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十二)
成语误用90例
成语误用大盘点1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误用实例:众多的山峰,高峰俊骨,鼎足而立,撑起青天。
2.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误用实例1 :第二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误用实例2: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百分之四十五。
误用实例3:如果把我们班的男生一字排开,那他便首当其冲地映入你的眼帘。
3.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误用实例:翘首西望,海面托着的就是披着银发的苍山。
苍山如屏,洱海如镜,真是巧夺天工。
4.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误用实例1:家用电器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本趋于滞销的彩电,现在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误用实例2:近几年,“知识经济”成了炙手可热的话题。
5.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误用实例: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6.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误用实例: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不少单位引进了竞争机制,使很多人才脱颖而出,万马齐喑,可喜可贺。
7.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误用实例: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是半斤八两,各有千秋。
8.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误用实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9.深孚众望:很使人信服。
误用实例: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进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10.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1•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误用实例1 :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懂得:发展学生的智力,必须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因为二者休戚相关,紧密相联的。
成语运用十大错误分析课件
用错对象是指将成语用于不适用的对象或情境,导致语义不恰当。
详细描述
例如,将“目不暇接”错误理解为“眼睛无法看清东西”,而实际上它形容的 是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
04
成语运用正确方式及技能
学习成语的正确途径和方法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了解成语的出处和含义,从 而更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以下是成语运用的十大常见错误
1. 望文生义:误解成语的含义,例如将“屡教不改”理解为“多次教育未果”。
2. 褒贬误用:将成语的褒义误用为贬义,或将贬义误用为褒义,例如将“无微不至 ”用于贬义场合。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01
02
03
3. 语境不合
使用成语与语境不协调, 例如在轻松的场合使用过 于庄重的成语。
实例二:褒贬不分的错误
总结词
褒贬不分是指将成语的褒义或贬义用错,导致情感色 彩与实际不符。
详细描述
例如,将“绞尽脑汁”错误理解为“费尽心机”,而 实际上前者形容用尽所有精力,后者则带有贬义。
实例三:画蛇添足的错误
总结词
画蛇添足是指将成语的意思表达得不够简洁明了,反 而增加了不必要的成分。
详细描述
8. 混淆是非
将错误的成语认为是正确 的,例如将“半斤八两” 理解为“不相上下”。
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类型
9. 褒奖过度
使用褒义过度的成语,例如使用 “完善无缺”来形容一个表现正 常的人。
10. 忽视背景
忽视成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例如在西方文化中使用具有特 定文化内涵的成语。
成语运用错误的影响与避免方法
前后矛盾
总结词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
成语使用中常见错误类型以及对策(一)、误解词语,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许多源自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有些成语的理解能够利用“先分析后综合”的方法进行,如“巧夺天工”,主谓结构,“夺”,胜过,“天工”,天然的精巧,那么“巧”必然不能是天然的了。
例题:1、就在公安部门准备收网时,这帮家伙为虎作伥,毫不收敛,在罪行簿上又添新笔。
(╳)2、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几乎万人空巷,街上静悄悄的。
(╳)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展开了潜艇战,于是使用水声设备来寻找潜艇,成了同盟国要解决的首当其冲的问题。
(╳)(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4、这个小毛病不足为训,下次改掉就行了,何必大动干戈呢?(╳)5、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说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风险,吃了苦头,却没得到好处)6、北大荒虽然天荒地老,但经农垦战士的开发,已经成为商品粮基地。
