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一课教学设计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黄道婆》教案1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黄道婆》教案1教学设计2(一)对话导入。
教学时可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这堂课我们来学习第11课《黄道婆》。
板书课题后问:你了解黄道婆吗?她是什么时候的人?你知道她的主要事迹是什么吗?你也可以把收集到的有关黄道婆的信息介绍到新的课堂上。
例如,你被安排在上课前收集有关黄道婆的信息。
你能简单介绍一下你收集的关于黄道婆的事迹吗?(2)首先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注音读准生字的音。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1)通过名字或一起阅读:孩子的养女通过滚动种子花赢得了祠堂(2)谈论:如何记住这些新单词?3.检查文本的阅读情况,并按名称阅读文本。
4.检查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情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黄道婆的故事。
(三)研读感悟。
1.看完女主人公黄道婆的故事,我们会印象深刻。
请在课文中画出能打动你的句子,并在句子旁边写下你的感受。
例如:(1)年幼的她欲哭无泪,再也无法忍受这种牛马不如的生活,便决心冲出牢笼。
(2)虽然流落他乡,举目无亲,但是黄道婆坚信,凭自己勤劳的双手,一定能够活下去。
(3)虽然黄道婆在雅州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她经常想念家乡。
每当我想起家乡的贫困和人们工作的艰辛,黄道婆就喜忧参半。
(4)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她又潜心研究并创造出更先进的纺织工具,设计出一套轧籽、弹花、纺纱、织布的操作方法。
2、交流感情,深刻体会黄道婆反抗封建压迫、自力更生、爱乡、创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读生字、词语卡片。
2.课后读写问题4中所要求的单词,并把你喜欢的单词抄到你的单词本上。
3.课后从问题4中选择一两个单词造句。
第1页第2页。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以刘伯承将军的事迹为例,展示了他的勇敢、智慧、坚韧和爱国情怀。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战争中受伤,坚持不用麻醉药进行手术治疗的故事,表现了他的顽强意志和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同时也帮助他们理解将军的英勇和坚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他们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在逐步提高。
然而,由于年龄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可能对于将军的事迹和精神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深入体会将军的英勇和坚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2.教学难点: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将军的英勇和坚韧,以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参与。
1.朗读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培养他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同时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大意。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分享自己的想法和理解,以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刘伯承将军的事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军的英勇和坚韧,以及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的含义。
4.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等教学资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共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军神》的内容和结构–掌握《军神》中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理解和掌握《军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文中情节和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尊敬和敬仰之情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恩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要词语和句子的意思•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思考并表达对《军神》中英雄形象的情感认识和评价2. 教学难点•理解《军神》中抽象情感和思想内涵•让学生认识到英雄形象对社会和个人的意义三、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1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讨论和了解“军神”这一词汇的含义,预热课堂氛围。
二、学习课文(25分钟)1.教师朗读课文《军神》,带领学生一起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
2.分段解读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义和蕴涵的情感。
3.解释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各段意思。
三、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英雄”、“爱国”等主题,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去理解课文内容。
四、小结(5分钟)•对今天学习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思考今天所学的内容对自己的影响。
第二课时一、复习与导入(10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简要复述《军神》的故事情节,为本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二、深入理解(25分钟)1.分析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课文的意义。
2.讨论军神形象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英雄的内涵和作用。
三、语文实践(15分钟)•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创作,写一段对“英雄”和“爱国”主题的感想和理解。
四、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对《军神》的理解和感悟。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军神》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短语;–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课文;–能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的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尊敬和敬佩之情;–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弘扬民族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和短语,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到课文中描述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过程1. 预习导入•讲解课文《军神》的背景故事,激发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兴趣。
•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主要人物和故事情节。
2. 教学展示•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重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逐段解释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英雄事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3. 课文讲解•分段讲解课文内容,注重点评课文中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
•提醒学生注意课文中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
4. 情感体验•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播放关于英雄事迹的视频,引导学生深刻体会英雄精神的伟大。
