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克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克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克的认识》是三年级语文课程的重点之一,也是许多语文教师备课过程中的难点之一。

从理论到实践,全面掌握《克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分享如何全面掌握《克的认识》三年级上册教案设计。

一、教师自身的素养教师在备课和教学过程中,必须具备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

在教授《克的认识》这个主题时,教师需要对小学语文教材和语文教学法有着落实的掌握。

不仅是要对克这个主题掌握深刻的理解,也要对于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有着全面的掌握。

同时,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清晰的语音和语调,以及热情、细致、耐心、细心的教学态度。

这些都是教师在教授《克的认识》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目标的确立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理清教学目标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做出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评价标准等方面的统筹安排。

在教学《克的认识》时,教师需要确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需要包括理解和掌握克这个主题所涉及的基本概念,理解和掌握克的角色和特征,能够适应并运用克这个主题进行相关练习等方面。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我们需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

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大量依靠“儿童脑”思考进行知识的传授与认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

在内容安排上,应该以“重点突出,难点突破”作为教学思路,分析克这个主题的难点和症结,并针对性地安排学习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克这个主题。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老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性质,选择符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讲解法、教学游戏法、实践教学法等。

这些教学方法不仅要有力地辅助教师进行课程讲解,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五、教学评价的安排在教学评价的安排上,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工具和评价方式,确保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和客观性。

初步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认识教案讲解

初步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认识教案讲解

初步了解: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认识教案讲解引言:数学是一门奥妙无穷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掌握自然规律的有力工具。

而在小学数学中,千克和克的概念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使小学三年级学生更好地了解千克和克认识,我们需要于千克和克认识的教学方法有一个深入而全面的了解。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讲解千克和克认识的教案。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让小学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千克和克的学习,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量级关系。

同时,学生能够灵活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并能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加强对于千克和克的认识。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1.千克和克的概念千克是质量单位,符号为“kg”。

“千”表示“1000”,而“克”则是小于千克的质量单位,符号为“g”。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千克和克来表示物品的重量。

2.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在学习千克和克的时候,学生需要了解他们之间的转换。

具体来说,1千克等于1000克,而1克则是千克的1/1000。

3.千克和克的运用千克和克可以应用于物品的重量计算,而在实际生活中,我们也需要使用它们来计算。

例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需要将食品的重量转换成千克或克。

第三部分:教学步骤1.引入教师可先让学生看一些有关重物的图片,比如学生们熟悉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引导学生谈论不同物品的重量及他们的量级关系。

2.学习千克和克的概念在学生讲解完自己对于重量的理解后,教师可以进行千克和克的概念解释。

可以使用相关图片配合教学,同时还可以将一些具体实例用于讲解,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关系。

3.千克和克的转换在理解了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转换关系。

可以使用数字转换练习题目,例如,4千克等于多少克等实例去带领学生进行千克和克之间的计算。

这些题目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一起完成,也可以在课下作为练习内容。

4.应用实例在学习了千克和克的基本概念和转换关系后,教师可以搭配一些生活实例,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千克和克的具体应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练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练习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练习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能够准确地换算千克和克;
3.掌握简单的重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1、认识千克和克;
2、掌握千克和克的换算方法;
3、能够运用换算方法进行简单的重量计算。

三、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境模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系统教学法:将本次教学重点、难点的内容系统地传授给学生。

3、互动教学法:多种互动方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学习效果。

四、教学步骤
1、引入教学
由老师拿出一张桌子,并问学生是不是很轻,接着让同学们一起试试这张桌子有多重。

通过多人参与,引导学生体验测量重量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

2、新课讲解
通过图片和实物演示讲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口头解释。

千克:大于克的计量单位,万分之一吨为一千克,用kg表示。

克:小于千克的计量单位,一千克之一为一克,用g表示。

3、示范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识别不同物品的重量,并归纳出重量的千克和克的单位。

例如,让学生将1kg=1000g背诵出来。

4、板书整理
将本次教学的要点、知识点进行整理并在黑板上进行讲解、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5、实践活动
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模拟购买水果并计算重量和费用。

