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设计要求

合集下载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1)锚杆(包含预应力锚索和锚杆钢筋,以下同)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5%,孔深允许偏差±100mm,钻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m,钻孔完毕应将孔内的泥浆或碎屑清除干净;2)锚杆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0.45~0.5,水泥浆应随拌随用;3)锚杆孔注浆必须密实饱满;4)锚杆锚筋制作:锚杆锚筋制作时应先除锈,锚筋表面涂防腐保护漆。

为使锚筋在锚孔中居中,每隔1.5m设一对中支架。

注浆管管头用胶带封闭,安设在对中支架的一侧,用细铁丝绑扎,管头用胶带封闭,且管头比锚端少50~100mm。

5)锚杆施工:a.人工修坡:按设计要求进行人工修坡,以保证坡面平整。

b.锚孔定位:按设计图纸钻孔,孔位水平允许偏差±100mm。

竖向允许偏差误差±50mm。

c.锚杆成孔:锚杆成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宜采用风动干钻、凿岩机成孔,或由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

d.锚筋安放:锚杆钢筋放入锚孔前应检查钢筋质量与长度,钢筋长必须与孔深相符。

安放时要防止杆体弯曲、扭压,不得损坏注浆管和对中支架。

钢筋插入深度不少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钢筋外露孔口长度控制在6~8cm。

锚固时应注意锚杆清洁,如钢筋在搬运过程中粘泥太多,必须清洗后再下。

e.注浆:本工程锚杆灌浆材料为纯水泥浆。

所有水泥均采用4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

必要时可适量加入速凝剂、膨胀剂等添加剂。

浆液应搅拌均匀,并做到随搅随用,且必须在初凝前用完。

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

杆注浆采用孔底反浆法,注浆压力为常压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0.8MPa,水泥浆凝固后要及时二次孔口补浆。

岩钉采用先注浆,后安放钢筋的施工方法。

f.预应力锚索张拉:当格构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且锚索锚固段灌浆强度大于20MPa,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可进行锚索张拉。

基坑支护设计锚杆有哪些施工要求

基坑支护设计锚杆有哪些施工要求

基坑支护设计锚杆有哪些施工要求
【学员问题】基坑支护设计锚杆有哪些施工要求?
【解答】1、锚杆钻孔水平方向孔距在垂直方向误差不宜大于100mm,偏斜度不应大于3%;
2、注浆管宜与锚杆杆体绑扎在一起,一次注浆距孔底宜为100-200mm,二次注浆管的出浆孔应进行可灌密封处理;
3、浆体应按设计配制,一次灌浆选用砂比1:1-1:2,水灰比0.38-0.45的水泥砂浆,或水灰比0.45-0.5的水泥浆,二次高压注浆宜使用水灰比0.45-0.55的水泥浆;
4、二次高压注浆压力宜控制在2.5-5.0Mpa之间,注浆时间可根据注浆工艺试验确定或一次注浆强度达到5MPa后进行;
5、锚杆的张拉力与施加预应力应符合以下要求:锚固段强度大于15Mpa并达到设计等级的75%后方可进行张拉;锚杆张拉顺序应考虑对邻近锚杆的影响;锚杆宜张拉至设计荷载的0.9-1.0倍后,再按设计要求锁定;
6、锚杆应按有关规范要求每层选取总数的1%且不少于3根,进行锚杆验收实验。

以上内容均根据学员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整理而成,供参考,如有问题请及时沟通、指正。

锚杆设计

锚杆设计

3锚杆设计3.1锚杆选择3.1.1 锚杆形式与材料选择锚杆的形式应根据锚杆锚固段所处部位的岩土层类型、工程特征、锚杆承载力大小、锚杆材料和长度、施工工艺等条件。

按表()进行选择。

表()锚杆选型根据边坡设计规范要求选择预应力土层锚杆。

材料为钢绞线高强钢丝,锚杆承载力设计值450——800(kN),锚杆长度>10(m)。

3.1.2 钢绞线种类的选择锚杆总长度应为锚固段、自由段和外锚段的长度之和,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 锚杆自由段长度按外锚头到潜在滑裂面的长度计算;预应力锚杆自由段长度应不小于5m,且应超过潜在滑裂面;2 锚杆锚固长度应按式()、()进行计算,并取其中大值。

同时,土层锚杆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4m ,且不宜大于10m ;当计算锚固段长度超过上述数值时,应采取改善锚固段岩体质量、改变锚头构造或扩大锚固段直径等技术措施,提高锚固力。

