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故宫博物院》第一课时_导学案

合集下载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根据作者的游览路线,画出故宫的建筑布局图。

2、了解方位词在空间顺序中的重要作用。

3、学习本文突出重点、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方法。

4、感受人类的智慧,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把握文章大意,了解故宫布局特点。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结构和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1、认识并学习方位词语的准确运用,找准作者的立足点。

2、学会介绍复杂景观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技巧。

课时安排:两课时自主学习:1、朗读课文。

2、给加线生字注音。

矗立(chù)鳌头(áo)湛蓝(zhàn)琉璃(liú li)鎏(liú)金蟠龙(pán)中轴线(zhóu)金銮殿(luán)击磬(qìng)玉玺(xǐ)檀木(tán)攒(cuán)乾清宫(qián)坤宁宫(kūn)诏(zhào)书肃穆(mù)上谕(yù)额枋(fāng)藻井(zǎo)垂脊(jǐ)矫健(jiǎo)妃嫔(pín)翊坤宫(yì)修缮(shàn)迥然不同(jiǒng)3.解释词语:玲珑:精巧细致。

湛蓝:深蓝。

布局:全面安排。

肃穆:严肃而恭敬。

幽雅:幽静而雅致。

悠扬:形容声音时高时低,和谐动听。

井然有序:形容整齐的样子。

大肆挥霍:无节制地大量花钱。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错综相连:形容头绪多,情况复杂的一些事物互相联系在一起。

4、思考回答:①全文可以分为两大部分,试归纳这两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2~1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概括说明故宫的称属、历史及现状全文重点,概括说明了故宫博物院的历史、现状、规模、布局特色②在“前朝”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大殿?在“内廷”中作者重点介绍了哪个宫?为什么这样安排?答案:在“前朝”中重点介绍了太和殿,因为太和殿是三大殿的中心,是显示皇威的地方,太和殿也是故宫建筑群的中心,最全面突出地体现了故宫的本质特征,所以要重点介绍。

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doc

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doc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导学重点:1.理清木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导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第一课时(总第74课时)导学要点: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一、导语设计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巾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日己的活介绍。

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整装待发欣赏北京名胜视频欣赏北京名胜古迹图片欣赏故宫图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

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侣俸中学陶鸿中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磬、攒、鳌头、琉璃、藻井、蟠龙、中轴线、金銮殿”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2.简述方位词在按照空间顺序说明事物时的重要作用。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按照空间顺序说明复杂事物的写作思路。

2.灵活运用本文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说明事物的写法,学以致用,初步学会写说明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领略故宫博物院的宏伟艺术魅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为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而努力学习。

导学重点: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导学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导学课时:2课时导学方法: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图示法、延伸拓展法。

第一课时(总第74课时)导学要点:1、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2、划分结构层次,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一、导语设计故宫,是一座皇家宫殿,也是一座博物馆。

它凝聚着近600年的宫廷变迁和人世沧桑,它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诉说和生命智慧。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就让我们漫步在文字砌成的故宫中,来一次故宫之旅,让我们顺着作者的指引去参观故宫博物院,去见识它那宏大壮丽的规模与层次井然的布局。

二、检查预习,组织学生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话题进行交流,营造学习氛围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故宫的图片和资料。

图片交由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给全体同学,资料由各位同学朗读或用自己的话介绍。

学生提供的资料可能包括故宫的修建经过、规模、作用、地位和与故宫有关的重大史实,介绍这些资料,有助于学生熟悉说明对象,为理解课文作准备。

整装待发欣赏北京名胜视频欣赏北京名胜古迹图片欣赏故宫图片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1.播放示范朗读磁带或教师配乐朗读课文,学生听读,初步感知文意。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进一步发扬民族的创造精神。

