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校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
我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最新出版的。
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一,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同学们陆续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为过渡到本节起到了铺垫作用,也有助于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系统的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涵义以及指导意义。
(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说重点难点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所有专科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理论基础薄弱,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四、说教学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正面灌输教学法和活动探究法。
(1)正面灌输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面灌输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
问题在于如何灌输和怎样灌输?在灌输的内容上,避免假和空,内容要与社会热点及学生实际相联系;在灌输方式上,避免用教师权威强硬灌输,而是采取启发诱导、平等对话、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灌输,以增强教学的效果。
(2)活动探究法:运用讨论法、实践法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
哲学与人生说课稿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设计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我的说课内容包括以下五个部分: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是高教版德育教材《哲学与人生》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第二单元是关于哲学中辩证法的部分内容,教学要求学生学会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其中第五课是教会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人生的健康发展奠定思想基础的一课。
由于内容较多,准备安排两课时来讲解。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发展的含义与实质;正确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在人生发展中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
能力目标: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情感目标: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和逆境,保持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养成良好的生活态度。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教学难点:顺境、逆境的联系与转化;以积极的心态对待逆境和挫折。
二、说学情学生初步具备了运用哲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框的学习打下了能力基础。
同时,职专二年级学生思维活跃,关心社会热点。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生为本,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但是职专学生思想的深度、看问题的全面性还存在不足,知识迁移的能力也还不够强,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必要的有效指导。
三、说教法根据《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及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特点,构建开放互动的教学模式。
(1)启发教学:适时运用媒体创设情景,通过问题-讨论-归纳-新问题,引导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实现师生“互动”交流。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6.1 正视发展挑战 》说课稿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6.1 正视发展挑战》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1 正视发展挑战》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表和数据分析,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面临的挑战,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和数据可能较难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帮助他们理解教材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的发展挑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贡献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表、数据分析等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取得的伟大成就,引出我国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资源、环境、经济等方面面临的挑战。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4.案例分析: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在解决发展挑战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
教师资格证说课稿篇一:高校教师资格证说课稿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科学发展观》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核心课程是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我使用的教材是全国统一编写、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xx年最新出版的今天我说的这节课是教材第一章第五节的内容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一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同学们陆续学习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这为过渡到本节起到了铺垫作用也有助于同学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系统的认识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发展过程(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科学涵义以及指导意义(2)能力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从内心接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激发他们投身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说重点难点南阳农业职业学院所有专科专业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思辨能力但是理论基础薄弱所以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即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四、说教学方法我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正面灌输教学法和活动探究法(1)正面灌输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面灌输仍然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问题在于如何灌输和怎样灌输在灌输的内容上避免假和空内容要与社会热点及学生实际相联系;在灌输方式上避免用教师权威强硬灌输而是采取启发诱导、平等对话、案例分析等方式进行灌输以增强教学的效果(2)活动探究法:运用讨论法、实践法等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自主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加深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认识五、说学法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对于不需要学生深入了解的内容可以通过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然后回答问题来完成这既体现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最后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解决现实问题引导其将感性知识上升到理论的成果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用视频播放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所发生的变化通过前后对比显示中国所取得的成就然后引用其他国家一些媒体的报导和名人的话语由此引出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倍受世人关注的中国接下来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为谁发展、发展的成果由谁共享”的问题从而导入本课内容——科学发展观2、讲授新课首先通过课堂活动: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矛盾激化中国各地出现反日热潮问题一:你对这种爱国行为有什么看法问题二:你认为中国是否应该对日本宣战我的设计意图: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是本课的重点问题有一定的理论难度必须要求学生静下心来深入领会因此第一要义发展和根本方法统筹兼顾内容以纯理论介绍为主而核心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内容部分与生活较为贴近引用图片文字等资料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突破教学重点最后设置讨论题目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用科学发展观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同时题目设置结合社会热点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学生在讨论中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并且在讨论的过程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学会全面的思考问题达到教学的能力目标3、课后作业:阅读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科学发展观的阐述(设计意图:通过作业巩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能力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七、教学反思这堂课以老师主讲为主同时穿插课堂活动使学生更直观接受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完成了课堂教学的各项目标我的说课完毕谢谢!