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综合练习题,答案免费

第七章综合练习题班级:姓名:1、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频率改变B.②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等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D.④是物种多样性2、普氏野马重归自然的实验,标志着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已经从单纯的物种异地保护阶段迈向物种回归自然阶段。

有人预计,数年后,这些野马将发展成为一个野生种群。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野外的普氏野马的基因突变频率将不断增加B.野外的普氏野马某些基因的频率将会发生定向变化C.野外的普氏野马有助于该生态系统恢复力稳定性的增强D.野外的普氏野马与圈养的普氏野马因环境不同而产生生殖隔离3、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000只,其中基因型VV、Vv和vv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此时从岛外入侵了2000只基因型为VV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代中V的基因频率约是A. 43%B. 48%C. 52%D. 57%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5、下列关于种群、变异、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一个种群的全部等位基因总和称为基因库B.种群中的每一个体产生的变异都是定向的C.种群中的每一个体都是进化的基本单位D.生物进化的结果一定是形成新的物种6、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A. 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B. 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比例增加C. 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D. 害虫产生了抗药性强的定向变异7、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B. 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 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D. 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8、镰刀形细胞贫血症由基因突变引起,其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用a 表示)。

高中生物 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综合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中必修2生物试题

综合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孟德尔遗传规律包括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自由组合定律是以分离定律为基础的B.分离定律不能用于分析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C.自由组合定律也能用于分析一对等位基因的遗传D.基因的分离发生在配子形成的过程中,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合子形成的过程中答案 A2.在豌豆杂交实验中,紫花和白花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紫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为787∶277,出现该比值的根本原因是( )A.F1产生配子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彼此分离且比例为1∶1B.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C.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有显性作用D.F1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答案 A解析F2中紫花∶白花=787∶277≈3∶1,说明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根本原因是F1产生配子时,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彼此分离且比例为1∶1。

3.果蝇的灰身(A)与黑身(a)、大脉翅(B)与小脉翅(b)是两对相对性状,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灰身大脉翅的雌蝇和灰身小脉翅的雄蝇杂交,子代中47只为灰身大脉翅,49支为灰身小脉翅,17只为黑身大脉翅,15只为黑身小脉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B.亲本雌蝇产生卵的基因组成种类数为4种C.子代中表现型为灰身大脉翅个体的基因型有4种D.子代中灰身小脉翅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的子代中会出现黑身小脉翅个体答案 C解析灰身大脉翅(A_B_)雌蝇和灰身小脉翅(A_bb)雄蝇杂交,后代灰身∶黑身=3∶1,大脉翅∶小脉翅=1∶1,因此可推断亲本中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A正确;亲本雌蝇的基因型为AaBb,因此它可产生基因组成为AB、Ab、aB和ab4种类型的卵细胞,B 正确;由于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所以它们的后代中灰身A_大脉翅B_的基因型有AABb、AaBb两种基因型,C错误;子代中灰身小脉翅雌雄果蝇的基因型均为AAbb和Aabb,因此这些个体相互交配,后代中会出现aabb黑身小脉翅的个体,D正确。

2021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活进化理论 第2节有详细答案

2021届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 现代生活进化理论 第2节有详细答案

第7章第2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定向变异的结果B.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解析:选A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对抗生素抗药性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

2.英国的椒花蛾身体和翅都有浅色斑点。

随着工业发展,煤烟等污染物使该昆虫栖息的树干和墙壁变成黑色,到十九世纪末,英国各工业区发现了越来越多的黑色椒花蛾,这种变化说明()A.生物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B.生物突变都是有害的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基因突变和重组是定向的解析:选C从所提供的资料中可知,环境条件的改变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浅色个体易被淘汰,浅色基因频率逐渐减小,与环境颜色相近的黑色斑点基因频率越来越大,产生了适应环境的黑色椒花蛾,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3.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曼彻斯特地区的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s)的,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逐渐将树皮熏成黑褐色,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S)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类型。

下列与此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B.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接受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C.该地区桦尺蠖种群进化过程中Ss的基因型频率不会改变D.长时间的环境污染导致s基因突变成S基因的频率增加解析:选B自然选择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表现型,选择的是各种基因型的个体;Ss个体对应的表现型为黑色,适应环境,通过选择,其基因型频率增加;通过自然选择,S基因的频率增加。

4.判断侵入甲岛和乙岛上的两个蜥蜴种群是否属于同一个物种,其标志是看这两个种群的蜥蜴是否具有()A.特定的生理功能B.不同的形态结构C.地理隔离现象D.生殖隔离现象解析:选D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课本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第1节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问题探讨1.粉色。

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

2.提示: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

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

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

(二)实验1.与每个小组的实验结果相比,全班实验的总结果更接近预期的结果,即彩球组合类型数量比DD ∶Dd ∶dd=1∶2∶1,彩球代表的显性与隐性类型的数值比为3∶1。

因为实验个体数量越大,越接近统计规律。

如果孟德尔当时只统计10株豌豆杂交的结果,则很难正确地解释性状分离现象,因为实验统计的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孟德尔能够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前提条件之一。

当对10株豌豆的个体做统计时,会出现较大的误差。

2.模拟实验的结果与孟德尔的假说是相吻合的。

因为甲、乙小桶内的彩球代表孟德尔实验中的雌、雄配子,从两个桶内分别随机抓取一个彩球进行组合,实际上模拟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统计的数量也足够大,出现了3∶1的结果。

但证明某一假说还需实验验证。

(三)技能训练提示:将获得的紫色花连续几代自交,即将每次自交后代的紫色花选育再进行自交,直至自交后代不再出现白色花为止。

具体过程可用以下图解表示(四)旁栏思考题 不会。

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

(五)练习基础题:1.B 。

2.B 。

3.(1)在F1水稻细胞中含有一个控制合成支链淀粉的遗传因子和一个控制合成直链淀粉的遗传因子。

在F1形成配子时,两个遗传因子分离,分别进入不同配子中,含支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支链淀粉,遇碘变橙红色;含直链淀粉遗传因子的配子合成直链淀粉,遇碘变蓝黑色,其比例为1∶1。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二月考测试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二月考测试

