式是基因突变,它可以涉及到任何形状,诸如形态构造、代谢途径、生理类型以及代谢产物的质或量的变异等。

三、世纪中期,以法国的巴斯德和德国的柯赫为代表的科学家才将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生理学研究阶段。

四、食品微生物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活动规律;(2)研究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五、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有3种方式:即微生物菌体的应用;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微生物酶的应用。

六、原核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以及形态结构比较特殊的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以及螺旋体等。

七、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4部分。

八、细胞壁的功能:(1)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及维持细胞外形的功能;(2)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也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3)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4)可允许水及一些化学物质通过,并对大分子物质有阻v1.0 可编辑可修改拦作用。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大学《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复习资料超全总复习一一、名词解释题1.呼吸链指位于原核生物细胞膜上或真核生物线粒体膜上的,由一系列氧化还原势呈梯度差的、链状排列的氢(或电子)传递体。

2.异型乳酸发酵凡葡萄糖经发酵后除主要产生乳酸外,还产生乙醇、乙酸和二氧化碳等多种产物的发酵。

3.噬菌斑有噬菌体在菌苔上形成的“负菌落”即为噬菌斑。

4.PHB聚-β-羟丁酸,是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屈性强的休眠构造。

6.单细胞蛋白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7.包涵体始体通过二分裂可在细胞内繁殖成一个微菌落,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8.质粒凡游离于原核生物核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分子即cccDNA。

9.衰颓形由于培养时间过长,营养缺乏,代谢的排泄物浓度积累过高等使细胞衰老而引起的异常形态。

10.菌落将单个细菌(或其他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表面(有时为内层),当它占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并处于适宜的培养条件下时,该细胞会迅速生长繁殖并形成细胞堆,此即菌落( colony)。

11.原生质体脱去细胞壁的植物、真菌或细菌细胞。

12.真核微生物凡是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细胞器的微小生物。

13.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体表或体内,并从其中直接获取营养使其遭受损害。

二、简答题①酵母是单细胞微生物。

它属于高等微生物的真菌类。

有细胞核、细胞膜、细胞壁、线粒体、相同的酶和代谢途经。

酵母无害,容易生长,空气中、土壤中、水中、动物体内都存在酵母。

有氧气或者无氧气都能生存。

②酵母是兼性厌氧生物,未发现专性厌氧的酵母,在缺乏氧气时,发酵型的酵母通过将糖类转化成为二氧化碳和乙醇(俗称酒精)来获取能量。

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复习要点第二章

食品微生物二、微生物主要类群及其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原生质体: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的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着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原生质球:指细胞壁未被全部去掉的细菌细胞,它呈圆球状,可以人为地通过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而获得。

该类菌细胞壁肽聚糖虽被除去,但外壁层中脂多糖、脂蛋白仍然保留,外壁的结构尚存。

所以,原生质球较之原生质体对外界环境具一定抗性,并能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L型细菌:许多G+和G-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性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质粒:在许多细菌细胞中尚存有染色体外的遗传因子,为环状DNA分子,分散在细胞之中,能自我复制,称为质粒鞭毛:某些细菌能从体内长出纤细呈波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菌毛:发生于质膜或紧贴质膜的细胞质中,是僵硬的蛋白质丝或细管,能使大量菌体缠结在一起。

能使细菌吸附在固体表面或液体表面,形成菌膜和浮渣。

荚膜: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黏液物质,这些黏液物质具有一定的外形,相对稳定地附于细胞膜外面,称为荚膜。

黏液层:有些细菌在生命过程中在其表面分泌一层松散透明的黏液物质,这些黏液物质没有明显边缘,可以扩散到环境中的称为黏液层。

菌胶团:荚膜一般围绕在每一个细菌细胞的外围,但也有多个细菌的荚膜连在一起,其中包含着许多细菌称为菌胶团。

芽孢:有些细菌当生长到一定时期繁殖速度下降,菌体的细胞原生质浓缩,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孢子,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极强的抗性的休眠体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菌落:如果把单个微生物细胞接种到适合的固体培养基上后,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就能迅速生长繁殖,繁殖的结果是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我们把这个微生物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基质菌丝:是紧贴固体培养基表面并向培养基里面生长的菌丝。

气生菌丝:是自培养基表面向空气中生长的菌丝。

食品微生物部分重点内容笔记(插本)

食品微生物部分重点内容笔记(插本)

1、在相同温度下,湿热的效力比干热灭菌好的原因湿热灭菌主要是通过热蒸汽杀死微生物,蒸汽的穿透能力较热空气强,且蛋白质含水量越高,越容易凝固,并且湿热灭菌只要120~121℃10min就可以引起微生物的死亡,干热灭菌要在干燥下160~170℃1~2h即可2、75、95、无水酒精哪个灭菌效果好酒精具有消菌杀毒作用,其原理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凝固。