5. 课堂练习•出示与课文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积极参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带领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结合课文内容,出一定难度的综合性习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对学生的朗读表现和课堂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
五、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总结教学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出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借鉴。
以上就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的教学设计内容。
希朏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学生对英雄事迹的尊重和敬仰之情,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红军将领刘伯承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在战斗中眼睛受伤,手术时拒绝使用麻药,展现了他顽强不屈、勇敢坚毅的军人精神。
这篇课文旨在让学生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感悟人物品质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学生对英雄人物充满敬仰,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刘伯承的革命事迹,学习他的勇敢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提取课文关键信息,理解课文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勇敢、坚毅的军人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理解课文主题,感悟刘伯承的勇敢品质。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刘伯承的英勇事迹。
2.情感教学法:以情促读,以读悟情,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自主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刘伯承图片、相关战争背景资料。
3.生字词卡片。
4.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刘伯承将军的照片,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带或视频,让学生跟随课文内容,感受战争背景和刘伯承的英勇事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指导生字词的读音和语气。
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探讨课文主题,感悟刘伯承的勇敢品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身边勇敢的人和事,学会关爱他人,培养良好的品质。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第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抗击日军,展现出了一位英勇、智慧、坚定的将军形象。
本文通过描写刘伯承将军的一次战斗经历,表现了他的勇敢、果断、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他的冷静、沉着、坚韧的性格。
课文语言优美,情节紧凑,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历史故事和英雄人物有一定的了解和兴趣。
但他们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和战争中的英雄事迹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战争背景,感受英雄气概,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尊敬英雄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智慧、坚定、冷静、沉着、坚韧等品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英勇。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互动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
2.课堂活动准备:准备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活动道具和材料。
3.作业设计: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1页)
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共31页)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第11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勇敢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坚决不泄露军事机密,展现出了他的英勇和坚毅。
本文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的故事,旨在让学生了解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战争时期的故事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将军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活动和坚定的信念可能理解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将军的心理描写,感受将军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解课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坚强的意志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将军面对困境时的心理活动和坚定的信念。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创设情境,让学生代入将军的角色,体验将军的心理过程。
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2.PPT课件3.课文打印版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播放课文音频,让学生跟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呈现(10分钟)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逐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将军的心理活动和英勇精神。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拟将军的角色,体验将军的心理过程。
教师对学生的朗读和表演进行点评,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4.巩固(10分钟)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教案 (10)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11《军神》教案(10)一、教学目标1.了解《军神》的作者以及背景知识。
2.理解《军神》这篇课文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3.掌握课文中关键词汇的释义和用法。
4.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体会课文的情感。
5.培养学生对于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认识和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2.难点:理解课文中隐含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科书: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2.多媒体课件3.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4.黑板、彩笔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1.让学生回想前几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军神》的故事背景及作者。
第二节:课文理解1.课文朗读,并对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理解。
2.分组讨论课文中蕴含的思想和感情。
3.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节:课文表演1.指导学生分角色表演《军神》中的片段。
2.通过表演的形式加深对课文情感和内涵的理解。
第四节:课文背诵1.学生逐段背诵课文,并进行朗读。
2.教师指导学生在朗读时注意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第五节:情感体会1.引导学生认识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重要性。
