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与声画关系

合集下载

声音关系

声音关系

声画关系有三种: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3,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

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声画平行: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分立,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5,声画对位: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1)声画对比。

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

(2)声画对立。

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音画对位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包括两种艺术处理:(1)音画对比。

音乐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只存在量的差别。

例如在中国故事片《红色娘子军》中,有一组表现战士们充满青春活力、节奏快速的生活画面,而音乐是气势悠长、从容不迫的《五指山上红旗飘》。

这样的对比,产生了加强画面结构的作用。

(2)音画对立。

音乐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例如在故事片《祝福》中,善良的祥林嫂被逼成亲时撞头寻死。

兴奋欢快的结婚音乐,和祥林嫂头破血流、痛不欲生的画面形成尖锐的对立,深刻地表现了旧时代的悲剧性。

音画对位有时也能预示剧情的发展。

例如在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当宋薇和吴遥结婚时,表现宋薇沉重痛苦心情的音乐与喜庆场面相对立,预示着她婚后的不幸。

6,声画同步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有关声画关系的总结及疑问

声画关系:1,声画同步,即画面的内容就是发声体本身;影片中的对白和声响与画面动作相一致。

即影片的声带与画面严格配合,使声音(包括配音)和画面形象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画面中的视像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呈现并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反之则为声画不同步。

声画同步的作用,主要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指音乐与画面的情绪一致,节奏相同。

常用于动画影片。

美国美术电影导演沃尔特•狄斯尼(WaltDisney,1901-1966)在他所导演的“米老鼠”影片中充分运用音画同步的艺术处理。

因而音画同步的音乐,也称“米老鼠音乐”。

也常用于歌剧片、舞剧片、戏曲片或喜剧样式、惊险样式的故事片中。

有时还会形成画面、音乐与音响效果三同步。

例如中国影片《孙中山》中,北伐军出城跑步出征,先是画面与脚步音响同步出现,然后音乐也同步出现,脚步声与音乐的低音声部相结合,加强了音乐的低音,显得更加雄壮和紧张。

2,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反应镜头);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一种情形,也称声画并行、声画平行,指影视作品中声音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声音与画面各自按照自己的逻辑展开,互相补充,若即若离。

其基本特点是声音(尤其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声画平行的音乐。

也称“音画平行”。

影片音画关系的一种。

指影片中音乐与画面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人物性格、艺术风格和戏剧性矛盾冲突相互贴近,但速度节奏并不同步。

其基本特点是音乐重复或加强画面的意境、倾向或含义。

说明性音乐、渲染性音乐都属于音画平行的音乐。

3,声画对位,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例如两个人争吵,声音渐渐变成了犬吠。

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声画关系

声画关系

四、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
■ 声音和画面独立为两个时间、两个空间,观众可以根据给出的信息建 立联系。
声画关系
第三节 声画关系
■ 声画结合是现代影视的一个基本特征。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 两大元素。 ■ 声画结合的关系主要分为:声画同步、生化分立和生化对位。
一、声画同步
■ 声画同步关系是指声音和画面按照现实的逻辑相互匹配的效果。 ■ 这类声画关系中画面居于主导地位,声音必须与画面配合才能发挥作 用。
■ 看到的和听到的同步,听到的声源即在画面中。
二、声画分离
■ 声画分离的原理 ■ 声画分离技巧使观众没有看到形象也能理解叙事。使声音和形象摆脱 了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想想各自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即声音和画面不是按照现实的逻辑相配合,而是意念上的相呼应关系。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声画对立
视听语言
·声画关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声画对立
声画关系类型
➢ (2)声画对立。 声画对立是指声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节奏以至内容等方
面,是相互对立的,从而更加深化影片的主题。
➢ 这是声画分立的进一步演化,它是指声音和画面各自独立 而又相互作用的一种结构形式。声音和画面分别表达不同的内 容,它们独立发展又相互配合,分头并进又殊途同归,从不同 方面阐释同一涵义,并产生对比、象征、比喻、联想等效果。
声画关系类型
➢ 幸福欢喜的画面应该与明快昂扬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痛苦 悲伤的画面应该与深沉凄凉的音乐组合在一起,然而在很多影 片中,常常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故事片《天云山传奇》中,宋 薇与吴遥结婚一场。
➢ 声画对位中的声音,可以是音乐、音响,也可以是人物语 言;可以是画内音,也可以是画外音的形式。
声画关系类型
【技术方法】
声画对位在剪辑中使用的技法是: 串剪法(又称串位法、交错剪辑 法)。 所谓串剪就是前后镜头的画面和 声音不同时同位转换。这种方法 可加前后后镜头的呼应和感染力
具体为拖声法和捅声法。
拖声法 捅声法
声画关系类型
➢ 声画同步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声画组合关系,声音和画面 完全合拍,在节奏和情绪上基本一致,其目的是增强画面的真 实感,提高视觉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 声画分离是指声音和画面不同步,它们相互分离又有某种 内在联系,它不仅可以形成内容的省略和时间的节约,还能产 生某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 声画对位则是声画关系的一种特殊形式,即声音和画面各 自独立又相互作用,声音表达的内容和传达的情绪与画面没有 任何联系或者恰恰相反,但却可以借助于这种不和谐或反差而 达到特殊的表意效果。这种结构形式往往能产生对比、隐喻、 讽刺和象征效果。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

