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_61_65
四旋翼无人机的数学模型控制及操作原理
四旋翼无人机的数学模型控制及操作原理作者:吕传庆陈琪马云波董珮璠摘要:本文对选择四旋翼无人机为研究对象,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其动力及运动状态进行分析,对所建动力学模型上进行PID算法控制,仿真结果很好模拟了真实环境下无人机的飞行姿态。
关键字:四旋翼,建模,PID算法。
引言:无人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
在军事上及民用上均有深入发展。
军事上以其体积小、重量轻、机动性好、飞行时间长和便于隐蔽为特点,适合于执行危险性大的任务,已逐渐成为新世纪军事竞争的制高点之一,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信息化战争正朝着高精度,高杀伤,高重复利用,隐蔽性方面发展,无人机以其特殊优势很好适应了未来战争中提出的要求,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军队实现信息化作战及特种作战的有力武器。
能研制高精尖无人机的国家屈指可数,其中美国处于领先地位,作战无人机包括RQ-1捕食者”,”MQ-9“死神”(Reaper),RQ-5“猎手”等;侦察机包括RQ-4A“全球鹰”,RQ-8A“火力侦察兵”等。
美国曾在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用无人机完成各种监视侦查,目标指示等任务,提供大量情报支持,表现突出,有力的减小了美军伤亡,因此无人机受到美军军事部门高度重视。
现已发展至舰载无人机x-47b。
中国无人机水平也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以能研制各种功能齐全的无人机。
如三角翼布局的暗剑无人机,和与捕食者无人机相当的翼龙、彩虹系列无人机。
其中彩虹系列无人机和翼龙系列无人机不但在本国服役,还成功出口到中东及非洲国家,例如伊拉克,埃及,阿联酋。
并在伊拉克投入到对于极端组织的打击,完成了首次实战。
在民用方面,无人机还广泛用于农业,通信救灾,地形勘探等方面。
如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购成为越来越多90后的选择。
无人机在快递行业局域光辉前景,无人机的发展将给快递行业带来革命性变化。
所以无人机行业的发展无论对于军队装备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_61_65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主要处于悬停飞行状态,其姿态角变化范围比较小;此外, 我们认为 MIMU 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因此,标度因数误差和不对称性误差都可以忽略, 传感器误差包括:安装误差 Rinstall 、漂移误差 Δ 和 Gauss 白噪声 w 。 根据以上分析,传感器量测值(measurement)与真实值(actual)之间有如下关系:
型准确性尚需验证,因此有必要通过在实际系统上进行系统辨识,得出能与数学模型相比 较的辨识模型。
2、控制器设计及实现。论文中提出的控制器设计都是基于连续系统的,而实际的系
统控制器设计必须基于离散系统进行,因此有必要针对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3、其它智能控制方法。不论是数学模型还是辨识模型,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微小型四
加速度附加到传感器量测值中去。 将式(2.60) 、 (2.62)代入(5.33)和(5.34)可得:
(5.34)
其中, β 为加速度计安装方向与体坐标系之间的偏差,它将导致机体转动引起的离心
⎛ ⎡1 0 ⎡ p meas ⎤ ⎜ ⎢q ⎥ = R ⎜⎢ cos φ install ⎢0 ⎢ meas ⎥ ⎜ ⎜⎢ ⎢ ⎣ rmeas ⎥ ⎦ ⎝ ⎣0 − sin φ
1、综述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论述了开展这方面研究
的重要意义。
2、建立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数学模型。针对自行研制的微小型四旋翼无人
直升机原型样机,对其旋翼空气动力学、动力系统和刚体动力学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了 全状态非线性系统方程,并将之变换为仿射非线性形式。 针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欠驱动特性, 设计了基于 Backstepping 的飞行控制 3、 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定点悬停和轨迹跟踪飞行控 制,并具有一定鲁棒性。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_1_5(3)
Lyapunov 函数。
定义 3-2 (Lyapunov 函数[25])设 V ( x) 是一个正的标量函数,如果 V ( x) 具有性质:
( x) = dV ( x) 是连续的(反映能量变化趋势) V ; dx V ( x) 是正定的(反映能量大小) 。
那么, V ( x) 就成为系统的 Lyapunov 函数。 根 据 以 上 相 关 定 义 , 可 以 引 出 用 来 证 明 系 统 Lyapunov 稳 定 性 的 重 要 定 理 , 即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 R11 Ftotxb + R12 Ftotyb + R13 Ftotzb ⎤ ⎤ x ⎡ 1⎢ ⎥ ⎢ ⎥ = ⎢ R21 Ftotxb + R22 Ftotyb + R23 Ftotzb ⎥ y ⎢ ⎥ m ⎢ R31 Ftotx + R32 Ftoty + R33 Ftotz ⎥ ⎢ ⎥ z ⎣ ⎦ b b b ⎦ ⎣ ]T 为地面坐标系中的加速度。 x y z 坐标系三个坐标轴方向的分量, [ ⎤ ⎡( p cosθ + q sin φ sin θ + r cos φ sin θ ) / cosθ ⎤ ⎡φ ⎢ ⎥ ⎢ ⎥ q cos φ + r sin φ ⎢θ ⎥ = ⎢ ⎥ ⎢ψ ⎥ ⎢ ⎥ + ( q sin φ r cos φ ) / cos θ ⎦ ⎣ ⎦ ⎣ ⎤ ⎡ [ M totxb + ( I y − I z )qr ] / I x ⎤ ⎡p ⎢ ⎥ ⎢q ⎥ ⎢ ⎥ = ⎢ [ M totyb + ( I z − I x )rp ] / I y ⎥ ⎥ ⎢ ⎥ ⎣r ⎦ ⎢ ⎣[ M totzb + ( I x − I y ) pq] / I z ⎦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随着机械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无人直升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军事侦查、民航、农业、测量和监视等领域。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具有起降简单、悬停稳定、机动灵活等优点,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无人直升机。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主要由机身、四个转子、电池和控制系统等部件组成。
