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营口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解析)
最新精选辽宁省五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加精)
辽宁省五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及地中海地区的金崇拜源远流长。
六千年前埃及人就开始用天然金银合金做装饰品,五千年前两河流域男女贵族开始带金饰,四千五百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南部的乌尔王朝时代出现了金链.黄金制品是西方古代文明的象征。
最近,新疆伊犁的阿敦乔鲁遗址出土的约四千年前的包金耳环,进一步证实了金器由西向东传播的途径,东亚地区还没有发现同时期的黄金制品。
夏商两代约一千年,中国境内出土黄金总共仅千克。
二里头遗址和妇好墓出土了大量玉器和铜器,没有金器,表明金器还不是夏商王朝崇拜的重要对象。
美国学者艾玛·邦克解答了中国黄金之谜,认为中原地区的黄金制品是商代开始通过周边民族传播而来的,战国时代才成为财富与权威的象征。
中国文明是东亚文明圈的核心。
大约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东亚文明圈通过新疆等草原地带和埃及、美索不达米亚为代表的西方文明有了间接沟通。
小麦、绵羊、黄牛和冶金术等在中国的出现是青铜时代东西方接触的结果。
草原的高牧文化也和东亚文明保持互动,这种沟通促进了中国文明的形成。
商代迎来驯化马牵引的轮辐式战车,周代又学会了骑马放牧和作战。
游牧王国相继在欧亚草原涌现,欧亚大陆南北两大经济地带对抗加剧,经济形态的对立和互补也使游牧社会和农耕社会交流更为深入密切。
黄金作为草原地区储存财富的等价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自青铜时代以来中亚的部族首领或贵族形成了以黄金装饰人身、兵器、马具来象征地位和权势的习俗。
2000年,在唐努乌梁海地区的乌尤克盆地发掘的阿尔赞2号坟冢,埋葬斯基泰贵族夫妇2人,出土金器5700多件,总重20公斤,绝对年代在公元前7世纪。
马背民族崇拜太阳神,而能呈现太阳光芒的正是黄金。
他们从阿尔泰山获取巨量黄金,打造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通过草原丝绸之路流通于欧亚草原。
草原丝绸之路又称“黄金之路”。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
辽宁省营口市大石桥第二中学2019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龙城”还是“卢城”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这首传诵千古的《出塞》,抒发了王昌龄追昔抚今的感慨。
一般认为,诗中的“飞将”指西汉名将李广,他长期戍守北部边境,以勇敢善战著称,匈奴呼之为飞将军,一听到他的名字就畏惧、惊退。
那么,诗中的“龙城”又指何处呢?历来唐诗集多作“但使龙城飞将在”。
清朝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持此说,认为“唐人边塞诗中所用的地名,有但取字面瑰奇雄丽而不甚考地理方位者”。
此处的“龙城飞将”,“乃合用卫青,李广事。
指扬威敌境之名将,更不得拘泥地理方位。
而诗中用‘龙城’字,亦有泛指边关要隘者”。
就是说,“龙城”不过是象征性的地名,并非特指某一具体城邑。
宋朝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将“龙城”改为“卢城”,为何做此改动呢?阎若璩《潜邱札记》作了解释:“李广为北平太守,匈奴号曰飞将军,避不敢入塞。
右北平,唐为北平郡,又名平州,治卢龙县。
唐时有卢龙府,卢龙军。
”所以龙城就是右北平,应为卢城。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写的《唐诗选》即取此说,将“但使龙城飞将在”改作“但使卢城飞将在”,认为卢城即现今河北卢龙。
但是,无论汉朝还是唐朝,右北平从来就没有称过卢城,只有《汉书·西域传》中有一个无雷国,其国王“治卢城,去长安九千九百五十里”。
显然,此卢城不是右北平。
况且,《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记载的那次威震敌胆的龙城大捷是卫青指挥的,并未提及与李广有关。
清朝孙洙《唐诗三百首》引《晋书·张轨传》的记载:匈奴曾筑姑臧城,“地有龙形,故曰龙城”。
据此说,“龙城”是指姑臧城,即今天的甘肃武威。
张际在《“龙城”考》中则认为,据《史记》《汉书》等多处记载,龙城是匈奴祭祀龙神、祖先之地,地方并不固定,但在匈奴境内统称为“龙城”。
2019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试题(含解析)
2019届高三联考试题语文本试卷共8页,22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要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的生活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文化也随之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不同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带来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历史学家汤因比发现这是人类文明兴衰的一个重要机制。
这一过程的结果是,文化自信随着社会生活的变迁而变化。
在生产力发展的驱动下,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深刻改变了西方世界的经济社会结构,进而引发了文化的剧烈变革。
资本主义国家由于不断扩大市场的内在需求而推动了全球化进程,带来不同文化之间的激烈碰撞。