影视艺术中的声画关系默片时代,字幕是电影唯一的语言,在观众欣赏影片的过程中,不时插入的字幕,容易打断情节,严重影响了观众欣赏的兴趣,加上当时录音机和小汽车的出现,电影工业越来越不景气,上座率屡屡下降。

而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公司在多年实验的基础上推出的《爵士歌王》,代表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

有声电影的成功,让无声片时代的字幕被演员的对话或独白代替;让乐队现场伴奏(伴唱)被精心制作的音乐代替;甚至出现了人的脚步、呻吟、哭泣,动物的叫声,以及风声、水声、雷声、雨声等音响效果。

声音使电影银幕上的世界有声有色,也使观众耳聪目明。

如今,声音在影视中的意义越来越被人们清醒的意识到,声音已经不只是对画面的说明或注释,它已经成为现代影视艺术表现手段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一种不可缺少的审美造型手段。

正如波布克在《电影的元素》中所说“电影一旦没有了声音,无论画面拍得多好,剪辑得多好,仍然不再有真实感,因而也失去了感染力”。

前苏联蒙太奇电影学派的代表人物爱森斯坦也曾借助汉语的象形文字说“口”与“鸟”相加不只是意味着鸟有口,而是表达了“鸣”这样一种新的意义。

所以,声音与画画面的相互配合,不是二数之和而是二数之积,成为了一种新的审美创造。

人们通常把影视艺术中这种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称为声画蒙太奇。

电影声、画之关系,越来越出现变化无穷的境界,新的声画语言组合方式也因而不断被电影艺术家们推出。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声画同步;2声画分离;3声画对位。

一、声画同步大多数情况下,画面与声音基本处于同步状态,即声音是由画面中的人或物体、环境产生的,显得真实自然。

画面要表达的主题、基调正是声音表达的主题、基调;声音所展现的情绪、情调也与画面所要展示的情绪、情调保持一致。

声画同步的处理手段是影视艺术作品中最常用的处理手段之一。

声音在其中产生的效果大多是一种烘托的效果。

在故事性较强的影视艺术作品中它可以强化艺术效果,帮助画面来共同烘托、渲染主题。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

如今电影中的声音在影视艺术作品中和画面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有时甚至还会超过画面的重要性成为影视作品中最重要的元素。

电影声、画之间的关系,变化越来越多。

影视艺术作品中声音和画面的关系主要有三种:1画面占主要地位,声音烘托画面。

2声音占主要地位,画面烘托声音。

3声音与画面同样重要,谁也离不开谁。

影视艺术作品制作时赋予画面与声音的关系大致也分三种:1声画同步。

2声画对位。

3声画分立。

声音与画面的关系也有三种:音响(指作用于画面的事物所产生的声音);道白(对白,旁白,内心独白)和音乐。

我认为声音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性还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揭示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