导学重点:1.了解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

2.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理解故宫在建筑设计上处处反映以帝王为中心的特点。

导学难点: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导学方法: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导学案自主预习案1.正音解词:矗.立( ) 鳌.头( ) 湛.蓝( ) 琉.璃( ) 蟠.龙( )中轴.线( ) 金銮.殿( ) 击磬.( ) 檀.木( ) 攒( )乾.清宫( ) 坤.宁宫( )肃穆.( ) 奏.极( ) 额枋.(. )藻.井( ) 矫.健( ) 妃嫔.( ) 翊.坤宫( ) 迥.然不同( )2.解释词语:玲珑:湛蓝:布局: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迥然不同:3.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以及后三宫:、交泰殿、。

4.加点的词语的感情色彩含贬义的是()A.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B.站在景山的高处望故宫,重重殿宇,层层楼阁,道道宫墙,错综相连,而井然有序。

C.中和殿是一个亭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

D.1884年正当帝国主义入侵,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慈禧太后却为自己的生日大肆挥霍。

5.从课文中选出三个体现故宫建筑群特点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探究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2)那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3)给课文划分段落三、合作探究(一)学生自主学习第一部分1.朗读第一部分,看看这两节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初二语文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及答案

初二语文导学案-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及答案

第 14 课 故宫博物院(第1课时)【学习目标】1. 记住并能正确书写“鳌头、琉璃、藻井、中轴线”等词语。

2. 默读课文,划分文章结构层次,理清本文说明顺序,能有条理地介绍故宫。

【体验学习】【基础演练】下面这些字词你掌握了吗?还有不懂字词,把它写在下面框框里,消灭它! 磬.( ) 攒.( ) 鳌.( )头 琉.( )璃 藻.( )井 蟠.( )龙 金銮.( )殿 鎏.( )金 玉玺.( ) 妃嫔..( ) 湛.( )蓝 上谕.( ) 傀儡..( ) 中轴.( )线 修缮.( ) 井然有序:水深火热: 迥然不同:【综合提升】我们旅游团已经到了太和殿门前,我该怎样向我的顾客介绍呢?【当堂检测】结合课后第一题的示意图,完成各部位的填写,根据你找出的方位词,说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及结构。

【学后反思】我们收获了:不足的方面:【知识链接】《故宫博物院》原来是一篇广播稿,曾经配上音乐,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节目中播出。

播出以后,不少听众要求重播,并且建议将稿件交报刊发表。

正好这时候《地理知识》杂志准备开辟“旅游地理”专栏,要去了这篇稿件,在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号上刊载了,题目就叫《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

课文《故宫博物院》就是根据这篇文章删改的。

【课后精练】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挥霍()矫健()缭绕()击qìng()金luán()殿jiǒng()然不同2.故宫博物院最主要的建筑有前三殿:太和殿、、;后三宫:、交泰殿、。

3.文中多处写到威武庄严的龙,美丽典雅的凤。

相信你对“龙”“凤”也很了解吧?请写出含有“龙”、“凤”的成语各两个。

龙:()、()凤:()、()4.“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请把它改为陈述句,并体会改后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新人教版

14、故宫博物院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学习空间说明顺序,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法。

3.了解故宫建筑群的宏伟壮丽,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读准字音:
矗( )立鳌( )头湛( )蓝琉璃( )
藻井( ) 蟠龙( ) 中轴( )线金銮( )殿
击磬( ) 檀( )木攒( ) 肃穆( )
2.快速浏览课文,思考: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2)、本文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
(3)、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本文的结构方式是?
(4)、要求学生画出参观故宫的路线图,同桌合作完成。

明确:天安门——()——午门——()——()——三大殿(————)——()——后三宫(————)——()——顺贞门——()
三、重点分析课文5――8段,体会课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1.学生朗读5――8段,思考:
(1)、作者为什么重点介绍了太和殿?
(2)、第6段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找出作者介绍太和殿内部设施的立足点,勾画文中出现的方位词。

(3)、太和殿中为什么那么多龙的图案,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介绍本校较有特色的一个建筑物。

(要求:用空间顺序,选好立足点,条理清晰)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14 故宫博物院 第1、2课时(2课时共4页) 阅读 探究 导学稿