马克思、恩格斯观察到:“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到文明中来了。
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
它迫使一切民族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即变成资产者。
”这种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了世界各国的文化震荡,引发了普遍的文化危机,人们在新的世界格局下重建自己的文化自信成为普遍问题。
文化认同危机冲击、瓦解了传统的文化自信,引发了人们对既有文化的反省性认识,在文化批判中形成了文化自信的发展机制。
一方面,作为社会意识的文化弥散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心理中,具有天然的传承性和保守性,由此也形成了走向僵化的可能性。
营口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
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
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注音和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 颓圮(pǐ)漫溯(màn shuò)浪遏(è)飞舟意气风发B . 青荇(xìng)彳亍(chí chú)挥斥方遒(qiú)剑拔弩张C . 团箕(jī)荆棘(jīng jí)偃(yǎn)旗息鼓丰华正茂D . 骨髓(suǐ)箕踞(jī jù)揕(zhèn)其胸阙秦以利晋2. (4分) (2019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据《中国青年报》日前报道,诸如“走花路、糊了、连睡、扩列……”这些被发明出来的固定用法,在一部分00后中已经成为常用的语言,网称“黑话”。
笔者认为对此不必,反而应该淡定包容。
当年发明了众多汉字缩写的90后,诸如“人艰不拆”“不明觉厉”“我伙呆”等,语言系统不仅没有给带来灾难,而且活跃了网络社交氛围。
随着时间流逝,大多“新词”也逐渐退出社交平台,只不过是语言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
而更早以前,汉语中的精华——成语,何尝不是当年的流行“缩语”?现在,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成语背后的出处和典故,但这并不妨碍使用。
这便是语言文字的进化所积蓄的力量,它们会用自身的实用和魅力获得认同。
如今,00后的字母缩写“黑话”逐渐在其圈子里流行起来,这是语言发展的历史必然。
语言从来都不是的,而是不断发展丰富、的。
当下,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表现在社交领域的语言“新变化”,实属正常。
有00后接受采访时就直言,“这样打字快呀。
”00后的网络“黑话”绝不是。
我们应该自信,()正如此前的很多网络流行语已经out,数十年后,现在的很多流行词语,都将被时间淹没。
不过,我们既要自信于语言系统的自净和择优能力,也要警惕一些不雅不良的词语充斥其中。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19高一下·东乡族自治期中)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 . 2010年上海世博会,聚集了当时全球工业化国家最新颖的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B . 这些年来,越低劣的骗子、越低劣的谎言越能骗人成功,越荒唐的行为、越匪夷所思的举动越有市场,这是价值观疲劳的表现。
C .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D . 刚刚还烈日当头,一转眼,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狂风怒号,大街上尘土飞扬,整个城市瓦釜雷鸣。
2. (2分) (2019高二下·宁波期末)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消费者从不懂得何为权益到勇于维权,从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到形成有序的消费环境,监管、营销、消费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B . 很多人认为山寨是祸水,是阻碍行业发展、影响创新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
然而乐动卓越CEO邢山虎则认为应用良好的心态看待山寨,被山寨也未尝不是件坏事。
C . 职场真人秀节目必须要对它所意图勾勒的职场现状和发现的相关问题做出准确折射,对即将进入职场的年轻人的集体焦虑有充足的关怀,甚至要在一定程度上为观众的职场生涯提供经验素材。
D . 随着持续不断的教育,群众对电信诈骗的认识经历了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特别是一系列电信诈骗内容的曝光,不少人的识骗防骗能力显著提升。
3. (2分)(2018·中山模拟)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 . 在访谈中,这位艺术大师提到了自己的母亲,他动情地说:“家慈经常告诫我和弟弟妹妹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B . 老王生病,小李买了些东西去看望,老王说:“怎么还买东西啊?受之有愧,却之不恭,我只好笑纳了。
