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1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习题课件新版湘教版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小结与复习
Ca B
2.勾股数
满足a2 +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四、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
注意:①对应相等.
②“HL”仅适用直角三角形,
③书写格式应为:
C
B
∵在Rt△ ABC 和Rt△ DEF中,
AB =DE,
D
AC=DF,
∴Rt△ABC≌Rt△DEF (HL) F
E
五、 角平分线的性质与判定
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角的平分线的判定
图形
C
P
已知 条件
结论
OP平分∠AOB PD⊥OA于D PE⊥OB于E
PD=PE
C P
PD=PE PD⊥OA于D PE⊥OB于E OP平分∠AOB
考点讲练
考点一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例1:如图,AB∥DF,AC⊥BC于C,CB的延长线与
Rt△CDF,从而得到DE=DF,再利用角平
分线的判定定理证明AD是△ABC的角平 E
F
分线.
B
D
C
证明: 在Rt△BDE 和 Rt△CDF中,
EB=FC,
BD=CD,
∴ Rt△BDE ≌ Rt△CDF(HL).
∴ DE=DF.
∵DE⊥AB, DF⊥AC,
E
∴ AD是△ABC的角平分线.
B
A
F
D
C
优质 课件
八年级数学下(XJ) 教学课件
第1章 直角三角形
小结与复习
要点梳理
考点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要点梳理
一、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教学设计1
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是学生在掌握了三角形基本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直角三角形的特殊性质。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并证明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如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等,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例题和习题,引导学生掌握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七年级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对三角形有一定的认识。
但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些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了解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勾股定理,并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
2.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2.运用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证明勾股定理。
3.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几何画板等软件,用于辅助证明勾股定理。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引出直角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其性质和判定方法值得研究。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在此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如三角形的性质、 Pythagoreantheorem 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017年春季新版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Ⅱ)课件33
a
3
5
7
9
11
b
c
4
5
12
13
24
25
40
41
60
61
… … …
2n+1
2n(n+1)
2n(n+1)+1
①从前2个表中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设n为正整数,那么,2n+1,2n(n+1),2n(n+1)+1 是一组勾股数。
②你能根据发现的规律写出更多的勾股数吗? 试试看 .
数学海螺图: 在数学中也有这样一幅美丽的 “海螺型”图案
BC= 3√ 3
CE=3
B
60° 45°
D
C
E
A
9、如图,有一块地,已知AD=4 m, C 12 CD=3 m,∠ADC=90°,AB=13 m, 3 D B 4 BC=12 m。求这块地的面积。 13 A 提示:连接AC,在Rt △ACD中 由勾股定理求得AC,再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 用S△ABC-S △ACD即可求得面积。 24 m2. 10、如图:四边形ABCD中, ∠ABC=∠ADC=90°,∠A=60°, A AB=2,CD=1,求四边形ABCD的周 2 60° D 1 长和面积。
满足a2+b2=c2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像(3,4,5)、(6,8,10)、(5,12,13) 等满足a2+b2=c2的一组正整数,通常称为勾股数, 请你填表并探索规律. a b c 3 4 5 6 8 10 9 12 15 12 16 20 … … … 3n 4n 5n
三角形的三边分别是3,4,5的整数倍,这样 的三个数是一组勾股数。
7、判断由线段a、b、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 角形?如果是,指出哪一条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1)a=12,b=16,c=20 (2) a=8,b=12,c=15 ∵a2+b2=c2 ,∴是 ∵a2+b2≠c2 ,∴不是 ∠C=90° (3) a=5,b=6,c=8 (4) a:b:c=5:12:13 设a=5x,b=12x,c=13x ∵a2+b2≠c2 ,∴不是 ∵a2+b2=c2 ,∴是 ∠C=90°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第2课时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习题新版湘教版
腰长为12 m,则底边上的高是( B
A.4 m
B.6 m
C.10 m
D.12 m
)
(第6题)
7.(母题:教材P8习题T6)如图,在△ABC中,∠C=90°,点
E是边AC上的点,且∠1=∠2,DE垂直平分边AB,垂足
为点D.若EC=3 cm,则AE的长为 6 cm
∴∠B=30°,∴∠BAC= (180°-∠B)=75°.