六、小结
本次教学主要通过情境、系统、互动教学法,让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并掌握其换算方法。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重量计算方法,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克、千克的认识说课稿_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1 克、千克的认识(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与作用:“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差不多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

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明白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掂一掂、比一比、猜一猜、称一称、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同时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能够关心我们明白物品的质量。

(2)学情分析学生差不多学会了简单的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笔算及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运算方法,具备自主探究、独立摸索、小组合作的能力。

本课以自主探究为主,让学生在生动有味的情境中进行学习,激发学生爱好,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学的灵活,学得欢乐。

(3)教学目标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结合教材特点,我制定了一下教学目标: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明白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判定能力;通过观看、操作,使学生明白看、称,培养其动手操作能力。

4、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增强生活意识。

(4)重点、难点重点: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明白1千克=1000克。

难点:使学生会用天平称一些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5)教法、学法教法: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形的分析,我在教学中采纳了启发式引导法、讲解法、演示法、探究等方法。

如此的教法既突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学法:依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规律,本节课要紧采纳实验法,并把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熟悉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如此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操作中学习知识,使他们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数学教案-克的初步认识

数学教案-克的初步认识

数学教案-克的初步认识
教案名称:克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克,以及克的定义。

2. 帮助学生了解克的单位换算。

3. 提高学生对克的测量和使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克的定义和单位换算。

2. 测量和使用克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手持秤或电子秤。

2. 不同物品的重量示例。

3. 和克相关的练习题和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利用示范物品,例如铅笔、书、苹果等,请学生估计并讨论这些物品的重量。

概念讲解:
2.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常在谈论物体的重量时,常常使用“克”这个单位。

请学生尝试给出自己对克的定义。

3. 讲解克的定义:克是国际通用的质量单位,用符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 ︳西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认识克︳西师大版教学目标
1.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理解克的意义。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区分并理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运用克和克制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教材和教辅。

2.教学工具:黑板、彩笔等。

3.课前准备:制定教学计划、备课。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入新课。

2.设计导入新课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好奇心与探究心态。

2. 认识克和克制的概念
1.讲解克和克制的概念。

2.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克制的重要性以及克的含义。

3. 认识克的方式
1.引导学生思考认识克的方式,并让其就克对生活的重要性进行思考。

2.分组讨论,了解不同克的体现。

4. 实践演习
1.设计相关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2.考虑到学生不同的能力,设计不同的练习形式,包括填空题、选择题等。

5. 总结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

2.讲解深化认识物质积累形成规律的意义。

教学反思
1.通过合理引入,让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进行学习。

2.设计多种练习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关注不同学生的认知差异,同时进行个别辅助。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西师大版三年级上册数学

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
2.能够进行克、千克的换算
3.能够在生活中运用克、千克的概念进行计量
教学重点:
1.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
2.克、千克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克、千克之间的数值换算
2.生活中常见的克、千克应用情景的讲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
1.引入克、千克概念,询问学生是否了解该概念,并征求学生对该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2.展示一些常见的计量工具,让学生自主探究计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2. 学习
1.告知学生克、千克的定义和换算关系。

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及其规律。

2.在黑板上展示相应的数值例子,引导学生理解克、千克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数字之间的换算。

3. 合作
1.同桌合作:两个人一组,互相检验对克、千克换算规律的掌握情况,并通过相互提问解决困惑。

2.实践操作:放映相关的克、千克应用情景的视频,让学生根据视频提出自己的计量方案并展示互相交流。

4. 总结
1.回顾本节课学到的重点和难点,询问学生对该概念的掌握情况。

2.概括本节课所学克、千克概念及其作用,谈谈日常生活中克、千克应用的情景。

教学评估:
1.在互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对于概念理解的情况。

2.在实践环节中,评估学生对于克、千克的应用情景的理解,以及有无结合实际情景提出恰当的计量方案。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

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方案、工作总结、心得体会、演讲稿、合同协议、条据书信、规章制度、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plans, work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olicy letters, rules and regulations, teaching materials, complete essay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优质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目标,融入生活经验的教案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本店铺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认识克与千克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认识千克和克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区分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它们的基本计量单位。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相关数学计算。