属于电影声音范畴中的电影音乐所具有的揭示影片主题思想、奠定影片风格、创造意境的功能。

欢乐、喜悦的画面,便伴以欢乐、喜悦的旋律,例如:《小红帽》中小红帽打算去找奶奶的时候,在森林中开心的与鸟儿歌唱,音乐气氛活跃,喜悦。

《功夫熊猫》1中,当阿宝想要看霹雳武侠的时候,音乐与画面的配合就是欢快喜悦的。

再如《功夫熊猫》2中在战胜沈王爷时候的音乐转变,也使得影片情绪欢快起来;悲伤、忧郁的画面,便伴以悲伤、忧郁的乐曲,例如:泰国校园剧《初恋这件小事》中,在阿水得知阿亮学长和晓彬学姐谈恋爱的时候,失落的小水跳入水中,结合失落的音乐,让观众也感到无比的悲伤。

2.抒情功能、推动剧情发展。

音乐的抒情是音乐最具感染力的功能。

在影视中的音乐更充分的展现了这一功能,并且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

我们经常能看到影视作品中的亲人、恋人、朋友久别重逢时响起的一段段煽情音乐。

这时的音乐不但展现了抒情功能还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

例如《初恋这件小事》中最后时隔9年后,阿水和阿亮终于还是见面,终于还是将珍藏在心里的话说了出来,最终两个人可以圆满的时候,音乐就很好的起到了煽情的作用。

3.塑造人物形象。

影视艺术作品中人物的形象不但通过演员的外形、形体语言、台词等来塑造,在人物声音方面塑造形象也时非常重要的手段。

第四章 声画关系

第四章 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
第四章 声音与声画关系
电影声音的构成
语言(对白、独白)
叙述 塑造性格传达情绪
人声
声乐其它人声电 Nhomakorabea影 中
音乐



非人声 电子拟声
传达情绪 叙述 传达情绪
抒情 表现意义
无声
环境声响
叙述 造型意义 无声胜有声
声音的功能
人声:画外叙述声
造型意义:人声 显示性别、年龄 信息,参与和推 动叙事。人声的 语速、语调、声 高等元素能参与 影片的造型和表 现。
中国戏曲的表演中经 常出现声画分离的形 式,演员的唱词并不 通过相关道具的入画 来表现,而是借助演 员的演唱与表演使观 众展开想象。
黄梅戏 夫妻观灯
声画分离是影片中常 见的声画组合方式, 声画分离最基本的作 用就是扩大影片的信 息量。
黑客帝国片头: 入画:数字雨 声音:通话
声画对位指的是 声音和画面表面 上不是和谐统一 的矛盾关系,比 如视觉形象可能 是极其混乱不堪 或是残酷的,而 配以和谐优美圣 洁的乐曲。
——《毛诗序》
电影中的声乐有极强的表现意义和造型功能 ,它属于人声,可以参与塑造人物性格,将 对白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升华,用更艺术、更 精练和更震撼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它也 可以代替旁白,直接表达思想并进行评价。
人生如此,浮生如此,
缘生缘死,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情之至!
——《青蛇》片头曲 作词:黄沾
12分钟的小提琴协奏曲演奏,不仅交 代了音乐会演奏中由演奏生疏到完美 演奏的过程,也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世 和剧团的喜剧性结局。不同场景通过 平行剪辑交错在一起,反映了音乐的 伟大力量和平凡的人对于理想的执着 追求。

六:第九讲视听语言声画关系

六:第九讲视听语言声画关系
普多夫金(1893-1953)
普多夫金实验:
A. 一个人在笑 B. 手枪指着这个人的脸 C. 惊惧的脸 A+B+C=怯懦 C+B+A=勇敢
前苏联电影大师爱森斯坦:

“蒙太奇是把无 论什么镜头对列在 一起,它们必然会 联接成从这一对列 中作为新质出现的 意像。”
——《蒙太奇论》
爱森斯坦(1898-1948)
三、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这一概念最初是由爱森斯坦和
雷内· 克莱尔等著名导演在有声电影早期
提出来的。所谓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 面各自独立,分头并进而又殊途同归, 从不同方面表示同一含义,是对立统一 的辨证关系。
1.利用声音和画面形象性质的对立, 可使各自的特色在对比中更为鲜明, 从而辨明它们本质上的区别。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清]王夫之“以乐景写
2.它能发挥声音衔接画面,转换时空 的作用。 如《牧马人》(谢晋,1982)中许灵 均的旁白。 《生死恋》:夏子和大宫的通信连接 东京和八户 《人证》(佐藤纯弥,1977)八杉恭 子,18’
3.它能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 如《天云山传奇》(谢晋,1980)结 尾宋薇重回天云山。1’56”
将相同或相似的镜头
上一场景叫到的某人 叫板式 或某物,下一镜头便 出现
前呼后应,承上启 下,简洁明快地推 动剧情发展
主要 审美 特点 功能 名 称
表 现 形 式 特 点
作 用
表 现 性 蒙 太 奇
以镜头 对列为 基础, 通过相 连镜头 在形式 或内容 上相互 对照、 冲击, 从而产 生单个 镜头本 身所不 具有的 丰富涵 义。
叙 事 性 蒙 太 奇
把一系 列能表 现事态 进展和 剧情内 容的镜 头,按 一定的 时间顺 序或逻 辑顺序 有机 组

