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宁科技大学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题(A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相应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的理论品质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2、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A、事物发展变化的程度和趋势B、事物发展变化的动力和源泉C、事物发展变化的状态和形成D、事物发展变化的方向和道路【】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A、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B、哲学是世界观的表现C、哲学就是世界观D、哲学是世界观的学说【】4、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杰出人物是A、专指无产阶级政治家和思想家B、专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领袖C、对历史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人物D、专指著名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5、哲学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6、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社会革命B、社会改革C、科学发展D、教育普及【】7、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划分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C、划分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8、下列选项中,说明了联系具有普遍性的是A、高岸为谷、深谷为陵B、城门失火、殃及池鱼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监听则明,偏信则暗【】9、把感觉经验当成世界的本源,这是的观点。

A、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表明A、只有直接经验来自社会实践B、只要参加实践就能获得正确认识C、一切认识都要直接参加实践才能获得D、一切认识归根到底都是从实践中获得的【】11、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12、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B、主体对客体的客观摹写C、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14、意识是人脑的机能,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B、人脑是意识的能力C、人脑是意识的器官D、人脑是意识的产物【】15、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源于对立阶级之间A、经济利益的对立B、政治立场的冲突C、思想观念的差别D、生活方式的不同【】1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说的是,世界万物A、是否有一个共同的本原B、是否普遍联系C、是否运动发展D、是否有共同的规律【】1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18、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A、法官审理案件B、教师讲课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D、医生为病人治病【】19、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A、内容与形式的关系B、必然与偶然的关系C、原因与结果的关系D、可能与现实的关系【】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唯物辩证法的范畴体系B、矛盾的对立面又统一又斗争的观点C、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C、国家政权的性质D社会道德的状况【】22、真象和假象的区别在于A、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B、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露于事物外部C、真象表现本质,假象不表现本质D、真象是真实的,假象是虚假的【】23、“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句话体现的最主要的辩证法原理是A、世界永恒发展的原理B、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C、否定之否定规律D、质量互变规律【】2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规律具有A、稳定性、重复性、普遍性B、多变性、单一性、局部性C、绝对不变性D、不可知性【】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深化B、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C、理性认识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感性认识D、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理性认识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集合【】26、时间和空间是A、物质的唯一特性B、物质的根本属性C、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D、物质运动的根本原因【】27、关于真题标准问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多数人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B、统治者认为正确的就是真理C、符合以往理论的就是真理D、经实践反复证实的理论就是真理【】28、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数量的增加B、事物的一切变化C、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9、“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认识真理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试题及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试题姓名:专业: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2.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A.运动绝对性原理B.普遍联系的原理C.矛盾普遍性原理D.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3.辩证法所要求回答的是()A.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B.世界的本质是什么的问题C.世界的状态是什么样的问题D.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4.下列各项正确反映物质和运动关系的是()A.运动是内容,物质是其形式B.运动是现象,物质是其本质C.运动是暂时的,物质是永恒的D.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是运动的主体5.矛盾斗争的无条件性是指()A.不需要任何条件B.能脱离同一性而进行斗争C.不被任何条件所限制D.能打破特定条件的限制6.一切真知都来源于( )A.间接经验B.社会实践C.人的意识D.客观事物7.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A.阶级斗争B.科学技术C.社会基本矛盾D.人民群众8.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的方法B.逻辑推理的方法C.矛盾分析的方法D.归纳和演绎的方法9.量与事物的关系()A.量与事物直接同一B.二者不是直接同一的C.事物可以没有量D.量可以脱离事物10.事物的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是()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B.真象是本质的表现,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C.真象从正面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表现本质D.真象是稳定的,假象是多变的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1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A.形而上学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辩证法观点1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物质的可知性B.运动的绝对性C.客观实在性D.发展的规律性14.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质量互变规律B.对立统一规律C.世界普遍联系规律D.否定之否定规律15.承认客观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是在真理观上坚持了()A.唯物主义B.辩证法C.唯心主义D.可知论16.实践标准的辩证法是()A.是绝对确定的B.是不确定的C.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D.既是历史的,又是逻辑的1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两种不同的真理B.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C.两种相似的真理D.两种相同的真理18.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的总和B.一定历史阶段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总和C.一定历史阶段上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的总和D.一定历史阶段上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19.在各种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艺术B.政治法律思想C.哲学D.道德2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观点B.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C.矛盾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2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局部,不见整体”,这是( )A.唯物辩证法观点B.唯心主义观点C.唯心辩证法观点D.形而上学观点22.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志在于( )A.出现时间的先后B.是否受到大多数人的拥护C.形式上是否新奇D.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23.规律是( )A.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外在的、偶然的间接的联系C.事物和现象之间的直接的、表面的可能性联系D.事物和现象之间的人为的、形式的非本质联系24.偶然性是指( )A.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趋势B.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事物发展前途和方向的趋势C.客观事物中不确定的趋势D.客观事物中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趋势25.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在于( )A.提高知识理论水平B.培养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C.掌握正确的工作方法D.全面提高人的素质26.唯物主义一元论 (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27.把物质说成是一种或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是(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B.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C.庸俗唯物主义物质观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2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B.辩证唯物主义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29.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深化为理性认识,这体现了()A.认识论中的唯物论B.认识论中的辩证法C.认识论中的唯理论D.认识论中的经验论30.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工具B.劳动者C.科学技术D.劳动产品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意识的能动性的具体表现,在于()A.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D.意识能够改变客观规律E.意识对人体生理功能的控制2.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A.事物的简单重复B.不仅包括重复而且主要是质变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E.由事物内部矛盾引起的质的变化3.下列论断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现实世界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影子B.存在就是被感知C.心外无物D.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E.“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了”4.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定义,下列现象中属于物质现象的是()A.镜中月B.水中花C.阶级斗争D.引力场E.梦中树5.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A.两者相互区别、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相互补充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对立C.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对立D.两点论内在地包含着重点论E.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6.在下列现象中,属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是()A.生产力不断增长,引起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B.物体由于量的不同而区分为不同的形状和体积C.在一定温度下鸡蛋生出小鸡D.由遗传和变异的矛盾,引起旧物种到新物种的进化E.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温达到100℃水就变成蒸汽7.“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的哲学依据是()A.新生事物不可战胜的原理B.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的原理C.新陈代谢是宇宙间普遍的永远不可抵抗的规律D.肯定和否定相互转化的原理E.关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8.现象和本质的区别在于()A.现象是外在的,本质是内在的B.现象是个别的,本质是共同性的C.现象是多变的,本质是相对稳定的D.现象是相对的,本质是绝对的E.现象是感官能够感知的,本质只能通过思维才能把握9.“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A.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B.它能够解放生产力C.它能够极大地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D.它消灭了私有制E.它是国家政权从反动阶级手中转移到先进阶级手中的根本途径10.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B.社会存在一发生变化,社会意识立即发生相应变化C.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D.在阶级社会中各种社会意识形式都有阶级性E.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有紧密联系的社会意识形式有阶级性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

