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公开课)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了解并体会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心,提高学生的家庭情感素养。
3. 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二、教学内容:1. 母亲的形象描述:通过图片、故事、诗歌等多种形式,展示母亲的形象,让学生对母亲有更深刻的认识。
2. 母亲的付出:讨论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引导学生认识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
3. 感恩母亲:分享感恩母亲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三、教学方法:1.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不同母亲的形象,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付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3. 分享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恩母亲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四、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母亲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形象和作用。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付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3. 分享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感恩母亲的故事,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爱意。
五、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让学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绘制一幅描绘母亲形象的画作,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评价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恩之心是否有所提高。
六、教学资源:1. 图片:准备一些描绘母亲形象和家庭场景的图片。
2. 故事材料:收集一些关于母亲付出和子女感恩的故事。
3. 诗歌:选择一些表达对母亲感情的诗歌。
4. 作文纸张:为学生准备作文写作所需的纸张。
5. 画材:为学生准备绘画所需的画材。
七、教学环境:1. 教室:确保教室环境安静、整洁,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
2. 展示板:准备一块展示板,用于展示学生作品。
3. 音响设备:确保音响设备正常,用于播放音乐或故事。
八、教学安全:1. 注意学生纪律,确保课堂秩序,防止学生发生意外。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我的母亲老舍教案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这里的3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我的母亲老舍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篇一《我的母亲》是一篇质朴无华、情真意切的回忆母亲的散文。
文章中体现了母亲对子女的舐犊之情,子女对母亲的感激、怀念和赞颂之情。
在文中,老舍细细地描述了母亲的性格,她勤劳、热心、疼爱儿女。
母亲给他的是“生命的教育”。
这篇文章的风格是纯朴而清新的。
语言随情而发,自然朴素,字字句句都是浓得化不开的情深之语;结构任性而为,平实流畅。
结尾处,一声沉痛的叹息,明白如话,却是意悲而远,感人至深。
教学目的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一、预习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1)绰号(chuo4)庶祖母(shu4)吹笙(sheng3)摹画(mo2)眼翳(yi4)舔去(tian3)侮辱(wu3)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导入母亲是人生的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优秀8篇
老舍《我的母亲》教案优秀8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
1913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B热情好客——10自然段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E乐于助人——11自然段F坚强——13自然段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能够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通过分析课文内容,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感受文章的情感。
3. 学习课文:让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哪些关于母亲的事情。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4. 分析课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母亲的伟大和无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的具体事例,深入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5.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亲的关爱。
6. 课堂小结:7.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母亲的伟大1. 关爱子女2. 无私奉献3. 教育有方七、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练习。
2. 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要求用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母亲的伟大和无私,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理解母亲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深入理解母亲的伟大和无私。
同时,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让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进行写作练习。
在课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我的母亲》这篇文章产生兴趣。
帮助学生了解本文的主题和背景。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作者和文章背景。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含义。
1.3 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
使用多媒体展示与母亲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增加学生的情感共鸣。
第二章:文学鉴赏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章中的文学手法。
引导学生品味作者的语言表达和情感描绘。
2.2 教学内容:分析文章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讨论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母亲的形象和情感。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学手法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读。
第三章:角色扮演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演技巧。
3.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每组选择文章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扮演。
学生通过表演来展示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3.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确定角色的特点和情感状态。
指导学生进行表演,提供反馈和建议。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4.2 教学内容:学生分组,就文章中的主题进行讨论和表达。
学生通过讨论来探索母亲的意义和对个人成长的影响。
4.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母亲角色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反思母亲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5.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文章的主题和情感。
学生通过写作或口头表达来反思母亲对自己的意义和影响。
5.3 教学方法: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母亲角色的理解。