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变异与进化测试题一、选择题(1—10每个2分,11—40每个1分,共计50分)1、下列各组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玉米的黄粒和圆粒B、家鸡的长腿和毛腿C、绵羊的白毛和黒毛D、豌豆的高茎和豆荚的绿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3、在双链DNA分子中,已知A≠C,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A+T)/(G+C)=1B.(A+C)/(G+A)=1C.(G+C)/(A+T)=1D.(A+G)/(T+C)≠14、已知豌豆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某杂交试验中,后代有50%的矮茎,则其亲本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DD×ddB、DD×DdC、Dd×DdD、Dd×dd5、YyRr的个体与YYRR的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时,子代的基因型有A.2种B.4种C.6种D.8种6、关于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A、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B、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C、在同样的环境中,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在同样的环境中,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7、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不可能产生的配子的基因型是A.ABB.abC.BbD.aB8、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A、A与bB、Y与yC、E与ED、f与f9、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AaBbCcB、aaBBCcC、aaBbccD、AAbbcc10、下列对DNA分子复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复制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B.边解旋边复制C.复制需要酶和氨基酸D.复制时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11、两对遗传因子均杂合的黄色圆粒豌豆与隐性纯合子异花传粉,得到的后代是A.黄圆∶黄皱∶绿圆∶绿皱=1∶1∶1∶1 B.黄圆∶黄皱∶绿圆∶绿皱=3∶1∶3∶1 C.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D.黄圆∶绿皱=3∶112、将基因定位于染色体上的科学家是:A. 沃森和克里克B. 孟德尔C. 摩尔根D. 薛定谔13、隐性性状是指A、测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B、自交后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C、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D、杂种F1代未表现出来的性状14、遗传因子为Aa的个体自交,子代中下列哪项最有可能A、性状表现肯定是1:2:1B、遗传因子组成肯定是1:2:1C、性状表现肯定是2:1D、遗传因子组成肯定是3:115、为鉴定一株高茎豌豆和一只黑色豚鼠的纯合与否,应采用的最简便遗传方法分别是A、杂交、杂交B、杂交、测交C、自交、自交D、自交、测交16、下列各组基因型中,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A、AaBb和aaBbB、AABb和AaBbC、aaBb和AabbD、AABB和aabb17、某植物与隐性个体相交后得到后代的基因型是Rrbb和RrBb,该植株的基因型是A、RRBbB、RrBbC、rrbbD、Rrbb18、同源染色体是指A、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2个染色体B、着丝点分裂后形成的2个染色体C、减数分裂中配对的2个染色体D、来自父方和母方的两个染色体19、某动物的精子细胞中有染色体16条,则在该动物的初级精母细胞中存在染色体数、四分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分别是A、32、16、64、64B、32、8、32、64C、16、8、32、32D、16、0、32、3220、20个卵原细胞与8个精原细胞如果完成减数分裂并受精,理论上可产生多少个受精卵A、8B、20C、32D、2821、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是A.杂种后代中性状自由组合B.杂种后代性状比例9∶3∶3∶1C.杂种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D.杂种产生的配子自由组合22、生物多样性的物质基础根本是:A.蛋白质的多样性B.DNA分子的多样性C核酸的多样性 D.核苷酸的多样性23、若DNA分子的一条链中(A+T)/(C+G)=a,则其互补链中(A+T)/(C+G)的比值为: A.a B.1/a C.1 D.1-1/a24、果蝇白眼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业质量标准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七章学业质量标准检测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5分,共5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各项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的是( A )A.绵羊和山羊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B.东北虎和华南虎经过生殖隔离形成两个亚种C.马和驴交配产生骡以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D.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属于同一物种[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及有关概念。

物种间的根本界限在于存在生殖隔离,因而不能通过杂交进行基因交流。

绵羊和山羊是两个物种,因此存在生殖隔离。

东北虎和华南虎虽然经过长期地理隔离,但尚未发生生殖隔离,因此是两个虎亚种。

马和驴是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因此马和驴交配产生的骡是不育的,不能完成物种间基因交流。

二倍体西瓜和四倍体西瓜杂交产生的三倍体西瓜是高度不育的,表明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不属于同一物种。