马哲专业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唯物主义B. 辩证法C. 历史唯物主义D. 唯心主义答案:C2. 马克思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A. 唯心主义观点B. 唯物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B3.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A. 对立统一、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B. 因果律、必然律、偶然律C. 矛盾律、因果律、必然律D. 矛盾律、量变质变、否定之否定答案:A4.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 阶级矛盾D. 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答案:A5.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科学技术C. 人的主观能动性D. 经济基础答案: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劳动价值论揭示了商品生产中价值的源泉和形成机制,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基础。

2. 解释什么是剩余价值及其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的作用。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从雇佣劳动者那里获得的超出劳动者自身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

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延长工作日或提高劳动生产率,使劳动者在创造自身劳动力价值之后,继续工作以创造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来源,也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维持和发展的关键。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答案: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所导致的。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导致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进而引发经济危机。

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具有周期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危机的频率和强度都会增加。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期末考试(A)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承认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A、.是西方哲学的一贯风格B.是唯心主义的观点C、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D.、是一切哲学的共同主张2.爱因斯坦指出:“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 )。

A.、哲学是一切科学之科学B、哲学是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C、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D、哲学与具体科学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3.哲学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4.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是( )。

A.、唯物论B.唯心沦C.、二元论D.不可知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存在性B、结构性C.运动D.客观实在性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C.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7.哲学上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 )。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B.一般和特殊的关系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D.、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界定的9.列宁指出:当然就是物质与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有限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是指( )。

A.物质能否被意识所正确反映B.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C.意识是否根源于物质D.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这一论断是( )。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物质起源的正确观点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A、人脑的进化B.动物心理的形成C.语言的产生D.劳动12.否认意识的主观性,认为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这是( )A.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1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在本质上是( )。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

(完整版)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试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每小题1分,共40分)1.哲学基本问题是(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D、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2."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理",这是一种(B)A.朴素唯物主义观点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3.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A)A、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是否承认社会发展有规律性D、是否承认阶级和阶级斗争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上的根本变革,这表明(C)A、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科学之科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穷尽了一切真理C、马克思哲学是哲学思想继续向前推进的新起点D、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5.在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A、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6.科学证明,人脑是(C)A、思维的源泉B、思维的产物C、思维的器官D、思维的对象7.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D)A、否认物质是运动的B、否认运动是绝对的C、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B)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9."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办不到,就怕想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办得到。

"这种说法从哲学上看是(A)A.坚持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B.坚持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C.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表现D.坚持形而上学的表现10.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在哲学上是犯了(C)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B.经验论的错误C.形而上学否定观的错误D.激变论的错误11."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期末考试试题(时间:120分钟共100分)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类别:A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将答案填入试卷第二页末的答题卡内。

