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几何第二章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
;此时直线 l:x+y
21.已知圆 x2+y2=4 与圆 x2+y2﹣4x+4y﹣12=0 交于 A,B 两点,则|AB|=
.
22.已知圆 C1:x2+y2+2x+8y﹣8=0 和圆 C2:x2+y2﹣4x﹣4y﹣2=0 相交于 A,B 两点,则直线
AB 的方程是
,线段 AB 的长度是
.
23.已知△ABC 的三个顶点 A(1,﹣2),B(0,5),C(﹣3,﹣4). (1)求过 B 点且与点 A,C 距离相等的直线方程; (2)求三角形的外接圆方程.
A.外切
B.内切
C.相交
D.外离
16.已知直线 l:y=x+m 与曲线
A.
B.
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 m 的取值范围是( )
C.
D.
17.若圆 x2+y2﹣2kx﹣4=0 关于直线 2x﹣y+3=0 对称,则 k 等于( )
A.
B.﹣
C.3
D.﹣3
第4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18.若直线 l:y=kx+3﹣k 与曲线 C:y=
相交:d<r ;相切:d=r;相离:d>r ②代数方法:联立直线与圆的方程,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用判别式△判断.
由
消元,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
相交:△>0; 相切:△=0; 相离:△<0.
第1页共8页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二)—圆 5.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1)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2)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设两圆圆心分别为 O1,O2,半径分别为 r1,r2,|O1O2|=d 利用两圆的圆心距与两圆半径的关系判断 ①外离(4 条公切线):d>r1+r2 ②外切(3 条公切线):d=r1+r2 ③相交(2 条公切线):|r1﹣r2|<d<r1+r2 ④内切(1 条公切线):d=|r1﹣r2| ⑤内含(无公切线):0<d<|r1﹣r2|
解析几何答案-第二章
第2章 曲面与空间曲线的方程§2.1 曲面的方程1、 一动点移动时,与)0,0,4(A 及xoy 平面等距离,求该动点的轨迹方程。
解:设在给定的坐标系下,动点),,(z y x M ,所求的轨迹为C ,则z Cz y x M =⇔∈),,( 亦即z z y x =++-222)4( )4(2-∴x2(1(2(3(4解:(1常数为m ),,(z y x ,,,(z y x M 亦即(x -(2)建立坐标系如(1),但设两定点的距离为c 2,距离之和常数为a 2。
设动点),,(z y x M ,要求的轨迹为C ,则a z y c x z y c x Cz y x M 2)()(),,(222222=++++++-⇔∈ 亦即222222)(2)(z y c x a z y c x +++-=++-两边平方且整理后,得:)()(2222222222c a a z a y a x c a -=++- (1) 222c a b c a -=∴>令从而(1)为22222222b a z a y a x b =++即:22222222b a z a y a x b =++由于上述过程为同解变形,所以(3)即为所求的轨迹方程。
(3)建立如(2)的坐标系,设动点),,(z y x M ,所求的轨迹为C , 则a z y c x z y c x C z y x M 2)()(),,(222222±=++++++-⇔∈类似于(2),上式经同解变形为:1222222=--cz b y a x 其中 )(222a c a c b >-= (*) (*(4m 。
设动点M (*)(*2、 (1)中心(2(3(4解:(136)3()1()2(222=-+++-z y x(2)由已知,球面半径73)2(6222=+-+=R所以类似上题,得球面方程为 49222=++z y x(3)由已知,球面的球心坐标1235,1213,3242=-=-=+-==+=c b a ,球的半径21)35()31()24(21222=++++-=R ,所以球面方程为:21)1()1()3(222=-+++-z y x(4)设所求的球面方程为:0222222=++++++l kz hy gx z y x因该球面经过点)4,0,0(),0,3,1(),0,0,4(),0,0,0(-,所以 ⎪⎪⎩⎪⎪⎨⎧=-=++=+=08160621008160k h g g l (1) 解(1)有∴1(1)42x (1)42x§2.3空间曲线的方程1、平面c x =与0222=-+x y x 的公共点组成怎样的轨迹。
《解析几何》知识点总结:第2章-平面与直线
