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第9章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计划与控制第9章
(2)能力数据。工作中心的能力数据有:每日可以提供的工时或台时数(或每 日可加工的件数、吨数)、工作中心性质等。
工作中心能力=每日班次 × 每班工作时数 × 工作中心效率 × 工作中心利用率
效率=完成所需的标准定额小时数 / 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
=实际完成的产量 / 完成的标准定额产量;
件下,经过综合平衡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出量。这里的生产系统可以
是一台设备、一个设备组、一条生产线、一个小组、一个车间、甚或
整个企业组织。
生产能力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内部因素,从宏观上来看有工厂
的设施规划、产品/服务设计组合、工厂的科技水平、系统运营环境
(如质量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等政策);从微观上来看,有产
利用率=实际直接工作小时数 / 计划工作小时数
(3)成本数据。成本数据指的是工作中心的各项费率,是指每小时内工作中心 发生的费用。发生在工作中心上的费用包括直接人工(操作人员工资)、直接材 料、辅助材料、能源、维修、折旧等费用。
工作中心费率=工作中心每日的所有费用之和 / 工作中心每日工作时数
(1)满负荷加工,经常加班加点;
(2)设备昂贵,专用性高,难以替代;
(3)工艺独特,不能外协或外包;
(4)对工人技术能力要求很高,不能临时招聘或随意替代;
(5)受场地、成本等要素影响,短期内不能随意增加产量。
5.工作中心的基本数据
(1)编码。工作中心属于制造系统的基本单位,也需要进行编码。
4.工段(车间)生产能力的计算和确定
设备组构成工段,工段构成车间,故而车间与工段的生产能力是
设备组生产能力的综合。综合平衡工作一般是以主要设备组作为主要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引言在制造业中,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到生产能力的优化利用,确保生产过程的高效运作,并且能够及时响应市场需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的概念、目标以及实施方法。
1. 生产作业计划管理1.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管理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的时间、资源和人力等方面的工作。
1.2 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的目标是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提高生产效率,确保按时交付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1.3 实施方法•分析市场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和规模,为生产作业计划提供参考。
•确定生产能力:评估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和原材料等方面的能力,为生产作业计划提供依据。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作业的时间、资源和人力等方面的工作。
生产作业计划要考虑到产品的优先级、批量生产、生产周期等因素,并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
•跟踪和监控生产进度:对生产作业计划进行实施过程中,及时跟踪和监控生产进度,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2. 生产作业控制管理2.1 概念生产作业控制管理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各项活动进行监控和控制的管理工作。
2.2 目标生产作业控制管理的目标是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并满足交货日期。
2.3 实施方法•设定生产作业标准:制定生产作业的工艺标准、质量标准和安全标准,明确要求和规范,为控制生产过程提供依据。
•制定生产作业流程:根据生产作业标准,制定生产作业的流程和步骤,明确各项工序和岗位的职责和要求。
•监控生产过程:通过生产作业控制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收集生产数据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正。
•实施质量控制: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测和监控,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追踪物资流动:对原材料的进货、加工以及半成品和成品的库存和出货等流动进行追踪和控制,确保物资供应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资源的情况,制定出可行的生产计划,并通过科学、有效的控制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管理,确保生产任务的完成。
本文将从计划和控制两个方面来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管理。
一、生产作业计划管理1.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要求(1)生产任务的数量: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自身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数量,即确定需要生产的产品数量。
(2)生产任务的周期:根据生产任务的数量和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周期,即确定生产任务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够完成。
(3)产品品种: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种类,确定生产任务的产品品种,即确定需要生产哪些产品。
(4)生产顺序:根据产品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能力,确定生产任务的顺序,即确定产品的先后顺序。
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主要包括准确性、可行性和灵活性。
准确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符合生产任务的需求。
可行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符合企业的生产能力,能够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灵活性是指生产作业计划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生产资源的变动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情况下的生产需求。
2.生产作业计划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MRP(物料需求计划):MRP是一种以物料为中心的计划方法,通过对物料需求的计算和分析,确定所需物料的数量和时间,并制定具体的生产计划。
MRP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产品的生产工艺,自动地计算物料需求量,并根据生产资源的情况进行调整,以确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2)ERP(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种以企业为中心的计划方法,通过对企业内部资源的整合和协调,帮助企业实现全面优化和全面协调。
ERP能够将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料资源、设备资源、财务资源等进行整合和协调,以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和执行。
(3)APS(高级计划与调度系统):APS是一种综合型的计划方法,通过对整个生产过程的综合考虑和调度,实现生产作业计划的优化。
