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公式Microsoft Office Word 2007 文档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表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表1. 代数公式:方程的根:设方程ax² + bx + c = 0的根为x₁和x₂,则有:x₁ + x₂ = -b/ax₁ × x₂ = c/a二次方程的解:对于方程ax² + bx + c = 0,解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x = (-b ± √(b² - 4ac)) / 2a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设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² + bx + c,顶点坐标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x = -b / 2ay = c - b² / 4a二次函数的平移变换:设原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² + bx + c,经过平移变换后的函数的表达式为y = a(x - h)² + k。
其中(h, k)为平移的距离,代表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
2. 几何公式:三角函数:常用的三角函数包括正弦函数(sin)、余弦函数(cos)和正切函数(tan)。
它们的定义如下:sinθ = 对边 / 斜边cosθ = 邻边 / 斜边tanθ = 对边 / 邻边勾股定理:对于一直角三角形,较长的边称为斜边,其余两边称为直角边。
勾股定理可以表示为:斜边² = 直角边₁² + 直角边₂²正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的比值与角度的正弦的比值之间有以下关系:a / sinA =b / sinB =c / sinC余弦定理:对于任意三角形ABC,边长的平方与另外两条边长的乘积和它们的夹角的余弦的乘积之间有以下关系:a² = b² + c² - 2bc cosA3. 概率公式:事件概率的计算:对于一个随机试验,事件A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P(A) = n(A) / n(S)其中,n(A)表示事件A发生的次数,n(S)表示随机试验的总次数。
加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互不相容的事件,即A和B不能同时发生,那么A或B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A或B) = P(A) + P(B)乘法原理:如果A和B是两个相互独立的事件,即事件A发生与否不会影响事件B发生的概率,那么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P(A和B) = P(A) × P(B|A)条件概率:对于事件A和B,条件概率可以表示为:P(B|A) = P(A和B) / P(A)4. 统计学公式:均值:一组数据的均值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mean = (x₁ + x₂ + ... + xn) / n其中,x₁、x₂、...、xn为每个数据点的值,n为数据点的个数。
高中数学必修公式总结(一)
高中数学必修公式总结(一)高中数学必修公式总结前言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公式是必不可少的工具和基础知识,掌握这些公式对于学好数学非常重要。
本文将总结高中数学必修公式,帮助同学们快速复习和掌握。
正文以下是高中数学必修内容的公式总结:线性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ax+b=0,解为x=−ba•一元一次不等式:ax+b>0,解为x<−ba•二元一次方程组:{ax+by=cdx+ey=f,解为x=ce−bfae−bd,y=cd−afae−bd幂指对数函数•指数函数:y=a x,其中a>0且a≠1•对数函数:y=log a x,其中a>0且a≠1三角函数• 正弦函数:y =sin (x )• 余弦函数:y =cos (x )• 正切函数:y =tan (x )解析几何• 直线方程:y =kx +b ,其中k 为斜率,b 为截距• 直线斜率公式:k =y 2−y 1x 2−x 1• 斜截式方程:y =kx +b• 垂直平分线方程:x =x 1+x 22• 两点间距离公式:d =√(x 2−x 1)2+(y 2−y 1)2概率与统计• 条件概率:P (A|B )=P (A∩B )P (B )• 事件的互斥与对立:P(A ∪A)=1• 期望:E (X )=∑x i p i n i=1,其中x i 为可能取到的值,p i 为对应的概率结尾以上是高中数学必修公式的总结,希望对同学们的学习有所帮助。
掌握这些公式,结合实际题目的练习,相信大家可以取得更好的数学成绩。
加油!。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推荐文档
b2 c2 a2 2ca cos B ; c2 a2 b2 2ab cosC .
19. 面积定理 S 1 ab sin C 1 bc sin A 1 ca sin B .
2
2
2
2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 中,有 A B C
C ( A B)dx C AB
b ). a
③ (sin x)' cos x ; ④ (cos x)' sin x ;
⑤ (a x )' a x ln a ; Ⓐ (ex )' ex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u v)' u' v' .
(2) (uv)' u'v uv' .
(3)
u ()
' u'v
uv' .
v
v2
⑦(log a x)'
若 f (x) 0 ,则 f (x) 为增函数;
若 f (x) 0 ,则 f (x) 为减函数;
若 f (x)=0 ,则 f (x)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
若 f (x) f (x) ,则 f (x)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 y 轴对称。
若 f (x) f (x) ,则 f (x)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1、函数的单调性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1)设 x1、且x2 [a, b], x1 x2 那么 f (x1 ) f (x2 ) 0 f (x)在[a, b] 上是增函数; f (x1 ) f (x2 ) 0 f (x)在[a, b]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 y f (x)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
ba ;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1、函数的单调性(1)设1212[,],x x a b x x ∈<、且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若()=0f x ',则)(x f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若)()(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若)()(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 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3)'''2()u u v uv v v -=.6、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得0x .当()00f x '=时:①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②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1)m na =(2)1m nm naa-==.8、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s r s aa a +⋅=;(2)()r srsa a =;(3)()r r rab a b =. 10、对数公式(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公式定理总结,推荐文档
1.集合,函数/ 匚召,B A A= SAl B 二{川乂 w 儿且x 运硏AY£ =A u - {x\x ^U,且 x 苣*]3) = ⑷曲 3) - 均a K - &存 @ > 0> wa,w e N,且遇二 1)= kg A M+log&N应」绡7唱1"To 矗帖 ' N'1 鱼 a* =zfi*?g ffi M 仏胡Iw 呃Rl 吗 N 二 ---- T log./ 和二 b O_/(x)二 log, (or A 0,盘融 1, ^? > 0) 1笔』0) = b O/(R 二》0, a Hl)空 W 口川"二,丁(工)=呂(工)(厲、0F & H 1)呃 /W = 1。