(╳)(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7、我们应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生硬的模仿,不但学不到人家的本领,反而连自己原有的长处也丢掉了。
)8、“9·11”事件之后,美国股市势如破竹的下跌趋势,令世界经济雪上加霜。
(╳)(势如破竹: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9、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10、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轩然大波:常用于比喻大的纠纷或风潮)11、教育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不能总是耳提面命,摆家长作风。
(╳)12、作家不深入生活,坐在家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群众喜欢的作品。
(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了解片面狭隘,十分有限。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情况例析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误用了词义,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⑤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⑥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
成语使用常见错误举例近几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考查成语运用的试题越来越多。
我们知道,成语是汉语特有的语言现象,它的运用有一定的语境限制,如果不顾具体语境,滥用成语,就会出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不信,你看——(一)感情色彩使用不当例1在全民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领导带头,群众自会不甘落后,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才会有所好转。
例2公审大会上,李民法官面对着罪犯王冕一伙,满腔怒火,振振有辞地痛斥这帮罪犯。
上述两例均应使用带有裹义色彩的成语,而“上行下效”和“振振有辞”均属贬义,感情色彩不符。
(二)特指误用为泛指例3起伏的群山一座挨着一座,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
例4张大妈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女儿,一家人破镜重圆了。
例5二十多年来,王老师教过的学生汗牛充栋,其中不少人已成了栋梁之材。
例3中的“鳞次栉比”通常指建筑物等密集,而非群山;例4中的“破镜重圆”专指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又团圆,而非母女或“一家人”;例5中“汗牛充栋”专指书籍多,不能用于人。
(三)望文生义错使用例6大家沸沸扬扬地嚷起来,有赞成的,有反对的,争论不休。
例7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的成绩差强人意,名次落后,到了初一才有了改观。
上述两例成语的使用犯了望文生义的毛病。
例6中“沸沸扬扬”虽然多形容议论纷纷,但生活中通常使用在舆论传播方面;例7中“差强人意”是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此处句意却是不满意。
(四)滥用比喻等修辞格例8近来,水资源日见匮乏,我们应该敝帚自珍,节约用水。
例9班主任老师三十年如一日,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
例8中“敝帚自珍”比喻东西虽不好,可是自己珍惜,用在这里比喻不恰当;例9中“日理万机”形容政务繁忙(多指高级领导人),属不当夸张。
(五)语意前后重复例10多少莘莘学子,在书山中跋涉,不断探索知识的宝藏。
例11他今天表现反常,与往常截然不同。
例12敌人用尽酷刑,方志敏同志浑身被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
例13《老鼠爱大米》这首风靡大街小巷的歌曲迅速在学生中耳熟能详了。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情况例析
中学生常见成语误用类型例析一、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
如果不仔细辨析,一瞥而过,想当然地从字面上认定其意思,就容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①这部精采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说人们都从巷子里出来到大街上,多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本句从语势上看,要表述的是人们闭门不出在家里欣赏电视剧。
)②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望其项背”是“ 能够望见脖子和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此处误用了词义,当作“只能望见项背,形容差得远”来用了)③“国足挂帅”一说的准确性到目前依然无从核实,但人们都相信这决非空穴来风。
(“空穴来风”指消息、传闻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这里误解为“虚假传闻”)④兴华实业公司与菇农的纠纷,有关方面调解无果后,不得不对簿公堂。
(“对簿公堂”是指“到公堂上受审讯”,此误解为“到法庭对质”)⑤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
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
无须修改。
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
”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
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