表()钢绞线抗拉、抗压强度设计值(23.2 锚杆设计计算3.2.1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αcos tkak H N =ak Q a N N γ=式中 ak N ——锚杆的轴向拉力标准值(kN );a N ——锚杆的轴向拉力设计值(kN ); tk H ——锚杆所受水平拉力标准值(kN ); α——锚杆倾角(0)。

此处取︒25;Q γ——荷载分项系数,取1.30,当可变荷载较大时应按现行荷载规范确定。

3.2.2 锚杆轴向拉力标准值和设计值的计算yas f N A 20ξγ≥式中 s A ——锚杆钢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截面面积(2m );2ξ——锚筋抗拉力工作条件系数,永久性锚杆取0.69,临时性取0.92。

此处取0.69;0γ——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py y f f ,——锚筋或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设计值(kPa )。

3.2.3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的确定锚杆锚固体与地层的锚固长度应满足下式要求:rbDf N l aka πξ1≥式中 a l ——锚固段长度(m );尚应满足构造要求;D ——锚固体直径(m ); rb f ——地层与锚固体粘结强度特征值(kPa ),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取值;1ξ——锚固体与地层粘结工作条件系数,对永久性锚杆取1.00,对临时性锚杆取1.33。

锚杆的设计

锚杆的设计

锚杆的设计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2012,锚杆的倾角宜取15°∽20°,本段基坑锚杆倾角20α=,锚杆钢筋采用HRB400,机械钻孔D=150mm ,锚杆的间距为1500mm 。

(1)锚杆自由长度的计算:1-挡土构件;2-锚杆; 3-理论直线滑动面图3.3锚杆自由长度计算简图锚杆的自由段长度应按下式确定:12(tan )sin(45)2 1.5cos sin(45)2m f md d l ϕαααϕαα+--≥++++ (3.7) ①第一根锚杆的自由段长度:13a m = 20.5a m =2.214 2.814.1 1.518.714.56.5m ϕ⨯+⨯+⨯== ()114.330.50.8tan 20sin 450.82 1.5 4.814.3cos 20sin 45202f l m ⎛⎫+-- ⎪⎝⎭≥++=⎛⎫++ ⎪⎝⎭取16f l m =,自由段穿过淤泥质粉质粘土。

②第二根锚杆的自由段长度:13a m = 20.5a m =2.214 2.814.1 4.518.716.79.5m ϕ⨯+⨯+⨯== ()116.330.50.8tan 20sin 4520.8 1.55cos 2016.3sin 45202f l m ⎛⎫+--⎪⎝⎭≥++=⎛⎫++ ⎪⎝⎭ (2)锚杆锚固段长度的计算:t sik i KN D q l π≤∑ (3.8)①第一根锚杆的锚固段长度计算:101 1.0 1.2561.92 1.5123.44d F a T r R S kN γ==⨯⨯⨯=11116.1131.31cos cos 20d t T N kN α=== 本段基坑的锚固段长度全部在粉质粘土中,采用二次压力注浆工艺取70sik q kPa =。

11 1.6123.55 5.993.140.1570t a sik KN l m Dq π⨯≥==⨯⨯ 取16a l m = 第一根锚杆的长度1116612f a l l l m =+=+= ②第二根锚杆的锚固段长度计算: 202 1.0 1.2553.82 1.5100.91d F a T r R S γ==⨯⨯⨯=22100.91132.09cos cos 20d t T N kN α=== 22 1.6123.09 6.43.140.1570t a sik KN l m Dq π⨯≥==⨯⨯ 取27a l m = 第二根锚杆的长度:2225712f a l l l m =+=+=(3)锚杆的配筋锚杆杆体的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规定:py p N f A ≤ (3.9)①第一根锚杆:321123.5510343.2360t py N A mm f ≥=⨯=;配122,21380.1A mm =。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

锚杆施工技术要求1)锚杆(包含预应力锚索和锚杆钢筋,以下同)钻孔垂直度偏差不应大于5%,孔深允许偏差±1001^, 钻孔深度应超过锚杆设计长度不小于0.5m,钻孔完毕应将孔内的泥浆或碎屑清除干净;2)锚杆注浆材料为水泥净浆,水灰比0.45〜0.5,水泥浆应随拌随用;3)锚杆孔注浆必须密实饱满;4)锚杆锚筋制作:锚杆锚筋制作时应先除锈,锚筋表面涂防腐保护漆。