其中,控制系统是保证飞行安全和稳定的关键,包括了传感器、控制器、通信模块、执行机构等。
当前,对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策略的设计和控制器的优化方面。
但是,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不同环境下的控制性能、失控情况的应对等问题也是需要研究的重点。
因此,本研究旨在针对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探究其控制策略和控制器优化的同时,重点关注传感器选型和布置、控制性能和失控情况的分析和解决方案研究,进一步提高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飞行安全性和稳定性,提升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
二、研究内容及方法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设计:通过对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各个部件的分析,采用Angular Velocity Control(AVC)控制策略,设计出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控制系统模型。
2.传感器选型与布置方案研究:在控制系统中,传感器是获取外界信息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将结合传感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设计出最优的传感器布置方案。
3.环境因素对控制性能影响的研究:探究不同环境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控制性能,通过实验验证并分析环境因素对于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性能的影响。
4.失控情况应对措施研究:为了提高无人直升机的安全性,本研究将对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出现失控情况时的应对措施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本研究的方法包括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相结合,利用MATLAB和Simulink软件进行算法设计和仿真,通过搭建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系统实验平台开展实验研究,采用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浅析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研究进展及关键技术浅析岳基隆,张庆杰,朱华勇(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长沙410073)摘要:随着嵌入式处理器、微传感器技术和控制理论的发展和成熟,微小型四旋翼无人机逐步向高效、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军事、民用、以及科学研究等多个领域。
首先,从原型研发、平台集成和商业化应用3个方面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在该领域最新的研究情况。
结合四旋翼无人机的特点,着重分析了微型机电系统、空气动力学设计、非线性系统建模以及飞行控制等关键技术。
最后,在国内外研究进展和关键技术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未来四旋翼无人机技术发展趋势。
关键词:四旋翼;无人机;进展;关键技术中图分类号:V27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637X(2010)10-0046-07Research Progress and Key Technologies ofM icroQuad-Rotor UAVsYUE Jilong,Z HANG Q ing jie,ZHU H uayong(Co ll ege ofM echtron ic&A uto m ation,N a ti ona lU n i ve rs i ty o f D efense T echno l ogy,Changsha410073,Ch i na)A bstract:W ith the develop m en t of e mbedded processors,m icro-sensor techno l o gy and contro l theory, m icro quad-ro tor UAV i s g radually deve l o ped to be m ore e ffi c ient and m u lt-i f u nctiona,l and has found w i d e application in m ilitary,c i v ili a n,scientific research and other fie l d s.F irst o f a l,l the latest research situati o n at ho m e and abroad is introduced fro m t h ree aspects of pr o totype research and developm en,t p latf o r m i n tegration and co mm ercia l applicati o n.Second,accordi n 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d-rotor UAV,the key technolog ies of m icro-electrical syste m,aerodyna m ic design,nonlinear syste m m ode ling and fli g ht contro l are ana l y zed i n detai.l F i n ally,the future developm ent trend of quad-r o tor UAV is presented bas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and key techno log ies analysis.K ey words:quad-r o tor;Unm anned AerialV eh icle(UAV);developm en;t key techno logy0引言近年来,无人机(U n m anned A erial V ehicles,UAV)的应用和研究广泛受到有关各个方面的重视。
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微型四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一、引言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型四旋翼无人机因其体积小、机动性强、操作简单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介绍微型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包括硬件结构设计、飞行控制算法、遥控器与无人机的通信以及飞行状态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二、硬件设计微型四旋翼无人机的硬件结构由四个电机和相应的螺旋桨组成,同时还包括飞控、电池、传感器和通信模块等。
