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
高考物理实验3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针对训练-L
高考物理实验3、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针对训练1.有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1、F2和F3,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
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
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中________是正确的。
(选填“甲”或“乙”)甲 乙解析:(1)此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大小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
(2)A (3)实验中F3是竖直向下的,所以甲是正确的。
[答案] (1)BCD (2)A (3)甲2.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的实验装置如图。
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直边水平,橡皮筋一端固定在量角器圆心O的正上方A点,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
(1)实验步骤如下:①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②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达到O点,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1;③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________;④比较________,即可初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将绳套1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同时绳套2沿120°方向不变,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 点不动,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
高中物理必修一(人教版)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强化训练习题集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强化训练习题集【典题训练】1.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
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3)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
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首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细绳套,在保证弹簧秤与木板平行的条件下,互成角度地拉长橡皮条,使结点到达O点,用铅笔记下O点位置及两细绳的方向,如图中的OA、OB方向,读出两弹簧秤的示数F OA=2.2N、F OB=2.9N。
(1)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图中利用图示法求出F OA与F OB的合力F,其大小F=______。
(2)为了完成本实验,还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本次操作还需要记录的是______和______。
物理一轮复习 专题09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测)(含解析)
专题09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满分:110分 时间:90分钟】实验题(共10题,每题11分,共110分)1.一同学用电子秤、水壶、细线、墙钉和贴在墙上的白纸等物品,在家中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①如图(a ),在电子秤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壶,记下水壶______时电子秤的示数F ;②如图(b ),将三细线L 1、L 2、L 3的一端打结,另一端分别拴在电子秤的挂钩、墙钉A 和水壶杯带上。
水平拉开细线L 1,在白纸上记下结点O 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和电子秤的示数F 1;③如图(c ),将另一颗墙钉B 钉在与O 同一水平位置上,并将L 1拴在其上.手握电子秤沿着②中L 2的方向拉开细线L 2,使____________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②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 2;④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电子秤拉力F 、F 1、F 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 1、F 2的合力F '的图示,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答案】①静止 (或稳定、平衡、不动) ;②三细线的方向 (至少记录L 1、L 3的方向);③结点O 的位置;④F '与F 的图示重合(或基本重合)(F '大小与F 相等,方向相同) 【解析】③已经记录了一个分力的大小,还要记录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则结点O 点位置不能变化,力的方向也都不能变化,所以应c ()墙钉1L 2L 3L Ob ()墙钉1L 2L 3L Oa ()电子秤AB使结点O的位置和三根细线的方向与(2)中重合,记录电子秤的示数F2。
④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若F和F'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重合,则验证了平行四边形定则.2.“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 和OC为细绳。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三章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专题含答案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专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实验题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选用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做该实验.下图中F1= F2=3.00 N,甲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60°,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90°,丙同学的F1与F2方向的夹角约为120°,其中操作不合适的是(选填“甲”“乙”或“丙”)同学,原因是.2.某同学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及绳套,用两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互成角度的拉动橡皮条,将结点拉到O点,如图甲所示。
此时要记录下弹簧测力计a、b的示数、,________________以及O点的位置;图乙中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细绳套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
F 与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如图丙,使弹簧测力计b从水平位置开始顺时针缓慢转动至竖直方向,在这个过程中保持O点位置和弹簧测力计a的拉伸方向不变,则在整个过程中关于弹簧测力计a、b的读数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
A.a增大,b减小减小,b增大C.a减小,b先增大后减小减小,b先减小后增大3.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它伸长到某一位置O点,为了确定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这一步操作中:必须记录的是______A.橡皮筋固定端的位置B.描下O点位置和两条细绳套的方向C.橡皮筋伸长后的总长度D.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做实验时,根据测量结果在白纸上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其中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图中的和的合力的理论值是______;和的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______。
若两个弹簧秤的读数分为3N、4N,且两弹簧秤拉力方向的夹角为锐角,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N的弹簧秤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______。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含解析)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含解析)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A.同一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线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值,然后只需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从橡皮条固定点到O点的连线方向,是合力的作用线方向,如果O点变动,那么合力的大小、方向就要变化,就不能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故A选项错;C选项中,因一个弹簧测力计已拉到最大值,再通过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到O点时,每一个弹簧测力计都可能超过量程,造成损坏,或读数不准,故C选项错;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是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合成的,两个分力成任意角度都适用,不必成90°角,故D选项错.答案:ACD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哪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解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时,两细绳可不等长,因要改变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和方向,橡皮条不一定在两绳夹角的平分线上,但弹簧测力计一定要与木板平行.答案:C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时,下列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A.拿起弹簧测力计就进行测量读数B.先用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再进行测量读数C.测量前检查弹簧指针正指零刻线,用标准砝码检查示数正确后,再进行测量读数D.测量前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准确指在0.5 N,测量读取的数值应是示数减去0.5 N解析:在使用弹簧测力计之前,首先检查和矫正零点,然后利用标准砝码检查证明其准确后,才能去测量一个力的大小,所以A、B错,C项正确;D项中用减去测量前的示数的方法也是可行的,所以应选C、D.答案:CD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在坐标纸上画出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已知力F1和F2,图中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2 N.两力的合力用F表示,F1、F2与F的夹角分别为θ1和θ2,则()A.F1=4 N B.F=12 NC.θ1=45°D.θ1<θ2解析:作出F1与F2合成的平行四边形.由图可得合力F=12 N.由图得tan θ1=1,tan θ2=12,θ1>θ2,且θ1=45°.答案:BC5.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图).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1)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绳细一些且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 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而合力越小,作图时相对误差太大,正确的选项为A、B、C.(2)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4 N,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其合力为4 2 N>5 N,故不能用一个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答案:(1)ABC(2)不能量程太小6.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每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被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甲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甲可读得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____N.(只需读到0.1 N)(2)在图乙上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解析:(1)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分别为4.0 N和2.5 N.(2)作图如下图所示.答案:(1)4.0 2.5(2)如上图所示7.某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的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如图(a)所示.(1)试在图(a)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力.(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A.