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图文稿

合集下载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通用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案1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新词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出示一段赞颁亲情的抒情文字,让学生齐读(亲情,是黑夜里明亮的烛光,撕开夜幕,指引前进的航向;亲情,是冬日和煦的太阳,驱走严寒,给人们带来温暖……)。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板书),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段文字,对亲情的可贵一定有更加的体会。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重点记住“墟砾”等字。

2、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自读情况,初步感知课文内容:(1)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读后你有什么想法?三、再读课文,直指重点1、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怎样的一对父子。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3、质疑: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4、小组内探讨,交流各自的初步认识。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板书设计:17、地震中的父与子Shān jī hùn xī xū màn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曼谷jí bào lì zá chàn疾步爆炸瓦砾砸着颤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抓住重点合作研究1、自读课文,看看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父与子的.了不起。

2、品味词句(1)关于父亲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关键词语是品味的重点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为什么反复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双眼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③他挖了8小时……爸爸,是你吗?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2)关于儿子的了不起,以下句子或词语是品味的重点。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公开课(3)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公开课(3)

17、地震中的父与子宣威宛水二小李琼教学背景分析(一)教材分析本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大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自己的生死,经过三十八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同学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子情深的颂歌。

这是一篇表现特殊环境下的父子情的课文,内容浅显,但内涵深刻;语言平实,但令人震撼。

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学习这篇课文,一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二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

(二)学情分析:这是一篇很能催人泪下的文章。

但是学生在理解文章中蕴藏的父爱却只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将心比心的,从内心去感悟。

再加上文章的背景是一次强烈的地震之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体验,脱离生活的经历,对文本的理解是相当肤浅的。

朗读不能有感而发。

对此,学生可以通过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品读文本,再现情景并联系汶川地震,以及生活实际体验文本,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内容:《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吸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理解”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句话给父子二人带来的巨大精神力量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洛杉矶地震视频。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994年1月17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袭击了美国洛杉矶,(播放洛杉矶地震的视频)在短短的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桥梁坍塌,公路断裂。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品)

最新《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精品)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秀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组教材以“父母之爱”为专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了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时,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传奇故事。

这篇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所以在本节课教学中,要紧紧扣住“父母之爱”这一专题来学习,重点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感受父爱的伟大,并联系生活实际再现情境体验文本,提高阅读能力。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四年级曾接触过有关人间真爱的文章,如:《妈妈的账单》、《她是我的朋友》、《掌声》、《卡罗纳》等,对理解母爱、友爱已有一定的基础,但是,从未接触过有关父爱的文章。

同时,在感受爱的时候,停留在文字表面,不能从内心感悟。

阅读的过程中,未能透过文字,真正感受人物的思想情感;朗读时不能有感而发。

本篇课文的学习,对五年级学生而言,其生活经历与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

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课文主题。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3、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文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文档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测鱼小学李金虎一教材分析《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机发生大地震时,一位年轻的父亲在废墟中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救出儿子和儿子同伴的传奇而感人的故事。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本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作者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刻画了一位伟大父亲的形象,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父亲因为有爱,坚持了38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地挖掘,终于救出了儿子;儿子因为有爱,在黑暗的废墟下,同样不吃不喝38个小时,终于迎来了父亲救助的时刻。

爱与信念,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潜心钻研文本,充分感悟,在读中悟情,在想象中悟形,在回味中悟神。

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二)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言行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理解“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句话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同学们对地震了解多少?(同学们发言,教师解释地震形成的原因)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了6.6级大地震,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十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词句积累1 认识本课生字生词,读准字音,正确组词。

2 积累有关父爱的优美句子。

(三)初读感悟1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这是一对怎么样的父与子?课文讲的是在一次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抱着(),不顾(),历经()的挖掘,终于()的故事,歌颂了(),赞扬了深厚的()之情。

《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完美教案

《地真正的父与子》完美教案一、教学内容: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父亲抱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不顾别人的劝阻,历尽艰辛,最后终于在废墟中救出了儿子的事,赞扬了这对父子以坚定的信念支撑自己、战胜困难、获取幸福、执着追求的精神。

(1课时)二、教学要求:1、自学生字、新词。

2、通过课文的描述,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点、难点:1、通过对父亲言行的描写,体会其爱子之情。

2、通过对儿子言行描写,感受孩子的"了不起"。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搜集有关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的资料;准备朗读磁带以及写有课文重点词句的投影片。

七、教学程序:一、自读课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教师建议学生边默读课文,边在书上圈点标画。