(敬礼)篇二:教师资格证说课稿模板教师资格证说课稿模板各位评委:下午好!我叫,来自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第课时)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下面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出版社第册、第单元的内容《》既是在知识上的延伸和发展又是本章的运用与巩固也为下一章教学作铺垫起着链条的作用同时这部分内容较好地反映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转化蕴含着归纳、转化、数形结合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概括地讲本节课内容的地位体现在它的基础性作用体现在它的工具性(二)、学情分析通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认识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知识层面:学生在已初步掌握了能力层面:学生在初中已经掌握了用初步具备了思想情感层面:学生对数学新内容的学习有相当的兴趣和积极性但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三)教学内容本节内容分课时学习(本课时品味数学中的和谐美体验成功的乐趣)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节教材的特点和高()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例如: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在自主探究与讨论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立统一关系的认识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三、重难点分析因为节课的重点确定为:要把握这个重点关键在于理解其本质就是由于要真正掌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本节课的难点确定为:要突破这个难点让学生归纳作铺垫四、教法与学法分析(一)学法指导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学生的学学是中心会学是目的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主要是教给学生“动手画、动眼看、动脑想、动口说、善提炼、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这样做增加了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机会教给了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思考问题的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了教学的主体;只有这样做才能使学生“学”有新“思”“思”有新“得”“练”有新“获”学生也才会逐步感受到数学的美会产生一种成功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只有这样做课堂教学才富有时代特色才能适应素质教育下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二)教法分析本节课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现代认知心理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应把学习看成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生应与一定的知识背景即情景相联系在实际情景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便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景中本节课采用“诱思引探教学法”把问题作为出发点指导学生: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和探究能力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理论联系实际、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兴趣使学生在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中由学会走向会学由被动答题走向主动探究(一)创设情景………………….(二)比旧悟新………………….(三)归纳提炼…………………(四)应用新知熟练掌握…………………(五)总结…………………(六)作业布置…………………(七)板书设计…………………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再别康桥》说课稿各位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再别康桥》(板课题、作者)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说一说这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二、说教学方法;三、说教学过程;四、说教学理念一、说教材首先谈谈教材《再别康桥》是技校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是必读课这首诗是“新月派”诗人徐志摩的传世之作因为徐志摩崇尚闻一多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诗学主张因而他的诗歌具有语言清新、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的特点《再别康桥》这首诗较为典型地表现了这种风格特点诗歌记下了诗人1928年秋重到英国再别康桥时的情感体验表现了一种带着淡淡忧愁的离情别绪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明确了诗歌阅读的标准:“初步理解诗歌的意象及语言特点能够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手法”根据这个要求结合《再别康桥》情景交融的特点我期望学生在学完这节课后,能达到以下目标(课件)知识与技能:(1)品味诗的意象领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真情(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作者情怀,引发共鸣逐渐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比较喜欢故事性的文章对诗歌的抽象性可能会产生畏难心理对课文不感兴趣读不下去或者虽能读下去却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已难以深入体会诗歌的感情针对学生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学生的心理状态我确立本课重难点如下:(课件)教学重点: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品析“三美”,感受艺术性教学难点:意象的把握与品味二、说教学方法(一)说教法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教育不是一种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学生主动性建设的过程根据我们学生学习的现状我主要采用以下教法:(课件)第一以诵读为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让学生在诵读中从语言层面理解诗歌的内容用心体会诗歌的情感借以增强学生的自我体验在课堂上学生的自读、教师的范读;个别学生的朗读全体学生的齐读、齐背将穿插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第二联想法诗歌比较抽象因此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力求通过课件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课文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第三探究法引导学生抓住诗中的关键字句进行推敲、点评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说学法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老师的一百条建议》里说:“请您毫不犹豫的在课堂上挤出时间让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吧那样将得到百倍的补偿”根据这个建议结合我们学生的特点在学习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感知课文内容主要运用以下学法:(课件)朗读理解法、质疑提问法、自主讨论探究法让学生自己朗读课文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三、说教学过程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导语有句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从一部以徐志摩为题材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的剧情介绍开始播放主题歌给学生全新的视听感受这样便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顺利地进入新课的学习(二)接下来就进入了教学过程的第二个环节由《人间四月天》顺势介绍作者徐志摩的简要情况课件展示作者的照片和康桥的优美图片让学生熟悉诗人对诗歌的内容有一定的感知(课件)(三)诗歌朗读这一环节采用朗读法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再请学生欣赏配乐朗诵让学生从中找出差距把握这首诗的情感同时扫清字词的障碍然后教师范读并进行诵读指导(注意音节、重音、基调)最后学生齐读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对诗歌内容逐步的理解同时又为下面对诗意的鉴赏蓄势(四)整体感知诗歌离而不伤、别而不愁的格调在让学生诵读的基础上畅谈朗读体会自古以来离别总免不了沉重的愁绪《再别康桥》是一场深情的离别却透露出轻快的情调为了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我从中国诗词中找了一些写黯然销魂的离别的诗句让学生进行比较从而体会这首离别诗不落窠臼的高明之处(课件)这个过程解决了教学重点之一“领悟诗情,获得情感体验”(五)那么接下来安排的内容就是讲解教学的第二个重点:“三美”的品析(板书:“三美”)首先分析诗的音韵、节奏和结构体会“音乐美”(板书:美在语言——音乐美);第二抓住具体意象体会“绘画美”(板书:美在意境——绘画美)这里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