《视听语言》课件-第五章-声音和画面

《视听语言》课件-第五章-声音和画面

学习目标
了解声音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和声音的特性。 掌握人声、音响和音乐的分类及功能。
掌握声画同步、声画分离和 声画对位的特点及作用。
目录
01 声音概述 02 影视声音的三种形式 03 声画关系
目录
01 声音概述 02 影视声音的三种形式 03 声画关系
声音概述
一、声音对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声音在表情达意方面有很多优势。由于声音传播 具有振频、振幅、声源的变化,因此凭借声音的抑扬 顿挫,既可以传达传播者既定的意思,也可以激发观 众的情绪,还可以蕴含弦外之音。
视听语言
AUDIO-VISUAL LANGUAGE
章前导读
声音和画面是视听语言的两大元素。具 有多义性,它们以不同的方式组合后,会产
生相同、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情绪和意义。 例如,同是人物哭泣的场景,为其配上悲
伤的音乐,可增强这种悲伤;为其配上欢快愉 悦的音乐,可反衬这种悲伤。又如,在小偷入 室抢劫的桥段中,小偷在找东西的同时出现玻 璃瓶被打碎的声音,可突出这种紧张气氛;若 先出现玻璃瓶被打碎的声音,后出现小偷找东 西的画面,反而会缓解这种紧张气氛。
第28页
影视声音的三种形式
2.局外人的客观叙述
局外人的客观叙述一般以第三人称呈现,以上帝般全知 的视角介绍、评说剧中人物的故事。例如,电影《巴陵窃 贼》以明清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众人终于擒住不断偷盗的 蒙面大盗,却发现大盗是县太爷,影片结尾部分出现了一 个低沉的男音旁白:“正义与邪恶,黑白颠倒,善良的百 姓有时很难把它分清……”
第41页
影视声音的三种形式
画外音乐又称功能性音乐或主观音乐,其声源并非来自画面中可见的发声体,如打斗场面中出现的钢)音响可以渲染画面的环境气氛。例如,电影《闪灵》的杀人片段中,空旷别墅的大厅传来了

视听语言15声画关系

视听语言15声画关系
声画同步也称声画合一,指影视中的声音和 画面严格匹配,使发音的人或物体在银屏上 所发声音保持同步进行的自然关系,使得画 面中影像的发声动作和它所发出的声音同时 呈现、并且同时消失,两者吻合一致。
声画同步使影视艺术再现生活成为可能,这 种关系是影视剧创作中最基本的一种关系。
声画同步是最常见、最容易被观众接受的声 画关系。它的主要作用在于加强画面的真实 感,提高视觉形象的感染力。发声体的可见 性和声音的可闻性使得声画营造的时空环境 真实感、逼真感、再现性非常突出。
3、声画对位
声画对位,指的是声音和画面形象各自相互 独立又相互作用的结构形式。 具体来说,声画对位首先在形式上可以概括 于声画分立范畴之内,指声音和画面在形式 上不同步、不吻合、相互独立; 其次在内容上,画面所提供的信息和声音所 传达的信息在性质和情绪基调上存在很大反 差,甚至完全矛盾、对立。
最后,两者虽然相互独立,但又彼此队列、 彼此配合、彼此策应,从不同的角度为同一 个人物塑造或主题表达所服务,既分头并进 又殊途同归。
声画对位的概念最早来自前苏联导演爱森斯 坦、普多夫金和亚历山大洛夫三人于1928年 发表的《未来的有声影片》。
具体概念为:“只有将音响作为一种蒙太奇 的对立法去使用时,音响才能使我们有可能 去发展并改进蒙太奇。”
声画对位与声画分立的区别在于分析问题的 角度不一样,前者是内容上的对比,后者是 形式上的差别。 声画对位的结果会产生某种声画原来各自并 不具备的新寓意,通过观众的联想达到对比、 象征、比喻等效果,给观众以独特的审美感 受。
声画对位的声音和画面的内容是对立的,性 质是矛盾、冲突的,进而达到更高的故事叙 述、人物刻画和主题阐释的境界。 声画对位的哲学基础源于艺术辩证法中的对 立统一。 这种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可以反映生活本 身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进而揭示生活的本质 和内涵,达到独具效果的艺术表现力。以这 种哲学思想为基础,独具匠心的艺术处理方 式,就可达到强烈的审美效应。