2.(2019·湖北十堰市高二期末)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 A )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解析]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解析] 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物种,不能表现为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抗生素可以选择抗药性细菌,但不会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各章节测试题(全册 每章都有 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各章节测试题(全册 每章都有 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各章节测试题(全册每章都有附答案)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第1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A.狗的卷毛和长毛B.猫的黑色与白色C.豌豆花的红与白D.小麦的有芒与无芒2.用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杂交实验时,需要()A.以高茎作母本,矮茎作父本B.以矮茎作母本,高茎作父本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3.测交之所以能够测出F1的基因组成,这是因为()A. F1与隐性类型相关B.F1产生两种数目相等的配子C.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1:1D.测交后代的表现型稳定不变4.杂合子高茎豌豆自交,后代已有15株高茎,第16、17、18、19、20五株分别是高茎的可能性是()A.25%B.75%C.100%D.0%5.种皮光滑豌豆和种皮皱缩豌豆杂交,F1全是种皮光滑的豌豆,自交后代F2中种皮皱缩的有1850株,则种皮光滑的株数为()A.5550B.3700C.1850D.74006.杂合的红花植株为第一代,让其连续自交,第三代中纯合子占同代个体总数的()A.25%B.50%C.75%D.100%7.两个都带有黑尿症基因的正常男女(Aa)结婚,预测他们的孩子患黑尿症的概()A.12.5%B.25%C.50%D.75%8.有一种严重的椎骨病是由一隐性基因引起的,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有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则该儿子携带致病基因的可能性是()A.1/4B.1/2C.2/3D.1/39.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是()A.0B.30C.60D.9010.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中,某同学连续抓取三次,小球的组合都是Dd,则他第4次抓取Dd的概率是()A.1/4B.1/2C.0D.111.一株豌豆自花传粉后,所结的豌豆有圆粒也有皱粒,这株豌豆是()A.显性纯合子B.隐性纯合子C.杂合子D.上述三种可能都有12.已知小麦抗锈病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让一株杂合子的小麦自交获得F1,淘汰掉其中不抗锈的植株后,再自交得到F2,从理论上计算,F2中不抗锈病植株占总数的()A.1/4B. 1/6C.1/8D.1/1613.一只杂合的白色兔子,产生40万个精子,其中大约有多少个含有控制黑色的隐性基因()A.10万B.20万C.40万D.30万14.眼睛棕色对蓝色是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一对棕眼的夫妇有一个蓝眼睛的儿子和一个棕眼睛的女儿,则女儿与她母亲有同样基因型的可能性占()A.1/2B.1/3C.2/3D.1/415.两只黑豚鼠,生了一只白毛豚鼠,若再生两只豚鼠,它们都是白毛的几率()A.1/16B.1/8C.1/4D.1/216.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该病属常染色体遗传.一对健康的夫妇,生有一个患病的孩子,此后,该妇女与另一个健康的男人再婚,他们若生孩子,患此病的几率是()A.1/25B.1/50C.1/100D.1/20017.下列关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合体不含隐性基因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C.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D.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18.一只白色公羊和几只黑色母羊交配(黑色是显性),生下的小羊全是白色,这很可能是因为()A.控制黑色性状的基因在传递中消失B. 白色公羊是隐性纯合体C.黑色母羊都是杂合体D.发生了基因突变19.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G)控制的,有一对多指的夫妇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Gg和GgB.Gg 和 ggC.gg和ggD.GG和Gg20.将基因型为AA和基因型为aa的个体杂交,得F1后,自交得F2,再将F2自交得F3,在F3中,出现的基因型AA:Aa:aa=()A.3:2:3B.3:4:3C.5:2:5D.1:2:1二、非选择题21.下图是一个家族中某种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设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请分析回答:⑴此遗传病属于性遗传病⑵6号基因型是,7号基因型是 .⑶6号和7号婚配后,在他们所生的男孩中出现此种遗传病的概率是 .⑷要保证9号所生的孩子不患此种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是 .22.豚鼠的毛色由一对等位基因B和b控制.黑毛雌鼠甲与白毛雄鼠丙交配,甲生殖7窝共有8只黑毛豚鼠和6只白毛豚鼠.黑毛雌鼠乙与白毛雄鼠丙交配,乙生殖7窝共15只黑毛豚鼠.则甲、乙、丙三只亲代豚鼠的基因型是、、 .第2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一、选择题1.下列基因中,能产生4种配子的是()A.EeFFB.AabbDdGgD.MmNnPP2.下列杂交组合属于测交的是()A.EeFfGg×EeFfGgB.EeFfGg×eeFfGgC.eeffGg×EeFfGgD.eeffgg×EeFfGg3.在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后代和亲代表现型相同的一组是()A.AaBB×AABbB.AAbb×aaBbC. Aabb×aaBbD.AABb×AaBb4.在完全显性且三对基因各自独立遗传的条件下,ddEeFF与DdEeff杂交,其子代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后代的()A.5/8B.3/8C.1/12D.1/45.豌豆中,高茎(T)对矮茎(t)是显性,圆粒(G)对皱粒(g)是显性,这两对基因是自由组合的,则Ttgg与TtGg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数目依次是()A.5,3B.6,4C.8,6D.9,46.豌豆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Pp和Qq控制,都是独立遗传.假设至少每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显性基因时花是紫色的,其他的基因组合都是白色的,如用紫花和白花植株进行杂交,F1中紫花:白花=3/8:5/8,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PPQq×PPQqB.PpQQ×PpqqC.PpQq×ppqqD.PpQq×Ppqq7.黄色和绿色、圆形和皱形是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的两对相对性状.让纯种黄皱与纯种绿圆的个体进行杂交,F1自交得到F2,在F2中的重组性状有()A.只有黄圆B.只有绿皱C.黄圆和绿皱D.黄皱和绿圆8.下列有关遗传规律的正确叙述是()A.遗传规律适用于一切生物B.遗传规律只适用于植物C.遗传规律适用于受精过程D.遗传规律在配子形成过程中起作用9.白色盘状南瓜与黄色球状南瓜杂交,F1全是白色盘状南瓜,F1自交,F2杂合的白色球状南瓜有3966株,问纯合的黄色盘状南瓜有()A.7932株B.3966株C.1983株D.1322株10.已知Yy和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一基因型为YyRr的个体,其自交后代中YyRr基因型的个体占总数的比值是()A.100%B.1/2C.1/4D.9/1611.两亲本杂交,所得种子中,黄圆160、绿圆56、黄皱163、绿皱52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A.1/2、1/8B.3/4、1/4C.1/4、1/4D.1/4、1/812.人类多指基因(T)是正常指基因(t)的显性,白化病基因(a)是正常(A)的隐性,都在常染色体上,而且都独立遗传.一个家庭中,父亲是多指,母亲正常,他们生一个白化病但手指正常的孩子,则再生一个孩子只有一种病和有两种病的几率分别是 ( )A.1/2、1/8B.3/4、1/4C.1/4、1/4D.1/4、1/813.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的表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例为3:3:1:1.则个体X的基因型为( )A.BbCcB.BBccC. bbCcD.Bbcc14.遗传因子为AaBb(两对基因自由组合)的水稻自交,后代中两对遗传因子都纯合的个体占总数的()A.2/16B.4/16C.6/16D.8/1615.假定基因A是视网膜正常所必需的,基因B是视神经正常所必需的.现有基因型为AaBb的双亲,从理论上分析,在他们的后代中,视觉正常的可能性是()A.3/16B.4/16C.7/16D.9/1616.下列各项采取的实验方法分别是()①鉴别一只兔子是否为纯合子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品种的纯度A.杂交、测交、自交B.杂交、自交、测交C.自交、测交、杂交D.测交、杂交、自交17.对某植物进行测交,得到的后代基因型为Rrbb和RrBb,则该植物的基因型为()A.RRBbB.RrBbC.rrbbD.Rrbb18.已知一玉米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型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B.AABbC.aaBbD.AaBb19.下面四组杂交实验中,可以确定相对性状间显隐性关系的是()A.高茎×高茎→高茎B.高茎×高茎→高茎、矮茎C.矮茎×矮茎→矮茎D.高茎×矮茎→高茎、矮茎20.南瓜的果实中白色(W)对黄色(w)为显性,扁形(D)对球形(d)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下列各杂交后代中,结白色球形果实最多的是()A.WwDd × wwddB.WWDd × WWddC.WwDd × wwDDD.WwDd × WWDd二、非选择题22.人类中男人的秃头(S)对非秃头(s)是显性,女人在S基因为纯合时才为秃头.褐眼(B)对蓝眼(b)为显性,现有秃头褐眼的男人和蓝眼非秃头的女人婚配,生下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儿和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⑴这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是 .⑵他们若生下一个非秃头褐眼的女儿,其基因型可能是 .⑶他们新生的儿子与父亲,女儿与母亲具有相同基因型的概率分别是、 .⑷这个非秃头褐眼的儿子将来与一个蓝眼秃头的女子结婚,他们新生的儿子可能的表现型为.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没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A.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D.次级精母细胞2.减数分裂发生在()A.受精卵发育成胚胎的过程中B.人的卵原细胞发育成卵细胞的过程中C.生发层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中D.动物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中3.细胞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A.随着着丝点的分裂DNA分子数加倍B.遗传物质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C.同源染色体交叉互换D.在赤道板的位置上出现细胞板4.动物的卵细胞与精子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点包括()①次级卵母细胞将进行普通的有丝分裂②一个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最终形成一个卵细胞③一个卵细胞经复制滋长后形成一个初级卵母细胞④卵细胞不经过变形阶段A. 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青蛙的精子与卵细胞按受精过程可分为下列步骤,其中体现受精作用实质的是()A.精子和卵细胞接触B.精子头部进入细胞内C.卵细胞形成受精卵D.精子与卵细胞核的融合6.牛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期间()A.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B.同源染色体不分开,着丝点也不分裂C.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分裂为二D.同源染色体分开,着丝点不分裂7.右图为动物细胞示意图,它属于()A.第二极体B.卵原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8.在生物传种接代过程中,能够使染色体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重要生理过程是()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④受精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9.在减数分裂中,家兔的初级卵母细胞有22个四分体,则其卵细胞中染色体数为()A.11个B.11对22个C.不成对的22个D.44个10.下列关于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丝分裂间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DNA复制而加倍B.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DNA分子数目因染色体着丝点分裂而加倍C.减数第一次分裂后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因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减半D.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细胞中染色体与DNA分子数目始终不变11.玉米体细胞中有20条染色体,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单体数是 ( )A.40条B.20条C.10条D.0条12.若某动物细胞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分别用Aa和Bb表示.下列各组精子中,经由某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是()A. AB,Ab,aB,ab B . AB,ab,ab,ABC. AB,aB,aB,ABD. aB,aB,ab,ab13.关于四分体正确的叙述是()A.四个染色单体就是一个四分体B.一个四分体就是一对同源染色体C.一对同源染色体就是一个四分体D.一个四分体就是两对染色体。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过关检测题库

