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驾驶行为的疲劳状态识别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与实现
4、算法实现
在模型训练完成后,我们将算法实现为一套独立的程序,以便于在实际应用 中使用。具体来说,我们采用Python编程语言和OpenCV、TensorFlow等库实现 了一套可以实时检测驾驶员是否疲劳的程序。该程序可以自动识别驾驶员的脸部 和眼睛状态,并对驾驶员的疲劳程度进行评估。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五、结论与展望
1、优化模型结构:我们将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深度学习模型结构,以提高 模型的的特征提取能力和分类准确性。
五、结论与展望
2、增强模型泛化能力:我们将研究如何提高模型对于不同驾驶员和不同场景 的泛化能力,以使其更加适应实际应用场景的需求。
五、结论与展望
3、结合多模态数据:我们将尝试将多模态数据(如音频、生理数据等)引入 到疲劳驾驶检测中,以提高检测方法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实验讨论
1、高准确率:通过学习大量数据,深度学习方法可以更好地提取驾驶员面部 图像中的特征,从而提高检测准确率。
实验讨论
2、高实时性:深度学习方法的并行计算能力较强,可以实现更快的检测速度, 满足实时检测的需求。
实验讨论
然而,该方法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面部遮挡和复杂背景的适应性有待 进一步提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尝试使用更加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如混合 注意力网络(MAnet)、 transformers等,以进一步提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 率和实时性。
研究方法
4、模型训练:使用大量数据训练模型,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准确率和实 时性。
研究方法
5、模型检测: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实时监测,通过不断采集图像和生理信 号数据进行检测,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
实验结果与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次演示采用Khoramshahi等人的方法进行实验,使用CNN对驾驶员的面部图 像进行分析。实验数据包括清醒状态和疲劳状态下的面部图像,通过对这些数据 进行训练和测试,得出如下实验结果: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连续驾驶或睡眠不足导致驾驶者出现疲劳、反应迟钝甚至昏睡等状况,从而影响驾驶安全的现象。
疲劳驾驶在很多交通事故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及时发现和识别驾驶者的疲劳状态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当前关于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的研究进行综述。
目前,研究疲劳驾驶辨识方法主要包括生理信号检测、行为检测和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
其中,生理信号检测是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信号来识别其疲劳状态。
常见的生理信号包括心率、脑电波、眼动等。
通过监测这些生理信号的变化,可以分析驾驶者的注意力、反应能力以及疲劳程度等。
目前,基于心率变异性分析和脑电波分析的方法较为成熟,已经在实际驾驶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行为检测是通过监测驾驶者的行为特征来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
常见的行为特征包括头部姿态、眼睛闭合度、眼瞳大小等。
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特征的变化,可以判断驾驶者是否疲劳或者是否专注于驾驶。
近年来,由于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的发展,基于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的行为检测方法逐渐被引入。
通过使用摄像头对驾驶者进行监测,并结合图像处理和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实时检测驾驶者的行为特征,从而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
驾驶行为分析是通过分析驾驶行为中的一些特征来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状态。
常见的驾驶行为特征包括车道偏移、加速度变化、转向角度等。
通过分析这些驾驶行为特征的变化,可以对驾驶者是否疲劳进行判断。
目前,基于车载传感器和数据采集技术的驾驶行为分析方法较为常用。
通过安装车载传感器,可以采集驾驶过程中的车辆状态信息,然后通过分析这些信息来判断驾驶者的疲劳程度。
综上所述,当前关于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主要包括生理信号检测、行为检测和驾驶行为分析等方面,其中生理信号检测和行为检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并得到了一定的应用。
然而,由于疲劳驾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目前的辨识方法仍然存在一些挑战。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究疲劳驾驶的发生机制,以及提出更加准确和可靠的辨识方法,为疲劳驾驶的预防和控制提供更有效的手段。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疲劳驾驶是引发交通事故的主要因素之一。
驾驶者在长时间连续驾驶后,容易出现疲劳和注意力不集中的状态,从而导致驾驶失误和事故发生。
为了预防和减少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研究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指标和行为特征,有效地评估其疲劳水平。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并探讨它们的优缺点。
一、眼动仪检测方法眼动仪是一种常用的疲劳驾驶检测工具。
通过追踪驾驶者的眼球运动和注视点,眼动仪可以评估其注意力水平和疲劳程度。
眼动参数,如注视持续时间、注视频率和眼球运动速度等,可以用于判断驾驶者是否出现疲劳状态。
眼动仪检测方法具有高准确性和实时性的优点。
它不依赖额外的设备,使用简便,适用于不同驾驶环境。
然而,该方法需要驾驶者佩戴眼动仪设备,可能对其驾驶行为产生干扰,且设备本身成本较高。
二、生理信号检测方法生理信号检测方法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信号,如心率、皮肤电阻和血压等,来评估其疲劳水平。
这些参数在疲劳状态下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以用于判断驾驶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准确度较高,可以提供定量的评估结果。
然而,该方法需要专业设备和专业人员的支持,使用起来不太方便。
此外,生理信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情绪和身体状况等,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误差。
三、行为特征检测方法行为特征检测方法通过监测驾驶者的行为特征,如方向盘运动、车道偏移和车速变化等,来评估其疲劳水平。
这些行为特征在疲劳状态下会发生变化,可以用于判断驾驶者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行为特征检测方法具有操作简单、无侵入性和实时性等优点。
它可以不需要额外的设备,通过现有的车载传感器来实现疲劳驾驶检测。
然而,该方法对驾驶行为的评估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如交通状况和驾驶风格等,可能导致判断结果的不准确。
综上所述,疲劳驾驶检测方法是科学家们长期关注的研究领域。
眼动仪检测方法、生理信号检测方法和行为特征检测方法是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1. 内容描述随着现代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车辆数量的日益增长,道路交通安全问题逐渐凸显,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疲劳驾驶作为一种常见的危险驾驶行为,对道路交通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开发一种高效、准确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和深度神经网络等方法的技术手段。
该技术通过采集驾驶员的面部表情、眼部状态、头部运动等生理和行为特征数据,运用深度学习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和识别,从而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与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相比,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在具体研究中,首先需要收集大量的疲劳驾驶和正常驾驶的样本数据,并进行详细的标注和处理。
