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总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一、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二、章节内容:第1节: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1. 定义: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2. 物态变化的分类:凝华、升华、液化、汽化、熔化、凝固。
第2节: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1. 吸热过程:物质在吸收热量时发生的物态变化。
2. 放热过程:物质在放出热量时发生的物态变化。
3. 热量变化的实例:冰融化、水沸腾等。
第3节: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1. 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空调、冰箱、取暖器等。
2. 物态变化在科技领域的应用:超导、液晶等。
第4节:物态变化的计算1. 热量变化的计算公式:Q=mcΔT。
2.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守恒:能量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第5节:物态变化的相关实验1. 实验目的:验证物态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实验器材:温度计、热量计、物质样品等。
3. 实验步骤:观察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物态变化,测量热量变化。
三、教学目标:1. 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理解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规律。
3. 了解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科技领域的应用。
4. 学会使用相关公式进行物态变化的计算。
5. 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加深对物态变化规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热量变化规律。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应用实例。
3. 运用演示法,展示物态变化的相关实验。
4.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5. 利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物态变化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和分类的掌握。
2. 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物态变化热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3.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在生活和科技领域应用的理解。
六、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七、章节内容:第6节:物态变化的观察与分析1. 使用显微镜观察物态变化过程。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态变化”章节进行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性;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2. 掌握物态变化过程中热量变化的基本规律,能正确判断吸热和放热现象。
3.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定义、分类、特点以及热量变化规律。
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冰块、热水、酒精灯等)。
学具:笔记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块融化、水烧开等,引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回顾。
2. 复习知识点:(1)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性;(2)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及吸热和放热现象。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物态变化实验,如冰块融化、水蒸气液化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并观察热量变化。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定义、分类、特点;2. 物态变化热量变化规律;3. 典型例题及解题思路;4. 课后作业及作业要求。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3)计算题:一个质量为m的冰块熔化成水,需要吸收多少热量?2. 答案:(1)冰块融化:固态→液态;水烧开:液态→气态;湿衣服晾干:液态→气态;雾散去:液态→气态。
(2)正确。
(3)Q = m × L(L为冰的熔化潜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对热量变化规律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3
教案: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2. 物态变化的条件:温度、压力等。
3. 物态变化的热量变化:吸热和放热。
4.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条件和热量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条件和热量变化。
难点: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课本、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如冰棍融化、热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物理原理。
2. 知识讲解:教师利用PPT或黑板,简要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条件和热量变化。
3. 例题讲解: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如冰棍融化的过程,讲解其中的物理原理和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6. 板书设计:教师在黑板上列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条件和热量变化,以便学生复习。
7. 作业设计:教师布置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设计1. 请列出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条件和热量变化。
2. 举例说明生活中的一种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3. 计算一个冰棍融化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教师在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思考更多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物态变化的微观机制,如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一、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1. 冰棍融化:冰棍在口腔中融化,从固态变为液态。
中考复习课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
物态变化与中国古诗词——《物态变化》复习课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物理课程标准指出: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温度与物态变化联系起来。