1.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实事求是 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2. 就理想的内容来划分,有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其中全部理想的核心是( A )A.社会理想 B.道德理想 C.生活理想D.职业理想3.马克思主义革命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基础是( C )A.战斗性B.理论性C.实践性 D.逻辑性4.两大哲学基本派别是( A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C.思维和存在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B )A. 不可逆性B. 客观现实性 C. 可知性 D. 伸张性6.空间是物质运动的 ( A )A.广延性和伸张性B.持续性和顺序性C. 绝对性和无限性D.有限性和特殊性7. 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B )A.处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活动 B.改造自然的生产活动C.推动历史进步的活动 D.一切创造性活动*8.“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这是一种( B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9.在客观规律面前,人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 C )A.人可以创造规律B. 人可以改变规律C.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D.人可以消灭规律1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D)A. 对立统一的观点B.绝对和相对的观点C.共性和个性的观点D.联系和发展的观点*11.医学科学证明,如果人的大脑皮层受损,就会丧失思维能力,没有意识,这说明(B)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B.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C.人脑健康自然会有正确的意识 D.意识是对外接事物的正确反映12.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B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实践的观点C.普遍联系的观点 D.矛盾的观点13. 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二次飞跃是( A )A.从理性认识到实践 B.从判断到推理C.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D. 从知觉到表象14.“有用即真理”,这种说法是主张 C A.真理的相对性B.真理的绝对性C.主观真理论D.客观真理论15.科学家洛伦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德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这个说法( A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间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C. 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16.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 B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把握事物的度C.确定事物的质 D.认识事物的量*17.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C )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关系B.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D.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18. 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是( C )A.风来雨至 B.冬去春来C.摩擦生热D.电闪雷鸣19. 实践和认识的客体是( D )A.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外部自然界C.客观存在的事物D.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20.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B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C.黑格尔哲学的功绩D.康德哲学的功绩21. 概念、判断、推理是( B )A.感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C.社会意识的三种基本形式D.社会心理的三种基本形式22“肯定和否定相互渗透,在一定意义上,肯定就是否定。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 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的统一答案:A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什么决定的?A. 经济基础B. 政治制度C. 思想文化D. 宗教信仰答案:A3.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什么决定的?A. 个别劳动时间B.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商品的稀缺性D. 商品的交换价值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体现了:A. 唯物主义观点B. 唯心主义观点C. 辩证法观点D. 形而上学观点答案:A5.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A. 资本家与工人之间的矛盾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C.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时间的矛盾D.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答案:B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认识的本质是:A. 主观反映客观B. 主观创造客观C. 主观与客观的对立D. 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答案:A7. 马克思提出,社会形态的更替是由什么推动的?A. 社会革命B. 经济危机C. 政治斗争D. 文化变迁答案:A8. 马克思认为,阶级斗争是:A. 社会发展的次要动力B. 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 社会发展的阻碍答案:C9.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A. 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B. 工人对资本家的剥削C.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平等关系D. 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合作关系答案:A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 认识世界的起点C. 改造世界的动力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它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关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理论,它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答案

1、否认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是()。

(1分)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不可知论D、反映论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1分)A、德国古典哲学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D、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3、下列哲学家中,二元论的代表人物是()。

(1分)A、康德B、贝克莱C、费尔巴哈D、笛卡儿4、由猿进化到人的根本标志是( )。

(1分)A、工具的生产和使用B、文字的产生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出现5、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所具有的共同属性是()。

(1分)A、客观实在性B、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C、实践活动的对象化D、运动变化的自发性6、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是()。

(1分)A、实践B、认识C、物质D、意识7、在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并对事物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

(1分)A、普遍矛盾B、内部矛盾C、主要矛盾D、次要矛盾8、“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

”这是说()。

(1分)A、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B、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C、质变和量变是相互渗透的D、量变在事物发展中是不起作用的9、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1分)A、有些真理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要受到历史条件的制约D、不同的人、不同的阶级各有其不同的实践标准10、实践之所以是驳斥不可知论的最有力的论据,是因为()。

(1分)A、实践本身是社会物质活动B、坚持实践的观点就是坚持唯物论C、实践的成功证明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正确的D、世界不存在永远不能认识的事物1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的性质取决于()。

(1分)A、是否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是否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被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1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告诉我们( )。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马哲试卷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心主义B. 唯物主义C. 辩证法D. 形而上学答案:B2.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A. 阶级斗争B. 社会革命C. 生产关系D. 生产力的发展答案:D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B. 客观实在性C. 变化D. 多样性答案:B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答案:C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B.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基础C.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先导D.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源泉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A. 辩证唯物主义B. 历史唯物主义C.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 机械唯物主义E. 自然辩证法答案:A B E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包括()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C.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 阶级之间的矛盾E. 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答案:A C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是社会发展的()A. 目的B. 手段C. 动力D. 结果E. 条件答案:A D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9.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1)实践性,即它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辩证性,即它认为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3)历史性,即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的发展有其内在的规律性。

10.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智力、体力、道德、审美等各方面的全面和谐发展。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