选择合适的深度学习模型(如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对这些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
通过不断地优化模型结构和参数,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准确性。
在实际应用中,将训练好的模型应用于车辆监控系统或驾驶辅助系统中,实现对疲劳驾驶行为的实时检测和报警。
基于深度学习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不仅可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水平,还可以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为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该技术还可以拓展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等,为人类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和安全保障。
1.1 研究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汽车已经成为人们出行的主要工具。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疲劳驾驶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对道路交通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在长时间行驶过程中,由于生理、心理原因导致的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现象,从而降低驾驶员对道路环境的感知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研究疲劳驾驶检测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强大的机器学习方法,已经在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驾驶员实际技能操作题
驾驶员实际技能操作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已经普及到每个家庭,驾驶员这个职业也变得越来越热门。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驾驶员,仅仅拥有驾驶证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实际技能和操作能力。
因此,驾驶员实际技能操作题成为了驾驶员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一、起步与停车1、请简述起步的步骤?答:起步前,先检查车辆各部件是否正常,然后调整座椅位置、后视镜角度,并系好安全带。
启动发动机后,挂入一档,打开左转向灯,鸣笛示意前方车辆或行人注意,松抬离合器踏板至半联动状态,然后轻踩加速踏板起步。
起步后,关闭左转向灯,逐渐加速行驶。
2、请简述停车的步骤?答:看到前方有停车标志时,逐渐减速驶向标志位置。
在标志位置处停车时,先打开右转向灯,减速并靠右行驶。
接近停车标志时,踩下制动踏板,使车辆停止。
然后拉起手刹,将变速杆拨至P档,关闭发动机,解开安全带,打开车门下车。
二、行驶与变更车道1、请简述超车的步骤?答:在确认前方道路良好,且无车辆阻挡的情况下,打开左转向灯,从被超车车辆左侧超越。
保持足够的距离并减速,在适当的时机加速完成超越。
超车后关闭左转向灯,保持行驶方向直至与被超车辆安全距离后,打开右转向灯回到原车道。
2、请简述变道的步骤?答:在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打开转向灯,通过后视镜观察后方是否有车辆或行人。
确认安全后,稍微转动方向盘进行变道。
变道完成后关闭转向灯。
三、会车与并线1、请简述会车的步骤?答:会车时,减速并靠右行驶,同时保持与对方的横向距离。
在视线受阻的窄路上会车时,要降低车速并鸣笛示意。
在较宽的路上会车时,让对方先行或者在较宽的路上会车。
会车后加速行驶。
2、请简述并线的步骤?答:在确认后方无车辆或行人且道路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打开转向灯并向左或向右打方向盘进行并线。
完成并线后关闭转向灯。
四、掉头与倒车1、请简述掉头的步骤?答:在设有掉头标志的路口掉头时,先观察交通情况确定掉头方向。
在较宽的路上掉头时,车辆开启左转向灯并与对面来车保持足够的横向距离。
基于行为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技术研究
眼睛精确定位, 将图像中的眼睛提取 出来 .
目前 , 对 于眼 睛定 位 的方 法有 很 多 , 比如 , 模 版
匹配 , 利用人的肤色等. 然而 , 这些方法的计算量都 比较 大 , 且 受 干扰 的 因素 多 . 为此 , 本 研 究先 利 用 积
1 ) 基 于 驾驶 人 员 生 理 参 数 的 检测 方 法 , 主要 是 利 用 医疗器 械 , 采集 驾驶 人 员 的生理 特征信 息 , 再 据 此进 行疲 劳判 断 . 由于 人 的生 理 特 征 能够 直 接 反应
性. 但该方法容易受到路况等外界 因素影响, 其检测
的准确 率不 高 .
第3 3 卷 1 期 2 0 1 4 年 第 3 月
成 都 大 学 学 报( 自然科 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C h e n g d u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摘
要: 介 绍了几类 目前常用的疲 劳 检 测技术的优缺点 , 提 出了一种改进 的疲 劳驾驶检 测方 法 : 先 通过 2 次图
像投 影和形态 学方 法实现 眼睛精确 定位 ; 再根据眼睛睁 闭时 , 其眼睛 宽高比的差异 , 提 出一种 眼 睛状 态的识别 方法; 根据 P E R C I DS 方 法的判 断是 否疲 劳. 算法能够有效减 少计 算量提 高运 算速度 , 并在 实验 室 内取得 了较 高
的精 确 度 .
关键词 :疲 劳驾驶检 测 ; 图像投影 ; 眼睛定位 ; 眼睛状 态识 别
中 图分 类 号 : 1 P 3 9 1 . 4 文献标志码 : A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应用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汽车作为一项重要的交通工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驾驶会导致驾驶员的疲劳,这对驾驶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应运而生。
本文将对这一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行探究。
一、驾驶员疲劳检测的重要性长时间驾驶会导致驾驶员产生疲劳,进而影响驾驶的注意力和反应能力,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占到所有交通事故的20%以上。
因此,开发一种能够及时检测疲劳并提供相应预警的系统势在必行。
二、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原理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主要基于人机交互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
通过监测驾驶员的生理和心理状态,系统能够准确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进而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
1.生理检测:系统使用多种传感器来监测驾驶员的生理指标,如心率、眼动、皮肤电阻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出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2.行为检测:系统通过摄像头等设备对驾驶员的行为进行监测,如眨眼频率、头部姿势、肢体动作等。
通过分析这些行为,系统可以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3.环境检测:系统通过车内外环境传感器来收集环境信息,如车速、驾驶行为、道路状况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更准确地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
三、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的应用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高端汽车中,这一系统已经成为标配。
同时,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该系统也在逐渐普及到中低端汽车中。
该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驾驶安全性。
当系统检测到驾驶员出现疲劳迹象时,会发出相应的预警信号,提醒驾驶员休息或采取相应措施。
这种预警不仅能够减少疲劳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还能够防止驾驶员长时间疲劳驾驶,对驾驶员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
