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配套练习

人教版2024年高考一轮复习地理考点《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配套练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配套练习小题狂练第7讲:大气的受热过程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

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随纬度的增高而递减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加2.臭氧总量减少直接导致( )A.太阳紫外线辐射减小B.平流层气温降低C.酸雨区面积缩小D.地面辐射强度减弱2019年国庆节上映的电影《中国机长》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2018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由重庆飞往拉萨,在起飞半小时后、飞行高度9 800米时突发事故,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副机长曾半个身子被吸出机外,后经机组人员齐心协力,最后所有人和飞机都安全返航,机长刘传健创造了比“萨利机长”更伟大的航空奇迹。

下图是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3.影片中航班返航过程中遇雷暴云,剧烈颠簸,此时飞机所处大气分层为( )A.甲B.乙C.丙D.丁4.航班突发事故时机上人员面临的危险不包括( )A.低温B.强风C.辐射D.缺氧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5.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源于( )A.①B.③C.⑤D.⑥6.图中辐射波长类似的组合是(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7.雾霾的出现可能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⑤增强2020年11月17日至18日,山东省德州市出现降温、降水天气。

农业专家表示,这次降水对冬小麦生长较为有利,但对部分旺长的麦田来说,要注意防止冻害发生。

上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8.德州出现冻害的原因是(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9.为了减少冻害带来的危害,德州的农民采用了熏烟的方法,其原理是( )A.增强①B.增强②C.增强③D.增强④10.浓雾出现时(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增强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景观。

11..此时天气最可能是( )A.晴朗、无风 B.阴雨、无风C.晴朗、大风 D.阴雨、大风12..图示大气现象()A.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上升引起B.可能使近地面大气污染加剧C.由近地面大气强烈下沉引起D.有利于近地面大气污染扩散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某月平均气温等温线分布。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如果美国东海岸有一艘油轮不幸失事,使原油泄入海中,下列渔场中最先可能受污染的是( ) A.舟山渔场B.纽芬兰渔场C.北海道渔场D.秘鲁渔场【答案】B【解析】从距离和洋流的流动方向判断,该事故产生的油污会顺着墨西哥湾暖流北上,最先受污染的可能是纽芬兰渔场。

【考点】洋流3.当法国的埃菲尔铁塔21米处的气温为15ºC时,其塔顶部321米高处的气温约为()A.12ºC B.13.2ºC C.12.2ºC D.6ºC【答案】B【解析】随海拔高度上升,气温下降,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 ºC,塔顶321米与21米相差300米,温度相差1.8 ºC,塔顶的气温约为13.2ºC,选B项。

【考点】地形对气温影响4.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 A B.B C.C D.D【答案】D【解析】从图中各箭头方向及来源判断,A为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

故选D。

【2】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A.辐射A减弱B.B辐射增强C.C辐射增强D.D辐射增强【答案】D【解析】夜晚主要是通过地面辐射散热,而阴天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多,产生的大气逆辐射强,保温效应好,所以气温高,而图中D代表大气逆辐射。

故选D。

【考点】大气的热力作用5.读下图,完成下列小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

绝密★启用前2021届高考地理试题——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分卷I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4.0分,共56分)每年冬天,浙江省农业厅专家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支招。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

如图1);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

如图2)。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1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 B.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C.防病虫害 D.防洪、防涝2、图2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A.使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下图为在我国东北地区某蔬菜大棚里所拍摄的照片。

据图回答下列各题。

3、冬春季节,菜农常在大棚内墙上悬挂光亮镜面膜,对其悬挂位置及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南墙,提高棚内气温 B.北墙,增加棚内光照C.南墙,增加棚内光照 D.北墙,提高棚内湿度4、在夏季,菜农有时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这样做的目的是()A.增加大气逆辐射,降低棚内气温B.阻止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气温过低C.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采取地膜覆盖的方式栽培作物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预防病虫害等方面。