3.培养学生观察、分类和归纳等能力。

4.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千克和克的定义。

2.千克和克的基本计量单位。

3.练习具体的相关数学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和基本计量单位。

2.教学难点: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计量单位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方法1.课前导入:利用实物和图片等具体物件让学生对千克和克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2.设计思维导图,让学生把零散的概念组合成一个整体框架,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

3.利用实际的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计算公式和技巧。

4.设计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解千克和克。

5.课堂再现法,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总结和分享,让其他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千克和克。

五、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导入老师在课前可以准备一些生活实物,比如:西瓜、书包、鸡蛋、笔盒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然后老师统一讨论,引导学生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

2.引入“千克”和“克”的概念让学生知道千克和克是计算重量的标准单位的概念;3.学习千克和克的基本计量单位引导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让学生知道1千克=1000克4.举例:实际生活中的千克和克老师可以举一些学生容易接触到的具体的物品的重量,并将实物拿出来,让学生观察,感受和学习如何将千克和克转换。

5.举例:计算千克和克的数学计算公式和技巧利用图表引导学生如何计算千克和克的具体算法和技巧。

6.互动游戏老师组织一些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深入了解千克和克的用法。

7.课堂再现学生通过个人的归纳记录和分享,更好地理解千克和克。

六、教学效果与评价1.学生理解“千克”和“克”的概念,掌握相关的基本计量单位,并能领会重要的计算公式和技巧。

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能够进行相关的数学计算。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o学生能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吨,并初步建立相应的质量观念。

o学生能够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o学生能够使用天平、盘秤等称量工具,称量较轻或较重的物品,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2.过程与方法:o通过观察、实践、体验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不同质量单位的重量。

o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方式,加深对质量单位的认识和理解。

o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o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o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

o渗透节约用水、爱护环境等社会公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o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克、千克、吨的质量观念。

o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教学难点:o初步建立质量观念,并会运用克、千克、吨进行单位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o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使学生能够较为准确地估测物品的质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盘秤、各种标有质量的物品(如盐、糖、大米、水果等)、动物图片等。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作业本等学习用品,以及自己喜欢的物品或水果用于称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活动一:猜谜语,激兴趣教师出示谜语:“小小秤砣压千斤,称出东西轻与重。

”引导学生猜出谜底是“秤”,并引出本课主题——质量单位的认识。

活动二:动物体重猜猜看教师出示动物图片(如小白鼠、小兔子、河马、大象等),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的体重,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用不同的质量单位来表示它们的体重。

通过讨论,引出克、千克、吨这三个质量单位。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活动一:认识克1.猜一猜:让学生猜测1克有多重,可以引导学生说出与1克重量相近的物品(如一粒黄豆、一枚2分硬币等)。

2.称一称:教师使用天平称量学生猜测的物品,验证学生的猜测是否准确。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克、千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克、千克的认识》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2.了解台秤、天平称重物体重量的方法,能够进行质量的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操作活动,使学生感受1克和1千克有多重。

2.知道用秤乘物体的方法。

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交流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能推断出物体的质量,并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教学方法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等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感受克与千克的轻重,加深对克千克的认识与理解。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台秤、多个砝码、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的世界很奇妙,有很多的动物,同学们喜欢动物吗?那你对动物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动物趣闻》(课件出示情景窗1)仔细观察这幅图,说说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生1:蜂鸟刚孵出来时还不到一克。

生2: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一千克。

生3:最大的袋鼠大约重90千克生4:1912年,在大西洋捕到的一条蓝鲸大约重150吨,它的肾大约重一吨。

师: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生:1克有多重?生:1千克有多重?……师: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新的知识,引出课题:克、千克的认识(板书课题)二、新课学习1.感知、认识“克”。

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出示问题:1克有多重?(1)你知道1克有多重吗?联系你平时见过的东西,拿出准备的物品放在手里掂一掂,估计一下。

(与你的同位互相交流一下)(2)全班交流:多重是1克。

(估计:一片口香糖大约是1克;一粒花生米大约1克;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充分的掂量、感知,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