”C . 他在征稿启事中接着写道:“恳请小区居民帮助我们,为办好《小区直通车》尽一点绵薄之力。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一模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大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良好的家风能够以_________的方式对家庭成员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十分重视家风,流传着许多有关家风的感人故事。
孟子成为一代旷世大儒,离不开孟母“三迁其家”“断机教子”的教育:陶侃一生清白做人、廉洁为官,离不开陶母“截发延宾”的用心。
关于家风的典籍比如北齐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明朝吴麟征的《家诚要言》、清朝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等。
这些中国古人留下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
诚然,如今的家庭模式与历史传统已_________。
但今天我们所推崇和坚守的家风,也正是那些不因时间流逝而失去现实价值的家风。
近年来,家风建设被不同程度忽视,甚至出现了断层。
这种家风断层现象的严重后果就是:一些手握公权之人缺失“勤政为民”情操的现象屡见不鲜,一些普通民众对缺失“为人处世”基本操守的做法_______。
因此,在社会快速转型时期,我们更要努力抓好家风建设,让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耳濡目染比比皆是相去甚远司空见惯B . 耳濡目染俯拾即是大相径庭司空见惯C . 耳闻目睹俯拾即是大相径庭熟视无睹D . 耳闻目睹比比皆是相去甚远熟视无睹(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人留下这些感人故事和至理名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B . 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中国古人留下的至理名言和感人故事,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2019年辽宁高考语文试题word版word资料12页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辽宁卷)语文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
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任何民族的饮食乃至由饮食折射出的文化特质都体现了这个民族独一无二的文化风范。
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体现在“和”字上,“和”有“中和”“融合”之意。
中华饮食的发展鲜明地体现了“和”文化的思想精髓。
中华饮食起源于农耕文明,大量食物来自土地。
随着民族文化的交融,汉族逐渐接受了游牧民族的“肉食”饮食方式,扩大了食物范围,丰富了饮食结构。
汉唐以后,中亚及东南亚等地的食物品种大量引进,增补了中华饮食品种。
近世以来,西方饮食理念与方式得到认同,具有现代特征的中华饮食形态逐渐形成,翻开中国食谱,到底哪种是地道的中国食物或外来食物,人们恐怕已经模糊。
大量外来食物品种能够进入中国并转化为饮食的有机部分,不仅在于地理条件与自然气候为其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基本环境,更重要的还在于中国人将其放在“和”文化的平台上加以吸纳。
在外来食物或饮食方式的同化过程中,中华饮食突显出“本土化”的内在机制与运作模式,而本土性是始终坚持的首要原则。
中国南方多水田,北方多旱地。
米和面成为中国人的主食,水、旱地中生长的瓜果蔬菜成为与主食相伴的食物,家畜、水产品及野猪等动物大多成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佳肴。
尽管这种饮食结构及生活方式在物质极大丰富后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中华饮食最根本的本土性特质却仍以不同形式存在,且构成中华饮食文化体系最为坚实的基础。
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提供“中式餐饮”的餐馆与酒店中,中国本土化饮食要素不可或缺。
只有中国本土性的饮食原料与中国厨艺有机结合,人们才能真正品尝到中华美食的滋味。
中华饮食引进外来食物的过程中,一是接受,二是消融。
引进接受是前提,消融改造是目的。
经过消融改造的食物同时被赋予新的含义,融入到传统的中华饮食中。
如原产非洲的油料作物“芝麻”,在中华饮食长期实践与探索中还被广泛地用为调味品,与本土饮食有机结合,被加入到许多甜馅、糕点、饼类食品中。
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辽宁省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 急流勇退裨官野史各行其事一言既出,驷马难追B . 集思广益针砭时弊敝帚自珍同甘共苦,祸福予共C . 鸿篇巨制明火执仗渊远流长差之毫厘,谬以千里D . 摩拳擦掌倚老卖老如法炮制涸泽而渔,焚林而猎2.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使人激动得泪流满面的爱的故事和使人气愤得痛心疾首的没有爱的故事,天天在社会上发生着。
B . 运用论证时,我们一定要明了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关系。
切忌不要只是论点加例子,没有具体分析。
C . 讨论是人们围绕某一个话题各自发表自己意见的一种平等交流。
通过讨论,可以加深谈论双方的理解。
