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的判定2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是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4.4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是两种常用的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对于学生理解和运用平行线的性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教材从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对于直线、线段、射线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对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巩固。
此外,学生对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还不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对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能够熟练运用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探索和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掌握。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以及如何运用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交流法、案例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理解并掌握其原理。
平行线的判定 说课稿
说课稿课题:5.2.2平行线的判定教材: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平行线的判定》第一章第二节。
七年级学过的平行线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以及几何推理等内内的基础,也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与教心理学中智慧技能的知识对本节的学习层次进行定位,本课属于智慧技能的规则学习。
二、学情分析我所教的学生虽然是初中一年级,他们进入初中尚不满一年,接触平面几何知识也是从本学期开始的,所以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还不够强,语言的表达也不十分规范,这都是我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所要强调的.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2、了解得到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证明过程3、进一步规范几何推理语言能力目标: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情感目标: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规律)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四、重难点重点:掌握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证明直线平行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在同一平面内,____的直线叫做平行线。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_____或______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_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4.如图,用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填空: ∠4与∠8是__________, ∠3与∠6是__________, ∠4与∠6是__________, 二、平行线的画法(1) 放 (2) 靠 (3) 推 (4) 画 三、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推导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说成: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1=∠2 ∴a ∥b(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如果∠3=∠6,可推出AB ∥CD 吗? 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 ∵∠3=∠2 又∵∠3=∠6 ∴∠2=∠6 ∴AB ∥CD简单说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推理格式: ∵∠3=∠6 ∴AB ∥CD(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如果∠4+∠6=180°,可推出AB ∥CD 吗?如何推出?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解:∵∠4+∠2=180°87654312FEC DBAHG21b aBA632FE CDBAHG6432FE CDBAHG又∵∠4+∠6=180° ∴∠2=∠6 ∴AB ∥CD简单说成: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推理格式: ∵∠4+∠6=180° ∴AB ∥CD 四、随堂练习一、填空1、如果∠B=∠1,那么AD ∥ BC2、如果∠D=∠1,那么____∥_____3、如果∠BAD+∠ABC=180°, 那么____∥_____ 二、填空1、如果∠2=∠6,那么____ ∥_____2、如果∠3+∠4+∠5+∠6=180°, 那么____∥_____3、如果∠7=________,那么AD ∥BC 如果∠7=________,那么AB ∥CD三、探究:如图, ∠5= ∠CDA=∠ABC, ∠1= ∠4, ∠2= ∠3, ∠BAD+ ∠CDA=180°1、∵ ∠5= ∠CDA, ∴______ ∥_______2、 ∵ ∠5= ∠ABC, ∴______ ∥_______3、 ∵ ∠2= ∠3, ∴______ ∥_______4、 ∵ ∠1= ∠4, ∴______ ∥_______5、 ∵ ∠BAD+∠CDA=180°,∴_____ ∥______6、 ∵ ∠5=∠CDA, ∵ ∠5+∠BCD=180° ∠CDA+______ =180° ∴∠BCD=∠6,∴ _____ ∥______ 五、例题探究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答:这两条直线平行, 理由如下:1ABCDE7563124ABCD 654312A BCD E21cba1、温故知新如图:因为b ⊥a,c ⊥ a, 所以∠1= ∠2=90° 从而b ∥c 六、综合应用:1、如图,直线AB 、CD 、EF 被直线MN 所截,∠1=∠3,∠1+∠2=180°, CD ∥EF 吗? 解: ∵∠1=∠3 ∴AB ∥EF ∵∠1+∠2=180° ∴AB ∥CD ∴EF ∥CD2、∠1=65°∠2=65°,∠3=115°, 证明(1)DE ∥BC(2)DF ∥AB 解:∵∠1=∠2=65° ∴DE ∥BC ∵∠4=∠1=65° ∴ ∠4+∠3=180° ∴DF ∥AB 七、归纳: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5、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八、 布置作业完成试题卷G H 321EM NFA B C D 2143ECB FD A这个部分让学生去回顾前面所学习的“三线八角”,为本堂课平行线的判定的学习提供知识基础。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3.重点、难点分析 : 重点是:平行线的三种识别方法。 难点是:运用三种识别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 4.课时安排:共1课时 5.教具准备:三角板、自制课件、几何画板 (三)教法、学法 1. 教师教法:引导发现法,利用几何画板融入多媒体 教学 2. 学生学法:独立思考,动手实践、主动发现.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引入
1.看一段视频,板书课题; 2.看图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如何利用角来判断两条直线 是否平行?