为使锚筋在锚孔中居中,每隔L5m设一对中支架。

注浆管管头用胶带封闭,安设在对中支架的一侧,用细铁丝绑扎,管头用胶带封闭,且管头比锚端少50〜100mm。

5)锚杆施工:a.人工修坡:按设计要求进行人工修坡,以保证坡面平整。

b.锚孔定位:按设计图纸钻孔,孔位水平允许偏差±100mm。

竖向允许偏差误差±50mm。

c.锚杆成孔:锚杆成孔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宜采用风动干钻、凿岩机成孔,或由施工单位根据自身情况确定。

d.锚筋安放:锚杆钢筋放入锚孔前应检查钢筋质量与长度,钢筋长必须与孔深相符。

安放时要防止杆体弯曲、扭压,不得损坏注浆管和对中支架。

钢筋插入深度不少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钢筋外露孔口长度控制在6~8cm。

锚固时应注意锚杆清洁,如钢筋在搬运过程中粘泥太多,必须清洗后再下。

e.注浆:本工程锚杆灌浆材料为纯水泥浆。

所有水泥均采用4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灰比为0.45〜0.5。

必要时可适量加入速凝剂、膨胀剂等添加剂。

浆液应搅拌均匀,并做到随搅随用,且必须在初凝前用完。

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

杆注浆采用孔底反浆法,注浆压力为常压注浆,注浆压力控制在0.5〜0.8MPa,水泥浆凝固后要及时二次孔口补浆。

岩钉采用先注浆,后安放钢筋的施工方法。

f.预应力锚索张拉:当格构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且锚索锚固段灌浆强度大于20MPa,且达到设计强度等级的80%后,可进行锚索张拉。

锚杆说明

锚杆说明

设计一、设计规范与技术标准(一)设计规范1.《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送审稿)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7.《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二)技术标准1.地震烈度:地震基本烈度Ⅷ度。

二、主要材料(一)混凝土竖向肋柱、横向Ⅰ型、Ⅱ型肋柱柱身均采用25号混凝土。

混凝土必须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所规定的混凝土。

(二)普通钢筋设计采用钢筋为HBR235和HBR335两种,HBR235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91)标准;HBR335钢质量要求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标准。

(三)锚杆材料锚杆采用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GB1499-98)国家标准生产的Ⅱ级钢筋,计算直径32毫米,外径34.5mm,钢筋抗拉抗压设计强度为340MPa。

(四)水泥砂浆水泥砂浆的配比依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的规定。

灌浆材料采用25号水泥砂浆(灰砂比1:1,水灰比1:0.42,砂子粒径不得大于2mm),灌浆水泥采用新鲜无结块的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其氯化物和硫酸盐的含量应严格控制,以防对锚杆钢筋腐蚀。

可适当掺入对锚杆无腐蚀作用的膨胀剂。

说明三、设计要点(一)布置原则及尺寸关系肋柱边坡均平行于路线布设,肋柱平均间距3.4米,对应位置关系参照框架形护坡典型横断面图(图五)。

(二)全墙结构1.框架形护坡墙背土压力按库仑土压力公式计算,结构计算根据肋柱的不同形式按一端铰支的超静定连续梁计算,根据确定的内力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对纵横向肋柱进行配筋,参照《公路挡土墙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送审稿)10.3节的规定计算锚杆锚固段长度,并采用计算破裂面确定锚杆总长。

锚杆施工要求与规范

锚杆施工要求与规范

锚杆施工要求与规范
1、在施工锚杆时首先把浮矸活石清理干净,按设计要求间排距画好锚
杆眼位,再进行打眼。

锚杆眼的深度保持在锚杆外露长度不超过100mm。

锚索眼的深度保持在锚索外露长度不超过300mm。

锚索锚杆间排距误差±100mm。

2、在施工矩型巷道时,顶部锚杆的两边锚杆和顶板要成20°--25°夹
角。

锚索同样也是。

3、当岩石倾角较大时,要垂直于岩面,最小角度不小于75°,拱型巷
道成放射形,垂直于岩面和拱圆的中心。

4、当岩石倾角不大时,要垂直于巷道顶板。

拱型巷道成放射形,垂直
于顶板和拱圆的中心。

5、安装锚杆前,要把眼内的岩硝清理干净,将锚固剂装进眼内,用锚
杆轻轻送入眼底严后用锚杆机搅拌一定时间。

6、锚杆托盘要紧贴绗架,绗架要紧贴网,网要紧贴岩面。

7、当锚杆安装好后,锚固剂凝固一定时间,要给锚杆一定的预紧力。

具体预紧力参照规程。

基坑锚杆设计要求

基坑锚杆设计要求

基坑锚杆设计要求
一、一般规定:
1 锚杆的水平间距不宜小于1.5m,当锚杆的间距小于1.5m时,应根据群锚效应对锚杆抗拔承载力进行折减或相邻锚杆应取不同的倾角;多层锚杆,其竖向间距不宜小于2.0m;锚索一般设置在桩间,因为如果设置在桩上,则锚索钻孔可能碰到桩主筋。