第二章平面与直线一、直角坐标系、放射坐标系以及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计算1.直角坐标系和放射坐标系(1)定义5.1:i ,j ,k 以O 为起点,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则O ;i ,j ,k 为空间的一个以O 为原点的直角标架或直角坐标系,记为{O ;i ,j ,k }。
如果向量形成右手系,则成为右手直角标架或右手直角坐标系。
i ,j ,k 称为该直角坐标系的基向量。
(2)定义5.2:不要求i ,j ,k 为单位向量且两两垂直,只要求不共面,则称为仿射标架或放射坐标系。
(3)定理5.1:v =x i +y j +z k ,称(x ,y ,z )为向量v 在该坐标系{O ;i ,j ,k }下的坐标,记为v =(x ,y ,z )。
(4)定义5.3:规定P 的坐标为向量→OP 的坐标,向量→OP 称为P 点的定位向量或矢径。
(5)8个卦限(逆时针,上层,右下角),x 轴为一半长。
2.直角坐标系中的向量运算(1)线性运算(仿射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λa =(λa 1,λa 2,λa 3);(2)内积(仿射不可)①a ·b =a 1b 1+a 2b 2+a 3b 3;②|a |=232221a a a ++;③cos∠(a ,b )=232221232221332211b b b a a a b a b a b a +++++++;cosα=2322211a a a a ++;cos 2α+cos 2β+cos 2γ=1;·向量a 与x、y、z 轴的夹角称为向量a 的方向角,其余弦称为a 的方向余弦。
·把与三个方向余弦成比例的三个数(该向量的坐标),称为该向量的一组方向数。
(3)外积(仿射不可)a ×b =(a 2b 3-a 3b 2)i +(a 3b 1-a 1b 3)j +(a 1b 2-a 2b 1)k (4)混合积(仿射不可)(a ,b ,c )=321212131313232c b b a a c b b a a c b b a a ++3.距离公式和定比分点公式(1)距离公式21221221221z -z y -y x -x )()()(++=P P (2)定比分点公式(坐标形式):P 1P=λPP 2λλλλλλ++=++=++=1z 1y y 1x 212121z z y x x ;;·中点公式:⎪⎭⎫⎝⎛+++2a ,2a ,2a 332211b b b ·重心公式:⎪⎭⎫⎝⎛++++++3c a ,3c a ,3c a 333222111b b b 4.题型①向量运算二、平面方程1.平面方程(1)平面的向量形式的点法式方程:N ·(P -P 0)=0平面的坐标形式的点法式方程:A (x-x 0)+B (y-y 0)+C (z-z 0)=0——平面法向量[垂直]N =(A ,B ,C )(2)平面的一般式方程(普通方程):Ax+By+Cz+D=0(A ,B ,C 不能同时为0)平面的一般式方程(向量形式):N ·P+D=0定理6.1:平面方程是三元一次方程,反之三元一次方程必表示平面。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1 平面直角坐标
2.1 平面直角坐标ຫໍສະໝຸດ 中的基本公式课程目标1.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 系,理解实数与位移的对应关系. 2.掌握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理 解数轴上的向量加法的坐标运算. 3.探索并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 点的距离公式和中点公式. 4.通过对两点的距离求解过程的探 索,进一步体会“坐标法”的基本思 想,学会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问题的 基本思路.
思考 4 点 P(x,y)关于点 G(x0,y0)的对称点的坐标是什么?
提示:点 P(x,y)关于点 G(x0,y0)的对称点的坐标为(2x0-x,2y0-y).
思考 5 教材中的“?”
如果数轴上的单位长取作 1 cm,你能在数轴上标出数 0.001,0.000 1 和 2对应的点吗?你能说明在数轴上确实存在这些点吗?
若 AB∥x 轴或与 x 轴重合,则|AB|=|x2-x1|;若 AB∥y 轴或与 y 轴重合,则 |AB|=|y2-y1|.
思考 3 算术平方根 ������2 + ������2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提示: ������2 + ������2表示点(x,y)到原点的距离.
3.中点公式 (1)直线上的中点坐标公式. 已知数轴上两点 A(x1),B(x2),则线段 AB 的中点 M 的坐标为������1+2������2. (2)平面内的中点坐标公式. 设平面内两点 A(x1,y1),B(x2,y2)的中点 M(x,y),则 x=������1+2������2,y=������1+2 ������2.
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点 A(x1,y1),B(x2,y2)的距离公
式:d(A,B)= (������2-������1)2 + (������2-������1)2.
