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语文人教版七下《猫》第二课时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26《猫》(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猫》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分析文章内容,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2、教材分析《猫》这篇文章是人教版中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的文化主题为“动物”,围绕这一主题本单元一共编选了5篇文章,其中《猫》最具代表性。
文章记叙的是“我”三次养猫的故事。
三只外貌猫不同,作者的情趣不同,失去后的心情不同。
文章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生哲理。
3、中招考点(1)分析人物形象(2)赏析词句4、学情分析这是七年级学生完成本单元学习第一篇课文也是七年级段学习的最后一篇讲读课文,七年级的孩子考试中的课外阅读难度有所加大,学生的基础知识仍然在积累,虽然生活阅历不丰富,但理解力开始变强,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学习的过程中仍然需要加强。
二、学习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学会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人物)的心情变化,并能尝试运用。
2、分析造成“我”误会猫的原因,学会如何面对误会,如何解决误会。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词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中实际情况,学会面对误会解决误会。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案发现场情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犯罪嫌疑人:犯罪嫌疑人作案的可能性:1、案发前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案发后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
【猫【郑振铎)】导学案 【表格+人教+初中语文】
《猫》(郑振铎)导学案邹城市中心店中学孔令广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预习作业: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5、动手写写:假如你是天堂里的小花猫,远方的小黄猫,可怜的第三只猫,对捉去小猫的过路人,对周家丫头,对文中的“我”,等等,你最想说什么?学习过程:一、导入:欣赏猫的图片。
猫,因为它的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明确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品读关键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三、检查预习: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四、读猫,说故事我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怎么说呢,老师先举个例子。
(边看书边讲述,给学生示例)比如,我说第一只猫,可以这样说: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它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是不是啊?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咱们就用这样的方法来说,好不好啊?(生:好)那就沸沸扬扬的读起来,讲述第二只、第三只猫的故事。
(选择两人讲述故事即可,若同学讲述不精彩,可以再请一位补充。
)小结过渡: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创意为我们讲述了三只猫的故事,个性迥乎不同,命运也各有悲欢离合。
猫导学案 2
永和中学六年级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备课人:付娟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审核人:刘永惠课题:《猫》导学案[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外貌、性情、在家中的地位以及表达作者强烈感情的语句。
3、品读课文,赏析细节描写。
4、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之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内容导航(2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知识链接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一、自主学习与验收(温馨提示:请独立完成,不要交流,限时8分钟,每组出1-2人到黑板书写)①给下列划线字注音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10分钟)(温馨提示:先自己学习,如果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求助互学伙伴帮忙!)速读课文,从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和我的情感变化几个方面,完成下表。
以刚才表格里填写的内容为素材,用作者的口气为这两只小猫写一则悼词:天堂里的花白小猫:例:虽然你在人世间只停留了两个月,但你给我们全家带来了很多的欢乐。
你的病来的如此突然,即使是三妹的红铃铛,也无法挽救你的生命。
你离去后,全家人的心里都很酸辛,最难过的莫过于三妹了,因为她早已把你当作她的小侣了。
“远方”的黄色小猫:三、小组合作学习(温馨提示:我参与,我快乐!)10分钟“芙蓉鸟事件”芙蓉鸟被害案 [森林123号刑事案]一、案发现场情况:二、犯罪嫌疑人:三、犯罪嫌疑人作案证据:(一)、案发前的表现:(二)、案发后的表现:四、对犯罪嫌疑人的惩罚方式:五、案件真凶:六、案件定性:七、案件反思:(一)、在知道案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品读)(二)、在这个冤案中,作者错在哪里?从这件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四、展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板书(我展示,我提升!)5分钟师总结: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识记文中的生字生词,品读关键性语句,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2、过程和方法:用旁注法、圈点法、勾画法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多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爱心所带来的和谐境界;学会关爱动物,珍爱生命。
一、课前检测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凝望()诅骂()怂恿()叮嘱()
二、课内探究
初读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2、入情入境读书,情景再现三只猫。
教师提问:三只猫,用墨一致吗?作者着重写了哪一只猫?
研读课文:
(1)、在知道“芙蓉鸟事件”的真相后,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2)、在这件事中,作者错在哪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三、情感提升:
四、教师小结:
五、品读美文: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语文主题学习6《爱及生灵》中的精美文章。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猫》导学案及答案课型:讲读课【学习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学习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怂恿:蜷伏:悲楚:惩戒:妄下断语:逞能:恍惚:一尘不染:眼花缭乱:秩序井然:【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了第几只猫为什么【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巩固拓展】我把麻雀养在天空里①有一年夏天我买了水耕箱,试作无土栽培,希望不用碰触泥土也能享有种植与收获的乐趣,那是我第一次种植。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猫》导学案(表格版)
猫
课文,直接摘录或者自己概括内容,填写课后第一题的
与表格,独立元
的
表格。P100
成。
生
在书上勾画原
命
2.点评从来历、外形、性格、地位等方面说说三只猫的
句,点评批注在
之
生存状况。可以这样说:
句子旁边。
美
从 (此处引用原文)来看,这是一只 (此
三个小组上台
和
处用自己的话概括)的猫。
展示。合理分
朗读体会,说自
并感知文章结构。补充课后题一表格:我的感情变化。
己的发现。一个
和
小组上台展示。
失
3.第三只猫大家“都不喜欢它”,但它亡失之后“我”
小组讨论形成
猫
却“更难过得多”。你觉得原因是什么?仅仅是以为“我”
一致观点,①号
之
痛
冤枉了它吗? “我家”为何永不养猫?