马哲考试试题和答案1-4套马克思主义原理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各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对把正确答案选出,并将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每小题1分,共40分)1.社会经济基础是指A.一定社会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C.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D.特定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2.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A人们随意制造的"阶级斗争" B.一切形式的阶级斗争C.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阶级斗争D.只是指经济领域的阶级斗争3.社会上层建筑体系的核心是A.哲学观点B.道德规范C.国家政权D.艺术形式4.原因是指A.在某一现象出现之前的现象B.被某一现象所引起的现象C.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现象D.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首要的观点,这是因为A.实践中的认识都属于真理性的认识B.来源于实践的认识都是真理C.实践就是真理D.人们的认识过程就是一个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去检验和发展真理的过程6.区分社会的根据主要是A社会的阶级关系B.生产力发展水平C.产品分配形式D.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经济基础7.否认运动的绝对性,把静止绝对化的观点是A.唯心主义B.唯物主义C.形而上学D.相对主义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A.主观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客观唯心主义D.唯物主义9.一定的社会形态是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统一10.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下,不能实现的,称之为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微小的可能性11.坚持真理的客观性是真理观点的A唯物主义B.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D.机械论12.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A.先进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13.实现意识对物质反作用的基本途径是A.人们的主观努力B.进行思想斗争;C.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社会实践1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B.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C.因为运动是绝对的,所以静止也是绝对的D.因为静止是相对的,所以运动也是相对的15.社会主义社会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性质是A.对抗性的B.非对抗性的C.既有对抗性的一面,又有非对抗性的一面D.基本上是对抗性的16.真理的内容是A.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的C.以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D.不以任何人、人类或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的17.质和量的关系是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相互规定、相互作用的关系C.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8.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A.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B.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的关系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关系19.相对真理是指A.任何真理都是有条件的、相对的B.任何真理都没有确定的内容C.任何真理都必然包含着错误D.任何真理都需要反复地检验20.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中A.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B.经济基础服务于上层建筑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产生于上层建筑21.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必然导致A.唯心论的错误B.机械唯物论的错误C.二元论的错误D.庸俗唯物论的错误22.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根本分歧是A.统一于实践还是认识B.统一于运动还是静止C.统一于存在还是非存在D.统一于物质还是精神23.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B.人民内部矛盾C.僵化的经济体制同先进的政治制度的矛盾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2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25.世界上各种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根据是A.矛盾B.普遍矛盾C.特殊矛盾D.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26.事物的度是指A.事物的质变B.事物的量变C.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D.关节点或临界点27.人民群众对历史的创造作用总是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其根本的条件是指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状况B.人们头脑中的传统观念C.科学文化水平D.人们的生活水平28.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人民群众自觉创造历史的新时代,这是指A.人民群众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志创造历史B.人民群众可以制定社会规律创造历史C.人民群众可以改造社会规律创造历史D.人民群众自觉地按照社会规律创造历史29.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同自己的经济基础A.完全适合B.基本适合C.基本不适合D.完全不适合30.从产生上说,意识是A天赋的B.独立自生的C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对物质的反映31.历史唯物主义对人民群众作用的肯定是A.内在地包含了对包括历史人物在内的个人作用的肯定B.不包含对个人作用的肯定C.是对个人作用的否定D.是与肯定历史人物的作用并列的32.假象和本质的关系是A.假象不是本质的规定B.假象是本质的全部规定C.假象是本质的一种规定D.假象不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33.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必然性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B.瓜内有多少粒种子,早已确定,不多不少C.只刮风,不下雨D.感性材料多了就变成理性认识3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运动变化的观点B.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运动和静止辩证统一的观点35.决定社会面貌的基本因素是该社会的A.政治制度B.物质资料生产方式C.阶级力量对比D.政党的成熟程度36.国家是A.与人类社会同时产主的B.封建社会产生的C.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D.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37意识是A.一切生物普遍具有的现象B.动物普遍具有的现象C.人和高等动物共有的现象D,人类独有的特殊现象38.我国社会主义社会上层建筑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观点B.共产主义的道德和理想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D.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9.热爱领袖同反对个人崇拜的关系是A绝对对立的B.热爱领袖必然导致个人崇拜C.反对个人崇拜必然会否定或排斥领袖的权威D.一致的40.辩证的否定是指A.外力否定B.自我否定C.任意否定D.甲变乙,乙变甲二、多项选择题(每题各有五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个以上是正硬的,把正确答案选出,选中后将答案卡上相应题号下的字母涂黑。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

大学生马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 德国古典哲学B.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 法国空想社会主义D. 古希腊哲学3.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标志着()。

A. 哲学思想的终结B. 哲学思想的开始C.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形成D. 人类思想的顶峰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 精神B. 物质C. 意识D. 理念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英雄人物B. 人民群众C. 经济基础D. 政治制度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特征包括()。

A. 实践性B. 科学性C. 革命性D. 客观性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存在包括()。

A. 地理环境B. 人口因素C. 社会制度D. 社会关系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意识包括()。

A. 政治法律思想B. 道德观念C. 宗教信仰D. 艺术形式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包括()。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阶级斗争推动社会变革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括()。

A. 物质生活的丰富B. 精神生活的充实C. 社会关系的和谐D. 个人能力的提高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

1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13.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群众观点。

14.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斗争观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5.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科学发展的影响。

16.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现代社会变革的指导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答案1. A2. A3. C4. B5. B二、多项选择题答案6. ABC7. ABCD8. ABCD9. ABCD10. ABCD三、简答题答案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点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库答案

答案一、单选题1、B2、B3、C4、C5、C6、C7、D8、C9、C 10、B二、多选题1、ABC2、ABCD3、ABCDE4、ABCDE5、ABC6、ACD7、CD 8、CDE 9、CE 10、ABCDE三、名词解释1、经济基础: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发展相适应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2、理性认识:(1)使认得的高级阶段,是人们对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内部关系和整体的认识。

(2)其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3)它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3、社会进步:是对社会进步发展的总概括,包括社会形态的更替,社会本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社会基本领域的变化和变革。

四、判断说明:1、一切社会意识都是社会意识形式。

答:(1)此命题是错误的(2)社会意识从高低不同层次看,可以区分为社会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社会心理是低水平的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形态则是高水平的社会意识(3)只有高水平的社会意识才是社会意识形态。

2、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的就是真理。

答:(1)错误(2)这是正确的前提发引了错误的结论(3)真理是有用的是指它能指导实践、改造客观对象(4)有用的不一定是真理,“有用即真理”是实用主义真理观五、简答题1、简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及其辩证关系。

(1)物质文明是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的总和,它包括生产力的状况,生产关系,社会物质财富积累的程度,人们日常物质生活条件的状况等等。

(2)精神文明是人类改造客观世同时也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精神生产的发展水平及其成果的体现,它包括两个方面:智力、文化、方面和思想改造方面。

(3)二者关系:a物质文明是精神文明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物质文明就没有一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是社会文明发展的根本标志;b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物质文明的正确发展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

2、简述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1)人民群众是一个广泛的社会范畴,它包含的内容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通俗哲学》期末考试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D、从客观的物质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主要是()A、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B、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D、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这一观点()A、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B、否认了静止的相对性C、认为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D、认为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5、某先生病了,家人给他端来香蕉和苹果,他却说,医生让他吃“水果”,不是吃这些。