)二、合作交流,讨论。

可以是四人小组进行讨论,有感情朗读的,有谈感受的,有做记录的;也可以学生自由组合。

提醒学生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三、小组汇报,讨论。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1989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坚持38个小时,终于在一片废墟中救出了自己年仅7岁的儿子和13个同学,谱写了一首父爱的歌颂。

2、为什么文章的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谈谈自己的看法。

体会父亲的"了不起":(1)其他的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2)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了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建议学生想像:这连续的38个小时,"爸爸"会是怎样地挖掘,不吃不喝,不休不眠,双手恐怕已被瓦砾以及其他倒塌的器物磨出了血肉模糊。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docx

小学语文说课教案:《地震中的父与子》三维目标:1.会读会写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体会父亲对孩子的关爱。

3.初步树立关爱他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1.感受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初步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播放一段电影片段《唐山大地震》,大家看完之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2、在危难来临的时候,父母永远是保护我们的港湾,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的一段父子,一起走进他们感人的故事。

3、板书课题《地震中的父与子》(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在上课之前老师想提一个问题,文章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将不懂的生字词画出来,借助工具书查一查。

遇到令你感动的句子边读边划,听明白了吗?开始吧!(三) 检查字词学习情况1、出示生字进行认读并理解生字词;开展“我是小老师”或开火车的游戏方式巩固生字词。

(四) 精读课文,体会情感1、“父亲”为什么一直坚信他儿子还活着,拼命挖?你从哪些句子看出来?读一读(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及时的加以分析、引导,集体交流得出答案)2、师评价引导:随机板书:“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3、出示相关段落文字,体会父亲的了不起体现在哪些地方:(1)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2)其他孩子的父母" 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 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 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

(3)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公开课教案

第一章:地震基本知识1.1 地震的定义1.2 地震的成因1.3 地震的级别与划分1.4 地震的预警与预报第二章: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2.1 地震发生时的自我保护2.2 地震中的紧急撤离2.3 地震后的自救与互救2.4 地震中的家庭教育第三章:地震后的救援工作3.1 地震救援的原则与方法3.2 地震救援中的志愿者参与3.3 地震救援的国际合作3.4 地震救援案例分享第四章:地震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4.1 地震对人民生活的影响4.2 地震对基础设施的破坏4.3 地震后的心理援助4.4 地震风险管理与防范第五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分享5.2 案例分析与启示5.3 父亲在地震中的角色与责任5.4 培养孩子面对地震的勇气与信心第六章:地震后的重建与恢复6.1 地震后的重建规划6.2 重建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6.3 地震恢复的心理辅导6.4 重建案例分析与启示第七章:地震科研与技术进展7.1 地震预测技术的发展7.2 地震监测与预警系统7.3 地震工程与建筑抗震技术7.4 地震科研教育的推广与普及第八章:地震应急演练与教育8.1 地震应急演练的重要性8.2 地震应急演练的实施步骤8.3 地震教育的推广与实践8.4 地震科普宣传与媒体作用第九章:地震风险防范与保险9.1 个人与家庭的地震风险防范9.2 地震保险的理赔流程与政策9.3 地震风险管理的策略与方法9.4 地震安全社区的建设与推广第十章:地震中的父与子心灵成长10.1 地震中父与子的心灵创伤10.2 心灵成长的启示与引导10.3 家庭情感支持与沟通的重要性10.4 构建和谐家庭,共同面对灾难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地震基本知识难点解析:地震成因的科学解释、地震级别的计算方法、地震预警与预报的技术原理二、地震发生时的应对措施难点解析: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我保护、紧急撤离的策略与实施、自救与互救的技巧、地震家庭教育的有效方法三、地震后的救援工作难点解析:地震救援的行动原则、志愿者参与的培训与组织、国际合作的具体实施、救援案例的深入分析四、地震带来的影响及应对策略难点解析:地震对人民生活的长期影响、基础设施破坏的修复与重建、心理援助的专业方法、地震风险管理的策略五、地震中的父与子故事分享难点解析:案例的真实性与教育意义、父亲角色的认知与实践、培养孩子心理韧性的方法、地震教育的有效途径六、地震后的重建与恢复难点解析:重建规划的创新与实施、困难与挑战的应对策略、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重建案例的借鉴意义七、地震科研与技术进展难点解析:地震预测技术的科学基础、监测与预警系统的技术构成、地震工程的创新实践、科研教育的推广策略八、地震应急演练与教育难点解析:应急演练的设计与执行、地震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科普宣传的有效手段、媒体作用的正反影响九、地震风险防范与保险难点解析:地震风险防范的全面措施、保险理赔的实际操作、风险管理的系统思维、安全社区的建设标准十、地震中的父与子心灵成长难点解析:心灵创伤的治愈与康复、心灵成长的心理机制、情感支持的提供方式、和谐家庭的构建原则本教案围绕地震中的父与子主题,涵盖了地震基本知识、应对措施、救援工作、影响与对策、故事分享、重建与恢复、科研与技术进展、应急演练与教育、风险防范与保险以及心灵成长等多个方面。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5篇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模板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篇1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投影片、挂图。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我们刚学过《秋天的怀念》,体会到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这篇课文通过一个传奇的故事,谱写了一首父爱的颂歌。