D . 博大精深的《红楼梦》,不仅达到了中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也堪称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明珠。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2分)3. (4分) (2019高二下·双鸭山开学考) 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
完成小题。
(1)下文是一份请柬中的四句话,其中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甲)我校文学社定于本月18日晚7点在学校礼堂举行“民俗文化报告会”。
(乙)您是著名民俗专家,对民俗文化的研究造诣颇深。
(丙)今诚挚邀请您莅临会议,为我社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做出认真的指导。
(丁)敬请届时光临。
A . (甲)B . (乙)C . (丙)D . (丁)(2)午宴上,某中学生遇到父母的朋友劝酒,下列回应得体的一项是()A . 下午还有两门考试呢,别劝了,行不?B . 谢谢足下,家父从来不准许我喝酒。
C . 不喝,不喝。
中学生不是不能喝酒吗?D . 谢谢,谢谢!我年龄还小,不能喝酒。
4. (6分) (2018高一上·牟定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8分)1. (6分)(2019·柳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生活中不时有这样的情景:()。
轻易就被影视文学作品中的伪科学、反科学信息打败,令青少年乃至成人犯迷糊。
比如一些古装剧中的滴血验亲,现代医学就已证明没有科学依据二而这些情景往往令观众________,甚至引发一些青少年盲目相信与模仿。
还有的科普文章、科幻文学作品,一点科技的影子都没有,或________、似是而非,或武断空想、歪曲事实,或把一些尚有争议的讨论当作结论来展示。
实际上,科学元素并非影视文娱表达的“天敌”,两者是能够结合好的。
科幻电影《星际穿越》,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识。
公众科学素质的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现阶段我们无法苛求所有人都能用科学的思维处理、分析问题。
我们能做的事情之一,是适应传播渠道多元化、受众多层次的特点,进一步调整科普方式,摒弃________灌输知识的做法,学会从公众关心的角度出发,以平等的方式对话,用人们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科学信息供给,防止伪科学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真伪莫辨偷梁换柱盛气凌人乘虚而入B . 真伪莫辨移花接木居高临下乘虚而入C . 是非不分偷梁换柱居高临下趁火打劫D . 是非不分移花接木盛气凌人趁火打劫(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B .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把“硬科幻”作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C . 以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可。
D . 通过其严谨的科学分析,以“硬科幻”为卖点,获得了观众的认同。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B . 一个经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才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C .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多方传播、教育工作者反复强调D . 一个被公众知悉的科学常识经科普人士反复强调、教育工作者多方传播2. (2分)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 . 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人,著名的戏曲家,元杂剧的奠基人。
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造纸厂职业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
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造纸厂职业中学高三语文联考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7题。
中国的月亮(1)太空中那块“离地球很近”的、寂寞的大石头,一跟多情的人类接触,它的生命就开始丰富起来。
本来无情的月,却成了“有情的人”。
世界上许多民族,文明的、野蛮的,都有着古老的关于月亮的神话。
这些神话,从现代观点看来,不但没有使月亮不朽,反而证明月亮已朽。
那些月亮故事使现代的教育家紧张,在讲述的时候忘不了补充一句“那是假的,从现代科学的观点看,月亮……”。
这一声“都是假的”,就足以使月亮全朽。
现代那种“科学月亮”实在太要命。
(2)不过月亮所交的朋友当中,也不是全都冷面无情。
它运气很好,交上了一个真正爱月的民族,那就是我们这些炎黄子孙。
我们中华民族在文学作品中赋予月亮不朽的生命,而且主要不是靠神话。
月亮照着汉朝的宫殿,照着唐朝的长安;也照着统一饭店,照着违章建筑。
从古代到现代,一直安慰着那些屋子里的人。
(3)我们这个民族认为,只有靠月亮,才能完成一幅文学上不朽的名画。
李白描绘着“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画面,似乎唐朝夜里的长安城必须靠月光装饰才够美,最好整座都映着月光。
杜甫画的则是“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那滔滔滚滚的大江,那波浪上跳动的月光!田园诗人王维画得不错,他在《桃源行》里画松树,画房子,不够,再添一个月亮就使全盘美化起来:“月明松下房拢静”。
