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句法_语义_语用三个平面的结合看_主谓谓语句_的本质重点
第八章三维语法概述
第八章三维语法(三个平面语法观)0.前言0.1“三个平面”的学说可称作三维语法①三维语法是讲语法有三个平面或三个角度或三个侧面,也就是语法系统有三个子系统:句法系统、语义系统、语用系统。
三个平面应该理解为“三维”,就好比一个立体的长、宽、高。
②用三个平面的理论构建起来的语法学说,可以称之为“三维语法”。
把三个平面理论的语法称作三维语法还有个好处,就是好说好记,而且跟其他语法学说的称呼比较协调,如可以有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转换生成语法、功能语法、三维语法等等。
三维语法是从句法(Syntactic)、语义(Semantical)、语用(Pragmatical)三个角度来研究语法,也就是现在大家所说的多角度、全方位地研究语法。
0.2研究语法要讲“三维”是科学的我国宋代著名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诗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此诗形象地说明:你要看到庐山的真面目就得横看、侧看、远看、近看,即多角度、多侧面去观察,才能知其全貌;如果只立足于山当中的某一地方观察,那犹如瞎子摸象只能知道某一面,就难免片面。
语法研究也是如此。
语法具有三维性,不能单从一维(单是句法,或单是语义,或单是语用)观察;而应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维”去观察和研究,才能认识语法的真谛。
比如下面四句: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打胜了敌人。
③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④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在句法上①②都是“主-动-宾”,③④都是“主-状-动”。
但从语义上分析,为什么①能变换成③④,而②不能变换成③④,这是因为①②的补语语义指向不一样;如果不讲语义,就不能解释这种现象。
但单讲句法和语义还不够,为什么①③④语义结构相同(都是“[施-动-受]+[系-动]”结构)而要有三种不同句式表达呢?这是因为三种句式的语用价值不一样。
因此在具体言语交际中要根据语境、根据表达的需要而随宜采用。
但不管语句怎样复杂多样、繁简多变,句型或句式总是有限的。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
三个平面语法理论在进行语法分析和语法研究时既要区分句法、语义、语用三个不同平面,又要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这就是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之一。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发展和完善“三个平面理论”的建立和完善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
1938年,美国符号学家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的符号学基础中指出,符号包括三个部分:句法学(syntactics),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semantics),研究符号与思维反映(客观方面)之间的关系;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符号与解释者(主观方面)之间的关系。
1964年,莫里斯指出若把符号学的三种研究应用到语言学上就构成了语言学的三个方面:句法学、语义学、语用学。
在中国大陆,胡裕树(1981)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本)率先提出“必须区别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语法分析新思路。
80年代中期以后,三个平面理论成为汉语语法研究和讨论的热点,召开了多次学术讨论会,多位学者发表了论著,对三个平面理论思想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重要文献有:文炼(张斌)、胡附(胡裕树)《句子分析漫谈》(《中国语文》,1982年第1期)。
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新疆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
王维贤《现代汉语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和语用结构》和《句法分析的三个平面与深层结构》、施关淦《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再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何伟渔《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学说》和《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研究述评》、史锡尧《论语法、语义、语用三结合进行语言研究》、邵敬敏《关于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思考》、沈开木《语法、语义、语用的联系》、徐枢等《三个平面:语法研究的多维视野——黄山语法修辞座谈会发言摘要》、范开泰《语法分析三个平面》、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复旦学报》1994年第5期)。
07第七讲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第七讲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一、什么是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
1.1句法平面(即符号与符号)句法平面是指句法结构的平面,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
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句子成分分析法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它规定组成句子的单位是词(不是短语),词和句子成分相对应,原则上是一个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认为一般的句子,往往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另外还有一些次要成分。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以其他成分作为枝叶,描述整个句子的结构。
例如:“(年轻)的学生‖[都][在]学习∣(非常有用)的课程。
”学生(主语)‖学习(谓语)∣课程(宾语)年轻的∣(定语)都在∣(状语)有用的∣(定语)非常∣(状语)这种分析法,枝干分明,便于归纳句型。
简单句的句型,就是根据句子成分划分的。
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美国结构主义学派所采用的语言分析法。
例如“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这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词语间的直接关系可图示如下:张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直接直接成分直接成分直接成分这种层次分析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
具有直接关系的成分叫直接成分;间接的是间接成分。
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句法结构的内部关系,所以直接成分也就是内部成分;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外部关系,所以间接成分也就是外部成分。
传统语法学比较重视句子成分分析,而忽视句子的层次分析。
层次分析法忽视了词和熟语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整体作用,往往在意义上破坏了语言结构。
比如:“打破了茶杯”,“茶杯”不是“打”的宾语,又如“走痛了脚”里,“脚” 不是“走”的宾语。
句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句子结构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句型
1. 主谓结构
主谓结构是最简单的句子结构,由主语和谓语构成,主语是句子的主要成分,谓语表达主语的动作或状态。
例:
- 我喜欢读书。
- 小狗会叫。
2. 主谓宾结构
主谓宾结构在基本主谓结构的基础上加上宾语,宾语是动作的承受者或影响的对象。
例:
- 我喜欢你。
- 他买了一本书。
二、复合句型
1. 并列句型
并列句型由两个或更多独立的句子并列连接而成,句子之间通常使用逗号、分号或连词来连接。
例:
- 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去爬山。
- 她喜欢唱歌,他喜欢跳舞。
2. 从句句型
从句句型由主句和从句构成,从句在意义上不是独立存在的,依赖于主句,从句可作为主语、宾语、定语或状语。
例:
- 他说他很忙。
- 我知道你喜欢吃苹果。
三、修饰结构
1. 定语从句
定语从句用来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常用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导。
例:
- 这是我昨天买的书。
- 我喜欢喝的咖啡是拿铁。
2. 状语从句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谓语动词,表示时间、原因、条件等。
例:
- 如果你努力研究,你一定能成功。
- 我听到有人敲门的声音,就过去开门了。
以上是句子结构的一些基本知识点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谓谓语句结构语义语用_理论说明
主谓谓语句结构语义语用理论说明1. 引言1.1 概述主谓谓语句作为语言表达中最基本的句子结构,其在语法、语义和语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主谓谓语句的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并对其进行理论说明。
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系统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组成方式、含义以及在交际中的使用方式。
1.2 文章结构文章按以下顺序展开:首先,在第二部分中,我们将介绍主谓谓语句的结构,包括主语、谓语和句子结构等要素;接着,在第三部分中,我们将深入探讨主谓谓语句的语义特征,包括主体意义、修饰意义以及其他相关的语义特征;然后,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阐述主谓谓语句的语用功能,包括陈述功能、疑问功能以及命令与请求功能;最后,在第五部分中进行总结,并对主题进行展望或进行相关意义上的讨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从理论角度对主谓谓语句进行深入研究和说明。
通过对其结构、语义和语用功能的分析,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主谓谓语句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和意义。
同时,本文也希望为读者提供一种思考方式,使其能够更好地运用主谓谓语句并理解其他相关研究。
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探讨,我们可以进一步拓展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范围,并为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流提供一定的指导。
2. 主谓谓语句的结构2.1 主语主语是一个主谓谓语句中最重要的成分之一,它通常表示动作的执行者或者被动地接受动作的对象。
主语可以是一个名词、代词、名词短语或从句等。
在主谓谓语句中,主语负责提供动作的核心意义,并且决定了谓语所指向的实体或概念。
例如,在句子“小明喜欢跳舞。
”中,主语“小明”起到了进行喜欢这个动作的作用。
2.2 谓语谓语是描述主语行为、状态或属性的核心部分,用来说明主谓之间的关系。