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读准本课的生字词;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本课的生字词,让学生读一读,读准即可。

2.默读课文,投影出示自学提示:①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画出文中使你感动的句子。

并作简单的批注。

(新课标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

)②画出不理解的词句或你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想一想它的含义。

(新课标指出: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3.小组合作学习,再交流。

(新课标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教师巡视,随机解决简单的问题。

(三)班上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地朗读并加以指导。

1.课文结尾说这对父子了不起,为什么这样说呢?谈谈你的看法。

2.投影出示并体会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自由读。

(2)谈谈自己的理解。

(3)还不够理解的同学,再读一读,直到会理解为止。

(新课标指出:要“以读为本”“以读代讲,读中品味”。

)(4)小结:父亲的了不起在于他的“不放弃”和“责任感”;儿子的了不起在于他对父亲的信任和对同伴有责任感。

板书:不放弃责任感信任3.你自己最喜欢哪些句子或段落,自由读,然后读给同学听。

(新课标指出:重视个体体验。

)4、分角色读。

(四)以“父与子”为主题,小组合作编写小本剧,然后排练表演。

(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课程资源。

)(五)作业。

把这个故事复述给自己的父母听。

(作业的设计,既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在学校和家庭之间营造出一种关心孩子的教育、人人担当责任的环境氛围。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1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3、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一、谈话导入1、用一个形容词来形容一下你的父亲。

2、揭示课题:1989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矶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

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1、播放视频,从这段视频当中你想到了什么?2、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3、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2、汇报:(1)第二自然段的“冲”,体会作者为什么要用“冲”字读一读这句话引读该段(2)与其他父母比,这位父亲了不起之处?(3)父亲做出了惊人的举动,交流(4)投示12节,读,说说这位父亲的哪些举动感动了你们?(5)引读父子见面时的对话,分角色读(6)这段对话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一句?投示儿子的话,体会齐读12~19自然段(7)齐读儿子让同学先出去的话(“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

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四、感情升华,堂上练习1、学生尝试续写(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2、学生汇报。

五、拓展延伸:学习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六、布置作业。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讨论能力;- 帮助学生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

教学过程:引入:1. 通过展示一张地震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地震的讨论。

引导学生谈论他们对地震的了解及其可能造成的影响。

阅读和理解:1. 让学生阅读杜甫的诗歌《地震中的父与子》。

2. 学生彼此讨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并在小组中交流他们对诗歌所表达的感受和主题的认识。

3.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诗歌中所用的修辞手法和诗歌的结构。

写作练习:1. 鼓励学生就地震这个主题写一篇自己的故事或小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写一个真实的地震故事或者想象一个人在地震中的经历。

2. 学生可以使用杜甫的《地震中的父与子》作为参考,尝试使用一些修辞手法来增强文章的表达力。

3. 学生可以选择以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方式来写作,但需要注意保持一定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讨论和分享:1. 学生可以把他们的作文分享给其他同学,并相互提供反馈。

学生可以就彼此的作品进行思考和讨论,以更好地互相学习。

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在写作时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可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修改和改进。

结束:1. 教师总结整个课程内容,并强调了解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以及文学作品中所体现的人性关怀。

2. 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和探索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人性关怀,并鼓励他们将这种关怀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继续引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学生关于地震的知识,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地震吗?地震有哪些危害?你们听说过哪些地震事件?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地震话题的兴趣。

阅读和理解: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播放有关地震事件的新闻报道、纪录片或音频,引导学生听、看、问一起来获取地震发生后相关的信息,帮助他们更直观地理解地震的影响。

接着,教师将《地震中的父与子》这首诗的复印件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一遍,了解诗歌的基本情节及主题。

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并分享各自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掌握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作品分析2.情感目标-通过阅读小说,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生命的珍贵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阅读的习惯和爱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勇敢的品格-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家庭,关爱身边的人二、教学内容1.《地震中的父与子》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2.小说中的主要人物、事件及情节3.小说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4.小说的主题和内涵5.小说的阅读分析和评价三、教学过程1.导入启发学生对地震的理解和感受,引入小说主题。