2.让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于国家和英雄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五、课堂小结在本节课中,我们通过理解《军神》这篇课文,让学生了解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写一篇感想,表达对于国家和英雄的敬意。
2.要求学生背诵并准备下节课的课文。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希望能够有效达到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于民族英雄的尊敬和敬意。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军神》教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1《军神》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军神》的故事内容和主题。
2.掌握故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评价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理解《军神》的主旨和人物性格。
2.难点:理解故事中的隐含含义和深层次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材《军神》课文。
2.课堂笔记、黑板板书。
3.图片素材或实物道具(如果需要)。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用简短的导语带入《军神》这个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步:学习课文(15分钟)1.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2.教师解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第三步:分组讨论(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军神》的主题展开讨论。
2.每组呈现讨论结果,进行交流。
第四步:情感体验(10分钟)1.让学生描述故事中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引导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2.分享个人感悟,展示学生情感体验和思考。
第五步:评价反馈(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对《军神》进行评价,开展听课笔记评比和小组评价活动。
2.总结学习成果,澄清学生对故事的认识和理解。
五、课堂作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一定量的阅读、写作或思考类作业。
六、扩展延伸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军神》故事背景、作者介绍等,拓展相关领域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结合教学实际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用以改进下次教学。
通过以上教案安排,希朇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军神》这个富有教育意义的故事,提升他们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1《军神》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11《军神》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1.1 班级情况分析本节课是针对五年级学生的语文课程内容,学生年龄大约在11-12岁之间,已经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班级整体学习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教师教学条件良好,课堂设备完善。
1.2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11课《军神》。
本课是一篇篇幅适中的记叙文,内容涵盖了关于民族英雄——岳飞的生平事迹,适合学生在阅读中了解历史人物、感受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设定2.1 知识目标•了解岳飞的生平事迹•掌握记叙文的解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2.2 能力目标•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增强学生对民族英雄的尊重和热爱2.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集体精神三、教学重点和难点3.1 教学重点•对于《军神》的生动解读•引导学生理解并感受岳飞的忠诚和爱国情怀3.2 教学难点•如何将历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并发表个人见解四、教学过程及教学反思4.1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在本节课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或者展示与《军神》相关的图片等方式,引起学生对于岳飞这位历史人物的兴趣。
第二步:阅读教学带领学生一起朗读《军神》,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停下来解释课文中一些生僻字词,引导学生加深理解。
第三步:讨论互动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就岳飞的品质、行为等展开互相交流,并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第四步:提高拓展通过展示相关视频或者其他材料,让学生对于岳飞更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2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历史人物和爱国主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的兴趣,但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正能量,将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近历史、感受真情,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集体备课教案(共计2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集体备课教案(共计2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军神》的主题,学习相关词语和表达方式。
2.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英雄人物的尊敬和敬畏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二、教学重点1.理解《军神》的主题和故事,掌握相关词汇。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态度。
三、教学难点1.理解并感悟作品中英雄人物的内涵。
2.培养学生对爱国主题的认识和表达。
四、教学准备1.课文《军神》教材素材、多媒体设备。
2.黑板、粉笔、教学PPT。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自我介绍:老师简要介绍课文《军神》的背景和主题。
2.师生互动:让学生提前预习课文内容,鼓励分享自己对英雄的理解。
3.课文讲解:逐段解读《军神》,注重理解生词生句,指导学生理解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
4.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所体现的爱国主题,引导学生表达看法。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师生一起回顾《军神》的内容,强化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主旨的理解。
2.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个别情节和人物形象,展示合作成果。
3.默写演练:让学生自主进行《军神》的默写练习,检验课文掌握情况。
4.课堂表演:组织学生表演《军神》中的片段或情节,培养学生表达和表演能力。
六、教学延伸1.带领学生了解更多的爱国主题作品,拓宽学生的文学视野。
2.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悟。
七、课后作业1.背诵《军神》中的部分段落或名言。
2.写一篇关于爱国的作文,表达自己对英雄的敬意。
八、教学反思1.教学中是否能够激发学生对爱国主题的热情?2.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感悟课文中的主题和内涵?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并尊重英雄,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写教案就不能千篇一律,要发挥每一个老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所以老师的教案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因材施教。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晏子使楚》教案,供您参考,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教案栏目查看。