视听语言09声音的分类声画的关系视听语言ppt课件

视听语言09声音的分类声画的关系视听语言ppt课件
第二章 声音
第二节 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一、人声及其功能 二、音响及其功能 三、音乐及其功能
形态各异、各司其职 相互联系、有机交织 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一、人声
人在表达思想和喜怒哀乐等感情时所发 出的各种声音。即人物的语言。
人声的重要性
1、人的故事 2、表情特征(音调、 音色、力度、节奏等)
独白:剧中人的视角
类型:根据发出者性质划分 1、剧中人物的主观叙述:第一人称 自身或
与自身相关的人物的故事。说话人可出现在 画内,也可不出现。 例《电影往事》开篇
2、完全独立的局外人的客观叙述,议论、评 价性的旁白:第三人称 上帝般全知的视角
例 电视剧《万历首辅张居正01》
3、特殊: “我”出现在叙述口吻中,但叙述者完
(1)前景声音与后景声音的对比
例《勇敢的心》战斗场面01:14:41
(2)声音元素的结合性运用。音乐与音 响结合的基础是音色的近似。例《丹麦 交响曲》、《黑暗中的舞者》39:00
第三节 声画关系
关于声画结合的关系,说法不一。 概括来看,分为三种: 声画同步 声画分立 声画对位
声画同步(声画合一)
电视中的解说词一般也是后期配音完成的。
3、同期录音:摄影机拍摄影像的同时, 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 声音。真实感强。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
每一种方式都应做好。不能因为同期录音 没做好就寄希望于后期弥补,或者认为同 期录音好就忽视后期制作。
后期工作:添砖加瓦;同期录音:基础。 二者是唇齿相依、相辅相成的。
旁白推进故事发展
更为真实可信
《电影往事》
2、转换时空 例《电影往事》玲玲的旁白 现在时空→过去时空 13分开始
3、风格追求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题目]:
简述声音和画面的关系。

[答案解析]:
声音和画面是影视艺术语言的两大元素,这两大元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既能交融相处,又存在一定矛盾。

1、声画同步;
2、声画分立;
3、声画对位。

扩展资料:
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影视作品制作时赋予声音和画面的关系大致分为三种,分别是声画同步、声画对位和声画分立。

声画同步声音和画面的三种关系:
声画分立即画面内容不是发声体本身,但表现的是和发声体相对应的人或物,如两个人谈话时画面不是讲话的人,而是倾听的人。

声画对位是影视作品声画不同步的另一种情形,包括两种艺术处理方式,分别是声画对比和声画对立。

声画对比的声音与画面的内容和情绪一致,但存在量度、节奏的反差;声
画对立的声音与画面的形象和情绪完全相反。

声画对立即画面和声音相互对立,产生特殊的效果,如反讽等,出其不意的声画组合常常使剪辑达到更高的艺术
效果。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重点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学习要点】1.声音塑造空间的作用。

2.声音灵活调度时空的叙事能力。

3.声音的情绪性。

4.声画关系类型。

电影声音的特性一、可见的和不可见的声音早期的有声片,比较强调声音和画面的同步性,当时的制作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铺得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的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效,但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即有画面声源的声音。

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并不从画面内发出而来自银幕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能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为什么不可见声音可以发挥这么大的作用呢?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周围大部分的声音都是不可见的,和视觉不同步,因为我们会认为声音不重要或者没必要知道声源在哪儿。