此外,汽车驾驶员疲劳检测与预警系统还具备一定的智能化功能。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员习惯和身体状况进行个性化设置,提高识别准确率。
大学生创业计划赛项目计划书---基于姿态识别的疲劳驾驶测
基于姿态识别的疲劳驾驶测一、产品及技术介绍1、产品介绍:疲劳驾驶检测技术主要表现在迅速、准确、及时地处理实时图像并对驾驶员发出预警,并通过预警有效干预驾驶员的疲劳驾驶状态。
此外,功能优异的疲劳报警装置应具备较好的灵敏度、准确性和优越的价格比。
该检测技术引入的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在车辆启动后应能自动开启,对人眼开合、打哈欠与头部摆动进行检测,对人脸的主动追踪、人眼开合与打哈欠情况的评估判断等问题提出合理方案。
2、技术介绍:(1)系统框架:由用户交互界面和算法组成(2)模型:该疲劳驾驶检测系统采用的模型是戴维斯·金(Davis King)组织创建的dlib库中的“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模型。
该模型用于人脸关键点的检测,可以检测出人脸的68个特征点,包括眉毛、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轮廓和关键点。
通过这些特征点,可以实现人脸对齐、表情识别、人脸识别等多种应用。
该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就是通过应用“shape_predictor_68_face_landmarks.dat”模型对人脸的眼睛与嘴巴进行识别,来计算眨眼频率和打哈欠频率,再综合驾驶员头部摆动的幅度和频率,来评估驾驶员当前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二、解决市场痛点1、识别准确率稍弱: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的一个主要痛点是其识别准确率稍显不足。
这意味着系统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导致可能产生误报或漏报的情况。
为了提高识别准确率,系统可能需要进一步优化其算法,以更准确地捕捉和分析驾驶员的面部特征、眼睛状态以及头部姿态等关键指标。
2、姿态检测的算法尚有提升空间:姿态检测在疲劳驾驶检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用于帮助系统理解驾驶员的身体状态,如是否倾斜、低头等,这些都可以作为疲劳驾驶的潜在信号。
然而,现有的姿态检测算法可能还不够成熟,无法在所有情况下都提供准确的结果。
因此,对算法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其准确性,将是提升系统性能的重要方向。
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
具体而言,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图像采集:在驾驶员驾驶的过程中,利用摄像头实时采集驾驶员的面部 图像。
2、人脸检测与跟踪: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对采集的图像进行人脸检测和跟 踪,以便后续的特征提取和比对。
3、特征提取:对检测到的人脸进行特征提取,包括眼部特征、嘴部特征、 头部姿态等。
二、方法与技术
人脸识别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人的面部特征进行分析和识别的 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输入的人脸图像进行特征提取,然后与已知的人脸特征进 行比对,从而实现身份的识别。在驾驶员疲劳检测中,人脸识别技术可以用于检 测驾驶员的面部特征,如眼睛、嘴巴、头部等部位的形态和动作,从而判断驾驶 员是否疲劳。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疲劳驾驶检测的准确性和实时性,为道路交通安全 管理提供更加有效的技术手段。我们选择这个主题是因为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方 法往往依赖于生理信号(如脑电信号、眼部信号等),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而 且实时性较差。相比之下,机器视觉疲劳驾驶检测系统可以通过分析驾驶员的视 觉行为,有效地检测出驾驶员的疲劳状态。
二、文献综述
基于机器视觉的鸡蛋品质检测方法主要包括图像处理方法和生物特征提取方 法。图像处理方法通过分析鸡蛋的外观特征,如颜色、形状、纹理等,结合数学 模型和算法实现对鸡蛋品质的检测。生物特征提取方法则通过提取鸡蛋的内在生 物特征,如营养成分、生化指标等,实现对鸡蛋品质的评估。
目前,图像处理方法在鸡蛋品质检测中应用较为广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灰度图像处理法、彩色图像处理法、深度学习算法等。灰度图像处理法将鸡蛋图 像转化为灰度图像,通过分析灰度值的变化来评估鸡蛋品质。彩色图像处理法利 用颜色分割技术,将鸡蛋图像分割成不同的颜色区域,再通过分析各区域的颜色 分布来评估鸡蛋品质。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
机动车疲劳驾驶辨识方法研究综述摘要:本文分析了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的现状,介绍了使用最为广泛的几种检测技术以及研究成果,综合分析了几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
认为现有检测设备成本过高,性价比过低,不利于推广应用。
开展实车实验提出合理的疲劳分级标准,发展简单无接触,并基于信息融合的检测技术将是以后疲劳驾驶检测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疲劳驾驶检测技术信息融合发展趋势0 引言据世界卫生组织2009年的统计数据表明,由疲劳驾驶引起的交通事故占到总交通事故的37.91%[1]。
从很多严重的交通事故发生原因来分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驾驶员的过度疲劳驾驶,驾驶员在疲劳的状态下,会导致精力不集中,不能很好的控制车辆行驶的速度和方向。
近些年在疲劳程度检测方面,比较成熟的方法有以下五种:①基于主观评定的检测方法;②基于生理参数检测的方法;③基于驾驶行为特征的检测;④基于车辆状态特征的检测;⑤基于信息融合的检测技术。
1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1.1 基于主观评定的检测方法主观评定法分为主观自评和主观他评,主要基于驾驶人主观感受、反应时间、面部特征等将驾驶人主观疲劳感觉进行分类量化。
主要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有卡洛琳斯卡睡眠尺度表KSS (Karolinska Sleepiness Scale)、斯坦福嗜睡量表SSS(Stanford Sleepiness Scale)和视觉类比量表VAS(Visual Analogue Scales);基于面部视频的专家评分方法,它通过一组受过训练的专家根据驾驶人的面部表情和头部姿态等特征对其疲劳状态进行评分[2]。
1.2 基于生理参数的检测方法1.2.1 基于脑电的检测(EEG)基于脑电信号检测的方法是根据观察这四种波(α波、β波、θ波、δ波)出现的数量多少或者某种波的变化来反映驾驶人的疲劳状态。
具体表现为:当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θ波大幅增加,α波数量增多;当驾驶员处于清醒状态时,β波出现数量增多,其他波相对减少。
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研究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优化算法以提高准确性、降低算法复杂度,研究自适应光 照和拍摄角度的方法,以及利用无监督学习等方法减少对大量标注数据的依赖。 此外,还可以将该方法与其他传感器融合,以提高驾驶员疲劳检测的准确性和鲁 棒性。
驾驶员疲劳检测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机器视觉的驾 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具有非侵入性、实时性和客观性等优点,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相信未来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会更加准确、可靠和 实用。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1)深入研究更多与疲劳状态相关的面部特征;(2) 提高分类器的性能和鲁棒性;(3)结合其他传感器数据,提高疲劳状态检测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4)实现多类别疲劳状态检测,包括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的 疲劳。
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疲劳驾驶已经成为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重要 因素。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极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研究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对保障道路交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机 器视觉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驾驶员疲劳检测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本次演示将探讨 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研究现状、技术原理、实验方法及研究结 论,并展望其应用前景。