APS 能够结合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生产资源等多个因素,通过模型和算法进行计算和分析,以确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并进行调度和优化。
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内容
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高效生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深入探讨生产与作业计划与控制战略决策的内容。
一、生产与作业计划的重要性生产与作业计划是企业实现生产目标的核心工作,它涉及到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能力的优化利用以及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
一个有效的生产与作业计划能够保证企业按时按量地完成生产任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
二、生产与作业计划的内容1. 生产需求分析:通过市场调研和销售预测,确定产品的需求量和需求趋势,为生产计划提供依据。
2. 生产能力评估:评估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状况、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等,确保生产计划与实际生产资源相匹配。
3. 生产排程安排:根据客户订单和产品销售计划,制定生产排程安排,明确生产时间表和生产顺序。
4. 资源调配和协调:合理安排生产资源的使用,确保原材料、人力、设备等资源的有效协调和利用。
三、生产与作业计划的控制生产与作业计划的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生产过程按照计划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
生产与作业计划的控制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 生产过程监控:通过信息化技术和现场管理手段,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并采取措施解决。
2. 生产质量控制:建立完善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符合质量标准,提高产品合格率。
3. 生产成本控制: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成本进行精细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4. 生产安全控制:关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加强安全管理,预防事故的发生。
四、生产与作业计划的战略决策在日常生产与作业计划的基础上,企业还需要进行战略决策,以适应市场环境和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生产与作业计划的战略决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生产技术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 资源整合与优化:通过合作、并购等手段,整合和优化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1. 介绍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的组织和安排,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计划和控制,以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并保持生产效率和质量。
在现代制造业中,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重要的管理活动,对于企业的运营和业绩具有重要影响。
2. 生产作业计划2.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指根据生产需求和资源情况,合理安排和组织生产活动的过程。
通过生产作业计划,可以确定生产活动的时间、顺序和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安排。
2.2 目标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活动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通过合理的作业计划,可以避免生产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生产能力的闲置,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2.3 方法生产作业计划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启发式方法:基于经验和直觉进行计划安排,适用于简单的生产环境。
•数学模型方法:使用数学模型和优化算法进行作业计划,可以解决复杂的生产环境下的问题。
•模拟仿真方法:通过建立生产流程的仿真模型,评估不同计划方案的效果,并选择最优方案。
•经验法则方法:根据过去的生产数据和经验总结的方法,进行作业计划。
2.4 要素一个有效的生产作业计划需要考虑以下要素:•生产需求:包括产品数量、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等。
•资源情况: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和工时等资源的可用情况。
•作业顺序:根据产品特性和生产流程,确定作业的先后顺序。
•作业时间:确定每个作业所需要的时间,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作业分配:将作业分配给相应的人员和设备,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
3. 生产作业控制3.1 概念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作业进行监控和调度,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通过生产作业控制,可以实时了解生产进度和问题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优化。
3.2 目标生产作业控制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生产计划的准确执行和优化生产资源的利用。
通过有效的作业控制,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3 方法生产作业控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工具进行,常见的方法包括:•进度控制:监控生产进度,并及时调整作业顺序和分配,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首先,生产作业计划是确定产品需要的数量和交付日期的计划。
它需要考虑市场需求,以及生产能力和资源的限制。
通过合理分配生产资源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和准时交付产品,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
其次,生产控制是确保生产过程按照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它包括跟踪生产进度,协调各个部门的工作,及时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确保产品按时交付,并且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它还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的有效实施,可以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交付周期,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持续增长。
因此,制造企业必须认真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和有效实施生产控制。