简单句中,谓语通常由一个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或连接动词构成。
及物动词需要有宾语来完整表达其意义;不及物动词则不需要宾语;而连接动词则连接主语和表语。
例如,在句子“他吃饭。
”中,“吃”是一个不及物动词,没有宾语与之呼应。
“被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
“被XX”格式的句法、语义、语用分析“被”字句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句式之一。
但近来网络等媒体上流行的“被××”格式,不仅句法、语义与传统的“被”字句不同,而且有特殊的语用价值。
本文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对此格式进行深入剖析。
标签:“被××”格式句法语义语用自2008年开始,网络上相继出现了“被××”的说法,如人民“被小康”、GDP“被增长”等,这一种现象随之进入人们的视线并迅速成为焦点。
新兴的“被××”格式与传统的“被”字句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被”的后接成分上,下面我们就具体分析。
一、“被××”格式与传统“被”字句的区别(一)内部结构“‘被’字句是指在谓语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被动句。
”“被”字句是有标记的表示被动含义的句子,是汉语动词谓语句的常用句式之一。
“被”字句的使用一般有两种格式:格式一:被+NP+VP,如:(花瓶)被小明打碎了。
格式二:被+VP,如:(花瓶)被打碎了。
格式一中用“被”引进动作的施动者;格式二中施动者不出现,“被”直接放在动词前面表示被动含义,两种格式统称为“被”字句。
“被”字句要成立,要满足一个最基本的语法要求:就词性而言,“被”后的成分由于表示某种动作,因而需是动作性极强的及物动词性成分。
例如:(1)小王被抓走了。
*(2)小王被失踪了。
而当下流行的“被××”格式却打破这一规则,出现了其他词性,其中大多数为不及物动词,下面分词性讨论。
1.被+Vi(3)“被失踪”是一种恐怖行为(《南方周末》2008年12月17日)(4)女星最多的是“被结婚”,周迅、赵薇、范冰冰、董卿等无一幸免。
(中国网,2009年12月25日)“失踪”“结婚”等都是典型的不及物动词,缺少较强的动作性,按照语法规则,是不能直接放在“被”字后面,但上述这些例句中,它们都被当作了动作性的成分来使用,获得了与动词同等的语法功能。
汉语析句中三个平面的结合
如直 接 成 分和 间
它 们 既 有 区 别 也 有联 系
,
我们
;
三 是 确 定句 型
如主 谓 句 和 非 主 谓
认为
,
句 法 是 中心
是 基础
,
语 义和 语 用只
。
主 谓 句 还 可 以 进一 步 分 出 一 般 的 主 谓 主 谓谓 语句
、
有 通 过 句 法结 构 才 能 体现 出 来 的 施事
“
,
在 一 定 的句 法 结 构 中 后 者 是 传 递 的新 信 息
“
,
,
人民
是受 事
;
语 用也 不 同:
“
周总 理
”
”
根 据 表 达 的要 求
, “
,
是 主题
”
,
是 已 知信 息 ;
;
“
热爱人 民 是焦 点
。
是评
南京 城 里
。
”
是表 达重 点
“
莫愁 湖公 园
”
论
,
是 新信 息
人民
”
是焦 点 题
、
, 。 , 。 。
某 个 句法 结构 的前 面 词语 招呼
,
中 间 或 后 面 增 添一 些
估计
,
或 表 示 对 情 况 的推 测 应答 等等 )
、
或表示
、
变 化 ( 指变一 般 的 句
。
型 为 特 殊 的句 型 ) 等 等 二
、
分 析 的结 果
、
,
一 是 找 出 句 子中各 个 词 语在 句
,
、 、
法 结 构 中 分 别 充 当 什 么 成分 如 主 语 谓 语 宾语 定 语 状 语 补 语 等等
语法的三个平面
“我派小王去请老李来吃饭” 我派小王去请老李来吃饭” 要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必须懂得: 要了解这个句子的意思 , 必须懂得 : “ 我 ” 的施事; 小王” 的受事, 是 “ 派 ” 的施事 ; “ 小王 ” 是 “ 派 ” 的受事 , 又是“ ”“请 的施事; 老李” 又是“去”“请”的施事;“老李” 是“请” 的受事, 又是吃的施事; 的受事 , 又是吃的施事 ; “ 饭 ” 是 “ 吃 ” 的受 事。 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 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 , 不同于词的词汇意 它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 义 。 它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 , 离开 了句法结构, 一个词孤立起来也就不存在这种 了句法结构 , 语义。 语义。 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 。 就名词与动词之 间的语义关系而言, 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 间的语义关系而言 , 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 、 受 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 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
例如: 例如: 年轻)的学生‖[ ][在 学习∣ 非常有用) ‖[都 “(年轻)的学生‖[都][在]学习∣(非常有用) 的课程。” 的课程。 学生( 主语) 学习( 谓语) 学生 ( 主语 ) ‖ 学习 ( 谓语 ) ∣ 课程 宾语) (宾语) 年轻的∣(定语)都在∣(状语)有用的∣(定语) 年轻的∣ 定语)都在∣ 状语)有用的∣ 定语) 非常∣ 状语) 非常∣(状语) 这种分析法,枝干分明,便于归纳句型。 这种分析法,枝干分明,便于归纳句型。简单 句的句型,就是根据句子成分划分的。 句的句型,就是根据句子成分划分的。
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核心论”,即一个句子以 配价语法的基点是“动词核心论” 动词为核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成。 动词为核心关联其他成分而构成。 早在1942年 早在1942年,吕叔湘先生就根据汉语语言实际 1942 指出:汉语的叙事句的中心是一个动词, 指出:汉语的叙事句的中心是一个动词,“句子的 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 重心就在那个动词上,此外凡动作之所由起,所于 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 止,以及所关涉的各方面,都是补充这个动词把句 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称为‘补词’ 子的意义说明白,都可称为‘补词’。 朱德熙先生在1978 年发表的《 1978年发表的 朱德熙先生在 1978 年发表的 《“ 的 ” 字结构和判断 中国语文》 句 》 ( 《 中国语文 》 第 1 、 2 期 ) 中 , 用动词配价的 观点分析动词性成分加“ 构成的“ 观点分析动词性成分加 “ 的 ” 构成的 “ 的 ” 字结构 的歧义指数等问题, 的歧义指数等问题 , 引起了许多语法学者对配价语 法进行研究的兴趣。 走的、吃的、写的。 法进行研究的兴趣。(如:走的、吃的、写的。)
语法三个层面[详解]
语法三个层面汉语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理论,从胡裕树在《现代汉语》一书里的首度论及到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较为系统的论述再到范晓、张豫峰等人的《语法理论纲要》的全面铺开,实现了由轮廓模糊到面目清晰再到走向发展的历史性转变。
可以说,三个平面理论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发展和形成起来,并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种新型的语法研究理论。
自它诞生以后,就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渐渐在中国大地的语法学界“根深叶茂”起来。
一、三个平面理论的创立、发展是群体性思考的结晶三个平面理论虽然问世于20世纪80年代,但这种思想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萌芽了。
事实上,发端于1955年7月至1956年3月之间的那场关于主宾语大讨论,已或多或少地涉及到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尽管这次大讨论没能达成共识,但它的影响是深远的,起码让大家意识到光从句法平面或光从语义平面去分析主宾语都是行不通的。
许多学者如张其春、张志公、周祖漠、陈望道、高名凯、胡明扬、胡附、文炼等都认为,在语法研究中应该坚持形式和意义相统一的原则。
值得一提的是岑麒祥的观点更为超前、新颖,他认为在讨论主宾语问题时要对逻辑、语法、修辞加以区别,这可以说是三个平面的雏形。
而文炼、胡附在《谈宾语》(1955)一文中已触及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的相关问题。
朱德熙的《差一点》(1959)也涉及语用间题。
随后的60,70年代也偶有这方面的见地,如陆志韦的《试谈汉语语法学上的“形式与意义相结合”)(1961)。
所有这些无疑是构建三个平面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三个平面理论自1981年提出后的头四年可谓其创立期。
这一时期由胡裕树打前锋,他针对语法学界历来研究的症结所在和汉语语法学发展之时代呼唤,首度在其主编的《现代汉语》教材里就汉语的句子分析应如何确定语法关系时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
”此后,胡裕树(胡附)又与其长期密切合作的学术伙伴文炼相继或合作或各自发表系列文章把三个平面理论思想逐渐阐发开来。
语文句子结构_主谓宾分析
一.句子类型句子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类。
按句子结构,可以把句子分为单句和复句。
单句又可以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
主谓句是指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组成,带上一定的语气和语调。
例如“我们胜利了!”“今天好天气。
”非主谓句是指由词或短语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构成,没有主谓之分。
例如“多么壮美的河山!”“真太妙了!”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紧密联系、结构相互独立的单句即分句组成的句子。
例如“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
”按句子用途、语气可以将句子分为四类:(1)陈述句:告诉别人一件事。
例如“他按时到达目的地。
”(2)疑问句:向别人询问某事。
例如“我们去哪呀!”(3)祈使句:要求别人做某事。
例如:“请勿攀折花木。
”(4)感叹句:表示自己某种强烈感情。
例如:“啊,我真高兴!”二.单句1.单句的成分句子成分有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成分作用符号主语一句话的陈述对象,提示“谁”和“什么” 双划线谓语对主语的陈述,回答“干什么”和“怎么样” --宾语动词谓语中心语的支配对象波浪线定语主语、宾语的修饰语,标志“的” ()状语谓语的修饰语,标志“地” [ ]补语谓语的补充成分,标志“得” 〈〉2.句子的主干句子的主干,就是把句中定语、状语、补语压缩后剩下的部分。
提取句子主干的方法:第一步,用“‖”界分出主语和谓语。
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第二步,用“()”标出充当主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用波浪线标出充当谓语的短语中的宾语:(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划波浪线)第三步,用“[]”标出状语、用“〈〉”标出补语、用“( )”标出充当宾语的短语中的定语,剩下的是中心语:(伟大)的人民‖〔一定〕创造〈出〉(伟大)的时代。
这样,除去定语、状语、补语,句子主干就显示出来了:人民创造时代。
摘取句子的主干,是为了掌握原句的结构,对理解原句的意思有帮助。
但是,必须注意,句子的主干不等于原来的句子,意思没有原句那样明确,有的甚至跟原句相去很远。
从主谓谓语句句首名词性成分性质的认定看话题和主语的纠葛
的东 西 。 目前 为止 , 没 有 一 种 观 点 能 占据 绝 对 优 势 。话 题
概 念 还 引 发 了人 们 更 多 的 思 考 ,我 们甚 至 可 以 问 :汉 语里
黄伯荣 、朱德熙等人却认 为是主谓谓语句。再 比如 “ 这样 基本 的语 法 关 系还 是 不是 我 们想 当然 认 为的 主谓 关 系 ?