% gW 0 = g(R > o S > '■'- “ 1)换元型:":或:| 12.数列(1 )等差数列基本型: 同底型:呱找e M 且母二1)H+l命疋=71十(咼一a, A 9占成等差=2/二7十0啊 十旳二上+/ =>€i w +a H 二十「仙;讥十“衲4加如G,鸟成等比=G ,=ab幡 +用=± + / =* = Qg料巧佃=1)(3 )求和公式土—业巴jui 2n{n 十 1)(2» 十1)6a b =、H <d(a >b t b >c > ca>i?=^a-i-c7>i+ca~\-b > c =>a >c~ ba >h, e> d -\-c > b-\-da >b, o^^ac > bea >h 9 c < 0 (3c ; <hca > > 0, c >d > 0 tie >bdt? > £J > 0 => (n« > 1) dt > & > 0 询 > (w & Z, w > 1)(2 )等比数列(a A 0a tb R +£* A 2ab盘,b E R* n ---- ----- 工 Jab2 a, b,旷红dT 二十才5+匚审工3口氐a, b,芒 E 应4 =>心十“十Q > \labc3匕|一阳0 ±创兰⑷+问4.复数住+加二卍+朋U >O = G b = d* 4 缶 | = J/ 亠(你+bi) +(百+出)=@ +亡)+ 0十辺,(a 十Bi) — (亡十曲)三{a _ c)十0 _ 评 (a +^i)(c+di) =(ac -bd)-\-(bc-^- ad)i a-\-bi ae +bd be - .c^di c 2 + 屮"*" c 2 +/ 13 二小+匚捽"血)+…+帶血『a +打 =r(cos^ + f $in£)rifcosfli +i sintfj) (co s^2 + z sin a ) =r L - ^[cos^j + Hj +』sin 佝 + 码)]rfcog^ + sm ②‘“ r/cos 5, +s sui^g)=r (co£« 8 +i sin 握 冈 --------- : ----r a (cos 屍 +E sin=—[cos^j -股 J + i - ff a )l2沬十G . . 2k 冗+◎C6S ----- 4-i Sltl ------0屈 | = |^i | ■ I = kl % 禹kJ+kil讦=讦=疙= 0, L …,5.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 =昭依-1出-2)…(M - w+1)=C^a K丰付卅・毎亠…+C;&z扩4…4◎护為=计扩同角关系]2 1sin CL + cos a= 11 + tan £t —sec a2 21 + 皿忙CG = CSG CEsin 圧sm cscsca = 1, tan a ----- -------cos BCC>S OfCQ-5 GtSCCO;= L COt Gt = -sin atan cr cot a = 1诱导公式• 360°+it) = sin n360°+a) = coses tan (A; 360°+a) = tan a UO5(一口) - CO5CZ sin(-G)= -sin cf tan(—o)三—tan CL= |_i sin s cospSO^fii) = —coset tan(lS0°±cf) = ±tan asin(360°-c) = — sin ct cosp60°-a) - cos a tan(%0°-口)二-tan a sin(90^tcf) - cose g$(90°±a) = w$in a tan(90°+a) = p.cot a sirL(270°±ct) = - cos ci cosp70°±£K)- ±sin a 血⑵严乜)=p-cot a和差公式sin(ct ± j0)=由net cosjffi cos asmff Gt>s(a ± 0}= cos ctcos/7 \ismasinfftan ct 士tan/?1 lAtana tan ff倍角公式sin 2* = 2sitifi! ce>sfficos 2cz - cos2a -sin2皿-2cos2tz-1 = 1 - 2sin2a2tan a.tail = --------------- T—1 - tan a半角公式£Z . JI — COS Ct sm — = ±烏 --------2 V 2E 1 — cos 0 sin B_ = ________ — _______2 sm & 1+ cos^万能公式2 tan — 2tan a = --------------l-tan‘ — 2a sin Gt+iJCQse =4-£>2 曲口(说 + 正弦定理: 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的比相等,即:余弦定理: 三角形任何一边的平方等于其他两边平方的和减去这两边与它们夹角的余弦的积的两倍, 即:a 1 -b 2十匕"一越亡匚加A b 2 =c 2 - 2ca c<*s5 c 2 - a 2 4-A 3 - 2^b cos C 向量的加法di + 0 = 0 + dia +Z? = b~¥a(a +i) +c = a + (b + E )sin a - 1 十 tan' 1 + tan 3-2 住 _ £ _ cail A san B sin Ctan 一2(2)向量减法实数与向量的积:以下公式’为实数,二匕为向量 则有:兀十1十几向量的数量积及运算律数量积(内积):…一计7向量b 在a 方向的投影为''■' ' ■ 设a 、b 都是非零向量,e 是与b 方向相同的单位向量, &是a 与e的夹角,则 (1)也丄古a ■ b = 0线段的定比分点:设卞:: 的坐标分别为 Oi ,必)〔心(3)当a与b同向时,'' 一卜当a与b反向时,宀-';a ■ a —a2=牡|= y/a a数量积运算律:(a, b, c为向量,(5)为实数)(九)•必--b}-a -(&+3)・疋=占£ +由€直线方程尹一尹1 =上(5_码)y 二hi +0尹-兀_尢一心乃-A 也—帀两点距离、定比分点p4H| = |心—兀虽|I坨马卜廐I咒$ +伉-府X.二 --- -1十几,Jl+^2 V — ------------1十兑两直线关系;1 "心+哙咱 或耐二屁且占1世坊«A = ^L = ^1与‘2重合生^2 G/}丄厶o 44 +月1比=o 或站=-1‘1到入的角O'1与‘2相交 鱼羊邑 A 6tan 日=—_ fl 4 k店空m 0)】+ k占)i到’丄的夹角1+右屁点到直线的距离|侃+脈+。
(word完整版)高中数学书本基础定理和公式(有拓展)
高中数学常用公式及结论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xA xC u A,xC u A x A. ? A A2集合佝旦丄,%}的子集个数共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2个.3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⑴一般式f(x) ax2 bx c(a 0);(2) 顶点式f(x) a(x h)2 k(a 0);(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h,k)时,设为此式)(3) 零点式f (x) a(x xj(x x2)(a 0);(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x1,0),( X2,0)时,设为此式)(4) 切线式:f (x) a(x x。
)2 (kx d),(a 0)。
(当已知抛物线与直线y kx d相切且切点的横坐标为x0时,设为此式)4真值表:同真且真,同假或假5常见结论的否定形式;原结论反设词原结论反设词是不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都是不都是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大于不大于至少有n个[至多有(n 1)个小于不小于至多有n个至少有(n 1)个对所有X,成立存在某x,不成立p或q p且q对任何x,不成立存在某x,成立p且q p或q6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下图):(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充要条件:(1)、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反之,q是p的必要条件;(2) 、p q,且q工> 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 、p H > p,且q p,则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4、p H > p,且q H > p,贝U P是q的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函数单调性:增函数:(1)、文字描述是: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数学符号表述是:设f (x)在x D上有定义,若对任意的x1,x2 D,且x1 X2,都有f(Xi) f(x2)成立,则就叫f (X )在x D 上是增函数。
D 则就是f (x )的递增区间。
减函数:(i)、文字描述是: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
所有高中数学公式总结归纳高中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涵盖了广泛的知识内容和丰富的数学公式。
这些公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必备的工具,在解题和理解数学概念中起到关键作用。
为了帮助高中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本文将对高中数学中常用的公式进行总结归纳。
以下是各个数学领域中常见的公式。