这一病人的错误在于()A、否认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别B、夸大了共性和个性的联系C、忽视了共性与个性的转化D、不懂得矛盾的共性不能离开个性而存在6、“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之所以是错误的,从哲学上看是因为()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B、违背了发展的观点C、违背了世界的物质性原理D、是唯心主义的观点7、有的人做事情往往急于求成,总是企图“立竿见影”。

这样的做法违背了()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B、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C、量变比质变更重要D、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8、下列成语与"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诗句包含共同哲理的是()A、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艰难困苦,玉汝于成C、金无赤足,人无完人D、满招损,谦受益9、在考试来临之际,一些学生群体中流行拜“考神”,选用“祈福笔”等一些另类的考前“讨彩头”方式。

从世界观角度看,这种做法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D、朴素唯物主义10、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期末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是A. 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2. 下列观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A. 吾心便是宇宙B. 存在就是被感知C. 心外无物D.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3. 哲学上二元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 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 否认世界的可知性C. 否认世界是普遍联系的D. 否认世界是运动发展的4. “意识是人脑分泌的特殊物质”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B. 机械唯物主义的观点C. 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D. 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5.我国古代有人提出“白马非马”说法错误在于割裂了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6. 割裂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其中一种是循环论,另一种是A. 激变论B. 庸俗进化论C. 直线论D. 庸俗唯物论7. 下列选项中属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观点的是A. 认识是人脑主观自生的B. 认识来源于绝对精神C.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D.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8. 既承认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又承认人的能动作用的观点属于A.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 相对主义观点C. 诡辩论观点D. 折衷主义观点9. 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A. 杰出的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B. 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C. 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D.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10.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运动变化性B. 客观实在性C. 可知性D. 广延性11.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 本质和现象的关系B. 内容和形式的关系C. 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 原因和结果的关系12. 自然科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它A. 属于上层建筑B. 不属于上层建筑C. 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 其中一部分属于上层建筑13.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A.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C. 社会意识都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 社会意识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14.相对真理是指A. 不包含绝对性的真理B. 相对谬论C. 基本上正确,包含有谬论的成分D. 正确的认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待于进一步扩展和深化1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B. 它是多数人参加的活动C. 它是具有主观性的活动D. 它是直接现实性的活动16.“肯定中包含肯定,否定中包含否定”,这是A. 折衷主义的观点B. 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D. 形而上学的观点17.人的本质A. 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是人的自我保存C. 在于人有思想有意识D. 是自私自利18.作为辩证否定的联系环节是指A. 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B. 新事物优越于旧事物C. 新事物区别于旧事物D. 新旧事物融合为一体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A. 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B. 事物的变化是否显著C. 事物是否发生数量的增减D. 事物是否发生非本质属性的变化20.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是A. 客观唯心论的观点B. 形而上学的观点C. 庸俗唯物论的观点D. 主观唯心论的观点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特点在于A. 实践性B. 科学性C. 有用性D. 系统性E. 革命性2.下列哪些现象属于因果关系A.月晕而风B. 电闪雷鸣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D. 白天黑夜E. 水涨船高3.社会心理是社会意识的低级层次,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心理的有A. 人们的情感、情绪B. 人们的愿望、信念C. 人们的风俗、习惯D. 人们的道德观点E. 人们的艺术观点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是A. 人口因素B. 地理环境C. 科学技术D. 生产方式E. 国家政权5.割裂量变和质变的辩证统一会导致A. 庸俗进化论B. 激变论C. 唯理论D. 政治上的改良主义E. 政治上的冒险主义6.“有用的即真理”其错误在于A. 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B. 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C. 是实用主义真理观D. 否定了真理的客观性E. 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观7.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 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的活动B. 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C.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E. 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8.列宁说:“本质决定现象,现象是本质的”。

大学马克思主 义哲学期末考试题

大学马克思主 义哲学期末考试题

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考试题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0 分)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C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D 实践和认识的关系问题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 古希腊罗马哲学B 德国古典哲学C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D 英法空想社会主义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可知性C 运动性D 矛盾性4、意识的本质是()A 人脑的机能和属性B 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C 社会劳动的产物D 以上都是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B 量变和质变的观点C 对立统一的观点D 辩证否定的观点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 普遍性和特殊性B 同一性和斗争性C 内因和外因D 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7、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A 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和科学实验B 物质生产实践、精神生产实践和社会变革实践C 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D 个人实践、群体实践和人类实践8、认识的本质是()A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B 主体对客体的直观反映C 主体对客体的主观创造D 主体对客体的机械反映9、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B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问题D 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的关系问题10、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其表现形式是()A 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 商品价值围绕价格上下波动C 商品价格与价值始终一致D 商品价值与价格始终一致二、简答题(每题 10 分,共 30 分)1、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题库(课后思考题)缩印版.doc