②如图(b),AC=BC,AD⊥BC交BC的延长线于点D,
AD在三角形的外部,∴∠CAB=∠B.由题意知AD= BC=
AC,∴∠ACD=30°=∠B+∠CAB.
∵∠B=∠CAB,∴∠BAC= ∠ACD=15°.
③如图(c),AC=AB,AD⊥BC,BC边为等腰三角形底
交BC于点D,E为AB上一点,连接DE,则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D
)
A.∠CAD=30°
B.AD=BD
C.BD=2CD
D.CD=ED
3.如图,在Rt△ABC中,∠ACB=90°,∠B=30°,将△ABC
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定角度得到△DEC,点D恰好在
AB上.
(1)若AC=4,求DE的长度;
【解】在△ABC中,∠ACB=90°,
形状
12. [新考法 分类判断法]如图,在Rt△ABC中,∠C=90°,
∠A=30°,BC=12 cm.动点P从点A出发,沿AB向点B运
动,动点Q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如果动点P以2
cm/s,动点Q以1 cm/s的速度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t
s,解答下面的问题:
2019年湘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1 第1课时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公开课课件
的中线CD,比较线段CD 与线段AB 之间的数量关
系,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线段CD 比线段 AB短.
我测量后发现 1 CD = 2 AB.
试给出 数学证 明. 猜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证一证
如图1-3, 如果中线CD = 1 AB,则有∠DCA = 2 ∠A . 由此受到启发,在图1-4 的Rt△ABC中,过直 角顶点C作射线CD交AB于D ,使 ∠ DCA= ∠A ,
B
A
C
直角三角形的表示:直角三角形可以用符号“Rt△” 表示,直角三角形ABC 可以写成Rt△ABC .
典例精析
例1(1)如图,∠B=∠C=90°,AD交BC于点O,∠A 与∠D有什么关系? 方法一(利用平行的判定和性质): A ∵∠B=∠C=90°, ∴AB∥CD, ∴∠A=∠D. 方法二(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B=∠C=90°, ∴∠A+∠AOB=90°,∠D+∠COD=90°. ∵∠AOB=∠COD, ∴∠A=∠D.
的和等于多少呢?
在Rt△ABC中,因为 ∠C=90°,由三角形内角和定 理,得∠A +∠B+∠C=90°,即 ∠A +∠B=90°.
思考:由此,你可以得到直角三角形有什么性质呢?
总结归纳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应用格式: 在Rt△ABC 中, ∵ ∴ ∠C =90°, ∠A +∠B =90°.
∴ △ABC是直角三角形.
例6 如图,在△ABC中,AD是高,E、F分别
是AB、AC的中点.
(1)若AB=10,AAD是△ABC的高,E、F分别是AB、AC的中点,
湘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课件(XJ) 第1章 直角三角形 第2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解:(1)在Rt△ ABC中,
A
别踩我,我怕疼!
C 根据勾股定理得
AB 32 42 5米,
∴这条“径路”的长为5米. (2)他们仅仅少走了
(3+4-5)×2=4(步). B
二 利用勾股定理求最短距离
问题 在A点的小狗,为了尽快吃到B点的香肠,它选择A 不选择A C B路线,难道小狗也懂数学?
问题 观看下面同一根长竹竿以三种不同的方式进门的情况,并结合曾 小贤和胡一菲的做法,对于长竹竿进门之类的问题你有什么启发?
这个跟我们学的勾股 定理有关,将实际问 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典例精析 例1 一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示,一块长3m,宽2.2m的长方形薄木板能
否从门框内通过?为什么?
分析:可以看出木板横着,竖着都不能通过,
A A
B
解:台阶的展开图如图,连接AB.
在Rt△ABC中,根据勾股定理得
C
B
AB2=BC2+AC2=552+482=5329,
∴AB=73cm.