三年级数学:克的认识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数学教案 / 小学数学 /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克的认识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三年级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内容克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克".2.通过实践活动,亲自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3.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各称:李小明身高1( ) 48( ),体重45( )问:在米,厘米,千克三个单位中,哪一个是计量物体重量的除千克之外,你还知道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是什么吗揭题: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认识另外两个重量:克和吨.首先,我们来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1克到底有多重它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些问题.二,讲授新课1.克的认识(1)克用符号"g"表示,指导书写.(2)介绍天平.①教师用实物逐一介绍天平的各部分名称:(托盘,横梁,标尺,指针,螺旋)及使用方法.②天平可以比较出物品的轻重.教师演示;(天平两个托盘中分别放入两个重量不等的砝码,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倾斜情况,得出天平的指针向哪边倾斜,哪边物品就重).(3)建立1克的实际观念.师导入:天平除可比较物品轻重外,最主要的作用是称量物品的重量.怎样用天平称量物品我们称几种物品来看.(事先选定的)①师演示(天平左边放一枚2分硬币,右边放入1克的砝码.)指导观察:天平的指针指在什么位置说明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多少 (一枚2分硬币的重量大约是1克.)②师把天平的右边托盘中2分硬币取下,换一粒花生米,使指针又指在标尺中央.指导观察天平后提问:一粒花生米的重量是多少 (一粒花生米的重量大约是1克.)③请你猜一猜.老师手拿一张32开白纸:谁知道,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几克 (指生猜出不同的重量).用天平验证:这张纸的重量大约是1克.老师手托一把黄豆:谁再猜一猜,这样的黄豆,几粒大约重1克 (生说答案不一)用天平验证:4粒黄豆的重量大约是1克.④我们用天平称量了几种物品谁的重量是1克让生亲自感知1克的重量:用手亲自掂一掂2分硬币,一粒花生米,一张32开纸,四粒黄豆.指导比较:请同学们按老师说的掂一掂.左手掂一枚2分硬币,右手掂一张纸.问:这两种物品什么一样什么不一样 (引导学生了解两者重量一样,大小不一样.)左手掂4粒黄豆.右手掂一粒花生米.问:你发现什么了 (引导学生得出两种物品重量相等,数量不相等.)判断题:①大的物品比小的物品重.( )②个数少的物品一定比个数多的轻.( )师小结:我们通过用天平称量,知道了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又亲手掂出了1克到底是多重.下面我们再认识几种称量工具.2.介绍盘秤(1)(拿实物)你认识这是什么秤你在哪见过这样的秤(2)介绍盘秤使用方法.3.用弹簧秤感知操作:(1)(投影)这是什么秤指名分别指出100克,300克,500克的位置.(指导读数)看弹簧秤上0—100克之间分成几个小格每一格表示多少克师抽拉片,指导学生读出60克,270克,430克的重量.(2)操作实践(看谁称得快)①让每人称一称自己的文具盒,数学书,钢笔的重量,再掂一掂它们的重量.②每两人一组,用老师发的塑料袋,称出100克的沙子.老师巡视,指导.③100克,100克地称出10袋沙子.④推理: 1袋沙子重100克,这样的 2袋重多少克 3袋重多少克 5袋呢 10袋呢用弹簧秤验证:3个100克是300克,5个100克是500克.4.克和千克的关系问:①10袋100克的沙子是多重 (板书:1000克)引导1000克是几千克呢用盘秤称10袋沙子,指名读数,(1千克)掂一掂1千克的重量.1000克是几千克 (板:1千克)1千克是多少克 (1千克=1000克)千克和克谁大谁小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合适小结: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平时,我们称量较轻的物品就用克作单位,称量较重的物品时就用千克作单位.