)⑥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
(“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
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
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
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
)⑦许多农民巧妙地将服装厂剪裁后废弃的“下脚料”做成帘子,当作蔬菜大棚的“棉被”,这真是一念之差,变废为宝。
(“一念之差”的意思是一个念头的差错。
多指引起严重后果的念头。
“差”是差错,而不是差异、差别,命题者利用了考生望文生义的心理,将“一念之差”曲解为“一个观念上的差异”,以示农民和服装厂对“下脚料”一者抛弃、一者变废为宝的不同态度。
成语误用的二十五个典型个案
成语误用的二十五个典型个案1、间:空隙。
空隙中容不下一根头发。
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或情势危急到极点。
不是“形容距离小”。
【误例】近段时间,“超级女生”在全国巡回演出,每到一处,那场面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真可以用间不容发来形容。
2.对簿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公堂:旧指官吏审理案件的地方。
在法庭上受审问。
不能误用为“双方打官司”。
【误例】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3.拍手称快快:痛快。
拍掌叫好。
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不能直接用于那些欢快的场面。
【误例】文艺演出现场,身着盛装的表演者光着脚,微笑着,一边跳着傣族舞,一边向人们泼水致意,在场群众纷纷拍手称快。
4.不足为训足:值得。
训:准则,典范。
指不值得作为准则或典范。
不能理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误例】这样的小错误对于整个项目的要求来说是无伤大雅、不足为训的,我们决不能只纠缠于细枝末节而忘了根本的目标。
5.不刊之论刊:削除,古代把字写在竹简上,有错误就削去。
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
不能理解为“不能刊登、发表”。
【误例】这篇文章内容粗俗,只有华丽的辞藻,竟然在报刊上发表,简直是不刊之论。
6.目无全牛全牛:整个一头牛。
眼中没有完整的牛,只有牛的筋骨结构。
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不能理解为“没有全局观念或看不到整体”。
不能误用作贬义词。
【误例】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错误的。
7.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不能理解为“社会地位低下的人”。
【误例】有些人瞧不起民间剪纸,认为这只是下里巴人创造的玩意儿,没有艺术价值,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
8.不赞一词原指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不能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成的话”。
【误例】我对任何邪教组织的言论不赞一词。
9.不绝如缕绝:断;缕:细线。
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
成语误用原因例析
45成语富于表现力,人们爱用它来表情达意,但媒体上不能恰如其分地使用成语的例子比比皆是,笔者通过分析一些错误用例,发现其误用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不能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对成语没有一个完整准确的理解,就去运用,这是成语误用的一条重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1.整体意义理解错误有些成语来自典故,如果不知道它的来源,单从字面去理解,就有可能犯望文生义的错误。
如:“三人成虎,团结就是力量。
”这里就把“三人成虎”理解错了。
“三人成虎”语出《战国策·魏策二》:“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城里本来没有老虎,然而三个人说有老虎就让人感觉真有老虎了。
可见这个成语是用来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而不是三个人团结起来就可成为老虎,比喻团结就是力量。
2.关键字义理解错误成语是在人们长期的语言实践中渐渐形成的,历史悠久,因此,现在的一些成语还含有古语素,古语素是理解这类成语的关键,如果按今义去理解,就误解了成语的意义。
如:“他这篇文章结构松散,逻辑混乱,陈词滥调,空话连篇,真是一篇不刊之论。
”这里就把“不刊之论”的“刊”理解错了。
“刊”在这里不是今义“刊登”的意思,它是古语素,用的是古义,修改的意思,“不刊之论”就是不可改易之论,确论。
把“刊”理解为“刊登”,就犯了以今释古的弊病。
3.意义理解不完整成语理解粗枝大叶,丢掉有关语素,断章取义。
如:“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告,却视而不见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这里就把“视而不见”片面地理解为“看不见”,只注意了“不见”二字,忽视了“视”字。
“视而不见”完整地理解应是: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形容不关心,不注意。
二、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从感情色彩的角度来看,词有褒义、贬义、中性之分。
不能分辨成语的感情色彩,是成语误用又一重要原因。
主要情形如下。
1.褒义误作贬义如:“他不守纪,又不好好学习,是个名不虚传的混混儿。
”“名不虚传”谓所传的名声与实际相符,是个褒义词,不能用于不好的名声,能力之窗能力之窗46备考直通车例句显然误作贬义词,应换成中性色彩的“名副其实”。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成语用错的类型及例子
1. 望文生义型:哎呀呀,好多人会把“差强人意”理解成不满意,其实不是这样哦!就像有人说“这个球队的表现差强人意”,不是说球队表现很差,而是说还算能让人满意啦!