2.学习与讨论分段阅读小说,帮助学生理解内容和情节,学习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分组练习设置小组讨论和分组展示环节,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写作训练要求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和文学评论,提高写作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5.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心家庭和亲情,培养学生的感恩和责任意识。

6.总结与评价对学习内容和过程进行总结和评价,鼓励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和应用。

四、课堂设计1.多媒体辅助在课堂中使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和音频等,激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习动力。

2.角色扮演设置小说中的人物角色扮演环节,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3.小组讨论设计小组讨论题目,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4.作业布置布置阅读任务和写作任务,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提高综合能力。

五、课堂效果经过教学和学习,学生将对《地震中的父与子》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不仅提高了对文学作品和阅读的兴趣,也培养了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了综合运用知识和写作能力。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社会、家庭和人生,培养出积极、乐观、勇敢和有责任心的品格。

马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马琳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
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引导学生精炼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锻炼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并指导品读的方法。
培养学生想象能力,体现以学定教。加深学生对父爱的理解。
引导学生如何升华人物形象
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拓展练笔。
5’
2’
5’
20’
8’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挖
了不起
课后反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力量
教学重点
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
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
准备重点语句的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与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分配
一、课前积累
原创小诗《父爱》
二、导入课题
三、检查预习情况
四、研读课文
学科
语文
授课人
马琳
授课时间
年月日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课时
2-1
课型
新授
学情分析
本文讲的是在发生大地震以后,学生对地震的知识了解不是很多,可以布置资料调查让学生对地震有所了解。同时在理解人物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时要注意关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理解文章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师:当父亲看到昔日美丽的校园变成废墟,他坚定地走向儿子教室所在的位置,他耳边想起的是?
当人们劝阻他不要挖掘,他却没有放弃时耳边想起的还是?
当他孤军奋斗,遍体鳞伤时仍然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他依然记得?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等奖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等奖教案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案看完刚才的视频,大家有什么感想?我们今天课文就是发生在这场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感人故事,让我们齐读课题17《地震中的父与子》,老师强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你觉得我们读起课题来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在这一课中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带着这个问题,自由的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力争达到我们的朗读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

一会我们进行朗读展示。

哪个小组愿意进行朗读展示。

那一小组愿意点评。

你们自己评价一下刚才老师给大家设定的朗读目标,你达到了哪个目标?师评。

谁能告诉我这一课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感谢你完整的帮老师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课文,课文中的洛杉矶大地震顷刻间变成了一片“废墟”,街道“混乱”不堪还会发生火光冲天的“爆炸”房顶上一片又一片的“瓦砾”掉下来,到处都充满了“绝望”的哭喊和“悲痛”的“叹息”,还有地震中父亲“颤抖”的双手,和“坚定”的“挖掘”“信念”。

地震瞬间,亲人天人两隔,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情感,读读上面的词语,一个读两遍,齐。

在这些词语中你觉得哪个词最能体现地震的惨烈。

解释一下:废墟,课文中出现在哪里,谁来把他读一读,你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情感读这句话?你来读一读。

孩子们就是在这样惨烈的地震中一对父子却续写了生命的奇迹。

所以在我们的课文结尾作者这样赞叹这对父子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这节课就让我们先走进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文中能够体现父亲了不起的是哪部分?大家同意吗?好,就在这一部分找出你认为能够反映父亲了不起的句子或段落,用横线画出来,简单的进行批注,我们稍后进行交流。

同学们你们都找出来了吗?请大家前后桌为一小组,互相读读各自找出的句子,交流补充句子的感受。

一会儿我们来汇报,老师看看哪一组有自己独到而深刻的体会。

有两部分体会:二、5-9段。

生体会出父亲恳求、焦急、崩溃的心情。

这么多好心人劝父亲,可是父亲只说了简单的三句话,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句子虽然基本一样可是父亲的心情一样吗?谁来说说看?(当有好心人来劝他,父亲问的时候是恳求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公开课教案(7)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公开课教案(7)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公开课教案(7)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教材分析】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伴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课文先写大地震的混乱中,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急切地冲向儿子的学校,尽管学校已成废墟,他还是坚定地向儿子教室的位置走去。

接着写他不顾别人的劝阻,也不怕别人误解,坚持抢救自己的儿子阿曼达。

最后写经过38个小时不停的挖掘,他的儿子和另外13个同学终于获救。

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这篇课文的主要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一是让学生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受到父子情深的感染;二是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1.认识9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正确读写、理解“昔日、废墟、疾步、绝望、瓦砾、开辟、破烂不堪”等词语。

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4.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在读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表现父亲情深。

