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设计】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古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合集下载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二)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二)

“古诗歌阅读”仿真综合练仿真综合练(二)宋代诗歌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9分)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①,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云峤②,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牛山何必更沾衣③。

[注]①翠微: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一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C.“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D.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解析:选B B项,“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错。

“江涵”“秋影”是一幅画面,是说秋景倒映在江水里。

(2)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有何作用?(6分)答:解析:“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表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不必感伤,表达作者旷达乐观的感情。

文末用齐景公的典故说明人生无常,古往今来都是如此,所以就不必像齐景公那样独自伤感流泪。

这是以齐景公的反例作结,来表达作者的生死观。

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直言“不用怨斜晖”,衰亡老去是自然规律,不必为此而感伤,表达了面对生死旷达超脱、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第二问:作者借用齐景公的典故,但反其意而用之,使生死观的表达更显得超凡脱俗,人生的境界更加高远。

[白话诗歌]同客人带酒登山,长江水倒映着秋天景物的影子,大雁刚刚从这里飞过。

人活在世上难遇一次开心欢笑的时候,趁年轻,头上要插满菊花玩个痛快回来。

以大醉来酬谢重阳节日之景,朝着高耸入云的山登高,用不着去怨太阳快落山了。

湖北省高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十) 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配套作业.doc

湖北省高语文二轮复习专项训练(十) 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配套作业.doc

专项训练(十) [语文基础知识+诗歌鉴赏]一、语文基础知识(1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偌.大/诺.言嗜.好/谥.号掎.角之势/人才济济..B. 酗.酒/抚恤.饯.别/栈.道步履蹒跚./潸.然泪下C. 塑.料/追溯.对峙./秩.序恪.尽职守/溘.然长逝D. 琵.琶/毗.连辍.学/啜.泣峥.嵘岁月/字斟.句酌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 )A.蛰居缅怀谐奏曲绿草如茵B.急躁安祥核辐射恻隐之心C.陷阱倾泻挡箭牌轻歌慢舞D.慰藉光碟练习簿平心而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苏劳特斯集团总裁徐勤虎,一直在捉摸..怎么将中国的“五行”之理融入到企业的管理中,进一步建成一种全新的商业管理模式。

B.综艺节目的人文化走向必须确立“观众本位”的传播观,即在节目中以人为本,尊重观众,为观众传递文化知识,从而..满足观众的审美文化心理与审美趣味需求。

C.全国数十家网上书城发展炙手可热....,据估计,2012年中国大陆图书零售市场将有50%的市场份额被网络书店分食。

D.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频频出现,“转基因”食品也受到人们的质疑,不过,作为一种新技术运用,它和“毒牛奶”“地沟油”不可同日而语....。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实现从“制造型国家”向“创造型国家”的战略转型,最关键的是要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而这又有赖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B.节前,股票指数围绕2400点整数关口来回震荡,节后市场能否突破这一关口,维持强势上攻趋势,节假日期间出台的相关政策将是关键。

C.高中新课程改革自从实施以来,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学生的学习行为也逐步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走向“合作、探究”的自主式学习。

D.在携程旅游网发布的2012年清明小长假旅游人气排行榜上,三亚高居榜首,其中康年、万豪等亚龙湾片区酒店预订率近90%以上。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2024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考点培优训练复习任务群6古代诗歌鉴赏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

练案53分析诗歌的情感内涵一、(2023·湖北高三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岸贫①梅尧臣无能事耕获,亦不有鸡豚。

烧蚌晒槎沫②,织蓑依树根。

野芦编作室,青蔓与为门。

稚子将荷叶,还充犊鼻裈③。

此诗作于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当时北宋边患严峻,朝廷每年供给契丹、西夏大量的绢币。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大批农民破败流徙。

②槎沫:水上漂浮的零枝断梗。

③犊鼻裈:短裤,或称围裙,因形如犊鼻,故名。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河岸边贫苦人家失去了土地,无法耕种与收获,也没有办法饲养鸡豚。