三,巩固新知1.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投影)舒肤佳香皂 400( )钢笔 20( )小鸟 2( )2.填空:(1)一枚2分硬币重1克,5枚2分硬币重( )克.(2)一袋洗衣粉重500克,2袋洗衣粉重( )克,是( )千克.3.判断:(1)一瓶墨汁重260千克.( )(2)一个西红柿重230克.( )(3)1千克棉花比 1000克铁轻.( )4.小游戏:(请你称一称)王明要用500克的弹簧秤,称出1千克的瓜子,他要怎样称称几次请你帮帮他.(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称后)问:怎样称的最快.(称2个500克.)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教学内容:克的认识(二稿)教学目标:体验一克很轻,所占的体积一般很少,不过不同密度的物质,体积也是不一样的.学会看秤,并了解生活中克的一些应用.教学过程:师:星期天老师去超市称了一些巧克力,你们想吃吗不过,我想请你猜一猜,这里一共有多重(秤称一下,)你有什么要说的吗 (不到一千克)那我们还能说是几千克吗那该用什么单位呢这么多巧克力又到底是多少克呢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1克有多重.有谁已经知道1克了吗你觉得一克怎么样你能来介绍一下吗1体验一克(1) 师:一个两分的硬币,大约正好是1克.(2)老师用天平称出了1克黄豆,请你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然后就把那五六粒黄豆放在手心掂一掂.(3)这一块巧克力一共是5克,你能掰下一克吗想一想你是怎么分的尝一尝,这一克的巧克力有什么感觉 (你觉得一克的东西怎么样 (很少,很轻,感觉不到)把剩下的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谁多咬了请你再咬几口,让手上只剩下一克,会吗(4)这是一个喝药的量杯,上面有一些克度,一般写着几就是几克.找到5那条刻度线,装上水就是5克,所以一克水怎么样(5)这是一个我们平时喝的可乐瓶,里头好像什么也没有,但是却有什么 (空气)这瓶里的空气就正好是一克.你们觉得一克空气怎么样 (克虽然很轻,但一克空气却有很多.)(6)生活中你还能找到比一克经的东西吗3会看秤(1)比一克轻的东西很少,我们所看到的大都比一克重,有的是几十克,有的是几百克,还有的是几千克.瞧一瞧,你们带来的好吃的,给大家猜一猜它是多少克(2)这些包装袋上的多少克是怎么称出来的呢我们还是要来学习一下看秤.(3)瞧这个桔子是多少克你是怎么知道的(这个秤的一圈是勤克,每一大格是100克,指针指着几就是几百克.)(4)我们再来看这些饼干,这包是克,这包是克,它们合在一起一共是多少克你算一算呢我们再来称一称,是不是一样.4进率我们来看一包盐是多少克 500克.两包盐就是多少克谁能来写一写(1000)克.我们称一下,你发现指针指着多少这个一千克,你会写下来吗 1千克所以我们得到克和千克的关系是1000克=1千克(2)下面把书打开,你会解答书上练习吗 (2千克= 克)5你知道吗在生活中还有很多使用克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好吗(1)一个成人每天吃盐的总质量不能超过6克.(2)1只蜜蜂采200万朵花才500克蜜(3)中国刑法规定,贩卖毒品50克以上即被叛除死刑.(4)上个星期六陈老师去味千拉面吃面,非常生气,你知道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吗(5)除了称一些食品会用到克,一些日用品中也会用到克.大家看一下这个三星手机广告纸.你能找到里头说明手机重量的数据吗(6)还有一种情况不知道在家有没有发现.请看下面一张超市的广告纸.你能看的懂上面的介绍吗为什么它们都是写的500克我想问一下,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菜场买过菜他们一般问卖菜的第一句话是什么这东西是多少钱一斤这一斤就是我们这里说的500克.但是斤是我们中国特有的质量单位,在与外国人打交道时,很不方便,所以大概二十几年前在一些超市或商场中取消了斤的用法.一般只在菜场上使用.但是我们已经习惯了用"一斤"作单位,所以我们在超市里总是看到一些菜的价格还是使用了"一斤"的另外一种表示方法"500克".(7)那么现在买大粟,都说买一斤送半斤.也就是你买一斤的话,电子秤上要显示多少克0.750千克(8)老师也有一个不太明白的地方,一直都没有时间去了解,就是有一些不同型号的a4纸,如果你不是在超市里买,而是去一些小店里买的话,老板会问你,你是要70克的,还是要80克这里的70克,80克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有兴趣的同学能帮老师去了解一下吗XX文讯教育机构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克的认识》教案