一般设置为一桩一锚或两桩一锚(水平间距);锚索竖向间距可根据岩层或周围建筑物对变性的要求、地面超载决定;一般土层竖向间距为2-4m,岩层3-4m。

2 锚杆锚固段的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0m;
3 锚杆倾角宜取15°~25°,且不应大于45°,不应小于10°;锚杆的锚固段宜设置在土的粘结强度高的土层内;
4 当锚杆穿过的地层上方存在天然地基的建筑物或地下构筑物时,宜避开易塌孔、变形的地层。

二、基坑围护结构设计原则:
1)按照动态设计、信息化施工的方法进行。

基坑围护结构施工应与现场监测相结合,根据现场监测反馈信息及时进行分析,达到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2)围护结构应有效地控制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稳定并保证基坑四周道路和周边各类管线的安全使用。

3)预应力锚索应进行抗拔承载力试验。

4)基坑土方开挖遵循分层、平衡、适时的原则。

施工前施工单位应
做好施工组织设计,分层高度应与预应力锚索的竖向间距相对应,以预应力锚索下0.5米深为分层界限。

管缝式锚杆支护设计规范

管缝式锚杆支护设计规范

管缝式锚杆支护设计规范篇一:锚杆支护锚杆支护一、锚杆的种类和结构①锚杆的种类可分为机械锚固型和全面胶结型。

机械锚固型:金属楔缝式、倒楔式、管缝式锚杆。

②胶结型:砂浆锚杆、树脂锚杆。

③机械锚固型的特点:通过眼底端的锚头和另一端的紧固部分使锚杆体受张拉从而抑制围岩的变形和松动、下沉。

④胶结型的特点:通过杆体与孔壁间的胶结材料,使锚杆在钻孔内与岩石粘结在一起,对岩体产生锚固作用。

分全图式锚固和部分锚固。

⑤实践证明,胶结型比机械型较为优越。

2、金属楔缝式锚杆①由杆体、楔子、垫板、螺帽组成,杆体用直径18—22mm的3号钢制作,一端加工成宽2—5mm,长150――200mm纵向楔缝,另一端在100—150mm长范围内车成螺旋。

楔子由软钢或铸铁制作,垫板用6—10mm钢板制成。

规格150mm×150mm 或200mm×200mm。

②特点及适用范围锚杆结构简单,加工容易,但对钻孔深度及孔径的精确性要求严格。

硬岩中锚固力大,软岩中锚固力小,不宜采用。

3、金属倒楔式锚杆①结构:锚入端用铸铁焊烧的固定楔,大头朝孔底,另有一铸铁活动倒楔,安装时倒楔的小头朝向孔底,用锤敲击杆体锚杆就锚固在岩体中,其它同上。

②应用较广泛4、其它还有木锚杆、压缩木木锚杆、竹锚杆等机械等。

5、钢筋砂浆锚杆①直径10—16mm螺纹钢筋、垫板、螺帽。

利用水泥、粒径小于3mm中细砂加水拌全而成,砂浆标号不低于200号,配合比水泥:砂=1:2—3。

水灰比0.38—0.42,以手捏成团出浆,松手后砂浆不散为宜。

②先用注浆泵内注满砂浆,然后插入钢筋,上垫板,螺帽。

③利用砂浆与钢筋、砂浆与孔壁的粘结力锚固岩层。

6、钢丝绳砂浆锚杆①利用废旧钢丝绳替钢筋插入锚杆孔内,再注入砂浆。

废旧钢丝绳要经截断、火烧、破股、除锈和平直等工进行处理。

②上述两种砂浆锚杆,加工方便,成本低,锚固力大,持久性强。

但砂浆凝固之前锚杆无承载力。

途径:砂浆中加氯化钙(水泥重量的1%)等。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设计要求Ⅰ锚杆设置4.6.1锚杆的间距与长度应满足锚杆所锚固的结构物及地层整体稳定性的要求。

4.6.2锚杆锚固段的间距不应小于1.5m,当需锚杆间距小于1.5m时,应将相邻锚杆的倾角调整至相差3°以上。

4.6.3锚杆与相邻基础或地下设施间的距离应大于3.0m。

4.6.4锚杆的钻孔直径应满足锚杆抗拔承载力和防腐保护要求,压力型或压力分散型锚杆的钻孔直径尚应满足承载体尺寸的要求。

4.6.5锚杆锚固段上覆土层厚度不宜小于4.5m,锚杆的倾角宜避开与水平面成—10°~+10°的范围,10°范围内锚杆的注浆应采取保证浆液灌注密实的措施。

Ⅱ锚杆设计4.6.6预应力锚杆的拉力设计值可按下列公式计算:式中:N d——锚杆拉力设计值(N);N k——锚杆拉力标准值(N);γw——工作条件系数,一般情况取1.1。