能力提升: 5. 为筹备迎新晚会,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圆筒形灯罩,底色漆成白色,然 后缠绕红色油纸,如图.已知圆筒的高为108cm,其横截面周长为36cm, 如果在表面均匀缠绕油纸4圈,应裁剪多长的油纸?
例4 在一次台风的袭击中,小明家房前的一棵大树在离地面6米处断裂, 树的顶部落在离树根底部8米处.你能告诉小明这棵树折断之前有多高吗?
6 米
8米
A
6 米
C
8米
解:根据题意可以构建一直角三角
形模型,如图.
在Rt△ABC中,
AC=6米,BC=8米,
由勾股定理得
AB AC2 BC2
62 82
B
AB32= 62 +(10+8)2 =360, B2 ∴AB1<AB2<AB3.
八年级数学下册 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素材 (新版)湘教版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性质的应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是直角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同时也是常考的知识点.它为证明线段相等、角相等、线段的倍分等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理论依据。
但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它却是以矩形性质(矩形的对角线相等)的推论形式出现的,因而很容易造成学生忽视这一性质的应用.从实际教学的反馈来看确有很多学生应用它解决问题有困难.下面谈谈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应用.仅供参考.一、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1、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1,在Rt △BAC 中,∠BAC=90°,D 为BC 的中点,则AD=BC 21。
2、性质的拓展:如图1:因为D 为BC 中点,所以BD=DC=BC 21, 所以AD=BD=DC=BC 21, 所以∠1=∠2,∠3=∠4,因此∠ADB=2∠3=2∠4,∠ADC=2∠1=2∠2。
因而可得如下几个结论:①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将直角三角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②分成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相等,两个顶角互补、底角互余,并且其中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等于另一个等腰三角形底角的2倍.二、性质的应用1、求值例1、(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如图2,CD 是Rt △ABC 斜边AB 上的中线,若CD=4,则AB= .解析:由性质可知:CD=AB 21, 所以AB=2CD=8.2、证明线段相等例2、(上海市中考)如图4,在△ABC 中,∠BAC=90°,延长BA 到D 点,使AD =AB 21,点E 、F 分别为边BC 、AC 的中点。
(1)求证:DF=BE ;(2)过点A 作AG ∥BC ,交DF 于G 。
求证:AG=DG 。
分析:(1)因为E 为BC 的中点,所以BE=BC 21。
要证DF=BE ,即为, 连AE ,AE=BC 21,只需证DF=AE 。
因为EF 为△ABC 的中位线,所以EF ,而AD=AB 21, 所以。
故四边形AEFD 为平行四边形。
【精品】2017春八年级数学下册1.1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教案新版湘教版
第1章直角三角形1.1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掌握“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互余”,并能利用“两锐角互余”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重点)2.探索、理解并掌握“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重点、难点)一、情境导入在小学时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直角三角形的知识,同学们可以用手上的三角板和量角器作直角三角形,并和小组成员一同探究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如图,AB∥DF,AC⊥BC于C,BC与DF交于点E,若∠A=20°,则∠CEF等于( )A.110° B.100° C.80° D.70°解析:∵AC⊥BC于C,∴△ABC是直角三角形,∴∠ABC=90°-∠A=90°-20°=70°,∴∠ABC=∠1=70°,∵AB∥DF,∴∠1+∠CEF=180°,即∠CEF=180°-∠1=180°-70°=110°.故选A.方法总结:熟知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并准确识图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2题探究点二: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AB∥CD,∠BAF=∠F,∠EDC=∠E,求证:△EOF是直角三角形.解析: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是解答有关角的问题时最常用的定理,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本题欲证△EOF 是直角三角形,只需证∠E +∠F =90°即可,而∠E =12(180°-∠BCD ),∠F =12(180°-∠ABC ),由AB ∥CD 可知∠ABC +∠BCD =180°,即问题得证.证明:∵∠BAF =∠F ,∠BAF +∠F +∠ABF =180°,∴∠F =12(180°-∠ABF ).同理,∠E =12(180°-∠ECD ).∴∠E +∠F =180°-12(∠ABF +∠ECD ).∵AB ∥CD ,∴∠ABF +∠ECD =180°.∴∠E +∠F =180°-12×180°=90°,∴△EOF 是直角三角形. 方法总结: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为90°,可知该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5题探究点三: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如图,△ABC 中,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1)若AB =10,AC =8,求四边形AEDF 的周长;(2)求证:EF 垂直平分AD .解析:(1)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DE =AE =12AB ,DF =AF =12AC ,再根据四边形的周长的公式计算即可得解;(2)根据“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证明即可.