语— — 状 语 ,而 史 存 直 认 为 是 “ 示 语 ”这 种 未 定 成 分 。 提 是一 个主 谓 谓 语句 。但这 样 考 察下 来 的结 果 仍然 不 一 ,范 围
由此可见 ,对N N ,V (N P+ P+P +P)结构中N P甚至N 。 P的性质 的 还是 不 定 。这 种 不一 致 的原 因 还是 在 句 首名 词性 成 分 的性 质 认识历来都没有统一过 。
( P 示 名 词 性 成 分 ,V 表 示 动 词性 成 分 ) 。 这 种 句 型 N表 P
“ 题 ” 是 当 代 语 法 学 家 们 热 衷 讨 论 的一 个 问题 。 无 话
的 分类 和 范 围一 直 没 有 一 个 公 认 的 标 准 ,迄 今 为 止 还 处 于 论 是 形 式 学 派还 是 功 能 学 派 都 很 重 视 话 题 的研 究 。他 们 共
类 标 准 不 同 , 也 体 现 了 他 们 各 自凭 据 的 语 法 体 系 和 语 法 同 时存 在 ? 如 果 它 们 同 时 存 在 的 话 ,两 者 之 间 的关 系 又 是
研 究 方 法 的 差 异 。 比如 像 “ 什 么 事 情 都懂 ”这 种 句 子 是 怎 样 的 ? 目前 , 在 话 题 与 主 语 的有 无 问题 上 ,形 成 了 三种 他
的 事 , 中 国人 民 的 经验 是 太 多 了 ”这 种 前 面 隐 含 介 词 的句 现 在 有 很 多 人 用 话 题 理 论 重 新 考 虑 主 谓 谓 语 句 的 范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备考: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主谓谓语句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备考: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中的主谓谓语句纵观2018年到2021年的高考语言文字运用题,主要考查了成语、病句、虚词、语句衔接、压缩语段、补写句子等题型。
其中,2021年新高考I卷、2021年全国甲卷、2021年全国乙卷、2020年新高考I卷、2019年全国卷I、2018年全国卷H、2018年全国卷HI等7套试卷的语言文字运用题的语料中出现了“主谓谓语句”,这成为干扰学生得出正确答案的要素之一。
一、主谓谓语句的分类所谓“主谓谓语句”,就是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这是现代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句子类型.邵敬敏教授主编的《现代汉语通论》把全句的主语叫作大主语,全句的谓语叫作大谓语;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中的主语叫作小主语,主谓短语中的谓语叫作小谓语.并根据大主语、小主语、小谓语三者之间的语义关系,把主谓谓语句分为四类.接下来,我们详细看一下邵敬敏教授是如何对主谓谓语句进行分类的:1.受事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小谓语中某个动词的受事,有时候也可以是该动词的与事或工具等.例如:①这件事我没有听说过.(受事)②这衣服我还没钉扣子呢.(与事)③这把刀我切肉.(工具)例①的大主语是小谓语的受事,例②的大主语是小谓语的与事,例③的大主语是小谓语的工具.在这类主谓谓语句中,大主语是受事的情况最为常见,并且大多可以通过大主语移位变换成一般的主谓句.但要注意,跟受事主语相关的动词不一定就是小谓语的谓语动词,它甚至还可能不在小谓语中.2.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有领属关系,或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例如:①老张身体非常棒.(领属关系)②我们班一半是南方人.(整体与部分关系)例①的大、小主语之间是领属关系,例②的大、小主语之间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领属性主谓谓语句一般可以在大、小主语之间插入“的”字,使其变成一般主谓句.例如:老张身体非常棒.一老张的身体非常棒.我们班一半是南方人.一我们班的一半是南方人.3.关涉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大谓语关涉的某一方面的对象.这类句子,可以在大主语前面加上介词“对” “对于” “关于",形成句首状语,使整个句子变成一般的主谓句.例如:①这孩子,我真没办法.一对这孩子,我真没办法.②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看法.一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的看法.4.周遍性主谓谓语句大主语是疑问代词的任指活用,或者是表示周遍性意义的词语.大主语跟小主语可以换位置,而意义不变.例如:①什么他都不吃.一他什么都不吃.②哪儿我们也不去.一我们哪儿也不去.二、高考语用题中考查的主谓谓语句笔者现将上文提到的7套高考试卷中的“主谓谓语句”按照上述理论来归类.2021年新高考I卷中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19题: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B.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C.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D.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十分接地气的宣讲内容,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文中原句为:“宣讲员平易的话语、幽默的口吻以及宣讲内容十分接地气,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A项和B项涉及主谓谓语句知识,两个选项中的“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为主谓谓语句.其中,“宣讲员”为大主语,“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为大谓语,“话语” “口吻” “宣讲内容”分别为小主语,“平易” “幽默””也十分接地气”为小谓语.这个句子属于领属性主谓谓语句.A项错在“导致”,“导致” 一词后面常接不好的结果.B项简化后内容为“宣讲员导致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这明显存在歪曲原意且不合逻辑的问题:让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的不能是人,而应该是事.A项和B项正确的改法为: 宣讲员话语平易,口吻幽默,宣讲内容也十分接地气,这使得收看直播的群众既听得进又记得牢.2021年全国甲卷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20题:新疆是我国较早大量种植和使用棉花的地区之一.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拥有①适宜棉花的种植和生长,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 深受消费者喜爱.除了上述自然条件,现代科技的应用也是新疆棉②—.近年来,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同时③―J旦仍然供不应求.新疆属于绿洲农业区,干旱少雨,为了让棉花吃好喝好长得好,就要进行科学的水肥管理.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栽培技术的应用,为新疆棉生产的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这里三个句子补写都涉及主谓谓语句.在“新疆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一句中,“新疆”为大主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为大谓语,“光照” “热量”“空气”“昼夜”为小主语,“充足” “丰富” “干燥” “温差大” 为小谓语.这里的小谓语“温差大”其实也是主谓结构.这个句子属于领属性主谓谓语句.由此观之,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新疆”,故①空前“拥有”的主语为“新疆”,根据后文推知①空应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在“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品质优良”中,“新疆棉尤其是长绒棉”为大主语,“品质优良”为大谓语,“品质”为小主语,“优良”为小谓语.这个句子也是领属性主谓谓语句.②空根据前后文语境应填入“品质优良的原因”.填第③空时要抓住其后“但仍然供不应求”这个关键句.本句话缺少大主语,而③空前“新疆棉品质不断提升”这个主谓谓语句的大主语是“新疆棉”,由此推出③空填的句子应该也用“新疆棉”作大主语,否则就会犯“偷换主语”的语病.③空提供的参考答案为“产量也不断增加”,这个句子其实跟前面的“品质不断提升” 一样,句式上相呼应,且充当“新疆棉”的谓语.部分考生可能会在③空填入“新疆棉的产量也不断增加”,这个答案是不合理的, 犯了“偷换主语”的语病.2021年全国乙卷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20题:很多人认为,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水果的甜度① 还与“糖”的种类以及含酸性物质的多少有关.水果中的“糖类”,主要包括单糖(果糖,葡萄糖)、双糖(蔗糖,麦芽糖)和多糖(淀粉).其中② ,蔗糖的甜度次之, 葡萄糖和麦芽糖更次之,淀粉则基本没有甜味.有的水果,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期猴桃.水果中的有机酸,可以使其甜度不那么明显,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是③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水果越甜,含糖量越高,热量也越高”这个句子看上去不是主谓谓语句,实则不然, 整个句子应该为“水果越甜,水果含糖量越高,水果热量也越高”.因为大主语相同,都是“水果”,所以后面的句子就省略了主语,此句依然是领属性主谓谓语句.