它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和生产环境。
企业也可以利用先进的生产计划和控制系统,如ERP系统和生产计划排程系统,来提高生产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通过合理规划和有效控制生产活动,企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实现持续增长。
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是制造企业日常运作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的有效实施对企业的运作效率和生产效果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其关键功能、影响因素和实施策略。
首先,让我们来谈一谈生产作业计划在制造企业中的重要性。
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功能是确定生产所需的各种资源,如原材料、人力、设备等,并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和资源调配方案。
这一过程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生产周期、库存水平等因素。
只有当企业拥有一个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库存、准时交付产品,并提高生产资源的利用率。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需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产品生命周期、原材料供应、生产能力和人力资源等方面的限制。
制造企业应该利用市场预测、销售订单、库存状况等信息来制定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
同时,需要考虑到生产资源的稀缺性和成本效益,以便制定出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最大化利润的生产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作业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作业控制1. 引言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作业控制是制造企业生产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涉及制定生产计划、安排生产资源、控制生产进度和质量等方面,对于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以及优化生产流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生产作业控制的一般流程和方法。
2.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状况,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和生产资源。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主要步骤如下:2.1 确定生产目标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生产目标。
生产目标可以包括产量目标、交货期限、质量要求等。
只有明确了生产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生产计划。
2.2 分析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情况,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产品需求量。
可以通过市场调研、销售数据分析等方法来获取客观的市场需求信息。
2.3 确定生产能力对企业的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设备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根据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2.4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可以按照产品、工序、时间等进行划分,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2.5 调配生产资源根据制定的生产计划,进行生产资源的调配。
包括人力资源、设备资源、原材料供应等方面。
确保生产过程中各项资源的协调和顺畅。
3. 生产作业控制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计划的执行进行监控和控制。
主要包括生产进度控制、质量控制、资源协调等方面。
3.1 生产进度控制生产进度控制是指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的监控,确保生产进度的顺利进行。
可以采用生产进度表、生产报表等方式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生产进度偏差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3.2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生产作业控制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制定质量标准和质量检查流程,对产品质量进行监控和控制。
可以通过抽样检验、工艺控制、专业人员的质量检查等方式进行质量控制。
3.3 资源协调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资源不足或者过剩的情况。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1. 引言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是制造企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企业能够高效地组织和管理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本文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和生产控制的概念、目的、方法和重要性,并探讨如何实施有效的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
2. 生产作业计划2.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过程。
生产作业计划通常包括生产任务分配、生产时间安排、生产资源配置等内容。
2.2 目的生产作业计划的目的是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有序、可控。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企业能够:•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合理安排生产时间,保证按时交付产品;•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的可控。
2.3 方法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市场驱动:根据市场需求量和销售预测,制定生产计划;•资源约束:根据机器设备、人力资源等生产资源的约束,制定生产计划;•进度控制: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交货时间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成本管理:根据生产成本和利润等因素,制定生产计划。
3. 生产控制3.1 概念生产控制是指对生产作业执行过程的监控和管理。
通过生产控制,企业能够实时监测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和关键节点,及时采取措施,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顺利进行。