一、代数公式总结1. 一次方程:ax + b = 0解的公式:x = -b/a2. 二次方程:ax² + bx + c = 0解的公式:x = (-b ± √(b² - 4ac))/(2a)3. 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公式:x = -b/2ay = f(x) = c - b²/4a4. 配方法:若 x² - px + q = 0,且有实数解,其中 p² - 4q ≥ 0,则 x₁ + x₂ = p,x₁ * x₂ = q5. 平方差公式:a² - b² = (a + b)(a - b)三角函数的平方差公式:sin²θ - cos²θ = 16. 二次和公式:(a + b)² = a² + 2ab + b²三角函数的二次和公式:sin(A ± B) = sinAcosB ± cosAsinB 7. 一元二次不等式:ax² + bx + c > 0 (a > 0) 的解集为 x ∈ R | x < x₁或 x > x₂其中 x₁, x₂分别为二次方程 ax² + bx + c = 0 的两个根8.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n - 1)d等差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n/2)(a₁ + an)9.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an = a₁ * q^(n - 1)等比数列的前 n 项和公式:Sn = a₁(1 - q^n)/(1 - q)二、几何公式总结1.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 = (1/2)bh2. 三角形的海伦公式:S = √[p(p-a)(p-b)(p-c)],其中 p 为半周长3. 三角形的余弦定理:c² = a² + b² - 2abcosC4. 三角形的正弦定理:a/sinA = b/sinB = c/sinC5. 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S = bh长方形:S = lw正方形:S = a²梯形:S = (上底 + 下底)h/26. 圆的面积公式:S = πr²7. 圆的周长公式:C = 2πr三、微积分公式总结1. 导数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导数:(k)' = 0幂函数导数:(x^n)' = nx^(n-1)指数函数导数:(e^x)' = e^x对数函数导数:(logₐx)' = 1/(xlna)三角函数导数:(sinx)' = cosx,(cosx)' = -sinx2. 积分的基本公式:常数函数积分:∫kdx = kx + C幂函数积分:∫xⁿdx = (x^(n+1))/(n+1) + C指数函数积分:∫e^xdx = e^x + C对数函数积分:∫(1/x)dx = ln|x| + C三角函数积分:∫sinxdx = -cosx + C,∫cosxdx = sinx + C四、概率与统计公式总结1. 排列公式:An = n!2. 组合公式:Cnr = n!/(r!(n-r)!)3. 期望公式:E(x) = ∑[xP(x)]4. 方差公式:Var(x) = E((x-E(x))²) = E(x²) - (E(x))²5. 标准差公式:σ = √Var(x)以上是对高中数学中常见的数学公式进行的总结归纳。
高中数学所有的公式精心整理 word版
公式一: ; ; .(其中 ).
公式二: ; ; .
公式三: ; ; .
公式四: ; ;
公式五:sin( ) = ;cos( ) = .公式六: sin( +) = ;cos( +) = .
17.三角函数:函数 ,x∈R及函数 ,x∈R的周期 ;
18. 函数 , (A,ω, 为常数,且A≠0)的周期 .
19.三角函数的图像:
20.
和差公式:
二倍角公式:
降幂公式:
= (辅助角 所在象限由点 的象限决定, ).
平
面
向
量
重
要
概
念
向量定义
既有大小有有方向的量,向量的大小叫做向量的模(长):
零向量:
长度为零,方向任意( 与任何一个向量平行,共线)
平行(共线)向量
方向相同或者相反的向量叫做平行或共线向量
向量的夹角
平面与平面
平行的性质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四个定理(二)
定理
定理内容
符号表示
图像及常用方法
直线与平面
垂直的判定
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平面与平面
垂直的判定
一个平面过另一平面的垂线,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满足条件与 垂直的平面 有无数个)
24.函数的周期性:
定义:若对任意的 都有 ,则 就是周期函数,周期为T;
(3)、
25.幂函数(图像):形如 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其中 为常数.
必背图像: .
1.立体几何四个公理:
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word
高中数学公式第一部分:集合、条件、不等式1.集合(1)常用数集:正整数集*N N +(),自然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 (2)子集(包括真子集和相等)、交集、并集、补集、全集、空集(注意: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含n 个元素的集合个数: 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1n -个;非空子集有21n -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2.命题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命题.四种命题:① 原命题:若p ,则q ; ② 逆命题:若q ,则p ; ③ 否命题:若p ⌝,则q ⌝;④ 逆否命题:若q ⌝,则p ⌝.注: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假. 四种命题的真假个数:0个,2个,4个. 3. 条件 命题p充分必要命题q .①,p q q p ⇒,p 是q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是q 的真子集) ②,p q q p ⇒,q 是p 的必要不充分条件(q 是p 的真子集) ③p q ⇔,p 是q 的充要条件(p q =相等) ④,p q q p ,p 是q 的及不充分也不必要(p 、q 互补包容)技巧:小范围推大范围,大范围不能推小范围,即小的推大的,大的不能推小的.4. 逻辑连词、量词(1)逻辑连词或且非,或命题一真就真,且命题全真才真,非命题真假互换。
①且(交集):p q ∧; ②或(并集):p q ∨; ③非(结论否定):p ⌝ (2)量词一般有两个,全称量词所有的,存在量词有一个,若要否定变形式.全称命题:p x ∀;特称命题:p x ∃;5. 二次方程两项:(1)直接开平方(形如21x =);(2)提取公因式(形如220x x -=); 三项:(3)十字相乘法;(4)配凑法(提;配;括;完)(5)公式法:求根公式x =,判别式24b ac ∆=-;韦达定理:1212b x x a cx x a ⎧+=-⎪⎪⎨⎪=⎪⎩.6. 不等式的性质两个实数比较大小的方法:(1)作差法:与0比000a b a b a b a b a b a b ->⇔>⎧⎪-=⇔=⎨⎪-<⇔<⎩; (2)作商法:与1比111aa bb aa b b aa b b ⎧>⇔>⎪⎪⎪=⇔=⎨⎪⎪<⇔<⎪⎩(0)b >;性质: (1)乘法0a b ac bc c >⎫⇒>⎬>⎭ 0a b ac bc c >⎫⇒<⎬<⎭. (2)同向相加a b a c b d c d >⎫⇒+>+⎬>⎭.(3)同向相乘00a b ac bd c d >>⎫⇒>⎬>>⎭.7.二次次不等式(1)20ax bx c ++>的解集1{|x x x <或2}x x >,“大于取两边”. (2)20ax bx c ++<的解集12{|}x x x x <<“小于取中间”.若2()(0)f x ax bx c a =++≠,则当00a >⎧⎨∆<⎩时,()0f x >恒成立;当00a <⎧⎨∆<⎩时,()0f x <恒成立.8.二次函数一般式:2()(0)f x ax bx c a =++≠方法: (1)配方法,顶点式:2()()f x a x m n =-+, 对称轴x m =;顶点(,)m n(2)十字相乘法,交点式:12()()()f x a x x x x =-- 与x 轴的交点:12x x x =、 (3)对称轴方程:1222x x b x a +=-= 顶点坐标:2424,b ac b a a ⎛⎫-- ⎪ ⎪⎝⎭9.分式不等式化整式(1)()0()()0()f x f x g x g x >⇔⋅>. (2)()0()()0()f x f xg x g x ⇔⋅≥≥且()0g x ≠(3)()0()()0()f x f x g x g x <⇔⋅< (4)()0()()0()f x f xg x g x ⇔⋅≤≤且()0g x ≠ 10.绝对值不等式若0a >, (1)x a a x a <⇔-<< “小于取中间”;(2)x x a a >⇔<-或x a >“大于取两边” 若0c >, (1)ax b c c ax b c +<⇔-<+<;(2)ax b c ax b c +>⇔+>或ax b c +<-第二部分 函数、导数1.指数运算==整数幂:(1)n a a a a=⋅(n个a相乘)(2)1nnaa-=(3)01(0)a a=≠分数幂:(1)1na=(2)mna=(3)mna-指数运算:·m n m na a a+=,mm nnaaa-=,()m m mab a b=,()n m mna a=.2.对数运算(1)指数与对数互化:log(0,,10)xax aaN N a N==>≠>⇔(2)对数恒等式:①log10a=;②log1aa=;③log a Na N=;④log Naa N=(指对之后还是N)(3)常用对数:10loglgN N=;自然对数:ln log( 2.7)eN N e=≈(4)对数的运算:①加乘:log log log()a a aM N MN+=;②减除:log log loga a aMM NN-=(3)顶在外:log logna an bb=(4)顶在外,体位不变:log logmnaabnbm=(5)体位不变:logloglogcacbba=(学名换底公式,常用在对数的乘法运算中,但不常用)3.函数的定义域(1)分式:1x(0x≠)(2x≥)(3)零指数幂:0x(0x≠)nx-(0x≠)(4)对数:logax(0x≠)4.函数的解析式求函数解析式的4种方法(1)换元法(从前到后)(2)配凑法(从后到前)(3)待定系数法(4)解方程组法:()f x与1()fx,()f x-解方程组5.