“有的水果, 如西瓜,由于所含果糖的比例较大,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狮猴桃”这个句子也是领属性主谓谓语句,“有的水果,如西瓜”为大主语,“甜度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狒猴桃”为大谓语.“甜度”为小主语,“远高于含糖量更高但以葡萄糖为主的水果,如狮猴桃”为小谓语.值得注意的是,“例如山楂的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这个句子因为没用到主谓谓语句,而成了一个病句.前半句主语为“山楂的含糖量”,谓语为“比草莓高得多”;后半句谓语为“吃起来没有草莓甜”,根据语境主语应该是“山楂”,但原句主语为“山楂的含糖量”.这个句子修改为“例如山楂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但吃起来没有草莓甜”就没有问题了.修改后的句子为领属性主谓谓语句,“山楂”为大主语,“含糖量比草莓高得多”为大谓语,“含糖量”为小主语,“比草莓高得多”为小谓语.2020年新高考I卷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19题:这条环路是北京塞车最严重的道路之一,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永远像一条黏稠的河.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这个句子也是一个领属性主谓谓语句.本句主谓谓语句部分为“这条环路,白天黑夜,红尘万丈,车流缓缓” .“这条环路”为大主语,“白天黑夜”为状语,“红尘万丈,车流缓缓”为大谓语,“红尘”“车流”为小主语,“万丈”“缓缓”为小谓语.理解了这个主谓谓语句,也就明确了句子中的本体是“环路”,喻体是“黏稠的河”,这样才能答对题目.此题参考答案:①句中把塞车的路比作黏稠的河,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路和河的形状相似,车流和水流相似;③塞车时汽车行驶缓慢,和河水因杂质多而黏稠时流动缓慢相似.2019年全国卷I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19题:正因为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正因为古琴音量小,所以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B.正是古琴音量小,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C.正是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 D.正因为音量小,使得古琴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A项和B项中的“古琴音量小”也是一个领属性的主谓谓语句.“古琴”为大主语,“音量小”为大谓语,“音量”为小主语,“小”为小谓语.A项中的句子主语为“古琴”.后面部分补充完整即为“古琴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明显犯了“搭配不当”的语病.A项可修改为“古琴正因为音量小,所以才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最个人化的乐器” .B项的句子主语为“古琴”.后面部分补充完整即为“古琴使得它是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最个人化的乐器”,这个句子也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B项可修改为“正是古琴音量小,它才成为直接和你的心进行交流的乐器,是最个人化的乐器”.2018年全国卷II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18题:京剧大师梅兰芳,以坚定的信念和博大的胸怀为京剧改革作出巨大贡献.他眼界开阔,除唱腔、表演技巧之外,还从化妆、灯光、服装、舞蹈、剧目创作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可谓“剧剧有创新,居U剧有新腔”.这里的“他眼界开阔”是一个领属性主谓谓语句.“他”为大主语,“眼界开阔” 为大谓语,“眼界”为小主语,“开阔”为小谓语.因此,横线处应填入的成语的主语应与前文保持一致,是“他” .2018年全国卷III涉及主谓谓语句的语料为第20题: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获悉文学院下周举办活动,隆重庆贺先生教书50周年,我因俗务缠身,不能光临,特惠赠鲜花一束,以表敬意.随信寄去近期出版的拙著一册,还望先生先睹为快.盛夏快来了,请先生保重身体.这里面“我因俗务缠身”是受事性主谓谓语句.“我”是大主语,“俗务缠身”是大谓语,“俗务”是小主语,“缠身”是小谓语.整个句子的主语是“我”.三、高考语用题对主谓谓语句的考查规律及其应用纵观上述7道与主谓谓语句知识相关的题目,可以发现领属性主谓谓语句考查了6次,受事性主谓谓语句考查了1次,命题者似乎对领属性主谓谓语句青眼有加.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将这个知识点作为拓展,重点学习.在解题时,理解了何为主谓谓语句,就能明确句子的主语是什么,有助于准确识别偷换主语、成分残缺等语病.除了高考真题之外,日常的模拟考试试卷中也时常出现主谓谓语句的身影.如2021年秋季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教育教学改革联盟学校期中联考高三语文试题中的第18题:中国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国家博物馆举行的“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充分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灿烂成就.展品中有数十件珍品,例如“中兴四将图”,便是宋代肖像画中不可多得的佳作.画中四将身着圆领袍服,皆为文人;四武官作为侍从,皆身着便装.但均身形矫健,表情机敏,颇有军士风范.本次展览绘制了许多线图:西汉深衣展开示意,唐代女子妆容详解,明代巾帽的流行款此外,本次展览还制作了 1 5尊不同时代的服饰复原人像,为了古代服饰之美得以直观地感受,完整地呈现衣冠配饰的整体形象.总的来说,通过本次展览向人们展示了一段丰富t多彩的、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史”.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文字,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展现风采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巧妙的布置和精心的谋划B.展现风范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精心的谋划和巧妙的布置C.展示风范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精心的谋划和巧妙的布置D.展示风采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巧妙的布置和精心的谋划这里主要看填入第三处横线的句子.“诸武官年龄和相貌各异”为领属性主谓谓语句.“诸武官”为大主语,“年龄和相貌各异”为大谓语,“年龄和相貌”为小主语, “各异”为小谓语.而在“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各异”中,“诸武官的年龄和相貌”为主语,“各异”为谓语.根据第三处横线后的内容,可推知第三处横线的句子的主语应为“诸武官”,由此可排除B项和D项.由于现行的中学语文教育淡化语法教学,故学生的汉语语法知识普遍比较薄弱.而当下的语言文字运用题致力于在情境中考查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方面的核心素养,题目设置更加灵活.笔者认为,《课程标准》提到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科必备知识中,应该包括必要的语法知识.个人语感的养成离不开对语法规则的通晓.因此,让学生掌握“主谓谓语句”这一现代汉语特殊句式很有必要.。
三个平面
所谓单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一个强制性或支配性的名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
“醒”、“休息”之类; 所谓双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两个强制性或支配性的名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
“吃”、“批评”之类; 所谓三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三个强制性或支配性的名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
无论是研究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还是层次切分,都是从结构关系出发的,也就是偏重于形式
的。所谓“凭形态而建立范畴,集范畴而构成体系”,就是句法平面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特点。 (二)、语义平面
1、“语义平面”及“语义”的理解 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符号与内容)之
间也有一定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人们分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用的。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相
互间进行交际。语法分析中的句法分析与语义分析都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
写。而语用偏重于讲表达的,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
例1、我读过《红楼梦》了。(“我”施事,“红楼梦”受事,主谓宾句) 例2、《红楼梦》我读过了。(“红楼梦”受事,“我”施事,主谓谓语句) 为什么同样的语义结构却用不同的句法结构?或者说,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呢?
