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记忆空间研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记忆空间的研究初探

摘要: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延续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我们甚至可以从中看到其延续性,思考城市的未来。在城市更新速度的加快和城市化浪潮的推进之下,保存、开发城市的记忆是人类现代文明发展的需要。但是现在的城市中大量的无记忆空间的出现,使城市文脉合记忆遭到很大的破坏。一个城市的记忆,是呈动态发展变化的,因为记忆不像历史一样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记忆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渐渐模糊的,甚至消失不见。

关键词:城市;记忆;空间

1、城市记忆空间的空间形态

在城市记忆空间中,空间是发生各样活动的容器,虽然人们在最初产生记忆的时候,往往是对空间中的事件和活动产生产生记忆,但是空间却给这些活动提供了可能和场所,也就是说空间是事件的容器。任何事件和活动都是不能脱离空间发生的,就像人们的生活一样,一定会有限制在某一个范围中,可是空间的形态却不是单一的,而是非常丰富多变的。

1、1点状记忆空间——记忆点

城市记忆空间中的点是指单个的独立的记忆要素,也就是记忆单元。点的形态有不是唯一的,它可以是一处景观、一个建筑,或者一个雕塑、一件家居,甚至是一口古井、一棵古树、一扇门、一个传说。它们的形态和样式是各不相同的,但是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

人们的生活过程中,可以给人们带来某种情感上的共鸣。例如同样的一个独立“点”,如果将它从记忆空间中移开,那么它就可能会失去它的意义。其实城市记忆空间是由无数的这种点的集合。如果说城市记忆空间是一棵树的话,那么这些记忆点就是这棵树上的枝叶。

1、2 线性记忆空间——记忆线

和灵活、多样的点状记忆空间比起来,线性记忆空间要稳定得多,并且需要很多同样属性的记忆点规律有序的排列。也就是说点与点的联系可以形成线,记忆线的存在需要点的加强。巴黎城市轴线的形成,北京中轴线的延伸都离不开点的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类型的记忆点都能凑成记忆线,一定要具有同样属性、在同样的环境中可以形成平衡状态的记忆点。也就是说这些不同的记忆点或者说记忆要素都有一个共同依附的场所,而不会有任何的冲突,并且不同的记忆要素甚至还是彼此制约和相辅相成的关系。线性记忆空间中最突出的城市记忆就是其中的生活,因为线性空间是城市中最具活力的空间,其中的市民活动也是丰富多样的。

1、3 面域记忆空间——记忆面

面域城市记忆空间的形成主要是因为气候和地形条件的影响,通常来说范围比较大,不像点状记忆空间一样灵活,也不像线性记忆空间一样单薄,面状记忆空间中的记忆点更加的复杂和多样。面状城市记忆空间可以从形态上了解这个城市的肌理特征。记忆面是由无数记忆点和记忆线相互作用、穿插而形成的有一定秩序的记忆空

间。在这种域面的记忆空间中,更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完全的归属和认同。因为它的范围比较大,在其中各种记忆点和线是相辅相成、稳定发展的,就象是大系统套子系统一样,记忆面是大的系统,其中的记忆线是子系统。在这类记忆空间中,它的内部结构和功能非常稳定,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不需要外面提供,系统内部就能满足。

2、城市记忆空间的事件模式

建筑师卡尔曼(gerhard kallmann)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当他重返离开多年的故乡柏林时,他所想看到的是他在那儿长大的房子。那栋他迫切盼望能在柏林见到的房子已经消失了,因此,卡尔曼先生就有点失落的感觉。突然间,他想起了人行道上典型的铺面:小时候,他曾经在那地面上玩耍。于是,他产生了一种已经回家了的强烈感受[1]。”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来让人们恋恋不忘的并不单单是一棵树,一幢房子,而是在这样的物质环境下人们曾经做的事情。因此,可以说事件和活动才是记忆空间的核心所在,而其他的一切都是为它服务的。因为对于有情感的人来说,被迫的接受式记忆比自己亲身参与而留下的深刻印象要难得多,足以可以看出,城市的记忆空间是为了人们能开展多样的活动提供可能。

城市空间作为城市生活的发生器,为城市生活的发生和开展提供了物质保证;城市生活又在长时间内形成了与城市空间相对应的城市文化和城市精神。

事件——空间模式,是我们在城市空间的范畴中研究城市生活的

重要工具。“每个地方的特征是由不断发生在那里的事件的模式所赋予的[2]”。是这些特殊的活动,参与其中的人,以及特殊的情境,给我们的生活留下了记忆。住房、城市的生活不是由建筑的形状和装饰和平面直接给予的,而是由我们在那儿遇见的事件和情境的特质所赋予的,总是情境让我们成为自己。……建筑和形状要紧的不是其外表形状,物理几何形状,而是发生在那里的事件。“这些事件模式总是同空间中一定的几何形式相连接的……每一个建筑和

城市根本上是由这些空间模式而非其他所构成的[3]。”事件——空间模式很好地说明了事件的发生与空间是密不可分的。

每个事件模式都是由它所出现的场所空间特征所限定的。仅仅根据某个城市空间中某些典型要素我们就能了解那儿的人的生活方式。这些要素不是建筑或房屋的僵死部分——每一个要素都有同其相连的整体生活。我们的生活空间由这些活生生的事件模式组成,因而我们的城市空间和建筑并不只是物质形体,而的确是一个充满生机的东西,一个有机的系统,一种空间中互相作用的邻近的事件模式的集合。因此说,空间模式是允许事件模式出现的先决条件和必要条件,是主要角色,它保证了事件模式在空间中持续不断地重复,使它能够赋予城市以鲜明的特色。

空间是事件的发生地,事件是记忆的内容。我们会对一个地方产生记忆,是因为对那个场所中所发生的事件产生的记忆,但是事件象过眼烟云一样,不会永恒定格,因此对于它们的记忆也只有靠着那些发生的空间来维系。其实在对记忆空间进行设计的时候,无论

是将建筑改造、还是景观人性化、或者其他方面的改进,都是为了一个目的,促进事件的多样化发生。当一个地方不管从视觉上看是多么漂亮,但是如果不能促进事件的发生的话也是没有任何用处的。城市记忆是动态发展的,今天的事件就有可能是明天的个体记忆,甚至是城市的记忆。

3、城市记忆空间的表达

城市记忆的唤起包括很多层面,因为城市记忆本身就是多元的。但是人们最不想看见的就是把城市记忆单单展示在博物馆或者地

方志中。

3、1 场景再现

场景主要是由空间环境和生活事件构成的。通过空间环境和生活事件的再现,可以唤起人们的记忆,从而获得归宿感、认同感。

场景的再现不是指将其他地方的好的东西搬过来,而是指挖掘自身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脉络,加以展现。现在有很多地方为了的建设往往忽略了场景再现的重要性,而是直接照搬或者不切实际的造假。其实场景的再现,不单单指建筑的样式的再现,在城市记忆中,建筑并不是主角。但是从很多城市现在的建设经验来看,大家认为只要把建筑做成仿古的样式就可以了。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这个,城市需要的也不是这样的造假。场景再现不管是建筑和空间形态的重现,最重要的是在遵循真实性的原则下,保留住记忆空间中的“故事”。使其在历史的历练之下显示出它的本色。

场景再现除了包括生活场景再现以外,还包括传统民俗活动的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