电机通过螺旋桨产生推力,控制无人机的飞行方向和姿态。
飞控是无人机的大脑,通过接受传感器数据并进行计算,控制电机输出相应的信号以实现飞行任务。
虽然整个系统设计较为复杂,但由于无人机体积小,所以硬件结构相对较简单。
三、飞行控制算法微型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算法通常包括姿态控制和高度控制两部分。
姿态控制通过测量无人机的姿态角度,并计算出所需的姿态角度偏差,然后通过PID控制器调整电机的转速,从而实现姿态的稳定控制。
在姿态控制的基础上,高度控制通过测量无人机的高度,并计算出所需的高度偏差,然后通过PID控制器控制推力大小来调整飞行高度。
四、遥控器与无人机的通信遥控器是无人机和操作员之间的重要媒介,通过遥控器操作,操作员可以实现对无人机的遥控飞行。
遥控器通过无线通信方式与无人机进行数据的传输,包括指令的发送和无人机状态的接收。
在通信方面,常用的方式有无线电通信和蓝牙通信,通过指令的传输和接收,操作员可以实时了解无人机的状态,从而对无人机进行精确的操作和控制。
五、飞行状态监测飞行状态监测是无人机飞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监测无人机的各项指标来实时反馈无人机的飞行状态。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无人机的姿态角度、高度、速度、电池电量等,这些指标可以通过传感器的测量得到。
操作员通过监测无人机的飞行状态,可以及时调整飞行控制算法参数,以确保无人机的顺利飞行。
六、结论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微型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有了初步的了解。
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方法研究
四旋翼无人机控制方法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已经成为了现代航空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四旋翼无人机由于其灵活性和易于操控的特点,已经成为了航拍、物流、农业、应急等领域的重要工具。
然而,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问题一直是无人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从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结构、运动模型和控制方法三个方面来探讨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方法研究。
一、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结构四旋翼无人机是一种翼展非常小的无人机,其基本结构包括四个旋翼、机身和飞控系统。
四个旋翼均匀分布在机身四个角落,通过无刷电机驱动旋翼快速旋转产生升力和推力。
机身部分包含电池、航空电子设备、传感器等。
飞控系统负责控制四旋翼无人机的姿态、定位和航线飞行等。
二、四旋翼无人机的运动模型为了更好地控制四旋翼无人机,需要首先了解其运动模型。
四旋翼无人机可以看作是一个刚体,其运动状态可以用欧拉角(俯仰角、翻滚角、偏航角)来描述。
四旋翼无人机的运动可以分为三个方向:竖直方向、水平方向和偏航方向。
其中,竖直方向的运动由四个旋翼同时产生的升力控制;水平方向的运动由旋翼的扭矩和倾斜控制实现;偏航方向的运动由旋翼的产生的气流的方向控制。
三、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方法1. 经典PID控制方法PID控制器是一种经典的控制器,其输出信号取决于误差信号(当前值与目标值之间的差异)、偏差信号(当前误差与前一次误差的差额)和积分信号(误差信号的总和)等。
经过连续地调节PID控制器的参数,可以实现四旋翼无人机的稳定控制。
2. 自适应控制方法自适应控制方法能够根据环境和被控对象的变化自动调整控制参数,适应各种不同情况。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但是需要较为复杂的算法和模型。
3. 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模型预测控制方法是一种较为新颖的控制方法,其基本思想是通过构建四旋翼无人机的运动模型来预测其未来的运动轨迹,并通过优化预测结果来进行控制。
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精度和效率,但需要较高的计算能力和精确的运动模型。
四旋翼飞行仿真器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
—一 —v—、—、 百、—一
囝1一t 国防科大机器人实验室的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 固定翼无人机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而且在过去二十多年的局部战争中充 分展现了它们的作战性能,为美国、以色列等国军队取得战争的胜利立下功勋
中南火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一章绪论
12J。20世纪80年代初以色列军队在黎巴嫩对无人机的成功使用使得各国开始重 新评估无人机对未来战争的影响,美国海军也因此采用了以色列IAI公司的“先 锋”无人机在其战列舰上执行侦察、监视、目标获取及打击效果评估等任务, 并在海湾战争中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在“自由伊拉克行动”中,美军大量使用 了“捕食者"和“全球鹰”无人侦察机。“捕食者”的任务是为战斗机识别目标, 其任务完成率达到了77.2%.“全球鹰”则为摧毁伊拉克防空武器的行动提供了 一半以上的目标锁定视象。相对固定翼无人机而言,可垂直起降(vertical take.of!f
respectively.The results show the superiority of the RBF—ARX model
for the modeling of nonlinear systems.
Finally,adopt a MIMO RBF—ARX model to represent the nonlinear dynamics of a quadrotor,and then based on a locally linearized ARX model that is obtained from the RBF—ARX model at a working—point,the state—feedback control law with LQR approach is proposed to control the
小型四旋翼直升机的建模与仿真控制
n e ft e io trfihtc n r 1 e d o he h lc pe g o to. l
KE W O S Q art ;M dl ipi ; iuai Y RD : u do r oe;S ly Sm l o o m f tn
பைடு நூலகம்
1 引 言
近 年 来 , 着 微 电 子 、 机 械 技 术 和 计 算 机 技 术 的 不 断 随 微