2023年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题4分,共56分)1.田间种植旳三倍体香蕉某一性状发生了变异,其变异不也许来自() 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变异D.环境变化答案 A解析基因重组只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而三倍体香蕉旳繁殖属于无性生殖。

2.在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因某些原因使果蝇Ⅱ号染色体上旳DNA分子缺失了一种基因,这种变异属于() A.染色体变异B.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或基因突变答案 A解析DNA分子缺失了一种基因,波及基因数目旳变化,属于染色体构造旳变异;而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碱基对旳增添、缺失或替代,导致基因构造旳变化。

3.下图所示细胞代表四个物种旳不一样步期细胞,其中具有染色体组数最多旳是()答案 D解析在一种染色体组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A选项相似染色体有3条,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B选项6条染色体两两相似,也应分为3个染色体组;C 选项无同源染色体,应为1个染色体组;D选项相似染色体4条,应分为4个染色体组。

4.下列变化属于基因突变旳是() A.玉米子粒播于肥沃土壤,植株穗大粒饱;播于贫瘠土壤,植株穗小粒瘪B.黄色饱满粒与白色凹陷粒玉米杂交,F2中出现黄色凹陷粒与白色饱满粒C.在野外旳棕色猕猴中出现了白色猕猴D.21三体综合征患者第21号染色体比正常人多一条答案 C解析A选项属于不可遗传旳变异,而B选项为基因重组,D选项中多了一条染色体,属于染色体变异。

5.下列有关染色体变异旳论述错误旳是() A.由染色体构造或数目变化所引起旳变异都是可遗传旳B.染色体变异区别于基因突变旳特点之一是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测到C.染色体构造变异一定引起染色体中基因旳增长或减少D.染色体数目变异包括染色体构成倍增长或减少,也包括个别染色体旳增长或减少答案 C6.有关基因突变旳论述,对旳旳是() A.所有生物旳基因发生突变旳概率无差异B.环境原因可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C.一种基因可以向多种方向突变D.只有减数分裂过程中旳基因突变才遗传给后裔答案 C解析不一样生物旳基因突变频率不一样;基因突变是不定向旳;一种基因可以向多种方向突变;减数分裂过程中旳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裔,而有丝分裂过程中旳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由体细胞遗传给后裔。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测试题1