解析几何第二章轨迹与方程PPT课件
②在这条曲线上的任意点,总对应着以它为终点的向径,而这向径可由 t
的某一值t0at0 b 通过r t x te 1 y te 2 a t b 完全决定
那么就把 r t x te 1 y te 2 a t b 叫做曲线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其中 t 为参数。
其坐标式参数方程为 xyxytt,at b
例3 一个圆在一直线上无滑动地滚动,求圆周上一定点的轨迹 该定点的轨迹为旋轮线或摆线(cycloid)
三、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1) 一个半径为r 的小圆在半径为R 的大圆内无滑动地滚动,小圆周上一 定点P 的运动轨迹称为内摆线(hypocycloid)
一、曲面的方程
求曲线方程一般需要下面的5个步骤:
1)选取适当的坐标系(如题中已给定,这一步 可省);
2)在曲线上任取一点,也就是轨迹上的流动点;
3)根据曲线上的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写出 等式;
4)用点的坐标x,y,z的关系来表示这个等式,并化简 得方程;
5)证明所得的方程就是曲线的方程,也就是证明它符合定
《》
-Chapter 2
§1 平面曲线的方程
Contents
• 一、曲线的方程 • 二、曲线的参数方程 • 三、常见曲线的参数方程
一、曲线的方程
定义1 当平面上取定了坐标系之后,如果一个方程与一条曲线之
间有着关系:
①满足方程的 x , y 必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②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坐标 x , y 满足这个方程,
函数关系. 注意 空间曲面的参数方程的表达式不是惟一的.
二、曲面的参数方程
x xu,v,
_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二章平面解析几何2
1.设l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且倾斜角为45°,你能写出该直线的方 向向量吗? 提示:(1,1).
2.如果a =(-1,2)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你能写出l的一个法向量吗? 提示:(2,1).
已知直线l经过点A(-1,3)与B(2,0),则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为________,斜 率k=________,倾斜角θ=________. 解析:―A→B =(3,-3)=3(1,-1),
知识点一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给定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条直线,如果这条直线与x轴 相交 ,
将x轴绕着它们的交点按 逆时针 方向旋转到与直线重合时所转的 最小正角 记为 θ,则称θ为这条直线的倾斜角;
(2)范围:直线的倾斜角θ的取值范围是0°~180°,并规定与x轴平行或重合 的直线的倾斜角为0°.
2.2 直线及其方程
2.2.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新课程标准解读
核心素养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探索确定直线位置 数学抽象
的几何要素
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经历用代数方法刻画直 直观想象
线斜率的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
3.理解直线的方向向量及法向量,并能利用直线的方向向量 数学运算
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法向量
[例4] 已知直线l经过点A(1,2),B(4,5),求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和法向
量,并确定直线l的斜率与倾斜角.
[解]
―→ AB
=(4-1,5-2)=(3,3)是直线l的一个方向向量.由法向量与方
向向量垂直,法向量可以为(-1,1).因此直线的斜率k=1,直线的倾斜角θ满
1.利用斜率公式求直线的斜率应注意的事项
高中数学 第二章 解析几何初步2.1.2.1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
一般式推导
01 已知直线上一点$P_1(x_1, y_1)$和斜率k,则直线 的点斜式为$y - y_1 = k(x - x_1)$。
02 将点斜式展开,得到$y = kx - kx_1 + y_1$。
02 整理后可得一般式:$kx - y + (y_1 - kx_1) = 0$ ,其中A=k,B=-1,C=$y_1 - kx_1$。
已知直线上一点和斜率,可以直接套用点斜式求 出直线方程。
02 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
若两直线斜率相等且不重合,则两直线平行。利 用点斜式可以方便地求出两直线的斜率并进行比 较。
03 解决与直线相关的问题
如求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点是否在直线上等, 都可以通过点斜式进行求解。
03
两点式直线方程
两点式定义
直线方程形式
点斜式
已知直线上一点 $(x_1, y_1)$ 和斜率 $m$,则直线方程可 表示为 $y - y_1 = m(x - x_1)$。
斜截式
已知直线斜率 $m$ 和在 $y$ 轴上的截距 $b$,则直线方程可 表示为 $y = mx + b$。
两点式
已知直线上两点 $(x_1, y_1)$ 和 $(x_2, y_2)$,则直线 方程可表示为 $frac{y - y_1}{y_2 - y_1} = frac{x - x_1}{x_2 x_1}$。