实验方法
本实验旨在验证基于机器视觉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设计了 一系列实验,包括使用公开数据集进行算法训练和评估,以及在实际驾驶环境中 进行实车测试。
实验一:算法训练和评估。我们使用公开数据集进行算法训练,包括对图像 采集、特征提取和分类决策等步骤进行优化。在训练完成后,我们对算法进行评 估,比较其与现有方法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五、结论
本次演示研究了基于多模态特征融合的驾驶员疲劳检测方法,取得了较为显 著的成果。然而,仍有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克 服现有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为驾驶员疲劳检测技术的实际应用提供更为准确、 鲁棒性强的解决方案。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
驾驶疲劳检测调研报告驾驶疲劳是指在长时间驾驶过程中,由于连续集中注意力和身体疲劳而导致驾驶者的反应能力下降,从而引发交通事故的危险情况。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可以通过监测驾驶者的生理和行为特征来判断其是否疲劳,从而提醒驾驶者采取必要的休息措施。
本调研报告将从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原理、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介绍。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的原理主要基于驾驶者的生理和行为数据收集与分析。
常用的生理数据包括心率、眼动、脑电图等,而行为数据通常指驾驶行为的特征,如方向盘控制、车辆轨迹等。
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识别出疲劳驾驶的特征。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需求和应用场景。
例如,汽车驾驶辅助系统可以使用疲劳检测技术来预防交通事故,航空领域也可以利用该技术来保障飞行安全。
此外,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也可应用于驾驶疲劳检测。
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
一方面,传感器技术的进步使得数据采集更加精准和准确;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发展使得数据的分析和判断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
此外,还有一些新的技术如眼动追踪和语音识别等被引入到驾驶疲劳检测中,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尽管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在提高交通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难题。
例如,如何准确判断疲劳驾驶的阈值,如何在实际情况中保障准确性和可靠性等。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使其更加有效地应用于实际驾驶环境。
综上所述,驾驶疲劳检测技术是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可以帮助驾驶者预防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水平。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驾驶疲劳检测技术将在实际驾驶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研究与工程实现一、概述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
驾驶员疲劳驾驶所引发的交通事故也屡见不鲜,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对驾驶员疲劳状态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已成为当前交通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是通过分析驾驶员的生理信号、驾驶行为以及车辆状态等信息,来判断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的一种技术手段。
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不仅有助于提高驾驶员的行车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还有助于提升驾驶体验,促进汽车智能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国内外众多学者和科研机构对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生理信号方面,研究者们通过采集驾驶员的脑电、心电、眼动等信号,分析其与疲劳状态的相关性;在驾驶行为方面,通过分析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油门刹车控制等行为特征,来判断其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在车辆状态方面,则通过监测车辆的行驶轨迹、速度变化等信息,来间接推断驾驶员的疲劳程度。
尽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不同驾驶员的生理特征和驾驶习惯存在差异,使得疲劳状态的识别难度增加;实际驾驶环境中的噪声、光照等干扰因素也会对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造成影响。
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相关技术,提高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对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并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检测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一种基于多信息融合的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方案,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和性能评估。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提高驾驶员行车安全性、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1. 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的重要性驾驶员疲劳状态检测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实现,在现代交通安全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频发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危害不容忽视。
驾驶员在长时间驾驶或连续驾驶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操作失误等疲劳症状,从而增加交通事故的风险。
基于机器学习的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研究的开题报告
基于机器学习的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机动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机动车驾驶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活动。
然而,长时间的驾驶不仅会给身体带来负担,而且易引发驾驶人的疲劳,从而造成危险驾驶,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因此,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传统的疲劳状态识别方法主要是基于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来判断,例如瞳孔变化、脑电波、心率变化、脸部表情等。
这些方法虽然有一定的精度,但需要专业设备和技术人员进行监测,不适合在车内实时使用。
而机器学习技术通过分析大量的数据来学习疲劳状态的特征,可以较准确地判断疲劳状态,同时也便于在车内进行实时应用。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技术识别机动车驾驶人的疲劳状态,为后续的驾驶安全提供保障。
具体内容包括:1. 数据采集:采集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相关的数据,包括驾驶行为、生理特征、环境特征等。
2. 特征提取:通过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出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的相关特征。