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图”及“华北某地地膜覆盖景观图”,完成下列各题。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原理是()A.减弱了②环节的散失 B.增强了③环节C.增强了①环节 D.增强了④环节6、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作用是()A.减弱②,保持地温 B.反射①,降低地温C.反射④,增加光效 D.吸收④,增加地温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1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3.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4.右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5.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C.大气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6.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以下,形成冻雨。

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图1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 高空自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

据此完成1~2题。

7.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 A .甲地比乙地稳定 B .乙地对流最旺盛 C .乙地比丙地稳定 D .丙地最稳定 8.正午前后( ) A .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 .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 .丙地刮起东北风D .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9.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B .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C .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D .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0.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B .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C .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D .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1~12题。

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南校区地理必修一同步训练09 2.3.1大气热状况 2014.11.17【基础知识识记】 1.因为 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所以海拔每上升1000m ,气温平均下降 ℃。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现为 、散射和 。

因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所以多云的白天气温较 。

在阴天、黄昏、黎明情况下大气中的亮光来自大气对太阳辐射的 作用。

晴朗天空呈现蔚蓝色是因大气分子对太阳蓝色光的 能力较强所致。

3.物体辐射的波长主要与 高低有关, 辐射是短波辐射, 和 辐射属于长波辐射。

对流层中的 和 对长波辐射吸收能力很 。

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很 。

4.射向地面的 辐射叫大气逆辐射,它能补偿地面热量损耗,对地面起到 作用。

多云的夜晚气温较晴天偏 。

主要原因是云量多时 辐射较强,大气 作用相应增强。

5.影响地面辐射强弱主要有 因素和 因素。

其中 因素通过太阳高度角影响太阳辐射强度,而 的差异直接影响地面对太阳辐射的 率和 率。

另外,白天云量大气温偏 。

说明 因素对地面辐射的变化影响较大。

6.对流层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 作用,对地面具有 作用,所以,与月球相比,地球表面白天气温偏 ,夜晚气温偏 ,气温日较差偏 。

同样道理,深秋与早春季节,由于晴天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比阴天 ,气温偏 ,容易发生霜冻危害。

7. 一日之中, 左右气温最高, 前后气温最低,晴天的气温日较差比阴天 。

北半球大陆一般是 月最热, 月最冷,南半球海洋上 月气温最高。

大陆上气温的年较差比海洋要 。

8. 世界气温一般是由 向 递减的,说明 是影响气温分布基本因素,夏季大陆等温线凸向 方向。

气温较同纬度海洋偏 , 说明 因素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9. 我国 高原夏季气温最低,主要与 因素有关。

盆地夏季最热主要与 和 因素密切相关。

【基本能力训练】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 .① B.② C.③ D .④ 2.对Ⅰ、Ⅱ、Ⅲ三层大气的说法有错的是( )A .Ⅰ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B .Ⅱ、Ⅲ层热量来自太阳辐射C .Ⅱ 层适宜高空飞行D .Ⅲ层对短波通信影响较大读图2回答3~5题。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后活页训练

第二章  第三节  第1课时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课后活页训练

一、选择题(2010年亳州摸底)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回答1~4题。

1.关于辐射能量的正确叙述是()A.①>⑤B.③>⑤C.③+④=②+⑦D.③+④=②+⑤解析:选C。

大气收入热量与支出热量基本平衡。

2.关于辐射波长的正确判断是()A.①>③B.⑤>④C.①>⑤D.③=④解析:选D。

波的长短与物体温度相关。

3.不能吸收②部分能量的是()A.CO2B.O2C.O3D.水汽解析:选B。

CO2、水汽吸收太阳辐射红外光,O3吸收紫外光,O2不具有吸收作用。

4.天空有云时()A.①比晴天辐射强B.③比晴天辐射弱C.④比晴天辐射强D.⑥比晴天辐射强解析:选C。

天空有云时白天云层反射强气温低,夜间逆辐射增强气温高。

5.下列四幅图是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解析:选D。

海洋温差小于陆地,阴天的海洋温差小于晴天海洋。

6.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主要是由于()A.大气中的水汽和CO2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臭氧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而增温B.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补充C.大气中的云层和尘埃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D.大气热容量大,容易降温答案:B7.(2010年西安月考)新疆地区有“早穿皮袄午披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②夜间大气逆辐射弱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④大气吸收太阳辐射能少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解析:选B。

