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

合集下载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3)各粒级的主要特征
①石块:主要是残留的母岩碎块,山区的土 壤中常见,土壤中含石块多,对耕作和作物 生长是不利的,一般可发展林业与果树,如 农业利用时要设法除去。 ②石砾:多为岩石碎块,山区土壤与河漫滩 土壤中常见,含量多时,孔隙过大,易漏水 漏肥,损坏农具,应进行改良。
③砂粒:常以单粒存在。主要为石英颗粒。 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比表面积小,无 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性质。矿质养分 含量低。
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 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 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 光滑的实心圆球,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 的圆球直径,作为该土粒的直径,这样所得 到的土粒直径,就叫做当量粒径。
土粒和水的 密度差
重力加速度
土粒半 径
水的粘滞系数
至于如何把土粒按大 小分级,分成多少个 粒级(粒组),各粒 级间的分界点定在哪 里,至今尚缺乏公认 的标准,不同国家和 部门所采用的土粒分 级制都是不同的。
63
<0.005 10
长石
14
12
15
8
10
云母
——
——
7
21
67
角闪石 ——
4
2
5
7
其它矿 物
——
3
4
3
6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由于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所以它的分 布规律是粒径越大者含量越多;
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在越细的粒级中 分布越多;
角闪石极易风化,甚至彻底分解而消失, 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
砂粒 粉粒 粘粒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

中国主要土壤类型中国的土壤类型主要有:砂质土壤、粉质土壤、壤质土壤、黏质土壤、壤砂质土壤、淤泥状粉质土壤、钙质土壤等六种。

(1)砂质土壤:又称砂土,是指含砂砾粒,粒度大,呈多孔状的土壤,且砾粒总体来看砂砾有类近统一性;土壤质量低,水分较容易流失,土壤中的有机物质也较少,供氮素有限,生长期受温度、光照等自然条件的影响较大。

(2)粉质土壤:又称沙质土壤,是以砂砾微细粒及黏粉分散在空心结构中的一种土壤类型,含有硅质及黏粒质,颗粒粒度小,具有优良的润湿性,土层较薄;肥力较低而且木根较深,土属酸性,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覆盖率较小。

(3)壤质土壤:又称壤状土壤,是一种特殊的壤土类型,是通过火山爆发、断层运动和海侵作用等地质深动过程形成的,是以大量的黏粉成分及碎石组成的;其水分和空气的分布特性有利于植物生长。

(4)黏质土壤:又称膨土或淤土,是以膨胀层状的黏土为主的土壤,含有大量的黏性物质,其空间结构特点除有一定的孔隙性外,通量性、亲水性及团粒结构稳定性也很高,即使在长时间内也能保持一定的物理结构和水分状态。

(5)壤砂质土壤:是以砂和壤混合在一起而成的,其土壤由粗粒和细粒混合而成,且细粒含量较高;水分相对保湿,但可能随季节变化而有较大变化;空气密度较低,有利于植物生长。

优点是通量性好,有利于土壤水分的流动,而且其结构节点与研究能保持一定的坚固状态。

(6)淤泥状粉质土壤:属于泥质土壤,是淤泥状粉质土壤及黏质土壤混合而成,具有黏粒和砂砾混合特征;土壤水分较足,放射率也很高;土壤结构牢固,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形成。

优点是有较好的空间结构,气孔、水孔较多,有利于水分和叶绿素的交换,结构稳定。

(7)钙质土壤:又称碱土、硫酸盐土,是以钙碳酸盐和硫酸盐为主型的复杂性土壤,通常分布在高尔夫碱重熔融滩及碳酸盐熔融滩带内;土壤质地细,水分较多,有利于植物生长。

缺点是土壤中含有大量的钙盐,在温度变化后水溶性有机物会减少,使植物生长受到限制,而且土壤松质性也差,容易形成土质改性。

土壤质地概述

土壤质地概述

土壤质地概述一、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机械组成是根据土壤机械分析测得的土壤中各粒级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肥力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二、土壤质地分类质地分类制与土粒分级制一样,各国的标准也不统一。

在众多的质地制中,有三元制(砂、粉、黏三级含量比)和二元制(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黏粒)两种分类法。

前者如国际制及多数其他质地制,后者如卡钦斯基制。

不同质地制大都是与其粒组分级标准和机械分析前的土壤(复粒)分散方法相互配套的,而且都是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一)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是根据土壤中砂粒(2~0.02mm)、粉粒(0.02~0.002mm)和黏粒(<0.002mm)三种粒级的含量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等四类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以黏粒含量为主要标准,<15%者为砂土质地组和壤土质地组;15%~25%者为黏壤组;>25%为黏土组。