函数的单调性设1x、2x[,]a b∈,那么(1)若12x x<,12()()0f x f x-<()f x⇔为增函数;若1212()()0()f x f xf xx x->⇔-为增函数(同号为增);(2)若12x x<,12()()0f x f x->()f x⇔为减函数;若1212()()0()f x f xf xx x-<⇔-为减函数(异号为减);复合函数(())f g x的单调性:()f u、()u g x=“同增异减”.6.函数的奇偶性偶函数:(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f x f x -= 偶函数图像关于y 轴对称; 奇函数:(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f x f x -=- 奇函数图像关于原点对称; 公共定义域内有:奇±奇=奇,偶±偶=偶,奇×奇=偶,偶×偶=偶,奇×偶=奇. 7. 函数的对称性对称轴:()()()f a x f a x f x +=-⇔图像关于直线x a =对称.()()f a x f b x +=-⇔对称轴2a bx +=; 对称中心:()()2()f a x f a x b f x ++-=⇔图像关于点(a ,b )对称.()()0f a x f b x ++-=⇔对称中心(0)2a b+,.8. 函数的周期性(1)()()f x a f x +=,T a =.(2)()()f x a f x +=-,2T a =.(3)1()()f x a f x +=,2T a =. (4)1()()f x a f x +=-,2T a =.(5)()()f a x f b x +=+,||T a b =-. (6)两个对称轴是半个周期12T :()f x 关于直线x a =,x b =对称,那么2||T a b =-.(7)两个对称中心也是半个周期12T :()f x 关于点(a ,0)(b ,0)对称,那么2||T a b =-.(8)对称轴与对称点是14个周期:()f x 关于直线x a =,点(b ,0)对称,那么4||T a b =-.三角函数图像可证明(6)(7)(8). 9. 常见的五种函数(1)一次函数:y kx b =+(0k ≠);k :斜率,b :y 轴上的截距;①0k >,递增;②0k <,递减. (2)二次函数:2y ax bx c =++(0a ≠);①看a ;②看∆;③画图;④求解.(3)三次函数:32y ax bx cx d =+++;求导(4)反比例函数:ky x =(0k ≠);①0k >,图像在一、三象限;②0k <,图像在二、四象限(5)双勾函数:ay x x=+(0a >);①0x >,当x =min y =;②0x <,当x =max y =-.10. 基本不等式(1)a b +≥222a b ab +≥; (2)222()22a b a b ab ++≤≤ 满足三个条件:“一正二定三相等” 口诀:ab ≤均值的平方≤平方的均值.11. 零点问题方程()0f x =有实数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交点⇔函数()y f x =有零点. 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连续,且()()0f a f b ⋅<,则存在零点. 函数单调,则存在一个零点. 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方法: (1)直接求零点;(2)利用零点存在性定理,再结合函数的单调性确定零点个数; (3)利用函数图象的交点个数判断12.xR15.(1)平移变换(2)对称变换(3)伸缩变换(4)翻折变换导数部分(一)导数公式 1. 函数()f x 从1x 到2x 的平均变化率:2121()()f x f x x x --.2.导数定义:()f x 在点0x 处的导数(瞬时变化率),记作000000()()|=()lim limx x x x f x x f x yy f x x x=∆→∆→+∆-∆''==∆∆ 3. 函数()y f x =在0x 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的斜率切点00(,())P x f x ,斜率0()y f x '=,切线方程:000()()y y f x x x '-=-. 4.常见函数的导数常函数()f x c c = c 为常数 ()0f x '= 幂函数()f x x α= 1() f x x αα'-= 三角函数()sin ()cos ()cos ()sin f x x f x x f x x f x x ''====- 指数函数()()ln ()e e()xx xx f x a f x a a f x f x ''====对数函数n 11()log ()()ln ()l a f x x f x f x xf x x ax''====5.导数的运算法则(1) [()]k ()kf x f x ''=常数不用导(2) [()()]()()f x g x f x g x '''±=±各自导各自(3)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前导后不导加上后导前不导(4) 2()()()()()(()0)()[()]f x f x g x f x g x g x g x g x '''⎡⎤-=≠⎢⎥⎣⎦上导下不导减去下导上不导 除以分母的平方6.复合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y f g x =的导数和函数()() , y f u u g x ==的导数间的关系为x u x y y u '''=⋅. (二)导数研究函数① 求导 ② 因式分解 ③ 令 (),'=f x 0解得x 的值,即极值点 ④ 求单调性:()0()f x f x '>⇒是增函数; ()0()f x f x '<⇒为减函数. ⑤ 求极值: 列表得极值:(1)如果在0 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如果在0 x 附近的左侧()0f x '< 右侧 ()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⑥ 函数的最值(1)连续函数()f x 在闭区间[] , a b 上必有最大值与最小值.(2)将函数的极值与端,点处的值()(), f a f b 比较,最大的为最大值,最小的为最小值.第三部分:三角函数(公式、图像、解三角形)1. 角的概念与弧度制(1)角的概念:任意角的定义;正角(逆)、负角(顺)、零角;象限角轴上角;终边相同的角 (2)角度制与弧度制的互化: 180π=︒,157≈︒ 2. 扇形弧长、扇形面积公式(1)圆的周长2c r π=;圆的面积2S r π=. (2)扇形的弧长公式: l r θ=. (3)扇形面积公式:211||22s lr r α==. 3. 三角函数的定义(1) 三角函数的定义:角α终边上任一点(), P x y ,设OP r =,则:sin =y r α=对斜 , cos =xr α=邻斜 , tan =y xα=对邻 .(2) 三角函数的符号:一全正,二正弦,三正切,四余弦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单位圆或查表)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弧度 06π4π 3π 2π 23π 34π 56π π32π π2sin α 012 22 321 3222 12 0 -1 0 cos α 132 2212 0122232 -1 01 tan α 03313 不存在 3--133- 0不存在4. 同角关系式(1)22sin cos 1θθ+= 知一求二 sin cos tan θθθ、、;平方搭桥2(sin cos )12sin cos αααα±=±; (2)sin tan cos θθθ=弦切互化(分式齐次,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θ) 5. 诱导公式(1)诱导公式的作用:化简⇒大角化小角,负角化正角,最好化成特殊角.(2)谨记:出现轴上角才用诱导公式.(3)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6. 两角和与差(1):sin()sin cos cos sin a βαβαβαβ±±=±S ; (2):cos()cos cos sin sin a βαβαβαβ±±=C ;(3)tan tan :tan()1tan tan a βαβαβαβ±±±=T 配角技巧:所求角表示为已知角和特殊角的和、差、倍的形式.7⎫⎧π相邻对称中心(两对称轴)间隔半个周期T 21;相邻对称中心与对称轴间隔T 41. 8.二倍角公式、降幂公式(1)αααcos sin 22sin = (2)ααααα2222sin 211cos 2sin cos 2cos -=-=-= (3)ααα2tan 1tan 22tan -= 降幂公式:22cos 1cos 2αα+=;22cos 1sin 2αα-=. 9. 辅助角公式:)sin(cos sin 22ϕ++=+=x b a x b x a y ,ab=ϕtan ,22sin ba b +=ϕ,22cos ba a +=ϕ10. 三角函数的图像变换:x y sin =经过图像变换得到1)32sin(2++=πx y方法一:① 向左平移3π,得到)3sin(π+=x y ; ② 横坐标缩短到原来的21倍,得到)32sin(π+=x y ;③ 纵坐标伸长到原来的2倍,得到)32sin(2π+=x y ;④ 向上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1)32sin(2++=πx y .方法二:① 横坐标缩短为原来的21倍,得到x y 2sin =;② 向左平移6π,得到)32sin()]6(2sin[ππ+=+=x x y ;③④ 同上.11. 三角函数的解析式 (1)2M m A -=, (2)2M m B +=, (3)ω:先求周期T ,再由2T πω=得ω.把A 、B 、ω代入sin()y A x B ωϕ=++中(4)ϕ:代特殊点:上升点(2,0)k π、最高点2,12k ππ⎛⎫+ ⎪⎝⎭下降点(2,0)k ππ+最低点32,12k ππ⎛⎫+- ⎪⎝⎭即得统一的形式:sin()y A x B ωϕ=++ 三角函数图像化简思路:二次化一次(2倍角、降幂公式),一次再统一(辅助角、两角和差),即 化成统一的形式sin()y A x B ωϕ=++. 12. 正弦型函数的性质正弦型函数sin()y A x ωϕ=+(0)A >方法:整体代入 (1)周期:2||T πω=(2)奇偶性:当2k πϕπ=+时,sin()cos y A x A x ωϕω=+=±偶函数;当k ϕπ=时,sin()sin y A x x ωϕω=+=±奇函数.(3)最值:当22x k πωϕπ+=+时,y 最大;22x k πωϕπ+=-+时,y 最小。