活动二:动手实践、探求新知
1.探究1 平行线的判定1 动动手:请你用移动三角尺的方法过已知直线 AB外一点P画它的平行线a. 学生动手画完后,投影展示几位同学不同的画 法,比较不同画法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逐步归 纳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E A 3 1 D
2 B
C
活动四:你有何收获
两条直线平行的判断方法:1 平行线的 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叫做平行线 2 如果两直线平行于同一直线,那么这 两条直线平行。 3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5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6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 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五:作业布置
1.练习:P174 1, 2, 3 ,4 2.作业:P179 3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说课人 :阳花云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
《平行线的判定》是华东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 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第2节平行线的判定. 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研究以及对学生的了解, 我将对设计思想、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 方面进行说课.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我充分考虑的数学的严谨性和学生的认知水 平,恰当的处理了实验几何与论证几何的关系,鼓励学生 动手实践、积极思维、主动构建.在教学中既注重培养 学生的直觉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又注重循序渐进地培养、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概括,教学活动始终 围绕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进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 思想方法的渗透,突出了数学的本质.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策略,教学流程,设计说明,五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具体说明。
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已经学习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这些知识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将贯穿于始终,而本节课的学习将为后续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平移,平面直角坐标系,转化思想打下坚实的基石。
因此本节课在整个初中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用判定方法证明两条直线平行。
2.经历观察、分析、概括、推理论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初步的推理能力。
3.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经验,体会几何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严谨性以及结论的简洁性。
二、学情分析(一)有力条件1.学习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概念及画法2.辨别能力、作图能力、简单推理能3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探究欲望强。
(二)不利条件1、几何知识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不足,推理论证能力有限2、对证明格式的书写及符号语言的运用处在启蒙学习阶段3、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
重点:会根据三种位置关系的角来判断两直线平行难点:“转化”的数学思想的培养,以及由“说点儿理”到“用符号表示推理”的逐层加深。
三、教学策略1. 教法选择:启发式教学为主,多媒体辅助法为辅。
2. 学法指导:课堂研讨法教具准备教师准备:活动木条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活动木条三角板量角器四、教学流程(一)课前导学,温故知新学生提前完成课前导学案,观看微课设计意图:温故知新,熟悉将要学习的内容,为课堂节约时间。
(二)创设情景,引入新知出示工人师傅工作画面,教师引导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的兴趣和意识。
(三)探究归纳,概括新知活动一:初探新知学生利用学具画平行线,教师利用画板演示画平行线,观察得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问题串:三角尺画平行线的过程中①出现了什么角?②三角尺所起的作用③只要保持什么相等,画出的就是平行线活动二:再探新知提出问题:能否利用内错角,同旁内角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如果可以,那它们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学生利用学具参与活动,教师利用画板演示三线八角旋转过程,得出猜想教师引导证明过程得出判定方法2和3,总结文字性命题的解题步骤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合理的问题设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2说课稿
5.2.2平行线的舞蹈说课稿----平行线的判定(2)一、说教材本课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判定方法二和判定方法三。
二、说目标1、课程目标: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产生过程。
能使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实行简单的推理及其表述。
2、三级目标:初级目标⑴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⑵会实行简单推理及其表述。
中级目标⑴当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推证结果时,会实行相对应的代换;⑵当应用定理的图形不完整时,会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补充完整,领悟转化思想。
高级目标⑴能将平行线的知识使用于生活实践中,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推理实际问题,领悟化归思想、建模思想。
3、核心知识: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体现化归思想和建模思想三、说学情学生在学本节内容之前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四、说教学过程1、采用问题导入知识点。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若∠2= ∠3,则直线AB与CD平行吗?若∠3+ ∠4= 180°,则直线AB与CD 平行吗?由此你又能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这是初级目标,能够让学生通过对顶角相等、补角的知识,转化为用平行线的判定1来解决,从而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判定方法。
2、问题再探究。
通过刚才推导的结论,若∠1+ ∠5= 180°,则直线AB与CD平行吗?这是中级目标,图中∠1与∠5的关系既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所以可通过“对顶角”或“补角”的相关知识将“已知角”转化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然后使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5.2.2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第1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观察、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推演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会运用转化的思想将新问题转化为已知或者已解决的问题,体会数学的转化思维;3、会运用数学语言描述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认识证明的必要性和证明过程的严密性,深刻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4、灵活应用判定方法进行直线是否平行或者其它结论的推理判断。
重点:理解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并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应用。
难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和其推导过程中的转化思想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一个长方形工件,如果需要检验它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除了度量它的长和宽的尺寸外,还要检查各面的长宽是否分别平行,而这些实际问题如果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去判断是不可能的,但又如何判断它们是否平行呢?二、目标导学,探索新知目标导学1:平行的判定方法活动1:如图,三根木条相交成∠1,∠2,固定木条b、c,转动木条a , 观察∠1,∠2满足什么条件时直线a与b平行。
直线a和b不平行直线a∥b得出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教学备注】【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去发现,两直线之所以平行,是因为同位角相等,进而引导学生用文字述叙概括出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活动2图中,如果∠1=∠7,能得出AB∥CD吗?写出你的推理过程。
由此你又得出怎样的平行判定?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活动3下图中,如果∠4+∠7=180°,能得出AB∥CD?结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学习目标2:平行判定方法的灵活应用活动4 学生讨论完成下面题目。