14 故宫博物院 第1、2课时(2课时共4页) 阅读 探究 导学稿
完成检测题,写好学习反思
1、关于故宫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与建文帝大战三年,夺得了帝位(明成祖),作皇帝后朱棣决定把都城迁到他原来的领地燕(北京),北京城的营建,从1417年动工,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在以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行使对全国的统治大权。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北京城是15世纪东方最完美的首都,成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品读介绍太和殿部分,体会故宫建筑风格及说明顺序。即课本P120二(独学交流)
①、作者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先浏览4、5段,说说这两段的说明顺序;再浏览4——7段,接着说说这4段的说明顺序,然后纵观第4——8段,说说写太和殿的顺序。)
②、文章的选材纵观全文,思考:a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b.作者在介绍太和殿内部装饰为什么要突出对龙的描写?c.由以上两点,你在写作上得到什么启示?(先思考,再自由展示)
2、跳读课文,理清文章说明顺序。(独学交流及自主展示)
①、假如你是导游,你必须弄清游故宫的线路。请你先跟作者一道“游”一遍故宫,结合自己的平面图复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即课后P119“研讨与练习”一。(提示:画出表明方位的词语和说明游踪走向的词语。)
②、总结文章结构(参考练习册P43提纲挈领及指点迷津)
3、小组合作,找找本篇说明文所用的说明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
4、写一写,请写一篇文章介绍某个建筑物,题目如《我们的校园》、《我家的住宅》等。
三、全班展示欣赏提升
1、展示权:第一、二名组的优秀代表、进步代表各一人PK,其余自主点评或PK(提示:越级PK优秀者加奖5分)
2、展示内容:二2、4
四、整理纠错。
辅导员评价:老师评价: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共3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共3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导学案一、导入故宫博物院位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展现着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

你们是否去过故宫?是否了解故宫的历史和文化?二、阅读读一遍课文,能力达到:1、理解每段的大意;2、掌握生词和词组。

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坐落于我国北京市中心,是我国最著名的博物馆之一。

它是明、清两朝的皇宫,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为明、清两代的二十四位皇帝统治中国的政治中心和居所。

它由北院(内金水桥以北)和南院(内金水桥以南)构成。

故宫现为一座收藏中国几千年文化文物的博物馆,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铜器、铁器、钱币、丝绸、锦绣、漆器、竹木牙角器、雕刻、器械、钟表、地图和文书等。

其中,清宫文物和珍宝馆是特别的重点。

故宫博物院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来参观。

每天早上,当门票还没有开始售卖时,就已经有许多人在门口排队等候入场。

三、理解1、通过介绍,我们了解了故宫博物院是由什么构成的?它最初建成于什么时候?故宫博物院由北院和南院构成,最初建成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年)。

2、故宫是皇帝的居所,它现在是什么?故宫现在是一座博物馆。

3、故宫拥有哪些珍贵文物?故宫拥有大量的珍贵文物,包括绘画、书法、玉器、陶瓷、铜器、铁器、钱币、丝绸、锦绣、漆器、竹木牙角器、雕刻、器械、钟表、地图和文书等。

其中,清宫文物和珍宝馆是特别的重点。

4、故宫博物院是一个热门旅游景点,每天会有多少人来参观?故宫博物院每天都会有数以万计的人来参观。

四、探究1、故宫为何成为了博物馆?故宫自晚清时期起开始改为博物馆,是为了保存和展示文化遗产。

2、故宫的收藏是如何积累起来的?故宫的收藏是经过数百年的积累,从明代开始人们就在皇宫中保存下来了大量的文物。

3、故宫里暗藏着哪些秘密?故宫里暗藏着许多秘密,比如地宫、刻有古代天文图的牛头观测设备、慈禧太后的花园等。

故宫博物院 第1课时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  第1课时导学案

初二年级 语文科 自学探究 学案 班级: 姓名: 主备: 审核:初二语文小组 时间:2014年 月 日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宋真宗赵恒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中国即强,四夷自服。

——李世民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学习内容:第14课 故宫博物院 第1课时学习目标:按文章的说明顺序,画出故宫示意图,理清文章结构。