意识到这一点,电影制作者经常在电影中用声音这个可以提供信息独立的叙事元素。

声音的这个用法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靠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地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很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无画面内声源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门铃的叮当声、细碎的脚步声、吱呀作响的楼梯、开门的吱嘎声、深夜狼的嗥叫,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语言中,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情节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声音与声画关系

声音与声画关系

第四章声音与声画关系目录(一) 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 ...............................1.对白:281 .........................................2.音效: ............................................3.电影音乐: ........................................4.画外叙述声:617 ...................................5.无声:272 .........................................(二)声画关系 .............................................1.声音的主观性:350 .................................2.声画同步:185 .....................................3.声画分离:281 .....................................4.声画对位:280 .....................................5.声画措置——声画的时空处理技巧163.................(一)电影声音的分类及其功能1.对白:281电影中的对话可以交叠,打碎句子,甚至把打断后的句子剪辑在不同的时间里。

但不可过度依赖对话来传达信息。

电影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地表达,那用对话就会使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的沉闷。

由于人在谈话时运动幅度小,因此对话会限制运动,使影片节奏缓慢。

以对话为主的影片会在视觉上使观众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影响导演对其他信息的传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音与声画关系声音一般知识影视声音特性影视声音分类及其功能声画关系(以mtv制作为例)(一)声音的一般知识电影是音画艺术,眼睛和耳朵两个器官是在第一时间接收信息的。

视觉80%、听觉20%。

人们坐在电影院里看电影的一大原因,就是想听声音刺激。

电影能从无声发展到有声,这也正是人们对动效和声音的需求,期望能有除了摄影美术之外的表达形式。

声音具有视觉联想的性质,而形象不要具有联想声音的能力。

音色和发生体的构造有密切联系,人们可以根据音色判断声源。

声音的这两个特点对影视创作带来最大的方便就是不一定要用画面给出声源,观众可以凭借音色和日常生活经验判断发声体,不必让镜头把每个声源用画面交代出来,这使电影在传达信息方面获得了很大的解放。

例如,电影作曲家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脱离了画面,按要求谱写一段15秒长的音乐,但是在混录时,对着银幕上的动作演奏时却感到音乐的节奏快了。

反之,一段动作性极强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声音就显得慢了。

这种对所有的观众都产生同样的效果的现象称做视听生理-心理效应。

视听效应是视听结合的最低层次。

美国导演A.希区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视听效应。

人凭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一种肌肉运动的记忆,摇镜头、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动感,这和空间感、方位感、运动感结合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

例如,在银幕上处于阴影里的一张脸突然大喊一声时,观众会感到那张脸亮了一些。

这是因为声音引起观众把视点聚焦在阴影下的那张脸上,瞳孔重新做了调整。

又如,银幕上传来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引起银幕上的人把头转向左方,于是观众就产生那声音确实来自左画外的幻觉。

如果那个人物进一步把头移向画框左侧,画框右侧是空的,这时观众就会把视线中心移到画框左侧的那张脸上,结果形成观众视野右半区落在银幕的左半区,而视野的左半区却落在左画框外,于是形成强烈的画外空间感。

这不仅涉及观赏者的文化水平,而且还涉及观赏者或创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饱和度和声音、尤其是音乐性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心理关系,因此在电影中所考虑的是视听结合的饱和度。

例如感情强烈的音乐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画面达到饱和,而色彩达到饱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乐的加强。

又如,笛子的高音区的音色可以给视觉画面铺设一层凄凉的色彩。

色彩同样亦可改变音乐的情调。

声画结合亦可借用多声部变调音乐的对位。

例如,美国影片《胜利者》在圣诞节枪毙逃兵的段落,使用了圣诞节的抒情节日歌曲与视觉上跳跃的枪毙逃兵的场景对位的手法,不仅造成了反战思想强烈冲击的效果,而且给那悠扬的音乐蒙上了一层悲惨的色彩。

另一种对位的方法是造成视听反常的现象,以引起观众的思考。

例如,声带上传来原子弹爆炸及冲击波的声音,但是银幕上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从而使观众产生疑问:是否爆发了一场原子战争?二、影视声音特性早期有声片制作者和观众对电影可以复制人声非常着迷,所以电影中有大量的对话,声轨可以铺的满满的,以至于那时电影被称为话唠电影(talky pictures),虽然也运用音响效果,但是很多自然地发源于画面中,这种声音就是可见的声音。