那么我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呢先给学生讲意象的含义然后引导学生把握和品位诗中的意象采用“探究法”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诗中些景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让学生分析这些意象分别融入了诗人的些情感进而体会诗人对康桥永久的恋情在学生讨论后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对他们的答案适时肯定或点拨真正做到苏霍姆林斯基所建议的“善于鼓舞学生是教育中最宝贵的教学经验”最后教师总结本诗的意象:云彩、金柳、水草、水波和星辉(课件)第三分析段落、句子体会“建筑美”(板书:美在形式——建筑美)我将这些内容作为本课的板书设计因为它能够直观地体现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六)在讲完诗歌的内容之后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康河的图片(课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背诵(七)为了拓展学生的艺术灵感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我布置课外作业题:试和徐志摩的另一首离别诗比较赏析(课件)要求学生讨论后下次课推举代表发言四、说教学理念最后说一说我的教学理念我对“教学”的认识是: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教”是为了“学”“教”应服务于“学”因此我在实践中努力遵循“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备课时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一想对这篇课文我怎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达到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做到“互讲互听”、“互启互发”我的目标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更期望实现的目标是让学生都喜欢语文!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指数函数》(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指数函数》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特点《指数函数》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函数”的第六节内容是在学习了《指数》一节内容之后编排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既可以对指数和函数的概念等知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又可以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对数、对数函数尤其是利用互为反函数的图象间的关系来研究对数函数的性质打下坚实的概念和图象基础又因为《指数函数》是进入高中以后学生遇到的第一个系统研究的函数对高中阶段研究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完整的函数知识初步培养函数的应用意识打下了良好的学习基础所以《指数函数》不仅是本章《函数》的重点内容也是高中学段的主要研究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鉴于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的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指数函数的概念;②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③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的能力;(2)数学思考①渗透数形结合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3)问题解决:能初步利用指数函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规律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②通过教学互动促进师生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③领会数学科学的应用价值(4)教学重点: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5)教学难点:指数函数的图象性质与底数a的关系突破难点的关键:寻找新知生长点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充分结合图象利用数形结合来扫清障碍二、教法设计篇三:教师资格证说课模板“说课”模板(我按10分钟准备的大家自己根据实际情况参考)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说课者(应该不会让自报姓名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一、分析本课教材(一、课题导入)(1分钟):(教材结构、内容、地位)(1~2分钟左右)《》是版初中新教材第册第章第课本节内容是在此之前我们已学习了,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中占据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2分钟左右)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三、教学重点、难点:(1~2分钟左右)根据以及学生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难点是四、教法、学法:(1分钟左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讲清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拟着重采用等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的学习(或采用重视学法的指导)五、教学过程:(3~4分钟左右)1.根据我准备采用由引入新课引出新知识2.新授采用方法突出重难点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3.能力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达到目的六、总结及作业布置(1~2分钟)1、总结2、作业布置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如果要求板书的话:可以这样写(注意整齐、美观)一课题导入三教学重、难点四教法、学法:五教学过程六总结及作业布置一、说课内容(以语文为例)以沁园春·长沙为例子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188号说课者(应该不会让自报姓名的)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沁园春·长沙》一、分析本课教材(一、课题导入)(1分钟):(教材结构、内容、地位)(1分钟左右)《沁园春·长沙》是人教版版初中新教材第一册第1章第1课本节内容是学习欣赏沁园春·长沙在此之前我们已学习了很多诗词,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本学期的学习中占据重要(举足轻重)的地位二、教学目标:(1~2分钟左右)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依据新课程标准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能力目标: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三、教学重点、难点:(1~2分钟左右)四、教法、学法:(1分钟左右)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为了讲清重点、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拟着重采用语言品读法、比较法等的教学方法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诗歌的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或采用重视学法的指导)五、教学过程:(3~4分钟左右)(以下自己整理)1.根据我准备采用由引入新课引出新知识2.新授采用方法突出重难点具体的说有以下几个环节:第一个环节;第二个环节??3.能力训练由易到难由浅到深达到目的六、总结及作业布置(1~2分钟)1、总结2、作业布置我的说课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高中语文第一册教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教学重点1、通过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意境2、领会诗人主宰大地沉浮的宽广胸襟和革命气概教学难点1、从意象的角度了解关于湘江秋景和少年同学的描写2、领会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教学方法1、语言品读法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词作情感2、比较法如对《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的比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他是领袖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共和国的缔造者;他更是诗人他用平平仄仄的枪声写诗二万五千里是最长的一行梅花瑞雪战地黄花如血残阳神采飞扬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是今朝的风流人物他就是伟人毛泽东让我们追寻伟人的足迹再回长沙走进领袖的宽阔胸怀走进诗人的崇高心灵二、背景介绍1911—1925年毛泽东在长沙学习、生活、从事革命活动长达十三年这期间发生了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和共产党成立等他与何叔衡、蔡和森等人创立新民学会领导长沙学生爱国运动主编《湘江评论》建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成立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诵读欣赏1、结合欣赏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长沙》听朗读录音2、学生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诵读提示:上片“看”字、下片“恰”字都是领字两字后要稍停顿突出领字作用“看”字所领7句要读得抑扬顿挫充满兴奋喜悦之情“万类霜天竞自由”要读出彻悟、慨叹之情“恰”字所领7句要读得激昂慷慨充满自信语速稍快抓住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如“万”“遍”“漫”“争”“击”“翔”字体会其作用抓住点明人物、时间、和地点的词语如“独”“立”“洲”把握“看”和“忆”等起贯穿全词作用的词语展开联想与想象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领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力求背诵全篇(二)整体感知1、思考:这首词描述了几幅画面可以根据内容给各幅画加个小标题讨论、明确:。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说课稿