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很高,夜晚,大气的逆辐射弱,气温很低。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8~9题。

8.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9.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C.增强c辐射D.改变b的辐射方向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辐射,b表示地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原理常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练习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原理常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练习

常考点一大气的受热状况(2018·湖南株洲模拟)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密切相关。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气压值变化。

据此完成1~2题。

1.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恢复,吸收大气中CO2最多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C.全球变暖,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D.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2.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答案 1.D 2.B解析第1题,青藏高原夏季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近地面气压低,对流层顶气压也最低,D正确。

第2题,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与其高度密切相关,对流层顶越高,气压越低。

图中1~7月折线斜率最大的时间为4月,对流层顶气压变化幅度最大的时段为4月,所以该月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

关键原理“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数树深红出浅黄”的时节,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A.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B.我国江南地区草长莺飞C.“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D.美国洛杉矶地区森林火险等级高2.“夜来霜”的形成原因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减弱D.④减弱答案 1.C 2.D解析第1题,“数树深红出浅黄”反映的是秋冬季节,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快,我国江南地区秋风萧瑟,此时适合“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考察,美国洛杉矶为地中海气候,此时温和多雨,森林火险等级低,所以C正确。

第2题,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晴天晚上多霜,主要是由于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保温效果差,故气温骤降,易形成霜冻,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是④减弱,所以D正确。

(2018·济南模拟)林线、雪线的高度分布对人类活动具有很大影响,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

山体效应是指由隆起山体造成的垂直带界限如林线、雪线等,在内陆的巨型山体或者山系中央和外围地区分布高度存在差异的现象。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解析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解析版)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解析版)(2018·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亚轨道一般是指距离地面20至100千米的空域,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最低轨道高度之间,也称为天空过渡区。

据此完成第1题。

1.中纬度地区,某飞行器自地面进入亚轨道下界时,其气温变化的一般特点是A.一直下降B.一直上升C.先上升后下降D.先下降后升高答案D气球作为探索高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运用。

据此完成第2题。

2.若不考虑气球破裂,在下列地点释放时,高度升到最大的是A.新加坡B.拉萨C.南极点D.北极点答案A3.(2018·金华市十校期末联考)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A.夜晚风力微弱B.大气逆辐射弱C.地面辐射较强D.太阳辐射较强答案B读右图,回答4、5题。

4.图中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吸收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5.下列能源类型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天然气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答案 4.B 5.C(2018·绍兴一中期末)读“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辐射关系示意图”,完成6、7题。

6.H的数值应为A.40 B.60 C.125 D.1347.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不会影响A.A的数值B.B的数值C.I的数值D.G的数值答案 6.B7.A解析第1题,大气热量收入=114+10+23+19=166,热量支出=106+H,所以H的数值应为60。

第2题,连续多日的雾霾天气会影响B、I、G的数值,但不会影响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下面甲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乙图为宁波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

读图,回答8~9题。

8、甲图中A.①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B.②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C.③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D.④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9.照片拍摄季节,宁波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

A.增强 a 辐射
B.增强 b 辐射
C.增强 c 辐射
D.改变 b 的辐射方向
C.①大部分被大气吸收 D.大气对①具有削弱作用
2/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26.阴天夜晚比晴天夜晚气温高,是因为
A.①减弱 B.④增强 C.③增强 D.②增强
27.淮安市郊区农民在冬季用塑料大棚种植蔬菜,用塑料大棚的主要目的是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A.A 层 B.B 层 C.C 层 D.AB 层
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
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
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
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 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 B 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对流,以平流运动为主,B 不符合题意;该层中的臭氧吸收大量紫外线,使大气增温,C 不符合题
意;大气层中能反射无线电波的是高层大气中的电离层,D 符合题意。故选 D。
16.B 17.C
【解析】 5/8
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分析】
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不在对流层和平流层,故 A、B 项错误;大气污染与通信中断无关,
7.A.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A 错误;
B.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 错误; 3.霜冻一般都是出现在气温较低的晚间,而 14 日、16 日晚间都是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更弱,
C.③表示地面辐射,C 正确;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晚间气温低,C 对。
D.④表示大气逆辐射,D 错误。故选 C。
较低,故 B 项正确。
从而保护作物,减轻冻害。故选 C。