生物高中必修2第七章第二节第三课时测试题1

随堂小测验:(时间:5分钟)
1.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
A 原核生物
B 真核生物
C 原生生物
D 自养生物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登陆的生物是()
A 植物
B 原生生物
C 脊椎动物
D 无脊椎动物
3.了解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
A 基因种类的变化
B 细胞结构的变化
C 生物化石
D 生殖方式
4.在距今大约15亿年前,真核生物出现之后,有性生殖作为一种新的繁殖方式出现了。

有性生殖的出现增加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有性生殖使生物多样性增加,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的主要原因是()
A 基因突变
B 基因重组
C 染色体变异
D 以上三项
5.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单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生物
B 寒武纪大爆发时海洋中有大量无脊椎动物物种形成
C 在白垩纪末恐龙的全部灭绝为哺乳动物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D 前寒武纪之前,地球生态系统是只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的两极生态系统
6.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共同进化的观点()
A 自然界中,捕食者往往捕食个体数目较多的生物物种的个体,这有利于增加生物的多样性
B 大量捕杀野兔的天敌,将会使野兔数量迅速增多,进化速度加快
C 猎豹以斑马为食物,但所捕食的往往是奔跑速度慢、年老、年幼或有病个体,从而促进了斑马进化
D 一种生物可以通过直接的生物关系促进相关生物的进化,也可以通过影响无机环境影响其他生物进化
答案:1 A ;2 A ;3 C ;4 B ;5 A ;6 B ;本试题来自《2007 成才之路》。

本卷在5分钟完成,能做对4题就算达标。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高中人教版本生物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含解析

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测试卷一、单选题(共20小题)1.昆虫的保护色越来越逼真,它们的天敌的视觉也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

说明( )A.自然选择不起作用B.生物为生存而进化C.双方在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2.达尔文进化理论不能解释的问题是( )A.生物多样性B.生物的生存斗争C.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D.变异的不定向性和选择的定向性3.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 62.9% B. 78.6% C. 76.8% D. 77.1%4.生物的共同进化,可以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 )①同种生物之间②不同种生物之间③生物与环境之间④亲代与子代之间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5.下图表示渐进式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图中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B.图中B表示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使种群间基因交流受阻C.图中C表示生殖隔离,指两种生物不能交配D.种群基因型频率的定向改变是新物种形成的前提条件6.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

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7.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完善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8.2010年8月,一种名叫NDM-1的“超级细菌”已经蔓延全球各个大洲,对“超级细菌”的出现,医学研究人员一致认为,滥用抗生素是主要原因,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是( ) A.抗生素使用剂量不断加大,抗药性基因频率逐渐增加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使病菌中抗药基因频率不断增大C.抗生素使用过程中,病菌逐渐向抗药性增强的方向变异D.抗生素诱发病菌发生变异,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9.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一种遗传病,隐性纯合子(aa)的患者不到成年就会死亡,可见这种突变基因在自然选择的压力下容易被淘汰。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 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

2019-2020年高中生物章末质量检测卷(二)新人教版必修2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一百多年前,人们就开始了对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

对此有关叙述错误的是(D)A.最初认为遗传物质是蛋白质,是因为推测氨基酸的多种排列顺序可能蕴含遗传信息B.摩尔根用假说演绎法论证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C.探究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实验用到模型建构的方法D.将S型菌的DNA和DNA酶混合加入含R型菌的培养基中,培养基中将产生S型菌2.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步骤示意图,对此过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A.选用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成分只有蛋白质和DNAB.被35S标记的噬菌体是通过将其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而获得的C.若混合保温时间偏短,且其他操作正常,会使得上清液放射性偏高D.该实验证明了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3.如图表示一个DNA分子的片段,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B)A.④代表的物质中储存着遗传信息B.不同生物的DNA分子中④的种类无特异性C.转录时该片段的两条链都可作为模板链D.DNA分子中A与T碱基对含量越高,其结构越稳定4.一个用15N标记的DNA分子有1200个碱基对,其中腺嘌呤700个。

该DNA分子在无放射性标记的溶液中复制2次,则(C)A.复制完成后,具有放射性的腺嘌呤共有1400个B.复制完成后,不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与含15N的DNA分子总数之比为3∶1C.复制过程中,共消耗胞嘧啶脱氧核苷酸1500个D.含有放射性的DNA分子的两条链都有放射性5.在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中,一般不可能发生的是(C)A.DNA复制、转录及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进行翻译过程C.DNA复制、转录都是以DNA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是以mRNA为模板D.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氨基酸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A.细胞中的tRNA共有64种B.RNA聚合酶是在细胞核内合成的C.反密码子是位于mRNA上相邻的3个碱基D.叶绿体中的DNA能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7.测定某mRNA分子中尿嘧啶占26%,腺嘌呤占18%,以这个mRNA反转录合成的DNA 分子中,鸟嘌呤和胸腺嘧啶的比例分别是(B)A.18%、26%B.28%、22%C.26%、18% D.44%、8%8.下列属于核DNA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共同之处的是(C)A.时期相同B.场所相同C.都需要消耗能量D.原料相同9.下列有关图示的生理过程(图中④代表核糖体,⑤代表多肽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D)A.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主要有转录和翻译B.图中所示的全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C.遗传信息由③传递到⑤需要RNA作媒介D.图中①在该过程中起模板作用10.有相邻两块田,一块田种的是野生品种水稻,因受到微生物感染,有60%枯死,但有40%未受影响。