2. 张冠李戴型:“美轮美奂”这个成语可不能随便用在人身上呀!可不是说一个人长得美轮美奂,而是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丽的,你说是不是很容易弄错呀!比如“这座大楼美轮美奂”就很合适。
3. 褒贬误用型:“炙手可热”可不是用来夸人的哟!可别闹笑话把它用在很厉害的人身上。
它其实是个贬义词呀,像“他现在炙手可热,不可一世”才是正确的用法。
4. 语义重复型: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不就重复了嘛!“忍俊不禁”本身就有笑的意思啦,就像“他的表演让大家忍俊不禁”就行啦。
5. 前后矛盾型:一边说“莘莘学子”,一边又说没几个人,这不是矛盾嘛!“莘莘学子”表示很多学生呀,比如“校园里到处是莘莘学子”。
6. 错用对象型:“汗牛充栋”是形容书多的,不是说别的东西多呀!说“他家里的财宝汗牛充栋”就错啦,应该是“他家里的书汗牛充栋”。
7. 不合语境型:在一个很悲伤的场合说“相得益彰”合适吗?当然不合适啦!像“他们俩配合默契,相得益彰”才是在合适的语境下用。
8. 随意改造成语型:可别乱改“空穴来风”的意思呀,人家本来是说有原因的,不是说没原因的。
别到时候瞎用被人笑话哟!
9. 忽视多义型:“左右逢源”可不只是说人会办事哦,有时候也能形容做事顺利呢,比如说“他这次考试左右逢源,成绩很棒”。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成语的使用真是要特别小心,稍不注意就可能用错,咱可得多学习多积累呀!。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
有些成语的使用非常讲究,或特定语境,或特定情感色彩。
如果只是淡淡望文生义,那么会造成成语的误用。
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给大家分享: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希望大家能突破成语难关,顺利迎接2014年高考。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那是一张两人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莘莘有众多之意,与定语一位矛盾)成语误用原因分析:谦敬颠倒有些成语有谦词与敬词之分,如果辨别不准,就会犯谦敬颠倒的错误。
1王教授已谈了这些,算是抛砖引玉,下面请诸位发表高见。
(抛砖引玉‘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常作谦词,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别人身上,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刘厂长是这方面的行家,下面请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讲几句。
(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轻率,常作谦词。
把它用在刘厂长身上、同样犯了谦词敬用的毛病。
)3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保您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作为谦词。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功能混乱每个成语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语法功能,如果对此把握不准,就易造成功能混乱的错误。
1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2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
出奇制胜也不能带宾语。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形近混淆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
3周老师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关心,真称得上无所不至。
(无所不至指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后多含贬义。
把它与一字之差的成语无微不至混淆了。
)4只要我们按照科学的方法去做,无疑一定能改变那种事半功倍的状况。
(把事半功倍当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成语误用原因分析及案例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例析
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例析【摘要】成语运用已成为高考语文考查的热点,有关的练习题浩如烟海,但不少题目纰漏百出。
颠倒是非正误难明的题目数见不鲜,有的竟然是高考题,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实在令人担忧。
【关键词】成语运用命题失误一、明明运用错误却被命题者视为运用正确1.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猝不及防”是事情突然,来不及防备之意,它不能修饰被蝴蝶点了一个触吻,“猝不及防地被吻”明显搭配不当。
应表达为”猝不及防,被一只蝴蝶……”2.植物也有“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爱,让它“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投桃报李”意为他送我桃子,我拿李子回送他,比喻友好往来。
至少要涉及到双方,它投桃报李,显然不妥。
3.该会计师事务所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中国机床制造业一些有实力的集团为向国外市场渗透,采取了更加咄咄逼人的收购策略。