当土壤粉粒含量>45%时,在各组质地的名称前均冠以“粉质”字样;当土壤砂粒含量在55%~85%时,则冠以“砂质”字样;当砂粒含量>85%时,则为砂壤土或砂土(图1-7)。

(二)卡钦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卡钦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有简制和详制两种,其中简制应用较广泛。

卡钦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黏粒的含量以及不同土壤类型(灰化土、草原土、红黄壤、碱化土、碱土)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黏土类等三类九级(表1-9)。

卡钦斯基质地分类详制是在简制的基础上,按照主要粒级而细分的,用于土壤基层分类及大比例尺制图。

表1-9 卡钦斯基制质地分类(简制)%来源:卡钦斯基,1964图1-7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1.砂土及砂壤土2.砂壤3.壤土4.粉壤5.砂黏壤6.黏壤7.粉黏壤8.砂黏土9. 壤黏土10.粉黏土11.黏土12.重黏土(三)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早在4000多年前的《禹贡》一书中,把我国的土壤质地分为砂、壤、埴、垆、涂和泥等6级。

《土壤质地》课件

《土壤质地》课件
土壤质地对于植物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影响,也关系到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3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土壤质地还能影响土壤的保水能力、排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对于维持生态环境也具 有重要作用。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特征
分类方法及其解释
土壤质地通过颗粒分布的不同,分 为沙质、粉砂质、压实粉土质、壤 土质和粘土质等几种类型。
2
土壤质地评价的指标和标准
土壤质地的评价需要关注颗粒组成、纹理和结构等多方面的特征,评价标准有明 确的指标。
3
评价结果的应用和意义
通过土壤质地的评价,可以了解土地的适应性和利用价值,对于农业生产和土地 管理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土壤质地的保护和管理
土壤质地的保护意义
保护土壤质地可以减轻土壤侵蚀 和退化的风险,有助于保护生态 环境和维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 展。
土壤质地与作物产量的 关系
土壤质地对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都有重要影响,研究土壤质地 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有助于 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
改善土壤质地的方法和 措施
改变土壤质地常常需要特定的 方法和管理措施,例如设施农 业、翻耕和施肥等。
土壤质地的检测和评价
1
检测土壤质地的方法和标准
土壤质地的检测可以通过实验室和野外实测来实现,国家标准有具体的规范和指 导。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属性之一,对于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维持都具有重 要意义。本课程将介绍土壤质地的基本概念与特征,以及与农业生产、生态 环境的关系。
介绍土壤质地的概念和重要性
1 什么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大小和组成,它决定了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等特性。
2 土壤质地的重要性
各类土壤质地的特征

土壤质地资料

土壤质地资料
• 保水性较强的土壤有利于作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提高作物产量 • 透气性较好的土壤有利于作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促进作物对水分的吸收 •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作物对养分的吸收和保持,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土壤质地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土壤质地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具体影响:
• 良好的土壤质地有助于提高作物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提高作物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土壤质地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具体影响:
• 良好的土壤质地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生产力,保障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养分循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土壤质地保护与可持续土地利用
土壤质地保护的意义:
• 保护土壤的肥力,保障农业生产 • 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利用
可持续土地利用的策略:
土壤质地改良的意义:
•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 •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和技术
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
• 施加有机肥料: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 砂土改良:提高土壤的砂粒含量,改善土壤的透气性和排水能力 • 黏土改良:降低土壤的黏土含量,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
土壤样品制备方法:
• 风干法:将土壤样品放置在通风处,自然风干至恒重,用于测定土壤的物理性质 • 烘干法:将土壤样品放入烘箱,加热至恒重,用于测定土壤的化学性质 • 冷冻法:将土壤样品放入冰箱,冷冻后研磨,用于测定土壤的微生物性质
土壤质地分析方法及其原理
土壤质地分析方法主要包括:
• 土壤颗粒分析:通过筛分法测定土壤中砂粒、粉砂和黏土的含量 • 土壤有机质测定:通过高温燃烧法、重铬酸钾氧化法等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的含 量 • 土壤结构分析:通过土壤结构仪、显微镜观察等方法测定土壤的结构性质