篇一:晏子使楚教学目标:1、自学生字。
理解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了解历史故事的内容。
(针对中等以上学生)3、学习在阅读中提问。
(针对中等以上学生)4、感受晏子的智慧和勇气以及对国家、人民的深厚感情。
(针对优等生)学情分析:本班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学习在阅读中提问,到现在,绝大部分学生已学会了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进行提问。
并能够通过阅读释疑。
[教学重点和难点]: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
2、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及句子间严密的逻辑关系,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过程]:一、人物介绍,揭示课题。
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时代,这期间各国争战,其中齐楚两国国力强大,激烈争夺霸业。
《晏子使楚》讲的就是发生在这两国之间外交上的一件事。
1、简介晏子:名叫晏婴,身高不到五尺,大约现在的一米四左右。
他是齐国的大夫,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2、学习生字,理解课题板书:晏子。
学习生字“晏”。
3、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板书:使楚。
快速读课文,找出最能解释课题的一句话(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 什么叫出使?(代表一个国家去外国执行外交任务)那么这次晏子出使就代表着——(生答:齐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国与国之间的交往,礼尚往来是正常的,而晏子出使楚国遇到了什么事?楚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针对中等以上学生)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思考以上问题并完成下面练习。
(出示)。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分析《军神》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的第11课,主要讲述了勇敢的军人韩信故事,通过讲述他的英勇事迹来启发学生热爱祖国,感悟爱国情怀。
本课适合于五年级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增加他们对民族英雄的了解,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培养他们的勇气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韩信的事迹,感受爱国情怀;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和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爱国情感,培养勇气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 1. 学习并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2. 理解韩信的作为。
难点: 1. 综合运用前后文理解文章; 2. 感同身受。
四、教学过程及内容安排1. 初读课文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情节,帮助他们把握故事的主要内容和人物。
2. 理解课文通过课文理解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理解和分析文中的重点内容,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展开讨论,想象自己是韩信,思考面对困难时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4. 表达与分享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表达讨论的结果,分享给全班,激发大家对爱国情感的共鸣。
5. 情感体验通过展示相关图片、视频或音乐,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韩信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情怀。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过程虽然设计得较为完整,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比如在表达与分享环节可能存在部分学生表现不活跃的情况,需要教师引导更多互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同时,在情感体验环节可以再加入更多互动元素,比如小组竞赛等形式,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整体来说,教学过程还有提升空间,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以上就是本文关于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及教学反思的内容,希朿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 军神 》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这篇课文是一篇描写我国先驱刘伯承将军的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次手术经历,展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这篇课文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历史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刘伯承将军的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对课文中所描述的手术经历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疑问。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
2.教学难点:感受刘伯承将军的坚强意志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让学生在朗读课文中感受到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视频:准备与刘伯承将军相关的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将军的事迹。
3.课文录音:准备课文录音,让学生在朗读时有所参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刘伯承将军,让学生对将军有所了解。
然后提问:“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将军才能被称为‘军神’?”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朗读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逐段理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军神》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的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刘伯承将军在抗日战争时期,带领部队英勇作战,身负重伤却依然坚持指挥,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
本文通过描绘刘伯承将军的英勇形象,展现了他的坚强意志和精神,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军队的顽强拼搏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阅读能力,对于战争题材的课文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本文的生词较多,且涉及到一些军事术语,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词语,掌握课文内容,同时,要通过生动形象的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运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生词和重点词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
2.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课文的朗读。
3.理解刘伯承将军的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情感教学法:通过讲述刘伯承将军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顽强拼搏的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带或视频。
2.PPT或黑板,用于展示生词和重点句子。
3.战争题材的图片或视频,用于创设情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题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战争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刘伯承将军的背景,引入本课《军神》。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课文的语气和情感。