(完整word)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推荐文档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最全面,最详细)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抛物线:y = ax *+ bx + c就是y等于ax 的平方加上bx再加上ca > 0时开口向上a < 0时开口向下c = 0时抛物线经过原点b = 0时抛物线对称轴为y轴还有顶点式y = a(x+h)* + k就是y等于a乘以(x+h)的平方+k-h是顶点坐标的xk是顶点坐标的y一般用于求最大值与最小值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它表示抛物线的焦点在x的正半轴上,焦点坐标为(p/2,0) 准线方程为x=-p/2由于抛物线的焦点可在任意半轴,故共有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圆:体积=4/3(pi)(r^3)面积=(pi)(r^2)周长=2(pi)r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一)椭圆周长计算公式椭圆周长公式:L=2πb+4(a-b)椭圆周长定理:椭圆的周长等于该椭圆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周长(2πb)加上四倍的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差。
(二)椭圆面积计算公式椭圆面积公式:S=πab椭圆面积定理:椭圆的面积等于圆周率(π)乘该椭圆长半轴长(a)与短半轴长(b)的乘积。
以上椭圆周长、面积公式中虽然没有出现椭圆周率T,但这两个公式都是通过椭圆周率T推导演变而来。
常数为体,公式为用。
椭圆形物体体积计算公式椭圆的长半径*短半径*PAI*高三角函数: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cot(A+B)=(cotAcotB-1)/(cotB+cotA) cot(A-B)=(cotAcotB+1)/(cotB-cot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ot2A=(cot2A-1)/2cot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四倍角公式:sin4A=-4*(cosA*sinA*(2*sinA^2-1))cos4A=1+(-8*cosA^2+8*cosA^4)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五倍角公式:sin5A=16sinA^5-20sinA^3+5sinAcos5A=16cosA^5-20cosA^3+5cosA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六倍角公式: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cos6A=((-1+2*cosA^2)*(16*cosA^4-16*cosA^2+1))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2-15*tanA^4+tanA^6)七倍角公式: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64*sinA^6))cos7A=(cosA*(56*cosA^2-112*cosA^4+64*cosA^6-7))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八倍角公式: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九倍角公式:sin9A=(sinA*(-3+4*sinA^2)*(64*sinA^6-96*sinA^4+36*sinA^2-3))cos9A=(cosA*(-3+4*cosA^2)*(64*cosA^6-96*cosA^4+36*cosA^2-3))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十倍角公式:sin10A=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cos10A=((-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tan10A=-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万能公式: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ot(A/2)=√((1+cosA)/((1-cosA)) cot(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otA+cotBsin(A+B)/sinAsinB -cotA+cot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n+1)/2)^2 1*2+2*3+3*4+4*5+5*6+6*7+…+n(n+1)=n(n+1)(n+2)/3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 注:其中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a+b|≤|a|+|b| |a-b|≤|a|+|b| |a|≤b<=>-b≤a≤b|a-b|≥|a|-|b| -|a|≤a≤|a|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0 注:方程有相等的两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个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共轭复数根公式分类公式表达式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 注:(a,b)是圆心坐标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 注:D2+E2-4F>0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 y2=-2px x2=2py x2=-2py直棱柱侧面积S=c*h 斜棱柱侧面积S=c'*h正棱锥侧面积S=1/2c*h' 正棱台侧面积S=1/2(c+c')h'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 球的表面积S=4pi*r2圆柱侧面积S=c*h=2pi*h 圆锥侧面积S=1/2*c*l=pi*r*l弧长公式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s=1/2*l*r锥体体积公式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斜棱柱体积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柱体体积公式V=s*h 圆柱体V=pi*r2h图形周长面积体积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三角形的面积已知三角形底a,高h,则S=ah/2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半周长p,则S=√[p(p - a)(p - b)(p - c)] (海伦公式)(p=(a+b+c)/2)和:(a+b+c)*(a+b-c)*1/4已知三角形两边a,b,这两边夹角C,则S=absinC/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内切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r/2设三角形三边分别为a、b、c,外接圆半径为r则三角形面积=abc/4r已知三角形三边a、b、c,则S=√{1/4[c^2a^2-((c^2+a^2-b^2)/2)^2]} (“三斜求积” 南宋秦九韶)| a b 1 |S△=1/2 * | c d 1 || e f 1 |【| a b 1 || c d 1 | 为三阶行列式,此三角形ABC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A(a,b),B(c,d), C(e,f),这里ABC| e f 1 |选区取最好按逆时针顺序从右上角开始取,因为这样取得出的结果一般都为正值,如果不按这个规则取,可能会得到负值,但不要紧,只要取绝对值就可以了,不会影响三角形面积的大小!】秦九韶三角形中线面积公式:S=√[(Ma+Mb+Mc)*(Mb+Mc-Ma)*(Mc+Ma-Mb)*(Ma+Mb-Mc)]/3其中Ma,Mb,Mc为三角形的中线长.