3.2 目的生产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优化资源利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有效的生产控制,企业能够:•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和问题,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提高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实现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数据采集;•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3.3 方法实施有效的生产控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生产数据采集:通过传感器、仪表等设备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数据进行实时采集;•数据分析与监控:对采集到的生产数据进行分析和监控,发现异常情况并预警;•控制措施实施:根据分析结果,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自动化与智能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1. 介绍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是制造企业的重要管理活动之一。
它涉及到如何合理安排生产任务、确保生产过程高效稳定地进行,以达到规定的生产目标。
本文将就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的相关概念、重要性、实施步骤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2. 生产作业计划2.1 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指在生产环节中,根据产品需求和生产资源的情况,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过程。
它包括生产任务的确定、生产资源的配置、生产进度的控制等内容。
2.2 重要性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可以使企业更好地利用资源,提高生产能力,满足客户需求。
2.3 实施步骤1.明确生产目标和需求2.调查分析生产资源情况3.制定生产计划4.分配生产任务和资源5.监控生产进度并调整计划3. 生产作业控制3.1 概念生产作业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通过监控和调节生产活动,确保生产任务按计划进行,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的管理活动。
它包括对生产进度、品质、成本等方面的控制。
3.2 重要性生产作业控制是保证生产过程高效稳定进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科学有效的生产作业控制,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3.3 实施方法1.设定生产作业标准2.监控生产过程3.实施及时的调整措施4.定期评估生产绩效4.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的关系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密切相关的两个环节,计划确定了生产活动的方向和目标,而控制则是确保生产活动按照计划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的手段。
生产作业计划为控制提供了依据和基础,控制则是计划的执行和落实。
5. 结语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是制造企业提高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只有合理制定计划并严格控制生产过程,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生产目标。
通过本文的介绍,希望读者对生产作业计划及控制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落实和应用。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任务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控制,以确保生产能够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的目标。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的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首先,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需要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细致的规划。
首先,需要确定生产的目标和计划,包括生产的数量和时间表。
其次,需要对所需资源进行评估和调度,包括人力、设备、原材料等。
然后,需要制定生产计划,确定每个生产环节的工序和工时,并根据产品的特性进行排产。
最后,需要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确保所需资源能够按时到位,以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生产作业控制方面,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首先,需要建立详细的生产数据和指标统计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其次,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确保产品达到预期的质量标准。
再次,需要建立库存控制体系,确保原材料和成品的库存在合理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情况发生。
最后,需要建立生产进度控制体系,及时了解生产进度的情况,确保生产按计划进行。
在实施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要求进行生产计划的制定,确保生产能够满足市场需求,避免库存积压或缺货的情况发生。
其次,要注重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和资源的分配,以应对突发情况和市场变化。
再次,要加强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沟通与协调,及时了解供应链的信息,确保资源的及时供应和产品的及时交付。
最后,要注重生产作业的监控和评估,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对生产结果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总之,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是企业顺利开展生产活动的基础和保障。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有效的控制,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缩短交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需要重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的工作,不断优化和改进,以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引言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生产作业计划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保证产品质量,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编制流程以及控制方法。
一、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根据企业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计划。
它包括生产数量、生产时间、生产资源分配等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不仅关系到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还直接影响产品质量和交货周期。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流程1.确定生产任务:根据市场需求、销售订单等信息确定生产任务。