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效果相同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3)图(b)所示是甲和乙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以上比较符合实验事实的一位同学中,造成误差的主要原因是:(至少写出两种情况)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如图所示.(2)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条的拉力的合力为零,它们之间不是合力与分力的关系,B错误;结点位置不变,合力不变,当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改变时,另一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必须都改变,故D错误;正确的选项只有A、C.(3)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可以与橡皮条拉力的方向有偏差,但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结点的拉力与橡皮条拉力一定在同一直线上,故甲符合实验事实.(4)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答案:(1)见解析图(2)AC(3)甲(4)①F1的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②F2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小且方向比真实方向偏左;③作图时两虚线不分别与F1线和F2线平行.8.(2011广东高考)如图所示的水平面上,橡皮绳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两根弹簧,连接点P在F1、F2和F3三力作用下保持静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1>F2>F3B.F3>F1>F2C.F2>F3>F1D.F3>F2>F1解析:建如图所示坐标系,根据平衡条件,在垂直于F3方向上有F1sin 30°=F2sin 60°,则F1=3F2.F1cos 30°+F2cos 60°=F3,得F3=2F2,比较可得F3>F1>F2,选项B正确.答案:B9.(2011江苏高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 N.(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解析:(1)由测力计可读出数据为3.6 N.(2)因为只要O点受力平衡,三个力的合力为零即可,没有必要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选项D符合题意.(3)减少重物M的质量,可使测力计的读数减少,更换量程大的测力计也可.答案:(1)3.6(2)D(3)①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大小;②减小重物M的质量(或将A 更换成较大量程的弹簧测力计,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的方向等).。
高考物理复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练习(含解析)
高考物理复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练习(含解析)高考物理复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练习(含解析)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查字典物理网整理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练习,请大家练习。
1.(单选)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下列哪些方法在减小实验误差方面是错误的()A.2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尽量大些B.2个分力F1、F2的大小要适当大些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答案】A2.(2019年江苏卷)某同学用如图K2-6-1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根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两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在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C.将弹簧测力计都拉伸到相同刻度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它们的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答案】(1)BD (2)BD【解析】(1)实验对2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是2次拉伸橡皮条的作用效果要相同,故选项B、D正确.(2)要减小实验误差,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必须与木板平行,用2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细绳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之差适当大些即可,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故选项B、D正确.4.(2019年枣庄期中)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K2-6-2甲所示.图K2-6-2(1)某次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指针位置如图K2-6-2甲所示.其中,细绳C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2)请将甲图中细绳CO和BO对O点两拉力的合力F合画在乙图上.由图求出合力的大小F合=______N(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对弹簧测力计中弹簧的劲度系数是多少很感兴趣,于是,他将刻度尺与弹簧测力计平行放置,如图K2-6-2丙所示,利用读得的数据,他得出了弹簧的劲度系数.那么,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__N/m(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1)2.60 (2)见解析图 5.1 (3)60【解析】(1)由甲图可读出CO对O点的拉力大小为2.60 N.(2)在乙图上的画图如图所示,结合作图可求知合力大小为5.1 N.(3)由丙图可知,弹簧测力计0刻度线对应5.0 mm,2.60 N 对应48.0 mm,由胡克定律,F=kx,解得k=F/x=60 N/m. 5.(2019年河源模拟)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橡皮条拉到相同的位置B.每次都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为了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减少误差,实验中应注意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K2-6-3 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和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橡皮条和三角板 (2)A(3)见解析 (4)F F F F【解析】(1)根据实验器材的要求,可知还必须有橡皮条和三角板(用来做平行四边形).(2)根据实验的原理,可知正确答案为A.(3)实验中应该注意:①选用弹性小的细绳;②橡皮条、细绳套和弹簧测力计的轴应在同一平面上且与板面平行贴近等.(4)在本实验中,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为F1和F2的合力的理论值,而用1个弹簧测力计拉时测出的力为F1和F2的合力的实验值.6.某同学在家中尝试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他找到3条相同的橡皮筋(遵循胡克定律)和若干小重物以及刻度尺、三角板、铅笔、细绳、白纸、钉子,设计了如下实验:将2条橡皮筋的一端分别挂在墙上的2个钉子A、B上,另一端与第3条橡皮筋连接,结点为O,将第3条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挂一重物.(1)为完成实验,下述操作必需的是________.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测量悬挂重物后橡皮筋的长度d.记录悬挂重物后结点O的位置(2)钉子位置固定,欲利用现有器材,改变条件再次验证,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cd (2)更换不同的小重物【解析】(1)bc:测量长度可以利用比例关系得出2个分力、1个合力;d:确定画图时的标准点.(2)不同的小重物可以产生不同的效果,所以要更换小重物.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专题练习及答案的内容就是这些,查字典物理网预祝考生取得更好的成绩。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B.若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是分力C. 两次拉橡皮条时,需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测力计拉的效果相同D. 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又要保证橡皮条结点的位置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即可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下列方法中可减小实验误差的有()A. 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要适当大些B. 两分力F1、F2应尽可能大C. 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D. 实验中结点必须拉到同一位置3.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若用两根弹簧测力计将一根橡皮条拉伸至O点,A 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PO的延长线成30°角,B弹簧测力计拉力方向与PO的延长线成60°角,如图所示.若A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A,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F B,此时橡皮条的弹力为F P,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F A>F B>F PB. F B>F A>F PC. F P>F B>F AD. F P>F A>F B4.(2014·盐城期中)如图甲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将小圆环挂在橡皮条的下端,橡皮条长度为GE.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到O点,小圆环受到作用力F1、F2和橡皮条的拉力F0,如图乙所示.(1)如图乙,此时要记录下拉力F1、F2的大小,并在白纸上作出,以及O点的位置.(2)实验中,不必要的是.A. 选用轻质小圆环B. 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校零C. 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D. 用两根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要保持两弹簧测力计相互垂直(3)图丙中,F'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示.F与F'中,方向一定沿GO方向的是.5.(改编)某同学现利用拉力传感器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水平细杆上安装有两个拉力传感器A、B,并用数据线将传感器与计算机相连接.在与拉力传感器相连的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线AB上某结点C处用细线悬挂重力为G的钩码D,AC>BC.实验时,先将拉力传感器A、B靠在一起,然后不断缓慢增大两传感器A、B间的距离d,传感器将记录的张力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进行处理,得到如图乙所示张力F随距离d的变化图线.甲乙试分析下列问题:(1)图中图线Ⅰ是由传感器记录的数据所绘图线.(2)由图乙可知,钩码的重力G=N.(3)现要利用两传感器之间距离为d=1.00 m时所测得的实验数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请根据图中的信息,请按一定的比列作出FⅠ、FⅡ的图示,并用作图法求出FⅠ、FⅡ的合力F.(已知d=1.00 m时,AC与BC垂直)6.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1)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甲乙丙丁(2)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N和细绳的方向.(4)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5)合力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填“大”或“小”)7.某同学在学完“力的合成”后,想在家里做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他从学校的实验室里借来两个弹簧测力计,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A. 在墙上贴一张白纸用来记录弹簧测力计弹力的大小和方向.B. 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下端悬挂一装满水的水杯,记下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C. 将一根大约30 cm长的细线从杯带中穿过,再将细线两端分别拴在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在靠近白纸处用手对称地拉开细线,使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在白纸上记下细线的方向,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D. 在白纸上按一定标度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弹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求出这两个力的合力F'.甲乙(1)在步骤C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N.(2)在步骤D中,合力F'=N.(3)若,就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8.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三条细绳结于O点并分别与两弹簧测力计和钩码相接.(1)实验步骤如下:A. 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P点.B. 结点O下的细线挂钩码C.C. 手持弹簧测力计B缓慢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D. 记下钩码质量、结点O的位置、读出并记录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记录.