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程要讲授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一思想政治必修2中的《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一章。
此章主要探讨当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和格局以及不同国家之间的力量分布和相互影响。
1. 教材基本信息•书名:《思想政治必修2》•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年级:高一•章节:第四章•标题:《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2. 教材内容概述本章主要讲述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包括国际力量现状及变化、各种超国家力量的兴起、国际格局转变、发展中国家的崛起等内容。
通过对国际形势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世界的发展趋势。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世界多极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掌握不同国家力量分布及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理解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了解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国际形势的能力;•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世界形势的兴趣和责任感;•培养学生正确面对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态度;•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三、教学重点1. 了解世界多极化的概念和发展趋势;通过介绍世界多极化的定义和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力量格局的多元化趋势,并能够理解不同国家力量分布的原因。
2. 掌握不同国家力量分布及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通过分析不同国家的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实力,让学生掌握不同国家力量分布和相互影响的基本原理,理解世界力量的相互作用。
3. 理解国际格局的变化及其影响;通过介绍国际格局的演变过程和主要特点,让学生理解国际格局的变化对各国和地区的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时事政治意识。
四、教学步骤与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的兴趣和思考。
2. 知识讲解(20分钟)•讲解世界多极化的概念和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世界力量格局的多元化趋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说课稿
8.1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政治教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下面我就从以下几方面来说说我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
首先一、说教材本框题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模块四之《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节内容。
主要内容是学习发展的观点,包括了解发展的普遍性,结合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认识的有关事实,说明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在变化发展中;把握发展的实质,说明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从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说学情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研究教材,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着清晰明了地掌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高二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过渡阶段,对于抽象的哲学原理不易理解。
所以要求不宜过高,要尽可能从形象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哲学原理,这样学生较易接受。
高中学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他们求知欲强,容易接受新事物。
但是,他们涉世不深,对事物的认识易出现偏激和偏差,对世界的认识停留在感性认识上。
因此,若没有正确引导,他们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把握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和理性。
三、设计理念本课力争在教学过程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教学中坚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原则,实现教与学的双边互动。
以课标为依据,通过设置具体的教学情景,以循循善诱的设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同时,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拓展学生的视野和学习的空间。
四、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学生特点以及新课标要求,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懂得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了解发展的普遍性,正确理解发展的实质。
(2)通过学习,提高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和教学探讨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也是集体备课的进一步发展,而说课稿则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欢迎参考!高二政治《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题是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题内容。
本框题是哲学辩证法理论中一个重要观点,既是世界观又是上一框题《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的方法论,因此它是对上一框题的延续,同时这个框题也为学好辩证法的其它观点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它在整课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同时根据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要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出发,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整体和部分的含义,系统的基本特征,理解整体和部分的辨证统一关系,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具体事例分析我们做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剖析生活实例,锻炼综合性思维,更好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全局意识和顾全大局观念,培养合作精神,增强集体主义思想,树立为集体做贡献的价值观。
3、教学重点:整体和部分是辨证统一的关系;因为掌握了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对青年学生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系统优化的思维方法。
因为这个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没有这方面的基础。
但学好这个知识,对于指导学生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说学情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政治知识储备,但是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及分析还是不够全面,学生对于哲学知识的应用还只停留在简单的知识累加而不是应用于现实生活。
而本课题正是对上一课联系观点的一个延伸,理论性较强比较难以吸收,联系观点既是方法论又是世界观在难度上对学生也是种挑战,再加上学生对于学习缺乏一定的兴趣,针对这一现状,我着眼于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课堂中的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与知识结合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哲学知识,运用哲学知识的能力。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课稿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生活与哲学》第八课第二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和学法、说教学程序三个环节展开我的说课。
教材是是课程的载体,只有吃透教材,才能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因此首先必须对教材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作用(1)从地位来说,发展观是对联系观的逻辑延伸,为矛盾观的学习奠定基础,在辩证法中居承上启下的地位。
(2)从作用来说,本课对学生树立辩证的发展观、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发展的挫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说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高二学生实际认知水平和参与能力基础,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90%学生能默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及其方法论。
②全体学生能正确判断新旧事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85%学生能通过小组合作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具体案例和生活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90%学生能正确地对待人生的挫折。
3.说教学重难点重难点: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其运用。