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平面图形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正方形a—边长C=4aS=a2长方形a和b-边长C=2(a+b)S=ab三角形a,b,c-三边长h-a边上的高s-周长的一半A,B,C-内角其中s=(a+b+c)/2 S=ah/2=ab/2?sinC=[s(s-a)(s-b)(s-c)]1/2=a2sinBsinC/(2sinA)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矩形性质定理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61矩形性质定理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62矩形判定定理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63矩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64菱形性质定理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65菱形性质定理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66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s=(a×b)÷267菱形判定定理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68菱形判定定理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69正方形性质定理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70正方形性质定理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71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72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对称中心平分73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74等腰梯形性质定理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75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76等腰梯形判定定理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7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78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79 推论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80 推论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82 梯形中位线定理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l=(a+b)÷2 s=l×h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a:b=c:d,那么ad=bc 如果ad=bc,那么a:b=c:d84 (2)合比性质如果a/b=c/d,那么(a±b)/b=(c±d)/d85 (3)等比性质如果a/b=c/d=…=m/n(b+d+…+n≠0),那么(a+c+…+m)/(b+d+…+n)=a/b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7 推论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88 定理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90 定理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93 判定定理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94 判定定理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95 定理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96 性质定理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97 性质定理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98 性质定理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弦值100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101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102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3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104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105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106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07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108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的一条直线109定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高中全部数学公式完整本自己整理Word版
三角函数①合角公式②倍角公式③半角公式④万能公式⑤和差化积⑥积化和差⑦辅助角公式⑧诱导公式sin →cos 和tan →cot是加减的关系,若原来的角加减后的角的新函数值与原来的符号不同,则要加负号⑨其它⑩三角函数的图像对称轴对称中心增区间减区间对称轴对称中心增区间减区间对称中心增区间⑾正弦定理⑿余弦定理不等式对称性传递性推论推论已知,,,求范围?均值不等式①②当为定值时,当且仅当时,③当为定值时,当且仅当时,④时取等号若②③中不能取到等号则用调和函数注:,再根据x的值域来确定定义域平面向量三点共线①②三线共点因为A、G、D共线因为C、G、E共线基底不平行,任意存在唯一实数使(向量关于的分解式)①②若,则③④若则空间向量共面向量三点共线四点共面直线方程①点斜式已知过,斜率为k②斜截式已知截距为b,斜率为k③截距式若则,④一般式平行②③且垂直①且②③相交①②④重合②③且圆锥曲线弦长公式椭圆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点形成的轨迹为椭圆。
通径准线焦半径共焦点椭圆系当三角形PF 1F 2面积最大时,P 为短轴端点双曲线一个动点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2a的点形成的轨迹为双曲线。
离心率越大,开口越大。
|PF1|-|PF2|=2a渐近线共焦点双曲线系共渐近线双曲线系抛物线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这个动点到定直线的距离的点形成的轨迹为抛物线。
焦半径(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F 的距离)过焦点的通径最短圆(弧度)圆心半径r一般式圆—线相交 相切相离弦长圆—圆(此式为两圆的交点所在的直线的方程)①当时,表示过两圆交点的所有圆的方程 ②当时,表示过两圆交点的弦的直线方程(若两圆相切,则表示两圆的内公切线)解析平面几何k 不存在距离::点—线线—线(此处为平行的两个式子x 、y 的系数都相等的时候)对称: ::点—点点—线线—点 ①直线上任取两点A 、B ,找到它们关于P 的对称点C 、D ,求出过这两点的直线②P 到两直线距离相等③所求直线上任取一点,找到它关于在已知直线上的对称点则(P 为A 、B 中点)代入已知直线线—线 求出与的焦点,在上任取一点,找到A 关于的对称点则,P 、B 都在所求直线上中心直线系: :与的焦点为P ,则表示过P 的所有直线(表示不了)到角将逆时针绕P 旋转到,则所旋转的角θ叫做到的角——到角与的夹角解析空间几何①关于x 轴对称②关于y 轴对称③关于z 轴对称④关于xOy 对称⑤关于yOz 对称⑥关于xOz对称⑦关于原点对称和的中点距离点—点点—线取直线方向向量通过求通过求线—线 平移使两异面直线相交,并确定一个平面,则直线被平移前直线与所成平面的距离即为 线线间距离线—面 在l 上任取一点A A 与平面任意一点B 连线平面单位法向量为立体几何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球圆柱圆锥圆台空间位置平行线—面线平行于面内任意直线面—面相交直线两两平行垂直线—面线垂直面内两相交直线面—面线垂直面则过线的面垂直面交角线—面面—面三垂线定理cos∠AOC=cos∠AOB∙cos∠BOC证明线—面点—线(三点共线)不重合的两个平面一个公共点,那它们只有一条过这点的公共直线数列求通项公式an①观察法②已知S n求a nn=1 a1=S1n≥2 a n=S n-S n-1③递推公式法1、a n+1-a n=d2、3、叠加法(a1已知)a2-a1=a3-a2=a4-a3=a5-a4=a6-a5=……a n -a n-1= 叠加之后得 a n -a 1=a 1已知 所以a n =4、已知a n+1=Pa n +q 倒成(a n+1+x)=P(a n +x) 所以a n+1= Pa n +px-x 令q=px-x 可求出xb n = a n +x 为等比数列,公比p求前n项和Sn①公式法Sn=12+22+32+……+(n-1)2+n 2=②倒序相加(乘)法(乘用于等比数列且已知x 1 x n ) P n =x 1∙x 2∙x 3∙……∙x n-1∙x n P n = x n ∙x n-1∙……∙x 3 ∙x 2∙x 1P n 2= x 1 x n ∙x 2 x n-1∙x 3 x n-2∙……∙x n-1 x 2∙x n x 1=( x 