95%的酒精凝固蛋白质的能力过强,使细菌外壁迅速凝固,反而形成一层保护膜,酒精无法深入内部彻底杀死细菌,细菌会在适宜的时间再次复活;而75%的酒精一般不会使细菌外壁蛋白质过快凝固,可使酒精进入细菌内部,彻底杀死细菌。

因此75%的酒精杀菌消毒能力较强。

3、生长曲线的定义以裂殖方式增殖的细菌,当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后,在适宜的生长条件下,以细菌细胞数的对数为纵坐标,生长时间为横坐标所绘成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反映了细菌生长的四个主要阶段:延迟期、对数生长期、静止期和衰亡期。

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对数期的特点和应用4、细菌生长曲线分几个时期?各个时期有何特点和应用意义?细菌生长曲线反映细菌在定量培养基中生长规律。

生长曲线特点:根据细菌生长曲线所体现的生长速率的大小差异变化等特点,可将曲线划分为四个阶段:(1)延滞期(适应期)特点:菌体数量不增加,生长速率为零,接近后期菌体才有所增长; 菌体代谢活跃,胞内酶类、ATP、RNA(尤其rRNA)大量合成,为菌体大量分裂增殖作准备; 细胞体积增大。

出现原因:菌体接入新鲜培养基中,细胞内尚缺乏分解利用有关营养物的酶或缺乏足够代谢中间物,需要给以一定时间来诱导产生相关酶类,积累代谢中间物及能量,以便细菌细胞能够分解利用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

(适应过程)细胞分裂相应延后。

(2) 对数期(指数期):特点:细菌细胞分裂增殖代时最短,生长速率最大。

细菌细胞内酶系作用活跃,代时谢旺盛,胞内化学成分平衡增长。

群体生理特性(形态、生理代谢、细胞化学组分)较一致。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材料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材料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学发展中的几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的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是微生物推动的;氧气对酒精发酵的影响;用弱化的致病菌防治鸡霍乱。

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

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二.什么是微生物?广义的微生物和主要包括哪几大类?1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三元界: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

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

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1细菌的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和螺旋菌。

2细菌细胞的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的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的繁殖主要是简单的无性的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

大小:长度×宽度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细菌的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五.细菌细胞壁的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的原理和步骤?知道常规的几种Gram+、Gram—的菌种。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总结版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微生物学发展中得几个重要人物得贡献.1初创期--形态学时期:代表人物: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并描述微生物得存在。

2奠基期—-生理学时期:代表人物:巴斯德,建立胚种学说(曲颈瓶试验);乳酸发酵就是微生物推动得;氧气对酒精发酵得影响;用弱化得致病菌防治鸡霍乱.科赫,建立了科赫法则,证实了病原菌学说,建立微生物学实验方法体系。

3发展期——生化、遗传学时期:代表人物:Buchner,开创微生物生化研究;Doudoroff,建立普通微生物学。

4成熟期--分子生物学时期二、什么就是微生物?广义得微生物与主要包括哪几大类?1微生物得定义:微生物就是指大量得、极其多样得、不借助显微镜瞧不见得微小生物类群得总称。

2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与某些藻类。

3微生物分类:六界(病毒界1977年加上,我国陈世骧):三元界:三、微生物具有哪些主要特性?试简要说明之.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

2吸收多,转化快。

3生长旺,繁殖快。

4适应性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四、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 其大小及繁殖方式如何?1细菌得基本形态分为:球形或椭圆形、杆状或圆柱状、弧状与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弧菌与螺旋菌。

2细菌细胞得大小一般用显微测微尺测量,并以多个菌体得平均值或变化范围来表示。

3细菌得繁殖主要就是简单得无性得二均裂殖。

球菌:单球菌,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大小以直径表示杆菌:种类最多,长杆菌(长/宽>2);杆菌(=2);短杆菌(<2)。

大小:长度×宽度弧菌:弯曲度<1 ;螺旋菌2≤弯曲≤6;螺旋体:弯曲度>6 、、大小:自然弯曲长度×宽度细菌得重量:1×10^-9~1×10^-10mg,及1g细菌有1~10万个菌体细菌得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及细胞核等四部分五、细菌细胞壁得结构(Gram+、Gram-)与功能?Gram染色得原理与步骤?知道常规得几种Gram+、Gram—得菌种。