(1)解:∵AD 是高,E 、F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DE =AE =12AB =12×10=5,DF =AF =12AC =12×8=4,∴四边形AEDF 的周长=AE +DE +DF +AF =5+5+4+4=18; (2)证明:∵DE =AE ,DF =AF ,∴E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F 是AD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EF 垂直平分AD .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含有线段的中点、直角三角形等条件时,可联想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的性质,连接中点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进行求解或证明.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6题探究点四:直角三角形性质的综合运用【类型一】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关系如图,在△ABC 中,AB =AC ,∠BAC =120°,EF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F ,交AB 于点E .求证:FC =2BF .解析:根据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联想到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因此连接AF ,得到△AFB 为等腰三角形.又可求得∠B =∠C =∠BAF =30°,进而求得∠FAC =90°.取CF 的中点M ,连接AM ,就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证明.证明:如图,取CF 的中点M ,连接AF 、AM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F =BF .∴∠BAF=∠B .∵AB =AC ,∠BAC =120°,∴∠B =∠BAF =∠C =12(180°-120°)=30°.∴∠FAC =∠BAC -∠BAF =90°.在Rt △AFC 中,∠C =30°,M 为CF 的中点,∴∠AFM =60°,AM =12FC =FM .∴△AFM 为等边三角形.∴AF =AM =12FC .又∵BF =AF ,∴BF =12FC ,即FC =2BF . 方法总结:当已知条件中出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时,通常会运用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这个性质,使用该性质时,要注意找准斜边和斜边上的中线.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9题【类型二】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图所示,四个小朋友在操场上做抢球游戏,他们分别站在四个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A 、B 、C 、D 处,球放在EF 的中点O 处,则游戏________(填“公平”或“不公平”).解析:游戏是否公平就是判断点A 、B 、C 、D 到点O 的距离是否相等.四个直角三角形有公共的斜边EF ,且O 为斜边EF 的中点.连接OA 、OB 、OC 、OD .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可知,OA =OB =OC =OD =12EF ,即点A 、B 、C 、D 到O 的距离相等.由此可得出结论:游戏公平.方法总结:题目中如果出现“直角三角形”和“中点”这两个条件时,应连接直角顶点与斜边中点,再利用“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的性质”解题.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堂达标训练”第8题【类型三】 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解动态探究题如图所示,在Rt △ABC 中,AB =AC ,∠BAC =90°,O 为BC 的中点.(1)写出点O 到△ABC 的三个顶点A 、B 、C 的距离的数量关系;(2)如果点M 、N 分别在线段AB 、AC 上移动,移动中保持AN =BM .请判断△OMN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解析:(1)由于△ABC 是直角三角形,O 是BC 的中点,得OA =OB =OC =12BC ;(2)由于OA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因此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CAO =∠B =∠45°,OA =OB ,又AN =MB ,所以△AON ≌△BOM ,所以ON =OM ,∠NOA =∠MOB ,于是有∠NOM =∠AOB =90°,所以△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1)连接AO .在Rt △ABC 中,∠BAC =90°,O 为BC 的中点,∴OA =12BC =OB =OC ,即OA =OB =OC ;(2)△O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如下:∵AC =BA ,OC =OB ,∠BAC =90°,∴OA =OB ,∠NAO =12∠CAB =∠B =45°,AO ⊥BC ,又AN =BM ,∴△AON ≌△BOM ,∴ON =OM ,∠NOA =∠MOB ,∴∠NOA +∠AOM =∠MOB +∠AOM ,∴∠NOM =∠AOB =90°,∴△MO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法总结:解决动态探究性问题,要把握住动态变化过程中的不变量,比如角的度数、线段的长和不变的数量关系,比如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变式训练: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课后巩固提升”第7题三、板书设计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性质一: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性质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方法二:两锐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通过练习反馈的情况来看,学生对于利用已知条件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直角三角形这一考点比较容易上手一些,而往往忽略在直角三角形中告诉斜边上的中点利用中线这一性质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让学生不断强化提高这一点。
八年级数学下册第1章直角三角形1.3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习题课件新版湘教版
【证明】连接BE,∵DE为BC的垂线,∴∠BDE=90°.