问题。因为句法分析要确定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如果是句子,要确定
句子的格局(即句型),在这方面,单纯的层次分析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当前语法界比较
一致的意见是:在进行句法分析时,既要进行成分分析,也要进行层次分析,并把二者结合
起来。即采取“成分层次分析法”。其特点是:兼顾句子的成分和层次,以成分确定句法关系, 用层次统摄句子分析。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三个平面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对立同一的两个方面,语法研究中贯彻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是我们应该时刻遵循的最重要的原则。
一、语法形式是什么。
就一个语法单位或一个语法结构体来说,它所包含的形式有多方面的,以“新月如钩”来说,它所涉及的形式方面有:文字形式,即在书面形式上书写出来的文字样式。
语音形式,即每一个成分在口语中所读出来的语音。
逻辑形式,即在思维中所根据的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
如隐含在“新月”和“钩”之间的相似关系思维形式。
修辞形式,即体现在语法单位或语法结构中的修辞格式,如比喻、排比、借代等。
“新月如钩”表现出来的即是“本体+喻词+喻体”的比喻形式。
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的方式或手段。
以“新月如钩”来说,它所包含的形式一是各成分的组合形式,如“新月”和“如钩”组合成一种形式关系,而“新”和“月”或“如”和“钩”也分别是不同的组合形式,二是成分形式,即每一个成分(新、月、如、钩)所体现出来的形式,这种形式在我们汉语中往往是无形的,而在一些形态丰富的语言中往往是有形的,这种有形主要表现在词本身的形态能标志出词的功能类别。
就汉语而言,主要的语法形式包括:1、语序。
词语的排列顺序。
词的排列顺序不同,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也不同。
例如:①早来了、来早了;(“早来了”带有主观性质,“来早了”带有客观性质)②桌子上厚厚地放着几本书、桌子上放着几本厚厚的书。
(前者表示“厚厚”并不是“书”的固有状态,只是几本书的临时情状;后者表示“书”的固有性质,是恒久的属性。
)③娃娃们左边右边地跑着、左边右边的娃娃们跑着(前者的“左边右边”处于状语位置,表示“跑”的运动状态(忽左忽右),是主语的意志性状态;后者处于定语位置,表示跑前所处的空间方位,是主语的自然状态)其他如“跑快点、快点跑”;“好嗓子、嗓子好(有一副好嗓子,*有一副嗓子好);”等客人来了、来客人了(前者为有定、后者为无定)。
再如“下雨了”和“雨下了”2、语音形式,包括停顿、轻重音、语调等。
从句法平面分析词语高光
从句法平面分析词语高光
本文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主谓谓语句”的三种类型,认为“大小主语”之个平面结合看,这种句式是一种话题--说明结构(语用功能)的语用优先模式,并进一步证明汉语是注重话题说是混淆了句法和语于形态丰富的印欧语。
语用优化组合和语用优先的原则是汉语语法呈现的特点,这从古今句式的对照中得一点对于建立更合理的汉语语法分析模式无疑有所启示。
句法平面是指句法结构的平面,语法研究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
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它规定组成句子的单位是词(不是短语),词和句子成分相对应,原则上是一个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
认为一般的句子,往往具有主语和谓语两个主要成分,另外还有一些次要成分。
分析的时候,往往找出主语和谓语作为句子的主干,以其都在学习(非常有用)的课程。
”
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
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之一,旨在探索语言的结构和规则。
在语法研究中,有三个平面被广泛讨论和探究,它们分别是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
本文将以这三个平面为基础,探讨语法研究的重要性和应用。
一、句法平面句法平面是语法研究的核心,主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的句子结构和组织规律。
句法研究旨在揭示句子的组成成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句法结构,可以了解一个语言中的短语、句子和句子的组合方式。
句法研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句子的结构,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诸如歧义、句法错误和语法难点等问题。
通过对句法平面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语言的基本构成和组织规律。
二、语义平面语义平面是语法研究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的是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语义关系。
语义研究旨在揭示词汇、短语和句子的意义,以及它们在语言中的关系和作用。
通过语义研究,可以深入理解一个词汇的多重含义、歧义和语义变化等现象,并通过这些研究结果改进和完善语言的翻译、理解和生成。
语义平面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和表达语言的意义,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处理语言中的歧义和语义难题。
三、语用平面语用平面是语法研究的第三个重要方面,主要关注的是语言使用的情景和交际目的。
语用研究旨在揭示语言的交际功能和效果,以及语言在特定情景和社会背景中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语用研究,可以了解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语言规范、礼貌用语、谈判技巧等,从而提高人际交往和有效沟通的能力。
语用平面的研究对于我们掌握语言的实际应用而言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是相互关联且相辅相成的。
通过对这三个平面的综合研究,我们可以深入理解语言的结构、意义和使用规则,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表达和应用的能力。
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对于我们深入理解和实践语言学知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并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它们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高中语法知识点的系统梳理
高中语法知识点的系统梳理一、句子成分在高中语法中,句子成分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句子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和同位语。
1. 主语:句子的主题,一般回答“谁”或“什么”。
例句:小明读书。
2. 谓语:句子的核心,表示主语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例句:我喜欢唱歌。
3. 宾语:句子中接在及物动词后面的成分。
例句:我吃了一个苹果。
4. 定语:修饰名词或代词,起修饰限定作用。
例句:那个房子很漂亮。
5. 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
例句:他慢慢地走过来。
6. 补语:补充说明主语或宾语的成分。
例句:她是一位老师。
7. 同位语:起补充说明作用,通常和名词或代词一起使用。
例句:我的朋友小明很聪明。
二、句子类型高中语法中还包括不同的句子类型,包括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
1. 陈述句:陈述一个事实或表达一个观点。
例句:他正在看电视。
2. 疑问句:用于提问,分为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
例句:你喜欢吃水果吗?3. 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劝告等。
例句:请给我一杯水。
4. 感叹句:表示惊讶、赞美、怀疑等情绪或感叹。
例句:多么美丽的风景啊!三、从句从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以作为句子的一部分。
根据从句的功能,可以分为主语从句、宾语从句、定语从句和状语从句。
1. 主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主语的从句。
例句:下雨了,影响了我们出行计划。
2. 宾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宾语的从句。
例句:我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来。
3. 定语从句:在句子中充当定语的从句。
例句:那是一个我昨天买的书。
4. 状语从句:在句子中作状语的从句。
例句:当你需要帮助时,可以告诉我。
四、动词语态和时态在高中语法中,动词的语态和时态也是需要注意的知识点。
1. 语态:包括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表示动作的发出者和承受者。
主动语态例句:他吃了一个苹果。
被动语态例句:一个苹果被他吃了。
2. 时态:包括一般现在时、进行时、完成时等,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一般现在时例句:我喜欢看电影。
浅议主谓谓语句
浅议主谓谓语句[摘要]:主谓谓语句作为现代汉语特殊句式之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现代汉语语法界受到了广泛地争论。
其研究数不胜数,关于主谓谓语句的论文论著也是浩如烟海,相同之处甚多,不同之处也不少。
学术界对主谓谓语句的认识至今也没有取得完全的共识。
本文即具体地对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分歧、主要分类及其与其它易混淆结构或句式进行区分,以达到对主谓谓语句更加明确深刻地认识,以便于缩小观点差异,从不同角度促进主谓谓语句的规范和发展。
同时我通过对主谓谓语句的文献资料整理后发现,在主谓谓语句语篇上的研究十分稀少,如果单纯地从语法上研究主谓谓语句,从现实的角度讲是显然不够的。
鉴于此,我将主谓谓语句放在篇章结构中去讨论,希望可以探索出主谓谓语句独特的语用价值。
关键词:主谓谓语句;性质;分歧;分类;区别;对比;强调一、主谓谓语句的性质及其分歧主谓谓语句指主谓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当谓语的句子或由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例如:①香蕉猴子吃了。
②这事大家一起办。
)它是从句式层面划分出来的单句,所谓句式就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和语义表达特点①划分的句子类型。
主谓谓语句是与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名词谓语句相并列的特殊句式,以句子谓语部分的特殊结构为标志。
全句的主语相当于话题,谓语相当于述题,这种句子的主语读起来后面有一个停顿,书面上常用逗号标示。
为了便于指称,我们把全句的主语、谓语分别叫做大主语、大谓语,把充当谓语的主谓短语里的主语、谓语叫做小主语、小谓语。
主谓谓语句是语法界早已普遍认同又颇多分歧的一种现代汉语句式。
分歧的①句式所表示的是句子局部的结构特点,并非全句的结构特点。
焦点,表面看来是学者们所持标准的宽严不同,实质则在于对句式实施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异缺乏理论界定。
汉语因为不具备发达的形态,没有或很少产生类似英语的那种结构性派生句式;主谓谓语句作为衍生自汉语基本句式的一种变体,它是主谓句法的拓展和相关的结构项语义泛化的直接产物。
语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的联系与区别