2020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2020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检测:(九)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九)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大气运动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气象卫星监测到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图中首先增强的是()A.①B.②C.③D.④2.北京2018年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2017年7月份升高,最可能的原因是() A.太阳高度较7月份小B.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C.人类大量砍伐森林D.日照时数少,光合作用弱解析:1.B 2.B第1题,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最先表现在吸收地面辐射增多,然后使大气逆辐射增强,散失到宇宙空间的热量减少,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地面辐射也会增强,图中②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第2题,北京2月份二氧化碳浓度较7月份升高,最可能是由燃烧化石燃料取暖,释放二氧化碳增多造成的。

初冬时节,北方的很多城市道路两侧的树木都被刷上白漆,就像穿了“白裙”,树木涂白是指用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等)将树干涂成白色,一般涂刷至距地面1.1~1.5 m的高度。

据此完成3~4题。

3.绿化部门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营养,提高抵抗力B.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C.防治牲畜啃食D.防止冬春火灾4.树木涂白后()A.减少地面长波辐射,防止地面热量流失B.使树木萌芽、开花提前,躲过早春低温冻害C.使树干昼夜温差变小,减轻树皮开裂D.增加对阳光的吸收率,减少冻害发生概率解析:3.B 4.C第3题,树木主要从根系吸收营养,生石灰和硫磺是涂在树干上,并且也不是植物的养分;城市地区不会出现大量牲畜;城市内树木较为稀疏且维护好,出现火灾的可能性小;结合材料中行道树涂白剂主要成分是生石灰和硫磺,可以知道给行道树穿“白裙”的主要目的是起到杀菌、杀虫、提高抗病能力的作用,故B正确。

第4题,树木涂白不会影响地面辐射和气温,因此也不会影响树木萌芽和开花时间。

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少对阳光的吸收率;树木涂白可以反射阳光,减弱树干吸收太阳辐射,使得树干昼夜温差减小,减轻树皮开裂,起到保护植物的作用。

《大气受热过程》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大气受热过程》高考考点训练(解析版)

微专题五大气运动微考点1 大气受热过程一、单项选择题(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2022·西藏·拉萨中学高三阶段练习)干旱、半干旱区的绿洲和荒漠的性质差异,引起气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造成了局部地区的热力环流。

下图示意7月河西走廊某绿洲与荒漠间测得的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

据此完成问题。

1.绿洲内的玉米田经常灌溉,与灌溉前相比,灌溉后()A.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滞后B.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提前C.气温下降,最高气温峰值提前D.气温上升,最高气温峰值滞后2.在大气较稳定且风速中等的晴朗白天,绿洲往往形成稳定的逆温,时间约始于北京时间()A.8:00B.12:00C.17:00D.20:00 3.绿洲与荒漠间的局地热力环流除了造成温度的变化外,还能造成()A.绿洲上部增湿B.绿洲下部增湿C.荒漠下部减湿D.荒漠下部增湿【答案】1.A 2.C 3.D【解析】1.根据图例以及所学知识,灌溉后,土壤水分含量变大,升温慢,白天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获得的来自地面的热量减少,故气温下降,B、D项错误;土壤增温变慢,地面辐射最强也比原来之后,故最高气温峰值也会滞后,C错误,A正确。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2.逆温现象是随海拔升高,气温也升高的现象,读图分析绿洲距地面5m和10m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北京时间17点起开始大致上距地面5m的气温低于距地面10m的气温,出现稳定的逆温现象。

故本题ABD项错误,正确答案为C。

3.绿洲与荒漠之间进行局地热力环流,由图可知,绿洲近地面气温低气压高。

荒漠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风从高压吹向低压,绿洲的水汽被携带至荒漠部分,水分下渗造成荒漠下部增湿,D项正确,ABC项错误,本题选D。