3. 模型选择:根据特征选取的结果,建立机动车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的机器学习模型。
4. 模型训练和测试:通过已采集的数据对建立的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验证其准确性和稳定性。
5. 实现方案:将建立好的机器学习模型应用到实际的车内系统中,实现疲劳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提高驾驶安全性:通过及时识别机动车驾驶人的疲劳状态,能够减少危险驾驶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促进技术应用:通过机器学习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疲劳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对发展智能交通系统和推广智能驾驶技术具有积极意义。
3. 推动学术研究:本研究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相关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数据采集:采用车载传感器和摄像头等设备进行数据采集。
2. 特征提取:运用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降维、特征提取等操作,提取出相关特征。
基于SMO_算法的驾驶员疲劳检测
0引言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我国2022年全年道路交通事故每万车死亡人数为1.46人,疲劳驾驶是引起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如何有效地判断驾驶员的疲劳状况从而降低交通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成为汽车行业重点研究的方向。
1994年,日本先锋公司研发了一种通过检测心跳速度测试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并发出警告的系统。
2001年,美国纽约伦斯勒理工学院的WU 等人[1]设计出一种摄像机定位人眼的硬件系统,通过检测瞳孔的信息饱和度判定人眼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2003年,澳大利亚Seeing Machines 公司通过在汽车的仪表盘上安装微型传感器获取驾驶员头部和面部的疲劳信息,以此判定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2015年,“沃尔沃”在XC60系列汽车上安装了驾驶员安全警告系统,通过摄像头实时监测汽车与车道标志的距离及当前车辆的形式轨迹,以此判断车辆是否处于正常行驶状况。
国内开展此项研究的成果也较多,韩政[2]设计一种基于改进的随机森林级联回归方法检测人脸的关键特征点,通过检测驾驶员眨眼次数和打哈欠时嘴巴张开的程度与频率等信息综合判断其疲劳状态。
高嫄[3]提出一种融合多个疲劳特征的疲劳状态检测算法,同样需要获取驾驶员眼睛和嘴巴的信息并结合驾驶员大脑运动的过程综合判断疲劳信息。
李德武[4]考虑到在做人脸图像分割时,光线问题会导致图像分割出现差错,因此利用肤色在色度空间上的聚类特性,提出基于肤色分割的人脸定位方法。
李庆臣[5]设计一种多疲劳指标综合的疲劳状态检测系统,解决了因特殊情况导致实际测试环境受影响后结果出现偏差的问题,结合面部、头部、光线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疲劳检测。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人脸的关键点检测作为优化的途径,首先随机给出关键点的初始分布,其次利用整体人脸外观信息和全局人脸形状不断迭代优化,最后通过全局人脸约束修正最终的检测结果,以此判断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行为。
1基于机器视觉的疲劳状态识别关于疲劳状态的定义有很多,对于人体来说,疲劳状态意味着人的劳动能力下降,反应能力减弱,而这些状态的表现形式多数都可以体现在人的脸上。
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状态检测
第20卷第4期2020年8月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V ol.20No.4August 2020文章编号:1009-6744(2020)04-0077-06中图分类号:V355.2文献标志码:ADOI:10.16097/ki.1009-6744.2020.04.012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状态检测蔡素贤1,杜超坎1,周思毅1,王雅斐*2(1.汉纳森(厦门)数据股份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2.上海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上海200433)摘要: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检测疲劳驾驶,并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对保证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采集的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提取了18项与驾驶行为相关的特征,并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疲劳驾驶进行识别,结果表明整体的识别准确率为0.785,其中召回率为0.61,即61%的疲劳驾驶状态可被识别出来.实验表明,基于车辆运行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具有一定的效果,且与其他客观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和图像面部特征)相比,具有简单方便,不影响驾驶,且成本低的优势.关键词:智能交通;疲劳检测;随机森林;CAN 数据Fatigue Driving State Detection Based onVehicle Running DataCAI Su-xian 1,DU Chao-kan 1,ZHOU Si-yi 1,WANG Ya-fei 2(1.Honorsun(Xiamen)Data Company Limited by Shares,Xiamen 361000,Fujian,China;2.School of InformationManagement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3,China)Abstract:Fatigue driving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traffic accidents.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to detect fatigue driving dynamically and remind drivers to concentrate on driving safely.Based on the vehicle running data collected by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CAN)bus,this paper extracts 18features relevant to driving behaviors and uses random forest algorithm to identify fatigue driving.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verall recognition accuracy is 0.785,and the recall rate is 0.61which means 61%of fatigue driving conditions can be successfully identified.Experiments show that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based on vehicle running data is pared with other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methods (for example,based on driver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and image facial features),the proposed method is simple and convenient,without affecting driver's operations and the cost is relatively low.Keyword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fatigue detection;random forest;CAN data0引言公共交通的安全运营很大程度取决于驾驶员,而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1].当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时,注意力不够集中,无法快速应对紧急情况,如突然的行人路过或前车紧急刹车等[2].因此,分析疲劳驾驶时驾驶员的行为特征,及时检测疲劳驾驶,并提醒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对保证安全行车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国内外对疲劳驾驶的客观检测方法主要有三种[3].