ABS ACT :n o d rt o t lte f g to mal ie u d oo eio tr h ih y a c d l ss t p TR I r e o c n r h ih fas l —s d q a rt r l p e ,t ef g t n mismo e e o l z h c l d i u u ig N w o sn e t n—Eue q ain n i l e rp r ,w ih i b s d o h n q e me h n c lsr cu e a d i lre u to s a d s mpi d p o el i f y h c s a e n te u iu c a ia tu t r t n s l h rn i l.Att e s me t n t e Malb S mu i k smu ain e vr n n , d ua n irr hc l y tm f g tp i cp e i h a me i h t / i l i l t n i me t a mo l ra d h e a c ia se i a n o o s smu ain g a h c sb i c o dn o t e d n mi d l fh l o tr i lt r p is i u l a c r i g t y a c mo e ei p e .An e s ltd c n r l sc rid o tU o t h o c dt i ae o t ar u - h mu oi e sn I o to a g r h i esae o o e ,c mpe ig t ea t u ec nr l f h ei o tri h tt .T e sm- i g P D c n rl o i m t tt f v r o lt t t d o t e h l p e t e s e h i l t nh h n h i oot c n a u ain r s l h w ta h d lw t mald su b n e i a l o smu ae t e h l o tr f g t a d me t h lt e u t s o h tt e mo e i a s l i r a c s b e t i lt h ei p e ih s n e te o s h t c l s
基于ADRC的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控制方法研究
2
M2Quadrotor 实验平台
M2Quadrot or 实验平台如图 1 所示。
图1 M 2 Quadr otor 实验平台
M2Quadrot or 四只旋翼安装于 十字形机 体 的 4 个顶点位置 , 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组 , 位 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只旋翼同组[ 1] 。悬停时, 四
2 2 2 z = k1 ( 8 2 1 + 82 + 8 3 + 8 4 )
图2 M 2 Quadrotor 机体坐标系与惯性坐标系定义
( 5) 为机体坐标系下 M2Quadrot or 升力的大小。 M2Quadrot or 受到的沿 x b 、 yb 、 z b 轴向的 合 [ 1] 外力矩 为 :
EM EM EM
xb yb zb
= M 1 - I Rq(- 8 1 + 82 - 8 3 + 8 4 ) = M 2 + I Rp (= M3 ( 6) M 1 = lk1 ( 8 4 - 82 ) M 2 = lk1 ( 8 2 3 82 1) M 3 = k2 ( 8 + 8 - 8 - 8 )
Resear ch on Micro Quadrotor Contr ol Based on ADRC
WANG Junsheng, M A H ongxu, CAI Wenlan, SH UI H aitao, NIE Bowen ( School of Mechatronic Engineer ing & Automation, Nat ional U niversit y of Defense T echnology, Changsha 410073, China) Abstr act: Taking the micro quadrotor as a r esear ch object, the dynamic model of the micr o quadr otor was built according to Newton 2 Euler for malism, and 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 ollers ( ADR C) was used in the control of the micr o quadr otor for the first t ime. T he attitude augmentation cont rol of the micr o quadr otor was r ea lized on the experiment platfor m. The simulat ion results and exper iment data indicate that ADRC is r obust in the att itude contr ol of the micr o quadr otor. Keywords: m icro quadrotor ; active dist ur bance rejection cont roller s; modeling; simulation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世界上对小型四旋翼飞行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基于惯导的自主飞行控制、 基于视觉的自主飞行控制和自主飞行器系统方案,其典型代表分别是:瑞士洛桑联邦科技 学院(EPFL)的OS4、宾夕法尼亚大学的HMX4和佐治亚理工大学的GTMARS.
OS4是EPFL自动化系统实验室开发的一种电动小型四旋翼飞行器,研究的重点是机 构设计方法和自主飞行控制算法,目标是要实现室内和室外环境中的完全自主飞行.2004 年,OS4 l实现了基于多种控制算法(例如:PID、LQ、Backstepping、Sliding-mode)的姿 态增稳控制睁7’;至2006年,OS4 II已经实现了在室内环境中基于惯导的自主悬停控制.
世纪50年代到现在先后涌现出了许多独特的小型VTOL无人机,各种新概念的VTOL无
人机层出不穷,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外形如飞碟的飞行器,如美国的。Cypher”.加
拿大的。CL-327”等[41.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正是一种。碟形”飞行器,它以新颖的
结构布局,独特的飞行方式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迅速成为国际上新的研究热点.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目前,世界上的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基本上都属于微小型无人飞行器,~般可分为三类: 遥控航模四旋翼飞行器、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以及微型四旋翼飞行器.
遥控航模四旋翼飞行器的典型代表是美国Draganflyer公司研制的Draganflyer IlI.它 是一款世界著名的遥控航模四旋翼飞行器,主要用于航拍.其机体长(翼尖到翼尖)76.2cm, 高lgcra,重481.19:旋翼直径28cm,重69:有效载荷113.29:可持续飞行16-20rain.采 用了碳纤维和高性能塑料作为机体材料,机载电子设备可以控制四个电机的转速.另外, 还使用了三个压电晶体陀螺仪进行姿态增稳控制【51.