第六章:母亲形象比较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母亲形象。
引导学生分析和比较不同作品中的母亲角色。
6.2 教学内容:介绍其他文化背景下的母亲形象文学作品。
邹韬奋《我的母亲》公开课课件
邹韬奋《我的母亲》公开课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我的母亲》。
2. 能够分析并欣赏邹韬奋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能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我的母亲》的理解和背诵。
难点:分析邹韬奋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学生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歌曲《母亲》,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伟大和无私,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我的母亲》,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内容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描绘母亲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情感等。
4. 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5. 背诵练习:学生集体背诵课文《我的母亲》,加强记忆和理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母亲的伟大和无私2. 邹韬奋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我的母亲》,学生对邹韬奋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热烈,表现出对母亲的敬爱和感恩之情。
但在作业布置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和表达母亲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邹韬奋的《我的母亲》一文。
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我注重了文章的经典性和教育意义。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赞美之情。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成长经历,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的母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师,让学生在活力四射的氛围中接受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的母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她总是能够以一个独特的方式呈现知识。
在她的公开课中,我看到了她如何以有趣的方式教授数学、语文等学科。
以下是她使用的优秀教学设计:1. 游戏化学习在母亲的课堂上,游戏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元素。
她总是能够将学科内容和游戏元素融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数学时,她会利用猜数字游戏来教授数学概念。
这样的游戏既有乐趣性,又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母亲善于与学生理性互动。
他们通过问题解决、自然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实现深度互动。
这样的交流不仅仅是一种针对教育垂直结构的问答过程,而且是一种在多个方面进行的讨论,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学科内容。
3. 多种教学媒介母亲很善于运用多种教学媒介来传授学科知识。
这包括白板、幻灯片、视频等。
她总是根据学科内容的不同特点和学生的各种类型来选择教学工具,以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地吸收知识。
4. 表彰和夸奖母亲喜欢在课堂上表彰和夸奖那些表现出色的学生。
这种表彰不仅可以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而且可以树立榜样。
通过强调成功案例,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记住学科知识。
5.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母亲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她会要求学生写日记,以巩固学习内容。
这样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内容。
总结我的母亲是一位优秀的小学教师。
她的课堂氛围和优秀的教学设计,为学生提供了难忘的学习体验和深入的知识传授。
通过她的教育实践,我们可以学到许多教学方法和技巧,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帮助,让学生走向成功。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了解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2)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美德。
(2)引导学生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我的母亲》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2. 掌握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感情。
2. 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四、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母亲》。
2. 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
(2)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与同桌交流。
3. 合作学习(1)教师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小组成员共同分析文章的情感态度,讨论作者对母亲的描述和感情。
4. 角色扮演(1)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表演文章中的情节。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演,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故事,感受父母的关爱。
(2)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父母”的作文,表达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7. 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为父母做一件小事,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2)学生继续阅读教材中的其他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计划。
七、评价建议:1. 学生朗读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2. 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包括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的表现。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了解本文的主题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学会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
3.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表达。
2.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3. 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写作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母亲的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表达。
3. 分析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和作者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对母亲的爱。
5. 写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文本中的表达方式,写下自己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写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写作质量:评估学生在写作中对母亲的爱和感激的表达质量。
3.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母亲》文本2. 教学工具:投影仪、黑板、粉笔3. 辅助材料:相关母爱主题的图片、视频或故事七、教学拓展1. 引入相关母爱主题的图片、视频或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母爱的伟大。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和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母亲为自己成长付出的努力和牺牲。
