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素材。题目。答案三合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D素材(习题要求及答案在后面)
从外表上看这是一个像袖珍计算机的普通小盒子。它有一个非常薄的玻璃外壳,里面装着肉眼看不见的多层蛋白质,蛋白质间由复杂的晶格联结,很像电影《超人》中的北极圈避难所。这种精巧的蛋白质晶格里是一些生物分子,这就是生物计算机的集成电路。
生物计算机中的生物分子,在电流的作用下同样可以产生“开”和“关”的两种状态,并能储存、输出“0”和“1”这样的二进制信息。因此,可以像电子计算机一样进行运算和信息处理。
组成生物计算机的蛋白分子,直径只有头发丝上的五千分之一。体积仅手指头粗细的一只生物计算机,其储存信息的容量可以比现在的普通电子计算机大一千万倍。而且由于生物分子非常微小,彼此之间的距离又非常近,所以传递信息和计算速度非常快。如果将这种计算机和人脑比较,人脑进行思维是靠神经冲动传递的,与声音在空气中传递的速度(每秒330米)相当;而在生物计算机中,分子的电子运动速度与光速相接近,高达每秒约30万公里。因此,生物计算机的速度比人脑思维的速度快近100万倍。
生物计算机这样微小的体积和惊人的运算速度,可以用来制造真人大小的机器人,使机器人具有像人脑一样的智能。生物计算机能够与健康人的大脑连在一起,甚至植入人的大脑,代替大脑有病的人进行思维、推理、记忆。它可以装备机器人,使机器人更小巧,用来执行高度危险的任务;可以植入人体,使截瘫病人站立走路,给盲人重建光明。国外有一个名叫罗斯纳的“共生人”,他有两个身体,但只有一个大脑。两个身躯接受同一个大脑的指令。如果给他植入一台生物计算机的话,那么这个机器脑就能控制其中一个躯体的一切活动,再通过外科手术,就能得到完整的两个人。
第一页共17 页
计算机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计算机技术得到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在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已经是各行各业必不可少的一种基本工具。
1.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1946年2月,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取名为ENIAC,即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的缩写,全称为“电子数值积分和计算机”,它的计算速度为每秒5000次加减法,最初被专门用于弹道计算,使每个弹道参数的计算时间由原先手工计算的20min缩短为30s,后经多次改进而成为能进行各种科学计算的通用电子计算机。从1946年2月交付使用,到1955年10月最后切断电源,ENIAC共服务了9年时间。ENIAC使用了18000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占地170m2,重达30t,每小时耗电140kW,价格40多万美元,与现在的计算机相比,它是一个昂贵、耗电而功能又不完善的庞然大物,但是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到来。
人们一般根据计算机所采用的主要物理器件,将计算机的发展划分成几个阶段,习惯上一个阶段称为一代,每个阶段都意味着计算机技术的新突破以及计算机性能的质的飞跃。
第一代(约1946~1957年)是电子管计算机时代。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器件,以汞延迟线及磁鼓、小磁心作为存储器,输入输出用读卡机和纸带机,主要用机器语言编写程序。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庞大、运算速度低、成本高、可靠性差、内存容量小,主要用于军事和科学计算。
第二代(约1957~1964年)是晶体管计算机时代。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器件,普遍采用磁心作为内存储器、磁盘磁带作为外存储器,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例如FORTRAN、ALGOL、COBOL等)编写程序,并且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减小、运算速度提高、能耗降低、可靠性和内存容量也有较大提高,价格不断下降,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从军事与尖端技术领域延伸到气象、工程设计、数据处理以及其他科学研究领域。
第三代(约1965~1972年)是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内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磁带作为外存储器,外部设备种类繁多,高级语言数量增多,出现了操作系统以及结构化、模块化程序
第二页共17 页
设计方法。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速度更快,可靠性和存储容量进一步提高,价格更便宜,计算机和通信密切结合起来,广泛应用到科学计算、数据处理、事务管理和工业控制等领域。
第四代(1972年起)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基本器件,内存储器采用半导体存储器,外存储器采用磁盘和光盘,操作系统不断发展和完善,而且发展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通信软件等。这一阶段计算机的特点是体积更小,运行速度可达每秒上千万次甚至上亿次,存储容量和可靠性又有了很大提高,造价更低,在办公自动化、数据库管理、图像处理、语音识别和专家系统等各个领域大显身手。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许多国家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开展具有知识表示和逻辑推理能力的智能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和生物计算机等新一代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微型计算机的出现引发了电子计算机的第二次革命。随着微电子技术和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在一块半导体芯片上可以集成上万个乃至上千万个器件。1971年,美国Intel公司把组成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运算器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和逻辑控制器CU(Control Unit)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研制出了第一批微处理器Intel 4004,该微处理器在一块芯片上集成了2250个晶体管电路,一次能处理4位二进制数,其功能相当于ENIAC,由它加上存储器组成了4位微型电子计算机MCS—4,微型计算机从此诞生并得到迅速的发展。之后许多公司竞相研制微处理器,先后推出了8位、16位、32位、64位的微处理器芯片,芯片的主频和集成度不断提高,由它们组成的微型计算机在功能上也不断完善。由于微型计算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环境要求低、价格廉、可靠性高、软件丰富且易学易用,因此迅速得到普及和应用,走进了各行各业和寻常百姓家庭。
同时为适应不同需要,许多厂家开发和生产了各种各样的微型计算机,如个人计算机(PC机)、单片机、单板机、专用机等。个人计算机以供“个人使用”为特点,具有小巧、省电、价廉、功能强、可靠性高、使用方便等显著优势,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1977年美国APPLE公司的个人计算机问世,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IBM-PC个人计算机。
第三页共1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