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组机方案
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组机方案小型四旋翼无人机(以下简称四旋翼)是一种由四个独立的旋翼产生升力和驱动力的航空器。
它具有操控灵活、垂直起降、飞行稳定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农业、勘测、航拍等领域。
下面将介绍一种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的组机方案。
首先,组机方案的重点在于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搭建方式。
在选择零部件时,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机身结构:选用轻质、坚固的材料,如碳纤维或铝合金,以提高机身的强度和耐用性。
2.电机和电调:选用高性能、低功耗的电机和电调,以提供足够的动力,并确保操控性能的稳定。
3.控制系统: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响应的遥控器和飞控系统,以实现精准的操控和稳定的飞行。
4.航电系统:选用高精度、稳定的航电系统,如GPS导航、气压计和陀螺仪等,以实现自动悬停、定点飞行等功能。
5.通信系统:选用可靠、稳定的通信系统,如4G网络或无线电通信,以实现远程操控和数据传输。
其次,搭建方案应确保组装的整体结构稳定可靠。
一般来说,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搭建。
1.安装电机:将电机固定在机臂上,并连接电调和螺旋桨。
2.安装飞控系统:将飞控系统安装在机身上,并连接相应的传感器和电源。
3.连接电调和飞控:将电调与飞控的PWM信号线连接起来,并进行校准。
4.安装航电系统:将航电系统安装在机身上,如GPS导航仪、气压计等。
5.安装通信系统:将通信系统安装在机身上,并连接相应的天线。
6.连接电源:连接电池和相应的电源接口。
最后,组装完成后,应进行一系列的测试和调试。
首先要进行飞控系统的校准和参数调整,确保飞行控制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然后进行电机和电调的测试,确保电机正常运转。
接下来进行飞行器的悬停和飞行测试,检查各个部件的工作状态。
最后对整个飞行过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飞行器的性能符合预期。
综上所述,小型四旋翼无人机的组机方案包括选择合适的零部件和搭建方式,并进行测试和调试。
通过科学的组机方案,可以搭建出性能稳定、功能完备的小型四旋翼无人机。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_1_5(1)(1)
系统的仿真模型,以对ADRC 飞行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验证。
下面,将首先分析ADRC 的控制性能;然后,考察θ−x 和φ−y 通道所采用的PD-ADRC 双闭环控制器的性能。
§4.4.1 ADRC 控制仿真结果与分析系统(4.30)~(4.31)的直接驱动部分都采用了ADRC 控制器。
应用ADRC 的一大难点在于其参数的调节,需要根据§4.3.3给出的原则进行整定。
选取控制周期001.0=h ,则TD 的快速因子100000=r ,滤波因子h h 100=;ESO 的六个参数选取为§4.3.3中的推荐值;NLSEF 的参数整定结果见表4.1。
表4.1 NLSEF 参数整定结果 参数\通道 zΨ θ Φ 1β 40067 130 120 2β380 23 90 85 假设飞行器的初始高度为0,偏航角为D 60,俯仰角为D 30,横滚角为D 30−;控制目标是让飞行器在高度为m 1位置,实现姿态增稳控制;为了检验控制器的鲁棒性,对状态反馈变量添加了5%的高斯白噪声;另外,还在s 5、s 9和s 13时刻,分别考虑了三个姿态角发生突变的情况。
(a)(b)(c)图4.4 基于ADRC 的姿态增稳和飞行高度控制仿真曲线从图4.4可以看到,在ADRC 控制器的控制之下,飞行器在s 1时间内就可以完成调整,实现姿态增稳和飞行高度控制。
另外,对于传感器噪声和状态突变,ADRC 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来克服其影响。
此外,由图(c)还可以看到,飞行器发生俯仰和横滚转动时,飞行高度均会受到影响。
接下来,将分别通过z 通道TD 、θ通道ESO 的输出曲线来说明ADRC 是如何“安排过渡过程”和进行“扰动估计”的,以进一步分析其性能。
(a)(b)图4.5 z 通道TD 安排过渡过程由图4.5可以看到,TD 在输入信号发生阶跃跳变的时候,安排了一个“过渡过程”,其输出1v 能快速而又无超调地跟踪阶跃输入信号d z ,2v 则是d z 的广义微分。
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
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人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而在众多类型的无人机中,微小型无人机更是成为了近年来科技界探究的热点之一。
微小型无人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操控灵活等特点,能够便捷地进入人们难以到达的区域,为人们提供更为全面的监测与记录服务。
本篇文章将从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与控制技术入手,探讨其相关内容。
一、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方法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需要先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一般而言,微小型无人机由机身、电机、电子速度控制器(ESC)、飞行控制器(FC)、无线通信模块、电池等组成。
机身:机身为微型无人机的基本骨架,需使用轻质但坚韧的材质,如碳纤维或玻璃纤维等。
电机:由于微小型无人机的载重能力有限,需要使用小型的无刷电机,能够提供足够的动力以支撑飞行。
ESC:电子速度控制器是无人机中至关重要的组件之一,可控制电机的转速,保证飞行稳定。
FC:飞行控制器是微小型无人机的“大脑”,负责控制飞行姿态、调整航向、实现自主导航等功能。
无线通信模块:无人机需要与地面端进行通信,实现操作与信息传输等功能,需使用具有较远传输距离和稳定性的无线通信模块。
电池:电池是供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需要选择高性能的锂电池以确保长时间的无人机飞行。
以上是微小型无人机的基本构成部分,接下来将探讨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方法。
1、设计流程微小型无人机的设计流程分为以下步骤:(1)确定无人机类型:根据使用需求和目的,选择对应的无人机类型。
(2)挑选核心器材:根据无人机类型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机身、电机、ESC、FC等核心器材。
(3)进行装配:按照机身设计图纸完成装配工作,设置航向控制板、领航仪、GPS等。
(4)测试与调整:进行无人机马达相对呼叫器的调整和校准。
(5)进行测试飞行:完成测试和校准后,进行实际测试飞行,记录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
(6)产品制作:在满足设计要求与性能的前提下,生产出符合要求的微小型无人机。
四旋翼直升机控制问题研究共3篇