2.教材分析为改变复习课上教师讲解解知识体系和习题的模式,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本节复习课重点以图片和图象为主线,通过课件增加学生对图片、图像的识别、探讨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增大探索空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开放思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带着问题进课堂,再带着问题走出课堂继续知识的探索,让学习感到物理就在身边,物理是有用的。
3.中招考点分析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2~4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为主.对本章的考查主要是:用语言、文字或图表描述常见物质的物理特征;能从生活和社会应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且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通过实验探究物态变化过程,会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综观近几年中考,主要考查同学们运用相关热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习中应注意:物态变化的判断及应用、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规律、液体沸腾的实验中沸腾的特点和沸点的特点、水循环,由于晶体熔化实验近十年未考,水沸腾实验近十年仅出现在2015年,故本课对实验的复习较少。
4.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掌握了两种相反的物态变化方式——熔化和凝固,同时也具备了初步的探究实验能力。
同时也学习了蒸发是汽化的一种形式,蒸发过程要吸热及现象解释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另一个难点是“白汽”形成的原因。
水循环是本课的重点。
二、学习目标:1.能说出液体温度计的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能说出蒸发的定义以及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中考物理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
第四章《物态变化》复习教学案主备人:章桂寿审核人:钟秋发时间:2012.3.30一、考纲要求的复习目标1、知识目标:(1)认识物质分类,认识温度、液体温度计测温原理,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2)理解物态变化现象、吸放热及其规律。
(3)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自然界中的水循环。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掌握物态变化规律,并熟悉应用于生活、生产,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物态变化规律的应用,重视水循环、水资源及环保方面的教育。
重难点:1、物态变化的条件及影响因素;2、用之解释有关的热现象。
广东中考命题情况:更加注意联系生活、生产及自然现象应用,重视考查解决问题及探究能力。
近五年都考了物态变化,09和11年在实验和综合能力里面命题,08-11四年都考了温度计的使用操作或读数。
二、课前延伸(一)同学们自己梳理本章知识,列出知识网络结构图(可参考《中考攻略》小册子13-17页)。
温度-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三态变化及其规律-应用(二)预习检测1、温度表示物体的程度。
摄氏温度的标度方法是规定_______________的温度作为0摄氏度,__________________ 的温度作为100摄氏度,在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份代表1℃。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成的。
使用温度计之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使用方法是:(1)被测温度不能超过。
(2)玻璃泡不要碰到或。
(3)待温度计示数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仍需留在被测物中,视线与温度计液面。
3、物质有、、三种状态,根据物态变化把右图填写完整。
4、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
同一种晶体的跟它的是的,不同晶体的熔点(凝固点)是不相同的。
5、晶体熔化成液体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
6、汽化的两种方式: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的应试技巧。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5.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解析及练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
2. 难点: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分析,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的解题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提高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讨,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详细讲解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的过程和特点。
4. 分析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让学生学会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进行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讲解解题技巧,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6.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基本概念的掌握程度。
2. 评价学生对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的理解。
3. 评价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中的表现。
七、教学资源1. 教学PPT:包含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特点和过程等内容。
2. 生活实例图片:用于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3. 中考物理物态变化题型练习:用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优质教案精选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初中物理中关于物态变化知识点。
具体内容涉及教材第八章“物态变化”第三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
我们将详细讨论各种物态变化概念、条件以及吸热和放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态变化定义及其相互关系。
2. 使学生能够分辨不同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与放热。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定义、相互关系及吸放热情况。
难点: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以及相关问题解决。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冰、水、干冰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器材(如温度计、天平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融化成水、水沸腾成水蒸气实验,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原因。