克的认识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3页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1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2.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3.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称,通过操作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在观察、操作活动中,培养初步的估计能力。

4.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使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联,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可,知道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进行估测。

学具:一些2分硬币、一枚5角硬币和一枚一元硬币,一些花生米以及一些商场里购买的标有重量的物品或食品。

教具:一枚2分硬币,一些黄豆、花生米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

水果,食盐等表现几十克,几百克的实物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你有多重?通过这一问题引出平时我们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

(学生们大部分会说出自己有多少斤,提到斤这个生活中的质量单位,我们可以通过情境图引出国际统一的质量单位。

)2.三年级三班的同学们在看课外书的时候有了一些新的发现,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出示课本情境图,学生观察、激发兴趣)3.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是以克、千克、吨为单位的。

4.激发学生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克、千克、吨是什么?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介绍质量单位平时我们常说的物品有多重,实际是指物品的质量有多少,像克、千克、吨这样的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表示较轻的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我们今天就先来认识质量单位——克,用字母“g”来表示。

板书课题:质量单位——克的认识2.猜一猜1克有多重?根据自己的认识,结合身边常见的物品来猜一猜。

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形式化思维与抽象概念形成

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形式化思维与抽象概念形成

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形式化思维与抽象概念形成的文章数学是一门需要思考的学科,通过数学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解决现实中的问题,同时也能够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小学数学的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小学是学生数学知识最基础的阶段。

而克的认识就是其中的一部分,重要性不言而喻。

克是一种数学概念,是指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

在小学三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克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这一阶段,孩子们开始学习形式化思维和抽象概念的形成,而克的认识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形式化思维和抽象概念。

在孩子们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他们需要将数学符号、概念、规律等等进行概括和抽象,这就是抽象概念的形成,而形式化思维则是在这一过程中使得符号和概念之间的联系更加严密和精确,从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推理和论证,即用符号进行思维。

在克的认识中,孩子们需要进行的就是将自然数、除法、余数等等概念进行概括和抽象,以及用形式化思维进行系统化的归纳和推理。

是克的概念。

我们知道,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是它们的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数,而孩子们可以通过试除法、辗转相减法等方法来求得两个自然数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对克概念的抽象和概括。

接着,孩子们需要学习的是除法和余数的概念。

在克的求解过程中,除法和余数的概念是必不可少的,孩子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除法和余数,如何进行除法计算,以及余数的含义,这就是对除法和余数这一概念的抽象和概括。

是形式化思维的应用。

在求克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运用除法和余数的概念,以及进行形式化的推理和归纳。

例如,对于两个自然数a 和b,如果a%b=0,b就是a的因数,同时也是a与b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运用除法和余数的概念进行推理和结论的形式化。

通过克的认识的学习,孩子们不仅可以掌握克的概念和求解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形式化思维能力和对抽象概念的认识和理解,为以后更加复杂的数学概念的学习打下基础。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

教案分享: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xxx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认识千克和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正确的单位换算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千克和克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地点:教室一、教学准备1、学生的课前作业完成情况;2、教学课件、笔记、练习册等教学资料;3、实物或图片等教具。

二、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认识千克和克。

2、新知讲解教师通过投影仪播放图片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重量大或小的物品,并让他们估算它的重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千克和克的概念及它们的大小关系,再通过多组计量单位的换算进行演示。

例如:1千克 = 1000克,5千克 = 5000克等。

同时,教师向学生提出“1千克和1克相差多少”这一问题,并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得出答案,加深学生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3、教师示范教师通过实物展示及图片等教具,演示如何使用千克和克进行计算,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单位换算及计算方法。

4、学生练习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教师安排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自主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同时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纠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堂。

5、课堂总结课堂在解决学生的问题后,由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进行总结,再一次强调千克和克的概念,并提醒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要注意数字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成绩等方式,进行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和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并在后续的教学中进行巩固和提高。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由于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例如:示范、练习、互动等,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了千克和克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同时,本节课的评价工作也更加全面,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克、千克、吨的认识克、千克、吨的认识(一)教学目标1.通过调查与交流,使学生了解常用的质量单位及计量工具。