重 难 点:了解祖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

一、自主学习(相信自己就一定行!)(一)自学指导(学习一些语文基础知识,受益终生哦!) 1、作者简介:黄传惕(1934-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

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

中共党员。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

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

2、故宫博物院:事实上,故宫博物院现在中国一共有两处,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两者均为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

此外,1986年在沈阳故宫的基础上建立了沈阳故宫博物院。

本文具体指的是北京故宫博物院。

本文是一篇事物说明文,可以看作是一篇解说词,原题为“古代艺术的宝库——故宫博物院”(二)自学检测1、按要求完成 (1)加粗字注音金銮殿 玉玺. 蟠龙.. 诏.书 鎏金.. 妃嫔. 翊坤..宫 修缮 击磬.. 中轴.线 藻井 (2)解释词语缭绕—— 横贯—— 错综—— 掩映—— 磬—— 井然有序—— 矗立—— 迥然不同—— 2、填空(1)本文选自_______,作者__________,笔名________。

(2)本文着眼于纵贯紫禁城的中轴线,由_______向__________,逐次介绍建筑物。

先介绍____________部分,后介绍_____________部分。

(三)自学小结:通过今天的自学,我们学到了什么呢,不妨试着总结一下:二、小组学习(各抒己见,达成共识,有你课堂才会更精彩) 1、本文说的对象是什么?对象特征是什么?表达的中心是什么?2、哪些词表行走路线的?格式是什么?3、前两段介绍什么?是总还是分?第3段到第10段分别介绍了故宫哪两部分结构?以什么为标准的?4、两部分结构中,分别又介绍了什么?哪些详?哪些略?最后一段归入故宫中可以吗?为什么?5、用①②③……列出结构示意图。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读课文,扎实记忆文中字词,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文章以空间为序的写作特点。

【学习重点、难点】
掌握文章以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方法
一、自主学习:
1、作者简介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矗立()鳌头()湛蓝()鎏金()蟠龙()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3、释义
玲珑:湛蓝:肃穆:
幽雅:井然有序:举世闻名:
二、合作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理清游览路线, 理清文章结构(填写课后练习一图):
天安门——午门—金水河————
—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
2、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段)
第二部分:(3—15段)
第三部分:(16段)
三、成果展示
1、本文怎样进行空间顺序说明的?找出文中的方位词。

2、故宫的特点是什么?
四、点评小结(略)
五、目标检测
我来当导游
假设你现在是一位导游,带领千千万万慕名而来的游客游览故宫,你将怎样设计
旅游路线呢?(设计要求:按照一定的说明顺序来介绍,有自己的创意。


六、课堂小结:
(1)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知道在介绍建筑群时,分清主次,采用有详有略的写法,才能突出重点,把最有特色的地方写出来,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重点与详略的安排,却要根据建筑物的特征而定。

〔2〕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先总后分再总。

分说以方位为序,由南到北、从外入内写去。

这样,有利于说明建筑物的特征,使文章有条有理,结构严谨,给人的感受十分明晰。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4课故宫博物院黄传惕学习导航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文章的说明顺序。

2、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3、了解故宫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和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研讨太和殿相关段落,体会文章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学生自学完成自主学习2、学生自主学习交流,师生共同完成合作探究3、学生总结反思,完成拓展延伸及练习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自主学习我自学我成功一、我查阅,我知道1、本文作者,湖南省平江县人,1943年生。

曾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祖国各地》《历史故事》节目的编辑。

他是 (时代)的作家。

2、空间顺序是指按照事物空间存在的方式,或从外到内,或或等来介绍某一(静、动)态实体。

3、故宫旧称,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明、清两代的皇宫,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十四年才竣工。

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

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

1987年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二、我积累,我巩固1. 注音矗立()湛蓝()蟠龙()金銮殿()檀香()鳌头()击磬()鎏金()矫健()中轴线2. 解释词语鳌头:迥然不同:矗立:中轴线:井然有序:掩映:合作探究我探究我快乐读一读:----------------------走进故宫(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分组讨论问题。