(2)在实验过程中,下列哪些情况会对实验结果产生误差?.A. 木板不竖直B. A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C. 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D. 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变化(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你提出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9.(2015·山东卷)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测力计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测力计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测力计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记为O1、O2,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测力计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③找出②中F=2.F 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下图中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N.(3)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实验二: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AC【解析】当两弹簧测力计夹角较大时,合力小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即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条的拉力大,A正确;若橡皮条的拉力是合力,则其两个分力与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平衡,B错误;实验效果是指橡皮条的形变大小和方向,将橡皮条拉到同一位置,则两次弹簧测力计拉的效果相同,所以C正确;只增大某一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而合力不变,则另一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一定变化,故D错误.2. ACD【解析】如果两个分力F1、F2的大小适当,则两个分力测量的相对误差就会小一些,结果就会准确一些,但不是越大越好;拉橡皮条的细绳稍长一些,则画出的力的方向就准确些;实验中,为保证效果相同,必须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故A、C、D正确.3. D【解析】根据几何知识可得,三个力正好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即=+,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F B=F P sin30°,F A=F P sin60°,故F P>F A>F B,D正确.4.(1)两个力的方向(2) D(3)F'【解析】(1)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因此除了需要记录拉力F1、F2的大小,还要记录这两个力的方向.(2)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因此应探究在任意情况下的两个力与合力的关系,故D错误;选用轻质小圆环是为了减小水平方向偏移的误差;合力与分力之间是等效替代的关系,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拉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以确保等效;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校零是为了使力的大小读数准确,故A、B、C是必要的.(3)当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小圆环时,因圆环为轻质小圆环,故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与橡皮条的拉力平衡,其方向一定与橡皮条的拉力方向相反,即一定沿GO方向的是F'.5.(1)B(2) 30(3)见解析图【解析】(1)由图乙可知,当d<0.53 m时,图线Ⅰ对应的传感器示数恒定,而与另一传感器相连接的细线张力为零,即已松弛下来,松弛的细线长些,故图线Ⅰ对应的应该是细线BC的张力,是传感器B记录的数据所绘图线.(2)当AC松弛时,传感器B记录的张力等于钩码重力G,故G=30 N.(3)由图乙可知两传感器之间距离为d=1.00 m时FⅠ=24 N,FⅡ=18 N,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作的FⅠ、FⅡ的图示如图所示,由所作的图示可求得FⅠ、FⅡ的合力F=30 N.6.(2)两细绳的方向(3) 3.00(4)见解析(5)大大【解析】(2)要记下两分力F1和F2的方向.(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估读一位,即F=3.00 N.(4)由力的图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5)由图所示,将F1减小或减小F1与F的夹角,合力F'与F更接近重合,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大、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大.7.(1) 3.00(2) 5.5±0.3(3)F'的方向、数值与F近似相等【解析】(1)根据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规则进行读数,注意估读到0.1N的下一位,结果为3.00N.(2)利用尺规作图,根据力的图示测算得到合力5.5N(因测量误差,在±0.3N的范围内都正确).(3)根据实验原理可知,只要合力的大小与水杯重力大小相等,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即若F'的方向、数值与F近似相等,则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8.(1)三条细绳(拉力)的方向(2) A(3)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或减小钩码C的质量等【解析】(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是要在图纸上面作出两个分力和合力的示意图,测力计A大小等于合力,测力计B大小和钩码重力为两个分力,力的大小可以直接读出和计算,而力的方向需要我们记下绳子的方向.(2)在木板上作图时,所有力的方向都在平面内,木板若不竖直,而重力是竖直方向,那么就没有办法画出钩码重力这个分力,对实验造成误差,A对.弹簧测力计外壳的重力并没有作用在弹簧上,不会造成误差,B错.在木板上作图时,所有力的方向都在平面内,如果B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没有保持水平,但只要在木板平面内对作图就没有影响,不会造成误差,C错.改变弹簧测力计B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时,结点O的位置发生变化,那么合力即测力计A的示数也会发生变化,对实验没有影响,D错.(3)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就想办法使合力变小,方法可以是减小分力大小即减小弹簧测力计B的拉力或减小钩码C的质量等.9.(1)图见解析10.00(2) 1.80(3)图见解析(4)F'OO【解析】(1)作出F-l图象,求得直线的截距即为l0,可得l0=10.00 cm.(2)可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N/m=50 N/m;若OA=6.00 cm,OB=7.60 cm,则弹簧的弹力F=kΔl=50(6.00+7.60-10.0)×10-2 N=1.8 N;则此时F OA=F=1.8 N.(3)如图.(4)通过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可得出实验结论.。
2023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练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专题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和为细绳。
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如果没有操作失误,图乙中的F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
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3)在此实验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
(填入相应的字母)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D .在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要注意使两个弹簧秤的读数相等E .用两个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须将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用一个弹簧秤拉时记下的位置2.用等效代替法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本实验中“等效代替”的含义是_____。
A .橡皮筋可以用细绳替代B .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C .右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可以替代左侧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D .两弹簧测力计共同作用的效果可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的作用效果替代(2)图乙中的与两力中,方向一定沿着AO方向的是,图中是、合力的理论值。
3.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
A .理想实验法B .等效替代法C .控制变量法D .建立物理模型法(2)从如图可读得弹簧秤B的示数为N。
(3)某同学认为实验中应该注意下列要求,其中正确的是____A .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 .在使用弹簧秤时要使弹簧秤与木板平行C .两根细绳的夹角必须成90°角D .在不超出量程的前提下,要使弹簧秤读数适当大一些(4)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
实验3-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题型专练)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实验专题考点全析(原卷版)
实验3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一.选择题1.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实验中只需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小B.实验中只需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C.为减小误差,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方向必须与木板平行D.为了计算方便,实验中两个分力间的夹角应等于90°二.多选题2.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
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其中正确的是()A.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必须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
必须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0°C.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和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仍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D.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F1、F2方向不变,大小各增加1N.则合力F的方向不变,大小必增加1N三.填空题3.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
(1)关于此实验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同一次实验中,O点位置不允许变动B.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O点的位置C.实验中,把橡皮筋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D.实验中,要始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调节另一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O点(2)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
四.实验题4.在《探究共点力合成的规律》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 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
(1)为了实现合力与分力效果相同,则必须。
(2)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力的图示则F、F′中实际拉的力是(填“F”或“F′”)。