高中生物 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高中生物 第七单元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单元测试(一)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生物试题

word第七单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某某、某某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某某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达尔文在《物种起源》中阐述了生物进化的观点,其核心是()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自然选择 D.适者生存2.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A.洞穴里的鱼因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眼睛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退化了B.南美大食蚁兽的舌头之所以又细又长,是由于长期舔食蚂蚁的结果C.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很长,是由于其长期取食高处树叶的结果D.猎豹的速度之所以很快,是与瞪羚等动物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3.按照达尔文进化论学说,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A.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所致B.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C.鹿和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进行选择,结果发展了自己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以变成冬小麦,这是定向变异的结果4.下列有关遗传问题的叙述,哪一项是达尔文所未能认识到的()A.遗传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B.遗传的实质是遗传信息的传递C.遗传是指生物亲子代之间性状的相似性D.遗传可以使微小的有利变异逐代积累5.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缺陷主要是()①能科学的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及生物适应性、多样性的形成②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对遗传、变异的本质未做出科学的解释④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等现象A.①②③ 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6.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中,不属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之后发展的是()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生物个体间存在生存斗争D.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7.已知某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35%,则下列有关该种群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AA、Aa、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是40%、50%、10%B.该种群中基因A的频率是65%C.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不可能具有稳定的比例D.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有相对稳定的比例8.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进化综合测验及答案(适合江苏省)(人教版)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2)生物进化综合测验及答案(适合江苏省)(人教版)

高一生物期末复习卷第七章(人教版)(江苏)一、单项选择题(15题、共45分)1.下列叙述,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物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生存斗争导致多数个体死亡,少数生存2.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3.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4.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5.已知人眼的褐色(A)对蓝色(a)是显性.在一个有30000人的人群中,蓝眼的有3600人,褐眼的有26400人,其中纯合子有12000人.那么在这一个人群中A和a 基因频率分别为:A.0.64和0.36B.0.36和0.64C.0.50和0.50D.0.82和0.186.基因型AA和aa 的相同物种的两个个体杂交,其F1中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A.60%和40%B.40%和60%C.50%和50%D.30%和70%7.据调查得知,某小学的学生中基因型比率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4%:5%: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A.13.2%B.5%C.14%D.9.3%8.在果蝇中,假定每个基因的突变率是10-5,对于一个中等数量的果蝇种群(约108个个体),却有107个基因发生了突变,则每个果蝇大约有多少个基因? ()A.0.5 ×104B.104 C.2×104D.4×1049.下列表示进化关系的各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厌氧→需氧B.无性生殖→有性生殖C.原核细胞→真核细胞D.细胞外消化→细胞内消化10.下列选项不支持共同进化观点的是:A.有长着细长花柱的兰花,就必有同样长着细长吸管似的口器的昆虫B.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的越来越快,斑马的逃生动作越来越敏捷C.随着最早光合放氧生物蓝藻的出现,地球上有了氧气,这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和进化提供了前提D.不同物种的进化互不关涉,彼此孤立的11.生物多样性不包括:A.基因多样性B.细胞多样性C.物种多样性D.生态系统多样性12.日本的长尾鸡是著名的观赏鸡,全身羽毛雪白,短小的身体拖着约两米的尾羽。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二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复习、单元测试及答案

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习目标导引】1、说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2、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3、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知识要点提炼】1、拉马克的进化学说主要观点:地球上的生物都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学说要点: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必然要有一部分个体被淘汰。

这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的。

在自然界中,生物个体能保持亲本的遗传性状,又会出现变异。

出现有利变异的个体就容易在生存斗争获胜,并将这些变异遗传下来。

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微小的变异不断积累,不断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新类型。

它揭示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是由于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的祖先,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生物界千差万别的种类之间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从而大大促进了生物学各个分支学科的发展。

3、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不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他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的水平。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关于遗传和变异的研究,已经从性状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

关于自然选择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已经从以生物个体为单位发展到以种群为基本单位。

这样就形成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基础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典型例题解析】例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有()(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解析达尔文创立的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因,变异是不定向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20高中生物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第7章章末检测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达尔文认为“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 )A.可遗传变异B.过度繁殖C.生存斗争D.生殖隔离答案 C解析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为“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适者生存”是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

2.1937年,某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白三叶草移到瑞典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

最初白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

人们对这一事实作出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A.比较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B.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并繁衍C.白三叶草在生长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D.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答案 C解析按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三叶草本身存在抗寒个体的变异,环境(气候比较寒冷)对该种变异进行了选择,使抗寒性状在后代中积累和加强,比较不耐寒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被自然淘汰,A、B、D正确,C错误。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进行了修改,下列哪项不是修改的内容( )A.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生物个体B.自然选择是因为生物存在过度繁殖而导致生存斗争来实现的C.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将自然选择学说与遗传变异有关理论结合起来答案 B解析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不符合题意;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和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都认为自然选择通过生存斗争来实现,B符合题意;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C、D 不符合题意。