如图,∠A= 55 °,∠B=125 °,AD与BC平行吗?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学习目标3:平行判定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应用1:在如图所示的图中,甲从A处沿东偏南55°方向行走,乙从B处沿东偏南35°方向行走,(1)他们所行道路可能相交吗?(2)当乙从B处沿什么方向行走,他们所行道路不相交?请说明其中的理由.应用2 如图,有一座山,想从山中开凿一条隧道直通甲、乙两地;在甲地侧得乙为北偏东41.5º方向,如果甲、乙两地同时开工,那么从乙地出发应按北偏西【教师提示】引导学生利用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对顶角相等得出结论。
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第2课时
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第2 课
时
为大家带来了初一年级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理清思路。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沪科版七年级下第10 章第2 小节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一课时,我准备从以下五个方面谈谈我对这节课的设想: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相交后进一步探索两直线的另
一种位置关系:平行,平行线的有关知识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平行四边形及梯形有关知识的基础,而平行线定义,平行线基本性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所以本节课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基础和认知水平,使之尽量靠近学生的思
维的最近发展区,根据初一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说课稿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但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缺乏一定的策略和方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几何画板等软件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探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进行点评,总结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深对平行线判定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6.总结与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我认知。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可以设计成以下形式: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1)同位角相等2.(2)内错角相等3.(3)同旁内角互补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练习成果等方面进行。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说课稿
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 第2课时《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3》是部审湘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4.4节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法和内错角相等法,以及同旁内角互补法。
这三种方法是解决生活中的平行线问题的重要工具,对于学生来说,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材的编写上,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数学概念。
每个判定方法都有详细的讲解和大量的练习题,以便学生能够通过大量的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根据我对所教班级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对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还不是很清楚。
此外,由于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初中数学,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还不够发达,因此,在学习和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法和内错角相等法,以及同旁内角互补法,并能够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两种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法和内错角相等法,以及同旁内角互补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并理解这些方法的内在联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从而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和合作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平行线的判定(2)说课稿李会勤 Microsoft Word 文档
平行线的判定(2)说课稿息县三中李会勤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的第二课时。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手段”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5.13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概念。
在5.2.1平行线这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以及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画法。
在前一节课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经过直线外一点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这种画法的依据其实就是我们刚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在老教材中,平行线的判定是作为公理出现的,在新教材中却至始至终没有出现“公理”二字,只是作为一种方法出现。
它是学生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得到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这里更注重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直观认识的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简单的说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基于上述内容、学情的分析,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数学教学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重。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1、让学生通过直观认识,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2、会根据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并能写出简单的说理过程;3、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同时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重点: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判定方法的概括与推导.难点:方法的归纳、提炼;三、教学方法及手段布鲁纳说过:“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
”所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同时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再现了知识的发生、发现及发展的过程。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证明。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平行线的判定,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三、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推理和证明。
四、教学方法1. 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策略:采用讲解、示范、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3. 学生活动: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和解题思路,加深对平行线判定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与平行线相关的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 讲解新课:首先介绍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然后讲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在讲解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4. 归纳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及其应用。
同时,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与平行线判定相关的题目,让学生回家进行练习和巩固。
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多样性和层次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六、板书设计1. 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线的性质。
2.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3. 练习题目和答案解析。