平行四边形判定专项练习30题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专项练习30题(有答案)1.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ED∥BF,AF=CE,求证:ABCD是平行四边形.2.如图,四边形ABCD中,∠BAC=90°,AB=11﹣x,BC=5,CD=x﹣5,AD=x﹣3,AC=4.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3.已知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现给出四个条件:①OA=OC;②AB=CD;③∠BAD=∠DCB;④AD∥BC.请你从中选择两个,推出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并写出你的推理过程.(1)从以上4个条件中任意选取2个条件,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用序号表示)_________ .(2)从(1)中选出一种情况,写出你的推理过程.4.如图,已知:点B、E、F、D在一条直线上,DF=BE,AE=CF.请从下列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条件,添加到已知条件中,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并说明理由,供选择的三个条件(请从其中选择一个):①AB=DC;②BC=AD;③∠AED=∠CFB.5.如图,在▱ABCD中,AC交BD于点O,点E,点F分别是OA,OC的中点,请判断线段BE,DF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结论.6.如图所示,以△ABC的三边为边在BC的同侧分别作三个等边三角形△ABD、△BCE、△ACF,猜想:四边形ADEF 是什么四边形,试证明你的结论.7.如图,已知BE⊥AD,CF⊥AD,且BE=CF.求证:(1)AD是△ABC的中线;(2)请连接BF、CE,试判断四边形BECF是何种特殊四边形,并说明理由.8.如图,矩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E、F是BD上的两点,且∠AEB=∠CFD.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AB=CD,E是BC上一点,DE=AB.求证: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10.如图,已知 AB∥DC,E是BC的中点,AE,DC的延长线交于点F;(1)求证:△ABE≌△FCE;(2)连接AC,BF.则四边形ABFC是什么特殊的四边形?请说明理由.11.等边△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B上,且CD=BE,以AD为边作等边△ADF,如图.求证:四边形CDFE是平行四边形.12.如图,分别以Rt△ABC的直角边AC及斜边AB向外作等边△ACD、等边△ABE.若∠BAC=30°,EF⊥AB,垂足为F,连结DF.求证:(1)△ABC≌△EAF;(2)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13.已知:如图,在△ABC中,中线BE,CD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FGE是平行四边形.14.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BC、BC=18cm,CD=15cm,AD=10cm,AB=12cm,动点P、Q分别从A、C同时出发,点P以2cm/秒的速度由A向D运动,点Q以3cm/秒的速度由C向B运动.(1)几秒钟后,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此时四边形ABQP的周长(2)几秒钟后,四边形PDCQ为平行四边形?并求出此时四边形PDCQ的周长.15.求证:顺次连接四边形各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16.△ABC中,中线BE、CF相交于O,M是BO的中点,N是CO的中点,求证:四边形MNEF是平行四边形.17.如图,AD=DB,AE=EC,FG∥AB,AG∥BC.(1)证明:△AGE≌△CFE;(2)说明四边形ABFG是平行四边形;(3)研究图中的线段DE,BF,FC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18.如图,△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点D在BC边上,AB边上有一点F,且BF=DC,连接EF、EB.(1)求证:△ABE≌△ACD;(2)求证: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19.已知在△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点F在DE的延长线上,且EF=DE,图中有几个平行四边形?请说明你的理由.20.如图,在△ABC中,AD是中线,点E是AD的中点,过A点作BC的平行线交CE的延长线于点F,连接BF.求证: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BC的中点,BC=2AD.找出图中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并选择一个说明它是平行四边形的理由.22.求证: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3.已知:如图,A、B、C、D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B=CD,AE∥DF,AE=DF.求证:四边形EBFC是平行四边形.24.如图,在△ABC中,D是BC边的中点,E、F分别在AD及其延长线上,CE∥BF,连接BE、CF.图中的四边形BFCE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5.已知点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试问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6.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D=BC,点A、B、E在同一条直线上,且∠B=∠EAD,试说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7.如图,AD∥BC,ED∥BF,且AE=CF,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8.已知:△ABC的中线BD、CE交于点O,F、G分别是OB、OC的中点.求证:四边形DEFG是平行四边形.29.如图,△ACD、△ABE、△BCF均为直线BC同侧的等边三角形.当AB≠AC时,求证:四边形ADFE为平行四边形.30.已知:在四边形ABCD中,AD∥BC,且AB=DC=5,AC=4,BC=3.求证: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30题参考答案:1.∵AD∥BC,∴∠DAE=∠BCF,∵ED∥BF,∴∠DEF=∠BFE,∴∠AED=∠CFB,又∵AF=CE,∴AE=CF,在△ADE和△CBF中:∵∠DAE=∠BCF,∠AED=∠CFB,AE=CF,∴△ADE≌△CBF(AAS),∴AD=CB,即:AD∥CB,AD=CB,∴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BAC=90°,AB=11﹣x,BC=5,AC=4.∴(11﹣x)2+42=52,解得:x1=8,x2=14>11(舍去),当x=8时,BC=AD=5,AB=CD=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3.(1)解:能推出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有①④、③④;故答案是:①④、③④;(2)以①④为例进行证明.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OA=OC,AD∥BC.证明:∵AD∥BC,∴∠DAO=∠BCO.∴在△AOD与△COB中,,∴△AOD≌△COB(ASA),∴AD=BC,∴在四边形ABCD中,AD BC,∴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4.选择①,∵DF=BE,AE=CF,AB=CD,∴△ABE≌△CDF(sss),∴∠ABE=∠CDF,∴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5. BE=DF,BE∥DF因为ABCD是平行四边形,所以OA=OC,OB=OD,因为E,F分别是OA,OC的中点,所以OE=OF,所以BFDE是平行四边形,所以BE=DF,BE∥DF 6.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连接ED、EF,∵△ABD、△BCE、△ACF分别是等边三角形,∴AB=BD,BC=BE,∠DBA=∠EBC=60°.∴∠DBE=∠ABC.∴△ABC≌△DBE.同理可证△ABC≌△FEC,∴AB=EF,AC=DE.∵AB=AD,AC=AF,∴AD=EF,DE=AF.∴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7.(1)∵BE⊥AD,CF⊥AD,∴∠BED=∠CFD.∵∠BDE=∠CDF,BE=CF,∴△BED≌△CFD.∴BD=CD.∴AD是△ABC的中线.(2)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由(1)得:BD=CD,ED=FD.∴四边形BECF是平行四边形8.∵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AB=CD,∴∠ABE=∠CDF,又∵∠AEB=∠CFD,∴△ABE≌△CDF,∴BE=DF,又∵四边形ABCD是矩形,∴OA=OC,OB=OD,∴OB﹣BE=OD﹣DF,∴OE=OF,∴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9.∵AD∥BC,AB=CD,∴四边形ABCD是等腰梯形,∴∠B=∠C,∵DE=AB,∴∠DEC=∠B,∴AB∥DE,∴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10.(1)证明:∵AB∥DC,∴∠1=∠2,∠FCE=∠EBA,∵E为BC中点,∴CE=BE,∵在△ABE和△FCE中,∠1=∠2,∠FCE=∠EBA,CE=BE,∴△ABE≌△FCE;(2)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理由:由(1)知:△ABE≌△FCE,∴EF=AE,∵CE=BE,∴四边形ABFC是平行四边形11.连接BF,∵△ADF和△ABC是等边三角形,∴AF=AD=DF,AB=AC=BC,∠ABC=∠ACD=∠CAB=∠FAD=60°,∴∠FAD﹣∠EAD=∠CAB﹣∠EAD,∴∠FAB=∠CAD,在△FAB和△DAC中,∴△FAB≌△DAC(SAS),∴BF=DC,∠ABF=∠ACD=60°,∵BE=CD,∴BF=BE,∴△BFE是等边三角形,∴EF=BE=CD,在△ACD和△CBE中∵,∴△ACD≌△CBE(SAS),∴AD=CE=DF,∵EF=CD,∴四边形CDFE是平行四边形.12.(1)∵△ABE为等边三角形,EF⊥AB,∴EF为∠BEA的平分线,∠AEB=60°,AE=AB,在△ABC和△EAF中,,∴△ABC≌△EAF(AAS);(2)∵∠BAC=30°,∠DAC=60°,∴∠DAB=90°,即DA⊥AB,∵EF⊥AB,∴AD∥EF,∵△ABC≌△EAF,∴EF=AC=AD,∴四边形ADFE是平行四边形13.在△ABC中,∵AD=BD,AE=CE,∴DE∥BC且DE=BC.在△OBC中,∵OF=FB,OG=GC,∴FG∥BC且FG=BC.∴DE∥FG,DE=FG.∴四边形DFGE为平行四边形14.(1)x秒后,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则2x=18﹣3x,解得x=3.6.3.6秒钟后,四边形ABQP为平行四边形,此时四边形ABQP的周长是3.6×2×2+12×2=38.4cm.(2)y秒后,四边形PDCQ为平行四边形.10﹣2y=3y,解得y=2.2秒钟后,四边形PDCQ为平行四边形,此时四边形PDCQ的周长是3.6×2×2+15×2=43.2cm.15.:连接BD,∵E、F为AD,AB中点,∴FE BD.又∵G、H为BC,CD中点,∴GH BD,故GH FE.同理可证,EH FG.∴四边形FGHE是平行四边形16.∵BE,CF是△ABC的中线,∴EF∥BC且EF=BC,∵M是BO的中点,N是CO的中点,∴EF∥MN且EF=MN,∴四边形MNEF是平行四边形.17.(1)证明:∵AG∥BC(已知)∴∠G=∠EF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EG=∠FEC(对顶角相等),又AE=EC(已知)∴△AGE≌△CFE(AAS);(2)说明:∵FG∥AB,AG∥BC(已知)∴四边形ABFG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3)解:线段DE,BF,FC之间的位置关系是DE∥BF,DE∥FC,数量关系是DE=BF=FC,理由:由(1)可知△AGE≌△CFE∴AG=FC,FE=EG(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E是FG的中点,又∵AD=DB(已知)∴DE为三角形ABC的中位线,∴DE=BC,DE∥BC,即DE∥BF,DE∥FC,由(2)可知四边形ABFG是平行四边形∴AG=BF,∴BF=FC=BC,∴DE=BF=FC,即线段DE,BF,FC之间的位置关系是DE∥BF,DE∥FC,数量关系是DE=BF=FC.18.(1)∵△ABC和△ADE都是等边三角形,∴AE=AD,AB=AC,∠EAD=∠BAC=60°,∴∠EAD﹣∠BAD=∠BAC﹣∠BAD,即:∠EAB=∠DAC,∴△ABE≌△ACD(SAS);(2)证明:∵△ABE≌△ACD,∴BE=DC,∠EBA=∠DCA,又∵BF=DC,∴BE=BF.∵△ABC是等边三角形,∴∠DCA=60°,∴△BEF为等边三角形.∴∠EFB=60°,EF=BF∵△ABC是等边三角形,∴∠ABC=60°,∴∠ABC=∠EFB,∴EF∥BC,即EF∥DC,∴四边形EFCD是平行四边形19.平行四边形ADCF和平行四边形DBCF.理由:(1)∵D、E分别是AB、AC边的中点,∴DE∥BC ,.又∵EF=DE,∴DF=BC,∴四边形DBCF是平行四边形;(2)在四边形ADCF中,∵EF=DE,又∵E是AC边的中点,∴EA=EC,∴四边形ADCF是平行四边形20.∵E为AD中点,∴AE=DE,∵AF∥BC,∴∠AFE=∠DCE,在△AEF和△CED中∵,∴△AEF≌△CED(AAS),∴AF=DC,∵AD是△ABC的中线,∴BD=DC,∴AF=BD,即AF∥BD,AF=BD,故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21.图中有两个平行四边形:▱ABED、▱AECD.∵,∴AD=BE,∵AD∥BC,∴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22.已知:四边形ABCD,∠A=∠C,∠B=∠D,求证: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证明:∵∠A=∠C,∠B=∠D,∠A+∠B+∠C+∠D=360°,∴2∠A+2∠B=360°,∴∠A+∠B=180°,∴AD∥BC,同理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ABE和△DCF中∴△ABE≌△DCF(SAS),∴EB=FC,∠ABE=∠DCF,∵∠ABE+∠EBC=180°,∠DCF+∠FCB=180°,∴∠EBC=∠FCB,∴BE∥FC,∵BE=FC,∴四边形EBFC是平行四边形24.∵CE∥BF,BD=CD,∴△BDF≌△CDE,∴BF=CE,∴四边形BFCE是平行四边形.25.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连接AC、BD∵E、F、G、H分别为四边形ABCD四边的中点∴EH=BD,FG=BD,HG=AC,EF=AC∴EH=FG,EF=HG∴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26.∵∠B=∠EAD,∴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7.∵AD∥BC,∴∠EAD=∠FCB,又ED∥BF,∴∠FED=∠EFB,∠AED=180°﹣∠FED,∠CFB=180°﹣∠EFB,∴∠AED=∠CFB,又已知AE=CF,∴△AED≌△CFB,∴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8.∵AD∥BC,∴∠EAD=∠FCB,又ED∥BF,∴∠FED=∠EFB,∠AED=180°﹣∠FED,∠CFB=180°﹣∠EFB,∴∠AED=∠CFB,又已知AE=CF,∴△AED≌△CFB,∴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29.∵△ABE、△BCF为等边三角形,∴AB=BE=AE,BC=CF=FB,∠ABE=∠CBF=60°.∴∠FBE=∠CBA,在△FBE和△CBA中,,∴△FBE≌△CBA(SAS).∴EF=AC.又∵△ADC为等边三角形,∴CD=AD=AC.∴EF=AD.同理可得AE=DF.∴四边形AEFD是平行四边形30.∵AB=5,AC=4,BC=3∴AB2=AC2+BC2∴∠BCA=90°∵AD∥BC∴∠DAC=∠BCA=90°∵DC=5,AC=4,∴AD2=DC2﹣AC2=9∴AD=BC=3∴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含(答案))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中位线知能点1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1.能够判定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AB∥CD,AD=BC B.∠A=∠B,∠C=∠DC.AB=CD,AD=BC D.AB=AD,CB=CD2.具备下列条件的四边形中,不能确定是平行四边形的为().A.相邻的角互补 B.两组对角分别相等C.