2. 知识讲解:(1)物态变化定义及分类;(2)各种物态变化条件及吸放热情况;(3)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3.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分类及其定义;2. 物态变化条件及吸放热情况;3. 典型例题及解题步骤;4. 课堂小结。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和凝华定义及相互关系;(2)举例说明各种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应用;2. 答案:(1)见板书设计;(2)如冰棒融化、水烧开、冬天出气体等;(3)见板书设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对物态变化有更直观认识。
在知识讲解和例题讲解环节,学生对物态变化概念、条件及吸放热情况有深入理解。
随堂练习和作业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雾形成、云等,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些现象,培养学以致用能力。
同时,推荐一些关于物态变化科普读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为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课,主要复习教材中关于物态变化的相关章节,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以及物态变化的种类和过程。
重点复习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现象,并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本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掌握各种物态变化的种类和过程。
2. 能够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种类和过程。
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分析,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器材(如温度计、晶体、液体等)。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观察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本质。
2. 知识讲解:介绍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概念,讲解各种物态变化的种类和过程,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如冰雪融化、水沸腾等,引导学生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本质。
4.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物态变化实验,如熔化实验、凝固实验等,让学生亲身体验物态变化过程。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板书设计:列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如物态变化的种类、过程等。
7. 作业设计:布置课后作业,包括题目和答案,如:“列举五种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制冷、空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物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物态变化过程: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列举五种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冰雪融化、水沸腾、衣服晾干、霜的形成、冰棍融化等。
2. 题目:简述固态、液态、气态的特点。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使学生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的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利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体会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采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2. 知识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阐述各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和特点。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体会物态变化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体会。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6.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活动一:物态变化接力游戏目的: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物态变化的理解和记忆。
方法: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排成一列,每组的第一名学生手持一个球(代表物质),随着老师的口令,学生需要将球按照不同的物态变化传递给组内的下一个学生。
例如,老师喊“熔化”,第一个学生将球传给第二个学生,第二个学生需要模拟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设计 第二章《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水循环)
初三年级物理中考总复习教学案第二章《物态变化》(熔化凝固水循环)一、考点梳理1、请写出下面框图各横线表示的物态变化及吸热、放热情况。
固态液态气态2、晶体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晶体的凝固条件是(1);(2)。
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不同)3、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升华,要热,我们见过的事例有:;而物质从直接变成叫凝华,要热,我们见过的事例有:。
4、叫物态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即吸热的物体能量,放热的物体能量。
物态变化有六种形式,其中的三个放热过程是、、。
5、水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水为人类做出的贡献有:;;等。
自然界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这些能量主要来自于:。
二、典型例题【例1】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适当的云中撒布干冰,靠干冰的_________吸收大量的热,使云层中的水蒸气成小冰晶,小冰晶变大后,下落后成水,落到地面形成了雨。
渲染舞台气氛时,也是向舞台上喷撒干冰,从而制造出“白雾”,这“白雾”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而成的。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例2】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填上适当的物态变化的具体形式【例3】、如下图所示,是-10℃的冰块受热熔解,熔解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分析图像可知:加热后最初5min内冰块呈态;冰块熔化过程持续分钟,此过程温度(升高/不变/降低),加热到25min时,冰全部变成℃的水。
由以上分析可知,冰是体(晶体/非晶体)。
那么,区分非晶体的重要依据是:。