四旋翼直升机控制问题研究共3篇四旋翼直升机控制问题研究1四旋翼直升机控制问题研究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四旋翼直升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四旋翼直升机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成本低、悬停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航拍、搜救、农业、环保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四旋翼直升机的稳定性和控制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
本文对四旋翼直升机的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四旋翼直升机的独特结构相较于传统的直升机,四旋翼直升机的结构独特。
四旋翼直升机由四个可以相互独立转动的螺旋桨、电机和机身组成,没有翼面、旋翼等附加的组件。
四旋翼直升机能够通过调整各旋翼的转速来实现不同的空间动作,例如悬停、向前、向后、向左、向右等。
二、四旋翼直升机的控制问题由于四旋翼直升机具有强大的空中维持性能,在飞行过程中受到的干扰较小,所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航空领域。
但是,四旋翼直升机的控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 飞行稳定性问题:四旋翼直升机的结构简单,但是它也因此缺乏扭矩平衡装置,容易出现悬停不稳定的现象。
此外,四旋翼直升机的风叶直径比较小,因此受到外部风的影响也很大。
2. 导航精度问题:四旋翼直升机的位置信息需要通过GPS、陀螺仪等设备来获取,但这些设备对于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导致位置偏差较大。
3. 响应延迟问题:四旋翼直升机所采用的遥控器并不总是能够及时响应飞行员的指令,导致控制时效性与精度不足。
三、控制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四旋翼直升机的控制问题,目前有如下几种方法:1. 风力补偿技术:通过在控制算法中加入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对风力的自动补偿。
2. 延迟补偿技术:通过在遥控器中加入延迟补偿装置,提高控制时效性与精度。
3. 改进传感器技术:通过探究更加精准的传感器技术,提高位置信息的准确性。
四、结论四旋翼直升机控制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风力补偿技术、延迟补偿技术和改进传感器技术是目前解决问题的主要手段。
这些技术的研发使得四旋翼直升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综上所述,四旋翼直升机在飞行稳定性、导航精度和响应延迟等方面存在控制问题。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第二章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建模§2.1引言本章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数学方法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进行建模.首先,简要介绍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机体构造与飞行原理;其次,在详细分析旋翼和桨叶的相对气流的基础之上,应用叶素理论和动量法对旋翼空气动力学进行分析,得到了旋翼空气动力学模型;.再次,建立了动力系统的数学模型;最后,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动力学模型进行研究,得到了具有仿射非线性方程形式的模型.§2.2机体构造与飞行原理国防科技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于2004年开展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相关技术研究,白行设计、制作的原型样机如图2.1(a)。
该原型机总重约75吧,最大长度约70cm,可依靠旋翼升力离地起飞;机身由两支等长空心铝竿正交安装构成;动力设备采用了DraganflyerⅢ旋翼、瑞士Maxor)电机(RE-max21)以及自行设计的齿轮减速装置(减速比为6:1);机载传感器包括:日本Murata单轴陀螺仪ENV-05G,美国Analog双轴加速度计ADXL202,美国Honeywell三轴电子罗盘HMR3300以及江苏吴江企诚光电码盘HS-302.目前,我们已经基本完成了控制系统硬件部分的开发和测试,并正在着手于微惯性测量单元O皿小1)的开发,如图2.1Cb)。
(a)(b)图2.1国防科大机器人实验室的微小型四旋翼飞行器从图2.I(a)可以看到,四只旋翼分别安装于正方形机体的四个顶点位置,分为顺时针和逆时针两组,位于同一对角线上的两只旋翼同组.由于旋翼攻角固定,只能通过控制四只旋翼的转速来实现飞行器的飞行控制.悬停时,四只旋翼的转速相等,以相互抵消反扭力矩;同时等量地增大,减小四只旋翼的转速,会引起上升厂F降运动;增大某一只旋翼的转速的同时,等量地减小同组另一只旋翼的转速,则可以产生俯仰/横滚转动;增大某一组。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
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无人机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成为军事、航空、农业等领域的热门话题。
作为一种新型的无人机,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具有结构简单、操控容易、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青睐。
在四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飞行控制系统是关键的一环,直接决定了无人机的飞行性能。
因此,本文选择了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研究与设计作为研究方向,旨在探究如何设计一套高性能、高稳定性的四旋翼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四旋翼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和优化策略,开发出一套高效、高性能、高稳定性的控制系统,提高飞行体验和安全性。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四旋翼无人机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分析,掌握其飞行控制原理和数学模型。
2. 飞行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包括传感器、控制器、执行器等。
3. 飞行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包括飞行控制算法、数据处理、控制策略等。
4. 飞行控制系统测试与优化,通过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无人机飞行性能。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研究方法:1. 理论分析研究法:深入研究四旋翼无人机的基础理论,探究其飞行控制原理和数学模型。