土壤的性质

土壤的性质

②离子半径及水化程度:同价离子中,离子半径越大,
水化离子半径就越小,因而具有较强的交换能力。
三价离子>二价离子>一价离子 )Cl-、NO3-、
NO2-等不能形成难溶盐,很少被土壤吸附。
在中性条件下,每千克干土中所含全部阳离子总量,
称为阳离子交换量 (cmol/kg-厘摩尔每千克) 。
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直接反映了土壤保肥 能力的大小,
土壤质地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土壤矿 物质组成和化学组成,同时土壤颗粒大小 与土壤的物理性质有密切关系,并且影响 土壤孔隙状况,因此对土壤水分、空气、 热量的运动和养分转化有很大影响。质地
不同的土壤表现出不同的性状。
土壤性状
土壤性状 砂 比表面积 紧 密 性 孔隙状况 通 透 性 有效含水量 保肥能力 保水分能力 在春季的土温 触 觉 小 小 大孔隙多 大 低 小 低 暖 砂 土 土 壤 质 地 壤 土 粘 大 大 细孔隙多 小 高 大 高 冷 粘 土
8、土壤的缓冲性能
土壤缓冲性能是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
生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
一般土壤缓冲能力:腐殖质土﹥粘土﹥砂土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 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等弱酸及其 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 (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 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
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用。
作业:
1、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 土壤孔隙性 土壤结构 土壤耕性 土壤热性质 土壤吸收性 土壤酸碱性 土壤缓冲性 2、如何 改善土壤质地?
表4-5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
各 级 土 粒 重 量 (%) 粘 粒 粉砂粒 砂粒 类别 质地名称 (<0.002mm) (0.02-0.002mm) (2-0.02mm) 0-15 0-15 85-100 砂土类 砂土及壤质砂土 0-15 0-45 55-85 砂质壤土 壤 土 0-15 35-45 45-55 壤土类 0-15 45-100 0-55 粉砂质壤土 15-25 0-30 55-85 砂质粘壤土 粘壤 粘 壤 土 15-25 20-45 30-55 土类 15-25 45-85 0-40 粉质粘壤土 25-45 0-20 55-75 砂质粘土 25-45 0-45 10-55 壤质粘土 25-45 45-75 0-30 粘土类 粉质粘土 粘 土 45-65 0-35 0-55 重 粘 土 65-100 0-35 0-35 质地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1. 引言作为地球的表层覆盖物之一,土壤对于人类和生态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个重要属性,它决定了土壤的物理性质、水分保持能力、透气性以及养分的供应情况。

本文将重点介绍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力求从简到繁、由浅入深地探讨这一主题,并通过总结和回顾性的内容,帮助读者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土壤质地。

2. 土壤质地的概念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组成和大小分布。

它通常通过颗粒物质的粒径来进行描述,包括砂、粉砂、黏土和有机质等不同颗粒级别。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透气性好,但保水能力较差;黏质土壤颗粒较小,保水能力较强,但透气性较差;粉砂质土壤介于两者之间。

有机质的存在则会影响土壤的肥力和质地。

3. 土壤质地的分类土壤质地的分类通常基于国际土壤科学协会(International Soil Science Society)定义的三角形质地分类法。

这一分类法通过砂、粉砂和黏土的含量来划分土壤类型,并将其表示在一个三角形图形中。

3.1 砂质土壤砂质土壤的含砂量较高,一般大于70%,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透水性好,空气流通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

由于砂颗粒较大,土壤结构松散,根系难以固定和生长。

砂质土壤常见于沙漠、滩涂和海滩等地区。

3.2 黏土性土壤黏土性土壤的含黏土量较高,一般大于40%,砂和粉砂的含量相对较低。

这种土壤保水性能强,养分含量也较高,适宜农作物生长。

但由于黏土颗粒较小,土壤流动性差,易出现渗透不良和土壤侵蚀等问题。

黏土性土壤在一些潮湿和河流沉积地区较为常见。

3.3 粉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介于砂质土壤和黏土性土壤之间,砂、黏土和粉砂的含量相对均衡。