食品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

食品微生物学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原核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一. ① 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性或渗透压的破坏; ② 维持细胞特定外形;③ 协助鞭毛运动,为鞭毛运动提供可靠的支点;④ 作为细胞内外物质交换的第一屏障,阻止内外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通过而不妨碍水、空气及一些小分子物质通过; ⑤ 为正常的细胞分裂所必需;⑥ 决定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特异敏感性;⑦ 与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反应密切相关。

a) 试剂:结晶紫、碘液、乙醇、番红。

b) 操作步骤:(1).结晶紫作用30s ,水冲洗2s 。

(2).碘液媒染1min ,用水冲洗。

(3).95%乙醇冲洗10~30s,用水冲洗。

(4).番红作用30~60s ,用水冲洗,晾干。

c) 结果:革兰氏阴性细菌呈现红色,革兰氏阳性细菌仍保留为紫色。

d) 原理: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主要由于细胞壁化学成分的差异而引起了物理能力(脱色能力)的不同导致染色结果的不同。

四.细胞的特殊结构。

①.鞭毛●定义:某些细菌在细胞表面着生1根或数根细长而呈波浪状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化学组成:鞭毛蛋白(很好的抗原物质)●生物学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②.菌毛●定义:菌毛是一类生长在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蛋白质微丝。

●化学组成: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使菌体附着于物体表面③.性毛●定义:性毛又称性菌毛,构造和成分与菌毛相似,但比菌毛长,数量仅一至少数几条。

●化学组成:蛋白质●生物学功能:一般见于G-细菌的雄性菌株上,在细菌接合交配时向雌性菌株传递遗传物质。

④.糖被●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条件下,在菌体细胞壁表面形成的一层厚度不定的松散透明的粘液物质。

●化学组成:化学组成因菌种而异,主要是多糖或多肽,有的还含有少量的蛋白质,也有多肽与多糖复合型的。

●生物学功能:◆保护菌体,使细菌的抗干燥能力增强。

◆贮藏养料。

◆粘附物体表面。

◆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⑤.芽孢●定义: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生长阶段,可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高度折光、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称为芽孢或内生孢子。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食品微生物学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1、体积小、比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学?学习微生物学的任务是什么?微生物:一群体形、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研究食品微生物的任务: 1、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的规律2、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3、研究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4、研究检测食品中微生物的方法,制定食品中的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的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依据。

简述微生物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微生物在食品中的应用: 1、微生物菌体的应用:食用菌就是受人们欢迎的食品;乳酸菌可用于蔬菜和乳类及其他多种食品的发酵,所以,人们在食用酸牛奶和酸泡菜时也食用了大量的乳酸菌;单细胞蛋白(SCP)就是从微生物体中所获得的蛋白质,也是人们对微生物菌体的利用。

2、微生物代谢产物的应用:人们食用的食品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作用的代谢产物,如酒类、食醋、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等。

3、微生物酶的应用:如豆腐乳、酱油。

酱类是利用微生物产生的酶将原料中的成分分解而制成的食品。

微生物酶制剂在食品及其他工业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什么是“科赫原则”为证明某种特定细菌是某种特定疾病的病原菌这个原则的主要要点: 1、在所有病例中都能发现这种病菌2、把这种病菌从病原体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纯培养3、将纯菌接种给健康动物,能引起相应的疾病4、在接种纯菌而致病的动物身上,仍能取得同种病菌,并仍能在体外实现纯培养。

我国学者汤飞凡教授的(2)分离和确证的研究成果,是一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开创性成果。

(1)鼠疫杆菌(2)沙眼病原体(3)结枋杆菌(4)天花病毒表示微生物大小的常用单位为:(B)Amm Bμm Ccm D m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的主要类群有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和非细胞微生物。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食品微生物知识点归纳

食品微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一、什么是微生物?(一)定义:泛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结构简单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具体地说:微生物是指所有形体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的,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它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名词。

(二)微生物的分类地位(三) 微生物的共同生物学特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1)、法国的巴斯德的重要贡献:A.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如图):B.免疫学方面用预防接种防病治病。

C.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

D.巴斯德消毒法、解决家蚕软化病问题等其他贡献。

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1864年巴斯德在法国国家科学院报告了他的工作。

原定和他辩论的有名的自然发生论者F.A.Pouchet撤销了辩论。

“生命来自生命”,即生源论(Biogenesis)取得了胜利。

(2)、德国的柯赫的重要贡献:A.发现了许多病原菌:如炭疽病菌、结核病菌、链球菌和霍乱弧菌等。

B.提出“柯赫原则”。

C.发明了固体培养法和培养基配制法(如图)。

D.创造了细菌染色法,包括细菌鞭毛染色在内的许多染色方法。

(二)微生物与食品、人类的关系:1.食品生产中利用的微生物:(1)发酵微生物;(2)微生物酶及其酶制剂的应用;(3)微生物菌体。

2.致使食品腐败变质的微生物。

3.危害食品生产、使人和动物致病的微生物。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现代的生物学观点认为整个生物界首先要区分为:非细胞型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细胞型生物:一切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兰细菌等。