B.他们用晒干的断梗枯枝烧蚌蛤吃,用“野芦”“青蔓”搭建居住的地方。

C.小孩子们把荷叶穿在身上充当短裤,刻画了小孩子们无忧无虑的形象。

D.全诗只描绘场景,客观直白,未加任何评论,让读者自己思考。

2.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

(6分)二、(2023·河北沧州校联考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3~4题。

(9分)念奴娇·垂虹亭朱敦儒放船纵棹,趁吴江风露,平分秋色。

帆卷垂虹波面冷,初落萧萧枫叶。

万顷琉璃,一轮金鉴,与我成三客。

碧空寥廓,瑞星银汉争白。

深夜悄悄鱼龙,灵旗收暮霭,天光相接。

莹澈乾坤,全放出、叠玉层冰宫阙。

洗尽凡心,相忘尘世,梦想都销歇。

胸中云海,浩然犹浸明月。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放船纵棹”三句,写出词人在金秋之际乘舟泛江,“放”“纵”二字表现出无拘无束、随心而行的情趣。

B.“与我成三客”化用李白《月下独酌》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但意境有别,韵味各异。

C.“叠玉层冰宫阙”句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冰清玉洁的景象,表达出词人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之情。

D.这首词清畅旷达,想象奇特,文采斐然,在皎洁莹白的水月光影中,营造出高远超凡的艺术境界。

4.本词和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都描写了月下泛舟的情形,抒发了词人的情思,请比较其情感的异同。

【三维设计】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三维设计】2014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题型组合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

题型组合专练(十) 文言文阅读+古诗歌阅读+名句名篇默写(本卷限时35分钟)题组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舟人传[清]张光纬舟人不知何姓名,亦未悉其里居,及其所操.何业。

偶遇之.舟,遂以“舟人”名。

吾郡陈泰岩者,文士也,遣仆买舟,收债远乡。

携其侄与仆抵舟,见舟人肆如戟,目如炬,风仪伟甚,裸而刺船①。

泰岩心异之。

至舟中,复见一十六七女郎,依约闺中之秀。

泰岩又窃窃然疑之。

既放舟,鼓棹如飞,顷刻至岸。

岸旁有牛三头,蹲水中,妨舟泊。

舟人招牧者牵之起,二牛起,其一犹浮沉水滨,格格不就牢。

舟人乃探手掇牛后肘,掷岸上。

岸上聚观,无不辟易,泰岩愈疑。

收债毕,泰岩持金数十归舟。

语舟人曰:“日且西,盍止诸?”舟人曰:“毋恐。

虽数百万缗,行数万里,可不辱命,何虑此琐琐也。

”泰岩不能强,姑听之。

至中流,落日衔山,微风拂波,舟人忽舣舟就岸。

泰岩恐甚,询泊故。

舟人曰:“风雨至矣。

”少顷,天半霹雳,水立云飞,舟依臣柳而荫。

雨止,复行,卒无恙。

未抵郡数里,泰岩复语舟人曰:“前村隐隐,帘出树杪,可沽酒乎?”舟人曰:“诺。

”提壶去。

泰岩乃.询船尾女郎曰:“子何为?子何自从彼肆者行乎?吾恐彼肆非良人,且.彼肆复何为?子心知之,试语余。

”女郎掩涕曰:“不然,妾亦宦之息.也。

向从父母行三泖②间,夜遇强盗,杀父母投之湖,掳资财及妾行。

忽见此肆从暗中跃入舟,手刃群盗数十人,复携妾去,妾涕泣请死。

彼肆者曰:‘今子父母既死,茕茕何依。

幸子仇既歼,吾当徐访.子亲属,送子归,纵无所归,吾更当觅倩③嫁子。

吾义勿污子,效彼群盗也。

’妾故忍死留此。

”言讫,泪如雨下。

泰岩又曰:“舟甚窄,奈起居何?且彼肆终何为?”女郎曰:“自妾来,彼肆恒臣篷橹间,虽风雨无所苦。

舣舟亦无定踪,所往来不一人。

所谈者,妾皆不解,每痛钦辄去。

夜必登高陵星斗,还舟恒猝猝不乐,亦未知甚何为。

”舟人沽酒至,斜睨女郎,若已知其所言而嗔之者,泰岩乃稔为异人,长揖请罪。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歌阅读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课件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 古诗歌阅读 诗歌语言题的4大题型课件