辽宁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考试题库(课后思考题)缩印版.doc

D当代大学生面向未来应当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所倡导的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社会政治理想、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社会主义的荣辱观、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科学观、集体主义的道德观、真善美相统一的积极健康的审美观等.树立这样的价值观,不仅对于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指导下,我们的亿万莘莘学子,才能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受住磨练和考验,为祖国和人民作出卓越的贡献.H互联网既可用来传播先进文化与观念,当代大学生对互联网的发展应树立怎样的价值观? 1.实践在人的认识的形成中具有决定作用.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为认识提供了可能,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2.互联网作为一种现代化的传播工具,打破了地域、民族、国别等界限,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相互交往联系的距离.它的出现,对大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也为大学生通过上网实践、发展自己的思想认识提供了可能.3.互联网作为一项现实的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既可用来传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也可用来散布文化垃圾.依据认识源于实践的原理,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经常接触互联网中先进的文化与观念,能激发自己积极向上的精神,汲取有用的科学文化知识,培养科学人文精神;如果经常性接触其中的文化垃圾,则会对自己的思想上的健康成长带来若干不良影响.4.因此,当代大学生对待互联网的发展,不能仅凭个人兴趣,受互联网中负面因素的影响,而应该把个人的价值追求同汲取科学知识、积极精神和艺术熏陶等先进文化与观念结合起来,实现个人价值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坚持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观,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而避开其负面影响,通过互联网,进一步提高自身的科学人文素质. J结合马克思的论述,谈谈如何理解哲学上的价值和价值评价的含义?或如何理解真理和价值、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1.依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人类对真理的把握和真理的发展水平.人类所发现或创造出来的每一种新事物,都具有合于人类需要的某种价值.但价值具有主体性,对不同的主体具有不同的意义.2.人类的一切新发现或新创造,都标志着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能力扩大,从这些发现和进步可资人类利用的价值来看,就成了人类智慧的化身;当这些新事物因其利用价值脱离了真理的制约,成为人类不同个体或社会集团之间争夺的对象或进行各种斗争的武器时,就会加剧人类社会的诸多矛盾与冲突,对整个人类造成伤害,又似乎使人类变得更加愚蠢起来.3.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成功的实践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统一时,由此产生的新发现或新事物就会成为人类社会进步智慧生命的力量;当人所追求的价值与真理标准相违背时,人的生命就会成为阻碍社会历史前进的愚钝的物质力量.因此大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新事物价值的追求与评价,以坚持真理标准为前提,在实现真理价值的前提下实现人生的价值.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和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2.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方面,我们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政治制度等即上层建筑基本适合经济基础要求;另一方面,我国的生产力水平还不高,距离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方面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中还有不够完善的方面,在意识形态领域还存在某些落后的不适合实际情况的东西,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以上情况是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这些矛盾处理的不好,加上历史的原因,各地区、各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及分配方式的存在及个体收入的差距拉大等,就会引发甚至加剧各类社会矛盾.3.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我们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的同时,改革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缩小贫富差距,消弥两极分化,化解各类矛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稳定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结合当前我国社会存在着的一些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在实践中竖持群众观点,做到以人为本.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历史的创造者.按照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必须相信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虚心向群众学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当前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儿女读书问题、住房问题、就医问题、低保问题,物价问题、贫富不均问题、腐败问题等.3.在实践中我党制定了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免除农业税,减免农村中小学学杂费,推广农村公费医疗,稳定高校学杂费,加大大学生助学金覆盖面和额度,稳定销房价格,建立安居房,建立和扩大城乡低保户范围并提高其标准,提高务工工资标准,保证农民工工资发放;平抑物价,解决民生问题,加大惩治腐败力度等,都是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生动体现.4.作为大学生,必须树立群众观点,自觉地依靠群众,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立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M马克思认为:“火药、指南针、印刷术一一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些怎样的思考和认识?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这两对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而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力发展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也必然相应地发生变化.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2.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作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代表着先进的生产力方向,它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志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因而必将引发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一连串的变化.3.封建时代的后期,资产阶级作为新兴阶级,代表着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发展方向.资产阶级运用指南针、火药与印刷术击败落后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代表封建主,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历史必然.4.火药、指南针与印刷术的发明,充分证明了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民族,我们在历史上曾长时间地领先于世界各民族,近代只是由于长期的封建统治与外国侵略,才落后了.现在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已经取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由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所以我们以较快的速度初步建成了小康社会.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改革经济基础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方面,大力发展生产力,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蚂蚁能看见我们看不见的光线,据此说明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任何动物只能依靠本能去接触外部世界,而人类却可以通过实践了解并根据自身的需要去能动地改造世界.2.蚂蚁能看见人类所看不见的光线,这是蚂蚁所具有的本能.从人类的本能来看,眼睛所能看到的东西虽然有限,甚至连蚂蚁也不如;但人类可以在改造世界的科学活动中,创造出世界上本来并不存在的太空探测仪、高能加速器、显微镜等科学仪器,大大地拓展人类的视野,看到人的视力所看不到的极远或极其微小的东西.3.以上事实证明了人眼的特殊构造不是人的认识的绝对界限,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认识,其主要来源不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而是人类的实践.R如何理解真理与价值、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真理和价值在实践中的辩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必然是既遵循真理尺度,又符合价值尺度,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的结果.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的实事求是精神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文精神要求把人民的利益和人的发展看作是一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出发点,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发展要求出发,把美好的追求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的重要目标.如何理解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是求得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的过程.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实践是具体的,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也必然是具体的.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实践总是发展的,认识要同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相符合.认识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求人们,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理论就应当随之而转变,否则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强制推移,把将来才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历史阶段,就会犯冒险主义的错误如何理解“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生产商品的劳动,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另一方面又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而抽象劳动反映的则是社会生产关系,是一个历史范畴.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生产商品的劳动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过程,又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的过程.具体劳动反映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劳动的一般属性;抽象劳动反映的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劳动的社会属性.各种具体劳动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在量上是无法比较的;抽象劳动在性质上是没有差别的,在量上可以相互比较.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重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体现着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统一.如何理解“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是什么?1.