真核生物:霉菌、酵母菌、原生动物、植物、动物。

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单位组成,为70S(30S和50S) 80S(40S和60S)第一节细菌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一)细菌的个体形态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 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1. 球菌(1)单球菌:分裂后的细胞分散而单独存在的球菌,如尿素微球菌(Micrococcus ureae)(2)双球菌:分裂后两个球菌成对排列的为双球菌,如肺炎双球菌(Diplococcus pneumoniae)(3)链球菌:分裂是沿一个平面进行,分裂后细胞排列成链状,如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lactis)(4)四联球菌:分裂是沿两个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分裂后每四个细胞在一起呈田字形,如四联微球菌(Micrococcus tetragenus)(5)八叠球菌:按三个互相垂直的平面进行分裂后,每八个球菌在一起成立方体形,如藤黄八叠球菌(Sarcina ureae)(6)葡萄球菌:分裂面不规则,多个球菌聚在一起,像一串串葡萄。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资料菌落总数计数法:微生物学要考食品微生物学定义:专门研究微生物与食品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它隶属于应用微生物学范畴,融合了普通微生物学、工业微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农业微生物学等与食品有关的部分内容,同时又渗透了生物化学、免疫学、机械学和化学工程的有关内容。

特点:范围广、学科多、应用性强。

研究对象:与食品生产、贮藏、流通、消费等环节相关的各类微生物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病毒、朊病毒食品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食品中存在的微生物种类、分布及特性形态特征、生理特征、遗传特性、免疫学特性及生态学特点等生命活动规律--识别、检验、控制微生物2.研究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污染途径及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销售等各环节控制污染的方法。

3.微生物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的机理及其现象4.研究如何利用有益微生物的代谢活动为人类制造发酵食品5.研究如何控制腐败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保藏方法)。

6.研究如何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和产生毒素,防止食物中毒与食源性传染病的发生。

——食品安全问题7.研究如何采用现代微生物检验技术,快速、准确地检测食品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检验食品中的病原微生物。

食品微生物的污染来源及其控制食品污染分为物理性污染(如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化学性污染(如重金属盐类的污染)和生物性污染(如由微生物、寄生虫、虫卯和昆虫等引起的污染)。

污染来源:1.土壤--微生物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丰富的营养物质:碳源、氮源、水、维生素、矿物质--适宜的生长环境:接近中性的PH2.水--水是食品重要的微生物污染源3.空气--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场所--空气中的微生物主要为霉菌、放线菌的孢子和细菌的芽孢及酵母4.人与动植物--人体及各种动植物均带有大量的微生物5.生产工具与食品用具6.原料与辅料污染的控制一、防止原料的污染二、加强食品企业卫生管理三、加强食品的卫生检测四、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影响微生物生长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关于动、植物组织本身固有特性的参数(一)营养组成微生物生长需要的营养成分水、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微生物对营养素的需求霉菌<G-<酵母菌<G+(二)pH值微生物生长的最适PH:酵母菌和霉菌:5--6;大多数细菌:6.5--7.5;放线菌:7.5--8.0 pH值在4.5以下,称为酸性食品pH值在4.5以上,称为非酸性食品pH值范围< pH值4.5 > pH值4.5适应生长的霉菌、酵母细菌微生物类群菌(三)含水量水分活度是指在相同温度下的密闭容器内,食品的水蒸汽压与纯水蒸汽压之比值最低a w:大多数细菌:0.9;酵母:0.88:;霉菌:0.8 当食品的水分活度与环境的相对湿度平衡时,此时食品的水分活度为aw=RH/100 或RH=100×aw式中:RH 表示相对湿度(四)氧化还原电位(Eh)氧化能力强的物质,Eh值较高;还原能力强的物质Eh值较低氧分压高时,Eh值高氧分压低时,Eh值低pH值高时,Eh值低pH值低时,Eh值高(五)抗菌成分丁香丁香酸大蒜蒜素鸡蛋溶菌酶、伴清蛋白牛乳乳铁蛋白、胶固素、乳过氧化物酶体系(乳过氧化物酶、硫氰酸盐、过氧化氢)(六)生物组织结构种皮、外皮、外壳、皮毛外在因素1.贮藏温度2.环境相对湿度3.环境中的气体及浓度食品的防腐保藏巴氏杀菌:采用较低温度杀死食品中所有病原菌和多数腐败菌的营养体,并尽可能减少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的损失的措施。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及学时分配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及学时分配知识模块知识点学时分配1.微生物概况1、微生物及其特点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3、食品微生物学及其研究内容22.细菌1、细菌形态和大小2、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4、细菌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5、其它原核微生物33.放线菌1、放线菌特点及形态2、放线菌繁殖和常见类群14.酵母菌1.酵母菌及其形态2.酵母菌的结构3.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4.常见酵母菌类群35霉菌1.霉菌及其形态和结构2.霉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3. 常见霉菌类群16.担子菌1担子菌及其形态和结构2.担子菌的繁殖及常见类群17.病毒 1.病毒2.亚病毒18.微生物的营养1.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2、营养物质的吸收及营养类型3、培养基39.微生物的生长及控制1、微生物的生长2、环境因子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3、有害微生物的控制310.微生物遗传与变异1.遗传的物质基础2.遗传的基本单位3.基因突变及诱变育种4.基因重组5.基因工程311.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1.乳酸发酵2.单细胞蛋白3.酒类4.发酵调味品312.食品腐败变质及其控制1.污染食品的微生物来源及其途径2.食品腐败变质的机制及鉴别3.各类食品的腐败变质4.食品防腐保鲜技术313.食物中毒 1.食物中毒及其特点3.细菌性食物中毒4.真菌性食物中毒214.食品细菌学检验技术1.样品采集2.食品中细菌总数检验方法3.食品中大肠菌群检验方法3总计。