2.体会文中感人的人格力量。

【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同学们,学习课文之前先让我们来看一组图片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谁还有想说的吗?谁还想说说自己的感受)这些地震后的场面触目惊心,看着都让人惊心动魄,但在这样的大难面前,也存在着一些感人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入课文中去认识一对在地震中创造了奇迹的父子。

让我们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投入,下面老师来考考大家,这几组词语谁能给大家读读呢?老师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砸”这个字,用石头砸,平舌音,请跟老师读“砸”(两遍)2、字词同学们都掌握了,那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在这样一场大灾难中,人类显得如此渺小,一切也转瞬间灰飞烟灭,可是这对父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那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对父子的呢?指名答板书父子了不起让我们齐读这句话: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的拥抱在一起三、下面,就让我们走入这位了不起的父亲,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12自然段,思考哪些语句中让你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画下来,并在旁边做下批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震中的父与子优质教

Company number【1089WT-1898YT-1W8CB-9UUT-92108】
17《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设计
墨红中心小学施小聪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课文思路,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2.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的脉络层次,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特点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于1994年1月17日凌晨在美国洛杉矶西北部发生的这次地震造成62人死亡,9000多人受伤,25000人无家可归,桥梁坍塌,公路断裂,繁华的城市瞬间变成一片荒原。

而在这次地震中,当儿子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父亲的坚定与绝不放弃的信念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2.读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思考这句话的意思,通过提出疑问展开课文的深入学习。

二、品读体验
1.默读课文,思考问题:“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包含了几层意思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对父子了不起”找到相关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读懂了什么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的旁边。

2.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从下面句子中理解和感悟父亲和儿子的了不起,并带着自己的感受练习朗读。

3.分析文中表现“父子了不起”的句子,在具体的品读中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1)父亲的了不起:
①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指导学生读出坚定的语气。


②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这位父亲“直直”的眼神中,你看出他在想什么)
教师点拨: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并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表达出父亲对儿子深深的关爱。

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
(作者不厌其详地把表示时间的词罗列起来,从中你读懂了什么?从此时父亲“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是血迹”中你看出了什么)
教师点拨:不直接写36小时,而是从8小时写起,这样写,表现出艰难的过程,更能体现父亲执着的信念和父救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双眼布满血丝”是因为父亲许久没睡了,当人处于极度紧张的时候眼睛里会布满血丝;父亲的衣服之所以会破烂不堪,因为被瓦砾、钢筋等尖锐的东西钩破了;“到处是血迹”,说明尖锐的东西钩破的不仅是父亲的衣服还有父亲的身体。

④教师小结:可是父亲有没有因为这些而停下来包扎自己的伤口没有,他依然在挖……此时的你想说些什么呢为什么他不认为没有希望了,因为他给儿子说过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不管是死是活,他都要见到儿子,和儿子在一起。

父亲不顾身体的伤痛,在绝望和希望的交织中挣扎,顶天立地于废墟之中,不找到儿子,决不放弃,当我们感受到这份沉甸甸的父爱时,你会怎么读(学生有感情地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儿子的了不起。

①挖到第38小时,他突然听见瓦砾堆底下传出孩子的声音:“爸爸,是你吗?”
(儿子凭什么认为来救他们的人是他的爸爸)
教师点拨:儿子凭着父亲那句“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难的时刻,儿子也仍坚信父亲会来救他,表现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

②父亲声音颤抖地说:“出来吧!阿曼达。


(指导学生读出兴奋的语气。


“不!爸爸。

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

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儿子语言的刻画升华了人物品质。

指导学生读出儿子那种自豪而又坚定的语气。


③解答课前的问题:
父亲承诺的三次出现,多处呼应,既通过父亲的责任感充分表现了崇高的父爱,又通过儿子对父亲诺言的深信不疑说明了对父亲的信赖。

三、感悟写法,读写结合
1.引导:这篇课文生动感人。

那么,你认为哪里写得好呢课文是怎样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来歌颂伟大的父爱,赞扬深厚的父子之情的。

(让学生抓住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和动作的具体句子感悟。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

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四、课外延伸,升华情感
同学们,请翻开本课的插图,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

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都会想对这对父子送出祝福吧想一想,同桌之间先互相交流,然后再写下来。

五、布置作业
请你们回忆生活中父母所做的,看起来微不足道却饱含深情的事,记得把这份爱珍藏在你们的日记中!
板书设计:
儿子被压—悲痛
地震中的父与子父亲救子—执着父子情深
父子重逢—喜悦
教学反思:
1.设计提问,以疑促读。

删繁就简,集中目标,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去自主活动,促使每一个学生都获得了发展。

2.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素养。

要体现“自主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且留给学生合作交流的机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