(2022·浙江·模拟预测)雾容易形成在高湿、微风、晴朗、低温的天气。

读吉林省地形图及吉林省各区域1961年-2000年平均雾日数月际变化图,完成下面小题。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完整word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doc

大气的受热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 ①- ② - ③B. ① - ④ - ②C. ② - ③ - ④D. ③- ④ - 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 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 13 日、 14 日B. 13 日、 15 日C.14 日、 16 日D.15 日、 16 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 增强太阳辐射B. 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 .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 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 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 A 层B. B 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 A 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二轮复习小专题训练:大气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一、选择题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造成的热量散失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解析第1题,我国北方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减弱地面辐射造成的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

第2题,果树下进行地膜覆盖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光合效率,可使苹果着色均匀,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 1.A 2.C下图为地球大气的垂直分层图(部分)。

读图回答3~4题。

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4.有关该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B.天气晴朗,对流旺盛,有利于高空飞行C.上部冷下部热,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D.顶部与底部的气温相差50 ℃左右解析:第3题,根据图中大气层距地面的高度可知该大气层是平流层,平流层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30 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故选A。

第4题,平流层上热下冷,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大气平稳,天气晴朗,有利于高空飞行,图中大气层的温差约为50 ℃。

答案:3.A 4.D下图为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关系示意图。

据此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6.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是( )A.地面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解析:第5题,根据图中箭头的指向关系,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第二章 大气运动1.2大气的受热过程

第二章 大气运动1.2大气的受热过程

4.逆温现象及其影响分析
(1)逆温现象的表现分析 一般情况下,气温随海拔升 高而降低,大约每升高1 000 米,气温下降6 ℃,但有时会 出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上升 的现象,即出现了逆温现象 (如右图所示B、C之间),根 据其成因分为辐射逆温、
锋面逆温、平流逆温和 地形逆温等。
(2)辐射逆温的生消过程分析
太阳能 贫乏
(6)光照、热量的联系与区别 ①海拔相近:高纬地区光照优于低纬地区,内陆地区光照优于沿 海地区(天气晴朗)。 ②纬度相近:高海拔地区光照优于低海拔地区(大气密度),气候 干旱地区光照优于气候湿润地区(大气中水汽含量)。 ③一般情况:低纬地区光热充足,高纬地区光热不足;中低纬高 山高原地区,光多热少;中高纬内陆干旱地区,光多热少。
(7)分析昼夜温差大小的方法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
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①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 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③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 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
1.大气的受热过程
练习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所表示的过程或作用,对应正确的是 D A.①——大气吸收 B.②——大气散射 C.③——大气反射 D.④——大气逆辐射
练习1: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中 A A.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 B.反射作用的强弱与云层的多少及厚度呈反比 C.太阳可见光中的红、橙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D.可见光不会受到任何削弱,可以全额到达地面并被吸收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大气受热过程试题答案及解析1.一架飞机从赤道飞往北极,一直保持在12千米的高度,这架飞机是从()A.对流层飞往平流层B.对流层飞往对流层C.平流层飞往对流层D.平流层飞往平流层【答案】B【解析】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是地面辐射,对流层上界高度随纬度变化而变化。

它的高度因纬度而不同,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在高纬度地区平均为8~9千米。

所以这架飞机是从对流层飞往平流层。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的垂直分层。

2.读“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图中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故选C。

【2】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逆辐射D.大气辐射【答案】B【解析】近地面的大气对太阳辐射吸收很少,主要是吸收地面辐射,获得热量;而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大气辐射是大气散发热量。

故选B。

【3】能体现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的箭头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C【解析】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归还地面散发热量,进而对地面有保温作用,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③。