生产任务包括产品型号、数量、交货时间等要求。
2.分析生产能力:分析企业的生产能力,包括设备、人力、原材料等资源的可用性,制定生产计划的前提条件。
3.制定生产计划:根据生产任务和生产能力,制定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包括生产工序、生产时间、生产数量、所需资源、工序间的先后顺序等。
4.分配生产任务:根据生产计划,将生产任务分配给各个生产环节。
确保每个环节能够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协调生产进度。
5.跟踪生产进度:通过生产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及时跟踪生产进度。
如果出现偏差,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或加强资源配置,确保生产进度达到预期。
6.总结经验教训:根据生产实际情况,总结经验教训,优化生产作业计划。
持续改进生产计划,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方法1.预测需求:通过市场调研、历史数据分析等方法,预测产品需求量。
根据需求预测结果,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避免过剩或供不应求的情况发生。
2.合理安排生产能力:分析企业内部的生产能力,合理安排生产资源。
充分发挥设备、人力资源的效益,确保生产计划的实施。
3.引入生产计划软件:利用现代化的生产计划软件,实现对生产作业计划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软件的功能,及时调整计划和资源分配,提高生产计划编制和控制的效率。
4.制定生产绩效指标:制定科学的生产绩效指标,对生产计划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通过对比实际生产情况和计划,找出偏差原因,采取措施加以改进。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引言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与控制对于企业的生产和运营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计划和有效的控制,企业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确保产品质量,并满足客户需求。
本文将介绍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编制方法和控制措施,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作业的高效管理。
1. 生产作业计划的概念生产作业计划是指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资源,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详细计划。
它涉及到物料需求计划、生产能力评估、生产进度安排等方面。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需充分考虑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如设备状态、供应链状况、员工能力等。
2. 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2.1 制定生产目标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之前,企业需要明确生产目标。
生产目标应与企业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同时考虑市场需求、竞争对手状况等因素。
2.2 物料需求计划物料需求计划是生产作业计划编制的关键环节。
它通过分析历史销售数据和预测市场需求,确定物料的需求量和时间。
物料需求计划还考虑进货周期、供应商的交货时间等因素。
2.3 生产能力评估在编制生产作业计划时,企业需要评估自身的生产能力。
这包括机器设备的产能、人力资源的使用情况等。
生产能力评估可以帮助企业合理调配资源,避免生产过程中的瓶颈。
2.4 生产进度安排根据物料需求计划和生产能力评估的结果,企业可以制定生产进度安排。
生产进度安排要考虑设备的利用率、生产过程中的不可控因素等因素,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
3. 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措施3.1 实时监控生产进度企业在执行生产作业计划时,需要实时监控生产进度。
通过实时监控,企业可以及时发现生产异常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3.2 调整生产计划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各种突发情况,如设备故障、供应商延迟交货等。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应对变化的情况。
3.3 资源分配优化生产作业计划的控制还包括对资源的优化分配。
企业可以通过优化使用设备、调整员工工作安排等方式,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推荐-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精品
流水型作业排序问题的特点: 零件的加工路线相同
J1 J2 J3
车床1 铣床2
磨床m
离开系统 (机器)
Jn
到达系统工
件的集合
✓两台设备的流水型排序问题 ✓三台设备的流水型排序问题 ✓m台设备的流水型排序问题
2021/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5
1、两台设备流水型排序问题及解法
2021/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7
第二节 单台设备加工排序问题
1、单台设备排序问题的特点
无论n个零件加工任务作何种排序,n项任 务中的最大流程时间(加工周期)总是一个固定 值.
零件号
① ②③ ④ ⑤
作业时间 4 8 2 5 9
加工周期=4+8+2+5+9=28
目标函数?
2021/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8
2、SPT法(最短等待时间)
1)目标: 使平均流程时间最短或平均等待时间最短 2)方法:按任务所需时间长短,从短到长顺序排列。 例:
零件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作业时间 1.75 0.25 0.7 1.30 2.25 1.0 0.75 0
排序:②一③一⑦一⑥一④一①一⑤
2021/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第九章 生产作业计划
2021/2/27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1
第九章 生产作业计划
第一节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第二节 流水线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第二节 周期性生产类型作业计划的期量标准 第四节 周期性生产类型作业计划编制 第五节 流程式吁:产作业计划案例 第六节 关于作业计划的进一步讨论
22
第9章 生产作业计划与生产控制
4 n/m/p/Fmax问题的启发式 算法
• (1)Pa1mer法 • 按工作斜度指标不增的顺序排列工件, 可得到令人满意的顺序。
i
[k
k 1
m
( m 1) / 2 ] Pik
• m为机器数,pik为工件i在机器k上的加工 时间。
例,有一个4/3/p/Fmax问题,如下表所示
机1 机2 机3
i
1 1 8 4
2 2 4 5
3 6 2 8
4 3 9 2
[k
k 1
m
( m 1) / 2 ] p ik
1 p 11 p 13 1 4 3
2 p 21 p 23 2 5 3 3 2 4 1
例(2)工序的生产间隔期不同
车间 毛坯制造 机械制造 装配 批量 80 40 10 间隔期 8天 4天 1天 生产周期 10天 8天 4天 保险期 3天 5天 0天
• 解: 最后一批 3车间:出产提前期=0天 • 投入提前期=4天 • 2车间:出产提前期=12天 • 投入提前期=20天 • 1车间:出产提前期=27天 • 投入提前期=37天
求得
Q 2 AD C (1 D / P )
• 例,某零件月需求量为250,每次生产设置费 为20元,每件月存储费为4元,工序月生产率 为500件,求最优经济批量?