2. 实验测试研究法:通过实验测试、数据分析等方式对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和优化,提升无人机飞行性能。
3. 模拟仿真研究法:通过计算机模拟仿真等方式实现飞行控制算法的设计和优化。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 可以掌握四旋翼无人机的基础理论和飞行控制原理,建立其数学模型。
2. 设计并制造出一套高效、高性能、高稳定性的飞行控制系统。
3. 经过测试和优化,控制系统的飞行性能得到有效提升,飞行更加稳定和安全。
六、研究意义通过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四旋翼无人机的设计和制造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指导,也可以为其他类型的无人机控制系统的研究和开发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旋翼飞行仿真器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四旋翼飞行仿真器的建模及控制方法的研究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四旋翼无人机作为无人机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航拍、物流、救援、搜救等。
为了提高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安全性,需要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控制设计和仿真研究。
本文针对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控制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四旋翼无人机的建模与控制方法,以提高其飞行能力和稳定性。
二、研究内容1.四旋翼无人机的建模首先,需要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建模,抽象出合适的数学模型,建立其动力学关系式,同时选取合适的坐标系和传感器测量参数。
在建模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四旋翼无人机的结构、电机和电调参数、传感器和控制器等综合因素,得到能够描述四旋翼无人机运动规律的数学模型。
2.四旋翼无人机的控制方法研究针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控制设计,探讨多种控制方法,包括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根据四旋翼无人机的实际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法。
同时,基于所选的控制方法,设计合适的控制算法,对四旋翼无人机进行模拟仿真,考察控制方法对四旋翼飞行的影响。
3.四旋翼无人机的仿真平台创建四旋翼无人机的仿真平台,通过建模和控制方法设计的仿真实验和模拟简化实验,验证仿真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不同控制方法的效果。
同时,从仿真中,可以得到更加详细的实验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更有价值的结论。
三、研究意义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优化四旋翼无人机的飞控系统,提高飞行控制精度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飞行安全性,同时推动无人机技术的发展。
同时,基于该研究成果,还可以进一步对其他无人机类型进行研究,为无人机控制和应用提供更加详尽的指导和理论基础。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1.文献调研和资料收集: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掌握四旋翼无人机的基本原理、控制方法和应用领域。
2.建模与控制方法的设计:根据所学知识,对四旋翼无人机建立数学模型,探讨控制方法和算法,选择合适的控制方案。
3.仿真程序开发:基于四旋翼无人机的数学模型和控制方法,开发相应的仿真程序,进行模拟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33)
⎡ bmeas ⎤ bactual + β xb ( q actual + ractual ) ⎤ ⎡ Δ xb ⎤ ⎡ wxb ⎤ x x ⎡ ⎢ ⎥ ⎢ ⎥ ⎢ ⎥ ⎢ ⎥ bmeas = Rinstall ⎢ bactual + β yb ( pactual + ractual )⎥ + ⎢Δ yb ⎥ + ⎢ w yb ⎥ y y ⎢ ⎥ ⎢ ⎢ ⎥ ⎢ ⎥ ⎢ bactual + β zb ( p actual + q actual )⎥ z ⎣ bmeas ⎥ ⎦ ⎣z ⎦ ⎣ Δ z b ⎦ ⎣ w zb ⎦
程,实现了对控制器所需状态变量的估计,并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本文仅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建模与非线性控制进行了初步研究,还有许多问 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和扩展。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论文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以下几 方面研究:
1、模型验证。论文仅利用数学方法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进行了理论建模,模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主要处于悬停飞行状态,其姿态角变化范围比较小;此外, 我们认为 MIMU 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因此,标度因数误差和不对称性误差都可以忽略, 传感器误差包括:安装误差 Rinstall 、漂移误差 Δ 和 Gauss 白噪声 w 。 根据以上分析,传感器量测值(measurement)与真实值(actual)之间有如下关系:
⎡ p meas ⎤ ⎡ p actual ⎤ ⎡Δ p ⎤ ⎡ w p ⎤ ⎢q ⎥ = R ⎢ ⎥ ⎢ ⎥ ⎢ ⎥ install ⎢ q actual ⎥ + ⎢ Δ q ⎥ + ⎢ wq ⎥ ⎢ meas ⎥ ⎢ ⎢ ⎣ rmeas ⎥ ⎦ ⎣ ractual ⎥ ⎦ ⎢ ⎣Δ r ⎥ ⎦ ⎢ ⎣ wr ⎥ ⎦
型准确性尚需验证,因此有必要通过在实际系统上进行系统辨Biblioteka ,得出能与数学模型相比 较的辨识模型。
2、控制器设计及实现。论文中提出的控制器设计都是基于连续系统的,而实际的系
统控制器设计必须基于离散系统进行,因此有必要针对实际系统设计进行进一步研究。
3、其它智能控制方法。不论是数学模型还是辨识模型,都不能完整地反映微小型四
1、综述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研究现状及相关技术,论述了开展这方面研究
的重要意义。
2、建立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数学模型。针对自行研制的微小型四旋翼无人