)1、故宫有哪些特点?试从文中找出根据来。

特点: a b Cd2、小组共同填好课后练习第一题的图。

思考文章按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重点写的内容是什么?顺序:重点写说一说,想一想:-------------观赏故宫1、设置情境,小组选一位同学当导游解说故宫,其余同学当游客倾听并补充。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师+生)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师+生)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生)主备:熊永沾课型:预习+展示高石中学八(2)班姓名:第组第号学习流程初读感知——导语设计——预习检查——文本分析——总结反馈第一课时鸟瞰全文话故宫一、情境导入二、自学指导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矗.立()鳌.头()额枋.()蟠.龙()藻.井()鎏.金()雍.正()迥.然不同()2.解释下列词语。

横贯:矗立:鳌头:迥然不同:掩映:井然有序:3.作者简介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说说本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故宫,并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本文主要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故宫的?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3.跳读课文,作者将故宫的建筑物分为哪两大部分进行介绍的?4.说说这篇文章的内容主旨。

(二)文本研读1.默读课文,按文章的说明填写下图。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太和殿的?其立足点是什么?有哪些方位词?3.文中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哪些?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四、文章层次整理 ⎩⎪⎨⎪⎧第一部分(1):概括说明故宫称属、历史及现状。

第二部分(2—21):介绍故宫的历史、现状、规模及 布局特色。

第三部分(22—24):介绍故宫的文物价值和兴衰历史。

第二课时 精读片断知特色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合作探究 (一)文本研读重点阅读“太和殿”部分,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2.说说作者主要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

3.太和殿为什么要设在中轴线上?其内景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4.在介绍太和殿时,立足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介绍的?在书上圈点出方位词。

(二)说明方法故宫博物院是一个大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精美,布局和谐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面对规模如此宏大的说明对象,作者运用了多种恰当的说明方法进行说明。

说说下列句子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在北京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

现在人们叫它故宫,也叫故宫博物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故宫为明、清两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 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 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 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 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 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 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 不能靠近它一步的。
⑴天安门 ⑵