这种土壤既具有一定的透水性,又有较好的保水能力,适宜植物根系生长。

粉砂质土壤常见于丘陵和山地等地区。

4. 个人观点和理解我认为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对于土壤管理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土壤的质地可以帮助农民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农作物、施肥方案和灌溉措施。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片状结构
土片较大,相互之间结合紧密,不易破碎。这种结构通常 出现在粘质土壤中。
团粒结构
土粒呈圆形或椭圆形的团聚体,团聚体之间有明显的粘结 性。这种结构是理想的土壤结构,能够提高土壤的通气透 水性能和保水保肥能力。
柱状结构
土柱上下粗细一致,通常出现在粘质土壤中。这种结构容 易造成土壤的板结和排水不良。
土壤结构对植物养分吸收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包括 团聚体、块状结构、片状结构等。良好的土壤 结构有利于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团聚体结构是由微小的土壤颗粒粘结在一起形 成的较大颗粒,这种结构有利于养分的保持和 释放,使植物根系能够更好地吸收养分。
块状结构和片状结构则容易造成养分的不均匀 分布,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常见的土壤结构类型包括块 状结构、片状结构、团粒结 构等,每种结构类型都有其
特定的形成条件和特点。
土壤结构观察与描述的结果 可以用于指导土地利用和土 地保护,例如,根据土壤结 构类型选择适宜的土地利用 方式,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土壤结构。
04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生 长的影响
土壤质地对植物根系生长的影响
土壤学(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contents
目录
• 土壤质地 • 土壤结构 •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测定方法 •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01 土壤质地
土壤颗粒的分类
石块
直径大于2mm的颗粒,一般来源于岩石或 矿物的破碎。
粉粒
直径介于0.002-0.05mm之间的颗粒,主要 由粘土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水分利用的影响
土壤质地和结构对植物的水分利用也有重要影响。一般来说,砂质土壤具有良好的 排水性和透气性,有利于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利用。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主要有三种:国际制、美国农业部制和苏联卡庆斯基制。

这些分类标准都是根据土壤颗粒组成的比例来进行划分的。

最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将土壤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和通风性能都一般。

此外,根据不同的土壤发生类型,我国还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类型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如需更多关于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的信息,建议阅读土壤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土壤质地的特点范文

土壤质地的特点范文

土壤质地的特点范文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粗粒子、中粒子和细粒子的组成比例和大小分布。

它是土壤物理性质的基本特征之一,对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以及农作物生长都具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特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粒径分布:土壤质地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土壤颗粒的粒径分布。

根据粒径大小,土壤颗粒可以分为沙、粉砂、普通砂、粘砂,以及粘土五个主要颗粒级别。

沙的颗粒直径一般大于0.05毫米,粉砂的颗粒直径在0.05-0.002毫米之间,普通砂的颗粒直径在0.02-0.002毫米之间,粘砂的颗粒直径在0.02-0.002毫米之间,而粘土的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不同颗粒级别的比例不同,会影响土壤的质地类型和性质。

2.颗粒形状:土壤质地的另一个特点是土壤颗粒的形状。

土壤颗粒的形状多种多样,可以是规则的、不规则的、块状的、片状的、板状的等。

不同形状的颗粒会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孔隙度、固结性以及水分和气体的保持能力。

3.结构性质:土壤质地还体现在其结构性质上。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顺序和连接特性。

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团聚体结构、碱结构和颗粒结构等。

团聚体结构是由颗粒团聚体所形成的,其稳定性较好,有利于根系延伸和水分渗透。

颗粒结构较弱,土壤容易发生硬结和板结现象,容易产生水稳性较差的颗粒。

4.孔隙大小和分布:土壤质地还表现在其孔隙大小和分布上。

孔隙是土壤中空隙的总称,包括微孔隙、小孔隙和大孔隙。

土壤中的孔隙有利于根系延伸、水分和气体的传递与储存。

不同颗粒级别和结构形态的土壤具有不同的孔隙分布特征,例如粘土质地的土壤孔隙多而小,而砂质土壤的土壤孔隙大而少。

5.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土壤质地会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

沙质土壤的通气性好,渗透性强,保水能力差,适合蓄积较少水分、排水良好的作物生长;粘土质地的保水性能强,肥力较高,但排水不良,适合生长水分需求较大的作物;砂壤土质地介于沙土和粉砂土之间,其性质和适用范围也介于两者之间。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

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其分类土壤质地是指构成土壤的固体颗粒的大小和相对比例。

它是土壤学中重要的性质之一,对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通气性、肥力等都有重要影响。

土壤质地的分类主要是根据土壤中各种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而确定的。

土壤的固体颗粒可分为砂、粉砂、粘土和黏土四种类型。

其中,砂类颗粒的粒径最大,大于0.05毫米;粉砂类颗粒粒径介于0.05-0.002毫米之间;粘土类颗粒粒径介于0.002-0.0002毫米之间;而黏土类颗粒粒径最小,小于0.0002毫米。