三、课堂练习: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A、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时间长了会消失B、冬天挂在室外的冰冻的衣服变干C、放在饮料中的冰块过一会儿不见了D、灯丝变细2、将一盆冰水混合物放在太阳下,冰逐渐熔化的过程中:()A、冰的温度上升,水的温度不变B、水的温度上升,冰的温度不变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不变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都上升3、在很冷的地区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用水银温度计,其主要原因是( )A、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高B、固态水银比固态酒精的熔点低C、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高D、液态酒精比液态水银的凝固点低水银(固)铜酒精(固)钨铝钢纯铁-39℃1083℃-117℃3410℃660℃1350℃1356℃B、水银温度计在气温为40℃的地方不能再使用C、电灯泡内的灯丝宜用钨丝制作,因为它的熔点较高D、用铜锅冶炼钢是可以的5、温度为0℃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冰、水、水蒸气都可能存在B、水已不存在,全部结成了冰C、冰和水都可能存在,没有水蒸气D、冰已不存在,全部化成了水6、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以形式汽化的。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理解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界中物态变化现象的欲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及分类2. 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3. 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举例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5. 物态变化相关的考题解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相关考题的解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相互转化。
2. 运用举例法,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3. 采用互动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利用练习法,进行考题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介绍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相互转化。
3. 分析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4. 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物理与生活的联系。
5. 进行考题解析,巩固所学知识。
7.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物态变化的原理在科学技术领域的应用,如制冷、空调等技术。
2. 介绍物态变化相关的科学家和科学实验,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实验,观察物态变化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七、教学互动1. 设置课堂提问环节,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开展课堂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八、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小组讨论表现等。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围绕初中物理教材中“物态变化”章节进行复习。
详细内容包括:固态、液态、气态的基本特性;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及特点;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其热量变化。
2.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中的热量变化;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六种物态变化的定义、特点及其热量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展示(如冰块、水、酒精、干冰等)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冰块,引导学生思考冰块在什么条件下会变成水,变成水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2)展示干冰,让学生观察干冰在常温下的变化,思考这是哪种物态变化。
2. 例题讲解(1)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的定义及特点。
(2)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
(3)物态变化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冰块融化、水结冰、酒精蒸发、水蒸气凝结、樟脑丸变小、雪花融化。
(2)解释下列现象:夏天冰镇饮料为什么会冒冷气?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容易干?4. 小结六、板书设计1. 物态变化定义及特点2. 物态变化热量变化3. 物态变化应用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的物态变化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2)计算题:一个冰块质量为100g,在0℃时完全熔化成水,求吸收的热量。
2. 答案:(1)略(2)Q吸=cm(tt0)=2.1×10^3 J/(kg·℃)×0.1kg×(0℃(10℃))=2.1×10^3 J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物态变化的知识掌握程度,对实践应用部分是否理解透彻。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案(总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物态变化》章末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专题一:六种物态变化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的“物态变化三角形”:2.对应练习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1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一:“物态变化三角形”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2.完成对应练习第1题。
对六种物态变化的讲解基本到位,但是如果在加些生活中的例子辅助,效果应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多,可以让学生分组做,使课堂更加高效。
3.例题评析评讲练习题第1题,并对学生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纠正其认识误区。
3.回答问题,反馈信息。
纠正错误和认识过程中的误区。
此处应该讲明“状态清,变化明”。
专题二:熔化与凝固1.知识建构(1)晶体:有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无熔点(凝固点)(2)熔化条件(3)对同一晶体:熔点=凝固点2.对应练习指导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2、3、43.例题评析对应评讲练习题2、3、4,重点强调3题中的各曲线所代表的含义,并在4题中补充说明“热传递”1.对物质的熔化与凝固进行知识上的建构,补充完成题单上的知识点。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使学生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
2. 物态变化的分类: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3. 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4. 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教学难点:物态变化过程中吸热和放热的判断,以及在生活中应用实例的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2. 利用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态变化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物态变化的现象。