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是自行增殖的价值,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在现实生活中,资本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物,例如货币、机器设备、商品等,但这些物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这些物被用来从事以获得剩余价值为目的的生产活动,也就是成为带来剩余价值的手段时,它才成为资本.所以马克思强调指出,资本的本质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即资本主义剥削关系.2.资本的特殊性和一般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资本作为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范畴来研究的,因而揭示了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是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这是资本的特殊性.而从辨证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特殊性与一般性的统一,资本也不例外.事实上,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同时,也考察了资本一般问题.他指出资本一般,这是每一种资本作为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或者说是使任何一定量的价值成为资本的那种规定.根据马克思的论述,这种资本所共有的规定性,即资本共性,可以概括为:第一,资本的功能在于增殖,资本是一种能自行增殖的价值.利用资本从事商品生产,经营和信用等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利润或利息,这是资本和货币的本质区别.第二,资本的生命在于运动,它是一种处于不断运动中的价值.资本只有运动才能增殖.第三,资本的生产过程是以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为前提的.投资者通过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使二者结合生产出新的产品,实现价值增殖.S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消耗劳动量决定的,但为什么不能由任何一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来决定呢?商品的价值量就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劳动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衡量的,因而商品价值的大小也就取决于生产商品的劳动时间的多少.但是,商品的价值量,不能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这是因为:第一,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不同,他们生产同种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也就不同.如果由各个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所实际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所决定,同种商品就不会有同一的价值量,不利于交换的进行.第二,个别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不利于技术进步.如果那些生产技术差、生产工具落后、工作懒惰、劳动熟练程度低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耗的个别劳动时间长,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大,而且消耗的劳动时间越长,每件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而那些生产技术好、生产工具先进、工作勤勉、劳动熟练程度高的商品生产者所生产的商品,因为消牦的个别劳动时间短,所生产的每件商品的价值反而小,那么,这种情况实际上是在鼓励落后,显然是极不合理的,商品的价值不可能这样来决定.所以,商品的价值不是由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发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可历史事件又是人们意志的“合力”造成的,两者不矛盾吗?这与“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怎样的关系? 1.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一方面,社会发展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的结果.另一方面,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类在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受自己的目的的驱使,会对历史活动作出自己的选择.而人们对历史的选择性, 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和顺应程度,归根结蒂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2.社会是由人民群众组成的.历史中的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的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影响作用.社会历史就是在许多单个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一个人积极的或消极的历史活动都会成为历史事件具体内涵的组成部分,成为整个人类意志中的合力因素和影响历史前进的力量.3.任何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重大历史事件或成就,虽然离不开杰出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一者杰出人物来自人民群众,二者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和实践要么建立在无数代前人和当代人民群众历史活动的基础之上,要么离不开千百万人民群众的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代表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或方向.一切杰出人物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实践.在这个角度上,一切重大的历史事件,都是人们的意志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合力作用的结果.它与社会基本矛盾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行不悖,两者之间并没有矛盾.4.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充分体现了个人奋斗作为人类意志合力组成部分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树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胸襟抱负,自觉地担负起振兴中华的伟大历史责任,现在为振兴中华而学习,将来为复兴中华作出自己毕生的贡献试分析: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搞清这些道理,对于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会有什么帮助? 1.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社会存在指物质1生活资料的生产及生产方式.社会意识到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统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又具有反作用.2.社会意识不是消极被动地反映客观实在,它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首先,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平衡性.在同样的社会存在条件下,不同社会主体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映.其次,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各自具有历史的继承性.这些意识在相互间的影响中会有其不同反应.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因如此,处于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会丰富多彩,出现很大差异甚至产生对立.正确地认识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正确而充分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正确而辩证地鉴别客观存在中的一切事物,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积极汲取社会现实中一切人类积极的科学人文成果,摒弃或反对错误的思想行为,提高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具有巨大的意义.W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谈谈在利用科学技术方面我们应该怎样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 1.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但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二重性,它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其中不良影响之一就是在发展现代工业的过程中,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造成环境污染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3.对此,我们要用科学的自然观和发展观指导人们,树立全球观念、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和危机意识,克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的狭隘视野和急功近利的行为,正确对待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合理控制各种生产活动与消费活动,直至变革不适合自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社会形式.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人类摆脱困境创造新的物质手段.为什么说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辩证唯物主义之所以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因为: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我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2.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3.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直观、消极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类似于照镜子那样的活动,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本性,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把认识看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认为认识是一次性完成的.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4.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第五,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反映的摹写性决不是对对象的直观描摹或照镜子式的原物映现.如果把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看作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还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所谓真理的检验标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及符合的程度.2.从真理的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与客观相符合.要检验一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只能将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而能够联系主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3.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正是实践这一直接现实性的特点,使人们的主观观念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印证,是否符合客观实在,是否取得预想的向良性方向发展的结果,使它成为检验真理标准的主要依据.Z在知识经济时代,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此观点错误1.商品生产过程是各种生产要素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的过程,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与劳动创造价值的关系是不同的.就商品使用价值的生产而言,土地、材料、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是商品使用价值的物质要素,与劳动者的具体劳动一起,共同构成了使用价值的源泉.但就商品价值的创造而言,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唯一源泉,离开了人的劳动,价值增长就不可能实现,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这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2.在信息经济社会中,知识转化为生产力,能提高劳动生产率,给人类的生产带来极大的方便.在这一时代,知识和技术甚至成为首要的生产力.但价值的增长源泉仍是劳动,而不是知识.知识不创造价值,它本身的价值也必须通过生产者的具体劳动才能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成为商品价值的一个构成部分3.此观点的错误在于,没有认清价值的来源.2。