4.下列对生物进化理论的认识,正确的是( )A.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B.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突变体D.共同进化的过程也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过程答案 D解析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生物发生了进化,生殖隔离的出现意味着新物种的诞生,A 错误;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杂交,其后代三倍体西瓜不育,所以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之间存在生殖隔离,B错误;青霉素对细菌种群中存在的抗药性突变体起到了定向选择的作用,C错误;共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D正确。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中生物必修二考试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生物期中考试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遗传学的基本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后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就叫性状分离B.纯合子杂交产生的子一代所表现的性状就是显性性状C.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D.兔的白毛和黑毛,狗的长毛和卷毛都是相对性状2、下列有关一对相对性状遗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一个生物群体中,若仅考虑一对等位基因,可有4种不同的组合类型B.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F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C.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种不同形式的基因称为等位基因D.通过测交可以推测被测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3、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下面的哪个过程?( )AaBb1AB∶1Ab∶1aB∶1ab 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子代9种基因型4种表现型A.①B.②C.③D.④4、基因型为Dd的个体连续自交n代,下图中的哪一条曲线能正确地反映纯合子所占比例的变化?( )5、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得F1,下列有关对F1的处理方法及所产生的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果让F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小B.如果让F1个体连续自交,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会越来越大C.如果让F1个体随机交配,且aa个体的生存能力较弱,每代中都有相当一部分个体不能完成生命周期,那么连续数代后,aa个体出现的概率会减小D.让F1连续自交和随机交配,杂合子比例的变化是不一样的6、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A.染色体复制一次,着丝点分裂一次B.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C.细胞质和细胞核物质均等分配D.同一生物的细胞分别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和DNA数目均与分裂前的细胞相同7、女性色盲患者的什么亲属一定患色盲?( )A.父亲和母亲B.儿子和女儿C.母亲和女儿D.父亲和儿子8、在果蝇的下列细胞中,一定存在Y染色体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B.精细胞C.初级卵母细胞D.卵细胞9、、下列关于DNA分子复制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在解旋酶的作用下,水解成脱氧核苷酸B.DNA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的准确复制C.解旋后以一条母链为模板合成两条新的子链D.每条子链与其模板链形成一个新的DNA分子1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圆圈“○”中所对应的含义错误的是( )A.①腺嘌呤脱氧核苷酸B.②腺嘌呤C.③腺嘌呤脱氧核苷酸D.④腺嘌呤核糖核苷酸11、经测定,青蛙体细胞中一段DNA分子中含有A碱基600个,占全部碱基总数的24%,那么,该DNA片段中C碱基所占比例和数量分别是( )A.48% 600B.48% 650C.26% 600D.26% 65012、下图为核苷酸链结构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链DNA中A与T配对、G与C配对B.各核苷酸之间是通过化学键③连接起来的C.若该链为脱氧核苷酸链,从碱基组成上看,缺少的碱基是TD.图中的a和b都是一个完整的核苷酸13、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在形成子代噬菌体时,用来作模板物质的是()A.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B.细菌内的蛋白质C.噬菌体的DNA分子D.细菌内的DNA分子14、据研究发现,红霉素等抗生素能抑制细菌生长,原因是有的抗生素能干扰细菌核糖体的形成,有的能阻止mRNA与tRNA的结合,以上事实不能说明A.有的抗生素能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B.有的抗生素能阻止翻译过程C.有的抗生素能阻止转录过程 D.有的抗生素能抑制基因的表达15、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脱氧核苷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般DNA分子结构是稳定的双螺旋结构B.基因一般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个DNA分子就是一个基因C.一个基因含有许多个脱氧核苷酸,基因的特异性是由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的D.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含有一个或两个DNA分子16、关于核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只有细胞内的核酸才是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B.DNA分子中两条脱氧核苷酸链之间的碱基是通过氢键连接的C.分子大小相同、碱基含量相同的核酸分子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一定相同D.在SARS病毒中可观察到DNA和RNA的分布17、生物体性状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原则,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结构一般能保持相对稳定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过程D.RNA是蛋白质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18、在一个细胞周期内,T和U两种碱基被大量利用时,细胞的生理活动是( )选项大量利用的碱基细胞生理活动A U DNA分子正在复制B U和T 正处在分裂间期C T 正在大量合成tRNAD T 正在大量合成蛋白质19、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的实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 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简单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简单死亡。

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说明生物进化的缘由B.不能说明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能说明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说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 D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学问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程度和性状程度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展了视察和描绘,但不能说明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根底上开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开展表如今()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确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率的变更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单位,生物进化的本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变更。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运用除草剂的试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展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答案 D解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七章过关检测题库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 60 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共 14 小题,每题 4 分,共 56 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生殖的能力超越生计环境的蒙受力B.生物的过分生殖惹起生计斗争C.在生计斗争中适者生计D.遗传使细小有益变异获取累积和增强答案 C分析在生计斗争中,拥有有益变异的个体简单生计下来,拥有有害变异的个体简单死亡。

这样适者生计,不适者被裁减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限制性在于() A.不可以解说生物进化的原由B.不可以解说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可以解说生物现象的一致性D.不可以解说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征答案 D分析因为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不过从个体水平易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察看和描绘,但不可以解说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美和发展表此刻()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资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经过生计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本质是基因频次的改变⑥隔绝以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计,不适者被裁减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以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次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资料,隔绝是新物种形成的必需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记是产生生殖隔绝。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 ,将它与敏感型杂草 Y 杂交,结果以下表所示,以下剖析错误的选项是()后辈中耐药型后辈中敏感型杂交亲本植株比率 (%)植株比率 (%)耐药型 A ♀×100 0敏感型 B♂敏感型 C♀×47 53耐药型 D♂A.耐药型基因能够突变成敏感型基因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以前就已产生D.A 和 B 杂交子代集体中耐药基因频次占100%答案 D分析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能够相互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以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 A.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 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

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 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 D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③⑤⑦答案 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C.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D.A和B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100%答案 D解析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起了选择作用。

无论该等位基因属于何种遗传方式,A和B杂交后,其子代的耐药基因频率都不会是100%。

5.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 B解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6.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那么按现代生物进化论,该物种将() A.不断衰退B.不断进化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答案 B解析随着AA个体被淘汰,A的基因频率不断降低,种群不断进化。

只要该种群存在,基因库就不会丧失,只是基因库中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7.长期使用某种农药,会发现灭虫的效果越来越差,这是因为有些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根据达尔文的观点,害虫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 A.害虫对农药进行选择的结果B.定向变异的结果C.遗传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变异进行选择的结果答案 D解析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本题中农药是环境,由它对害虫产生的不定向变异进行选择,使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不抗药或抗药性弱的个体被淘汰掉。

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害虫的抗药性在代代积累的过程中逐渐增强,而农药的灭虫效果也就越来越差了。