发言,其他同学 可补充。
1■作者借三只猫的悲剧的尤其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命运想 要表达什么呢?首先联系背景,看作者自己怎么说。 背景链接:郑振铎(1898—1958)现代作家、文学评论 家、文学史家、考古学家。五四运动爆发后,曾作为学
展示万案
1■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看,一气 读完全文。
初 步
2.本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来。
⑥号概括发言
感 知
3.整理字词
学生板演 齐读字词
积
累 字 词
我觉得这几个字的字形要注意:
⑤号展示或补
这几个字的字音要读准:
这几个词的意思要明白:
充
1.作者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请再次默读
认真阅读写作
生代表参加社会活动。本文与作于1925年,是郑振铎
《猫》导学案
《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适逢“五四”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对不会说话的猫也应如此。在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点;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快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形近字组词
性()忧()职()凝()
在近已咫尺的阳春三月里,有这么一户的普通老百姓家里。 为了迎接新一年里燕子的归来,不放下破旧的帘子把房屋遮蔽起来。 一场春雨后燕子的翅膀上沾着丝丝的雨滴,土地里散发出一股淡淡的泥巴香味里面还混杂着雨滴砸落的花瓣。燕巢早已铸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赏析
五.我为什么会认为是养的第三只猫咬死了鸟?如果是以前第1、2只猫咬了鸟,你认为作者会是什么态度?
六.语句“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个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象还在吃着什么。”中加点的“似乎、好象”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学后反思】
作者在以非常沉痛的懊悔的语气来诉说第三只猫亡失的经过,其实就是以自己的这种亲自经历,来表达一个非常鲜明的道理:对待生命我们应该以怎样的一种态度呢?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课型:讲读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组
【使用说明】
1、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快速阅读并反复熟读课文,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循序解决学习问题。
2、自主学习,限时完成;相互对学,援疑质理;合作探究,求同存异。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词;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
四年级下册语文《猫》教案(第二课时)《猫》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感受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激起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课外观察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板块一复习词语,导入新课1.师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生字词,梳理了课文脉络。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猫》。
(板书:猫)2.检查复习。
(1)课件出示词语,师指名认读。
(2)师指导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写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各有什么特点?预设:写猫在成年时和满月时的不同的形象;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设计意图】本课一开始,通过检查复习,引导学生从字词入手进一步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
同时回顾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板块二品词析句,体会“古怪”1.学习第1自然段。
(1)师引导:“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第1~3自然段。
(2)课件出示段落。
(3)指名朗读。
师:这段话中,我们看到猫的几种不同的形象?结合图片以及平日所观察到的细节,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
(出示课件)①师指名描述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老实,喜欢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板书:老实)师:这真是一只无忧无虑的猫啊!注意读句子时要读出你的感受。
②(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二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贪玩,决定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板书:贪玩)师:猫真贪玩,居然出走一天一夜也不肯回来。
谁来读一读这一句?(师指名读)③(出示课件)师指名描述第三幅图中猫的形象。
预设:猫很尽职,只要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就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板书:尽职)师:猫多么尽职啊!这段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最有感触呢?认真地读一读。
(4)改写句子。
①(出示课件)师:谁能不改变句子意思,给这个句子换个说法?(师指名回答)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②师:这只猫多么有决心啊!师指名用“非……不可……”说一句话。
《猫》导学案(李文峰)
科目/教材语文年级:五课题《猫》第2课时
设计者:李文峰
目标:1.会认3个生字,会写4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内容。找出表现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的句子。
3.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重点:运用摘录法概括两段课文的段落大意,整体感悟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难点:体会猫难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大象)
小小诸葛亮,独坐军中帐,摆下八卦阵,专捉飞来将。(蜘蛛)
这几个谜语的谜底都是动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写动物的课文。请大家放开声音,齐读课题。
指名接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找,哪些句子能概括文的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合作探究,学习交流。
环节(任务)三: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1、默读课文,思考: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
2、小组合作探究
3、有感情朗读课文
环节(任务)四: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同学们,我们玩个猜迷游戏吧!出示谜语:
头戴红帽子,身穿白褂子,走路摆架子,说话伸脖子。(鹅)
教学内容提要
时间
教学操作流程
所需资源
设计意图
听课记录评价
学生学习事项
教师导控事项
环节(任务)一
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环节(任务)二
整体感知,把握大意
环节(任务)三
赏析词句,品味含义
环节(任务)四
总结谈话,升华主题
环节(任务)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齐读课题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26课《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学习要点:1、通过合作分析研讨课文,理解本文关键语句的含义,进一步理解本文主旨。
2、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3、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学步骤:一、复习引入。
二、合作、分析、研讨一)、指名学生复述第一只描的故事。
1、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
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
一是自身的形态,刚宋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