松树本身不够美。
白居易的《琵琶行》里有三幅文学上的“月亮图画”杰作。
第一幅是“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二幅是“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第三幅是“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明月江水寒”。
张九龄画的那大幅的壮丽的文学图画,也很使人动心,“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对中国人来说,月亮就是美的化身,月亮就是美。
(4)中国人喜欢跟月亮交往。
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送他回家,“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
老人家做人豪迈痛快,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所以只有找月亮喝酒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精品解析】辽宁省营口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附解析)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
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
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营口市高三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8分)1. (2分)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 . 驽马/弓弩舟楫/作揖爪牙/爪子B . 蓝本/篮球枯槁/缟素参省/省悟C . 镂空/楼盘骐骥/琪玉中绳/中肯D . 锲刻/契约跬步/菜畦假借/假道2. (4分) (2019高一下·大庆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擅长在石头上进行书法创作,取________的材料气质,达到永存文字的理想。
石头取材方便、质地坚硬、镌刻困难、端正严肃、________等特性,让石头上的书法与其他材料上的书法,早早有所区别。
()但秉承的文明理念,拥有的核心价值始终保持一致,就是代表仪式与权力。
金属出现时,正是文字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在如此珍贵的材料上铸造文字,与当时使用文字的重要地位相匹配。
先秦的金文,甚至更久远的甲骨文,它们的一些基本特点,都被后来石头上的书法所继承。
随着青铜文明很快退出历史舞台,石头上的书法成为可以和纸张上的文字相抗衡唯一的书写形式。
摩崖是中国人创造的、体量最大的书法,选址多在断崖峭壁之上,因此其内容与形式必须与所处环境________ ,既突出周围景观地貌的主题,起到点题作用,又隐身于大山大水之间,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石文”兴起的初期,正是纸张发明的时候。
其后,石头上的书法与纸张上的书法交织前行,聪明的中国人充分利用石头与纸张不同的载体特性,________ ,各自发挥长处,共同建构中国文字、文化与文明的摩天大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B . 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石头与书法的这种结合,许多不同的样式被创造性地发明了。
C . 这种石头与书法的结合被中国人巧妙地利用了,创造性地发明了许多不同的样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口市普通高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也是围绕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
在原始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崇拜自然力量。
在农业社会,人们顺应自然,基本上靠天吃饭。
进入工业社会以后,人们开始利用科学技术征服自然,激化了人和自然的矛盾。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进一步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人们逐渐意识到,面对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文明,这就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是绿色文明,凝结了绿色发展的深刻内涵。
与农业文明强调顺应自然、工业文明热衷于征服自然不同,生态文明更加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庄子说:“天地者,万物之父母也。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董仲舒天人合一观点认为,天代表物质环境,人代表调适物质资源的思想主体,合是矛盾间的形式转化,一是矛盾相生相依的根本属性。
所谓天人合一,就是强调人与大自然要和平共处。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人类要遵循自然规律,与大自然和谐共处。
绿色发展的目的是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具体来说是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协调发展。