∴∠BDE=∠A.
在Rt△BDE和Rt△BAE中,
BE BE,
B
D
BA,
∴Rt△BDE≌Rt△BAE(HL),∴AE=ED.
题组二:选定合适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1.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边DC上一点,过点A
作FA⊥AE交CB的延长线于点F.若AB=4,则四
5.在△ABC中,AB=CB,∠ABC=90°,F为AB延长线上一点,点E在BC 上,且AE=CF.
(1)求证:Rt△ABE≌Rt△CBF. (2)若∠CAE=30°,∠BAC=45°,求∠ACF的度数.
【解析】(1)∵∠ABC=90°,
∴△ABE和△CBF均为直角三角形,
在Rt△ABE和Rt△CBF中,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对角线,过点D作DE∥AC交BC的延长线于E,
则图中与△ABC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选D.与△ABC全等的三角形为△ADC,△BAD,△DCB,
△DCE共4个.
4.如图,已知AB⊥BD,AB∥ED,AB=ED,要说明△ABC≌△EDC,若以
“SAS”为依据,还要添加的条件为
知识点 2 选定合适方法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 【例2】(2013·荆门中考)如图1,在△ABC中,AB=AC,点D是BC的 中点,点E在AD上. (1)求证:BE=CE. (2)如图2,若BE 的延长线交AC于点F,且BF⊥AC,垂足为F,∠BAC=45°,原题设其 他条件不变. 求证:△AEF≌△BCF.
∴∠EAF+∠C=90°,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精品教学课件 第1章 直角三角形 第1课时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E
10
6
DC = DE,DB = DB,
D
∴Rt△CDB≌Rt△EDB(HL),
B
∴BE = BC = 8. ∴ AE=AB - BE = 2.
8
C
∴△AED的周长 = AE + ED + DA = 2 + 6 = 8.
6.如图,已知 AD∥BC,P 是∠BAD与 ∠ABC的平分线的交 点,PE⊥AB 于 E,且PE = 3,求 AD 与BC 之间的距离.
解:过点 P 作MN⊥AD 于点 M,交 BC 于点 N. ∵ AD∥BC, ∴ MN⊥BC,MN 为 AD 与 BC 之间的距离. ∵ AP 平分∠BAD,PM⊥AD,PE⊥AB, ∴ PM = PE. 同理,PN = PE. ∴ PM = PN = PE =3. ∴ MN = 6. 即 AD 与 BC 之间的距离为 6.
PD⊥OA,PE⊥OB,垂足分别为 D,E.
A
求证:PD = PE.
D
证明:∵ PD⊥OA,PE⊥OB, ∴ ∠PDO = ∠PEO = 90°.
C P
在 △PDO 和 △PEO 中,
O
E
B
∠PDO = ∠PEO,
∠DOP = ∠EOP, OP = OP,
∴ △PDO≌△PEO(AAS). ∴ PD = PE.
作 PD⊥OA,PE ⊥OB,点 D,E 为垂足,测量 PD、
PE 的长.将三次数据填入下表:
PD
PE
D AC P
第一次 第二次
O
EB
第三次
2. 观察测量结果,猜想线段 PD 与 PE 的大小关系,
写出结:_P_D__=__P_E___
验证猜想 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八下第1章直角三角形1-2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Ⅱ第3课时上课新版湘教版
在Rt△ADF中,得AF2=AD2+DF2=16a2+4a2=20a2.
在△AEF中,AE2=EF2+AF2,
∴△AEF为直角三角形,且AE为斜边.