2.看字词是否表情。所谓“表情”就是要分析词语所传达 出来的情感意愿。诗歌语言既注重生动形象、凝练传神,更注 重借助动词、副词来表情达意。要善于结合全诗来揣摩作者所 要表达的情感意愿。
3.看字词是否造境。所谓“造境”就是利用词语的凝练 与含蓄来营造诗歌的意境。古人写诗很讲究意境,而词的妙用 就能给全诗创造美好的意境。
(二)思考方向 赏析词语的 4 个思考方向
1.看字词是否传神。所 谓 “ 传 神 ” 就 是 要 分 析 词 语 在 诗 歌中所表现出来的凝练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特别要注重对 动词、形容词、副词的咀嚼。在鉴字赏词中要学会结合语境去 揣摩词语的生动形象、凝练传神,进而体会词语在全句或整篇 中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使用了叠词、借代的表现手法。“历历”“萧 萧”运用叠词,生动地描写出人马行进的状态,增加了语言韵 味。“旌旗”运用借代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队伍过桥的情景, 为后文抒发自己的高兴和喜悦心情做铺垫。
[解题方略] 品味关键词(炼字)的技法归纳
(一)设问方式 1.某一联中最精练传神的是哪个字?请简要赏析。 2.某字历来被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这首诗中的某字可否换成另一字?请简述理由。 4.请对某句中某字的妙处加以赏析。 5.某句中的某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 6.某字另一版作另一字,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一)动词
动词是表现人(物)的动作的词语,分析时可从人(物)的动 作特点的角度进行,同时,要注意挖掘动词的“语境义”。
其基本分析思路是:字义(如果字义很简单,可以不提)和修 辞手法(如果使用了修辞) +结合诗句分析动词的具体表现(通 常是用一句概括性的语言,而不是直接翻译) +写出人(物)什
么特点(情景)或表达作者什么感情。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古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十)古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 古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子夜吴歌李白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冬歌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答:(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答: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汴河怀古(其二)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①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汴河曲李益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 ①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②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答:(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4分)答: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秋夜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道潜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注]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 井梧:井边的梧桐。

(1)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4分)答:(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答: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辛弃疾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陆游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注] 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三维设计】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二)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三维设计】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二)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

专题专项增分练(二) 句式的选用、仿用和变换(时间:40分钟分值:70分)1.在下面一段话中的横线上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条石阶小路折转而上,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并不很粗,却坚劲挺拔,都生长在石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树冠顶部挑着的几根青青的疏枝,在风中摇曳着。

A.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B.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②树干破石而出,如迎风的大旗;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C.①两边一色翠柏,枝枝蔓蔓,铺满沟沟壑壑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D.①两边一色翠柏,铺满沟沟壑壑,枝枝蔓蔓②树根缘石壁而行,如闪电裂空;树干破石而出,如大旗迎风2.仿照下面的句子,再续写两个句子,与例句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

(4分)从飘零的秋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

3.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宽容”或者“幸福”为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3分)示例:美德,像早春的天空一样清澈透明;美德,像孩子的脸蛋一样淳朴自然;美德,像圣徒的五体一样至真至诚。

答:4.请仿照画线句另举两个事例。

(6分)心正则笔直。

宋代的抗金名将岳飞,精忠报国,一心收复失地,不是写下了情真意切、壮怀激烈的《满江红》?(1)(2)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例句相同。

(5分)叶子逃离木讷的树干,得到了无限的自由,却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养料。

答:6.请依照下面一段话中画横线的句子续写两句话。

要求:句式整齐,语意连贯。

(6分) 沉默,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魅力。

如果语言是花,沉默就是种子。

沉默,不是麻木,不是藐视,不是昏昏欲睡,它是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品格!7.仿照下面这节小诗,另写一节。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综合提能练(一、二)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