选C。

【考点】大气的受热过程3.读“亚洲季风图”,回答下列问题。

(12分)(1)此图表示的是_____月份季风图。

此时是北半球的季,亚欧大陆上形成(高、低)气压,它切断了气压带,使其只能保留在海洋里。

(2)E的风向为_____风,F的风向为______风。

(3)半年后,A处盛行季风(风向),B处盛行季风(风向)。

(4)东亚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是;而南亚季风的主要成因是。

【答案】(1)7 夏季低副热带高(2)东南西南(3)西北东北(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解析】(1)该季节盛行东南和西南季风,为7月份季风图,为北半球的夏季;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亚欧大陆形成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气压带。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完整版)大气的受热过程.同步练习题(含参考答案)

大气的受热过程一、单选题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正确的顺序是()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2.使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A.①B.②C.③D.④读某地连续四天天气状况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3.只考虑天气状况的影响,易出现霜冻的是A.13日、14日B.13日、15日C.14日、16日D.15日、16日4.农民为了减轻霜冻对农业的影响,在田间释放烟幕,这是为了()A.增强太阳辐射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短波辐射D.增强大气逆辐射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

5.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6.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图甲为小明同学拍摄的扬州市郊某蔬菜大棚的照片。

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各种辐射。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7.关于图中各辐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大气辐射B.②表示大气逆辐射C.③是地面辐射D.④表示太阳辐射8.该蔬菜大棚在夏季覆盖黑色尼龙网目的是A.增强①B.削弱②C.增强③D.削弱④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9.图中适宜飞机飞行的是A.A层B.B层C.C 层D.AB层10.下列关于A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大气上部热、下部冷B.高度与纬度位置无关C.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发生在该层D.集中了大气圈质量的1/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

11.下列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的是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B.大气运动以平流运动为主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D.能反射无线电波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受热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9大气受热过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9大气受热过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大气受热过程(建议用时:40分钟)[合格过关练]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

读图,完成1~2题。

1.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A.① B.②C.③ D.④2.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会导致( )A.①减弱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减弱1.D 2.C[第1题,据图中箭头特点可知,①为来自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为云层反射作用,③为大气逆辐射,④为地面辐射。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故选D。

第2题,人类活动排放的二氧化碳增多,则会增强大气逆辐射,故选C。

]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解释生活中很多自然现象,以便更好地服务我们的生活。

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3~4题。

3.夏季常有这样一个现象: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云层的逆辐射强烈B.大气的吸收强烈C.大气的散射强烈D.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强烈4.霜冻常出现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原因是( )A.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B.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强C.大气的保温作用强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3.D 4.D[第3题,多云的白天由于大气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故温度较低,D正确。

第4题,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的夜晚,大气的逆辐射作用弱,大气保温效应差,地面降温快,空气中的水汽迅速降温,发生凝华现象,形成霜冻,D正确。

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作用强,即大气逆辐射强,没有霜冻,A错误;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强,气温下降慢,没有霜冻,B错误;大气的保温作用强,降温慢,没有霜冻,C错误。

] 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图。

读图,回答5~6题。

5.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 )A.①—②—③B.④—②—③C.②—③—④D.③—④—②6.阴天比晴天( )A.白天④强,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大B.白天④弱,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C.白天④弱,夜晚③弱,昼夜温差大D.白天④强,夜晚③强,昼夜温差小5.B 6.B[第5题,近地面大气升温的过程:太阳辐射→地面升温→地面辐射→大气升温→大气逆辐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练习题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内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据此完成1~2题。

1.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2.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温室效应”引起全球变暖已成事实。

结合下面两图,回答3~4题。

3.图甲为模拟温室效应的小实验,两支同样的温度计静置在阳光下,十分钟后,透明玻璃瓶内的温度计的读数可能是 ( )。

A.8℃ B.10℃ C.12℃ D.20℃4.图乙中与温室效应相对应的大气热力作用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

读图回答5~8题。

5.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
A.1.5℃B.2.5℃ C.15℃D.25℃
6.①地的各种辐射,以可见光为主的是( )
A.A1B.B1 C.C1D.D1
7.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
A.两者均增强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8.①②两地热力状况为( )
A.A1>A2B.B1>B2
C.C1<C2D.D1>D2
地面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称为有效辐射。