确定依据:根据新课标要求,发展观的落脚点是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只有掌握本课原理才能真正掌握发展观,因此它是重点;但由于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还缺乏,因此这一原理的运用也是本课的难点。
突破方法:联系生活和具体案例,利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有效突破重难点。
4.说教学资源的整合为了提升学习效果,针对教学重难点和教材特点,我整合了教材资源,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引入时政生活素材,实现学科知识与生活经验的有机结合。
二、说教法和学法1、说学情:实现高效教学,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至关重要。
而课堂的主体是学生,了解学情,才能为教法和学法的选择提供有效依据。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文科B班学生。
(1)从学生知识基础看:前课学习的“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原理”为本课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2)从学生能力基础看: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但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九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讲课稿 说课稿 教案 《正视发展挑战》—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年级
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课题
第11课时《正视发展挑战》
指导教师
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感受我国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树立忧患意识,培养珍惜、保护环境的意识和品质,认同、坚持计划生育政策、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能力目标:
正确看待我国人口、资源问题的基本国情,认清当前面临的危机与挑战,用实际行动践行绿色生活理念。辩证看待人口政策的变化与调整,能阐明人口政策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道理;积极宣传计划生育、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及有关知识。
利用视频的直观演示发,讲述法让学生思考,交流并回答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并回答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学生思考,教师点拨
学生感悟,教师点拨
学生感悟,教师点拨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教学
方法
教法:情景设罝,引导讲解。 学法:自学、合作探究。
教学
过程Leabharlann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教材第74页“运用你的经验”
思考:你知道这些公益广告涉及生活中哪些主题吗?对于这些广告,你是不是有所感受呢?
带着问题进入新课。
让学生感受设问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导入本课主题。
二、教学环节
目标导学一:发展中的人口问题
环节三:看资料思考
思考:
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
教师归纳:根据以上分析数据,请同学们思考,从国民受教育程度看,你认为我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基本状况如何?对我国经济社会有何影响?\\从纵向看,我国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升,人口文化素质整体改善。\\从横向看,我国国民受教育程度还低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文化素质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由此可见,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因素,国民受教育程度偏低,人口文化素质不高,将会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教案说课稿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说课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展示课件)本课我从说教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与手段,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预测六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观点。
首先说教材。
说教材(展示课件)说教材就要明确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示课件)《世界是永恒发展的》是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一框的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而联系又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在这一意义上,发展的观点是联系观点的逻辑延伸。
发展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一起构成了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
二者是我们认识事物和观察事物的根本方法。
发展的观点在本课的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教学中的关键部分。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根据新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联系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展示课件)(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识记:发展的实质②理解:发展的普遍性③运用:说明唯物辩证法既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又是关于世界永恒发展的科学。
(2)过程与方法目标:①巧设情境,活动探究,通过列举事例,使学生能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②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树立发展的意识和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依据教学目标确定了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展示课件)①教学重点:发展的实质。
确立重点的依据:学习理论是为了指导实践,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发展的实质,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物质世界发展本质的考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②教学难点: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确立难点的依据: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判断新旧事物有不同的标准,有些标准还具有迷惑性和欺骗性,为此,学生难以把握。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_2
《可持续发展》说课稿《可持续发展》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人教版教材九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题。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的问题,也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
学生通过前面学习,已经了解了我国的人口、环境的相关知识,认识了我国社会面临严峻的人口和环境形势。
在此基础上,本框题将使学生了解掌握我国资源的现状及特点,能正确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帮助学生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并付诸行动。
为下一框《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学习打下基础。
因此,本框题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我国资源的现状、特点及其严峻性;理解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含义及要求,理解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性,理解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要性。
使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培养用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创设问题情境,通过合作、讨论、交流等方法,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认识到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性,学会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从身边小事做起,培养保护节约资源的习惯,培养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依据课程标准,在全面了解教材基础上,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其要求依据:当前,人类正面临着全球性的资源和环境问题,这不但给当前的人类发展造成困难,而且对子孙后代的生存构成威胁,寻求怎样的发展道路才能摆脱这种困境,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
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这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教学难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依据:由于对这一问题关注不够,因而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教与学都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可避免的带来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因此,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环境观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地理说课稿