8.最近为了防止滥用抗生素,上海等地区规定普通感冒不准使用抗生素。

滥用抗生素会对人体细菌造成耐药性,如果真的被细菌感染,则往往由于体内细菌能够抵抗各种抗生素而无药可救。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抗生素的滥用导致“耐药性”细菌优选出来B.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中“耐药性”基因频率下降C.“耐药性”基因频率的改变使病菌发生了进化D.基因频率虽然改变了,但是新的病菌(物种)不一定产生答案 B解析细菌中本来就存在“耐药性”个体,长期使用抗生素不断淘汰不耐药的病菌,导致“耐药性”基因频率不断上升。

9.对于一个被地理隔离的小种群来说,当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时,潜在的最危险的结果是() A.丧失基因的多样性B.有害基因的频率将增大C.进一步导致生殖隔离D.个体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答案 A解析这个小种群个体数量减少,生活条件更加充裕,所以种内斗争不会加剧。

这种变化对生殖隔离和有害基因频率的变化也不会有直接的影响。

而种群数量减少,如果遇到环境条件剧变,则很容易灭绝,从而丧失基因的多样性。

10.人工养殖一群鸡,下列措施不会造成该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的是() A.淘汰鸡群中体质较弱的个体B.从外地引进新的品种加入鸡群C.将该鸡群置于条件与原来不同的环境中饲养D.让该鸡群中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繁殖后代答案 D解析A选项为人工选择,可以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B选项可使鸡群基因库中基因的种类增加。

C选项自然选择可使鸡群基因库发生变化。

而D选项自由交配时,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基因库也不会发生变化。

11.某种群产生了一个突变基因S,其基因频率在种群中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于这个突变基因,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S的等位基因在自然选择中被逐渐淘汰B.S纯合子的存活率可能高于s纯合子C.S纯合子的生育率不一定高于杂合子D.该种群基因库中S频率的变化表示新物种将产生答案 D解析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生物发生了进化,不能说明新物种将产生,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生殖隔离。

1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意义,错误的是() A.不定向的变异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原材料B.应用基因突变的原理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可大大提高突变率C.采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植株比普通植株弱小D.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主要由于基因突变而使子代产生了不同于亲代的性状答案 D解析基因突变属于不定向的生物变异,为自然选择提供原材料,人工诱变可大大提高突变率。

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单倍体特点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

在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中,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是基因重组。

13.下列关于自然界中影响物种形成的因素,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物种形成的内因B.自然选择是物种形成的外因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D.物种的形成有的不需要经过隔离答案 D解析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有的物种如多倍体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而直接达到生殖隔离。

14.据调查,某学校学生中的基因型比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3%∶6%∶1%∶43%∶7%,则X b的基因频率为() A.14% B.5%C.15% D.10%答案 D解析注意在计算全部基因值的时候,要考虑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男性Y染色体上不携带此基因。

X b的频率=(6+1×2+7)÷(43×2+6×2+1×2+43×1+7×1)×100%=10%。

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共44分)15.(22分)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

几十年来,由于反复使用,致使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

请回答:(1)青霉素使用之前,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存在着____________;患者使用青霉素后,体内绝大多数细菌被杀死,这叫做______________;极少数抗药性强的细菌活了下来并繁殖后代,这叫做______________。

青霉素的使用对细菌起了__________,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__________实现的。

由于青霉素的反复使用,就会使抗药性状逐代__________并加强。

从这个过程可以看出,虽然生物的____________是不定向的,但________在很大程度上是定向的。

(2)自然选择是把自然界中早已存在的________变异选择出来,并使之逐代积累、加强,最终形成生物新品种。

(3)上述过程表明自然选择是一个__________的过程。

答案(1)差异不适者被淘汰适者生存选择作用生存斗争积累变异自然选择(2)有利(3)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解析(1)青霉素在此过程中相当于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自然环境,对生物体具有选择作用,而细菌个体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是通过变异而获得的,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由于差异的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得到保留,抗药性弱的个体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从而使细菌定向地进化。

(2)自然选择保留了有利于生物生存的性状,并通过繁衍而逐代积累、加强。

(3)自然选择的过程既淘汰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同时又保留适应环境的个体。

16.(22分)生物进化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其中影响种群基因频率的因素有很多,如自然选择、基因重组、遗传漂变、生物个体的迁入迁出等。

某中学生物研究小组为证明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选用了纯种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进行实验。

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他们的实验过程如下:a.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b.让子一代果蝇连续自由交配5代,同时在每一代中要除去残翅果蝇;c.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统计子七代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在种群中的百分比;d.根据残翅果蝇的百分比计算出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得出结论。

请分析回答:(1)如果按照上述步骤进行,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2)如果在每代中不除去残翅果蝇,在子三代长翅果蝇中纯合子占________。

(3)请判断该实验过程的设计是否科学?_____。

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4)若让你对此实验过程进行改进,请设计出改进后的步骤。

①选择一只纯种雄性长翅果蝇与一只雌性残翅果蝇进行杂交,获得子一代雌雄果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预期这种人工选择对种群基因频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12(2)13(3)不科学没有设置对照(没有对照实验)(4)②将子一代果蝇分成性状完全相同的甲、乙两组,让甲、乙两组果蝇分别连续自由交配5次,同时将乙组在每一代中都要除去残翅果蝇③当子六代所有长翅果蝇自由交配后,分别统计甲、乙两组子七代中长翅果蝇和残翅果蝇种群中的百分比④根据甲、乙两组中残翅果蝇的百分比,分别计算出甲、乙两组中的B、b基因在种群中的基因频率,比较得出结论(5)这种人工选择将导致B 基因的频率增大,b 基因的频率减小解析 按照题中所说的方法,若每代淘汰残翅果蝇,在F 3中,长翅果蝇纯合子为12,若不淘汰,F 2之后,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即不再发生变化,显性纯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分别为:14、12、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