综合提能练(一) 古诗歌阅读题材针对练(时间:40分钟满分:99分)1. [咏史怀古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桂枝香·金陵怀古王安石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谩嗟[注]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 谩嗟:空叹。

(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实写登临所见,请简要说明其在写法上有何特点。

(5分)答:(2)这首词采用借古讽今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6分)答:2.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1分)山园小梅林逋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注]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 霜禽:冷天的鸟。

(1)中间两联是怎样写梅花之美的?试任选两个角度加以赏析。

(6分)答:(2)尾联运用了何种表达方式?起了什么作用?(5分)答:3. [咏物言志诗]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1分)踏莎行贺铸[注]杨柳回塘,鸳鸯别浦,绿萍涨断莲舟路。

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

返照迎潮,行云带雨,依依似与骚人语。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注] 贺铸:北宋词人。

《宋史·文苑传》载贺铸“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

虽贵要权倾一时,少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

人以为近侠。

……竟以尚气使酒,不得美官,悒悒不得志”。

(1)这是一首咏物词,作者所咏为何物?“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表现其什么特点?(5分)答:(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断无蜂蝶慕幽香,红衣脱尽芳心苦”简要分析。

(6分)答:4. [羁旅思乡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2019三维设计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1 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

2019三维设计二轮复习专题精炼:专项专练11 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

专题专项专练11 古诗歌阅读(写景抒情、山水田园)(时间:40分钟分值:64分)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化度寺①作吴文英池上红衣②伴倚栏,栖鸦常带夕阳还。

殷云度雨疏桐落,明月生凉宝扇闲。

乡梦窄,水天宽。

小窗愁黛淡秋山。

吴鸿好为传归信,杨柳阊门③屋数间。

[注] ①化度寺:杭州一寺院名。

②红衣:指莲花。

③阊门:苏州西门,吴文英早年居于苏州。

(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栖鸦常带夕阳还”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乡梦窄,水天宽”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加以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村行①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②树似吾乡。

[注] 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太宗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写的。

②原:原野。

(1)此诗第二联写景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全诗来看,作者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联系全诗进行分析。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8分)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①。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三维设计】2021版高三语文总温习 专题质量检测(十)古代诗歌鉴赏(1)

【三维设计】2021版高三语文总温习 专题质量检测(十)古代诗歌鉴赏(1)
解析:第(1)问,考查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意象组成的。诗的前两句写望中景,后两句写近景,考生只要认真挑选,即可找到其中描述的景物。然后对其进行整合,得出这些景物所刻画的画面即可。第(2)问,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咱们从注释①中明白,作者除夕之夜孤舟而归,因此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正与作者孤舟漂泊的心境相契合,而现在作者的心境就不言而喻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写了诗人脱身宦海,远离官场(1分),隐居山林或寄情于山水(2分),躬耕稼穑(1分)的闲适(1分)生活。(5分)
答案:(1)本诗刻画了一幅寂静清冷、空濛淡远的冬夜行舟图。(3分)这一画面是由太湖、长桥、远山、云雾、雁影、小舟等景物组成的。(2分)
(2)同意。①茫茫太湖上的一点雁影与作者的孤舟漂泊之情正好相契合,那个地址的孤雁也就成了作者的化身。(3分)②作者把自己比作孤雁,表达了其淡泊、清冷、落寞的心境。(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人说“雁影”是作者的化身,你是不是同意那个观点?请作简要说明。(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高考真题库 考点10 古诗歌阅读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高考真题库 考点10 古诗歌阅读

2010~2014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古诗歌阅读考法一诗1.(2014·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注]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涯,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

“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洒脱。

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寻找寄托,却是斜月相迎。

“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

显然,这是衬托的手法。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到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九)古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强化练)不分版本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九)古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强化练)不分版本

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专项增分练(九)古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强化练)不分版本专题专项增分练(九) 古诗歌阅读(表达技巧强化练)(时间:40分钟分值:44分)强化练一六种表现手法(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托物言志、比照衬托、化用典故、联想想象)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该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城东早春杨巨源诗家①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假设待上林②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注] ①诗家:诗人。