客观声音,亦称画内声音或有声源声音。

指影片画面的规定情境中应有的声音。

除了人物对话以外,如人物在歌唱、演奏乐器、收音机的广播等。

这时,声音的出现是不可少的。

但是很快制作者发现了这类方法的局限性,他们开始找到另一种能使电影叙事更灵活的声音手段,即不可见的声音,就是声源不从画面内发出来而是来自画面以外,这可以扩展电影的银幕空间,给观众视觉以外的信息,而有更强的戏剧效果。

主观声音亦称画外声音或无声源声音。

画面并未提供出现声音的根据,而是作曲家为了塑造人物性格、抒发人物内心情感或渲染环境气氛的需要而专门创作的声音。

它是对画面的补充、解释或评价,表现了作家对影片所展现的事件的主观态度,可以深化画面的内容,加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

不可见的声音在功能上几乎可以相当于独立的形象,承载相当于画面能够传递的信息。

不可见的声音用可以让人建立形象而不是复制形象。

比如听到关门声,我们便能判断有人离开房间了,即使并没有真的看到。

这样摄影机就从很多日常琐事中解放出来,而专注于更有意义的形象。

这一点对于电影表现人的反应更重要,摄影机可以离开说话人而记录听者的反应。

在很多情况下,不可见的声音可以比伴随形象的声音更有效果。

一个“声音形象”能够引发我们对形象的想象,表现效果远远要超过直接呈现出来的形象。

在恐怖片中,声音的这种用法更为常见,无声源形象的声音能够创造出完整的恐怖气氛,能够加强和提升观众的心理紧张程度,……甚至任何不明物体的声音都会加剧紧张恐惧的氛围,这种心理效果是声画同步呈现永远达不到的。

在现代电影与严重,声音经常还被作为独立清洁元素,省略地表现动作结果或者人的反应,使故事有出人意料的效果,特别是在喜剧片和动作片中最为常用。

总之,声音能独立地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而不仅仅是画面的富庶,成为独立的形象是电影语言不断进化、开掘的结果。

三、影视声音分类及其功能电影声源有三种形式:人声、自然音响、音乐。

从功能来说,它们具有互换性。

例如,一声喊叫或群众的鼎沸声既是人声,也是环境音响;用小提琴极高音区发出的声音来表示鸟的尖叫,既是音乐,也是模拟自然音响。

从一部完整的作品来看,各种声源都可用来构成一个最后的总和效果,就像一首交响曲那样。

(一)对白张骏祥在《关于电影的特殊表现手段》一书中说:“电影艺术家通过人物的对话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揭露人物在特定情况下思想感情的活动,以及人与人之间相互的社会关系、感情关系和他们在特定情况下的思想感情的交流适应。

”高尔基也说过:要使电影中的对白“具有艺术价值和社会性的说服力,就必须使每个人物的台词具有严格的特性和充分的表现力,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观众才懂得每个剧中人物的一言一行。

”规则:电影中的对话应该从属于画面。

另一个重要的原则是对话应该尽量避免和视觉内容重复,如果对话传达的信息能用形象更有效果地表达的话,那么影片的电影性和运动感必然减弱。

对话意味着信息,在一个相对静态的画面里,只要其中的人物开口说话,观众的注意力立即被对话吸引,观众就不会去注意画面中的其他元素,对话会妨碍其他视听元素的表现。

对话过多和过于冗长,信息量小、冲突不够都会造成场面沉闷。

另外人在谈话时运动量小,它限制了运动,节奏缓慢,很容易使观众感到单调乏味,对话为主的影片必然使画面视觉上处于寻找声源的从属地位,很难有效地表达,看上去也难免沉闷。

(二)音效生活在声音充斥的环境中,环境音响是建立生活真实感必要的视听材料,除此之外,从总体上讲的音效对于电影叙事和情绪表达两方面都有贡献。

1.叙事功能,音效可以传达环境信息,有丰富的视觉感。

在电影叙事中,音效除了能和画面配合塑造更逼真和生活化的场景外,还能作为叙事的动力,打破原有画面内的平衡状态,使故事向前推进。

我们经常看到电影中,突然出现的画外声音如电话铃声、打破打破东西的声音使原场景陡然变化,新的矛盾或事件出现。

2.情绪表达功能,自然音响本身也有情绪。

(三)电影音乐为电影而创作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的演奏通过录音技术与对白、音响效果合成一条声带,随电影放映而被观众所感知。