∴∠AFE=90°,即AF⊥EF.
练一练
1.下列各组线段中,能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C )
A.2,3,4
B.3,4,6
C.5,12,13
D.4,6,7
相传,我国古代 的大禹在治水时 也用了类似的方 法确定直角.
大禹治水
问题引入
1. 直角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有一个角是直角; (2)两锐角互余; (3)勾股定理; (4)直角三角形30°角的性质.
2.一个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是直角三角形?
①有一个内角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角三角形; ②如果一个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个三角形就是直 角三角形.
我们是否可以不用角,而用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断
是否为直角三角形呢?
首页
合作探究
活动:探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据说,古埃及人曾用下面的方法画直角:把一根长绳打
上等距离的13 个结,然后以3 个结间距,4 个结间距、5 个 结间距的长度为边长,用木桩钉成一个三角形,其中一个角
便是直角.你认为结论正确吗?
c
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C b A
问题2 求以线段a、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c的长:
① a=3,b=4; c=5 ② a=2.5,b=6; c=6.5
③ a=4,b=7.5. c=8.5 思考 以前我们已经学过了通过角的关系来确定直角
三角形,可不可以通过边来确定直角三角形呢?
① 5,12,13满足52+122=132, ② 7,24,25满足72+242=252, ③ 8,15,17满足82+152=172.
八年级下册1、1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Ⅰ第1课时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习题新版湘教版
11.如图,在△ ABC 中,CD 是 AB 边上的高,∠A=60°,那么 ∠BCD 的度数为( D ) A.30° B.60° C.90° D.无法确定
错解:B
诊断:在本题中没有指明△ABC是直角三角形,故 不能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计算.错解中想当 然地认为△ABC是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直角三角 形的性质得到错误的答案.
4.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等于其他两个内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一 定是( B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边三角形
【点拨】设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为∠A,∠B,∠C,∠A= ∠B-∠C,∵∠A+∠B+∠C=180°,∴∠B-∠C+∠B +∠C=180°,∴2∠B=180°,即∠B=90°,∴这个三角形 为直角三角形.
*5.下列条件: ①∠A+∠B=∠C; ②∠A:∠B:∠C=1:2:3; ③∠A=90°-∠B; ④∠A=∠B=12∠C. 其中能确定△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条件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点拨】①中,由∠A+∠B=∠C 得 2∠C=180°,所以∠C= 90°;②中,由∠A∶∠B∶∠C=1∶2∶3 得13∠C+23∠C+∠C =180°,所以∠C=90°;③中,由∠A=90°-∠B 得∠A+∠B =90°,所以∠C=90°;④中,由∠A=∠B=12∠C 得12∠C+12∠ C+∠C=180°,所以∠C=90°.所以①②③④都可以确定△ABC
方法规律:与直角三角形有关的问题经常与等腰三角 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平行线、 余角、补角等知识联系在一起,解题时应充分关注已知条件,将 已知条件向需求问题的方向转化.
(1)写出点O到△ABC的三个顶点A,B,C的距离的数量 关系;
1.1.1直角三角形性质和判定(1)
作业:p7 A 1、2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3日星期四2022/3/32022/3/32022/3/3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32022/3/32022/3/33/3/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32022/3/3March 3,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32022/3/32022/3/32022/3/3
故得 B D =A D = C D 1 2A B .
所以D′是斜边AB的中点,即CD′就是斜边AB的中线
,从而CD′与CD重合,并且有:
CD=
1 2
AB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例1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条边的一 半,求证: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1 2
AB ,则有∠ACD=∠A.
于是受到启发:
在下图中,过 Rt△ABC 的直角顶点 C 作射线 CD′ 交 AB 于 D′,使 ∠1 = ∠A,则有 AD′=C.D′ (等角对等边)
又因为 ∠A +∠B = 90°, ∠1 +∠2 = 90°,
所以 ∠B =∠2.
于是得:BD′=CD′ (等角对等边).
4、已知如图,Rt△ABC中,∠C=900, DE垂直
平分AB,∠CAE︰∠EAD=8 ︰ 5,求∠CE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