2 生产周期: • 从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成品产出为止得全 部日历时间。 • 3 生产间隔期: • 相邻两同种产品投入或生产的时间间隔。 • 4 生产提前期 • 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公益阶段比最后出 产成品的日期所提前的一段时间(反工艺 顺序)。包括投入提前期和出产提前期
运输在制品
各工序之间正在运送的在制品 L:运输装置长度 1:两批产品间距 n:批量 Z3=Ln/1 D 保险在制品 保证偶然事故发生时,生产线仍能正常运转的 在制品。 Tci:i工序故障发生至恢复正常的最短时间 ti:i工序的单件加工时间 Z4=∑Tci/ti
生产运作管理-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生产作业控制
第六章
主要内容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和生产进度控制的方法,生产 作业计划编制的方法及常用的期量标准制定方法.
重点与难点
期量标准制定方法
学习方法
习题+ 习题+案例分析讨论
第一节 生产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一,生产作业计划 (一)编制生产计划的目的 1.落实生产计划任务 2.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3.提高经济效益
工件价值 低 中 高
②经济批量法
现假定年总费用用Y表示,年计划产量为N 现假定年总费用用Y表示,年计划产量为N,批量 为Q,每次设备调整费用为A,库存平均存量为Q/2, ,每次设备调整费用为A,库存平均存量为Q/2, 单位产品成本为C,存货保管费率为i 单位产品成本为C,存货保管费率为i,则
1 N Y = A+ Q C i Q 2
案例: 麦考尔柴油机厂的生产控制系统
麦考尔柴油机厂是美国内燃机制造业的老厂.该厂最初是为海军, 渔船和游艇生产柴油发动机,后来扩展到生产动力装置,为社区, 工厂或大农场提供动力设备. 该厂在过去的生产经营中,绝大部分产品都是按订单组织生产的. 该厂一贯重视优先发展产品开发和设计.近几年来,整个柴油机 发动机制待业出现了减少发动机种类,提高产品标准化的趋势. 为了适应市场竞争需要,该厂的工程设计部门已着手实施发动机 的标准化系统化工程,但该厂的制造部门则没有做多大的改进工 作,仍按工业专业化的方式组织生产.采用这种生产方式的最大 问题就是成本高,生产周期长.
1,以量定期法
①最小批量法
Q min
tk = KR t p
Q min——最小批量; ——最小批量; tk——设备调整时间; ——设备调整时间; tp—工序单件加工时间; KR——设备调整允许损失系数 ——设备调整允许损失系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4
10 30 3 4
34 2
36
17
加工 时间 排序 前 40
零件等待加工
A=5+13+23+27=68 B=(16-13)+(25- 23) +(28-27)=6 ∑=68+6=74 A=5+13+20+30=68 B=3+5+1=9 ∑=68+9=77
机床空闲时间
A=0 B=34-30=4 ∑=0+4=4 A=0 B=0 ∑=0
随机规则
练习:P183练习1.