直升机原型样机,对其旋翼空气动力学、动力系统和刚体动力学进行数学建模,推导出了 全状态非线性系统方程,并将之变换为仿射非线性形式。 针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欠驱动特性, 设计了基于 Backstepping 的飞行控制 3、 算法。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定点悬停和轨迹跟踪飞行控 制,并具有一定鲁棒性。
T
馈回来的加速度、体坐标系下角速率分别引入范围在 ± 0.5m / s 2 、 ± 20 D / s ,期望均为 0 的 噪声;三个轴向上的安装误差均为 5 D ;漂移误差全部设定为 0。传感器采样频率为 100HZ
第 54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时,仿真结果如图 5.2 和 5.3。
第 56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在军事、民用方面都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建模与非线 性控制涉及多学科、多领域内容。目前,国际上在这方面的研究正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则 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从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数学模型的建立开始,设计了两种飞行 控制算法,并利用 SR-UKF 进行了状态估计,研究结果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进一 步研制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纵观全文,本课题主要完成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式。 假设在 T 时间段内,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线加速度不变,则有:
(5.36)
这里为了简便,没有将式(5.36)中体坐标系下的真实角速率转换为状态变量表示形
k [ x
k y
k ] z
T
−x k −1 ⎡x =⎢ k ⎣ T
k − y k −1 y T
k − z k −1 ⎤ z ⎥ T ⎦
第 57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5、系统集成。论文的研究对象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尚处于原型机阶段,在体积、
重量、飞行控制系统、微小型惯导器件、无线通信等方面都还需要做进一步研究,进行系 统集成的研究无疑对于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实用化有重要意义。
第 58 页
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特性,论文仅利用 Backstepping 和 ADRC 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尝试,其它 如神经网络、遗传算法、专家系统等智能控制方法在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上的应用同 样是值得研究的内容。
4、状态估计方法的进一步完善。论文的状态估计部分只考虑了几种典型的误差,而
且只是进行了理论性的仿真实验,并没有针对实际的惯性测量器件进行研究,这远不能满 足实际应用的要求,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b) 图 5.3 内嵌 SR-UKF 的飞行轨迹和姿态
Backstepping 控制器从 SR-UKF 状态估计模块获取状态反馈量时,飞行器的真实轨迹
和姿态如图 5.3。从图中可以看到,由于状态估计器能够很好地、实时地估计出所需要的 状态变量,在存在各种误差和噪声的情况下,整个控制系统依然能够很好地控制微小型四 旋翼无人直升机的飞行轨迹和姿态。但是,由于存在状态估计误差,出现了一定的控制误 差。
§5.4 本章小结
本章讨论了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状态估计问题。利用 SR-UKF 滤波方法,结合 离散状态方程和量测方程,对控制所需的状态反馈量进行估计。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 够准确地估计出飞行器状态,而且具有易于实现,计算量小,数值稳定性高的优点;增加 状态估计模块后的 Backstepping 控制系统仍然能够较好地实现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定 点悬停控制。
4、应用“误差-误差”原理,针对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直接驱动状态,设计了 ADRC 控制器,并利用 PD-ADRC 双闭环控制器消除了欠驱动状态引起的零动态。仿真结
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实现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悬停控制,并具有一定鲁棒性。
5、采用 SR-UKF 滤波方法,结合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升机的离散状态方程和量测方
T
(5.37)
将式(5.37)带入离散化后的(5.35)和(5.36) ,可得如下形式的量测方程:
Yk = h( X k ) + nk
其中, nk 为 Gauss 白噪声,且 nk ~ N (0 6×1 , Rn ) 。
(5.38)
§5.3.2 仿真实验与分析
将状态估计模块加入到微小型四旋翼无人直生机的 Backstepping 飞行控制回路中进 行仿真。设初始状态量为 X 0 = [0 0 0 1 1 1] ,其余状态的初始值均为 0;对传感器反
(a)
(b) 图 5.2 状态估计误差
图 5.2 为状态量 X k 的估计误差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角速率估计误差始终在 ± 2 D / s 的范围内;初始滤波阶段线速度的估计误差相对较大,这主要是由于滤波延迟造成的。最 终,线速度估计误差均小于 0.01m / s 。
(a)
第 55 页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学位论文
⎤ ⎞ ⎡Δ ⎤ ⎡ w ⎤ − sin θ ⎤ ⎡ φ p p ⎢ ⎥⎟ ⎢ ⎥ ⎢ ⎥ ⎥ sin φ cosθ ⎥ ⎢θ ⎥ ⎟ + ⎢ Δ q ⎥ + ⎢ wq ⎥ ⎟ ⎟ ⎣Δr ⎥ ⎥ cos φ cosθ ⎥ ⎦⎢ ⎣ wr ⎥ ⎦ ⎦ ⎢ ⎣ψ ⎦⎠ ⎢
(5.35)
⎡ ⎡ bmeas ⎤ ⎤ ⎡ β xb ( qactual + ractual ) ⎤ ⎤ ⎡ Δ xb ⎤ ⎡ wxb ⎤ x x ⎡ ⎢ ⎢ ⎥⎥ ⎢ ⎥ ⎢ ⎥ ⎢ ⎥ −1 ⎢ ⎥ ⎢ ybmeas ⎥ = Rinstall ⎢ R ⎢ y ⎥ + ⎢ β yb ( p actual + ractual )⎥ ⎥ + ⎢Δ yb ⎥ + ⎢ w yb ⎥ ⎢ ⎢ ⎥⎥ ⎢ ⎥ ⎢ ⎥ ⎢ bmeas ⎥ ⎥ ⎢ z ⎣ ⎦ ⎣ ⎣ z ⎦ ⎣ β zb ( p actual + qactual )⎦ ⎦ ⎣ Δ zb ⎦ ⎣ wzb ⎦
加速度附加到传感器量测值中去。 将式(2.60) 、 (2.62)代入(5.33)和(5.34)可得:
(5.34)
其中, β 为加速度计安装方向与体坐标系之间的偏差,它将导致机体转动引起的离心
⎛ ⎡1 0 ⎡ p meas ⎤ ⎜ ⎢q ⎥ = R ⎜⎢ cos φ install ⎢0 ⎢ meas ⎥ ⎜ ⎜⎢ ⎢ ⎣ rmeas ⎥ ⎦ ⎝ ⎣0 − sin 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