2. 讲解: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吸热和放热现象。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实例,如冰淇淋熔化、水蒸气凝结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态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练习题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物态变化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内容与目标1. 教学内容:物态变化中的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过程的详细解析。
2. 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各种物态变化过程,并理解它们背后的物理原理。
七、教学步骤1. 熔化与凝固:通过实验观察冰的熔化和水的凝固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
2. 汽化与液化:利用酒精灯加热液体,观察蒸汽的形成和冷却凝结成水的过程,解释汽化和液化的原理。
3. 升华与凝华:展示干冰升华时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和其在冷凝器中凝华成固态的二氧化碳,让学生了解升华和凝华的现象。
九年级物理《物态变化》中考复习教案
第五讲
物态变化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是表示物体 冷热程度 的物理量。
2: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液体热胀冷缩 的性质制成的。
3: 常用温度计的刻度是把 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 为0摄氏度,把 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100 摄氏度,分别用 0℃ 和 100℃ 表示0℃和100℃之间分 成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 1℃ 。
实验用温度计最小刻度是 1℃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 是 35℃-42 ℃ ,最小刻度是 0.1℃。
在图中,各温度计的读数分别为:
29℃ 甲为_____________
乙为_____________ -21℃
甲
乙
物态变化
气态
汽化(吸热) 液化 凝华 升华(吸热)
凝固(放热)
液态
固态
熔化(吸热)
飞机播洒干冰降雨
1、右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 -14℃
2、体温计的示数是38℃,若粗心的护士仅消 毒后就直接用它去测量37℃和39℃的病人 的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 B ) A、37℃和38℃ B、38℃和39℃ C、37℃和38℃ D、37℃和37℃
3、按温度计的使用要求,将下列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 D. B. E. A. F. C 序排列(用字母代号)___________ 100℃ A.让温度计与被测物体接触一段时间 B.选量程适当的温度计 长20cm C.从待测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每1cm表示5℃ D.估计待测液体的温度 E.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待测液体中 0℃ F.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作好记录
请将下列所学知识用线连起来
河面上冰冻解了 夏天,湿衣服变干 凝华 汽化 吸热
草木上的露珠
冰冻的衣服干了 窗上的冰花 冬天,河水封冻了 清晨的大雾 打开冰箱门看到的白气
《初中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讲义
《初中物态变化复习》教案讲义初中物态变化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法,巩固物态变化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关注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
2.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物态变化是由于分子间相对运动的不同引起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老师放一段视频,展示物质的物态变化,例如融化、沸腾等,并请学生观察。
2.引导学生和同桌讨论,观察到了什么现象?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步骤二:复习固体、液体和气体的性质和特点1.老师向学生提问:(1)固体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固体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密集排列,分子间的运动是指向振动,分子内部的距离很小。
(2)液体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液体没有一定形状,有一定的体积,分子之间较为紧密,分子之间的运动是无规则的,分子的距离较固体较大。
(3)气体有哪些性质和特点?学生回答: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间隔很大,分子之间的运动是无规则的。
步骤三:复习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老师向学生提问:(1)什么是物态变化?学生回答:物态变化是指物质由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2)物质的物态变化有哪些基本类型?学生回答:固体熔化、液体蒸发、液体沸腾、液体冷凝、气体凝华、气体升华、固体升华等。
(3)什么是熔点和沸点?学生回答:熔点是物质从固体变为液体的温度;沸点是物质从液体变为气体的温度。
步骤四:实验巩固知识点1.在实验室中,老师给出一份实验步骤和材料,让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实验来巩固所学的知识。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篇1设计意图冬天,气温低,水会结冰,说明物态是会变化的,而物态变化又是与温度的变化有关系的,物理学上是用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计这一工具对物体的温度进行具体的测量。
教材以说明书的方式,讲述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材通过“生活.物理社会”的栏目,介绍了“温室效应‘与”热岛效应“,引发学生对周边环境温度问题的思考。
在完成对各种物态变化的复习后,重新回到水循环的情景中,引导学生对水在循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物态变化进行综合概括,突出学生对学生归纳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水资源的保护作进一步的探讨,确立节约用水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教学目标1 学会正确使用酒精灯2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3能正确测量温度,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关注环境温度变化的原因。
4 知道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以及相应的吸热、放热条件5 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6 调查水资源的利用和危机,具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7 感知水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8 探究家庭或学校用水中的节水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2 能正确测量温度3 能解释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现象4 养成自觉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教具和学具学案;调查学校或家庭附近的水污染课前准备请设想你是一个普及科学知识的宣传员,以水的循环将你所知的物态变化的知识编成讲座稿。