直线方程在几何中的应用
平行与垂直判断
平行直线
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不重合, 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垂直直线
两条直线的斜率互为相反数的倒 数,则这两条直线垂直。
距离计算
点到直线距离
利用点到直线距离公式,可以求出点 到直线的垂直距离。
解析几何尤承业前四章部分习题答案
解析几何(尤承业)前四章部分习题答案第一章:平面几何基础1.证明:若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则它们平行。
证明:设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的斜率为k2。
若k1=k2,则有k1x+b1=k2x+b2,即(k1-k2)x=b2-b1。
由于k1-k2=0,所以方程化简为0x=b2-b1。
由于任何实数乘以0都等于0,所以此方程有解,即二者平行。
2.已知直线l1的斜率为k1,直线l2经过点A(a,b)且与l1垂直,求直线l2的方程。
解:由直线l1的斜率为k1,可知l1的斜率为k1的直线上任意一点(x1,y1)与原点(0,0)的斜率为k1,即有y1/x1=k1,即y1=k1x1。
由于直线l2经过点A(a,b)且与l1垂直,所以直线l2的斜率为-1/k1。
设直线l2的方程为y=-1/k1 x + c,代入点A(a,b)可得b=-1/k1*a+c,即c=b+a/k1。
所以直线l2的方程为y=-1/k1 x + b+a/k1。
3.已知直线l1过点A(a,b)和点B(c,d),求直线l1的方程。
解:由于直线l1过点A(a,b)和点B(c,d),所以直线l1的斜率为直线AB的斜率。
设直线l1的方程为y=kx+m,代入点A(a,b)和点B(c,d)可得方程组: b=ka+m d=kc+m将第一个方程乘以k,得到bk=ka^2+km,再用第二个方程减去这个等式,可得d-b = kc-ka^2+km-km,即d-b=k(c-a)。
所以直线l1的方程为y=(d-b)/(c-a)x + (ad-bc)/(c-a)。
第二章:直线与圆1.已知直线l的方程为y=ax+b,圆C的圆心为O(h,k),半径为r,求直线l与圆C的交点坐标。
解:设直线l与圆C的交点为点P(x,y),代入直线l的方程可得y=ax+b。
将这个方程代入圆C的方程(x-h)^2+(y-k)^2=r^2中,得到(x-h)^2+(ax+b-k)^2=r^2。
展开后整理得到一个二次方程,即x^2+(a^2+1)x-2ah+(b-k)^2-r^2=0。
《解析几何》(第四版)吕林根许子道编第2章轨迹与方程21平面曲线的方程
线直一同示表都后t 去消在
与 .t � 2 � y � � ,t � 1 � x �
如,程方数参的式形同 不种多有以可线曲条一同① 意注应还,时此
参去消于在键关 , 时 程方通普为程方数参化)1(
.t 数
程方数参的圆椭则 , � � � � � � 且数参为� 取以所
�� nis b� � y �� soc a � x �� nis b � � y
迹轨的点一的上周圆
圆求�动滚地动滑
程方通普得可即) 能可若( t 去消中)5 � 1. 2 ( 从
.0 � ) y , x ( F
无上是线直一在圆个一 1例
)6-1.2( , j ) � soc � 1( a � i ) � nis � �( a � r � � � , j a � CA , i � a � AO 以所 � �
齿为用采被常上业工在 , 线曲种这 , 线展切或
)31 -1. 2(
为程方数
参
式标坐的迹轨该得可则 ,) y , x ( 为标坐的点 P 设
当适择选要仅不 ,时 .3 � y � x
.程方通普成化能都程方数参有所是不并②
. t3 � 2 � y , t3 � 1 � x
程方数参为程方通普化 ) 2 (
三意任上线曲双轴等是 R , Q , P 设 7 例
上线曲双轴等一同在必 H 心垂的 RQP �
参的线曲双轴等知已设 , 图如 证
,
2 1
tc � 0 x
tc � 0 x
�
c � 2 t0y c � 1t 0 y
得, ② ÷ ①
②
,) 2 tc � 0x ( 3 t 2 t1t � c � 2 t 0 y
则
高中数学 第二章 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2.2.4 点到直线的距离课件 bb高一数学课件
第七页,共三十九页。
求点到直线的距离 求点 P(1,2)到下列直线的距离: (1)l1:y=x-3;(2)l2:y=-1;(3)y 轴.
12/11/2021
第八页,共三十九页。
【解】 (1)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x-y-3=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1= |112-+2(--31|)2=2 2. (2)法一: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为 y+1=0,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d2= |20+2+11| 2=3.
2 4
12/11/2021
第六页,共三十九页。
4.当点 P(x1,y1)在直线 Ax+By+C=0 上时,还适合点到直 线的距离公式吗?
解:适合.点 P 在直线 Ax+By+C=0 上,则距离 d=0,且 有 Ax1+By1+C=0, 所以 d=|Ax1+A2B+y1B+2 C|=0.
12/11/2021
12/11/2021
第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两平行线间距离的求法 (1)求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可以转化为求点到直线的距离,也可 以应用公式. (2)应用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d= |CA2-2+CB1|2时,两直线方程必 须是一般形式,而且 x,y 的系数对应相等.