这些固体颗粒在土壤中的相对比例决定了土壤的质地类型。

根据土壤质地的分类标准,可以将土壤质地分为砂质土、粉砂质土、壤土和黏土四大类。

其中,砂质土的砂类颗粒占总质量的比例较高,砂质土的颗粒粒径较大,土壤通气性能较好,但保水性较差。

砂质土的透水性优势使其在水分排泄和蓄水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但在肥力方面相对较差。

粉砂质土的颗粒粒径较小,砂类颗粒和粘土类颗粒的比例相对均衡,具有较好的渗透性和保水性,同时也较容易进行耕作和养植。

壤土的粒径分布均匀,具有较好的通透性和保水性,是优质土壤中较为常见的类型。

黏土的颗粒粒径最小,主要由粘土类颗粒构成,因此黏土的保水性能很好,但通透性较差。

除了以上四大类土壤质地之外,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分类标准,还可以将土壤质地进一步细分为细砂质土、中砂质土、粗砂质土、粉土、粘壤土等不同类型,这些类型主要是根据砂、粉砂和粘土在土壤中的相对含量进行划分的。

土壤质地的分类对于土壤的管理和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不同质地的土壤对于不同作物的适宜性和生长条件有很大影响。

土壤质地的分类结果可以为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合理施肥和灌溉提供参考依据。

此外,土壤质地分类还对土壤保育、土壤改良和土壤污染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固体颗粒的大小和相对比例,对土壤的渗透性、保水性、通气性和肥力等性质具有重要影响。

根据固体颗粒的粒径大小,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质土、粉砂质土、壤土和黏土四大类,同时还可以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土壤分类标准进行细分。

usda土壤质地类别

usda土壤质地类别

usda土壤质地类别USDA土壤质地类别是由美国农业部(USDA)制定的土壤分类系统,该系统基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分类。

以下是关于USDA土壤质地类别的详细描述:1.砂土:砂土是指土壤中砂粒(直径大于2毫米)含量超过50%的土壤。

这类土壤通常比较松散,缺乏有机质和水分保持能力,因此植物生长较为困难。

2.砂质壤土:砂质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25-5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比砂土稍有粘性,但仍然缺乏有机质和水分保持能力,因此植物生长仍然较为困难。

3.轻壤土:轻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10-25%之间,而粘粒(直径小于0.05毫米)含量在10-2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通常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适合大多数植物的生长。

4.中壤土:中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5-10%之间,而粘粒含量在20-3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比轻壤土更加粘重,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更强,适合需要排水良好的植物生长。

5.重壤土:重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含量在2-5%之间,而粘粒含量在30-40%之间的土壤。

这类土壤非常粘重,保水能力和养分供应能力很强,但是排水性较差,适合需要水分充足但不喜欢过度水分的植物生长。

6.粘土:粘土是指土壤中粘粒含量超过40%的土壤。

这类土壤非常粘重,缺乏砂粒和空气,通常较为紧实,难以通气和排水。

因此,粘土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这些分类只是USDA土壤质地类别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土壤质地类型。

此外,这些分类只是基于土壤颗粒的大小和比例进行分类,实际上土壤的性质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地形、地质、有机质含量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来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

名词解释土地质地

名词解释土地质地

名词解释土地质地
土地质地是描述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组成和比例的概念,它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土地质地决定了土壤的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对土壤的各种性状,如土壤的通透性、保蓄性、耕性以及养分含量等都有很大的影响,是评价土壤肥力和作物适宜性的重要依据。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如需获取更多关于土地质地的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解答。

名词解释,土壤质地

名词解释,土壤质地

名词解释,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粒径的分布和相对含量,反映了土壤中砂、粉砂、粘土等颗粒的比例和组成。

土壤质地通常根据颗粒粒径的大小将其分为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和粘土质土壤三种类型。

- 砂质土壤:砂粒直径在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砂质土壤的颗粒较大,质地疏松,容易透水透气,但保水能力较差。

- 粉砂质土壤:粉砂粒直径在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粉砂质土壤的颗粒较细,具有一定的保水能力和肥力,透水性相对较好。

- 粘土质土壤:粘土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粘土质土壤的颗粒最小,粒子间紧密排列,质地黏重,保水性强,但透水性差。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性质都有重要影响。

不同质地的土壤具有不同的保水性、透水性、通气性和肥力特性,对农作物生长和根系发育等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在农业、园艺和环境科学等领域中,对土壤质地的了解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土壤质地解释

土壤质地解释

土壤质地解释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各种颗粒的相对比例,主要包括沙、壤土和粘土三种基本颗粒。