“咄咄逼人”意即气势汹汹,盛气凌人,用以形容言论、气度等,咄咄逼人显然不能修饰收购策略。
4.目前,以韩国现代集团为代表的一批韩资企业来盐投资,到去年年底,韩资在我市利用外资比重占到半壁江山。
“半壁江山”指保留下来或失掉的部分国土。
用以表现“韩资在我市利用外资比重”明显应用范围不当。
命题失误的原因甚难预测。
5.那时严福祥和全楼的人们正在熟睡,谁也没想到他们在香甜的梦中要和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不期而遇。
“不期而遇”意为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应用于人的行为。
用于和大火相遇显然不妥。
二、明明运用正确却被命题者视作错误1.“千年杜鹃王”是森林公园工作人员在马岗子海拔160米处发现的,树围达175厘米,鲜为人知。
经专家鉴定,其树龄已达900年以上。
“鲜为人知”意为很少有人知道。
巨树“杜鹃王”隐于森林,很少有人了解它。
该词显然运用无误。
2.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资源。
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二十二)
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二十二)106.中学生应遵守中学生的一切规章制度,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做一个名不虚传的中学生。
(名不虚传,传出的名声不是虚假的。
指实在很好,不是空有虚名。
改为名副其实。
)
107.有人说他们两个是莫逆之交,其实他们的感情一向就很好。
(莫逆之交,莫逆:没有抵触,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谊。
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据文意,是说感情不好。
)
108.只有领导干部严格自律,为政清廉,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上行下效,上面的人怎么做,下面的人就跟着怎么干。
指跟着干坏事。
贬义。
)
109.巴以冲突不断升级,中东局势充满变数,令许多旅游者和投资者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不用于躲避灾难。
)
110.这篇文章结构本来已十分严谨,编者无端在中间加了两段,真是狗尾续貂。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
不是加在中间。
)。
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分析
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分析新闻标题是被广大读者熟知的,它既可以传达事实消息,也能够承载文字艺术性、文字艺术表现力。
然而,新闻标题也有一个缺陷:新闻标题中不少成语误用案例。
因此,对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进行分析,对正确使用成语富有文字艺术色彩的新闻标题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语误用情况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义弊兼容型和拆字重组型。
义弊兼容型是指成语的义也不失,但其用字和原汁原味的成语有所出入,如“穿衣裳”误写为“穿衣衫”,“马蹄声”误写为“马踢声”;拆字重组型是指拆开成语拆字重组,如“探囊取物”误写为“探囊物取”,“此起彼伏”误写为“此伏彼起”,“山东疆”误写为“山疆东”等。
二、语误用原因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的产生主要是因为新闻写作者编辑过程糟心糟精,对成语熟义深浅不一的情况,往往容易出现各种拼写错误和义弊兼容的状况,使新闻标题中的成语出现误用状况。
此外,新闻写作者编辑也受到现行文化、媒体文化及语言风尚的影响,在使用成语时也出现不少误用行为,如此类形容词最好用成语“洋洋洒洒”,而不是“杂杂沓沓”;类似“担心”最好用“心惊肉跳”,而不是“心动肉跳”,这样的成语误用现象也是引发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的诸多原因之一。
三、语误用的分析新闻的写作,容易出现成语使用上的误用,而这些成语使用的误用虽然不会影响文章的基本内容,但是会影响文章的色彩和表达效果,减少了新闻的艺术性和表达力。
其实,要想解决新闻标题中的成语误用,必须要从源头上进行控制,即新闻写作者本身的语文水平、文字功底以及新闻文字表达能力上,必须下大功夫提高素质;此外,新闻编辑也需要严格审核新闻稿件,把成语使用的恰当正确校对一下,以保证新闻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质量。
四、结以上我们对新闻标题中成语误用案例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的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
新闻写作者如果能够正确使用成语,完善和充实新闻标题,使之更有文字艺术色彩,不仅能够提高新闻美观度,提升新闻传播效果,也有利于培养读者正确的语文素养。
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
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成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和青睐,成语表达准确、生动、有深度,因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因为人们对成语的不正确使用,国内近些年出现了不少与成语相关的误用和误写现象,为了让大家正确使用成语,今天将以《成语误写误用实例解析》为标题,讲解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首先,我们要明白的是,成语不是随便可以变换的,比如说,有的人把“失之交臂”误写为“失之臂”,“青出于蓝”误写为“青出於蓝”,这就是误写;有的人误用“官官相护”指对夫妻之间的护理,而不是对官吏之间相互照顾的意思,这就是误用。