1 ∙x n )n =(ab)n P n =③分组求和④错位相减(等差{a n }等比{b n }求{a n b n }的{S n }) ⑤裂项相消求S nSn=a 1+a 2+a 3+……+a n-1+a n其它 等差数列若,则等差数列中S k ,S 2k -S k ,S 3k -S 2kn=成等差数列,公差k 2d若共有2n 项,则若共有2n+1项,则等比数列若,则若a 、G 、b 成等比数列,则等比数列中S k ,S 2k -S k ,S 3k -S 2k 成等比数列,公比q k推理与证明推理不等式证明比较法 ①作差 ②作商综合法 由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分析法 从结论入手,找出成立的条件 要证A 只需证B ……Z 显然成立 ∴A反证法已知A ,求证B 假设⇁B 为真…… 即C 矛盾(不符已知条件或已知公理或已证过结论) ∴原命题正确 换元法 构造函数缩放法证……不等式解法一元一次一元二次①求∆,并判断正负 ②③借图像用根解题 分式移项→同分→化积 高次 ①因式分解 ②等于零的根③数轴(从右边起,右在上) ④解题有平方时含有绝对值 平方无理数被开方数中有未知数指数有意义、底不同化同底、分情况讨论对数有意义、底不同化同底、分情况讨论线性规划线定界 点定域(ABC 三个域)含直线时用实线否则用虚线数学归纳法适用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 格式 1)当时带入已知式子,并计算时命题正确2)可使时命题正确k 带入已知式子得到有k 的式子A 3)那么,当时k+1带入已知式子得到有k 的式子B ,利用A也就是当时,命题正确综合(1)(2)知对于命题正确常用逻辑用语命题 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开语句(条件命题) 含有变量的语句 全称命题 针对全体对象的命题 存在性命题 对象中部分 且 p ∩q p 、q 同时为真,命题为真 或 p ∪q p 、q 至少有一个为真,命题为真 非 ⇁p p 的否定全称命题的非是存在性命题 存在性命题的非是全称命题原命题 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 若q 则p 逆否命题 若⇁q 则⇁p 原命题的否定 若p则⇁q导数求过某点的切线方程设切点求并去将已知点代入求出则方程可求四则运算特殊的函数的导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常函数复合函数定积分f(x) 被积函数a积分下限b 积分上限定积分有正负,转化成面积的时候要注意。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公式大全(必备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高中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1、函数的单调性(1)设1212[,],x x a b x x ∈<、且那么],[)(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若()=0f x ',则)(x f 有极值。
2、函数的奇偶性若)()(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若)()(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0x f '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①'C 0=; ②1')(-=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 ④x x sin )(cos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⑦a x x a ln 1)(log '=; ⑧xx 1)(ln '= 5、导数的运算法则(1)'''()u v u v ±=±. (2)'''()uv u v uv =+.(3)'''2()u u v uv v v -=.6、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得0x .当()00f x '=时:①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②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7、分数指数幂(1)m na =(2)1m nm naa-==.8、根式的性质 (1)n a =.(2)当na =;当n,0||,0a a a a a ≥⎧==⎨-<⎩.9、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rs r s aa a +⋅=;(2)()r srsa a =;(3)()r r rab a b =. 10、对数公式(1)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 log b a N b a N =⇔=。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文科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文科1. 方程式及其解:①一元二次方程: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a≠0,则有ax²+bx+c=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为:X1= [-b+√(b2-4ac)]/2a,X2= [-b-√(b2-4ac)]/2a。
②二元一次方程:若二元一次方程的两个系数都不为0,则有ax + by= c的二元一次方程解为x = (c - b) / a, y = (c - a) / b。
③一元一次不等式:若ax+b 0,则有ax + b 0的一元一次不等式解为x 0。
2. 三角函数:①余弦定理:中余弦定理是三角形的一个结论,它的典型表达形式为:a² = b²+c²-2bc·cosA,其中A为∠BAC的角,a、b、c分别为角A、B、C对应的边。
②正弦定理:正弦定理也叫做余弦定理的推广,它的典型表达形式为:a/sinA = b/sinB = c/sinC,其中A,B,C为三角形∠ABC内角,a,b,c为∠ABC对应的边。
3. 椭圆方程:椭圆方程常常可以表示其他曲线,它的典型表达形式为:ax²/a² +by²/b²= 1,其中a,b分别为椭圆实轴和虚轴,a>b并且常称a为半焦距。
4. 平面向量与几何:①矢量的组成:矢量由若干单位矢量组成,它们的求和或称为合成矢量。
②向量的运算:向量的加法是把两个向量的对应终点相加,乘法是在向量的起始点放大或缩小向量的大小。
5. 几何证明:几何证明的主要手段包括推理、逻辑、图形和计算等方法,具体可用如下步骤来进行:①确定要证明的定理或结论;②构建证明环境;③提出假设;④做出推理或运算,从而证明出要证明的定理或结论。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电子版
高中数学公式大全总结电子版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数学公式是同学们的重要武器,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以下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和学习数学。
代数
1. 二项式定理
$ (a+b)^n = C_n^0 a^n b^0 + C_n^1 a^{n-1} b^1 + … + C_n^n a^0 b^n $
2. 一元二次方程求解公式
$ x= $
3. 利用求和公式求和
$ _{i=1}^{n} i = $
几何
1. 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 a^2 + b^2 = c^2 $
2. 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
周长:$ C = 2r $
面积:$ S = r^2 $
3. 高中立体几何体积公式
圆锥体积:$ V = r^2 h $
圆柱体积:$ V = r^2 h $
微积分
1. 导数基本公式
$ (cf)’ = cf’ $
$ (f+g)’ = f’ + g’ $
$ (fg)’ = f’g + fg’ $
$ ( )’ = $
2. 不定积分基本公式
$ k ,dx = kx + C $
$ x^n ,dx = x^{n+1} + C (n ) $
$ e^x ,dx = e^x + C $