高中地理说课稿高中地理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以河流地貌为案例,剖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以及河流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本节课的目地是通过对河流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外力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并将这种案例分析方法迁移到其他外力地貌的学习中。
在分析河流地貌的发育时,分别选取河谷和冲积平原作为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案例进行剖析,教材还设计了“活动”“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地貌形成过程的方法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河流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及其地表形态。
2、运用图文资料分析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目标:1、加强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运用、搜集、整理的能力。
2、让学生学会运用地理信息,说明地理事物的特点或原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插入本土地理知识,学会从身边地理事物人手学习地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进一步丰富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探究的兴趣2. 树立物质是运动的,事物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河流的演变过程及对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2、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
教学难点:1、河流演变过程中凹岸侵蚀和凸岸堆积的分析;2、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能力的分析。
二、说学情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流水的外力作用方式,特别是高一年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及从地图上提取、分析、归纳地理信息的能力,但是由于阅历浅,知识面还不够宽等原因,分析较深层次问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说教法课件辅助教学法(教师在课前结合学生收集到的材料制作课件,充分利用国际互联网)、引导启发教学法(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教师因势利导,使学生达到改善方法、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情感提升的目的)、板图分析法(利用板图边讲边画,图文并茂,更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绘图能力)。
2023年说课稿万能 说课稿指导思想(6篇)
2023年说课稿万能说课稿指导思想(6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
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说课稿万能说课稿指导思想篇一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
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
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
直截了当,引人入胜。
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
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
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
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
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教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说课稿
《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探索》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老师,大家好!我是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研室颜剑波,今天说课的课题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能力探索》。
下面我主要从七个方面来说明我对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在学习领域一中,带来学生感受了职校的生活,让学生明白“我的生涯我做主,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引导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准备。
而认识自我是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
自我认识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自我。
本学习领域是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方面帮助学生找到认识自我的方法和途径,教会学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并结合后续知识,结合职业需求完善自我,为职业生涯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材处理1.根据本课的内容,选择性地进行整合。
让学生能够理解吃透教材,有利学生从整体上来把握知识点。
2.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来展示跟内容有关的材料。
学生能够有比较直观地感受,又能体现课堂的趣味性和精练性。
3.使用学生资源突破重难点。
有利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创新意识。
让学生在游戏、活动中感悟知识。
三.学情分析16、7岁的中专学生,从所处的年龄来分析,这个时候他们正是在青春期的尾巴上,他们的内心依然在积极的思考“我是谁”“我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我不能再长帅一点”“我将来想要做什么”等等,这些都是对自我认识的思考,虽然有些想法在我们看来有些天真或不正确,但是我们要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好这个优势资源,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同时由于学生所处的客观环境,在不少学生身上流露出了对未来的迷茫和对自我的迷失情绪,可能会对他们的自我认识造成一定的消极影响。
作为老师,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并接纳自己。
四.目标分析1.知识目标了解兴趣与职业兴趣、性格与职业性格、能力与职业能力、价值观与职业价值观的内涵;说明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对生活和职业的影响。
懂得用发展的眼光认识自我,不断更新,完善自己。
2.能力目标运用正确的方法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能结合专业特点制定提升和树立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的行动方案。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优秀PPT文档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研习新课——顺境和逆境是人生中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两种境遇 顺境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与有利条件
活中的逆境和顺境,提高在日 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战胜困
第五课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说课稿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哲学与人生》课程特点
运用
难和挫折的能力
能掌握顺境和逆境是人生发展的不同两种境遇,两者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抓住学生的实际生活, 即学生在日常生活、学 习、工作中面临的挫折 和逆境以及顺境,建立 教学的生活基础。
依据学科特点 依据教材特点 依据学情
依据德育课改“三贴近”原则 依据生活德育育理论指导 依据学情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二)教学设计
说课
本节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自主探 教法 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法。
发第展五变 课化发与展顺变境化逆与境顺境(二逆从)境教说学学课设稿生计 自身情况来看,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自 卑观念比较强,在遇到挫折与困难的时候不能做到 所以他们是非常渴望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顺境和逆境,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顺境和逆境,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
力还是比较强的。 第五课 发展变化与顺境逆境
资料分析1:“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 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 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资料分析2:千手观音、桑兰的故事 师生总结: 1. 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幻灯片:可乐男孩 从理论上看因为已经有了前四课作为铺垫,学生基 本上具备了一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这些 所以他们是非常渴望知道将来会遇到什么样的顺境和逆境,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解决这些顺境和逆境,对于这一课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动
力还是比较强的。
《观点要明确》 说课稿