2022年辽宁科技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科技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辽宁科技学院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2、实践的客体是()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观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人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实践的中介是()A.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及其运用的程序和方法B.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有联系的各种要素的总和C.构成事物一切要素的总和D.受命于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4、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6、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存在的经济关系是()A.实行生产资料的社会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原则C.实行按需分配原则D.实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体制7、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是,()A.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B.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过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A.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B.要消灭剥削.消灭阶级,进到无阶级社会C.镇压敌对阶级的反抗和破坏活动D.领导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9、实现社会主义的必要政治前提是()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B.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C.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D.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10、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包括()A.劳动者和劳动工具两个方面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两个方面C.生产关系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11、社会革命根源于()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12、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A.民法B.宪法C.刑法D.行政法13、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4、各国垄断组织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产生了()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B.国际垄断同盟C.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D.殖民地和宗主国15、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计划经济取代市场经济B.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C.计划经济取代商品经济D.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二、多项选择题16、价值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客体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哲期末考试试题1、试述辩证否定观(否定之否定规律)(1)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2) 事物的辩证发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它具有周期性而且是上一个周期和下一个周期的无限交替使事物的发展呈现出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总趋势。

(3)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这表明事物的发展不是直线式前进的而是螺旋式上升的。

(4) 辩证否定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按照辩证否定规律办事,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的形而上学否定观。

2、 试述科技革命的社会作用(1) 科学技术作为先进生产力的重要标志,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

(2)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学上的新发现和技术上的新发明不断涌现,而当这一进程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则会产生科学技术上质的飞跃和重大突破,从而推动社会生产、经济和生活领域发生深刻的变革,我们把人类社会的这一历史现象称为科技革命。

(一般地说人类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二次科技革命是以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

)(3) 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第一,科学技术特别是科学技术革命是“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②第二,近代以来,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历史的进步。

③第三,每一次科学技术革命,都不同程度地引起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变化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首先,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其一,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其二,改变了人们的劳动形式。

其三,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导致产业结构发生变革。

其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现代科技革命把人们带入了信息时代。

最后,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现代科技革命条件下,人们具有了新的知识理论结构和社会组织结构。

(4)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①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即可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作用的实现既受到一定客观条件,诸如社会制度、利益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一定的主观条件,如人们的观念和认识水平的影响。

②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的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结果,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入侵别国等。

③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全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解决全球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

3、 试述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1) 群众路线(到群众中去)和群众观点(从群众中来)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深化和提高,最终形成的理论。

(2)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我们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从实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②在社会历史发展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③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即一定历史阶段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3) 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是人民群众至上的观点,它的具体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4)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是在群众观点的指导下形成的,是群众观点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

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5)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造福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我们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把以人文本、执政为民作为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6)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

它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前提,只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4、 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形式、作用(1)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2) 形式①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也称价值规律的实现形式和发生作用的形式。

②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商品的价格围绕商品的价值自发波动。

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商品的价格总是时而高于价值,时而低于价值,不停地围绕价值这个中心上下波动。

当供大于求时,价格下降;当供小于求时,价格上升,但是它的波动是有限的,不会无限下降或无限上升。

③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一个重要原则,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等价交换,是通过交换实现商品价值,等价交换是要求商品的价格应该与价值相符,价格决定价值。

④在现实生活中,供求关系经常导致价格与价值不一致。

从较短的时间看,价格经常高于或低于价值,而从较长时间来看,价格高于价值的部分和价格低于价值的部分能够相抵,商品的平均价格和价值是相一致的。

⑤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这一内容作为一个规律在贯彻着。

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不仅不违背规律而且是价值规律的唯一表现形式。

价值规律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就是价值规律基本内容的外在表现,在实际交换中只能通过价格围绕价值波动这种形式才能实现。

价格最终还是由价值决定。

(3) 作用①价值规律是在市场配置资源的过程中体现它的客观要求和作用的。

②第一,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商品价格通过价值规律作用实现,因供求关系变化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当供不应求时,价格高于价值,获利较多,扩大生产,从而使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流入这个部门,反之退出,使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大体保持平衡。

③第二,刺激商品生产者不断改进技术,加强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商品是按照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的社会价值进行交换的,商品生产者为了获得较多的利益,就会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使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样在商品交换中就会获利较多并在竞争中获胜。

④第三,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那些生产条件好、技术水平高的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耗费较少,仍按照较高的社会价值出卖,因而可以获得较多的收入;相反的那些生产者就无利可图,甚至可能亏本或破产,这样就调节了不同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配。

⑤导致商品生产者的优胜劣汰。

价值规律的作用即价格机制,生产水平高的企业和个人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获利较多,发展较快,反之则在竞争中失败。

⑥价值规律在对经济活动进行调节时必然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其一,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步。

其二,可能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其三,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部门的配置可能出现比例失调的状况,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因此,要正确认识价值规律。

5、 试述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主要内容(1)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一般认识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是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在商品中的凝结,价值实体是抽象劳动。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将商品生产过程视为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即在生产过程中,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2)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基本内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最核心内容是人们的活劳动即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主要包括:1) 商品的二因素及劳动的二重性①商品的二因素是指用来交换的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②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是指商品是劳动产品,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

③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的相互关系是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了商品的二因素。

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及价值规律①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不是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而只能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②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

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越多,生产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就越大。

③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3) 货币的产生及其流通商品的交换是以货币为媒介的,货币是在长期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其出现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货币具有五种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马克思从简单价值形式出发,经过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的价值形式,最后到达货币形式,阐明货币产生的历史过程。

4)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

首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其次,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最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5) 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任何价值都是由劳动创造的,只有劳动而且是活劳动才能创造价值。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化了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对生产性劳动作出新的界定;深化了对科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在社会生产和创造价值中所起到的作用;深化了对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关系到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