12/11/2021
第十九页,共三十九页。
12/11/2021
第二十七页,共三十九页。
2.求过点 P(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 解:由题意知与 OP 垂直的直线到原点 O 的距离最大, 因为 kOP=2, 所以所求直线方程为 y-2=-12(x-1), 即 x+2y-5=0.
12/11/2021
第二十八页,共三十九页。
1.点到直线距离公式的推导用到了解析几何中的常用方法 “设而不求”,希望在今后学习中注意这种方法在解题中的 应用.公式只与直线方程中的系数有关,因而它适合任意直 线,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应将直线方程化为一般式,再套用 公式.
空间解析几何-第2章 空间的平面与直线
n{4,1,2},
4 A B 2C 0
2 A B C, 3 所求平面方程为 2 x 2 y 3 z 0.
例5 求通过点M(2,-1,1)与N(3,-2,1),且平行于 z轴的平面的方程
4. 过点M(3,2,-4)且在x轴和y轴上截距分别为-2 和-3的平面 5. 已知两点M1(3,-1,2)和M2(4,-2,-1) ,通过 M1且垂直于M1M2的平面 6. 已知平面上三点A(3,-1,2) B (4,-2,-1) C(3,2,-4),求平面方程。 求通过直线 截距相等的平面方程 ,且在y轴与z轴上
类似地可讨论 A C 0, B C 0 情形.
(4) A B D 0,
有z 0,即xoy面.
例 4 设平面过原点及点( 6,3, 2) ,且与平面
4 x y 2 z 8 垂直,求此平面方程.
解 设平面为 Ax By Cz D 0, 由平面过原点知 D 0,
代入体积式
1 1 1 1 1 1 t , 6 6t t 6 t 6
a 1, b 6, c 1,
所求平面方程为 6 x y 6 z 6. 或
6 x y 6z 6.
已知平面上一点和不共线两个向量, 求通过该点与两向量平行的平面 ——点位式/坐标式参数方程
例 3 一直线过点 A( 2,3,4 ),且和 y 轴垂直 . . 相交,求其方程
解
因为直线和y 轴垂直相交,
所以交点为 B(0,3, 0),
取 s BA ( 2, 0, 4),
x2 y3 z4 所求直线方程 . 2 0 4
第二章 空间解析几何.
第二章 空间解析几何本章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空间坐标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熟练掌握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会求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距离和夹角。
本章教学重点:(1)空间坐标系下平面、直线方程的几种重要形式; (2)平面与空间直线间各种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 (3)平面与空间直线各种度量关系的量化公式。
本章教学难点:(1)空间直线一般方程向标准方程的转化;(2)综合运用位置关系的解析条件求平面、空间直线方程。
本章教学内容:§1 图形与方程1.1 一般方程与参数方程1.概念:一般地讲,当空间取定一个仿射坐标系后,对于一个图形S ,如果S 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某种数量关系,而S 外的点的坐标不满足这种数量关系,我们就把这种数量关系称为S 的一个方程。
通常以三个坐标x , y , z 作为变量的三元方程式或三元方程组,这种形式的方程称为图形的一般方程。
另外,通过选取中间变量,使得三个坐标都随中间变量变化而变化得到的方程通常称为图形的参数方程。
2.举例:在直角坐标系中,以M 0(1, 4, -2)为球心,半径等于2的球面上的点的坐标满足方程式(x-1)2+(y-4)2+(z+2)2=4,这个方程就是这个球面的方程,同时称为这个球面的一般方程。
如果我们选取两个中间变量0≤θ≤π, θ≤ϕ <2π使得⎪⎩⎪⎨⎧.cos 22,sin sin 24,cos sin 21θϕθϕθ+-=+=+=z y x 这个方程就是这个球面的参数方程。
3.例题:在一个直角坐标系中,求参数方程⎪⎩⎪⎨⎧===ht z t r y t r x ,sin ,cos 00ωω (t R ∈) 的图像,这里r 0>0, h ≠0, ≠ω0都是常熟。
解:略。
1. 2 柱坐标系和球坐标系 1.概念:取定空间的一个右手直角坐标架[O ; e 1 , e 2 , e 3].于是在xy 平面上可确定一个极坐标系,它以O 点为极点,x 轴为极轴。
解析几何答案廖华奎王宝富第二章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习题1.求通过两点(2,3,4)A 和(5,2,1)B -的直线方程。