朗读过程中,教师适时停顿,让学生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教学设计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一课-军神》【第二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第十一课,题目为《军神》,是对中国古代军事英雄关羽的故事描写。
本节课是第二课时,上节课学生已经对这个人物有所了解,本节课将深入介绍关羽的形象和其在中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关羽的形象和事迹;2.了解关羽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3.理解课文中的关羽形象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忠义精神。
能力目标1.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关羽的形象;2.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创作,表达对关羽的敬佩之情。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英雄的敬重和赞美之情;2.激发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重点1.关羽的形象和事迹;2.关羽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关羽精神层面的忠义精神;2.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2.多媒体设备;3.动手制作关羽头像的工具和材料;4.文学创作的范例。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关羽的形象,引导学生了解关羽的外貌特征和英勇形象。
2. 学习课文(15分钟)带领学生共同朗读课文《军神》,并讲解生字词语和专有名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关于关羽的看法和观感,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关羽。
4. 制作关羽头像(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关羽的印象,动手制作关羽头像,并展示给全班。
5. 文学创作(20分钟)要求学生以关羽为主题进行文学创作,可以是诗歌、散文或小品。
6. 总结(5分钟)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和体会,并展示部分学生的文学创作作品。
七、课后作业1.写一篇关于关羽的读后感,可用诗歌或散文形式;2.准备下节课主题相关的学习材料。
八、教学反思这节课是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英雄关羽,通过制作头像和文学创作,培养学生对英雄的敬意和创作能力。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第1课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教案(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军神》的作者、内容,掌握词语“军神”、“豁达”、“特异”、“本领”等的意思与用法;能朗读课文并理解其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军人的品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激发学生向军人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诵读课文,感悟军人的品质。
难点•理解课文中一些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
教学准备1.课件:PPT或投影片,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
2.课本: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3.辅助教材:生字卡、词语卡片等。
4.教具: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开篇引导: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一些英雄或军人的事迹,引发学生对军人的尊敬和敬仰。
二、学习新课(30分钟)1.出示课文《军神》,让学生先自主阅读。
2.逐段解读课文,解释生词和难点词语的意思。
3.带领学生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感悟军人的品质,包括执着、勇敢、无私等。
4.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军人的认识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15分钟)1.请学生就“军神”这个词语展开思考,有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军神”?2.让学生以军人的身份,创作一则短小的故事,表现军人的品质。
四、归纳总结(5分钟)1.教师进行课文总结,强调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和体会。
2.鼓励学生多向军人学习,培养品德。
课后作业1.默写词语“军神”、“豁达”、“特异”、“本领”的拼音和意思。
2.思考:如果你是军人,你将何去何从,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军人?3.阅读《关于军人的名言警句》,选择一句自己认为最有意义的,写出你的感想。
教学反思本节课以《军神》为题材,旨在引导学生尊重军人、学习军人的品质。
通过深入教学,学生的爱国情感愈发浓厚,对军人有更深的理解和尊重。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对军人的敬意和感慨。
以上是《军神》这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课和教学。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军神》精美教案(统编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军人精神的基本概念。《军神》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了军人在面对战争和困难时的勇敢与坚毅。这种精神是……(解释概念)它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刘伯承将军的事迹。这个案例展示了军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他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角色扮演活动。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军人精神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军神》这篇文章在教学中的价值和意义。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军人精神的认知和理解有了明显提高,但也暴露出一些需要我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首先,《军神》这篇文章的生字词和修辞手法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讲授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能够积极参与,认真听讲,对新学的词语和修辞手法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如何将这些知识更好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写作和口语表达中,仍需我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和实践。
b.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升写作水平。
-例如:设计相关练习,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句子仿写,以突破这一难点。
c.激发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军人精神,培养爱国情怀。
-例如: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分享对军人精神的感悟,联系实际生活,让学生感受军人精神在现实中的体现。
d.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树人的做法:(1)浇树间隔的时间没有规律,浇水的多少没有规律――“树苗种下以后,他常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得并没有规律,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才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的少。”
(2)浇树的时间没有规律――“种苗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3)来的时候总会带补种的树苗,他好像事先就知道有树苗枯萎了――“桃花心木苗有时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3.指导学生用疑惑的语气朗读种树人奇怪的举动。
4.面对种树人奇怪的举动,作者产生了哪些问题?(学生以读代答)现在请你来做一回种树人,仔细读课文12.13自然段,然后回答一下这些问题。(也可以问:种树人到底为什么这样做呢?)