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即经济活动要遵循自然规律,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二是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其实质是使资源环境可持续成为生产力,促进经济增长。
首先,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负荷脱钩,增强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
这需要从加法和减法两个方面努力。
所谓加法,就是寻求绿色发展导向的经济增长新动力,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所谓减法,是指经济增长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增加或少增加资源环境负荷。
其次,实现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要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使绿水青山真正成为自然生产力。
当前在我国不少地区,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
有的地区为了确保绿水青山,产业发展受到环境的限制,经济增长受到影响:也有的地区为了追求经济增长,降低环境规制的门槛,吸引了一些环境污染型产业。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有些地方担心环保限产等措施会增加企业成本,影响经济增长。
由此可见,绿水青山并不能自动成为金山银山。
推动中国经济的绿色发展,必须解决好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之间的目标冲突:一是要兼顾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二是要使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摘编自石敏俊《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不同时期,人与自然的关系经历了不同发展阶段,这与特定社会条件下生产力水平密切相关。
B. 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生态文明强调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种和谐的绿色文明。
C. 传统文化中天人合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对现阶段化解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
D. 要实现经济绿色发展,关键在于发展好经济的同时,使资源环境不受影响,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在论述了绿色发展理念的历史演变后,阐述了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形成及发展过程。
B. 文章在论述中国经济绿色发展的理论内涵时,重点从两个方面进行了阐释,层次清晰。
C. 文章以绿色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立论前提,联系古今对中心论题展开有效论证。
D. 文章最后从宏观角度,为当前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之间产生的矛盾指明了化解方向。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既是新发展理念的核心,又推动着历史上不同发展理念的演变。
B. 上世纪90年代通过的《21世纪议程》深化了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由此得以确立,C. 从老子、庄子到董仲舒,无一例外把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自己的基本思想,强调人对自然规律的遵循。
D. 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并不意味着可因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经济增长,也不能只追求经济增长而破坏环境。
【答案】1. D 2. A 3. D(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舌苔上的记忆雷抒雁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
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地闯入,或者是经常性地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
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勒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
有些口味缘地域而形成群体,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
居京的陕西乡党,每每有机会聚会,必到“蓝花花”“老孙家”什么的陕西馆子里去,饱餐一次“土得掉渣”的陕西食品。
那时的快乐,肯定是舌头挑起的。
吃着辣辣酸酸、油油汪汪的油泼面,或来一碗掰得细细的、煮得烂烂的、肉肥汤醇的羊肉泡馍。
一时之间,只听见吸吸溜溜、呼呼噜噜的进食声。
只有吃陕西这种合口味的饭,老陕们才有这种旁若无人、汪洋恣肆的场面。
三碗下肚,打个饱嗝,用厚厚的掌心抹一把油嘴:然后,几双豹眼,吃傻了一般。
呆呆地相互望着。