4.6.7预应力锚杆结构的设计计算,应包括下列内容:1锚杆筋体的抗拉承载力计算;2锚杆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注浆体与地层间的抗拔承载力计算;3压力型或压力分散型锚杆,尚应进行锚固注浆体横截面的受压承载力计算。

4.6.8锚杆或单元锚杆杆体受拉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并应满足张拉控制应力的要求:1对于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应按下式计算:2对于普通钢筋应按下式计算:式中:N d——锚杆拉力设计值(N);f py——钢绞线或预应力螺纹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f y——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A s——预应力筋的截面积(mm2)。

4.6.9锚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应符合表4.6.9的规定:表4.6.9 锚杆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σcon4.6.10锚杆及单元锚杆锚固段的抗拔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锚固段的设计长度应取设计长度的较大值:式中:N d——锚杆或单元锚杆轴向拉力设计值(kN);L a——锚固段长度(m);f mg——锚固段注浆体与地层间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MPa或kPa),应通过试验确定,当无试验资料时,可按表4.6.10取值;f′ms——锚固段注浆体与筋体间粘结强度设计值(MPa),可按本规范表4.6.12取值;D——锚杆锚固段钻孔直径(mm);d——钢筋或钢绞线直径(mm);K——锚杆段注浆体与地层间的粘结抗拔安全系数,按本规范表4.6.11取值;ξ——采用2根或2根以上钢筋或钢绞线时,界面粘结强度降低系数,取0.70~0.85;ψ——锚固段长度对极限粘结强度的影响系数,可按本规范表4.6.13选取;n——钢筋或钢绞线根数。

锚杆设计

锚杆设计

抗滑动桩验算计算项目:抗滑桩锚杆设计和锚墩局压验算------------------------------------------------------------------------一、锚杆设计1. 原始条件:锚杆号锚杆类型竖向间距入射角锚固体水平预加水平刚度筋浆强度超挖深度 (m) (°) 直径(mm) 力(kN) (MN/m) fb(kPa) (m)1 锚杆 1.500 10.00 400 0.000 15.00 2100.00 0.5002 锚杆 1.500 10.00 400 0.000 15.00 2100.00 0.5003 锚杆 1.500 10.00 400 0.000 15.00 2100.00 0.5002. 锚杆设计条件:锚杆自由长度计算参数:嵌入点到土压力零点t(m) 0.000土体破裂角计算值(度) 73.58土体破裂角采用值(度) 73.58锚杆控制参数:边坡工程重要性系数 1.0 锚杆所在岩土类型土层锚固体与土粘结系数 1.00 锚杆钢筋等级 HRB335 锚杆钢筋抗拉系数 0.69 锚杆材料弹模(10^5MPa) 2.00 筋浆粘结强度系数 0.60 锚索类型 1 × 7 锚杆荷载分项系数 1.30 锚索钢筋强度(MPa) 1220.00 自由长超过破裂面长(m) 1.5 锚索材料弹模(10^5MPa) 1.95 自由构造长度(m) 4.0 注浆体弹模(10^4MPa) 3.00 锚固构造长度(m) 5.0锚杆水平内力取值:内力取值工况号①滑坡推力(一般情况) 锚杆号锚杆最大锚杆最大锚杆最大锚杆最大锚杆内力锚杆内力内力①(kN) 内力②(kN) 内力③(kN) 内力④(kN) 设计值(kN) 实用值(kN)1 898.35 599.90 --- --- 1167.86 1167.862 782.89 567.04 --- --- 1017.76 1017.763 670.66 533.01 --- --- 871.85 871.853. 锚杆设计结果:锚杆支护钢筋或自由段长度锚固段长度自由段长度锚固段长度实配[计算] 锚杆刚度号类型钢绞线配筋计算值(m) 计算值(m) 实用值(m) 实用值(m) 面积(mm2) (MN/m)1 锚杆 5D40 6.5 7.0 6.5 7.0 6283[5729] 171.512 锚杆 4D40 6.5 6.5 6.5 6.5 5027[4993] 139.863 锚杆 4D40 6.5 5.5 6.5 5.55027[4277] 141.33------------------------------------------------------------------------二、锚墩局压验算1.已知条件锚墩尺寸简图:锚墩张拉控制力T(kN) 0.00 锚墩砼施工期强度设计值fcu'(MPa) 14.30 锚墩砼强度等级 C35 锚墩钢筋等级 HRB335 锚墩钢筋网片间距s(mm) 80 锚墩L1向钢筋端头到边缘距离(mm) 40 锚墩L2向钢筋端头到边缘距离(mm) 40A B a b d n1 d1 n2 d2(mm) (mm) (mm) (mm) (mm) (根) (mm) (根) (mm)500 500 200 200 72 6 8 6 82.局压截面尺寸验算:局压承载力计算公式:[F lu ] = 1.35βcβl f c A ln其中βc = 1.000,βl = 2.500,A ln = 35928(mm2)1) 施工阶段砼抗压强度f c = 14.30(N/mm2)施工阶段局压承载力:[F lu ] = 1.35βcβl f c A ln= 1.35×1.000×2.500×14.300×35928= 1733999.125(N)= 1733.999(kN)施工阶段张拉控制力T = 0.00(kN)故[F lu ] >= 1.2T=0.000,施工阶段局压截面尺寸验算满足。