五、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1.种树人与“我”的对话被一棵棵桃花心木苗听得清清楚楚。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它们会想些什么呢?会对种树人说些什么?请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如果我是一棵( ),我会想:( )
六、再读课文,体会写法
作者林清玄是怎样写出这样文辞隽永、耐人寻味的好文章的呢?
1.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本文是围绕“三到”来写的。一是“看到”――引发思考(产生疑问);二是“听到”――找到答案(种树人言);三是“想到”――明白道理(由树及人)
7.思考:“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为什么不会枯萎了?(桃花心木学会了自己寻找水源、适应环境,自主的生长,这证实了种树人说得话是正确的)
8.教师小结:种树人不定时,不定量地浇水,目的就在于模仿自然规律,他善于创造自然的成长环境。让树苗在不确定中汲水成长,这样树苗自己就能够学会适应自然,并战胜自然,最终寻找到适合自己存活的办法。人和树是一样的,生活在艰苦环境中的人更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从而学会生存和发展的本领。
一、重点词语: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其中的道理。文中指桃花心木的枯萎使人不明白原因。
从从容容:非常镇定,不慌不忙的样子。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对树苗的生长了解非常清楚,对树苗的枯萎一点儿也不惊讶和慌张。
语重心长:言辞诚恳,情意深长。文中用来形容种树人的说话,表现出对人的真诚恳切和情意深长。
一、课文主要内容:作者借树苗的生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写一个种树人让“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的育苗方法,说明了在艰苦环境中经受生活考验、克服依赖性对人成长的重要意义。
2.桃花心木常绿乔木。树皮淡红色。鳞片状剥落。羽状复叶,小叶4~6对,卵形或卵状披针形,两侧不等。春夏开花,圆锥花序,花白色。蒴果大,卵形,木质,五瓣裂。原产南美洲,中国南部有栽培。木材色泽美丽,能抗虫蚀,适于制作车船、家具等,为世界名贵木材之一。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长大成才的桃花心木的图片。桃花心木,一种常绿乔木,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树高可达20多米;它的木材是世界名贵木材之一,色泽美丽,能抗虫咬,适合制作车、船、家具,用作绿化环境也非常好,它的种子榨出的油还能供工业使用。
课题
11桃花心木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6个生字,抄写对自己有启发的语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句段,联系生活实际,领悟文章蕴含的道理。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种树人的话和“我”从中感悟到的育人的道理。课前准备源自了解林清玄课时安排
两课时
自主学习记录预设
二、主要问题:种树人哪些做法令作者感到奇怪?种树人为什么这样做?
桃花心木给了作者什么启示?
四、拓展资料:1.林清玄当代作家,台湾高雄人,1953年生,毕业于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工商时报》经济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1973年开始散文创作,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等。1979年起连续7次获台湾《中国时报》文学奖。
5.指导朗读种树人说的两段话,读出“语重心长”, 在读中感受领悟种树人话语中蕴含的哲理。
6.“我”听了种树人的一番话,为什么非常感动?引导学生理解体会课文第14自然段的重点句子:“不只是树,人也是一样,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就会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1.引导学生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读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文中的桃花心木苗长成大树了吗?
四、品读课文,领悟道理
1.在林清玄的记忆中,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它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可当看到它的树苗却仅及膝盖时,林清玄和我们一样也“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默读课文第4到第10自然段,思考:种树人是怎样种树的呢?他这样做能使仅及膝盖的小树苗长成参天大树吗?
2.借物喻人:作者由种树想到育人,借种桃花心木来说明一个做人的道理。
板书设计
11、桃花心木
树苗人
适应环境自寻水源经受考验独立自主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书,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含义深刻的句子标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读音,及时正音,适时理解“莫名其妙、无缘无故、勃勃生机”等词语的意思。书写生字。
3.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含义深刻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