(1)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如脑电信号[4]、心电信号[5]、脉搏等;(2)基于驾驶员行为特征,如眼动特征[6]、瞳孔大小、眨眼频率等;(3)基于收稿日期:2020-02-28修回日期:2020-05-12录用日期:2020-05-14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6177324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Major Program of the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18ZDA088).作者简介:蔡素贤(1988-),女,福建厦门人,工程师.*通信作者:*******************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0年8月车辆运行状态,如车道偏离、转向盘握力[7]、转向盘转角[8]、油门刹车等.第一种方法依赖于直接接触驾驶员,需驾驶员佩戴设备进行疲劳检测.通过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在生理指标(如脑部组织含氧情况、心电信号、肌电信号等)特征上的变化,检测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9].这种方法检测疲劳驾驶准确度高,但是成本高且有可能影响驾驶.第二种方法依赖于图像检测,根据驾驶员的眼动特征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做出判断[10].这种方法受周围环境(如光暗)及摄像头位置的影响较大.第三种方法中,通过分析正常与疲劳驾驶时,车速、发动机转速、方向盘转角、刹车、油门、车道偏离等数据的差异,生成用于检测疲劳驾驶的模型[11].目前已有很多学者研究从车辆运行时的方向盘转角速度、车辆行驶速度、发动机转速等数据判断疲劳驾驶员的疲劳状态.如利用BP神经网络对驾驶员疲劳驾驶时的车辆行驶特性进行训练,并建立疲劳驾驶行为的检测模型[12].其中,车道偏离依赖于道路车道情况(清晰度)的影响,较难采集.而转向、油门刹车、车速等数据采集较为简单,同时较为稳定可靠.研究表明,当驾驶员处于疲劳状态时,对油门刹车、换挡及转向盘等操作能力会下降[13].当前主流的疲劳驾驶检测是通过防疲劳监控设备对司机面部图像进行判别,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受到周围环境及司机眼部大小的影响较大,同时设备较为昂贵.而通过车辆运行数据进行判别,成本较低,且数据较为可靠.目前,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研究大部分采用特定的实验数据,与实际司机的驾驶有一定的偏差.本文以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采集的真实的车辆运行数据为基础,综合分析疲劳驾驶的数据规律模式,其结论更符合实际情况,可有效用于司机的疲劳检测与预警.1车辆运行数据与疲劳驾驶检测本文基于CAN总线采集实际的车辆运行数据和防疲劳监控设备上报的疲劳预警数据,将车辆运行数据切分为清醒状态样本与疲劳状态样本,构建判断疲劳驾驶的模型,实现通过车辆运行数据检测疲劳驾驶状态的目的.整体流程如图1所示.图1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检测流程Fig.1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process based on vehicle operating data(1)数据采集与传输.数据采集部分包括实时采集车辆的运行数据和疲劳预警的数据,并通过GPRS/GSM/3G/4G网络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库.其中,CAN总线采集的车辆运行数据包括的维度主要有记录日期和时间、车辆ID、驾驶员、位置经度、位置纬度、CAN速度、上下行方向、电机转速、发动机转速、档位、电子刹车、手刹、油门踏板百分比、点火信号、司机制动踏板开度、开关状态(转向灯信号、门开关信号).防疲劳监控报警数据主要包括记录时间、线路ID、车牌号、驾驶员ID、预警的行为(疲劳相关的行为包括打哈欠、分神提醒和危险驾驶)及视频图片.其中,分神提醒:当发现驾驶员进入瞌睡状态,或者低头看手机1~3s等分神动作,设备将发出分神提醒;危险驾驶:触发分神提醒后,仍然没有恢复正常的驾驶姿势,则触发危险驾驶报警.(2)疲劳驾驶与清醒状态的数据切分.疲劳驾驶数据的判断规则为:当某段时间持续上报疲劳驾驶相关的行为预警时,专家根据上报的图片和视频再判断该段时间司机是否为疲劳78第20卷第4期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状态检测驾驶,若是,则为这段时间打上疲劳驾驶的标签.若未出现预警信息,则为这段时间打上清醒状态的标签.基于时间段标签,将车辆运行状态数据切分为疲劳状态数据和清醒状态数据.不同状态数据最后再以1分钟的时长切割为一个样本.(3)构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基于疲劳驾驶样本与清醒状态样本,构建二分类模型,使得可基于CAN 采集的车辆运行数据识别出疲劳驾驶,从而可在司机驾驶过程中,对疲劳状态进行预警,以提高驾驶安全.2求解算法本文基于车辆运行数据,构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首先从样本数据中提取驾驶行为特征,包括司机对车速、油门踏板开度、刹车踏板开度、转弯等的操作特征;再通过分析各个特征之间的相关关系以及特征与是否疲劳的关系;最后,采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算法对疲劳驾驶数据进行判别,达到预警的目的.整体的模型框架如图2所示.图2构建疲劳驾驶检测模型Fig.2Building a fatigue driving test model2.1数据样本描述数据源来自某公交公司同一条线路,通过询问3名公交司机来人工筛选出其疲劳驾驶和清醒状态驾驶的CAN 数据(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数据采集间隔为0.2s.时间窗口设定为1min ,收集到的样本数如表1所示.表1疲劳驾驶和清醒驾驶的样本数量Table 1Number of samples for fatigue driving andconsciousdriving疲劳驾驶样本数量占比32.19%,将近1/3的比例.2.2驾驶特征提取当司机处于疲劳驾驶时,其对于车辆的驾驶预判能力和感知外界环境的能力会有所下降,导致司机对于车速、油门踏板、刹车踏板、转弯等的控制稳定性和灵活度与清醒状态有一定的差异.因此,我们可从这些维度中提取与疲劳驾驶相关的特征.CAN 采集的与司机驾驶行为相关的车辆运行数据维度包括:记录时间、车牌号、驾驶员ID 、档位、速度、加速度、油门踏板开度、刹车踏板开度、转向灯信号、门开关信号以及GPS 经纬度.根据业务理解和数理统计的知识,对收集的驾驶数据进行特征提取,包括以下特征:(1)车速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车速均值表示车速的快慢、中位数描述车速的集中趋势,标准差表现司机对车速控制的平稳性.(2)车速的样本熵.样本熵(SampEn)是一种用于度量时间序列复杂性的方法.(3)加速度的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4)加速度绝对值>2m/s 2的比例:统计每分钟记录的加速度绝对值>2m/s 2的记录次数占总记录数的比例.加速度绝对值超过阈值2m/s 2说明司机急加速或急刹车.(5)油门踏板开合度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样本熵.(6)刹车踏板开合度的均值、中位数、标准差、最大值和样本熵.一共提取了18个与司机驾驶行为相关的特征.2.3特征分析通过分析驾驶特征与是否疲劳驾驶之间的关系,可用于获取与疲劳驾驶最相关的特征,为判别疲劳驾驶提供数据基础.所提取的特征数量共18个,它们之间与是否疲劳的相关关系可采用皮尔森相关系数表示.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14]是一种线性的相关系数,可以用来体现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两个特征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两者的协方差和标准差的之商:ρX ,Y =cov ()X ,Y σX σY =E []()X -μX ()Y -μY σX σY(1)79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0年8月式中:X,Y表示两个变量的特征值所构成的向量;μ为特征的均值;σ为特征的标准差.ρ的值范围在[-1,1]之间,越接近1,则两个特征正相关性越强,越接近-1,则两个特征负相关性越强.各驾驶行为特征与是否疲劳驾驶的相关性程度如表2所示.表2驾驶行为特征与疲劳驾驶的相关系数Tabel2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driving behaviorcharacteristics从相关系数看来,单个特征与疲劳驾驶的相关度不高.2.4疲劳驾驶识别(随机森林)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15]是一种基于分类树的集成学习算法,由Breiman于2001年提出.随机森林是由随机子空间算法和装袋算法集成的一种算法,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随机采样特征和样本,生成很多决策树,每一颗决策树是不相关的,将多棵决策树组合在一起就形成森林.通过各决策树进行投票决策,最终选择多数投票(Bagging)的策略来决定结果[16].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1)记原始训练集中有M个特征,样本总数为N.采用Bootstrap抽样技术,从训练集中抽取N个样本形成训练子集.(2)随机选取m个特征作为特征子集(m≤M),从这m个特征中选择最优的切分点再做节点分裂,直到节点的所有训练样例都属于同一类.