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 D.对角线交点是两对角线中点3.如下左图所示,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AO=OC,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B.若AC=BD,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C.若AO=BO,CO=DO,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D.若AO=OC,BO=OD,则ABCD是平行四边形4.如上右图所示,对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下列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因为AD∥BC,AB=CD,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2)因为AB∥CD,AD=BC,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3)因为AD∥BC,AD=BC,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4)因为AB∥CD,AD∥BC,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5)因为AB=CD,AD=BC,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6)因为AD=CD,AB=AC,所以ABCD是平行四边形.()5.已知AD∥BC,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需要增加条件________.6.如图所示,∠1=∠2,∠3=∠4,问四边形ABCD是不是平行四边形.7.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BC=AD,E,F为对角线AC上的点,且AE=CF,求证:BE=DF.8.如图所示,D为△ABC的边AB上一点,DF交AC于点E,且AE=CE,FC∥AB.求证:CD=AF.9.如图所示,已知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在AB的延长线上截取BE=•AB,BF=BD,连接CE,DF,相交于点M.求证:CD=CM.10.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DC∥AB,以AD,AC为边作□ACED,延长DC•交EB于F,求证:EF=FB.知能点2 三角形的中位□线11.如图所示,已知E 为□ABCD 中DC 边的延长线上的一点,且CE=DC ,连接AE ,分别交BC ,BD 于点F ,G ,连接AC 交BD 于点O ,连接OF ,求证:AB=2OF .12.如图所示,在ABCD 中,EF ∥AB 且交B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BF•交于点M ,连接CF ,DE 交于点N ,求证:MN ∥AD 且MN=12AD .13.如图所示,DE 是△ABC 的中位线,BC=8,则DE=_______.14.如图所示,在□ABCD 中,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OE ∥BC 交CD•于E ,•若OE=3cm ,则AD 的长为( ). A .3cm B .6cm C .9cm D .12cm15.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AB ,BC ,CD ,AD 的中点,•则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16.如图所示,在△ABC 中,AC=6cm ,BC=8cm ,AB=10cm ,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求△DEF 的面积.规律方法应用17.如图所示,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 ,B 外选一点C ,连接AC 和BC ,•并分别找出AC 和BC 的中点M ,N ,如果测得MN=20m ,那么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多少?18.如图所示,在□ABCD 中,AB=2AD ,∠A=60°,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EF=1cm ,那么对角线BD 的长度是多少?你是怎样得到的?19.如图所示,在△ABC 中,E 为AB 的中点,CD 平分∠ACB ,AD ⊥CD 于点D .• 试说明:(1)DE ∥BC .(2)DE=12(BC-AC ).开放探索创新20.如图所示,在△ABC中,∠BAC=90°,AD⊥BC于D,BE平分∠ABC交AD•于E,EF∥BC交AC于F,那么AE与CF相等吗?请验证你的结论.中考真题实战21.(长沙)如下左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B∥CD,要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则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添加一个即可)22.(呼和浩特)如上右图所示,已知E,F,G,H是四边形ABCD各边的中点,•则S四边形EFGH:S四边形ABCD的值是_________.23.(南京)已知如图19-1-55所示,在ABCD中,E,F分别是AB,CD的中点.求证:(1)•△AFD≌△CEB.(2)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答案:1.C 2.C 3.D4.(1)×(2)×(3)∨(4)∨(5)∨(6)× 5.AD=BC或AB∥CD6.解:∵∠1=∠2,∴AD∥BC.又∵∠3=∠4,∴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7.证明:∵AB=CD,BC=A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BAE=∠DCF.又∵AE=CE,∴△ABE≌△CDF(SAS),∴BE=EF.8.证明:∵FC∥AB,∴∠DAC=∠ACF,∠ADF=∠DFC.又∵AE=CE,∴△ADE≌△CFE(AAS),∴DE=EF.∵AE=CE,∴四边形ADCF为平行四边形.∴CD=AF.9.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又∵BE=AB,∴BE//DC,∴四边形BDCE是平行四边形.∵DC∥BF,∴∠CDF=∠F.同理,∠BDM=∠DMC.∵BD=BF,∴∠BDF=∠F.∴∠CDF=∠CMD,∴CD=CM.10.证明:过点B作BG∥AD,交DC的延长线于G,连接EG.∵DC∥AB,∴ABGD是平行四边形,∴BG// AD.在□ACED中,AD//CE,∴CE//BG.∴四边形BCEG为平行四边形,∴EF=FB.11.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D=BC.∵CE=CD,∴AB//CE,∴四边形ABEC为平行四边形.∴BF=FC,∴OF//12AB,即AB=2OF.12.证明:∵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 ∥CD ,AD ∥BC . 又∵EF ∥AB ,∴EF ∥CD .∴四边形ABEF ,ECDF 均为平行四边形.又∵M ,N 分别为ABEF 和ECDF 对角线的交点. ∴M 为AE 的中点,N 为DE 的中点, 即MN 为△AED 的中位线. ∴MN ∥AD 且MN=12AD . 13.4 14.B15.解:EFGH 是平行四边形,连接AC ,在△ABC 中,∵EF 是中位线,∴EF //12AC . 同理,GH //12AC . ∴EF //GH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 16.解:∵EF ,DE ,DF 是△ABC 的中位线, ∴EF=12AB ,DE=12AC ,DF=12BC . 又∵AB=10cm ,BC=8cm ,AC=6cm ,∴EF=5cm ,DE=3cm ,DF=4cm ,而32+42=25=52,即DE 2+DF 2=EF 2. ∴△EDF 为直角三角形. ∴S △EDF =12DE ·DF=12×3×4=6(cm 2). 17.解:∵M ,N 分别是AC ,BC 的中点. ∴MN 是△ABC 的中位线,∴MN=12AB . ∴AB=2MN=2×20=40(m ).故A ,B 两点间的距离是40m . 18.解:连接DE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 //CD . ∵DF=12CD ,AE=12AB , ∴DF //AE .∴四边形ADFE 是平行四边形.∴EF=AD=1cm .∵AB=2AD ,∴AB=2cm .∵AB=2AD ,∴AB=2AE ,∴AD=AE . ∴∠1=∠4.∵∠A=60°,∠1+∠4+∠A=180°, ∴∠1=∠A=∠4=60°.∴△ADE 是等边三角形,∴DE=AE . ∵AE=BE ,∴DE=BE ,∴∠2=∠3.∵∠1=∠2+∠3,∠1=60°,∴∠2=∠3=30°. ∴∠ADB=∠3+∠4=90°. ∴BD=222221AB AD -=-=3(cm ).19.解:延长AD 交BC 于F .(1)∵AD ⊥CD ,∴∠ADC=∠FDC=90°.∵CD 平分∠ACB ,∴∠ACD=∠FCD . 在△ACD 与△FCD 中,∠ADC=∠FDC ,DC=DC ,∠ACD=∠FCD . ∴△ACD ≌△FCD ,∴AC=FC ,AD=DF .又∵E 为AB 的中点,∴DE ∥BF ,即DE ∥BC .(2)由(1)知AC=FC ,DE=12BF . ∴DE=12(BC-FC )=12(BC-AC ). 20.解:AE=CF .理由:过E 作EG ∥CF 交BC 于G , ∴∠3=∠C .∵∠BAC=90°,AD ⊥BC ,∴∠ABC+∠C=90°,∠ABD+∠BAD=90°. ∴∠C=∠BAD ,∴∠3=∠BAD . 又∵∠1=∠2,BE=BE , ∴△ABE ≌△GBE (AAS ),∴AE=GE . ∵EF ∥BC ,EG ∥CF ,∴四边形EGCF 是平行四边形,∴GE=CF , ∴AE=CF .21.答案不唯一,如AB=CD 或AD ∥BC . 22.1223.解:(1)在□ABCD 中,AD=CB ,AB=CD ,∠D=∠B .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 ∴DF=12CD ,BE=12AB ,∴DF=BE , ∴△AFD ≌△CEB .(2)在□ABCD 中,AB=CD ,AB ∥CD . 由(1)得BE=DF ,∴AE=CE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高中物理必修一《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典型题练习(含答案)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典型题练习1.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O点,以下操作正确的是()A.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B.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C.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测力计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条另一端拉到O点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个弹簧测力计之间的夹角应取90°,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如右图所示).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某同学认为在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在使用弹簧秤时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3.图甲为“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装置.(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A.在测量同一组数据F1、F2和合力F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能变化B.弹簧测力计拉细线时,拉力方向必须竖直向下C.F1、F2和合力F的大小都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D.为减小测量误差,F1、F2方向间夹角应为90°(2)弹簧测力计的指针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拉力的大小为________N.4.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①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②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③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④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2)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①两细绳必须等长②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③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④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5.有同学利用如右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量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T OA、FT OB和FT OC,回答下列问题:(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不能完成的是()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下图中________是正确的.(填“甲”或“乙”).6.“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1)部分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有关内容:A.将一根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平整木板上,另一端绑上两根细线.B.在其中一根细线挂上5个质量相等的钩码,使橡皮筋拉伸,如图甲所示,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将步骤B中的钩码取下,分别在两根细线上挂上4个和3个质量相等的钩码,用两光滑硬棒B、C使两细线互成角度,如图乙所示,小心调整B、C的位置,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记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 αcos β=________.《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典型题练习参考答案1.解析:实验中有严格的要求:(1)结点O不允许移动.(2)弹簧测力计不要达到最大量程,因为一个达到最大,另一个将不好调整.(3)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夹角不易过大,也不易过小,取90°也可以,并不是必须取90°.答案: B2.解析:该实验验证两个分力的效果等效于其合力的效果,不必要求两分力等大,故B错;与两绳长短无关,A错;但需使两分力与合力在同一平面内,故C正确.答案: C3.解析:(1)在测量同一组数据的过程中,橡皮条结点O的位置不能变化,如果变化,即受力变化,所以A选项错误;由于弹簧测力计是通过定滑轮拉结点O,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改变力的大小,所以弹簧测力计拉线的方向不一定要沿竖直方向,B选项错误;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不能超过其量程,C选项正确;两个拉力的方向合适即可,不宜太大,也不宜太小,但不一定为90°,所以D选项错误.(2)考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答案:(1)C(2)4.004.解析:(1)该实验的关键是等效替代,故选A.答案:(1)A(2)D5.解析:(1)实验中的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必须满足:|F1-F2|<F3<F1+F2,因此B、C、D选项是可以的.(2)A(3)甲实验中F3是竖直向下的.答案:(1)A(2)A(3)甲实验中F3是竖直向下的6.解析:本题考查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本实验中的几个重点:(1)等效性:合力和分力的效果要相同,所以在实验中橡皮筋结点每一次都到同一位置.(2)记录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本实验通过钩码个数计算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由橡皮筋上取两点连线.答案:(1)B.钩码个数(或细线拉力)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O细线的方向(说明:能反映细线方向的其他记录也可以)C.橡皮筋与细线结点的位置与步骤B中结点位置重合钩码个数和对应的细线方向(2)3 4。