4. 归纳小结和注意事项。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七年级下册数学《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地位和作用本课位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末节的第一课时。
要紧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熟悉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第一种判定方式,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之一,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平行线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深“角与平行线”的熟悉,成立空间观念,进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进程中交流分享探讨的功效,体验成功的乐趣,提高运用数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及其所处的地位,确信本节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一、经历观看、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熟悉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把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二、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进程与方式目标:一、经历探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进程,把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二、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层次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一、在探讨和交流的活动中,培育学生与人协作的适应。
二、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式,慢慢培育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形,确信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经历观看、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探讨取得直线平行的条件.难点:同位角的寻觅和在具体的情境中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二、学情分析从认知结构的角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必然的生活体会和数学活动体会,而且对大体几何图形有必然的熟悉,学生已经学了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及其推论,具有了探讨直线平行的条件的基础,但在逻辑思维和合作交流的意识方面进展不够均衡。
三、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教法:引导——操作法、观观点、讨论法、多媒体电化教学法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讨与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学流程:创设情境、温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讨——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动交流、谈谈收成——布置作业、反思提炼.(设计用意: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和他们的知识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试探机遇,借助小教具和多媒体演示,让学生在实践中试探,在试探、归纳总结的进程中培育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层次表达的能力.)四、说教学进程(1)、创设情境、温习引入一、如何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依照平行线的概念判定:(1)、如图(1)直线a、b是不是平行?(2)、如图(2)直线a、b是不是平行?(设计用意:通过学生自己回忆可幸免传统教学一问一答的方式,同时也能够活跃学生的思维,为新课的学习做预备。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5·2·2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平行线的判定。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理解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的三种判定方法,它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学习它会为后面的学习性质、三角形、四边形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石”。
同时,本节学习将为加“角与平行线”的理解,建立空间观点,发展思维,并能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交流分享探索的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提升使用数学的水平。
2、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条直线平行方法。
难点: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水平目标:①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等活动归纳出三种判定方法,培养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动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②通过活动及实际问题的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探索、研究和解决问题。
情感目标:①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敢想、敢说、敢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习惯。
通过学生体验、猜测并证明,让学生体会数学充满着探索和创造,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精神。
②通过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的使用,让学生理解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学情分析1、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好胜心理.容易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应给予充分思考的时间,谨防填塞式教学。
2、该班级学生在平时训练中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合作气氛,能够充分发挥合作的优势,兼顾效率和平衡。
3、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看: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从师生的合作角度上看:数学活动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1、采用指导探究法实行教学,主要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知识类比,合理引导等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参与数学活动,经历问题的发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说课稿2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4.4平行线的判断(2)》这一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平行公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以及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他们对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时,可能会出现判断失误的情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判定方法,提高判断的准确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平行线的传递性。
2.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判断方法,准确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和练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和练习题进行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平行线的概念和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2.讲解新课:讲解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的方法,以及平行线的传递性。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课堂互动: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教师巡回指导。
4.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判断直线平行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5.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4.4 平行线的判断(2)1.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2.理解平行线的传递性。
方法与步骤:1.观察直线的位置关系;2.运用平行公理及其推论;3.判断直线是否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
二. 教法分析
(二)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操作法、观察法、讨论法、多媒体电 化教学法 学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学流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动手操作、自主探 索——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反馈应用、拓展新知——互 动交流、谈谈收获——布置作业、反思提炼.