土壤质地对于土壤的通透性、保水性、肥力以及适合的作物种类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影响。

以下是对土壤质地中各种基本颗粒的解释:
1.沙(Sand):沙是一种颗粒较大的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在0.05毫米到2毫米之间。

沙颗粒较大,导致土壤通透性较好,空气流通性强。

然而,沙土的保水性较差,容易干燥,而且肥力较低。

2.壤土(Silt):壤土是介于沙和粘土之间的中等颗粒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在0.002毫米到0.05毫米之间。

壤土的颗粒比沙小,但比粘土大,因此壤土既有一定的通透性,又有一定的保水性。

壤土通常具有较好的肥力。

3.粘土(Clay):粘土是颗粒最小的土壤成分,其颗粒直径小于0.002毫米。

粘土颗粒之间有较强的吸附力,导致土壤粘稠,通透性差。

然而,粘土土壤具有良好的保水性和较高的肥力,但容易发生水涝。

土壤质地的组合比例形成了不同类型的土壤,通常通过三角形质地图来表示。

例如,沙壤土、壤土、壤粘土、沙粘土等。

理想的土壤质地组合通常是三种颗粒的相对均匀分布,形成混合土壤,以兼具通透性、保水性和肥力。

了解土壤质地对于合理选择土壤改良和作物的种植有重要意义。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

4土壤质地和结构土壤质地和结构是土壤物理性质的两个重要方面。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的分布比例,包括沙、粉砂、粘土等粒径大小。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根据颗粒直径大小,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粗壤、中壤和细壤三类。

粗壤中颗粒直径最大,一般是沙颗粒,其大颗粒间隙较大,导致土壤通气性好,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较差,肥力较低。

中壤中颗粒直径适中,一般是粉砂颗粒,其颗粒之间有一定间隙,土壤排水性和通气性较好,保水能力强,肥力适中。

细壤中颗粒直径最小,一般是粘土颗粒,其颗粒之间几乎是紧密排列,土壤通气性差,透水性差,但保水能力很强,肥力较高。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和发育有着不同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土壤颗粒的堆积方式和组织结构。

土壤颗粒之间的排列方式对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保水性和肥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常,土壤结构可以分为单结构、团聚结构和块状结构三种。

单结构是指土壤颗粒没有结合在一起,颗粒之间没有较大的接触面积,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能力较差。

团聚结构是指土壤颗粒以土壤胶结物质为胶结剂,形成颗粒团聚体。

团聚体之间有一定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保水能力较强。

块状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在土壤中形成较大的块状结构,块状结构之间有大量的间隙,通气性和透水性好,保水能力较强。

土壤结构的形成与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微生物作用、土壤水分和土壤通风等因素密切相关。

有机质可以提高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均匀性,促进土壤结合成块。

微生物的作用可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胶结物质,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

土壤水分的移动和土壤通风的作用对土壤颗粒的移动和堆积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因此,合理管理土壤水分和通风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维持至关重要。

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对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业生产中,了解土壤质地和结构的特点有助于合理选用农作物和施用肥料,优化农业管理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

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

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状况是拟定土壤利用、管理和改良措施的重要依据。

肥沃的土壤不仅要求耕层的质地良好,还要求有良好的质地剖面。

虽然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

1基本概念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的颗粒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其类别和特点,主要是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到耕作、施肥、排灌、平整土地等人为因素的影响,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对土壤肥力有很大影响。

其中,砂土抗土壤质地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因此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故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

对此类土壤,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以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1、单粒:相对稳定的土壤矿物质的基本颗粒,不包括有机质单粒;2、复粒(团聚体):由若干单粒团聚而成的次生颗粒为复粒或团聚体。

3、粒级:按一定的直径范围,将土划分为若干组土壤中单粒的直径是一个连续的变量,只是为了测定和划分的方便,进行了人为分组。

土壤中颗粒的大小不同,成分和性质各异;根据土粒的特性并按其粒径大小划分为若干组,使同一组土粒的成分和性质基本一致,组间则的差异较明显。

土粒的成分和性质的变化是渐变的。

4、土壤的机械组成:又叫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种粒级所占的重量百分比。

5、土壤质地: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

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2划分标准土壤矿物质是由风化与成土过程中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组成。

土粒大小不同(直径从10米到10米不等),其化学组成和理化性质有很大差异。

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

世界各国通常有不同的土壤粒级的划分标准。

下图展示了各土壤粒级划分的具体标准。

四种粒级划分标准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制(Katschinski)。

1975年,中国拟定了相应的粒级划分标准,与卡庆斯基制近似。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中国引入了国际土壤联合会的国际制(InternationalSociety of Soil Science,ISSS)。