食品微生物学重点考点汇总

食品微生物学重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 绪论一、概念:一、概念:1微生物—是结构简单繁殖快分布广种类多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食品微生物学—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它是在普通微生物学的基础上,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性状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

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性状及其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

利用有益的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拓展食品的种类,对食品有害的微生物,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食品的腐败及疾病的传播,保证其安全性。

其安全性。

二、微生物的特点:二、微生物的特点:1、生长繁殖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和繁殖速度。

按20分钟繁殖一代,一昼夜繁殖72代,按几何级数繁殖,由一个菌就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细胞。

2、种类多、分布广:从分布上看,微生物分布在自然界的各个角落,除了火山的喷口中心外,正如苏联学者阿梅里扬斯基院士对微生物的描述:微生物的描述: “他们真是无处不在……”。

可以认为微生物永远是生物圈上下限的开拓者和各项生存记录的保持者。

3、微生物的种类繁多,95年的统计,微生物总数在50-600万之间,其中人类记载过的20万左右(其中原核微生物3500,真核9万,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每年新发现约1500种新种。

3、个体微小、结构简单:4、个体微小:肉眼直接看不见,但是比表面积大。

5、结构简单:为单细胞结构或非细胞结构(病毒),少数真核微生物为简单的多细胞结构微生物。

6、适应强、易变异:微生物培养的条件简单。

三、微生物在生物分类中的地位1 早期的分类:动物界和植物界。

2、1866年分为三界系统:动物界、植物界和原生生物界。

3、1969年的Whittaker 的五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 界和原核生物界。

界和原核生物界。

4、1979年六界分类方法:动物界、植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和原核生物界、病毒界。

动物界动物界植物界植物界细胞型生物细胞型生物 原生生物界:原生动物、大部分藻类及黏菌。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食品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第一章绪论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微生物大小(不同类型的数量级)微生物分类微生物的特点一、体积小,比表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速四、适应性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及事件:列文·虎克:1664年,英人虎克用于观察霉菌的单筒复式显微镜巴斯德与自然发生学说:鹅颈瓶实验巴斯德发现免疫现象科赫法则(证明某微生物是某疾病病原菌的四项要求):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原有机体,而健康动物中没有;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的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被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的有机体一样;Fleming:青霉素的发现我国微生物研究界的重要代表人物第二章微生物主要类群与形态结构细胞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壁,膜,细胞核,核糖体。

细胞壁与革兰氏染色脂多糖(Lipolysaccharide)的组成细胞质(cytoplasm )和内含物( inclusion body) :贮藏物(reserve granule)磁小体(megnetosome)气泡(gas vocuoles)核糖体(ribosome)质粒(circular covalently closed DNA)细胞壁以外的构造糖被(glycocalyx)鞭毛 (flage,复flaglla)(G阳性与阴性菌的区别)菌毛(fimbria,复fimbriae )性毛(pili,单数pilus)芽孢(endospore/spore)孢囊微生物类群国际命名法则:林奈的双名法分类鉴定依据形态学生理生化免疫学遗传学分类鉴定方法经典方法数值分类法分子分类法1、细胞的形状、大小、结构和染色反应2、细菌的繁殖:当细菌从周围环境中吸收了营养物质后,发生一系列的合成反应,把进入的营养物质转变成为新的营养物质—DNA、RNA、蛋白质、酶及其它大分子,之后细胞开始了形成两个新细胞的过程,称为繁殖。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

食品微生物学(知识点)
食品微生物学是研究与食品相关的微生物的一门学科。

下面是一些食品微生物学的重要知识点:
1. 微生物的分类:食品微生物可以分为细菌、真菌、酵母菌和病毒等不同类型。

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食品污染源之一。

2. 食品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微生物需要适宜的温度、水分、pH 值和营养物质等条件才能生长繁殖。