八、课堂活动1.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母亲的角色,体验母亲的辛劳和付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创作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的诗歌或短文。
3.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为母亲做过的感动事情,鼓励其他学生效仿。
九、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反馈。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中国现代作家老舍的《我的母亲》是一篇触动人心的散文,描写了作者对于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这篇文章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深入人心,成为经典之作。
在这篇文章中,老舍以独特的叙述方式和温暖的笔调,展示了对母亲的深深的敬爱之情。
《我的母亲》展示了作者与母亲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并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故事开始,老舍回忆起童年时光,他细述了母亲生活的艰辛与她对他的呵护。
他像纳干鱼儿一样,无法忍受母亲的关心和呵护,试图拒绝和独立,但母亲的眼神中透露出的爱意让他的心情愧疚万分。
面对母亲的无限疼爱,他感激之情无以言表。
在他的回忆中,老舍通过生动的细节描述了母亲用一碗数十年的汤圆,满足着他和弟弟的需求。
这碗汤圆不仅有着美味的味道,更是母亲爱的延续。
作者感到亏欠于母亲,却无法回报。
他的眼中充满了对母爱的敬仰。
老舍还回忆起母亲为了他接生的拼命努力。
母亲在生产的时候遇到了困难,而父亲却因为先有的事情而无法前来相助。
在那个关键时刻,母亲用自己的力量和意志顽强地生下了他。
这样的故事充满了亲情和伟大,让人深感敬佩。
作者在文章中还提到,母亲虽然生活困难,但从未后悔为作者和家庭所付出的一切。
她总是用最平凡的方式关心他们,并给予他们无尽的爱。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候,她也从未丧失过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儿子的关怀。
这种母亲的奉献精神难以言表,令人感动。
在故事的结尾,老舍回忆起母亲临终的时刻,母亲坚强地对他说:“孩子,你一定要坚强!”这句简短的话语,让老舍终生受用。
他意识到母亲一直以来无私的爱和对他的期望,是她给予他最珍贵的财富。
通过这篇文章,老舍向读者展示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他用细腻的文字和真实的情感,呈现了母亲孜孜不倦的爱与牺牲,表达了他对母亲的深深敬意。
这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想起自己的母亲,感慨于母爱的伟大。
总的来说,《我的母亲》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展示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在故事中,老舍深入人心地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和牺牲。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引导学生认识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学生分享自己的母亲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内容和情感表达,分析母爱主题。
2. 难点:引导学生从课文出发,联系自己的实际,感受母爱的伟大。
四、教学方法1. 阅读理解法: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课文内容。
2. 情感教育法:通过课文学习和分享,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
3. 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和背景。
2. 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
3. 分析课文中的母爱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到母爱的伟大。
4.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母亲故事,感受母爱的伟大。
5. 总结课文学习和学生分享,强调母爱的伟大和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分享母亲故事时的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感恩父母的情感。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母亲》的文本。
2. 与母爱主题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学生母亲故事分享模板或卡片。
八、教学扩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文章,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之情。
2. 举办一个母亲节庆祝活动,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展示对母亲的爱和祝福。
3.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主题的文学作品,如《母亲》、《妈妈》等,进一步深化对母爱的理解。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及其背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增强家庭观念。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我的母亲》的基本内容及其主题。
2. 学会分析课文中的情感表达,体会母爱的伟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如何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感悟母爱。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母爱主题。
2. 互动法:引导学生提问、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母爱。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母爱。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对母爱的感悟。
4. 情感交流: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母亲的故事,让大家共同感受母爱的伟大。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母爱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感恩。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参与情况,以及他们的提问和分享。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文的质量,了解他们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关于家庭主题的摄影比赛,让学生通过镜头捕捉家庭温馨瞬间,进一步体会家庭的重要性。
2.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关于母爱、家庭关系的文章或书籍,如《母亲》、《家》等,扩展他们的阅读视野。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了解他们的学习感受和建议。
2.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资源:1. 课文文本《我的母亲》。
2. 关于母爱、家庭关系的图片、视频素材。
3. 与课文相关的作者其他作品或相关文章。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长辈的道德情操。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文《我的母亲》的阅读与理解。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作者情感。
3. 讨论母亲的伟大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难点:分析文章主题思想,联系自身实际,思考家庭教育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文章主题。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母亲教育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作者情感和主题思想。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母亲的理解和感受。
5. 案例分析:分析作者的母亲教育他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家庭教育的意义。
6. 总结发言: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尊敬长辈、热爱父母的价值观。
7.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培养写作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来评估。
2. 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3. 评价学生对母亲角色的认识和家庭教育的理解,通过作文和口头表达来评估。
七、教学资源:1. 课文《我的母亲》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如作者的生平介绍。