平行四边形判定练习题
平行四边形判定练习题在几何学中,平行四边形是指具有两对相互平行的对边的四边形。
要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否为平行四边形,我们需要检查四边形的特性和属性。
下面是一些平行四边形判定的练习题,通过解答这些题目,你可以巩固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并提升你的几何技巧。
练习题一:已知四边形ABCD,其中AB ∥ CD,AC ⊥ CD,AD ⊥ AB。
判断四边形ABCD是否为平行四边形。
解答:根据题干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理:1. AB ∥ CD:对于平行四边形,对边是相互平行的,所以该条件满足。
2. AC ⊥ CD: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不仅平行,还相互垂直,所以该条件不满足。
因此,根据已知条件,四边形ABCD不是平行四边形。
练习题二:在四边形EFGH中,EF ∥ GH,FG ⊥ GH,EG ⊥ EF。
已知EF = 5 cm,FG = 8 cm,EG = 4 cm。
求EH的长度。
解答:根据题干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推理:1. EF ∥ GH:对于平行四边形,对边是相互平行的,所以该条件满足。
2. FG ⊥ GH: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不仅平行,还相互垂直,所以该条件不满足。
3. EG ⊥ EF:平行四边形的两条对边不仅平行,还相互垂直,所以该条件满足。
根据已知条件,我们可以将四边形EFGH划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EFG和EGH。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我们可以使用勾股定理求解:EG² + GH² = EH²代入已知值,得到:4² + 8² = EH²16 + 64 = EH²80 = EH²通过开方运算,得到:EH = √80 ≈ 8.94 cm所以,四边形EFGH中EH的长度约为8.94 cm。
练习题三:在平行四边形IJKL中,已知IJ = 6 cm,JK = 8 cm,KL = 6 cm,IL = 8 cm。
判断平行四边形IJKL的类型。
高中物理复习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精品解析版)
专题12 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2021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基础夯实专练1.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a)所示。
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除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
(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
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N。
(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
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
(i)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形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ii)F合的大小为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
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答案】:(1)4.0(2)(Ⅰ)F1、F2和F合如图所示(Ⅰ)4.0 0.05【解析】:(1)由图b可知每大格之间有5个小格弹簧测力计的最小分度为0.2N,则读数为4.0N。
(2)根据比例用圆规作图,结合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图如右图所示,根据几何关系可得合力大小 225.6 5.6(4.2)() 4.022N ++=当然,可以直接从作出的图上读出,F 合力与F 4.2-322=-15.642计算结果为0.05. 2.(2018·天津高考)某研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 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
(1)具体操作前,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
(完整版)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练习题
行四边形的判定习题精选一、你能填对吗1.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CD ,再添加一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 ,就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2. 延长△ ABC的中线AD至E,使DE=AD,连接BE, CE,贝U AB ____________ C E ,AC ________ BE 。
3. 若四边形ABCD中,AC , BD相交于点O,要判定它为平行四边形,从角的关系看应满足___________ ,从对角线的关系看应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 。
4. 已知E、F、G、H 分别为Y ABCD 各边的中点, 贝四边形EFGH 为 __________________ 。
二、选一选5. 能识别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题设是()A . AB // CD , AD=BCB. Z A= / B ,Z C= / DC.AB=CD , AD=BCD.AB=AD , CB=CD6. 点A , B, C, D 在同一平面内,从① AB // CD,② AB=CD,③ BC // AD,④ BC=AD 这四个条件中任选两个,能使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7. 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 .对角线相等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B •一边长为5cm,两条对角线长分别是4cm和6cm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C. 一组对边平行且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8. 不能判定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条件是()A. AB=CD , AD=BCB. AB / CD, AB=CDC. AB=CD , AD / BCD. AB / CD , AD / BC9. 如图19- 1 —26,在Y ABCD中,E, F分别在BC , AD上,若想使四边形AFCE为平行四边形,须添加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经典小练习
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小练习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1)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2)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A.拉橡皮条的细绳长一些,实验效果较好B.拉橡皮条时,弹簧秤、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橡皮条弹性要好,拉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时,拉力要适当大些D.拉力F1和F2的夹角越大越好其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入相应的字母).【解析】(1)F是通过作图的方法得到合力的理论值,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而F′是通过一个弹簧秤沿AO方向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O点,其方向一定沿AO方向.(2)在实验中要减小拉力方向的误差,应让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尽量远些,故细绳应该长一些,故A正确;作图时,我们是在白纸中作图,做出的是水平力的图示,若拉力倾斜,则作出图的方向与实际力的方向有较大差别,故应使各力尽量与木板平面平行,故B正确;拉力越大,则读数中出现的相对误差越小,故拉力应适当大些,故C正确;两个拉力的夹角过大,合力会过小,量取理论值时相对误差变大,故D错误.【答案】(1)F′(2)D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b.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作出力F′的图示.c.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d.记下两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F2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作出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比较力F′与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相等的.f.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完成下列填空:(1)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2)下列措施中能减小实验误差的是________.A.两条细绳必须等长B.弹簧测力计、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面平行C.拉橡皮条的细绳要稍长一些,标记同一条细绳的方向时两标记点要适当远一些D.实验前先把实验所用的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互钩住平放在桌面上,向相反方向拉动,检查读数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进行调节使之相同【解析】(1)先固定好白纸和橡皮条,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到结点O,记下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到O点,记下拉力的大小和方向,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二次的一个力比较大小和方向;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重复实验.故实验步骤为afdbec.(2)两条细绳是否等长,不会影响实验误差,A错误;避免拉力和纸面不平行,那样画出的力就不是实际作用力了,B可以减小误差,B正确;细绳稍长些,这样在描点画力的方向时,偏差少,误差小,C正确;实验前调节弹簧测力计,使得两个读数标准相同,这样画出的平行四边形才准确,可以减小误差,D正确.【答案】(1)afdbec(2)BCD3.某同学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的实验中,测得图中弹簧OC的劲度系数为500 N/m.如图1所示,用弹簧OC和弹簧秤a、b做“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在保持弹簧伸长1.00 cm不变的条件下:(1)若弹簧秤a、b间夹角为90°,弹簧秤a的读数是________N(图2中所示),则弹簧秤b的读数可能为________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则弹簧秤a的读数________、弹簧秤b的读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解析】(1)弹簧秤a的读数是3.00 N;弹簧OC的拉力F=kx=500×1.00×10-2N=5.00 N,则弹簧秤b 的读数可能为 5.002-3.002N=4.00 N.(2)若弹簧秤a、b间夹角大于90°,保持弹簧秤a与弹簧OC的夹角不变,减小弹簧秤b与弹簧OC的夹角,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和力的图示可知,弹簧秤a的读数变大,弹簧秤b的读数变大.【答案】(1)3.00(3.00~3.02) 4.00(3.90~4.10) (2)变大变大4.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使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O1、O2,记录弹簧秤的示数F,测量并记录O1、O2间的距离(即橡皮筋的长度l).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0.50 N,测出所对应的l,部分数据如表所示:F/N0 0.50 1.00 1.50 2.00 2.50l/cm l0 10.97 12.02 13.00 13.98 15.05③找出②中F=2.50 N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O、O′,橡皮筋的拉力记为FOO′.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O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A、B,橡皮筋OA段的拉力记为F OA,OB 段的拉力记为F OB.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1)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F-l图线,根据图线求得l0=________cm.(2)测得OA=6.00 cm,OB=7.60 cm,则F OA的大小为________N.(3)根据给出的标度,在图中作出F OA和F OB的合力F′的图示.