控制这些条件可以有效防止食品微生物的生长。

3. 食品微生物的影响:某些食品微生物可以导致食物变质、腐败和食物中毒。

常见的食品中毒微生物包括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

4. 食品微生物的控制措施:为了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和质量,有一些常用的控制措施可以采取。

例如,合理的加工和储存条件、适当的食品处理方法以及定期的卫生检查等。

5. 食品微生物学的检测方法:确保食品无菌和质量的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PCR技术和质谱分析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鉴定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污染。

食品微生物学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学科,对于食品生产和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和应用食品微生物学的知识,可以更好地保障人们的健康和食品质量的安全。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微小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等多种类型,它们在生物界的分类中占有重要地位。

2. 微生物的特点(1)体积小:微生物的个体大小一般在0.2-10微米之间,有的甚至更小,如某些病毒直径仅为20-300纳米。

(2)种类繁多:目前已发现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万种,且新的种类仍在不断被发现。

微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界的一个重要特征。

(3)繁殖速度快: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繁殖速度,例如细菌在适宜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4)适应能力强:微生物能在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低温、高盐、低氧、酸性、碱性等条件。

(5)变异性强:微生物容易发生基因突变,这种变异性是微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的基础。

(6)分布广泛:微生物几乎无处不在,它们存在于土壤、水体、空气、人体内外以及各种生物体上。

二、微生物学发展史与展望1. 微生物学发展史(1)初创阶段(17世纪-19世纪):1676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微生物;1864年,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证明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已存在的微生物繁殖而来。

(2)奠基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赫提出了细菌学的基本原则,埃弗里等人发现了抗生素,并建立了微生物培养和分离的技术。

(3)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今):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使微生物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遗传工程、基因组学等领域的进展为微生物学的研究提供了强大的工具。

2. 微生物学展望(1)微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继续探索未知的微生物资源,特别是在极端环境中发现的微生物,它们可能具有独特的生理功能和代谢途径。

(2)微生物功能基因组学:通过基因组测序和功能分析,深入研究微生物的生理特性、代谢途径和调控机制。

(3)微生物与环境:研究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特别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完整版)食品微生物学复习笔记

革兰氏阴性菌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常考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志贺氏菌属(Shigella)变形杆菌属(Proteus),欧文氏菌属(Erwinia)革兰氏阳性菌芽孢杆菌属(Bacillus)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乳酸乳杆菌(L. lactis)乳酸杆菌属(Lactoba cill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 coccus)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微球菌属(Micro coccus)链球菌属(Strepto coccus)嗜热链球菌(Strep.thermophilus)热解糖梭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肉毒梭菌(Cl.botulinum)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梭菌属(Clostridium)真菌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啤酒酵母(S. cerevisiae)假丝酵母属(Candida)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红酵母属(Rhodotorula)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 nigricans)、米根霉(R. oryzae)毛霉属(Mucor)曲霉属(Aspergillus):灰绿曲霉(A.glaucus)、匍匐曲霉(A.repens)、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米曲霉(A.oryzae)青霉属(Penicillium)食品的保藏嗜冷菌(Psychrophile)指在0~20 ℃下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 ℃的微生物。

海水或极冷地区。

适(耐)冷菌(Psychrotroph)0~7 ℃能够生长。

7~10d内产生可见菌落的微生物。

嗜中温菌(43 ℃)、产碱杆菌、假单孢菌、链球菌引起冷藏食品变质兼性适冷菌(eurypsychrotroph):6~10d 形成菌落43 ℃生长、阴沟肠细菌专性适冷菌(stenopsychrotroph):5d~形成菌落40 ℃不生长、霉实假单胞菌脂质固化理论(lipid solidification)低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增加有使脂质保持液态和流动态的作用,从而使膜的功能得以继续发挥。

食品微生物重点

食品微生物重点

食品微生物第1章1.微生物是指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群微小生物的总称,它是一大群种类各异独立生活的生物体。

2.微生物的类群: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细菌和有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

3.微生物的特点(共性):(1)体积小、面积大(最重要)(2)吸收多、转化快(3)生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广,种类多。

4.荷兰的列文虎克是第一个真正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

5.巴斯德的突出贡献:(1)彻底否定自然发生说(2)证明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3)创立巴氏消毒法(4)预防接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6.曲颈瓶实验(怎么推翻了自然学说):把营养物质经过煮沸在曲颈瓶内可一直保持无菌状态,机制不腐败,因为弯曲的曲颈瓶阻挡了外面空气的微生物直达营养基质内,一旦把瓶颈打断或斜放,煮沸的基质则发生腐败。