锚杆杆件 执行标准

锚杆杆件 执行标准

锚杆杆件执行标准一、材料标准1.锚杆杆件应采用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钢材,确保质量合格。

2.锚杆杆件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等力学性能,同时具备良好的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3.锚杆杆件的材料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包括材料的质量、规格、尺寸等。

二、结构设计1.锚杆杆件的设计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包括锚杆的长度、直径、形状等参数。

2.锚杆杆件的设计应考虑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和施工性,确保锚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3.锚杆杆件的设计应考虑防腐、防锈、耐磨等性能要求,确保锚杆的使用寿命。

三、制造工艺1.锚杆杆件的制造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包括制造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精度要求等。

2.锚杆杆件的制造工艺应保证材料的均匀性和致密性,防止出现气孔、裂纹等缺陷。

3.锚杆杆件的制造工艺应保证产品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四、试验方法1.锚杆杆件在生产过程中应进行必要的试验,包括材料试验、加工试验、焊接试验等。

2.试验方法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试验结果应进行记录和分析,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五、质量要求1.锚杆杆件的质量应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包括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材料质量等。

2.质量要求应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从原材料进货检验到产品出厂检验,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

3.对不合格产品应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六、验收规则1.锚杆杆件在制造过程中应进行中间验收和出厂验收,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2.中间验收应在关键工序完成后进行,包括材料检验、加工检验、焊接检验等。

3.出厂验收应由买方或监理方进行,对产品的外观质量、尺寸精度、材料质量等进行全面检查。

4.对于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返修或报废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5.验收合格的产品应出具质量合格证明文件,并加盖检验印章。

七、使用与维护1.使用锚杆杆件前应对产品进行检查,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锚杆是一种用于固定和支撑工程结构的重要材料,在土壤、岩石和混凝土中具有良好的锚固力。

针对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的制定,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包括材料特性、工程环境、施工工艺等。

下面将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探讨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的相关内容。

一、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的背景锚杆广泛应用于地下工程、水利工程、隧道工程、岩土工程等领域,具有固定和支撑结构的重要功能。

锚杆的设计必须符合一定的锚固力标准,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性。

在工程实践中,针对不同的施工条件和工程要求,需要针对性地制定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以满足工程的实际需求。

不同种类的锚杆在不同的岩土条件下,其锚固力标准可能存在较大差异,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标准制定。

二、锚杆设计锚固力的影响因素1. 材料特性:锚杆的材料特性对其锚固力有着直接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材料的特性来确定相应的锚固力标准。

2. 土层和岩层条件:地下工程中的锚杆通常需要穿过不同的土层和岩层,不同的地层条件对锚杆的锚固力有着不同的影响。

需要根据不同地层条件来确定相应的锚固力标准。

3. 工程环境:工程环境对锚杆的锚固力也有着重要影响,例如水文条件、温度条件、地震条件等都会对锚杆的锚固力产生影响,因此需要在标准制定中充分考虑工程环境的影响。

4. 施工工艺:不同的施工工艺也会影响锚杆的锚固力,包括锚杆的安装深度、锚固方式、预应力等工艺参数,需要在标准制定中进行合理考虑。

三、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的建议1. 根据锚杆材料特性制定标准:针对不同种类的锚杆材料,建议制定相应的锚固力标准,包括金属锚杆、合成材料锚杆、混凝土锚杆等。