语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区别与联系20##语言大学对外汉语专业的考研题近年来,国内外有些语言学家在语法研究中注意到区别三个不同的平面,即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这是语法研究方法上的新进展,有助于语法学科的精密化、系统化和实用化.但这样研究语法还仅仅是开始.如何在语法分析中,特别是在汉语的语法分析中全面地、系统地把句法分析、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既界限分明地区别开来,又互相兼顾地结合起来,这是摆在语法研究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是值得进行深入探索的.〔一〕语法研究中的句法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句中词语与词语〔即符号与符号〕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句法的〔Syntactic〕.词语与词语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构成一定的句法结构,对句法结构进行分析,就是句法分析.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主要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进行成分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子成分的确定和结构方式的判别.传统语法学进行语法分析时,总要把句子分为若干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等,这些都是句法分析的术语.传统语法学分析一个句子,就是要分析句子里各类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副词等〕充当什么句子成分.比如"X三批评了李四〞,就得分析成主谓句,其中"X三〞是主语,"批评了李四〞是谓语,"批评〞是谓语动词,"李四〞是宾语.假如说成"李四被X三批评了〞,也得分析成主谓句,但这句里"李四〞是主语,"被X三批评了〞是谓语,"被X三〞是介词短语作状语,"X三〞是介词"被〞的宾语,"批评〞是谓语动词.这样的成分分析,讲什么词充当什么句子成分,都是着眼于句子结构分析出来的.与确定句子成分有联系的,就是结构类型的判别.结构类型决定于结构成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决定于结构方式.比如"鸟飞〞"身体健康〞,是由主语和谓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主谓结构;"飞鸟〞"健康的身体〞,是由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偏正结构;"读书〞"建设祖国〞,是由动词和它的宾语两成分组成的,通常称为动宾结构.研究一个组合体是什么结构,也是句法分析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对句法结构内部的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分析,也就是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这种层次分析,要求把句法结构中词语之间的关系分为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内部关系和外部关系,也就是要句法结构的直接成分和间接成分以与内部成分和外部成分区别开来.例如"干大事的人〞,这个句法结构里"干大事〞和"人〞之间是直接关系,"干〞和"大事〞之间也是直接关系,但"干〞和"人〞之间以与"大事〞和"人〞之间都是间接关系.又如"X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这个句子,进行层次分析,词语间的直接关系可图示如下:X 三的哥哥批评了李四的弟弟直接关系直接关系直接关系直接关系这个句子里"X三〞与"批评〞之间、"李四〞与"批评〞之间、"哥哥〞与"李四〞之间、"弟弟〞与"X三〞之间,都是直接关系.具有直接关系的组成成分,叫做直接成分;具有间接关系的成分,相对直接成分而言,是间接成分.凡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句法结构的内部关系,所以直接成分也就是内部成分;凡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这个句法结构内的某一成分与另一句法结构内的某一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外部关系,所以间接成分也就是外部成分.传统语法学比较重视句子成分分析,而忽视句子的层次分析,它析句时采用的是句子成分分析法,即中心词分析法,它规定组成句子的单位是词〔不是短语〕,词和句子成分相对应,原则上是一个词充当一个句子成分.在分析时,遇到偏正短语和动宾短语都要找中心词.找到了中心词,才算找到了句子成分.析句时把各种不同层次的句子成分放在同一线性平面之上,因此,这种方法不太能反映结构的层次,往往也就难以说明词与词的组合关系.比如"打破了茶杯〞,"茶杯〞应是"打破〞的宾语,而不是"打〞的宾语,说成"打茶杯〞不成话;又如"走痛了脚〞里,"脚〞应是"走痛〞的宾语,而不是"走〞的宾语,说成"走脚〞也不成话.这就说明一个事实,句法分析单作成分分析而不作层次分析是不行的.反之,如果句法分析只讲层次分析而不讲成分分析也有问题,因为句法分析不仅要找出结构的直接成分,还要确定两个直接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或结构方式;如果是句子,还得确定句子的格局〔即句型〕;在这方面,单纯进行层次分析也就无能为力了.所以,当前语法学界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在进行句法分析时,既要进行成分分析,也要进行层次分析,并且把二者结合起来.这就是要采取"成分层次分析法〞.这种分析法的特点是:兼顾句子的成分和层次,以成分确定句法关系,用层次统摄句子分析.无论是研究句法结构的构成方式还是层次切分,都是从结构关系出发的,也就是偏重于形式的.所谓"凭形态而建立X畴,集X畴而构成体系〞,[1] 就是句法平面进行语法分析的基本特点.〔二〕语法研究中的语义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符号与内容〕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义的〔Semantical〕.人们分析一个句子,通过句法分析,可以找出句子中词语在句法结构中分别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可以了解句子的层次构造,也可以得出句子的句型等等.但析句并不到此为止.如果不根据句法分析的结果,进一步了解句子中的语义关系,即通过句法平面深入到语义平面对句子进行语义分析,那末,还不能算完成了析句的任务.比如仍以"X三批评了李四〞和"李四被X三批评了〞为例,这两句意思差不多,为什么一句主语是"X三〞,另一句主语是"李四〞呢?这是因为一个句子不仅在表层有着句法关系,而且在深层有着语义关系.上边两个句子里名词"X三〞和"李四〞,跟谓语动词"批评〞之间有一定的语义__"X三〞是施事〔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李四〞是受事〔动作行为的接受者〕.正因为这两句名词与动词之间的施受关系没变,尽管它们在句法上有了若干变化,但两句的基本意思也就不会变.相反,如果说成"X三批评了李四〞和"李四批评了X三〞,虽然一句也是"X三〞作主语,另一句是"李四〞作主语,但意思却完全不同,这是因为这两句语义结构不同:前句"X三〞是施事,"李四〞是受事;后句"李四〞是施事,"X三〞是受事.可见,句子的意思是由句中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要了解一个句子的意思,单靠句法分析还不够,还要弄清句子内部各词语间的语义关系,即要进行语义分析.比如要了解"我派小王去请老李来吃饭〞这个句子的意思,必须懂得"我〞是"派〞的施事,"小王〞是"派〞的受事,又是"去〞"请〞的施事,"老李〞是吃的施事,"钣〞是"吃〞的受事.对这样的句子,在进行句法分析时,不同的语法体系可能会作不同的分析,但不管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术语来进行句法分析,如果语义关系不掌握,也就不可能理解这个句子.语义平面所说的语义,不同于词的词汇意义.词的词汇意义是词所具有的个别意义,是可以在词典里说明的,比如"X三〞就是人名,"批评〞是指出优缺点或专指对缺点错误提出意见.这里所说的语义是指词在句法结构中获得的意义,离开了句法结构,一个词孤立起来也就在存在这种语义.孤立的一个"X三〞或"李四〞,究竟是施事还是受事是没法知道的,只有当它们与动词发生一定的关系,处在一定的句法结构中,才能知道.语义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就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而言,除了上面所说的施事、受事之外,还有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等.试以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名词所表示的语义作一比较:〔1〕小王关好了大门.〔"小王〞是施事〕〔2〕衣服被他撕破了.〔"衣服〞是受事〕〔3〕鲸鱼是哺乳动物.〔"鲸鱼〞是客体〕〔4〕毛笔写大字,钢笔写小字.〔"毛笔〞"钢笔〞是工具〕〔5〕图书馆藏有三百万册书.〔"图书馆〞是处所〕〔6〕昨天下了一场暴雨.〔"昨天〞是时间〕名词性词语"有定〞"无定〞的区别,也属于语义平面的,例如"那个人也过来了〞里,"那个人〞是有定的;"前边来了一个人〞里,"一个人〞是无定的.以名词性词语为核心构成的偏正结构〔定心结构〕来说,对充当定语的词语也可进行语义解释,通常认为,它们与后边的名词性语之间的语义关系表现为修饰性的或限制性的,或者可具体分为三种:一是领属性的,如"祖国的山河〞"鲁迅的作品〞;二是描写性的,如"蓝蓝的天〞"竹壳的热水瓶〞;三是同位性的,如"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学习雷锋的好榜样〞.这种"领属性〞、"描写性〞、"同位性〞的意义,也是从句法结构中获得的,这样的分析也属于语义平面的分析.句中直接成分间有一定的语义关系.比如"猫捉老鼠〞,"猫〞是施事,"老鼠〞是受事.间接成分之间没有语义关系,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有的没有语义关系,例如"她很聪明〞,"她〞与"很〞是间接关系,语义上也没法分析.有的却有一定的语义联系,例如"写小说的作家〞,"作家〞与"写〞在句法上是间接关系,它们在层次结构中是间接成分;但在语义上,名词"作家〞与动词"写〞有__"作家〞是"写〞的施事.这种间接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有人称之为"隐性的语法关系〞[2].有些多义的句法结构,在表层句法上无法辨别,但在深层语义上可以辨别,往往表现在间接成分间语义关系不一样.例如"我喝醉了酒〞和"我吃完了饭〞,在句法上,结构关系相同,层次切分相同,句型相同,但在语义上看,"醉〞是说明"我醉〞,"完〞是说明"饭完〞.又如,同一个偏正结构,也有语义关系不一样的情形,试比较下列三组:A 教数学的老师 | 写剧本的作家B 赠小王的礼物 | 给妹妹的书C 削苹果的刀子 | 买青菜的篮子这三组的表层形式都是"动+名1+的+名2〞的定心式偏正结构,但作中心语的名2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却不一致:A组的名2是施事,B 组的名2是受事,C组的名2是工具.对间接成分之间语义关系的分析,有助于辨析多义的句法结构.任何一个句法结构都有形式和意义.研究语法,应该从形式出发去发现意义,也就是通过句法结构的分析去深入了解句子内部的语义关系,并通过语义结构的分析进一步了解句法关系的同异,从而替句法结构作更精密的描写.语义关系的发现,不应当从词的词汇意义上去寻找,也不能从逻辑的概念上去寻找,而应当从形式上,即从结构上去寻找,"只有依靠结构分析,我们才能从相同的结构中概括出共同的语法意义,也只有依靠结构的分析,我们才能在不同的结构中找寻出不同的语法意义.〞[3] 从形式上或结构上寻找语义,具体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1、从语言材料的类别〔词类与其次X畴〕上加以说明.比方,动作动词有与物动词和不与物动词的区别,与物动词所涉与的有施事和受事,当有生名词与与物动词发生关系时,就有可能是施事或受事;相反,不与物动词只有施事而无受事,当有生名词跟不与物动词发生关系时,只能是施事."潘金莲害死了丈夫〞,由于"害死〞是与物动词,"丈夫〞就得看作受事;"潘金莲死了丈夫〞,由于"死〞是不与物动词,"丈夫〞就得看作施事.又如,处所名词、时间名词跟动词发生关系时,一般不能看作施事或受事,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时间.2、从句法关系上加以说明.比如"我找他〞,"我〞是高等院校事,"他〞是受事;"他找我〞,"他〞是施事,"我〞是受事.同一个代词在不同句子中充当不同句子成分决定了不同的语义.又如"袭击了敌人的侦察兵〞,若要了解"侦察兵〞与动词"袭击〞之间的语义关系,可以通过层次切分来分析.如果这个句法结构的层次切分是"袭击了/敌人的侦察兵〞,则"侦察兵〞是受事;如果层次切分是"袭击了敌人的/侦察兵〞,则"侦察兵〞是施事.3、从词语的选择上加以说明.比如动词的"向〞〔也称"价〞〕,实质上是讲动词与名词间语义上的选择关系的.所谓单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一个强制性或支配性的名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醒〞"休息〞之类;所谓双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两强制性或支配性的名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吃〞"批评〞之类;所谓三向动词,就是要求在语义上有三个强制性或支配性成分与它联系的动词,如"给〞"告诉〞之类[4].又如,名词与动词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可以从名词跟介词的选择上看出来,"施事〞能选择介词"被〞组成介宾短语,受事常可选择介词"把〞组成介宾短语,处所、时间常可选择介词"在〞"从〞组成介宾短语等等.