上世纪90年代,美国制(USDA)粒级划分在中国得到应用,并逐渐成为主流。

上述四种土壤颗粒分级均采用石块、砾石、沙粒、粉粒和粘粒五大类别,但每个类别的划分标准有所不同。

在国际制和美国制中,将粒径小于2mm的颗粒视为土壤;在卡庆斯基制中,将粒径小于1mm的颗粒视为土壤。

FAO制与美国制具有相同的砂粒、粉粒和粘粒分级。

中国土粒分级主要有2个:卡庆斯基制土粒分级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将0.01mm作为划分的界限,直径1——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砂粒;而<0.01mm的颗粒,称为物理性粘粒。

常见的几种分级机制美国制分级标准这个标准是1995年制定的。

共8级:2~1mm极粗砂;1~0.5mm粗砂;0.5~0.25mm中砂;0.25~0.10mm细砂;0.10~0.05mm极细砂;0.05~0.02mm粗粉粒;0.02~0.002mm细粉粒;小于0.002mm粘粒。

土壤颗粒组成中,>2mm的石砾超过1%的土壤,根据石砾含量分别定为砾质土或砾石土。

砾质土在描述土壤质地时,在质地名称前冠以某确立质土字样,如砾质砂土、少砾质砂土等。

少砾质土砾石含量1~5%;中砾质土砾石含量5~10%;多砾质土砾石含量10~30%。

砾石土。

当土壤中砾石含量超过30%以上者,按规定,不再记载细粒部分的名称,只注明是某砾石土。

其分级标准为:砾石含量30~50%者为轻砾石土;50~70%者为中砾石土;70%以上者为重砾石土。

考试到砾石中所夹细粒部分物质情况各异,在生产上反应亦大不一样,因此,在室内测试时,仍将细粒部分的颗粒组成分别进行了测定,在总的质地命名时仍命名为某砾石土,但在括号内则注明细粒部分的质地名称。

如某土壤>2mm的砾石含量为65%,细粒部分的质地为壤质粘土,最后命名时,则定为中砾石土(壤质粘土)等。

土壤颗粒的理、化性质土壤颗粒大小不同,其化学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石砾及砂粒是风化碎屑,几乎全部由原生矿物组成,其所含矿物成分和母岩基本一致,粒径大,抗风化,养分释放慢,比表面积小,无可塑性、黏结性、黏着性和吸附性,无收缩性和膨胀性;氧化硅含量在80%以上,有效养分贫乏。

粉粒颗粒较小,容易进一步风化,绝大多数也是由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石英组成,其矿物成分中有原生的也有次生的,有微弱的可塑性、膨胀性和收缩性;湿时有明显的黏结性,干时减弱。

粒间孔隙毛管作用强,毛管水上升速度快;氧化硅含量在60%~80%之间,营养元素含量比砂粒丰富。

粘粒颗粒极细小,主要由次生矿物组成,比表面积大,粒间孔隙小,吸水易膨胀,使孔隙堵塞,毛管水上升极慢;可塑性、黏着性、黏结性极强,干时收缩坚硬,湿时膨胀,保水保肥性强。

氧化硅含量在40%~60%之间,营养元素丰富。

3质地分类编辑每个土壤粒级划分标准,都有相应的土壤质地的分类和划分标准。

国际制和美国制均为三级分类法,即按沙粒、粘粒和粉粒的质量分数,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粘壤土和粘土四类十二级。

国际制在国际制中,根据粘粒含量将质地分为三类即:粘粒含量小于15%为砂土类、壤土类,粘粒含量15%~25%为粘壤土类,粘粒含量大于25%为粘土类;根据粉砂粒含量,凡粉粒含量大于4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 粉砂质”;根据砂粒含量,凡砂粒含量大于55%的,在质地名称前冠“砂质”。

国际制的质地分类标准如下图所示。

美国制美国制美国制的质地分类标准如右图所示。

国际制FAO制FAO的质地分类标准如右图所示。

FAO制国际制美国制和FAO制在这三个质地分类图中,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边分别表示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