节点通常按基尼指数、信息增益率、均方差等规则分裂,且在分裂过程中完全分裂不剪枝.(3)重复(1)、(2)步骤k次即可得到由k棵决策树构建而成的随机森林.(4)使用随机森林进行决策.若设x代表测试样本,k代表决策树数量,hi代表单棵决策树,i∈{}1,…,k,Y代表输出变量即分类标签,I为指示性函数,H为随机森林模型,则决策公式[16]为H()x=arg maxY∑i=1k I[]hi()x=Y(2)基于采集的车辆运行数据(档位、速度、油门踏板开度、刹车踏板开度、时间等),共提取了驾驶行为特征18项.随机森林在处理高维特征的样本数据时,通常能得到极好的准确率.且在训练完之后,随机森林能够给出特征重要度的排名.随机森林算法还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如果数据有很大一部分的特征遗失,用随机森林算法仍然可以维持准确度.此外,该算法的抗过拟合能力也很强[17].3模拟计算与结果分析本文集中于分析疲劳状态下的驾驶行为特征,并通过差异性来检测疲劳.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数据集的70%拆分为训练集,30%拆分为测试集.本次实验使用了随机森林(RF)对数据进行训练,算法经过剪枝和参数调优[18],得到最终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表3实验结果Table3Experimentalresult考虑到本文所使用数据的样本标签分布并不均匀,因此在评价实验结果所采用的指标中除了判断算法的准确率以外,也使用了召回率和精确率来进一步对有偏数据的实验结果进行评价[19].具体指标说明如下.Recall:召回率,表示疲劳驾驶被正确检测出来的概率,即预测为疲劳驾驶实际也为疲劳驾驶80第20卷第4期基于车辆运行数据的疲劳驾驶状态检测的样本数与总的实际疲劳驾驶的样本数的比值,即20/(20+13)=0.61.Precision :精确率,表示正确预测出疲劳驾驶的比例,即预测为疲劳驾驶实际也为疲劳驾驶的样本数与总的预测为疲劳驾驶的样本数的比值,即20/(20+10)=0.67.Accuracy :准确率,识别正确的概率,实际为清醒驾驶预测也为清醒驾驶的样本数与实际为疲劳驾驶预测也为疲劳驾驶的样本数之和,再除以总的样本数,即(64+20)/(64+20+13+10)=0.785.将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算法应用于本次实验的数据,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表4各类算法实验结果Table 4Experimental result onmodels将各类算法的结果与随机森林做比较,如图3所示.图3疲劳驾驶检测模型指标对比Fig.3Comparison on fatigue driving test models可以看出随机森林的准确率和召回率均大于其他三种算法,说明随机森林算法相比较更适用于对疲劳驾驶的判别.4结论本文基于车辆运行时采集的车速、油门踏板开合度、刹车踏板开合度等数据,提取与驾驶行为相关的18项特征,对驾驶员的疲劳状态进行了分析和检测,与基于驾驶员生理指标和图像面部状态的疲劳驾驶检测相比,具有方法简单且成本低的优势.本文实验采用了随机森林、逻辑回归、支持向量机和决策树这几种算法对样本数据进行训练并测试训练结果.实验表明,随机森林算法对疲劳状态的识别效果最好,其中:召回率为0.61,即表明其中有61%的疲劳状态能被识别出来;精确率为0.67,即识别出来的疲劳驾驶状态有67%的概率是真的疲劳驾驶状态;总体的准确率为0.785,表明随机森林算法的识别准确率为78.5%.结果表明通过车辆运行状态数据检测驾驶员疲劳状态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论文在基于车辆运行数据对驾驶员疲劳状态监测方面进行了有价值的探索,涉及更大规模样本数据,考虑疲劳等级因素与个体差异化因素,可进一步提高疲劳驾驶检测准确率与可信度的相关实验与方法,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参考文献:[1]彭明,杨雪峰,应江婷,等.疲劳驾驶警示系统在公交车的应用探讨[J].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1,7(6):291-293.[PENG M,YANG X F,YING J T,et al.Discuss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fatigue driving warning system in bus[J].Highway Traffic Technology (Applied Technology Edition),2011,7(6):291-293.][2]李都厚,刘群,袁伟,等.疲劳驾驶与交通事故关系[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0,10(2):104-109.[LI D H,LIU Q,YUAN W,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fatigue driving and traffic accident[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10,10(2):104-109.][3]游俊.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系统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YOU J.Research on driver 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system[D].Harbin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6.][4]王斐,吴仕超,刘少林,等.基于脑电信号深度迁移学习的驾驶疲劳检测[J].电子与信息学报,2019,41(9):2264-2272.[WANG F,WU S C,LIU S L,et al.Driver fatigue detection through deep transfer learning in an electroencephalogram-based system[J].Journal of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9,41(9):2264-2272.][5]JEONG I C,LEE D H,PARK S W,et al.Automobile driver 's stress index provision system that utilizes electrocardiogram[C].2007Ieee Intelligent Vehicles Symposium,Istanbul,2007:652-656.[6]牛清宁,周志强,金立生,等.基于眼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5,36(3):394-398.[NIU Q N,ZHOU Z Q,JIN L S,et al.Detection of driver fatigue based on eye movements[J].Journal of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2015,36(3):394-398.]81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0年8月[7]沙春发,李瑞,张明明.基于方向盘握力的疲劳驾驶检测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16(30):299-304.[SHA C F,LI R,ZHANG M M.Detecting fatigue drivingbased on steering wheel grip force[J].Science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2016,16(30):299-304.] [8]李作进,李仁杰,李升波,等.基于方向盘转角近似熵与复杂度的驾驶人疲劳状态识别[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6,7(3):279-284.[LI Z J,LI R J,LIS B,et al.Driver fatigue recognition based onapproximated entropy and complexity of steering wheelangle[J].Journal of Automotive Safety and Energy,2016,7(3):279-284.][9]薛春杰.驾驶员疲劳驾驶的生理信号研究[J].纳税,2017(17):197.[XUE C J.Research on physiologicalsignal of driver fatigue driving[J].Ratepaying,2017(17):197.][10]柳龙飞,伍世虔,徐望明.基于人脸特征点分析的疲劳驾驶实时检测方法[J].电视技术,2018(12):27-30.[LIU L F,WU S Q,XU W M.Real-time fatigue drivingdetection based on analysis of facial landmarks[J].TVTechnology,2018(12):27-30.][11]万蔚,王振华,王保菊.基于驾驶行为的疲劳驾驶判别算法研究[J].道路交通与安全,2016(6):21-24.[WANG W,WANG Z H,WANG B J.Research ondetection of fatigue driving based on driving behaviors[J].Road Traffic and Safety,2016(6):21-24.] [12]陈志勇,杨佩,彭力,等.基于BP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疲劳监测研究[J].计算机科学,2015(s1):67-69,93.[CHEN Z Y,YANG P,PENG L,et al.Fatigue drivingmonitoring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J].Journal ofComputer Science,2015(s1):67-69,93.] [13]毛喆,严新平,吴超仲,等.