要求:归纳六种物态变化知识,并列举自然或生活物态变化中考物理专题复习教案篇2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类认识物态的历程。
认识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多种不同状态的物质和物态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1
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第三章物态变化复习教案1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教育应该以孩子们的天性和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有趣的活动,引导他们探索世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这次的总复习,我选择了人教版九年级第三章“物态变化”作为复习内容,旨在帮助孩子们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一、设计意图在设计这次复习课时,我以“生活中的物态变化”为主题,通过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复习和理解物态变化的概念。
活动的目的是让孩子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他们的知识运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
2. 能够识别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
3. 能够运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识别和解释。
教学重点:物态变化知识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实物图片、生活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实践材料(如冰块、水、盐等)。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物态变化现象,让孩子们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回忆和复习物态变化的知识。
2. 讲解:通过PPT和实物图片,详细讲解物态变化的基本概念和分类,帮助孩子们巩固知识。
3. 实践操作: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一些物态变化的实验,如冰块融化、水沸腾等,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和掌握物态变化的知识。
4. 讨论交流:让孩子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观察到的物态变化现象,互相学习和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物态变化的课后题目,让孩子们在课后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物态变化知识的巩固和运用。
活动难点:物态变化现象的识别和解释。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通过这次复习,我发现孩子们对物态变化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他们在实践操作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但也有部分孩子在识别和解释物态变化现象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引导和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态变化》章节复习一、学习目标:1. 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掌握物态变化的规律及特点。
3. 掌握熔化、凝固、蒸发、沸腾、液化、升华、凝华现象及它们的吸、放热问题。
4. 掌握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的应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梳理知识结构,形成知识框架;明确熔化、汽化与液化是中考物理中的高频考点;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1、 温度(1)温度的定义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①单位 摄氏度 符号 ℃ ②规定0 ℃是指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100 ℃是指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沸水的温度2、 温 度 计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 ②测量范围 0~100 ℃ ;分度值1℃ ③内装液体 煤油或水银④使用前要观察 量程 和 分度值⑤使用方法: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物中、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视线与液柱的上表面相平(2)实验 室温度计 结构上 有无缩口(弯管)量程与分度值0~100℃与35~42℃),1℃与0.1℃使用上 可否取出读数,是否需要甩动(3)体温计①结构 玻璃泡、圆柱体、刻度线、缩口(弯管) ②测量范围 35℃~42℃ ;分度值0.1℃ ③内装液体 水银④与实验室温度 计的不同之处 (4)水银温度计的优点 水银的比热容小,测量的精确度高 (5)酒精温度计的优点 凝固点低,适合寒冷地区使用(1)工作原理 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3、熔化和凝固(1)定义:熔化由固态到液态;凝固由液态到固态(2)固体的分类(3)晶体(4)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晶体各种金属等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常见的非晶体糖、沥青、蜡熔化条件达到熔点,继续吸热熔化规律继续吸热,温度不变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凝固规律继续放热,温度不变熔化规律熔化时,继续吸热,温度升高凝固规律凝固时,继续放热,温度降低4、汽化和液化①汽化是指由液态到气态,汽化要吸热②两种方式(1)汽化特点: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影响因素温度、表面积、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蒸发时要吸热,具有致冷作用特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条件: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蒸发①液化是指由气态到液态,液化要放热②两种方法(2)液化冷却加压(1(25、升华和凝华6、自然界的水①冰的形成凝固;②霜的形成凝华;③露的形成液化;④雪的形成凝华;⑤雾的形成液化;⑥雹的形成凝固;基础型练习题:课件上边讲边练教学后记:《物态变化》习题课一、学习目标:1. 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会画熔化、凝固、沸腾的图象并理解其意义。
3. 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
4.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开放、探究,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自己摄取知识,并能够加强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重点: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难点: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知识点一:温度及温度的测量例1:下表是一些物质的熔点和沸点(标准大气压),根据下表,在我国各个地区都能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是()A. 水温度计B. 水银温度计C. 酒精温度计D. 乙醚温度计[针对练习]如图所示,甲是体温计,乙是实验室用温度计,它们都是利用液体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可用来测沸水温度的是;体温计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是因为体温计上有一个知识点二:熔化与凝固例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时间图像,其中物质_______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在第6min时,这种晶体处于__________状态。