(4)通过比较F′与________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解析】(1)在坐标系中描点,用平滑的曲线(直线)将各点连接起来,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如图(a)所示,由图线可知与横轴的交点l0=10.00 cm.(2)橡皮筋的长度l=OA+OB=13.60 cm,由图(a)可得F=1.80 N,所以F OA=F OB=F=1.80 N.(3)利用给出的标度作出F OA和F OB的图示,然后以F OA和F OB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即为合力F′,如图(b).图(a)图(b)(4)F OO′的作用效果和F OA、F OB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F′是F OA、F OB两个力的合力,所以只要比较F′和F OO′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答案】(1)如解析图甲所示10.00(9.80、9.90、10.10均正确)(2)1.80(1.70~1.90均正确)(3)如解析图乙所示(4)F OO′5.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容.(1)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2)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F2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如图(丙)所示,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使绳与橡皮条的结点拉到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________N和细绳的方向.(4)如图(丁)所示,已按一定比例作出了F1,F2和F的图示,请用作图法作出F1和F2的合力.(5)合力与F大小相等,方向略有偏差,如果此偏差仅由F1引起,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________、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________.(填“大”或“小”)【解析】(2)要记下两分力F1和F2的方向.(3)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要估读一位,即F=3.00 N.(4)由力的图示作出F1和F2的合力F′,如图.(5)由图所示,将F1减小或减小F1与F2的夹角,合力F′与F更接近重合,则原因是F1的大小比真实值偏大F1与F2的夹角比真实夹角偏大.【答案】(2)两细绳的方向(3)3.00(4)见解析(5)大大6.小白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其部分实验操作如下.(1)请完成下列相关内容:a.在木板上记下悬挂两个钩码时弹簧末端的位置O.b.卸下钩码,然后将两绳套系在弹簧下端,用两弹簧测力计将弹簧末端拉到同一位置O,记录细绳套AO、BO的方向及两弹簧测力计相应的读数.图乙中B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__N.c.小白在坐标纸上画出两弹簧拉力F A、F B的大小和方向如图丙所示,请你用作图工具在图丙中坐标纸上作出F A、F B的合力F′.d.已知钩码的重力,可得弹簧所受的拉力F如图丙所示.e.最后观察比较F和F′,得出结论.(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 B.控制变量法C.等效替代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解析】(1)b.由图示测量可知,其分度值为0.1 N,其示数为11.40 N;c.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合力,如图所示:(2)实验时要求把细绳套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使力的作用效果相等,本实验应用了等效替代法,故选项C正确.【答案】(1)11.40见解析(2)C7.某学生实验小组设计了一个“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在竖直放置的木板上部附近两侧,固定两个力传感器,同一高度放置两个可以移动的定滑轮,两根细绳跨过定滑轮分别与两力传感器连接,在两细绳连接的结点O下方悬挂钩码,力传感器1、2的示数分别为F1,F2,调节两个定滑轮的位置可以改变两细绳间的夹角.实验中使用若干相同的钩码,每个钩码质量均为100克,取g=9.8 m/s2.(1)关于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A.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B.每次实验都必须保证结点位于O点C.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D.实验时还需要用一个力传感器单独测量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2)根据某次实验得到的数据,该同学已经按照力的图示的要求画出了F1、F2,请你作图得到F1、F2的合力F(只作图,不求大小),并写出该合力不完全竖直的一种可能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实验开始前,需要调节木板使其位于竖直平面内,以保证钩码重力等于细线中的拉力,选项A正确;该装置每次实验不需要保证结点位于O点,选项B错误;实验时需要记录钩码数量、两力传感器的示数和三细绳的方向,选项C正确;悬挂于O点钩码的总重力可以根据钩码的质量得出,不需要力传感器测量,选项D错误.(2)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该合力方向不完全在竖直方向的可能原因是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答案】(1)AC(2)如解析图所示定滑轮有摩擦、木板未竖直放置等(回答出一项合理答案即可)8.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有下列实验步骤: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B.只用一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和细绳的方向,按同样比例做出力F′的图示.C.改变两个分力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D.记下两只弹簧秤的示数F1、F2及结点的位置,描下两条细绳的方向,在纸上按比例做出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比较力F′与F,可以看出,它们在实验误差范围内是相等的.F.把两条细绳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拉橡皮条,橡皮条伸长,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上述步骤中,正确的顺序是(填写步骤前面的字母).【解析】实验步骤本着先安装设备(或者实验器材),然后进行测量的思路进行设计,同时注意操作的先后逻辑以及简单易行的原则,由此可知该实验步骤为:AFDBEC.【答案】AFDBEC9.如图所示,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DIS实验装置研究支架上力的分解.A、B为两个相同的双向力传感器,该型号传感器在受到拉力时读数为正,受到压力时读数为负.A连接质量不计的细绳,可沿固定的板做圆弧形移动.B固定不动,通过光滑铰链连接长0.3 m的杆.将细绳连接在杆右端O点构成支架.保持杆在水平方向,按如下步骤操作:①测量绳子与水平杆的夹角∠AOB=θ.②对两个传感器进行调零.③用另一根绳在O点悬挂一个钩码,记录两个传感器的读数.④取下钩码,移动传感器A改变θ角.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得到表格.θ30°60°…150°…F1/N 1.0010.580… 1.002…F2/N-0.868-0.291…0.865…(1)根据表格,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填“F1”或“F2”),钩码质量为kg(保留一位有效数字).(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对此操作说明正确的是.A.因为事先忘记调零B.何时调零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C.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D.可以完全消除实验的误差【解析】(1)由表格数据可知,F1都是正值,传感器受到的都是拉力,因绳子只能提供拉力,故A传感器对应的是表中力F1.对结点O受力分析有:F1sin 30°=mg,解得:m=0.05 kg.(2)本实验中多次对传感器进行调零,为了消除横杆自身重力对结果的影响,C对.【答案】(1)F10.05(2)C10.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与OC为细绳.根据实验数据在白纸上所作图如图乙所示,已知实验过程中操作正确.(1)乙图中F1、F2、F、F′四个力,其中力(填上述字母)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得的.实验中,要求先后两次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指的是(填正确选项前字母).A.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1和F2的大小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B.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C.橡皮条伸长到同一长度D.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到同一长度(2)丙图是测量中某一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读出该力大小为N.【解析】(1)F在以F1与F2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上,不是由弹簧测力计直接测出的.该实验采用了“等效替代”法,即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的,前后两次要求橡皮条沿同一方向伸长同一长度,故A、B、C错误,D正确.(2)由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可知,其分度值为1 N,所示为:10.0 N.【答案】(1)F D(2)10.011.某实验小组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和一个量角器等器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固定在竖直木板上的量角器的直边水平,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于量角器的圆心O的正上方A处,另一端系绳套1和绳套2.主要实验步骤如下:A.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竖直向下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B.弹簧测力计挂在绳套1上,手拉着绳套2,缓慢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到达O处,此时绳套1沿0°方向,绳套2沿120°方向,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C.根据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F1的拉力F1′=① .D.比较②,即可初步验证.E.只改变绳套2的方向,重复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1)完成实验步骤:①;②.(2)将绳套1由0°方向缓慢转动到60°方向,同时绳套2由120°方向缓慢转动到180°方向,此过程中保持橡皮筋的结点在O处不动,保持绳套1和绳套2的夹角120°不变.关于绳套1的拉力大小的变化,下列结论正确的是(填选项前的序号).A.逐渐增大B.先增大后减小C.逐渐减小D.先减小后增大【解析】(1)由平行四边形定则计算绳套1的拉力F1′=F tan 30°=3 3F通过比较F1和F1′,在误差范围内相同,则可初步验证.(2)两个绳套在转动过程中,合力保持不变,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绳套1的拉力大小逐渐增大,故A对.【答案】(1)①F3②F1和F1′(2)A1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用铅笔描下O点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再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的方向,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中两个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C.在作力F1、F2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F′的图示时,可以选取不同的标度D.最后,连接F1、F2和F′三个力的末端,验证所得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2)甲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都是10 N,他把弹簧测力计校零之后,先测量一个质量为1 kg的物体的重力,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 N,换用另外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这个物体的重力,发现示数还是8.2 N,测量重力的操作都是正确的是,如果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么?(填“有”或者“没有”).乙同学实验后才发现忘记对这两个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他把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在实验台上,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0.3 N,乙同学的弹簧测力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么?(填“有”或者“没有”).【解析】(1)拉橡皮条的细绳适当长一些,以方便画出力的方向,可以减小误差,故A正确;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否则会影响拉力大小,故B正确;在作力F1、F2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F′的图示时,也必须选取相同的标度,故C错误;根据F1、F2作出平行四边形,比较对角线和F′的关系,故D错误.(2)用两个校零后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同一个物体发现示数相等,则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劲度系数相等,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拉力和伸长量成正比,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若两个弹簧测力计测量前都没有校零,且没有拉力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0.3 N,则用此弹簧测力计测量时,弹力的大小实际值应等于测量值减去0.3 N,根据实验值作平行四边形时,误差较大,对实验有影响.【答案】(1)AB(2)没有有。
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习题