解:直线的方向向量为(3,1,5)AB =--,所以直线的方程为234.315x y z ---==-- 2.在给定的仿射坐标系中,求下列平面的普通方程和参数方程。
(1)过点(1,2,0),(2,1,4),(3,1,5)----; (2)过点(3,12)-和z 轴;(3)过点(2,0,1)-和(1,3,4)-,平行于y 轴; (4)过点(1,5,4)--,平行于平面3250x y -+=。
解:(1)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1,3,4),(4,1,5)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14,23,45.x y z λμλμ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121340,415x y z+---=--即19111330.x y z ++-= (2)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3,1,2),(0,0,1)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33,1,22.x y z λλλμ=+⎧⎪=+⎨⎪=--+⎩因为过z 轴,所以也可选经过的点为(0,0,0),那么参数方程也可以写为 3,,2.x y z λλ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3120,01x y z-=即30.x y -= (3)平面的方位向量为12(3,3,5),(0,1,0)v v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23,3,15.x y z λλμλ=-⎧⎪=+⎨⎪=-+⎩平面的普通方程为213350,01x y z -+-=即5370.x z +-=(4)平面的方位向量平行于平面3250x y -+=,方位向量(,,)X Y Z 满足320X Y -=,因此可以选为12(2,3,0),(0,0,1)v v ==。
所以平面的参数方程12,53,4.x y z λλμ=-+⎧⎪=-+⎨⎪=+⎩平面的普通方程为1542300,01x y z ++-=即3270.x y --=3.在直角坐标系中,求通过点(1,0,2)-并与平面1:220x y z ∏+--=和2:30x y z ∏---=均垂直的平面方程。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00 对角矩阵;
A 00
12
aB1 ,a20000,aan2., ,an
,
零矩阵.
00 00 1n
18/19
思索题
矩阵与行列式有何区分? 答:(1)从形式上看矩阵行列数能够不一样, 但行列式不行,一定要行列数相等;
(2)矩阵是一张数表,而行列式表示 一个数,是能够比较大小。
19/19
a11
A
a21
a12 a22
a1n a2n 系数矩阵
am1 am1 amn
13/19
线性变换与矩阵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若线性变换为
y1 x1,
y2 x2 ,
yn xn
y1 x1,
y2 x2 ,
yn xn
称之为恒等变换.
对应
1 0
0 1
b1 b2
an1 an2 ann bn
2/19
2、产品调运方案
产地 B1 B2 … Bn 销地
A1
a11 a12 … a1n
┆
┆┆
┆
Am
am1 am2 … amn
3/19
二、矩阵定义
由 m n 个数 aij i 1,2,,m; j 1,2,,n
排成 行m 列n数表
a11 a12 a1n
矩阵A的
m , n元
5/19
比如
1 9
0 6
3 4
5 3
是一个 2 4 实矩阵,
13 2
6 2
2i 2
是一个
33
复矩阵,
1 2
2 2 2
4
2 3 5 9
是一个 3 1 矩阵,
解析几何第二章 第一节
图2.1
点 M x , y , z 平面
v v 向量 M 0 M , 1 , 2 共面
得到平面的参数方程 或
r r0 v1 v 2
x x0 X 1 X 2 , y y 0 Y1 Y2 , z z Z Z , 0 1 2
r r0 t v
0
或
x x 0 t cos , y y 0 t cos , z z t cos , 0
其中参数 t 的绝对值恰好是直线 l 上的两点 M 0 与M 之 间的距离,这是因为 | t || r r0 || M 0 M | . 这时 直线 l
A1 x B1 y C 1 z D1 0, l: A2 x B 2 y C 2 z D 2 0,
(2.1.16)
它称为直线的一般方程.
在直角坐标系 O ; i, j, k 下, 直线 l 的方向向量可取成 单位向量 v 0 cos , cos , cos , 这时 l 的参数方程为
=
A B C
2 2 2
0 时,
的
在取定符号后称为平面的法式化因子. 学生口答: 在直角坐标系下, 将平面的一般方程
(1) x y 1 0,
(2) x 2 0
化为法式方程.