一般来讲,评价一个作业排序是否为优可以从
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拖期的工件数或拖期时间:应确保按期交货,如 果延期,则应尽量使拖期的工件数最少,或拖期 的时间最短,这样拖期损失最小(拖期罚款)。
工件在车间的停留时间或在制品量:等待时间越
长,停留时间越长。停留时间越长,则车间在制
生产批量的确定有两种方法:一是先确定最小批量,根据生 产换产过程中设备调整费用关系确定经济生产批量,然后结 合企业的实际来修正批量;二是先确定生产间隔期,再根据 公式确定批量: 生产批量=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9.1.3 在制品定额
在制品----是在生产过程中处于生产过程的零
件、组件与产品的总称。在制品定额的大小与批量
Ji
1 2
PiA
5 8
PiB
11 9
P172 范例9-3
0 5 1 5 10 2
P183练习2.
15 20 3 13 1 2 16 23 25 4 27 30 5 34
3
4 5
10
4 7
3
2 6
35
40 小时
A B
5
3 4 5 25 2830 34 40
13
0
5 1 5
10 2
15
20 3
25 4 23 27
9.1.1 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从原料投入生产到产品完成的时间间隔。
1、单工序零件生产周期
(转化为以天为单 位的生产周期) 应用范例9-1
2、多工序零件加工生产周期 一般零件是经过多道工序完成的,因此零件的生产 周期是由单工序的零件生产周期累积成的。
3、产品装配生产周期
产品是由多个零件零配而成,此时产品的生产周期 就是从零件投入到产品装配完成的所有过程的时间。
品量大,资金积压多,成本高。
9.2.2 流水生产线作业排序方法
1、流水线排序问题的假设前提 一个工件不能同时在不同机器上加工;
工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平行移动方式;
不允许中断
每道工序只在一台设备上加工;
工件数、机器数与加工时间已知;
每台设备同时只能加工一个工件;
2、多工件在两台设备上的作业排序 ——约翰逊法则(Johnson)
5
7(34) 3(37) 4(44)
∵minPiA=5, max PiB=5 ∴可用约翰逊法则。
19
∴最优加工顺序是1,4,3,5,2
Ji
1 2 3 4
A+B
9 7 14 11
B+C
10 3 9 13
Ji
1 4
PiA
5(5)
PiB
4(9)
PiC
6(15)
6(11) 5(16) 8(24)
3 10(21) 4) (25 5(30) 5 7(28) 3(31) 4(35)
9
9.2.1 单台设备上的作业排序方法
排序规则: 最短加工时间优先规则 最短交货期优先规则 整批零件的完工时间不 会因为加工顺序的改变
先到先加工规则
最小松动时间优先规则 临界比率最小优先规则 综合规则 后到后加工规则
而改变,但是会导致各
单个工件的完工时间, 影响按时交货。 例题:P169范例9-2
9.1.2 生产批量
1、最小生产批量
生产批量与换产时间有关,换产时间长,批量大; 损失系数与生产类型有关,损失时间越多,系数 越大,批量就小;
2、经济生产批量 (费用=存储费用+设备调整费用)
(求导) A----换产设备调整的费用; N----生产总需求量; C-----单位零件的生产成本; i-----零件存储费用率(%);
生产调度的三大制度: 值班制度 会议制度 报告制度 生产调度的工作原则: 计划性原则 预见性原则 集中性原则
关键点原则
行动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
生产调度的方法---点、线、面相结合
点:重点解决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
线:对产品的生产进行全线的跟踪与负责;
面:全面把握生产情况,进行全面的管理与调度;
生产控制的集成性: 一是企业生产系统是一个统一的系统,必须进 行统一指挥调度。上下层计划的执行必须进行
有效的沟通与信息反馈,这是生产控制的纵向
集成问题。 二是生产过程控制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集中控 制,一种是分散控制。这是生产控制的横向集 成问题。