除了误写误用,另外一个让成语错乱的因素是中式英语,很多人在使用英语时常常违背词汇和文法,而把中文成语拿来用,语言就不会表达准确,比如说,有的人会把“狗苟蝇螫”译为“dog bite fly”,这就是错乱的成语。
正确使用成语的第一步是要把握成语的真正含义,只有如此,才能准确つ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要正确使用成语,以避免误用误写。
在使用成语时,不仅要把握其真正含义,也要正确熟悉其拼写,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成语是宝贵的文化财富,不应该轻易的就误写、误用;比如说,我们把“良莠不齐”写成“良不齐”,“吃里爬外”写成“吃爬外”,读起来显得很奇怪,而且并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这实在是非常可惜的。
正确使用成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要注意不可随意拆分成语,比如说,“拆东墙补西墙”,有的人就把它拆分为“拆东墙”“补西墙”,既是误用,也是误写,这样下来,表达出来的意思就大不相同了。
最后,成语翻译也要注意,比如说,将“指鹿为马”翻译为“call a deer a horse”,这就不对了,这个成语实际上是指把错误的事情强加给别人,把它准确的翻译为“hold somebody responsible for something they have not done”,才能准确的表达出它的真正意义。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175例1.在十四届亚运会女子100米蛙泳比赛中,名将罗雪娟不孚众望,以1分06秒84的成绩刷了新的亚洲纪录,并且为中国队再添一金。
(不孚众望,不使群众信服。
意思反了。
改为“深孚众望”或“不负众望”。
)2.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浩如烟海,形容典籍、图书等极为丰富。
不能形容商品。
)3.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狭路相逢,多用来指仇人相见,彼此都不肯轻易放过。
不可用于老友见面。
)4.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
要说成“对……漠不关心”。
)5. 近一段时间来,巴以暴力流血冲突持续加剧,巴以和平面临空前绝后的威胁。
(“巴以和平面临的威胁”是空前的,但今后可能更严重,不会“绝后”。
)6.这次举行法律知识考试,有些人竟对“法人”“行政处罚”等法律基本知识素昧平生。
(素昧平生,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不用于知识。
)7.我们虽然缺乏管理经验,但可以向先进企业学习,起初可能是邯郸学步,但终究会走出自己的路来。
(邯郸学步,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既然已经不会走路了,怎么走出自己的路来?)8.运动会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捉襟见肘,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不形容衣服很不合身)9.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占便宜当然不是应该做的事。
)10.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果不其然,果然如此。
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用在这里使前后意思矛盾。
)11.他妄自菲薄别人,在班里很孤立,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个自负的人。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90例PPT共94页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成语使用错误分析90例
1、战鼓一响,法律无声。——英国 2、任何法律的根本;不,不成文法本 身就是 讲道理 ……法 律,也 ----即 明示道 理。— —爱·科 克
3、法律是最保险的头盔。——爱·科 克 4、一个国家如果纲纪不正,其国风一 定颓败 。—— 塞内加 5、法律不能使人人平等,但是在法律 面前人 人是平 等的。 ——波 洛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使用错误案例分析(十二)
56.人们提到秋白同志,总会说起他是那样大公无私,光明磊落,求全责备自己。
(求全责备,对人对事物要求十全十美,毫无缺点。
意思用对了,但求全责备不能带宾语,要说成对求全责备。
)
57.令人忧虑的是,有的出版社出了不好的作品还不置可否,听不进群众的批评。
(不置可否,不说行,也不说不行,指不表明态度。
后文有听不进群众的批评,说明态度明确。
前后矛盾。
)
58.有句歇后语: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细想起来,这也有点子虚乌有。
猪八戒长的丑陋,但敢照镜子,有什么可指责的呢?(子虚乌有,指假设的、不存在的、不真实的事情。
汉司马相如著《子虚赋》,假托子虚、乌有先生和亡是公三人问答。
用在这里,看不出要表达什么意思。
)
59.他是我大伯的老邻居,大伯有几个孩子,谁几岁,谁的性格怎样,他都洞若观火。
(洞若观火,形容有敏锐的观察力,非常清楚地看出事物的本质,好象看火一样。
用在这里不合语境。
这里可以用了如指掌。
)
60.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庄子养生主》: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