证明了空气中含有微生物,从而彻底否定了自然学说。

7.柯赫的功绩:(1)第一个发明了微生物的纯培养(2)对病原菌的研究柯赫法则(名词解释):病原微生物必须来自患病机体;从患者身上必须分离到该病原体,并且可培养出来;人工接种这种病原微生物,必须引发相同的疾病。

8.食品微生物学及其未来:(1)微生物基因组和后基因组研究将全面展开,推动食品微生物学发展(2)微生物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和深入(3)强化和继续深入微生物相关的食品安全性研究第2章1.微生物根据有无细胞结构可分为细胞型微生物与非细胞型微生物;根据细胞核类型,细胞型微生物还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2.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不具有细胞核膜、只有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通常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以及古细菌等。

3.细菌有球状、杆状、螺旋状;分为球菌、杆菌和螺旋菌、4.自然界中杆菌最常见。

5.细菌的形态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如培养温度,培养时间,培养基的成分与浓度等发生改变,均可能引起细菌形态的改变。

6.细菌的个体大小常以微米表示。

2021年食品微生物主要知识点

2021年食品微生物主要知识点

食品微生物重要知识点绪论1、食品微生物学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和研究任务定义:是微生物学一种分支学科,是研究与食品关于微生物特性,微生物与食品互有关系及其生态条件科学。

研究对象:涉及病毒、细菌、真菌等各种微生物研究意义:运用有益微生物发酵生产食品,拓展食品种类,对食品有害微生物,控制其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及疾病传播,保证其安全性。

研究内容:①与食品关于微生物活动规律;②运用有益微生物为人类制造食品(乳酸菌发酵(菌体),酒,食醋(代谢产物),豆腐乳,酱肉(酶));③.如何控制有害微生物、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④检测食品中微生物办法,制定食品中微生物指标,从而为判断食品卫生质量而提供科学根据。

研究任务:①在食品制造与保藏过程中充分运用有益微生物,使微生物发酵向可人为控制方向发展。

②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繁殖,防止食品腐败变质;③控制食源性感染和疾病传播,消除微生物性不安全因素。

第一章微生物分类与鉴定1、微生物分类办法、分类原则及其优缺陷、rRNA作为生物进化分类指征和优越性rRNA作为生物进化分类指征和优越性:(1)①rRNA水平转移难以发生,由于它们功能对任何生物都十分基本且重要,需要翻译机制精细调控才可以实现,进化过程相对缓慢;②在长期进化中其功能稳定,有高度保守区和可变区,其中保守区可用于构建所有生命统一进化树,而易变区域可用来区别属或种,因而它合用于进化距离不同各类生物亲缘关系研究:③广泛分布于所有具备细胞构造生物,可以覆盖所有生物类群,④大小适中,可以提供足够信息但又但是长,同步容易操作。

便于提取,以便测序。

可通用于各级分类单元。

分类办法:①典型分类法是一百近年来进行微生物分类老式办法。

其特点是人为地选取几种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进行分类.②数值分类法:依照较多特性进行分类③依照微生物细胞特性性化学组分对微生物进行分类办法称化学分类法④分子遗传学分类法是以微生物遗传型( 基因型) 特性为根据,判断微生物问亲缘关系,排列出一种个分类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兰氏阴性菌
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
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大肠埃希氏菌(E. coli)常考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志贺氏菌属(Shigella)
变形杆菌属(Proteus),
欧文氏菌属(Erwinia)
革兰氏阳性菌
芽孢杆菌属(Bacillus)
保加利亚乳杆菌(L. bulgaricus)
乳酸乳杆菌(L. lactis)
乳酸杆菌属(Lactoba cillus)
葡萄球菌属(Staphylo coccus)
金黄色葡萄球菌(S. aureus)
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
微球菌属(Micro coccus)
链球菌属(Strepto coccus)
嗜热链球菌(Strep.thermophilus)
热解糖梭菌(Cl.thermosaccharolyticum)
肉毒梭菌(Cl.botulinum)
梭状芽孢杆菌属(Clostridium)
梭菌属(Clostridium)
真菌
酵母菌属(Saccharomyces)
啤酒酵母(S. cerevisiae)
假丝酵母属(Candida)
热带假丝酵母(C. tropicalis)
红酵母属(Rhodotorula)
球拟酵母属(Torulopsis)
根霉属(Rhizopus):黑根霉(R. nigricans)、米根霉(R. oryzae)
毛霉属(Mucor)
曲霉属(Aspergillus):灰绿曲霉(A.glaucus)、匍匐曲霉(A.repens)、烟曲霉(A.fumigatus)黄曲霉(A.flavus)、米曲霉(A.oryzae)
青霉属(Penicillium)
食品的保藏
嗜冷菌(Psychrophile)指在0~20 ℃下可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0~15 ℃的微生物。