3. 家庭教育相关的文章或视频资料,用于案例分析。
4. 作文纸张或电子设备,用于课后作业。
八、教学准备:1. 事先准备好课文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案例分析的素材。
3. 设计好课后作业的内容和要求。
4. 确保教学环境适宜,如有需要,准备投影仪等展示设备。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我的母亲》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
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现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小组讨论和报告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培养学生对家庭和亲情的重视,增强家庭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我的母亲》的作者、背景和文学价值。
简要概述课文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解读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图片或故事引入课文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意义和家庭的重要性。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或完成练习,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和主题意义。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合作和表达能力。
3.4 报告与展示: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主题或情节,进行小组报告和展示。
学生通过报告和展示,提高表达和展示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标准:制定明确的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等方面。
评价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量化性。
4.2 评价方法:采用课堂观察、学生报告、练习完成情况等多种评价方法。
结合学生的自评、互评和他评,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选用适合学生水平的教材,提供课文文本和相关注释。
教材应包含思考问题和练习题,辅助学生学习。
5.2 辅助材料:提供相关的故事、图片、视频等辅助材料,丰富教学内容。
辅助材料应与课文主题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悟。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通过播放一首关于母爱的歌曲,如《妈妈的吻》,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珍贵和伟大。
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感恩之情,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我的母亲》的主要内容,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深情表达。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探讨母爱的主题,培养情感表达能力。
学会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母爱的伟大和无私,增强对父母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培养热爱文学、欣赏美文的兴趣,提高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
强调课文作为经典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2.2 课文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塑造,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探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及它们在表达情感中的作用。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以一个问题或情景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和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母亲的感受和经历。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标记重要信息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或问答,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3.3 课堂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深入探讨母爱的主题。
学生通过讨论,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理解和感受,分享自己的经历。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注意学生的表达清晰度和逻辑性。
4.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作业,要求学生以《我的母亲》为例,写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
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包括内容、表达和语言运用等方面。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我的母亲》的文本,可以是教材中的版本,也可以是其他经典文学作品。
确保文本的质量和可读性。
5.2 相关资料:提供一些与母爱主题相关的文章、诗歌或其他文学作品,供学生自主学习和参考。
确保相关资料的质量和相关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堂导入活动:设计一个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对母亲有什么样的记忆和感受?”通过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引发对母爱的思考。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
语文《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我的母亲》,使学生了解文章的背景,掌握作者及其作品的基本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让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爱,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心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胡适及其作品《我的母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如叙事、议论、描写等,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珍惜母爱。
四、课堂练习:1. 根据课堂讲解,总结文章的写作手法。
2.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对母爱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我的母亲》,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2. 搜集更多关于母爱的文章,阅读并分享给同学们。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我的母亲》的理解和感悟程度,以及感恩母爱的情感教育成果。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学生的反馈情况,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为后续的教学提供改进的方向。
八、教学拓展:为了加深学生对母爱的理解,可以组织一次以“母爱主题”的演讲比赛或者征文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和感激。
九、教学资源: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如播放关于母爱的电影片段或纪录片,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
《我的母亲》的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课程介绍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本课程,让学生深入了解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孝敬父母的美德,进而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人文素养。
1.2 课程目标让学生能够:描述母亲的形象和特点;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学会从生活中体悟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学文本《我的母亲》是一篇描写母亲形象和母爱伟大的文章。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深入了解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2.2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分析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难点:学会从生活中体悟家庭亲情,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习惯。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母爱的伟大,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付出。