1.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里作用效果是指()A.弹簧测力计的弹簧被拉长B.固定橡皮条的图钉受拉力产生形变C.细绳套受拉力产生形变D.使橡皮条在某一方向上伸长到某一长度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第一步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第二步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结点到达同一位置O.第二步中必须记录的是()A.两细绳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B.橡皮条伸长的长度和两细绳的方向C.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橡皮条伸长的长度D.两细绳套的方向和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两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为90°,以便求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结点的位置重合C.若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拉力的图示F′不完全重合,说明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不一定是普通成立的D.同一实验过程中,结点O的位置允许变动4.在做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后,某同学将其实验操作过程进行了回顾,并在笔记本上记下如下几条体会,你认为他的体会中正确的是()A.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细绳套间的夹角为90°,以便算出合力的大小B.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合力的图示F与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时图示F′不完全重合,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以说明“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成立C.若F1、F2方向不变,而大小各增加1 N,则合力的方向也不变,大小也增加1 N 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5.在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时,使用弹簧测力计必须注意()A.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点B.测量前应把两弹簧测力计互相勾在一起并对拉,观察它们的示数是否相同,应选用示数相同的一对弹簧测力计C.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外壳不要与纸面摩擦D.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与木板平面平行E.在用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细绳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应在一条直线上6.在“探究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另一端系着绳套B、C(用来连接弹簧测力计).其中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为橡皮筋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1)实验中,如果只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其他步骤没有改变,那么实验结果是否会发生变化?答:________(选填“变”或“不变”)(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7.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时:(1)除已有的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细绳套、刻度尺、图钉和铅笔)外,还必须有________和________.(2)要使每次合力与分力产生相同的效果,必须()A.每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B.每次把橡皮条拉直C.每次准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每次记准细绳的方向(3)在某次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结点的位置.图中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理论值;________是力F1与F2的合力的实验值.通过把________和________进行比较,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8.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筋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中读出.(1)由图可读得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N和________N(只需读到0.1 N).(2)在方格纸(见图3-7-5)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
2020年高考物理专题复习: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1. 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两根细绳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秤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 点,用铅笔描下O 点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再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 点,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 和细绳的方向,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中两个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B. 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C. 在作力12F F 、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F 的图示时,可以选取不同的标度D. 最后,连接12F F 、和'F 三个力的末端,验证所得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2)甲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都是10N ,他把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之后,先测量一个质量为1kg 的物体的重力,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2N ,换用另外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这个物体的重力,发现示数还是8.2N ,测量重力的操作都是正确的,如果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么?_______________(“有”或者“没有”)乙同学实验后才发现忘记对这两个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他把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在实验台上,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0.3N ,乙同学的弹簧测力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么?___________(“有”或者“没有”)2.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A. 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力F 1和F 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 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至同样长度;C. 记下两个弹簧测力计F 1和F 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D. 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 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E.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F. 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G. 改变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并得出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绪军)(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练习题姓名班次、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1系上两根细绳套,如图甲所示,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OO点位置和两个细绳套的方向,并记录弹簧点,用铅笔描下橡皮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O测力计的读数,然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再次把橡皮条的一端拉到点,记下F ′和细绳的方向,作出三个力的图示,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 .实验中两个细绳套应适当长一些,可以减小实验误差A .在用力拉弹簧测力计时,拉力应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BFFF ′的图示时,可以选取不同的标度的图示时,必须选取同样的标度,而作、.在作力C21FFF ′三个力的末端,验证所得图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和、.最后连接D21 ,他把弹簧测力计校准零10 N甲同学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两个弹簧测力计的量程都是(2)的物体的重力,发现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 kg点之后,先测量一个质量为,换用另外8.2 N,测量重力的操作都是正确的是,8.2 N 一个弹簧测力计测量这个物体的重力,发现示数还是填“有”或者“没________(如果用这两个弹簧测力计进行实验,对实验结果有影响么?他把两个弹簧测力计平放在乙同学实验后才发现忘记对这两个弹簧测力计校准零点,有”).,乙同学的弹簧测力计对实验结果有影响0.3 N实验台上,发现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是填“有”或者“没有”).________(么?、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完成实验,橡皮2OC条的一端点.固定在木板上,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某一确定的 )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1)BOAOCO 的拉力是分力和的拉力是合力,.该实验中A .两次操作必须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BBOAO.实验中C 的夹角应尽可能大和.在实验中,弹簧测力计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测力计的刻度线DO 点的位置.实验中,只需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ECOFF方向的是′两力中,方向一定沿与对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乙所示的图线,则(2).________ .___ ____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3)某同学通过下述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3 实验步骤:①、将弹簧秤固定在贴有白纸的竖直木板上,其轴线沿竖直方向.②、如图甲所示,将环形橡皮筋一端挂在弹簧秤的秤钩上,另一端用圆珠笔尖竖直向下拉,FOO,,记录弹簧秤的示数、直到弹簧秤示数为某一设定值时,将橡皮筋两端的位置标记为21lOO,测出所对0.50 N.每次将弹簧秤示数改变)即橡皮筋的长度(间的距离、测量并记录21l ,部分数据如下表所示:应的
F 2.50 2.001.501.000.500/N l l 15.05 13.9813.0012.0210.97/cm0 FOOF . ′,橡皮筋的拉力记为、时橡皮筋两端的位置,重新标记为N2.50 =③、找出②中OO′ ④、在秤钩上涂抹少许润滑油,将橡皮筋搭在秤钩上,如图乙所示.用两圆珠笔尖成适当角OABAO,橡皮筋、点,将两笔尖的位置标记为度同时拉橡皮筋的两端,使秤钩的下端达到FOBF . 段的拉力记为,段的拉力记为OBOA 完成下列作图和填空:llF ________cm. =图线,根据图线求得-、利用表中数据在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1)0FOBOA,则7.60 cm=,6.00 cm=、测得(2)________N. 的大小为OAFFF ′的图示.的合力和、根据给出的标度,作出(3)OBOAF 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出实验结论.________′与、通过比较(4)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中,需要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4两根细绳,细绳的另一端都有绳套,实验中需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O . 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某同学在做该实验时认为:(1)90.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应使两个绳套之间的夹角为A°,以便计算出合力的大小.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结点重合B .拉橡皮条时,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CFF 的夹角越大越好和.拉力D21 .在不超过弹簧测力计量程的条件下,应该尽可能地使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大一些E其中正确的是.)填入相应的字母________(,且两弹簧测力计拉力的方向相互垂直,则4 N若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均为(2) 的弹簧测力计测量出它们的合力.5 N填“能”或“不能”)用一个量程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