海水或极冷地区。

适(耐)冷菌(Psychrotroph)0~7 ℃能够生长。

7~10d内产生可见菌落的微生物。

嗜中温菌(43 ℃)、产碱杆菌、假单孢菌、链球菌引起冷藏食品变质
兼性适冷菌(eurypsychrotroph):6~10d 形成菌落43 ℃生长、阴沟肠细菌
专性适冷菌(stenopsychrotroph):5d~形成菌落40 ℃不生长、霉实假单胞菌
脂质固化理论(lipid solidification)低温下不饱和脂肪酸合成的增加有使脂质保持液态和流动态的作用,从而使膜的功能得以继续发挥。

耐热菌(thermodurics):在相对高的温度下可以残存,但不能在这些温度下正常生长的微生物。

最耐热的微生物主要是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
其次是链球菌属乳杆菌属
嗜热菌(thermophiles):可以在相对较高的温度残存,并且它们的生长和代谢活性的维持需要高温的那些菌。

例:热网菌:最适生长温度105 ℃、最高生长温度110 ℃
嗜热菌有:古细菌、放线菌、厌氧光合细菌、芽孢菌….
食品中重要的嗜热菌有: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嗜热厌氧菌属
非酶褐变:含还原糖的食品发生的色泽变化。

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氨基与羰基反应生成棕色物质
耐盐菌(halotolerant)
嗜盐菌(halophile)
盐杆菌属(Halo bacterium)
盐球菌属(Halo coccus)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
酱油(soy sterilization)
F值:在一定基质中,当温度为121 ℃时,杀死一定数量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

F值=(121 ℃)TDT
Z值:
❖引起D值变化10倍所需改变的温度值。

❖D值降低一个对数周期所需要升高的温度数。

❖D值反映的是一种微生物在特定温度下的耐热性
❖Z值反映的是微生物在不同致死温度下的相对耐热性
D值
❖在特定温度下,杀灭90%微生物所需要的时间,即10 倍减少时间(decimal reduction time)。

❖测定D值的特定加热温度,在右下脚注名,如D80、D95 ,在121 ℃时,D值用D r 表示。

巴氏杀菌(pasteurization)
第四章食品中的微生物
胀罐(胖听)(Swell can)——
热解糖梭菌(Clostridium thermosaccharolyticum) 属芽孢杆菌科梭菌属——TA菌
平酸(flat sour)——
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属嗜热性需氧芽孢杆菌
黑变(硫化氢腐败)——
致黑梭菌(C. nigrificans)
肉类中微生物的类型
1、腐生微生物
细菌: 假单孢菌属、无色杆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埃希氏菌属、产碱杆菌属、变形杆菌属、微球菌属、链球菌属、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
霉菌: 毛霉属、青霉属、根霉属、曲霉属、枝孢霉属、链格孢霉属、丛梗孢属
酵母: 假丝酵母属、球拟酵母属、红酵母属
2、病原微生物
沙门氏菌、炭疽杆菌、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猪丹毒杆菌、李氏特菌、猪瘟病毒、口蹄疫病毒…
腐败(Spoilage)
单细胞蛋白(Sing cell protein, SCP):大规模生产,作为饲料或食品的富含有蛋白质的微生物细胞。

代时(generation time)
第五章
糖化作用(saccharification)淀粉在酸或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或寡糖的过程。

发酵食品(fermented food)
酿制醋(fermend vinegar)以粮食等为原料,经过微生物知趣,糖化,酒精发酵,醋酸发酵而制成的食醋。

双歧途径
10、写出参与下列食品酿造的微生物种类:
泡菜:三个阶段
(1)微酸阶段
除乳酸菌外,还有:假单胞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短小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多黏芽孢杆菌、粪链球菌等
优势菌:肠膜明串珠菌
(2)酸化成熟阶段
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发酵乳杆菌
(3)过酸阶段
植物乳杆菌、短乳杆菌
异型乳酸发酵
纳豆菌种:
纳豆菌Bacillus subtilis(natto):G+,好氧,杆状,极易成链,有芽孢,有鞭毛,有夹膜。

腐乳毛霉(mucor)或根霉
豆豉毛霉、曲霉或细菌(其中,米曲霉是重要的微生物。


丹贝:天培(Tempeh),
少孢根霉(Rhizopus oligosporus)是主要的微生物,其他:葡支根霉、米根霉、无根根霉。

第六章
5、最近似数测定法(MPN)
6、大肠菌群(coliform group)
大肠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是典型的大肠杆菌。

另外有: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
克雷氏菌属(Klebsiella)产气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8、显微直接计数法(Direct microscope count, DMC)
10、荧光抗体法(FA)(Fluorescence antibod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