②上林:古代皇家园林。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说明。

答: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客意[金]元好问雪屋灯青客枕孤,眼中了了[注]见归途。

山间儿女应相望,十月初旬得到无?[注] 了了:了然,清楚。

请简要赏析这首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答:4.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鹊踏枝·过人家废园作[注][清]龚自珍漠漠春芜春不住,藤刺牵衣,碍却行人路。

偏是无情偏解舞,蒙蒙扑面皆尺絮。

绣院深沈谁是主?一朵孤花,墙角明如许!莫怨无人来折枝,花开不合阳春暮。

[注] 自幼博学多才的龚自珍,嘉庆十五年(1810)应顺天乡试竟只中了副榜,三年后再试又落榜,这阕《鹊踏枝》就写于这一时期。

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答: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蝶恋花·送春朱淑真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

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注]也愁人苦。

把酒问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注] 莫:莫非。

词的下阕是如何表达感情的?这样表达的好处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答复下列问题。

(4分)荔枝香近[宋]周邦彦照水残红零乱,风唤去。

【三维设计】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一)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习)

【三维设计】湖北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一)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习)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一) 古诗歌阅读(综合练习)(时间:40分钟分值:63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 ①本诗写于被安禄山占领下的长安。

②书空: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画字。

(1)老翁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答:(2)颔联在整首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4分)答: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小孤山戴复古群山势如奔,欲渡长江去。

孤峰拔地起,毅然能遏住。

屹立大江干,仍能障狂澜。

人不知此山,有功天地间。

(1)结合全诗,分析首联两句的作用。

(4分)答:(2)简要分析诗歌尾联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情感。

(4分)答: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南乡子·冬夜黄升万籁寂无声,衾铁稜稜[注]近五更。

香断灯昏吟未稳,凄清。

只有霜华伴月明。

应是夜寒凝,恼得梅花睡不成。

我念梅花花念我,关情。

起看清冰满玉瓶。

[注] 稜稜(léng léng):冷硬,像有棱角一般。

(1)词的上阕是从哪些角度描绘冬夜的?请简要分析。

(4分)答:(2)对词的下阕,明代李攀龙评曰“以梅花为故人,便见不孤”,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此评语的理解。

(4分)答:4.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踏莎行·初春徐灿①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

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②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

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 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

②金衣:指黄莺。

(1)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

(4分)答:(2)下阕“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

请对此进行赏析。

(4分)答:5.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秋日怀弟谢榛①生涯怜汝自樵苏②,时序惊心尚道途。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高三语文专题复习 专题十二 古代诗歌阅读

【三维设计】(湖北专版)2015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专题十二古代诗歌阅读相传,有一次苏东坡与他的妹妹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

小妹说出“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后,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

苏东坡当即道:“前者加‘摇’,后句加‘映’,即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

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

”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这样一改究竟妙在何处?我们不妨来品味一番。

“轻风”徐来,“细柳”动态不显,怎能配得上“摇”“舞”这类较露的动词呢?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与“轻”“细”相宜,显得和谐,并且又把风人格化了,形象地描绘出了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

下句中添“映”“隐”也欠贴切。

试想,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没有白天那么显眼。

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

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增强了这一首诗的感染力,真是一字生辉。

一、真题体验1.(2013·湖北高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分)答:(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分)答:解析:(1)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专练14 古诗歌阅读(边塞征战、感时伤乱)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项专练14 古诗歌阅读(边塞征战、感时伤乱)

专题专项专练14 古诗歌阅读(边塞征战、感时伤乱)(时间:40分钟分值:64分)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从军行陈羽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②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③,总是关山④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注] ①海:当时天山附近的大湖。

②横笛:笛子。

③新声:新的乐曲。

④关山:山川关隘,指山川阻隔的故乡。

(1)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的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其效果如何?(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8分)书边事张乔①调角②断清秋,征人倚戍楼③。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④。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注] ①张乔:唐代诗人。