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2、家里的人对这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是“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这只猫最终病死了。
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
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二)、指名学生复述第二只猫的故事。
1、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
“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2、画出文段中表现家里的人对它的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
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3、这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4、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
《猫》导学案
主备人:李佳蔚复备人:审核人:课题:26《猫》
班级:小组:姓名:
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分钟)
2、自学(分钟)
3、共学(分钟)
4、展示(分钟)
5、小结(分钟)
6、检测(分钟)
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1、掌握字词的音形义。2、了解三只猫的不同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及结局。
一、化:
()——()——()
2、归纳主题。
3、分析并归纳写作方法。
二、展示。
三、小结。
四、检测
1、下列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污涩wūsè红绫hónglíng怂恿sǒngyǒng怅然chàngrán
B疆域jiāngyù悲楚bēichǔ惩戒chěngjiè妄wàng下断语
2、关于文章的体裁和写作背景。
本文是一篇小说。小说中的“我”并非作者本人(即使他有过类似的经历)。而是一个虚构的人物。这一点作者在小说集的《自序》中曾特地作了如下说明:“他们(指集子中的故事)并不是我自己的回忆录,其中或未免有几分是旧事,却决不是旧事的纪实。”本文虽是小说,但风格上却有点近似记叙性散文,它的叙事带有浓郁的抒情色彩,体现了作者的真情实感。《猫》最初发表在1925年11月间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上。它是郑振铎从事小说创作的早期作品,表明了作者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等观念。这些观念,不妨认为是五四前后西方国家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人道主义,个性解放等思想,在我国知识青年中日益渗透的具体表现。
C建树jiànshù阴霾yīnlí迫不及待pò bù jí dài
D蜷伏quǎnfú孜孜不倦zīzībújuàn刚毅不屈gāngyìbùqū
初一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第二课时):《猫》
初一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第二课时):《猫》
教案是教师对一节课的整体设想,创造性的教学设计,严谨、科学、有序的教学策略,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初一下册语文六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掌握13 个生字,理解无忧无虑、任凭、丰富多腔、遭殃、责打;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大花猫的古怪和它小时候的可爱。
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猫的资料。
(比如猫属于哪一类动物?有什幺特点?)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出示挂图。
预习-16《猫》导学案
第16课《猫》预习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通过品读探究,懂得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道理并努力实践。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猫,是一种温顺、活泼乖巧,而被许多人所喜爱的动物。
可是,著名作家、学者郑振铎却见不得猫,再也养不得猫。
这是为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郑振铎,一起解读《猫》,去探个究竟。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郁.闷()一缕.()污涩.()怂恿..()婢.女()蜷.伏()惩.戒()怅.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3.作者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整体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答: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答:(二)深层探究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答: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答: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答:4.“我”的判断是否正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答:5.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答: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答: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答:(三)课堂小结两个月后,第三只猫悲苦地死去。
这真是一只“可怜猫”,它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玩游,对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去得更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辽宁省抚顺市第二十六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猫(第二课时)》导学
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4、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学习重点:目标1、4
学习难点:目标2、3
学习设想:
本文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
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
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前奏板:了解作者。
郑振铎(1898—1958),人。
家、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等。
启动板:
初读课文,注意加点字词的读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婢.女()蜷.( )伏惩.戒()怅.然()
核心板:
1、阅读感知: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即:我通过读哪些描述性的语句,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
2、“品味赏析”:按句式说话:“读,我体会到。
”(即:我通过读哪些语句,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情?)
升华板:
1、“感悟升华”板块: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
2、比较第三只猫和前两只猫的区别。
为什么“我”对第三只猫的死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3、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试联系课文中的描写,说说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拓展板:精读品味
1、品读下列句子,回答问题。
(1)花白的毛,很活泼,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
三妹常
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地拖摇着,它便扑过来抢
....。
我坐
....,又扑过去抢
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两个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加点词有什么表达作用?“生命的新鲜与快乐”说明了什么?(2)在文中找出你喜欢的或者你认为生动形象的句子,并试着说明理由。
2、通过朗读、理解、品味,文中的人、猫给了我们一些什么感悟呢?谈谈你的感想。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3)我想对作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