根据土壤中砂粒、粉粒、粘粒的含量,在图中查出其点位再分别对应其底边作平行线,三条平行线的交点得到该点的机械组成。

国际制与美国制和FAO制的砂粒、粉粒之间的划分界限是不同的,国际制是0.02mm,美国制和FAO制是0.05mm。

FAO 制与美国制的关系如下:粗质地是粘粒少于18%且砂粒大于65%,包括砂土、壤砂土、砂壤土的全部或一部分;中质地包括砂壤土、壤土、砂粘壤土、粉砂壤土、粉砂土、粉砂粘壤土和粘壤土的全部或一部分,其粘粒含量少于35%,砂粒含量少于65%,如果粘粒含量出现最小值18%,可能出现的砂粒含量最高值是82%;细质地包括粘土、粉砂粘土、砂粘土、粘壤土和粉砂粘壤土的部分或一部分,粘粒含量超过35%。

卡庆斯基制卡庆斯基制为双级分类法,即按物理性砂粒(>0.01mm)和物理性粘粒(<0.01mm)的质量分数,将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九级,如下表所示。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卡庆斯基质地分类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步骤:根据物理性粘粒含量,将土壤分为三大质地类型九种质地,通过查表确定;根据砂粒(砂质)、粗粉粒(粗粉质)、中细粉粒(粉质)、粘粒含量(粘质),进一步划分质地,确定质地详细名称,格式为“第二优势粒级+第一优势粒级+质地名称”;根据石砾含量,在质地详细名称之前加上石质描述,石砾含量小于0.5%为非石质土,0.5%~5%为轻石质土,5%~10%为中石质土,大于10%为重石质土。

卡庆斯基制的质地分组中考虑到土壤类型不同,对草原土壤及红黄壤、灰化土类和碱化及强碱化土壤有不同质地分组标准。

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是按沙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1级的,如表3.2所示。

根据石砾含量,当其小于1%时为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名),1%-10%时为少砾质,大于10%为多砾质。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系统结合中国土壤的特点,在农业生产中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卡庆斯基的质地分类。

中国(1978)拟定的土壤质地分类是按沙粒、粉粒和粘粒的质量分数划分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11级的。

对石砾含量较高的土壤制定了石砾性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根据石砾含量,当其小于1%时为无砾质(质地名称前不冠名),1%-10%时为少砾质,大于10%为多砾质。

4测定方法砂土:能见到或感觉到单个砂粒。

干时抓在手中,稍松开后即散落;湿时可捏成团,但一碰即散。

砂壤土:干时手握成团,但极易散落;润时握成团后,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

土壤质地壤土:干时手握成团,用手小心拿不会散开;润时手握成团后,一般性触动不至散开。

粉壤土:干时成块,但易弄碎;湿时成团或为塑性胶泥。

湿时以拇指与食指撮捻不成条,呈断裂状。

粘壤土:湿土可用拇指与食指撮捻成条,但往往受不住自身重量。

粘土:干时常为坚硬的土块,润时极可塑。

通常有粘着性,手指间撮捻成长的可塑土条。

不同的质地区分砂质土(砂粒50%)砂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蓄水力弱、养分含量少,保肥能力差、土温变化快,但通气性、透水性好,易耕作。

由于砂质土壤含砂粒较多,粘粒少,颗粒间空隙比较大,所以蓄水力弱,抗旱能力差。

砂质土本身所含养料比较贫乏,由于缺乏粘粒(无机胶体)和OM(有机质胶体),保肥性差;通气性、透水性较好,有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快,肥效快、猛而不稳,前劲大后劲不足。

砂质土壤因含水量少,热容量较小,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大,土温变化快,这对于某些作物生长不利,但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累积。

砂质土适宜种植耐旱、耐瘠、生育期短、早熟的作物。

化肥施用少量多次,后期勤追肥;多施未腐熟有机肥;勤浇水。

粘质土(粘粒30%)粘质土的主要肥力特征为保水、保肥性好,养分含量丰富,土温比较稳定,但通气性、透水性差,耕作比较困难(干时坚硬,湿时粘粒,故要在一定的含水量条件下耕作较好)。

由于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颗粒细小,孔隙间毛管作用发达,能保存大量的水分,但是水分损失快,保水抗旱能力差。

粘质土壤含粘粒较多,一方面粘粒本身所含养分丰富,另一方面粘粒的胶体特性突出,保肥性好。

粘质土壤由于蓄水量大,热容量也较大,所以昼夜温差变化小,土温变化慢,这有利于植物生长。

粘质土壤由于土壤颗粒较细,颗粒间空隙小,大孔稀少,所以通气性、透水性差,不利于好气性微生物的活动,OM分解比较慢,有利于土壤OM的累积,所以粘质土壤OM的含量一般比砂质土壤高,肥效慢、稳而且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