以上是高中数学中常用的一些公式,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希望同学们在备考和学习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公式,取得优异的成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课本中的公式三角函数公式表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 商的关系:平方关系:tanα·cotα=1sinα·cscα=1cosα·secα=1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 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六边形记忆法:图形结构“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记忆方法“对角线上两个函数的积为1;阴影三角形上两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任意一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等于相邻两个顶点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sin(-α)=-sinαcos(-α)=cosα tan(-α)=-tanαcot(-α)=-cot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sin(2kπ+α)=sinαcos(2kπ+α)=cosαtan(2kπ+α)=tanαcot(2kπ+α)=cotα(其中k∈Z)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万能公式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tanα-tanβtan(α-β)=——————1+tanα·tanβ2tan(α/2)sinα=——————1+tan2(α/2)1-tan2(α/2)cosα=——————1+tan2(α/2)2tan(α/2)tanα=——————1-tan2(α/2)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2α=2sinαcosα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2tanαtan2α=—————1-tan2α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3tanα-tan3αtan3α=——————1-3tan2α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α+βα-βsinα+sinβ=2sin———·cos———2 2α+βα-βsinα-sinβ=2cos———·sin———2 2α+βα-βcosα+cosβ=2cos———·cos———2 2α+βα-βcosα-cosβ=-2sin———·sin———2 2 1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1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1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1sinα·sinβ=— -[cos(α+β)-cos(α-β)]2化asinα±bcosα为一个角的一个三角函数的形式(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集合、函数集合简单逻辑任一x∈A x∈B,记作A BA B,B A A=BA B={x|x∈A,且x∈B}A B={x|x∈A,或x∈B}card(A B)=card(A)+card(B)-card(A B)(1)命题原命题若p则q逆命题若q则p否命题若 p则 q逆否命题若 q,则 p(2)四种命题的关系(3)A B,A是B成立的充分条件B A,A是B成立的必要条件A B,A是B成立的充要条件函数的性质指数和对数(1)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2)单调性对于任意x1,x2∈D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增函数若x1<x2 f(x1)>f(x2),称f(x)在D上是减函数(3)奇偶性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f(-x)=f(x),称f(x)是偶函数若f(-x)=-f(x),称f(x)是奇函数(4)周期性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一x,若存在常数T,使得f(x+T)=f(x),则称f(x)是周期函数(1)分数指数幂正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负分数指数幂的意义是(2)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loga(MN)=logaM+logaNlogaMn=nlogaM(n∈R)指数函数对数函数(1)y=ax(a>0,a≠1)叫指数函数(2)x∈R,y>0图象经过(0,1)a>1时,x>0,y>1;x<0,0<y<10<a<1时,x>0,0<y<1;x<0,y>1a> 1时,y=ax是增函数0<a<1时,y=ax是减函数(1)y=logax(a>0,a≠1)叫对数函数(2)x>0,y∈R图象经过(1,0)a>1时,x>1,y>0;0<x<1,y<00<a<1时,x>1,y<0;0<x<1,y>0a>1时,y=logax是增函数0<a<1时,y=logax是减函数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基本型logaf(x)=b f(x)=ab(a>0,a≠1)同底型logaf(x)=logag(x) f(x)=g(x)>0(a>0,a≠1)换元型 f(ax)=0或f (logax)=0数列数列的基本概念等差数列(1)数列的通项公式an=f(n)(2)数列的递推公式(3)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的关系an+1-an=dan=a1+(n-1)da,A,b成等差 2A=a+bm+n=k+l am+an=ak+al等比数列常用求和公式an=a1qn_1a,G,b成等比 G2=abm+n=k+l aman=akal不等式不等式的基本性质重要不等式a>b b<aa>b,b>c a>ca>b a+c>b+ca+b>c a>c-ba>b,c>d a+c>b+da>b,c>0 ac>bca>b,c<0 ac<bca>b>0,c>d>0 ac<bda>b>0 dn>bn(n∈Z,n>1)a>b>0 >(n∈Z,n>1)(a-b)2≥0a,b∈R a2+b2≥2ab|a|-|b|≤|a±b|≤|a|+|b|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1)要证明不等式a>b(或a<b),只需证明a-b>0(或a-b<0=即可(2)若b>0,要证a>b,只需证明,要证a<b,只需证明综合法综合法就是从已知或已证明过的不等式出发,根据不等式的性质推导出欲证的不等式(由因导果)的方法。
分析法分析法是从寻求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入手,逐步寻求所需条件成立的充分条件,直至所需的条件已知正确时为止,明显地表现出“持果索因”复数代数形式三角形式a+bi=c+di a=c,b=d(a+bi)+(c+di)=(a+c)+(b+d)i (a+bi)-(c+di)=(a-c)+(b-d)i (a+bi)(c+di )=(ac-bd)+(bc+ad)ia+bi=r(cosθ+isinθ)r1=(cosθ1+isinθ1)•r2(cosθ2+isinθ2)=r1•r2〔cos(θ1+θ2)+isin(θ1+θ2)〕〔r(cosθ+sinθ)〕n=rn(cosnθ+isinnθ)k=0,1,……,n-1解析几何1、直线两点距离、定比分点直线方程|AB|=| ||P1P2|=y-y1=k(x-x1)y=kx+b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夹角和距离或k1=k2,且b1≠b2l1与l2重合或k1=k2且b1=b2l1与l2相交或k1≠k2l2⊥l2或k1k2=-1 l1到l2的角l1与l2的夹角点到直线的距离2.圆锥曲线圆椭圆标准方程(x-a)2+(y-b)2=r2 圆心为(a,b),半径为R一般方程x2+y2+Dx+Ey+F=0其中圆心为( ),半径r(1)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和圆的半径r判断或用判别式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两圆的位置关系用圆心距d与半径和与差判断椭圆焦点F1(-c,0),F2(c,0)(b2=a2-c2)离心率准线方程焦半径|MF1|=a+ex0,|MF2|=a-ex0双曲线抛物线双曲线焦点F1(-c,0),F2(c,0)(a,b>0,b2=c2-a2)离心率准线方程焦半径|MF1|=ex0+a,|MF2|=ex0-a 抛物线y2=2px(p>0)焦点F准线方程坐标轴的平移这里(h,k)是新坐标系的原点在原坐标系中的坐标。
1.集合元素具有①确定性②互异性③无序性2.集合表示方法①列举法②描述法③韦恩图④数轴法3.集合的运算⑴ A∩(B∪C)=(A∩B)∪(A∩C)⑵ Cu(A∩B)=CuA∪CuBCu(A∪B)=CuA∩CuB4.集合的性质⑴n元集合的子集数:2n真子集数:2n-1;非空真子集数:2n-2高中数学概念总结一、函数1、若集合A中有n 个元素,则集合A的所有不同的子集个数为,所有非空真子集的个数是。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对称轴方程是,顶点坐标是。
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时,解析式的设法有三种形式,即,和(顶点式)。
2、幂函数,当n为正奇数,m为正偶数,m<n时,其大致图象是3、函数的大致图象是由图象知,函数的值域是,单调递增区间是,单调递减区间是。
二、三角函数1、以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始边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在角的终边上任取一个异于原点的点,点P到原点的距离记为,则sin = ,cos = ,tg = ,ctg = ,sec = ,csc = 。
2、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中,平方关系是:,,;倒数关系是:,,;相除关系是:,。
3、诱导公式可用十个字概括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如:, = ,。
4、函数的最大值是,最小值是,周期是,频率是,相位是,初相是;其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凡是该图象与直线的交点都是该图象的对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