2.1.3 空间直线的方程 在空间给定一个点 M 0 和非零向量 v , 那么过点 M 0 且 与向量 v 平行的直线便惟一确定. 向量 v (以及 k v , k 0 )叫做直线的方向向量. 现推导直线方程. 取定仿射标架O ; e1 , e 2 , e 3 . 设点 M 0 的坐标为 x0 , y 0 , z 0 , v X , Y , Z , 则点 M x , y , z 直 线 l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惟 一的实数 t,使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CP) = −( +θ) 2
π
则
︵ 又因为 |OA|=AP=aθ, 所以 OA=aθi, AC=aj , 从而点P的向量式参数方程为 从而点 的向量式参数方程为 r=a(θ-sin (1−∞< -sinθ)i+a(1-cos (1 cosθ) (−∞<θ<+∞) x = a(θ −sinθ) 其坐标式参数方程为 (−∞<θ < +∞) y = a(1−cosθ) 这种曲线称为旋轮线 摆线。 旋轮线或 这种曲线称为旋轮线或摆线。 y O x
矢性函数 当动点按某种规律运动时, 当动点按某种规律运动时,与它对应的径矢也随着 时间t的不同而改变(模与方向的改变), ),这样的径矢 时间t的不同而改变(模与方向的改变),这样的径矢 变向量, (t)。 t(a≤ b)的每一个值 称为变向量 记为r(t) 如果变数t(a 称为变向量,记为 (t)。如果变数t(a≤t≤b)的每一个值 对应于变矢r的一个完全的值 模与方向) (t) 的一个完全的值( (t), 对应于变矢 的一个完全的值(模与方向)r(t),则称 r是变数t的向量函数,记为 =r(t) (a≤t≤b). 是变数t 向量函数,记为r= (t) (a≤ 是变数 矢性函数的分量表示 设平面上取定的标架为{O; {O;e },则向量函数可 设平面上取定的标架为{O; 1,e2},则向量函数可 表示为 r(t)=x(t) 1+y(t) 2 (a≤t≤b). (t)=x(t)e (t)=x(t) +y(t)e (a≤ (1 ) 其中x(t),y(t)是 (t)的分量,它们分别是变数t的函数。 其中x(t),y(t)是r(t)的分量,它们分别是变数t的函数 x(t),y(t) (t)的分量
x = et + t + lg t 2 csint y = t +sint +ar
注2:在曲线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时,必须注 在曲线的普通方程与参数方程的互化时, 意两种形式的方程的等价性,即考虑参数的取值范围。 意两种形式的方程的等价性,即考虑参数的取值范围。
曲面的方程
曲面的实例: 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 曲面的实例: 水桶的表面、台灯的罩子面等. 曲面在空间解析几何中被看 成是点的几何轨迹. 成是点的几何轨迹. 曲面方程的定义: 曲面方程的定义:
例6
化方程
y2(2a-x)=x3 (2a-
(a>0) 为参数方程。 (a>0) 为参数方程。
解:设y=tx,代入可得参数方程 y=tx,
2at 2 x = 1+ t 2 2at 3 y = 1+ t 2
(−∞< t < +∞ )
注1:有些曲线只能用参数方程表示而不能用普通方程 表示,即不能用x,y的初等函数来表示, x,y的初等函数来表示 表示,即不能用x,y的初等函数来表示,如
的圆的方程。 例1、求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的方程。 、求圆心在原点,半径为R的圆的方程 |OM|=R 解: x2+y2=R2 普通方程 例2、已知两点 、已知两点A(-2,-2),B(2,2),求满足条件 , |MA|-|MB|=4的动点的轨迹。 的动点的轨迹。 的动点的轨迹 y 方程可表为|MA|-|MB|=4 解:方程可表为 ≥ 化为普通方程为 xy=2 (x+y≥2) xy=2 故曲线为 o x
2a2b u x = 2 2 2 b +a u (−∞< u < +∞ ) b 2 −a2u2 ) y = (b b2 +a2u2
注:第二种解法中,设y=tx+b,实际上是在椭圆上取 第二种解法中, y=tx+b, 一定点(0,b),作以(0,b)为中心的直线束, (0,b),作以(0,b)为中心的直线束 一定点(0,b),作以(0,b)为中心的直线束,而这时的椭圆 的参数方程恰为直线束中的直线与椭圆交点的一般表 达式。由于这时过点(0,b) (0,b)的 轴的斜率不存在, 达式。由于这时过点(0,b)的y轴的斜率不存在,因此需 补上点(0, b),或把它看成当t (0,时的交点。 补上点(0,-b),或把它看成当t→∞时的交点。
x o z F (x,y,z) = 0 S
y 有下述关系: 如果曲面 S 与三元方程 F ( x , y , z ) = 0 有下述关系:
(1 )曲面 S 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上任一点的坐标都满足方程;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2 )不在曲面 S 上的点的坐标都不满足方程;
那么, 方程, 那么 , 方程 F ( x , y , z ) = 0 就叫做曲面 S 的 方程 , 就叫做方程的图形 图形. 而曲面 S 就叫做方程的图形.