2. 根据地层条件制定标准:在不同的土层和岩层条件下,建议制定相应的锚固力标准,考虑地层的强度、稳定性等因素。

3. 考虑工程环境的影响:在标准制定中,建议充分考虑工程环境的影响,例如水文条件、温度条件、地震条件等,确定相应的锚固力标准。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
1. 注册资质,设计单位需要具备相应的资质才能从事抗浮锚杆
设计工作。

一般要求设计单位具有相应的建筑工程设计甲级资质或
者特定的结构工程设计资质。

2. 设计人员资质,设计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背景和资格证书,如结构工程师等相关专业人员。

设计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工程
设计经验和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抗浮锚杆设计工作。

3. 技术能力,设计单位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实力和经验,能够
独立完成抗浮锚杆设计工作,并且在类似工程项目中有成功的设计
经验。

4. 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守,设计单位需要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
关的建筑工程设计法律法规,包括但不限于建筑设计规范、工程质
量标准等方面的要求。

5.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设计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通过相关的认证,确保设计过程和成果符合相关的质量要求。

总的来说,抗浮锚杆设计资质要求涉及到设计单位的注册资质、设计人员的资质、技术能力、法规遵守以及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等多
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资质要求,设计单位才能够在抗浮锚杆设
计领域开展相关的工作。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设计要求锚杆概述:土锚杆根据滑动面分为锚固段和非锚固段.其承载能力受拉杆强度、拉杆与锚固体之间的握裹力、锚固体和孔壁之间的摩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土层锚杆是一种承拉杆件它的一端和挡土桩、挡土墙或工程构筑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用以维持构筑物及所支护的土层的稳定。

土层锚杆能简化基础结构,使结构轻巧、受力合理,并有少占场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优点。

可以用作深挖基坑坑壁的临时支护,也可以作为工程构筑物的永久性基础。

在房屋基坑的挡土结构上使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周围土层坍塌、位移和沉降。

在基坑坑壁无法采用横向支护情况下,土层锚杆技术更为有效。

土层锚杆一般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三部分组成,其中锚固段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将杆体(预应力筋)与土体粘结在一起形成锚杆的锚固体。

根据土体类型、工程特性与使用要求,土层锚杆锚固体结构可设计为圆柱型、端部扩大头型或连续球体型三类. 锚固于砂质土、硬粘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端部扩大头型锚固体;锚固于淤泥、淤泥质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连续球体型锚固体。

土层锚杆的布置应遵守以下规定:一、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

5m;锚杆水平方向间距不宜小于2。

0m.二、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应小于4。

0m,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适用的规范: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

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

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一、绪论锚杆是一种用于地基加固和岩石支护的工程材料,它通过固定在地下深层,通过拉力来牢固地连接混凝土结构或岩石。

锚杆的设计和锚固力标准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就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进行探讨。

二、锚杆设计的基本原理锚杆作为一种地基加固材料,其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要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或岩石的特性和承载能力。

要根据锚杆的直径、长度、材料等参数,合理确定锚固深度和拉力。

在进行锚杆设计时,需要综合考虑土壤和岩层的力学性质,结合实际工程情况进行分析。

三、锚杆设计的基本要求1. 抗拉性能:锚杆必须具有足够的抗拉强度和变形能力,以能够承受所施加的拉力,并保持稳定的锚固状态。

2. 粘结性能:锚杆与混凝土或岩石的粘结性能决定了其锚固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3. 耐久性能:锚杆必须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能够在潮湿、多雨等环境条件下长期保持稳定的锚固力。

4. 施工性能:锚杆的安装和施工应方便、简单,并且能够保证锚杆的质量和锚固效果。

四、锚杆设计的锚固力标准1. 拉力设计标准:根据锚杆的直径、长度、材料等参数,结合混凝土或岩石的设计承载能力,确定锚杆的设计拉力。

一般来说,设计拉力应小于锚杆的抗拉强度,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

2. 锚固深度标准:锚固深度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土壤或岩层的力学性质确定,一般应确保锚杆处于较为稳定的地层,并能够充分利用地下力学特性来增加锚固力。

3. 粘结性能标准:锚杆与混凝土或岩石的粘结性能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确保锚杆与周围地层能够有效地形成牢固的连接。

4. 耐久性能标准:锚杆的材料应具有一定的耐腐蚀性能,并且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要进行防腐保护,以确保锚杆长期保持良好的锚固力。

五、锚杆设计的实际应用锚杆设计的实际应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进行综合考量,并结合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和施工。

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加强锚杆的安装质量监督和质量检测,确保锚杆能够达到设计要求的锚固力。