〔三〕语法研究中的语用平面,是指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句中词语与使用者〔符号与人〕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是属于语用的<Pragmatical>.研究语用,也就是研究人怎样运用词语组成句子相互间进行交际.语法分析中讲词类、讲句子成分、讲句型、讲施事受事工具等等,都还只是停留在对语法进行静态的分析或描写.而语用偏重于讲表达的,所以是一种动态的分析.比如有这样两个句子:〔1〕我读过《红楼梦》了.〔2〕《红楼梦》我读过了.对于例〔1〕,按照句法分析,可分析为主谓句中的动宾谓语句,即"我〞是主语,"读过《红楼梦》〞是谓语,"《红楼梦》〞是宾语;按照语义分析,"我〞是"读〞的施事,"《红楼梦》〞是"读〞的受事.对于例〔2〕,按照句法分析,现行的一般语法书分析为主谓句中的主谓谓语句,即认为"《红楼梦》〞是大主语,"我读过〞是谓语,"读〞是谓语动词;按照语义分析,却与例〔1〕相同,即"我〞是施事,"《红楼梦》〞是受事.那末,为什么同样的语义结构却用不同的句法结构呢?或者说同样的意思要用不同的形式表达呢?如果不研究语用,就无法说明这个问题.从语用上分析,一个句子通常有主题〔topic,或译作话题〕和评论〔comment,或译作述〕两部分.例〔1〕中"我〞是主题,目的是强调旧信息"我〞;例〔2〕的主题,目的是强调旧信息"《红楼梦》〞.虽然两句都是主谓句,用的是同一些词语,语义结构也相同;但是,从表达上看,是不等价的.由此可见,语法分析如果单讲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也还是不完善的,也还没有完成析句的任务;只有在句法分析、语义分析的同时,同步地进行语用分析,才算最后地达到了语法分析的目的.主题是语用分析中的重要概念.它跟主语、施事属于不同平面.主题、语主与施事"是可以独立并存的概念〞[5].主语是属于句法关系的概念,它是与谓语相对而言的,是一种句法成分;施事属于语义关系的概念,它是动作行为的发生者,在与与物动词相联系时,是与受事相对而言的,是一种语义成分;主题是交谈功用上的概念,是交谈双方共同的话题,是句子叙述的起点,常代表旧的已知的信息,它是与评论〔对主题的说明,即传递信息的部分〕,施事也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客体、工具、处所、时间等也可作主语〕,施事也不一定都作主语〔也可作宾语、定语等〕,把主语与施事完全对等起来显然是不对的.施事可以作主题,但主题也不一定都是施事,受事、客体、工具、时间等也可以作主题.所以施事与主题也不是对等的.主语与主题常有重合的情形.例如:〔1〕武松打死了老虎.〔施事主语是主题〕〔2〕老虎被武松打死了.〔受事主语是主题〕〔3〕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客体主语是主题〕〔4〕小楷笔不能写大字.〔工具主语是主题〕〔5〕##城里有个玄妙观.〔处所主语是主题〕〔6〕三月八日放假半天.〔时间主语是主题〕但是,作为语用概念的主题与句法概念的主语也不是完全重合或对应的,主语不一定是主题,主题也不一定是主语,比如"昨天晚上我做了个梦〞,这个句子里主语是"我〞,主题是"昨天晚上〞.主题和主语的区别主要表现在:1、主语与作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之间在语义上有选择关系,而主题除兼作主语者外,则没有这种关系;动词形容词可以决定主语,而不能决定主题.例如"暑假里我病了二十多天〞,这句里与谓语动词发生选择关系的是"我〞,而不是"暑假里〞,能说"我病了〞而不能说"暑假里病了〞,所以这句里"我〞是主语,"暑假里〞是主题.2、主题出现于句首,而主语不一定出现于句首.如"昨天来了三个客人〞,如果在句法平面分析为主谓句,就得把"昨天〞看作主题,"三个客人〞看作主语;因为和动词"来〞发生语义上强制性的选择关系的是"三个客人〞而不是"昨天〞.3、主语前边不能加介词,因此介词结构组成的短语不可能是主语;而主题前边有时可以加上一定的介词.例如"这个问题我还没有研究过〞"津浦路上他遇见了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这两句里"这个问题〞"津浦路上〞是主题,"我〞"他〞是主语.如果需要,主题前可加上介词作为标记,如说"关于这个问题……〞、"在津浦路上……〞.4、主题和主语不重合时,主题处在主谓结构的外层.处在主谓句外层的主题,在句法上可以叫做提示语.例如:〔1〕上午我开了一个会.〔2〕自行车他骑去了.〔3〕鱼,鲫鱼最好吃.〔4〕这个人我不认识他.〔5〕这个问题,我们有不同看法.〔6〕青春,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光啊!〔7〕他们兄弟俩,哥哥是工人,弟弟是农民.这些主谓句句首的名词性成分,从语用上看都是主题,从句法上看都是提示语.语用平面除主题和评论以外,还包括表达重点、焦点、行为类型、口气、增添、变化等等.表达重点是指句法结构中着重说明的部分,它决定于句子的表达要求.它可以在谓语上,如"他是走了〞中的"走〞;也可以在主语上,如"谁来了〞中的"谁〞.在偏正结构中,表达重点不等于结构中心〔结构的核心部分〕,它有时在结构中心上;但往往不在结构中心上,如"她是一个美丽的姑娘〞中,"美丽的姑娘〞是一个偏正结构,结构中心是"姑娘〞,但句中表达重点却在"美丽〞上.焦点是指评论中的重点,也就是新信息里的着重说明之点,实质上也是表达重点的一种.例如"我终于把这本书找到了〞中,"这本书找到了〞是评论,评论中的焦点是"找到〞.如果说"我找到了老X,却找不到老李〞,这句的焦点就不在"找到〞上,而是在"老X〞和"老李〞上.表达重点、焦点跟语句重音有密切关系,往往通过语句重音显现出来.行为类型是指句子的表达功能或交际用途.从语用上看,任何句子都是具有一定表达功能的,例如叙述、解释、描绘、提问、请求、命令、致谢、道歉、祝贺、惊叹等等.句子的行为类型跟句子的句法结构类型没有必然的联系,跟语义的结构类型也没有必然的关系.比如"他去了?〞和"他去了〞.这两个句子从句法上看都是主谓句,从语义上看"他〞都是施事,"〞都是处所.两句的句法关系和语义关系都相同,所不同的是交际用途:前句表示提问,后句表示叙述或解释.所以这两句从语用上说是不等价的.汉语中表示行为类型的主要手段是语调、语气以与语气词.口气也属语用X围,它表示句子的"情感评价〞.句子可以有种种口气,例如肯定、否定、强调、委婉等等.比如问"他去不去?〞如果回答"他去的〞,便是肯定;回答"他不去〞,便是否定.比如同样表示否定,用"决不〞"毫不〞"从不〞之类词语,就有强调的口气;用"不大〞"不太〞"不怎么"就有委婉的口气.口气通常通过一定的副词性词语来表示.句子需要特别强调的地方,口语里一般用强调重音表示;书面通常用副词〞是"〔重读〞来显示,如"是你不好〞,强调的是"你〞,"你是不好〞,强调的是"不好〞,有时也可用"是……的〞这样的格式来表示强调,如"花是红的,草是绿的〞,强调的是"红〞"绿〞.由于表达的需要,句子有时还有增添或变化.所谓增添,是指在某个句法结构的前面、中间或后面增添一些词语,或表招呼、应答,或表对情况的推测和估计,或引起对方注意,或表示对某一问题的意见和看法,等等.这就是句子中的插说,一般论著称常常称之为"独立成分〞或"插语〞.例如,"这事情办不成了〞,是客观叙述;但如果插加上"照我看来〞"依我看〞之类词语,就是表示自己的主观看法的.又如"你看,你看,天上有五架飞机〞,这"你看,你看〞,也是插说,目的是引起对方注意.所谓变化,是指变一般的句型为特殊的句型.例如倒装句"写得多好啊,这篇文章!〞这是为了表示强烈的感情而变动语序的.也有为了想急切地需要知道新信息而倒装的,如"来了吗,他?〞这都是语用的需要而有此变化的.语用分析与语境〔包括题旨与情境〕有密切的关系,因为说话的形式总是根据交际表达的需要并受一定的说话环境制约的.比如"你好〞,在"你好,他不好〞中是一种意思央表示问候时礼貌地说一声"你好!〞又是一种意思;在《红楼梦》里说到黛玉快气绝时叫道:"宝玉!宝玉!你好……〞,这又是另一种用法了.又如受事让它处在宾语的地位还是处在主语的地位,说话用强调的口气还是委婉的口气,主题是用施事、受事还是处所等等,都要根据交际表达的需要,随情应境地处置一切词语,选择相宜句式,使用适当的语气和口气.〔四〕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对句子进行语法分析必须严格区分这三个平面,又应看到它们之间的密切联系.不加区别混在一起,就失之于笼统;不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而孤立起来,就失之于片面.但三者之中,句法是基础,因为语义和语用都要通过句法结构才能表现,而要了解语义或语用,也往往离不开句法结构.人们常用变换的方法来了解语义和语用,但变换也离不开句法的.例如单独一个"母亲的回忆〞,是一个歧义结构,因为有两种可能的变换:假如变换成动宾结构"回忆母亲〞,则"母亲〞是受事,假如变换成主谓结构"母亲回忆〞,则"母亲〞是施事.又如语用上的倒装句"怎么啦,你?〞可通过变换得出正式句"你怎么啦?〞可见语义和语用的分析都离不开句法分析.但语义分析和语用分析终究是跟句分析属于不同平面的,只有抽象的句法关系而无语义语用的句法结构,不可能成句,只进行句法分析而不进行语义和语用的分析,也不是缜密的句子分析.打个比方,如果把句法平面比作句子的躯干,不妨把语义和语用比作两翼.一个句子。
轻松搞懂三大从句:定语从句的本质(1先行词2关系词3成分4步骤)
轻松搞懂三大从句:定语从句的本质(1先行词2关系词3成分4步骤)定义:定语从句是把一个简单句当做形容词来用,限定修饰主句中的某一名词或代词。
一定能译为“…的”,所以定语从句又叫形容词性从句。
被修饰的词叫先行词。
定语从句前要有起到连接作用的词,叫关系词。
本质:两种关系词代替主句中的先行词在从句中充当三种成分。
任何包含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都是两个简单句通过关系词按照四个步骤合并的结果。
利用以上概念构建思维导图如下:思维导图详解:1.先行词:主句中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
顾名思义,先行一步,放在定语从句前面。
2.关系词:引导定语从句的连词。
顾名思义,体现主句与从句之间的关系。
要放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
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3.关系代词,顾名思义,既体现主从句关系(引导定语从句),又代替先行词在从句中作主语(who,which,that)宾语(who,whom,which,that)定语(whose)。
关系副词,顾名思义,既体现主从句关系(引导定语从句),又代替先行词在从句中作状语。
时间状语(when),地点状语(where),原因状语(why)。
4.任何包含定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都是两个简单句通过连词合并的结果。
两个简单句的合并可以按照以下四个步骤:1)分清主从。
a. The man is reading under the tree.b. You want to see him.根据句意,你想见的那个人正在树下读书。
a是主句,b为定语从句,对主句中的the man进行限定修饰。
注:如果把b作为主句,a为从句,则成了你想见正在树下读书的那个人。
语意不合理。
2)指代。
后句的him指代前句中的the man.a. The man is reading under the tree.b. You want to see him.3)替换。
把从句中的普通代词him替换为关系代词whoma. The man is reading under the tree.b. You want to see whom.4)移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22 卷第3期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Vol. 22 No. 3 Mar. 2001 2001 年 3 月 ABSTRACTS OF MAJOR PAPERS China , E U and the WTO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H E Pin ( 45 Abstract: China s admission to the WTO this year will open a great possibility for China s economic development. It can be predicted that China s export will be doubled by 2005.