半晌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这叫“解馋”。
只有在这种场合,那些学了多年的、半生不熟的普通话,才会一概扔掉,显出西北语言凝重、朴拙的本色。
一位目睹了这场面的外省人,惊得连连摇头:“要真正认识陕西人,你得看陕西人吃陕西饭!”口味,就是这样让你变得原始,甚至恢复野性。
陕西乡党到一起,说文学,论世事,多有见仁见智,唯在这吃食上,意见一致得惊人。
凭着那一口辣、一口酸,让橹起袖子去拼命,也都值得。
我的老母亲,已是八旬高龄,总惦记家乡县城钟楼巷里那家卖馄饨的。
说那馄饨皮薄,馅香,煮馄饨的汤,是老母鸡炖的。
还有家乡的蜂蜜与凉粽子,甜、软、香。
老太太说起这些时,总会蠕动嘴唇,还要不时用手擦擦嘴。
北京有的是馄饨,有的是凉粽子。
不行,吃了后,说不是味,不如家乡的好。
我和老娘开玩笑,说有位皇帝想吃“珍沬翡翠白玉汤”的故事,逗得老太太直乐,说:“也怪,这口味一旦有了,硬是改不了!”说改不了,也真是。
日前回西安小住几日,朋友安排我在一家豪华饭店里。
一上餐桌,打开菜谱,溜一眼:川、粤、潮州,生猛海鲜,应有尽有,唯独没有魂牵梦绕的陕西地方食品。
朋友热情,珍馐满桌;我却淡然,难以下着。
第二天早早起来,穿街过巷,只在味觉记忆的顽强指引下,寻那早年让我恋恋难去,又常因无钱而空回的地摊食品。
先来一碗胡辣汤。
中国饮食,说全了,色、香、味、器、形、意,字字得到。
可这种街头传统食品,重的只在一字:味!若看那色,黑糊糊一锅浓汤,没少倒酱油、少打淀粉;里边若隐若现些白菜、粉条、肉丸之类。
很像旧时的木匠师傅做活时,熬下的一锅皮胶,腾腾冒着热气。
要是外省人看了,怕要呕出胃来。
可咱要的,就是那一口“味”儿!拿起汤匙细品那碗胡辣汤,几十年前的种种记忆,裹了一些人和事,都一勺勺,或酸或甜地随它灌进肚子去。
吃罢,那辣、那粘、那香,似乎跨越岁月,和生长在记忆中的口味衔接在了一起,舌齿之间,久久难去。
虽说只是一碗俗常饭食,此时,冲击情感,竟如面晤久违亲朋,或者徜徉于友人书信的墨香之中。
在西安的日子,天天如在梦里,有时驱车十里八里,也就为吃一碗开胃的“歧山臊子面”,或者一块千硬的干州“锅盔”。
往事、乡情,我是用舌头一点一点贪婪地品尝它的滋味。
前些年,我去了趟台湾,偏偏台北就有一家羊肉泡馍馆子。
入座,老板操一口地道陕西乡音迎上,只三、五句交谈,便一见如故,把所有陕西饭食,都一一端了上来。
只可惜,名实相去甚远,大大走了口味。
想想也是,几十年的阻隔,那水、那土、那用料,全不是故乡的了,连食客的口味,也变得失去辨别力。
可是,环顾左右,那些客居的陕西乡党,吃得却是津津有味。
其实,来这里的人,吃的也只是那食品的名字,以及由此引起的乡思,满足的也不过是深深打上故乡烙印的味觉怀旧。
如果某一日,能回到陕西,真真切切地触摸一下折磨了他们几十年的味觉记忆,怕会未曾举着泪先落了。
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
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有删改)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独句成段,总领全文,以“深刻”“顽固”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无比独特和难以改变,点明主题,吸引读者兴趣。
B. 文中写外省人对老陕们进食场面的惊叹后,又写了自己的真切感受,富有生活情趣,凸显了故乡美食的独特魅力。
C. 作者以具体事例从“群体”和“个体”两方面印证“舌苔记忆”的深刻,其中作者老母亲的口味属于“个体”方面。
D. 作者不惜笔墨写自己细品胡辣汤,既是为了弥补早年留恋却无钱品尝的遗憾,也是为了强调故乡胡辣汤味道的正宗。
5. 结合上下文,简要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精妙之处。
6. 有人认为本文至倒数第三段已可作结,最后两段内容多余。
你是否同意这一看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4. D 5. (1)描写精炼传神。
运用神态(细节)描写(“豹眼”“傻”“呆呆地”)、语言描写(“嘣一句重重的陕西话:‘美!’”),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老陕们吃饭时的“旁若无人、汪洋恣肆”。
(2)前后照应。
既呼应了上文老陕们“三碗下肚”的满足感,又表现了下文老陕们吃饭时的“原始”和“野性”。
6. (1)不同意。
①倒数第二段结合自己的经历,再次从群体的角度写客居台北的陕西乡党对故乡饭食的留恋,拓宽了作品的选材范围,让“舌苔上的记忆”更具有普遍意义。
②倒数第二段写台北的陕西乡党津津有味地吃“名实相去甚远”的“陕西饭食”,突出了味觉记忆的“深刻”和“顽固”,使“舌苔上的记忆”内涵更为深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最后一段卒章显志,以“舌苔上的记忆,是渗入血肉和生命同在的东西。
那根,深深扎在故乡情思的厚土里!”作结,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2)同意,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凡是使用机器代替人类实现认知、识别、分析、决策等功能,均可认为属于人工智能范畴。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创造新的强大引擎,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
作为引领未来的战略性技术,人工智能已上升至国家战略。
2017年7月8日,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达到世界先进氷平,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实现基础理论的重大突破,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到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