读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关于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
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剧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剧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渐减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渐减少
10.关于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下列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地面辐射与下垫面性质有关
B.地面温度越高,地面辐射越弱
C.空气温度越低,大气逆辐射越弱
D.空气湿度大,云量多,大气逆辐射强
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工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结合“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1~13题。

11.关于图中a、b、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A.a代表大气的直接热源 B.a、b、c所代表的辐射波长的大小关系是a<b<c C.b代表的辐射主要被大气中的臭氧吸收 D.c代表的辐射与天气状况无关
12.朱开山一家燃烧柴草防御霜冻的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改变b的辐射方向
13.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地理现象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 B.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C.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 D.黎明时分天空是明亮的
14.右上图为北半球中纬度某地某日5次观测到的近地面气温垂直分布示意图。

当日天气晴朗,日出时间为5时。

由图中信息可分析出( )
A.5时、20时大气较稳定 B.12时、15时出现逆温现象
C.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太阳辐射 D.气温日较差自下而上增大
下图为“成都和拉萨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15~16题。

15.与成都相比,拉萨( )
A.白天大气辐射强 B.夜晚大气逆辐射强C.白天太阳辐射强D.夜晚地面辐射强
16.成都和拉萨气温日较差差异较大的根本原因是两地( )
A.纬度差异较大 B.经度差异较大 C.地面状况不同 D.人类活动的差异
读右上图,完成17~18题。

17.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 C.大气辐射 D.大气逆辐射
18.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a
B.大气的反射作用——d
C.大气的吸收作用——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19.当大气垂直结构呈上下冷、中间暖的状态时,
从高空冰晶层掉下来的雪花通过暖层时融化成雨滴,
当它进入靠近地面的冷气层时,雨滴便迅速冷却至0℃
以下,形成冻雨。

下面四幅图是近地面垂直气温分布
图,有利于冻雨形成的是( )
20.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故称平流层 B.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C.该层中的CO2可吸收大量紫外线 D.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21.下列自然现象中,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无关的是( )
A.多云的夜晚通常比晴朗的夜晚温暖些 B.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的气温不会太高
C.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 D.低云笼罩的白天,天空仍是明亮的
22.在以下有关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穿过的大气层厚度越大
B.大气密度愈小,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也愈大
C.大气透明度愈大,太阳辐射愈弱 D.太阳高度角愈小,太阳辐射被大气削弱得愈少我国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霜冻现象进行探究性学习。

下图是他们通过长期收听天气预报绘制的“我国东部地区的平均初霜、终霜日期曲线图”。

据此回答23~24题。

23.图中初霜、终霜出现时间差异很大,造成这种差异的根本因素是( )
A.作物品种 B.纬度位置 C.海陆位置 D.地形
24.不利于霜冻发生的条件是( )
A.天气严寒 B.地面辐射强 C.微风 D.大气逆辐射强
下图为“地球热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25~27题。

25.下列数字所示环节与大气保温作用直接相关的有(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6.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受热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④大小有关 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①大小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大小有关 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②大小有关27.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就此现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空云量少,大气保温作用强 B.地面辐射强,地表降温慢
C.空气中水汽少,地表降温慢 D.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快
下图中甲、乙、丙三地纬度相同。

据此回答28――31问题。

28、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29、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果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30、丙地获得的太阳辐射少但气温高的原因是什么?
31、人们在到达乙地后,感到头上“火辣辣”,脚下“冷飕飕”。

说明这种描述反映的自然现象,并分析原因。

12.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___; I_______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图中Ⅰ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______。

原因是: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可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大或小),为什么?
13.读“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8分)
(1)冬半年的霜冻多发生在晴朗的夜间,其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__过程有关。

(2)多云的白天比晴朗的白天气温低,原因是:
这一原因与图中甲、乙、丙中的________过程有关。

(4分)
(3)对流层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原因是:
22.(2013·扬州摸底)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针对晴天和阴天
的气温日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绘制了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读图,
回答问题。

(14分)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理由为
_______________。

(2)下图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
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所学原理分析新疆的瓜果特别甜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