2.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克”的概念。

3.培养学生对物品质量的估计能力,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建立“克”的概念。

教学准备1?学生进行课前调查,了解一些物品的质量及秤。

2?准备天平、电子秤、2分硬币、1克盐及一些较轻的物品。

教学过程一、组织交流,了解单位与工具1?了解质量单位课前,老师请大家去了解一些物品有多重,谁愿意把了解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学生交流。

老师把学生说的物品的质量写在黑板上:如,200克、280克、1 000克、2公斤、1千克、2斤、1斤、10克、50克、4吨……教师指出:这里的克、公斤、千克、斤、吨都是计量物品轻重的单位。

其中的公斤、斤、两是中国传统的计量单位,一直沿用至今。

克、千克、吨是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是咱们将要研究的内容。

2?认识工具在调查活动中,你发现了哪些工具可以称出物品有多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教科书第1页图上的各种秤,并作必要的补充与说明。

二、动手操作,认识克1?教师出示一小勺盐(重1克),估一估它的质量请学生想一想,要用什么工具来称?经过讨论,学生确定要用天平来称。

2?介绍天平出示天平,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强调指针左右摆动得一样就平衡了)。

3?称盐教师示范用天平称出这一小勺盐的质量是1克。

用手掂一掂1克的盐,说一说感受。

4?你知道2分的硬币有多重吗?谁来估一估学生用天平称出2分的硬币重1克。

用手掂一掂,说一说感受。

5?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拿出学生能想到的一些轻的物品。

6?讨论:你认为什么情况下使用克作单位三、课堂活动1?分组活动:称学习用品先估一估,再称一称,然后用手掂一掂,并填写记录单。

2?独立作业,看图,填一填(教科书第2页)指导学生看清每格表示100克。

四、全课小结(略)五、课后延伸克、千克、吨的认识(二)教学目标1.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实践活动中感知1千克物品有多重,建立“千克”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克(练习)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克(练习)
7.去超市进行调查,哪些物品以“克”作单位,是多少克?记录下来。
物品名称
质量/克
二、总结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疑问?




课题
认识克(练习)
主备人
史学寨
复备人
学习
内容
克的练习
学习
目标
1.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称较轻的物品的重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方法,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和估算,逐步提高估算能力。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 )的体重最接近2千克,( )的体重不满1千克。
4.在括号内填上“千克”或“克”。
一只鸡蛋约重60( )
一只梨约重250( )
一只乒乓球约重4( )
5.一包味精重180千克,一袋洗衣粉重400克,买一包味精和2袋洗衣粉一共大约是( )千克。
6.1号杯中的黄豆重( )克,估计2号杯的黄豆重( )克,3号杯中的黄豆重( )克。
重点
难点
认识克,建立单位质量克的观念。
把握1克的轻重。
教学准备
台秤、硬币、较轻物品。
板书设计
预习
要求
师生教与学活动
复备
一、练习反馈
1.称比较轻的物品常用( )作单位,可以用符号( )表示。
2.下面那些物体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3.
2400克 15克 6700克
( )的体重最重,( )的体重最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页,信息窗1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知道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要用克作单位。

2.通过称一称,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3.认识了解各种不同的秤,会用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

4.通过认识到质量单位进一步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增强学习数学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建立1克的实际概念。

难点: 初步建立克的质量观念,会对较轻物品估测质量。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枚、橡皮1块、1个苹果、1粒花生米、火腿肠
学生准备:天平、一枚2分硬币,4粒黄豆、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1个苹果、花生米、火腿肠, 一小袋大米。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喜欢什么动物?对它有哪些了解?学生交流。

师:刚好老师也带来一些小动物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分层展示情境图中的几种动物以及信息。


一、情境导入,引入新课。

蜂鸟是世界上最小
的鸟,孵出来时还
不到1克呢!世界上最小的狗大约重1千克。

最大的袋鼠约重40千克,最小的约重300克。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师: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这些动物的重量用到克、千克、吨为单位。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1克到底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介绍质量单位——克
师:像克、千克、吨是用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单位叫做质量单位(板书课题: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先认识克(板书:克的认识)。