[针对练习]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该特殊物质能起这种作用的主要原因是()A. 材料坚硬,不怕热B. 材料非常光滑,不易与空气作用生热C. 材料不传热D. 材料受热熔化,汽化时吸收了其与空气作用时产生的热知识点三:汽化与液化例3: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樟脑丸变小了,属于汽化现象B. 太阳出来雾散了,属于汽化现象C. 开灯的瞬间,灯丝烧断了,属于液化现象D. 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针对练习1]下列措施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A. 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B. 将湿手放在干手器下吹干C. 将湿衣服晾在通风的地方D. 将新鲜蔬菜装入保鲜袋[针对练习2]某同学在相同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知识点四:升华与凝华例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用久了的电灯灯丝变细是升华现象B. 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C. 被水蒸气烫伤比被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 人出汗后,微风吹过时感到凉爽,是因为汗液蒸发加快,带走身体中更多的热量[针对练习]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现象的是()A. 雾的形成B. 露的形成C. 冰的形成D. 霜的形成知识点五:自然界的水例5:我国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节水一直是人们生产生活中的一个主题。
农业灌溉是我国第一用水大户,目前占全国总用水量的60%左右。
但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系数只有0.46,就是说100吨水中,只有46吨被利用,其余的都白白流掉了。
如下图中,是两种农业节水灌溉的方式。
你认为更节水,理由是。
[针对练习]如图是寒冷的雪后,在植物上形成的冰柱和冰淞,请说出这两种现象中所涉及的两种物态变化。
教学后记:《物态变化》提分技巧一、学习目标:1. 能用沸点和压强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2. 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
二、重点、难点:重点:能用沸点和压强的关系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难点:知道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会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图像。
1. 认识了物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利用它。
分析下表提供的信息(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知道,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能测量的温度最低;温度计选用___________作为测温物质,灵敏度最高。
物质名称水水银酒精凝固点/℃0 -39 -117 比热容/[J·(kg·℃)-1] 4.2×1030.14×103 2.4×103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2)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3.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明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1所示。
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是否与( )A.水的温度有关。
B.水的表面积有关。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有关。
D.水的质量有关。
4. 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贯通。
铁路要通过“千年冻土”区,“冻土”区路基在温度过高时会变得松软不牢固。
为解决“冻土”难题,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采取了下列措施(如图3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A.在路基的坡面上铺设一层遮阳板,减小太阳的辐射加热,可防止“冻土”液化B.路基两旁插有很多管形“热棒”,装在热棒下端的液态氨在温度升高时会汽化,从路基内部吸热,使路基温度降低C.“热棒”中氨气上升到上部会液化,液化会吸热D.铁轨铺在路枕上,可以增大火车对路基的压强5. 用手触摸刚出锅的煮鸡蛋,感觉不太烫,过一会再去触摸时感觉烫手因为( )A 鸡蛋的内部温度很高,热向外逐渐散发,所以过了一会儿才感觉烫手B 蛋壳传热较慢,感觉烫手需要一段时间C 刚捞出时蛋壳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所以不太烫手D 鸡蛋表面温度没有变化,人的感觉反应较慢6.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 )A 人体的温度B 北方冬季的平均气温C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房间温度D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7.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B 所有的固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 物质升华时会放出热量D 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做汽化8. 雨的形成是与自然界水循环相关的复杂过程,地球上的水先升腾到高空变成水滴,成为云的主要组成部分,当满足一定条件时,云中的水滴先后要经历转变为水蒸气、小冰晶等过程,才能形成雨落到地面,那么,从云中的水滴到降雨的过程中,水先后经历的物态变化是A 液化、汽化、凝固B 升华、凝华、熔化C 汽化、凝华、熔化D 液化、凝固、熔化9.如图是某种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物质是一种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为50℃C.图像中的BC段表示该物质的熔化过程D.在第10分钟时该物质的状态为液态10.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课上,两组同学记录如下表: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甲组水温/℃85 88 90 92.5 95.5 97 98 98 98乙组水温/℃86 89.5 92 93.5 96.5 98.5 98.5 98.5 98.5 (1)由上表可知:甲组水沸腾时的温度为℃,乙组的水在第 min开始沸腾。
(2)由实验可知,水在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3)甲、乙两组测出水沸腾时的温度都小于100℃,这是因为当时的大气压 1标准大气压,甲、乙两组测出的沸点不同,这是因为实验存在。
(4)图5是不同时间观察到水中气泡产生情况。
其中表示水沸腾现象的是()11. 夏天一半瓶饮料在冰箱中冷冻后,取出放一会儿,饮料瓶外壁有水珠,马上用干毛巾擦掉,过一会儿又出现水珠。
关于水珠的形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B.水汽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D.冰熔化形成的教学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