( B 例 1 已知 A 1,2,3), B(2,−1,4),求线段 A 的 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垂直平分面的方程
解
是所求平面上任一点, 设 M ( x , y , z ) 是所求平面上任一点,
根据题意有 | MA |=| MB |,
→
→
( x − 1) + ( y − 2 ) + ( z − 3 )
2a bt x = 0, x = − 2 b + a 2t 2
2
a
b
在第二式中取t=0,得x=0,所以舍去第一式,取 在第二式中取t=0,得x=0,所以舍去第一式, t=0, b(b2 −a2t 2 ) 2a2bt 从而 y = x=− 2 2 2 b2 + a2t 2 b +a t
在法二中,若令u=在法二中,若令u=-t,则得椭圆的另一种表示式为 u=
z = z0 + R2 −(x − x0 )2 −( y − y0 )2 z = z0 − R2 −(x − x0 )2 −( y − y0 )2
由上述方程可得球面的一般式方程为: 由上述方程可得球面的一般式方程为: 一般式方程为
x + y + z + Ax + By + Cz + D = 0
2 2 2
2 2 2
(*) )
反之,由一般式方程( ),经过配方又可得到: 反之,由一般式方程(*),经过配方又可得到: 经过配方又可得到
A B C A2 + B 2 + C 2 − 4 D x+ + y+ +z+ = 2 2 2 4
当 A 2 + B 2 + C 2 − 4 D > 0 时,
向量式参数方程
r(t)=x(t) 1+y(t) 2 (a≤t≤b). (t)=x(t)e +y(t)e (a≤ (t)=x(t)
表示的径矢r(t) 若取(a≤t≤b)的一切可能值,由(1) 的终点总在一条曲线上;反之, 的终点总在一条曲线上;反之,在这条曲线上的任意 总对应着以它为终点的径矢,而这径矢可由t 点,总对应着以它为终点的径矢,而这径矢可由t的某 b)通过 通过( 完全确定,则称表达式( 一值t 一值t0(a≤t0≤b)通过(1)完全确定,则称表达式(1) 为曲线的向量式参数方程 其中t为参数。 向量式参数方程, 为曲线的向量式参数方程,其中t为参数。 坐标式参数方程 的参数方程常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曲线 的参数方程常可以写成下列形式:
解析几何
第二章 轨迹与方程
平面曲线的方程
曲线与方程: 定义:当平面上取定了标架之后, 定义:当平面上取定了标架之后,如果一个方程与一 条曲线有着关系: 条曲线有着关系: (1)满足方程的 必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满足方程的(x,y)必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必是曲线上某一点的坐标 满足这个方程; (2)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坐标 )曲线上任何一点的坐标(x,y)满足这个方程; 满足这个方程 则这个方程称为这条曲线的方程, 则这个方程称为这条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称为 曲线的方程 方程的图形。 方程的图形。 曲线的方程常表示为: 曲线的方程常表示为: F(x,y)=0 或 y=f(x)
a = 4b,
参数方程为
x = acos θ y = asin 3 θ
3
x y 化为参数方程。 例5 把椭圆的普通方程式 化为参数方程。 + 2 =1 2 a b
法一 法二 解得
x = a cos θ y = b sin θ ( −π ≤ θ < π )
2 2
2
2
设y=tx+b,代入原方程得 x + (tx + b) = 1 y=tx+b,代入原方程得 2 2
z M S o x y
(2)
当 u, v 取遍变动区域的一切 值时, 值时,向径
r r r r OM = r ( u, v ) = x( u, v )e1 + y( u, v )e2 + z ( u, v )e3
的终点 M = ( x ( u , v ), y ( u , v ), z ( u , v ) ) 所画的轨迹一般为一张曲面。 所画的轨迹一般为一张曲面。
x = x (t ) (a ≤ t ≤ b) y = y (t ) 称为曲线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坐标式参数方程。 称为曲线的坐标式参数方程。
O
y
A
P(x(t),y(t)) r(t) r(b)
r(a)
B
x
例3、一个圆在一直线上无滑动滚动,求圆周上一点 一个圆在一直线上无滑动滚动, 的轨迹。 P的轨迹。 取直角坐标系, 解: 取直角坐标系,设 y 的圆在x 半径为 a的圆在x轴上滚 动,开始时点 P 恰在原 点,经过一段时间的滚 动,圆与直线的切点移 P a C 到 A 点,圆心的位置移 θa r x 到C点,这时有 O r=OP=OA+AC+CP 设θ=∠(CP,CA),于是向量CP对x轴所成的有向角为 (CP,CA),于是向量CP对 于是向量C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