3.2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故事和感受,激发学生的孝心。
3.3 案例分析法分析母亲的形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母爱的伟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2 讲解文本详细讲解《我的母亲》一文,分析母亲的形象,使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4.3 互动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母亲的故事和感受,引导学生从生活中体悟家庭亲情。
4.4 案例分析分析母亲的形象,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母爱的伟大。
第五章:作业布置5.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我的母亲”的作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
5.2 作业要求内容:描述母亲的形象、特点和对自己的影响;时间:课后一周内完成。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母爱的理解程度,以及在生活中践行孝敬父母的实际情况。
6.2 评价方法学生作业:通过作文质量评价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和感情表达;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分享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学生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自我反思,互相学习。
6.3 评价指标理解母爱:是否能够准确描述母亲的形象和特点,体会母爱的伟大;情感表达:是否能够真挚地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敬爱之情;行为实践:是否能够在生活中体现孝敬父母的良好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22年创办《努力周刊》 和《读书杂志》,提出 “多研究问题,少谈些主 义”,反对马列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1926年游历欧 美,在各国讲学。1928年 与徐志摩等出版《新月》 月刊。晚年致力于《水经 注》版本的考证。主要著 作还有《胡适文存》《中 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 学史》《戴东原的哲学》 等。
——《胡适传》
拓展延伸:
请你就作者母亲的为人、教 子方法,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并联系自己的实际,简要评价一 下你的父母对你的教育。
课堂小结
同学们,掩卷遐思,我们不能不 说:是母亲,撑托起我们成长的蓝天 丽日;是母爱,伴我们坚实走过人生 的风风雨雨。孟郊诗:“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道出了游子的念母之情。 感念母亲的恩德,我们就该以积极奋 发去回报母亲的辛劳操持。让我们道 一声:妈妈,您辛苦了!我们爱你永 远,以此来告白神圣无私的母爱。
烛 光 里 的 妈 妈
妈妈我想对您说, 话到嘴边又咽下, 妈妈我想对您笑, 眼里却点点泪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黑发泛起了霜花,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脸颊印着这多牵挂。 噢妈妈, 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腰身倦得不再挺拔, 妈妈,烛光里的妈妈, 您的眼睛为何失去了光华, 妈妈呀,女儿已长大, 不愿意牵着您的衣襟走过春秋冬 夏, 噢妈妈相信我, 女儿 亲 冯 顺 弟
胡适(1891—1962),原名
胡洪騂,字适之。现代诗人、 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 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 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 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 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 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 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 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 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大使等职 务。
2.课文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 关,这是为什么?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 和影响,即“身教”。
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 为写母亲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呼应。
3.文章结尾写道:“我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这“极大 极深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 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 做出了一定的贡献。1917年 1月,发表《文学改良刍 议》,提出了文学上的“八 不主义”。后又发表了《历 史的文学观念论》《建设的 文学革命论》等,在当时都 有较大的积极意义。他还是 新诗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1920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 《尝试集》。
宽厚容忍,仁慈温和。
6 、听了五叔的牢骚话,毫不让步,捍卫 名誉。
正直刚烈,自尊自强。
母亲 ……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 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 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 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 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 “刚气”的一面。
1.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 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学得了好脾气,学得了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 人,体谅人,以及在学习上勤奋、守时和做人上能 反省“吾身”。其中主要是如何做人方面,母亲让 作者养成了宽容、善待、体谅的本性。
结合语境,品味句中加点词语的分寸感。 (1)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 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 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1、每天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我上学。
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2、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3 、我说了轻薄的话,母亲重重责罚我, 又为我舔病眼。
责罚严厉,深爱慈祥。
4、大哥的债主来讨债,母亲平静处理,不 露怒色。
能忍能让,善良宽容。
5 、受嫂子的气时只是忍着,忍无可忍时, 以哭解忧。
“不能不”双重否定表示肯定;“一点”限制准确。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 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 ,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 益之大。
(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 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 谢我的慈母。
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 合自传的语体特点。
胡适学识渊博,在文学、哲学、史学、考据学、 教育学、伦理学等诸多领域均有不小的建树,传奇 般的获得过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和英国牛津大 学等世界30余所知名大学授予的36个博士学位。 胡适为人宽厚、热情、真诚。在北京,胡适家 里每到星期六总是高朋满座,各界人士,包括商人 和贩夫,都一律受欢迎。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什么 问题都可以谈。他尽力解答。对穷困的人,他接济 金钱;对走入歧途的人,他晓以大义。也有人只是 去问候,他便报以零零散散的闲谈。客人辞别后, 都有不虚此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