②调角:犹吹角。

③戍楼:防守的城楼。

④梁州:当时指凉州,在今甘肃境内。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全诗,简要赏析首联中的“倚”字的表达效果。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回答问题。

(8分)山丹①题壁[明]杨一清②关山逼仄③人踪少,风雨苍茫野色昏。

万里一身方独往,百年多事共谁论。

东风四月初生草,落日孤城蚤闭门。

记取汉兵追寇地,沙场尤有未招魂。

【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2010-2020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考点10 古诗歌阅读

【三维设计】2022届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 2010-2020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 考点10 古诗歌阅读

2010~2022年高考真题备选题库古诗歌阅读考法一诗1.(2022·全国卷Ⅱ)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2)题。

含山店梦觉作(唐)韦庄①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际。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宿渔家(宋)郭震②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

曾流离迁徙于汴洛、吴越等地。

②郭震:字希声,成都人。

生卒年及生平不详。

(1)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前两句说为了建功立业,自己甘愿客居天际,已经习惯了“流离”“别家”的生活,把这当作等闲之事了。

“挥袂”之举流露出诗人的潇洒。

后两句说万籁俱寂的夜晚,诗人好梦醒来,只有一盏孤灯相伴,不禁心生悲凉,欲在孤独无奈中查找寄予,却是斜月相迎。

“斜月”意象的加入,让诗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惆怅之情更浓。

明显,这是衬托的手法。

答案:诗人是用衬托的方法来表现感情的。

诗人虽然处处漂泊,但好像对此并不在意,认为这是“等闲”之事;而客中一觉梦醒,思家乡、念亲人的惆怅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2)两首诗都写到“灯前”,这两处“灯前”各自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人的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专项增分练(十) 古诗歌阅读(比较鉴赏强化练)
(时间:40分钟分值:56分)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子夜吴歌
李白
秋歌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冬歌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

素手抽针冷,那堪把剪刀。

裁缝寄远道,几日到临洮?
(1)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答:
(2)两首诗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结合诗歌简要赏析。

(4分)
答:
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汴河怀古(其二)
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①事,共禹论功不较多②?
汴河曲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

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杀人。

[注] ①水殿龙舟:当年隋炀帝出游时所乘坐的船只。

②不较多:差不多。

(1)两首诗都以“汴河”为题材,但所写重点不同,抒发的感慨也不同,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这两首咏史诗的表达方式各有侧重,请分别加以分析。

(4分)
答:
3.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江上秋夜
道潜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注]翻叶动秋声。

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注] 井梧:井边的梧桐。

(1)这两首诗中诗人都深夜未眠,其原因各是什么?(4分)
答:
(2)两诗的最后一句有相似之处,但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却不相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4.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①。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

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②。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去。

故山独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据说鹧鸪“生不辞巢不别群”,其鸣叫声近似人言“行不得也哥哥”。

②杜宇,即杜鹃,又名子规。

相传它的叫声近似人语“不如归去”,又有“杜鹃啼血”的典故。

(1)这两首词都写了夜闻鸟鸣,请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简析其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4分)
答:
(2)这两首词在对“夜闻鸟鸣”的具体表现上又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首写法?请简述理由。

(4分)
答:
5.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调笑令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调笑令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

咆沙咆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

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1)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点。

(4分)
答:
(2)戴叔伦词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就其中的两种举例说明。

(4分)
答:
6.阅读晏几道的两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8分)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

去年春恨却来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初见,两重心字罗衣。

琵琶弦上说相思。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注]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 银:银灯。

(1)两首词在时序安排上是否相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2)两首词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做简要分析。

(4分)
答:
7.阅读辛弃疾的两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
好事近·席上和王道夫赋元夕立春
彩胜斗华灯,平地东风吹却。

唤取雪中明月,伴使君行乐。

红旗铁马响春冰,老去此情薄。

惟有前村梅在,倩一枝随著。

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元夕”指的是哪一个传统节日?请从虚实角度分别分析两首词中的意象“东风”有什么作用。

(4分)
答:
(2)简要分析词人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梅”和“那人”的形象。