结论锚杆设计锚固力标准是地基加固和岩石支护工程中的重要内容,其设计应充分考虑土壤和岩层的力学性质,保证锚杆的抗拉性能、粘结性能和耐久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杆设计要求
锚杆概述:
土锚杆根据滑动面分为锚固段和非锚固段。

其承载能力受拉杆强度、拉杆与锚固体之间的握裹力、锚固体和孔壁之间的摩阻力等因素的影响。

土层锚杆是一种承拉杆件它的一端和挡土桩、挡土墙或工程构筑物联结,另一端锚固在土层中,用以维持构筑物及所支护的土层的稳定。

土层锚杆能简化基础结构,使结构轻巧、受力合理,并有少占场地、缩短工期、降低造价等优点。

可以用作深挖基坑坑壁的临时支护,也可以作为工程构筑物的永久性基础。

在房屋基坑的挡土结构上使用,可以有效地阻止周围土层坍塌、位移和沉降。

在基坑坑壁无法采用横向支护情况下,土层锚杆技术更为有效。

土层锚杆一般由锚头、自由段和锚固段三部分组成,其中锚固段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将杆体(预应力筋)与土体粘结在一起形成锚杆的锚固体。

根据土体类型、工程特性与使用要求,土层锚杆锚固体结构可设计为圆柱型、端部扩大头型或连续球体型三类。

锚固于砂质土、硬粘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端部扩大头型锚固体;锚固于淤泥、淤泥质土层并要求较高承载力的锚杆,宜采用连续球体型锚固体。

土层锚杆的布置应遵守以下规定:
一、锚杆上下排间距不宜小于2.5m;锚杆水平方向间距不宜小于2.0m。

二、锚杆锚固体上覆土层厚度不应小于4.0m,锚杆锚固段长度不应小于4.0m。

适用的规范:
抗浮锚杆的设计并无相应的规范条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中“岩石锚杆基础”部分以及《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有关锚杆的部分可以参考使用,不过最好只用于估算,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有一些锚杆构造做法可以参考。

对于锚杆估算,推荐使用《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对于岩土的分类较细,能查到一些必要的参数。

锚杆需要验算的内容:
1)锚杆钢筋截面面积;
2)锚杆锚固体与土层的锚固长度;
3)锚杆钢筋与锚固砂浆间的锚固长度;
4)土体或者岩体的强度验算;
锚杆的布置方式与优缺点:
1) 集中点状布置,一般布置在柱下;优点:可以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由于锚杆布置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很强的抵抗力。

缺点:要求锚固于坚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破坏往往是锚固岩体的破坏;由于局部锚杆较密,锚杆施工不方便;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大。

2) 集中线状布置,一般布置于地下室底板梁下;优点:由于锚杆布置相对集中,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也比较方便;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有较多的锚杆分担,有较强的抵抗力。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跨高比小于6的底板梁,可以适当考虑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要求锚固于较硬岩体中,不适用于软岩与土体;地下室底板板配筋较大。

3) 面状均匀布置,在地下室底板下均匀布置;优点:适用于所有土体和岩体;地下室底板梁板配筋较小。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力来平衡掉一部分水浮力(个人认为考虑的话偏于不安全);对于个别锚杆承载力不足的情况,由于能分担的锚杆较少,此情况抵抗力差;
由于锚杆布置相对分散,对于地下室底板下的外防水施工比较麻烦。

4) 集中点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集中线状布置推荐用于坚硬岩与较硬岩;面状均匀布置推荐用于所有情况;
注意事项:
1) 集中点状布置,抗浮锚杆与岩石锚杆基础结合为优,需注意柱底弯矩对锚杆拉力的影响,特别是柱底弯矩较大的时候;
2) 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应选用永久性锚杆部分内容;
3) 岩石情况(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应准确区分,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表7.2.3-1注4;
4)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试验确定,可参考《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 50330-2002》附录C;
5) 抗浮设计水位的确定应合理可靠,一般应由地质勘测单位提供,比较可靠和有说服力,应设置水位观测井,对于超出抗浮设计水位的情况应有应对措施;
6) 锚杆抗拔承载力特征值现场试验时由于一般为单根锚杆加载,未考虑锚杆间距影响,特别是锚杆间距较为密集时的情况;当单根锚杆影响范围内的土体自重大于锚杆拉力时,可以不考虑锚杆间距影响;
7) 由于锚杆钢筋会穿过底板外防水,锚杆钢筋应有防水措施;
8) 锚杆锚固体与(岩)土层的锚固长度应取有效锚固长度,由于基坑开挖会对底板下土体有一定扰动,特别是采用爆破开挖的基坑,一般要加300-500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