电影音乐是20世纪新出现的音乐体裁,有音乐的一般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在当代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电影音乐的主要特征视听统一的综合性电影基本上是一种视觉艺术,但听觉要素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辅助部分。

电影音乐与对白、旁白、音响效果等其他声音因素结合后,如与画面配合得当,能使观众在接受视觉形象时,补充和深化对影片的艺术感受。

电影音乐如脱离画面单独存在,则失去其视听统一的综合功能。

但特别完整的片断,仍可作为独立的音乐作品予以演奏和欣赏。

电影音乐是在影片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

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电影音乐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现代音乐体裁。

电影音乐艺术的处理手法丰富多样,变化无穷。

其美学功能是:①通过音乐主题的贯串发展、矛盾冲突、高潮布局,达到对剧中主要人物的歌颂或批判,帮助明确电影的意义。

②用音乐加强人物的动作性、心理活动,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使人物的形像更加鲜明动人。

③暗示剧情的进展或延伸。

这样的音乐,有时先于画面的视觉形像出现,例如在困难的时刻预示胜利和希望,在顺利的时刻预示艰苦挫折;有时后于画面视觉形像出现,延展戏剧情绪。

④引起一定时间(古代的或现代的)、空间(人类世界的或外空间)、环境(人间或仙境)的联想。

⑤加强影片的总的艺术结构。

电影音乐虽然是分段陈述的,但是通过分段陈述的结构,能反映出影片总的艺术结构。

⑥增加立体感。

人类习惯于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感受客观事物。

结合音乐的听觉形像,音乐旋律的起伏,和声、对位的织体,色彩丰富的配器等等,能更有效地表现听觉形像的立体感。

音画结合可形成“四维时空”的运动着的立体感。

(四)画外叙述声1.独白大明宫词经典独白爱情,意味着长相守,意味着两个人永远在一起,不论是活着还是死去,就像峭壁上两棵纠缠在一起的常春藤,共同生长繁茂,共同经受风雨最恶意的袭击,共同领略阳光最温存的爱抚,共同枯烂腐败,化做坠入深潭的一缕缕烟尘。

它的崇贵需要两股庞大的激情,两颗炽烈的心灵。

真正的爱情是无坚不摧的,不论是天上的神明还是地狱的命官,都不能让他们屈服,因为它本身就是天堂,代表着生命最崇高最健全的境界我第一次紧紧地抱着他,这最终完全属于我爱抚的面孔和躯体,像怀抱着一个无助的新生婴儿……我默默凝视着自己青春时代的理想正一步步丧失着体温,我五年黯淡的婚姻生活正随着他亮丽的灵魂飞上天堂。

而这世界上只剩下我,一个执著地渴求爱情的帝国公主,以及她那以相同的执拗相信权力,并慷慨地把不幸施舍给女儿的母亲…2.旁白(五)无声四、音乐与画面的关系及mtv的创意结构按声音与画面的关系,又可分为4种:音画同步音乐基本上与画面吻合,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观众在观看画面时,不知不觉地接受音乐。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音画关系。

音画平行音乐并不解释画面,而以自己的独特方式将画面贯串起来,造成一种完整的形象。

例如画面是一组短镜头,描写时间过程、人物成长或脑海中回忆的各种片断时,音乐只写出一种情绪或着力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使画面的蒙太奇更为凝聚集中,以加深观众对影片的理解。

音画对位音乐与画面形成类似音乐中两个声部的对位关系。

时而同步,时而不同步,甚至与画面在情绪、气氛、格调、节奏、内容上造成对立、对比,从另一个侧面来丰富画面的涵义,产生一种潜台词,形成新的寓意,使观众得到更深的审美享受。

音画游离这是60年代以后电影音乐的一种新趋向。

电影音乐并不直接为剧情服务,而是起到扩大空间——延续时间的作用,它并不渲染影片的细节,而是用相当独立的姿态以自身的音乐力量来解释或发掘影片的内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