三、理清说明顺序
⑴你是如何准确地找出文章的行踪路线的?(请从文中找出这样标志性 的词语)
⑵由此得知: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⑶回顾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
四、填写故宫示意图 【学习提示】按照文章的说明顺序填写书后P114页的“故宫示意图”。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 2、本文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3、知识点巩固:介绍建筑物应该注意哪几方面的问题?
(2)为什么叫故宫?
(3)故宫以前的正式名称是什么?
(4)你知道故宫的历史价值和它的来历吗?
课堂探究
一、我来当导游 【学习提示】以导游的口吻朗读全文,要求有开场语,有结束语。
开场语: 结束语:
二、理清路线图 ⑴跳读课文,自主探究。
⑵组内讨论:故宫路线图。
⑶全班交流——口述参观故宫的路线图
我来归纳“故宫路线图”:
第一课时 课 前 自 学
一、资料助读
1、有关作者: 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当代作家。笔名黄 羽,湖南平江人,中共党员。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一直从 事广播工作,先后任编辑、记者、副主任、主任等职。代表作有:《天 安门颂》、《塞上绿洲右玉》、《彩色的吐鲁番》、《北京,我心中的 城》、《故宫博物院》等。 2、故宫资料:
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 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 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 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 黄色琉璃瓦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 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 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 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
五、妙笔生花,学以致用。
请你以最简明准确的语言介绍“我的校园”,写一小段导游词。
6段:1、太和殿的装饰以什么为主?
2、对龙的描述有多少次?齐读写龙的句子,思考:为什么详 写“龙”?
3、第5、6段之间采用了什么顺序? 7段:
强调太和殿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
8段:7、8段的说明有何作用?
(二)合作探究
过渡语:在全文的说明中作者注意了选材的详略。看看太和殿部分有没
有详写段落?(
段)
二、梳理结构
【学习提示】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理请作者的写作思路,说出这篇 文章的结构层次。
1、 故宫总体上分为哪两部分?每一部分的代表性建筑是什么?
2、 在结构上哪一段起到了分界、枢纽的作用?
3、 文章的主体部分应该是哪几段?你能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吗?
这部分在结构上属于? 我来归纳全文结构:
一、回顾旧知
故宫是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瑰宝,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大、 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前面我们学习了《故宫博物院》一文,简单 回顾一下: (1)本文的体裁是?
(2)说明对象是?
(3)采用什么说明顺序?
(4)全文结构是?
(5)故宫的总体特点是?(18个字)
二、研读太和殿部分
请你以导游的口吻来读太和殿部分,读的时候请注意两点: 【朗读指导】 (1)字正腔圆、声音洪亮、自豪大气、抑扬顿挫 (2)读的时候别忘了思维的跃动,要带着问题去读:
太和殿部分,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自主探究
【学习提示】
请以“太和殿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因为
。”的句式来评说太和殿的特点。 可能研读的问题有:
5段:1、说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象:
2、说明方法及作用: ⑴列数字: 特点: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数字说明。 作用:使说明语言准确、严谨、具体。 ⑵作比较 标志词:在说明中用到比、比较、一样、相同、不同、最等字眼时, 一般可以考滤是作比较。 作用:使说明事物的特征更明鲜、突出。 ⑶摹状貌 特点:相当于表达方式中的描写,即对人、物或景作生动、细致的描 绘。 作用: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3、本段是从哪两方面介绍太和殿的?概括地说第5段是从哪个角度写太 和殿?
(二)齐读16段,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提示】 1、这么精美的建筑群,可以说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 晶啊!我们应该同作者一样怀揣着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2、文中哪句话能让我们一下就读出这样感情?
3、结尾一段有何作用?
第三课时
【学习要点】重点研读太和殿部分,进一步了解说明顺序、说明方
法及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合作探究第 段
【学习提示】1、指出说明顺序,画出方位词。
2、使用这种说明顺序有什么好处?
3、找出介绍内部装饰的两个立足点(观察点)。
【方法交流】谈谈你们小组是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
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先组内交流,然后四人
共同分工进行全班汇报。
三、研读其他建筑
1、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
三、研读一、三部分
(一)学习1、2段,了解故宫概况与全貌。 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要带领来首都北京观光的游客去游览故宫博
物院,你想先介绍些什么呢?调动一下你的聪明才智吧!
【学习提示】整体印象:
整体布局:
故宫特点: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故宫”,在作者的笔下, 故宫的特征是什么?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
二、自学检测
1、字音字形
磬 鳌头 琉璃 藻井 蟠龙 中轴线 金銮殿 鎏金 玉玺
嫔妃 湛蓝 傀儡 翊坤宫 修缮 诏书 攒 额枋 上谕
矫健 矗立 檀木 重
屋顶
2、解词 ①井然有序:
然不同 肃 ②玲珑:
③湛蓝: ⑤迥然不同:
三、课前准备
④肃穆: ⑥悠扬:
【学习提示】 以“我所知道的故宫”为题展开交流,要求解决: (1)故宫在北京的什么地方?
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 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 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 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 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 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 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 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 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 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 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 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
2、简谈中和殿和保和殿。 重点研读说明方法:
3、着眼与全文,理解详略。
四、归纳小结、谈收获。
1、同学们以独特的视角评说了太和殿,现在就让我总观太和殿来看看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太和殿的?说明顺序怎样?
我来归纳:
2、谈收获:这篇文章内容远不止这些,现在同学们静想一下,这节
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提示“写法”)
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 米,占地面积723600余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 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
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 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 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 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14《故宫博物院》导学案 主备人:李世杰 班级: 姓名: 2014.12.8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 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 2、体会、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介绍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 方法。 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 1、理请本文说明顺序,探究作者的说明技巧。 2、以太和殿为例,体会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 【学习难点】 揣摩语言,理解太和殿里作者描绘多姿多彩的龙的用意。 【学习方法】 自由品读――合作讨论――探究提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