《观点要明确》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观点要明确》。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观点要明确》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学会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能够明确地表达观点是一项重要的技能,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日常生活中,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的教材内容循序渐进,通过实例和练习,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明确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材也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
二、学情分析我所面对的学生正处于初中阶段,他们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上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在观点表达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部分学生在写作时观点模糊不清,缺乏条理;有的学生虽然有观点,但不能有效地进行论证和阐述。
因此,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提高他们的观点表达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什么是明确的观点,掌握明确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课堂练习和讨论,培养学生提炼观点、组织论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在表达观点时保持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掌握明确观点的方法,包括观点要清晰、单一、正确和有针对性。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观点与材料紧密结合,进行有效的论证和阐述,使观点具有说服力。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明确观点的相关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示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范文和学生习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观点明确的重要性和方法。
观点要明确说课稿
观点要明确说课稿一、说教材本文“观点要明确”在课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的重要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如何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有理有据。
在教材中,本文具有以下地位和特点:1. 地位:本文位于教材的第五单元,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
它为后续课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2. 主要内容:本文主要讲述了如何明确表达观点,包括观点的提出、论证和总结。
文章以生动的实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论据、逻辑推理等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加明确、有力。
3. 教学要点:本文的教学要点包括:理解文章的主旨,学会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掌握论证方法,提高逻辑表达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二、说教学目标学习本课,学生需要达到以下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明确表达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提高逻辑表达能力,学会运用论据、逻辑推理等方法论证自己的观点。
3. 情感目标: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
三、说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的主旨,掌握明确表达观点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论据、逻辑推理等方法,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重点关注这两个方面,确保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本文的核心内容,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并突出以下亮点:1. 启发法:- 在课堂导入阶段,通过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如何明确表达观点。
- 在讲解文章的过程中,适时提出关键性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其批判性思维。
2. 问答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与学生互动,通过问答的形式,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针对不同学生的回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评价,帮助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逻辑表达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高二政治必修3坚持发展的观点教案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来为大家讲一下关于《高二政治必修3》中的一节课——《坚持发展的观点》。
这节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发展是每个国家的中心任务,也是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在这节课中,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发展中的矛盾与问题,因为只有了解这些问题和矛盾,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的内在矛盾。
发展是一种内在的矛盾,因为发展需要资源,而资源是有限的。
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发展过程中一味地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环保和节能,那么他们可能会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带来更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发展的内在矛盾,进行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实现良性循环的发展。
我们需要让学生认识到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教育不公等。
例如,现在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但是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的问题依然非常突出。
同时,我们的教育体系也存在不少问题,如学校分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等,这些问题会影响学生的未来。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这些问题,积极探索解决的方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我们需要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世界的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也在不断变化。
比如,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思考和探索。
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为人类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这堂课的核心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发展的内在矛盾和各种社会问题,启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与探索。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推进社会的发展,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谢谢大家!。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说课稿《10.1关心国家发展》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说课稿《10.1关心国家发展》一. 教材分析《10.1关心国家发展》这一课是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第十课第一节。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数据,展示了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教材还引导学生学习国家发展的相关知识,学会关注国家大事,为国家的繁荣富强献计献策。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
他们对国家的发展有浓厚的兴趣,但限于年龄和知识水平,对国家发展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国家的发展状况,培养关心国家、热爱社会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掌握国家发展的基本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使他们认识到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为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认识到关心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国家大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数据等教学资源,直观地展示我国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的发展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发展状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说课稿
各位尊敬的领导和评委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框题是《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下面我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学生情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本节课框题设两目:一是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二是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从教学内容来讲本课属于方法论部分,紧紧承接上一节课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世界观的内容从方法论的角度具体分析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及其要求。