疲劳驾驶时的车速变化特征[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1,37(8):1175-1183.[MAO J,YAN X P,WU C Z,et al.Analysis of velocitychanging rules under driving fatigue[J].Journal of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37(8):1175-1183.][14]徐维超.相关系数研究综述[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12,29(3):12-17.[XU W C.A review on correlationcoefficients[J].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Technology,2012,29(3):12-17.][15]CUTLER A,CUTLER D R,STEVENS J R.Randomforests[M].Ensemble Machine Learning.Springer,Boston,MA,2012:157-175.[16]杜续,冯景瑜,吕少卿,等.基于随机森林回归分析的PM2.5浓度预测模型[J].电信科学,2017(7):20172111-201721110.[DU X,FENG J Y,LV S Q,et al.PM2.5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model based onrandom forest regression analysis[J].Telecom Science,2017(7):20172111-201721110.][17]毛树华,王先朋,文江辉,等.基于自回归条件持续期模型的疲劳驾驶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18,18(3):85-91,111.[MAO S H,WANG X P,WEN J H,et al.Fatigue driving detection based onautoregressive conditional duration model[J].Journal of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2018,18(3):85-91,111.] [18]LIUZ K,HWARD D.Bondell.Binormal precision-recallcurves for optimal classification of imbalanced data[J].Statistics in Biosciences,2019,11(1):141-161 [19]RAND W M.Objective criteria for the evaluation ofclustering method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Statistical Association,1971,66(336):846-850.82。
基于小波技术的疲劳驾驶行为识别研究
201 正 1
仪 表 技 术 与 传 感 器
I sr n tume t Te h i ue a d S n o n c nq n e s r
2 1 01
NO .1
第1 期
基 于 小 波技 术 的 疲 劳驾 驶 行 为 识别 研 究
唐
(. 京科技大 学信息工程学 院, 京 1北 北
中 图分 类 号 :P 7 T 2 4+. 2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14 ( 0 1O — 09— 3 10 8 1 2 1 ) 1 0 4 0
Re o n to s a c fFa i u r v ng Be a i r Ba e n W a e e c o o y c g ii n Re e r h o tg e D i i h v o s d o v l t Te hn l g
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识别与预防
驾驶员的疲劳驾驶识别与预防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交通事故频发,其中许多是由于驾驶员疲劳驾驶所致。
疲劳驾驶不仅危害驾驶员自身的安全,还危及其他道路使用者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因此,识别和预防驾驶员疲劳驾驶问题变得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驾驶员疲劳驾驶的识别方法和预防措施。
二、疲劳驾驶的危害疲劳驾驶是指由于长时间驾驶或缺乏足够的休息导致驾驶员精神状态下降。
驾驶员在疲劳状态下,反应能力和注意力会明显下降,容易出现驾驶失误,从而给道路安全带来潜在威胁。
1. 驾驶能力下降疲劳驾驶会导致驾驶员反应时间延长,判断能力减弱,对交通情况的感知也会出现问题。
这样的情况下,驾驶员在应对紧急情况时可能无法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从而增加发生事故的风险。
2. 注意力不集中当驾驶员疲劳时,他们的注意力会分散,无法集中精力对路况进行持续观察和判断。
这样很容易错过重要的交通信号或者其他车辆的变动,进而造成交通事故。
三、疲劳驾驶的识别方法为了避免疲劳驾驶引发的安全风险,很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及时识别驾驶员是否处于疲劳状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疲劳驾驶识别方法。
1. 行为观察法这是一种常用而简单的疲劳驾驶识别方法。
当驾驶员出现头晕、瞌睡、频繁打哈欠等疲劳症状时,就可以判断他们处于疲劳状态。
此外,注意观察驾驶员的眼睛是否发红或眼皮沉重,这也是疲劳驾驶的征兆之一。
2. 生理检测法这种方法通过测量驾驶员的生理指标来判断其是否疲劳驾驶。
例如,脑电图(EEG)和心率变异性(HRV)监测可以提供关于驾驶员注意力和专注力水平的信息。
驾驶员的眼动模式也可以用来识别疲劳驾驶。
3. 车内环境监测法这种方法通过监测驾驶员与车辆之间的交互来辨别疲劳驾驶。
例如,利用车辆传感器检测驾驶员的方向盘操作、加速踏板的使用频率等,可以判断驾驶员是否疲劳。
此外,还可以利用车内摄像头监控驾驶员的眼睛状态和头部姿势来判断疲劳驾驶。
四、疲劳驾驶的预防措施识别驾驶员疲劳驾驶只是第一步,更为重要的是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确保驾驶员的安全和道路交通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驾驶行为的疲劳状态识别研究
大量的事故分析结果表明,疲劳驾驶很容易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通过对驾驶人操作及车辆参数的监控,可以对驾驶人疲劳状态进行预警。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易产生驾驶疲劳的直接原因,易产生疲劳的道路线形,疲劳状态下驾驶行为变化特性等进行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当驾驶人在缺少睡眠的条件下,很容易产生疲劳驾驶;当所有条件都一致时,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比其他道路类型更容易产生驾驶疲劳;当驾驶人疲劳时,对于转向盘控制能力会下降等。
通过内部信度分析和重测信度分析的方法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通过正交设计的方法,选取驾驶员的操作动作(档位、油门、离合、转向、刹车)、车辆特性(速度、加速度、车道位置)等作为实验指标,并对每项指标的涵义及数据类型进行了解释说明,同时设定驾驶时间长度、平曲线指标、竖曲线为3要素,每个要素选取3个水平,完成正交表的设计,最终确定实验方案和步骤。
由于疲劳实验的特殊性,在对仿真实验的信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研究将主要通过汽车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开展实验,提出了利用LandXML进行快速场景建立的方法,并按照正交实验设计表的要求,结合我国道路路线设计规范,选取高速公路为道路设计对象,进行了平纵横的设计,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场景。
通过开展正交实验,获取了驾驶人的各项实验指标,分析结果表明:当驾驶人连续驾驶6 h时,车速、档位、油门三者数据的集中程度逐渐升高,离合和刹车的变化不显著,前轮转角的变化区间越来越小,横向偏移值逐渐加大。
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对各项实验指标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车速、档位、油门变化规律一致,相关程度较高,因此,建立了新的因子“综合操作指标”,利用综合操作指标、前轮转角、横向偏移3个指标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因素集,确定驾驶人疲劳程度为3级,通过对驾驶疲劳程度(驾驶时长)的各因素进行分析,在确定各因素评分情况上,确定各因素的权重,进一步建立了基于驾驶人行为的驾驶人疲劳程度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检验。
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对18位被试者的正常状态和临界状态的识别过程中,识别成功16人;对疲劳状态的识别过程中,有3位驾驶人的疲劳状态识别失败。
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可以用来对驾驶人的疲劳状态进行分析和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