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 FDI in China will also probably increase at least two times within five years.T he joining of the WTO will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China s economy and raise China s productivity. As a result, China s annual eco nomic growth rate will rise 4% . China s admission to the WTO will cause the restructuring of the division of world economy. The EU will transfer its low technoloy and labour intensive manufacture section to China and establish new economy. China and the EU s new relations will bring economic benefit to both regions. A Probe into the Basic Theory of Human Worth & & & & & & & & & & & & & & & & & & & & & YAN Gang , HAN Su rong ( 69 Abstract: Human worth is a broad perpetual topic that is worthapproaching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The essay focuses on how to define hu man worth, and elaborates on its two aspects: the individual worth and social worth of a man. In the meantim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is origi nal ideas of human worth in theory so that people might have an insight into the human worth and its definition. On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Ethics Embodied in the Book of Changes & & & & & & & & & & & & & & & & & LUO Yi shan ( 75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industry and technology has greatly helped improve the process of utilizing nature. Humankind is enjoy ing the rich material resources offered by nature. The enjoyment, however , is to a large extent at the price of destroying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the earth. With the serious contradiction of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at hand, to consciously strengthen the idea of ecological ethics has been put to the top agenda of human beings. The Book of Changes, one of the major resources of the mroal law of Chinese culture, includes abundant ecological ethics thoughts among which the idea of heaven and man in one unity ! is the general law. It takes it as a basic principle that every thing in the world develops harmoniously and does not harm one another. Therefore the concept of ecol; ogical ethics in the Book of Changes has offered precious thinking regerence for u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existence, reconstruct the natural order and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balance of nature. Poeticized Philosophy and Its Expressing Itself in Metaphors & & & & & & & & & & & & & & & & & & & & & FENG Chuan ( 99 Abstract: By taking Heidegger as an ex ample to examine the poeticized inclination of contemporary western philosophy,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one of its most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is that the previous clearly defined concepts are replaced by ambiguous poem like metaphors. This inclination not merely represents an effort to maintain traditional humanist values in a wholly technological time, but also makes some of the philosophical texts into the fieldof literary study. Ontological Expounding and Propagation of Poetical Wisdom & & & & & & & & & & & & & & & & & & & CH ENG Zhi min ( 102 Abstract: The nature, roles, functions of poetry and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poets become an important topic in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which contains a vital dimension of human fate. Though it hasbeen discussed for centuries, the poetical wisdom remains a vague concept. T he originality of poetry relays on the antecedence in time and the transcendence in logic. The poetical wisdom is not only an inevitable path to a self maturity of modern human beings, but also a strategy of self creation and cultural transformation. On the Non recording Rules of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 & & & & & & & & & & & & & & & & & & H UA Zhen hong ( 122 Abstract: In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We find two kinds of rules of compiling . One is relatively obvious, and another is implied. And the most typical rules are its recording and non recording ones. Historical record is not just a pure description of everything happened. The his torical reality is quite another thing from the real history . The Kings of Zhou, the Dukes of Lu and of other kingdoms enjoyed their own sover eignty. No noticing or informing is the main reason of no recording. Only the officials above the Qing were qualified to be recorded. Events of un importance or those dukes without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events were commonly not recorded. Those facts related with the social life of the Lu Kingdom were recorded much more abundantly than those of other kingdoms. New Viewpoints on the Value of Economic Law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U Li , SU Ming ( 157 Abstract: The value of economic law is an important fundamental theoretical problem in economic law. The thesis firstly reveals the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value of economic law value research. And on the base of building up the judgement criteria of economic law valu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nd describes in detail two most fundamental value goals of economic law in his own opinion: social economic welfare value and economic democratic value. On the Essence of Subject predicate Predicate Sentence with the Organization of Syntactic , Semantic and Pragmatic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YU Guang chuan ( 169 Abstract: This paper offers an analysis of three groups subject predicate predicate sentences with syntactic, semantic andpragmatic. It is con cluded that the two subjects confound syntactic with pragmatic. From the viewpoint of the organization of syntactic, semantic and pragmatic, we canknow that this sentence pattern is a topic of conversation, a precedence pattern of pragmatic. It further proves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the language of emphasizing topic pattern and differs from Indo European languages in morphology.The principle of pragmatic optimization orga nization and pragmatic precedenc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grammar, which can be proved by the contrast of the present and past sentence pattern. The analysis leads to the conclusion that setting up a reasonable Chinese grammatical pattern is undoubted. The Practice and Reflection on the Combination o 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PU De zhang , LI U Zhan xiang , XIE Xing zhi ( 190 Abstract: To date, there are still great gaps betwee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ystem. High education and enterprise in China, which dis tributes the social forces and eliminates the advantages of each of them. It is the combination of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hat bridges the gaps. It is worthy to explore more its effective methods. Our practice and experiment of combining production, study and research together in Southwest Jiaotong University is presented in this paper. A further reflection on such issues is proposed. English Editor ZHANG J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