师:猜一猜1克有多重? (板书:猜一猜)
学生可能说大概和一粒黄豆差不多,和一个乒乓球差不多,和一颗QQ糖差不多……
师:怎样才能知道到底谁的估计更准确?(板书:称一称)
2.认识常见的秤。

师:要知道到底有多重,可以借助什么工具?
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举例说说生活中常见的秤,利用PPT课件展示下面各种秤。

生活中常见的秤。

天平电子称盘称
体重秤
磅秤
台秤
弹簧秤
师:我们常用天平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

(课件展示天平,教师介绍天平的构造,动画演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3.小组实验操作
学具准备:天平、2分硬币,回形针4枚;1元硬币1个;橡皮1块;黄豆4粒,1个苹果,活动提示如下:
(1)正确使用天平,逐一称出每个小组准备的学具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称量完成后让学生掂一掂质量是1克的物品,加深对1克的体验。

(3)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体比1克轻?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认识克。

(1)汇报展示小组称量物品的质量,小组之间有不同的物品可以相互补充。

教师在汇报基础上强调学生感受1克的重量,帮助估计其他物品的质量。

2.质量竞猜。

(1)竞猜物品:一根火腿肠
学生掂掂一根火腿肠并估计出质量,再让教师演示称量出质量,看看谁猜的结果最接近。

(2)游戏:左右手天平
每人有一个火腿肠,请大家左手放火腿肠,右手掂一掂数学课本或钢笔、练习本,估出质量。

学生先估测再称一称,感受利用参照物对照估计物品的质量。

3.感知几十克、几百克的质量。

想知道你们平时超市里买的袋装食品有多重吗?回家先用这种左右手天平掂一掂,再看一看标注,看看自己估计的准不准。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猜一猜,称一称,掂一掂的活动,认识了质量单位——克,也发现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

我们还学会了使用天平秤较轻物品的质量。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知识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火眼金睛判对错。

(课件展示题目)
(1)一袋面包250克。

()
(2)一根火腿肠重100克。

()
(3)一个西瓜重30克。

()
(4)一包话梅重80克。

()
学生判断,说一说学生的错误的原因。

2.资料拓展——你知道吗?(课件出示图片和内容)
不同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合理的饮食搭配有利于身体健康。

小学生一天
这样搭配食物比较好:米饭、馒头等谷类食物375克,肉75克,鱼虾25克、鸡蛋50克、牛奶200克、豆制品200克、水果75克、蔬菜250克、食用油15克、食糖10克。

3.游戏:一抓准。

(课件展示介绍全国劳模——张秉贵)
教师: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平凡的人,可在平凡的工作中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比如全国劳模张秉贵,一个普普通通的售货员,大家都叫他“一抓准”,无论顾客要多重的糖,他用手就能够抓出来,他的手就像一台秤。

活动要求:每个小组都有带来的一小袋大米,每个小组分别抓出10克,20克,50克,再称一称,比一比谁能称得上“一抓准”的名号。

课堂总结:
同学们,表示较轻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克作单位,那么,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生:较重的物品用什么作单位?1千克有多重?1吨有多重?……这些问题我们会在后面的几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质量单位——克的认识
1克有多重?猜一猜
一枚2分硬币称一称
4粒黄豆掂一掂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1)创设情境自然有趣,以学生查阅资料为背景,以几种动物的质量为素材,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了解了查阅资料的学习方法。

同时将学生带进神奇的动物世界,在了解动物质量的过程中,把数学与生物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

(2)经历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称量感受。

学生在估一估、称一称、掂一掂的过程中建立质量观念,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体验,遵循有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

(3)在游戏中巩固。

学生克的认识如果只停留在“1枚2分硬币重1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

为了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先通过猜一猜,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的质量观念越来越深刻。

学生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逐步发展到用手掂物品、估测物品,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还布置他们课外到超市了解各种物品的质量。

把我们的数学小课堂和社会这个大课堂联系起来,使学生在实践中进一步巩固质量概念。

2、使用建议。

克的认识这一课时内容质量的知识比较抽象,特别是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有很大难度。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一定借用天平,让学生小组活动称量各种物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