两首词均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
答案
1.(1)两首诗都写到了女子对远方征夫的深情思念。

(2分)《秋歌》还表达了普通百姓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或“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批判”);《冬歌》则突出表达了女子担忧征夫受寒,渴望冬衣早日送达的急切心理。

(2分)(意思对即可)
(2)《秋歌》着眼于大的场景,通过对长安城“万户捣衣”的描写,塑造了思念丈夫的女子群像;(2分)《冬歌》着眼于小的画面,通过女子“絮征袍”的具体描写,塑造了牵挂征夫的典型形象。

(2分)(意思对即可,其他角度言之成理亦可)
2.(1)皮诗看似为汴河洗刷“罪名”,实则巧妙地对亡国之君进行了强烈的斥责;李诗重在通过叙写汴河春色和隋宫的荒废,寓吊古伤今之意,抒发了对隋王朝衰亡的感慨。

(2)皮诗以议论为主,欲贬先褒,角度独特,把历史上暴虐无道的昏君隋炀帝与传说中受人景仰的圣人大禹并提,实则表达了对隋炀帝的批判;李诗以描写为主,触景生情,通过描写眼前的汴河,抒发了作者的吊古伤今之情以及历史沧桑之感。

3.(1)朱淑真的诗中诗人因孤寂伤感而无眠。

道潜的诗中诗人因夜雨风急而难眠。

(2)朱淑真的诗“月在梧桐缺处明”描绘了一幅梧桐萧萧、秋月高悬、秋夜疏朗的月色图,衬托了诗人的孤寂落寞。

道潜的诗“月在浮云浅处明”描绘了一幅风停雨住、月出浮云的清新、宁静的秋夜月色图,表达了作者宁静、愉悦的心境。

4.(1)辛弃疾和陆游都生活在南宋时期,山河沦陷、生灵涂炭、朝廷腐败,国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词中写鹧鸪与杜鹃啼鸣,巧妙地借用鸟鸣的谐音,传达出天下百姓热切盼望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呼声;表达了作者国耻未雪、壮志难酬的忧愤和有家难归的飘零之感。

(2)(示例一)喜欢辛词的写法。

辛词写“山深闻鹧鸪”,背景辽阔;“愁”在先而闻鹧鸪在后,愁上加愁。

(示例二)喜欢陆词的写法。

陆词写“常啼杜宇”与“林莺巢燕总无声”对比;闻杜宇在先而“愁”在后,牵惹愁思。

5.(1)同:都是描写边塞的词。

异:戴叔伦词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韦应物词通过对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形象的刻画,表达出一种迷惘、悲壮、忧虑的复杂情绪。

(2)①起兴:开头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

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②烘托。

通过边草、白雪、明月,烘托了士兵静夜思归的心境。

(或顶真、反复)
6.(1)不同,《临江仙》上阕写“春恨”,下阕追忆当年初见小及“当时”的情景,
采用的是倒叙的叙述方式;《鹧鸪天》采用的是顺叙的叙述方式,上阕写当年的盛会,下阕
前三句写别后思念,后两句写别后重逢。

(2)《临江仙》表现的是词人的苦恋之情、孤寂之感,同时抒发了人世无常、欢娱难再的淡淡哀愁。

《鹧鸪天》上阕表现的是当年欢聚时的豪情欢畅,逸兴飞扬;下阕表现的是重逢后的惊喜之情。

7.(1)元宵节(上元节、元夜)。

(1分)前一首词的“东风”是实写,写东风盛吹,元夕无月,带来夜雪。

后一首词的“东风”侧重虚写,元宵的灯火似乎是东风吹开的,天空的烟火似乎是东风吹落的万点流星。

(虚实手法指认共1分,作用各1分)
(2)两首词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

(1分)前一首以对赏灯、宴会的“情薄”反衬词人对梅花的情浓,突出“梅”的形象;(1分)后一首以喧闹欢腾的元夕景象反衬“灯火阑珊处”的“那人”。

(1分)两首词均表达了词人对不同于世俗的高洁理想的追求。

(1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