二、说教学目标
在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是多元的。
在充分考虑了教学内容的难度和高二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的基础上,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识记: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基本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基本含义。
(2)理解:前进性和曲折性辩证关系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3)运用:运用相关原理,理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说明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分析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关系对我们生活和实践的意义。
2、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
中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关系的能力,提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战胜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事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曲折,树立自信,增强前途光明的坚定信念。
(2)在理解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注重量的积累,培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的理念和行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怎样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这是学习第二节内容的落脚点,也是学生能不能和会不会用发展观点看问题的基本前提。
具体说来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关系原理;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教学难点是准确地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
四、说学情
高二学生的生活面、知识面不断扩大,对新事物、新知识充满好奇心,并且由于其辩证思维能力的加速,高二学生具备了探讨更深层次哲学问题的心理基础。
对感性材料分析能力
已经不错了,已初步认识唯物辩证法的一些哲学基本观点,但对生活中经验还无法有效地上升到哲学高度,缺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需要教师在课堂中从生活的实例出发加以引导。
通过上节课学习,学生对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这节课就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探寻事物发展的前途、道路及状态问题。
五、说教法
教学思想本着新课程“源于生活、回归生活”的理念,尝试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通过案例分析和活动探究,挖掘其中的哲学道理,让学生学哲学,用哲学,达到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会贯通。
鉴于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本节课采用“探究—发现—合作学习”模式,结合多媒体及黑板板书,具体运用讲授法、直观演示法、情境创设法、活动探究法、案例分析法、阅读分析法等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既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又注重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活学活用。
六、说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2—3分钟)
教师:从最近新闻大量报道的北京雾霾天气说起,图片展示:北京雾霾天气的状况,指出造成雾霾的主要原因就是汽车尾气排放,引出新能源汽车,让学生体会到从传统汽车到新能源汽车,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而引入我们本节课课题《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二) 讲授新课(30分钟)
1、(板书)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2分钟)
分析新能源汽车与传统汽车哪个是新事物,从而得出事物发展前途光明的第一个原因:第一、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结合活动探究一:假设家庭支出允许的情况下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并说明理由。
分析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教师适时总结这说明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指出这是事物发展前途光明的第二个原因。
设问:我们相信新能源汽车最终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为什么?从而探讨得出这是事物发展前途光明的第三个原因: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请学生在课本(P64)上勾画出相关知识点,做好笔记。
紧接着多媒体展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让学生主要从新能源汽车的缺陷;人们对它的反应;传统观汽车依然很有市场三个方面探讨新能源汽车还未能取代传统汽车成为消费者主流选择的原因,这刚好与我们要学习的知识点一一对应,让学生结合实例,从中归纳出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的三个原因。
第一,新事物产生初期有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第二,
人们对新事物认可有一个过程;第三,旧事物在开始时比较强大,顽固抵抗,扼杀新事物。
教师总结由此可见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所以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板书)
结合多媒体和板书让学生从我们已总结出的世界观着手自己分析出对应的方法论要求,从而提高学生用哲学的思维方法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练习在之前的课堂上已做过很多次相信学生还是可以自己分析出来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要求我们我们看到光明的前途,充满信心,积极进取;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敢于接受挫折和考验。
让学生运用这一方法论的要求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挫折,正确看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从而升华我们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增加必要的过渡,指出第一目主要讲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问题,而第二目则讲的是事物发展的状态是问题。
由此实现课本两部分内容的自然衔接,让学生明确教材两目之间的内在联系。
多媒体动态展示:水加热的过程。
让学生从最熟悉的实例中,初步对量变和质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紧接着让学生自主阅读并填表(表格内容包括量变与质变的含义、特征以及呈现状态),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待学生完成表格后,教师就学生容易忽略的量变的第二种形态成分以金刚石和石墨以及田忌赛马的故事为例重点说明。
通过多媒体展示热点问题神舟十号以及网友的言论,引出我们本节课的重点加难点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问题并得出,首先“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紧接着以官员贪污腐败的反面例子,说明“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启示学生要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设问:事物经历了由量变到质变是否就意味着事物发展过程结束了?让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在否定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认知。
第三,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接下里设计的是学生活动:列举体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成语、俗语。
让学生进一步准确理解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原理。
总结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部分。
请学生结合课本知识总结归纳方法论要求。
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求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这是强调量变。
指出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好的,如果你不想该事物发生不好的质变,应该要注意适度原则。
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抓住时机,实现飞跃。
这是强调质变,指出只有质变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三)、课堂小结(2—3分钟)
媒体展示本节课知识结构体系,结合思维导图小结本节课内容。
帮助学生宏观把握知识,巩所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根据课堂时间,随机安排)
通过针对性选择题及高考链接的练习让学生及时巩固运用所学。
(五)、布置作业(1分钟)
完成本节课练习册,识记相关知识点,预习下节课内容。
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播放歌曲《隐形的翅膀》升华本节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学会向歌曲里唱的一样在面对人生的困难时,要有信心来实现理想、在积累中不断成长。
最后,要说明的是,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是否有效,是否成功,关键是看其教学行为产生在学生身上的实际效果,本节课效果如何还要看具体教学过程和课堂效果。
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