2、生产调度的有关问题 生产调度的主要任务: 检查生产作业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生产动态, 及时采取必要的调整措施; 检查生产作业的准备情况,督促和协调有关部门 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根据生产需要,合理调配生产资源,保证各生产 环节、各工作地协调地进行生产; 组织厂级和车间级的生产调度会议,协调车间之 间、工段之间的生产进度;
16
8 13 7 20 10 30 4 34
27 2 30
34 6 40
最优加工顺序:1、2、5、3、4
Ji
1
PiA
PiB
5
5 11 16
13 9 20 6 25 31 34
2
5
8
7
加 工 零件等待 机床空闲 时间 时 加工 间
A=5+13+20 +30=68 排 B=3+5+1 序 36 =9 后 ∑=68+9 =77 A=0 B=0 ∑=0
5
10
7
2
6(34) 1(35) 2(37)
20
加工 时间
零件等待加工
A=5+11+21+27=64 B=0 C=3+3=6 ∑=64+6=70 A=5+11+21+28=65 B=0 C=0 ∑=65
机床空闲时间
A=0 B=2+9+2+2=15 C=8+2=10 ∑=25 A=0 B=2+5+3+3=13 C=1+1+1=3 ∑=16
第9章 生产作业计划与控制
1
本章重点
1.了解作业计划编制的工作基础:期量标准 ; 2.掌握作业排序的基本方法; 3.熟悉生产作业控制的内容与方法;
2
9.1 作业计划编制的工作基础:期量标准
作业计划与控制是工厂底层的生产管理活动
编制车间作业计划需要一定的基础数据,这些
数据就是所谓的作业期量标准。 期:就是时间标准,如生产周期,提前期等; 量:就是相关的生产数量标准,如在制品定额量、 安全库存量等;
排序 前
44
排序 后
37
21
9.3 生产控制
9.3.1 生产控制系统
1、生产控制的层次性与集成性问题 生产控制的三个层次: 订货控制:生产控制的第一层次,表现在订单优先 权的分配,属于高层决策问题。 投料控制:物料的购进跟踪与反馈,生产能力与生 产计划的平衡,保证产品按期出厂。 作业控制:最底层的生产控制活动,主要任务是按 照作业计划的要求进行生产任务的分配,然后对生产 过程进行实时监督和跟踪,把执行的信息反馈给计划 部门,修正计划。
和生产类型有关。 在制品具体分为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工艺在制品
运输在制品
工序间流动占用在制品
(总和)
流水生产线 在制品定额
保险在制品
9.2 作业排序理论
在生产作业管理中,组织零件加工的合理顺序, 不仅是单纯的生产加工问题,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 经济意义。 如何安排使机床等零件或零件等机床的现象尽 量减少 ,使总的加工时间最短和机床空闲的时间最 少,是生产作业计划进度安排的重要内容。
18
排序 后
36
***
Ji
1 2 3 4
n种零件在三台机床上的作业排序
——先判断,后用约翰逊法则
PiA
5(5)
PiB
PiC
补充例题
4(9) 6(15) 如min PiA ≥max PiB 或min PiC ≥max PiB 6(11) 1(12) 2(17) 则可用约翰逊法则。 10(21) 4(25) 5(30) 6(27) 5(32) 8(40)
27 2 30
34 6 40
15
约翰逊法则:表中找最小,如在第1列,尽量往前排,
如在第2列,尽量往后排。
Ji PiA PiB Ji 1 2 5 3 4 PiA PiB
1 5
2 8 3 10 4 4 5 7
5 11 16 13 9 25
3 23 28
5
5
11 16 9 25 6 31 3 34 2 36
计划改变;
进度控制的工作步骤:
生产进度统计;
进度差异分析;
作业调整:
改变作业顺序 安排加班 向其他生产环节求援 利用外协
9.3.3 在制品管理---生产控制的基础工作
在制品管理任务: 是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原料、半成品、产品的存 储位置和数量、车间之间的物料流转等进行管理,确 保生产进度,提高生产均衡性与连续性。 重点工作: 建立、健全在制品的收发与领用制度 正确、及时对在制品进行统计与核查 合理存放与妥善保管在制品 合理确定在制品管理的任务及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