二. 教法分析
(三)具体措施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知识 水平,本节课我以教学流程六个环节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始 终处于主动的学习状态,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机会,借助小 教具和多媒体演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创设和谐,愉悦 的环境,辅以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思考、 归纳总结的过程中培养其空间观念、简单的推理能力和有 条理表达的能力. 提高教学的交互性与直观性提高课堂效 益。
(2)对基本图形的深刻研究和认
识是在学习几何中的关键,它是灵 活应用知识的基础.
猜
想
(3)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吗?为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 现在对于推理证明的要求已经到了简单 推理的层次,因此,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学生说理的能力,还要关注学 生是否能规范书写推理过程
总结归纳、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间合作交流学习,
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归纳的积极性, 得出正确的结论,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概括 这一结论,同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随堂练习
意图:巩固新知,考查学生对平行线
判定的掌握,鼓励学生尽可能多的找 出符合要求的条件,以培养学生多角 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养成用数学思 维和方法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设计说明
过程设计 设计目的 设计理念
一定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推理, 感悟平行线的判断方法。
平行线的判定说课稿(2)
“说课”模板姓名所教学科数学所选课的主题平行线的判定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数 1 所用教材人教版该课教案:(为了方便导师与同伴评价时了解背景信息,请按下面要求的格式规范地填写教案。
如果您有现成的教案,只要稍加调整就可以了。
这一部分的目的是让他人了解和明白这是怎样一堂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学习活动,认识同位角,能在图中识别出同位角,并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判定。
2、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
2、通过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探索和交流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协作的习惯。
2、初步了解推理论证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只要写出要点即可)重点:理解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推导过程难点:灵活运用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对问题进行简单说理●运用的多媒体资源及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点:1.用直尺和三角板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画法的演示过程,使学生观察在同位角相等的情况下所画直线是平行的。
2.对于判定2和3的推理验证与多媒体有机结合,在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基础上来推理验证判定2和3●教学简要步骤:1、创设情境、复习引入2、探索新知3、巩固练习4、互动交流、谈谈收获5、布置作业、反思提炼6、板书设计平行线的判定(一)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板书设计:(此项可以置于“教学过程”之中,如有独特性和独创性,可以另列于此)以下是说课,其最基本的要求:在“说教材、说学生说学法、说教法手段”三项中至少要填写两项,其中在说教法手段中必须填写信息技术是如何支持学生学习的,每项文字不少于300字务必对着“提示”思路与要求去写,尤其要突出分析与说理、说因的特点说教材提示:可从“教材是什么和特点”;“教材地位与作用”;“教学目标的确认”;“教材编写思路和意图”;“重点难点的分析”;“教材的处理和引出适切性的教法”;“相关的数字资源”等方面来“说”。
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
4.4平行线的判定2教案(总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平行线的判定(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人:谭富元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平行线判定方法的推理过程。
2.进一步掌握推理、证明的基本格式,学习简单的推理论证说理的方法。
3.通过简单的推理过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数学推理的习惯和方法,同时培养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学重点:平行线判定方法2和判定方法3的推理过程及几何解题的基本格式 教学难点:判定定理的形成过程中逻辑推理及书写格式. 教学过程: 一、 知识链接1.判断两直线平行,你有哪些办法?叙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和平行公理2.怎样用几何语言表示?结合图形用数学语言叙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和平行公理3.我们学习平行线的性质定理时,有几条定理那么两条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除了方法外,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呢我们这节课来探究一下。
二、新知探究探究1:如图1,如果∠1=∠2,能得出AB ∥CD 吗?设置了前置问题:如果∠1=∠2=50°,能得出AB∥CD 吗?c ab12c a bB 1 AC DF 32E帮助学生分析题目。
分析后,学生填写依据。
探究2:如图2,若∠1+∠2=180°,能得出AB ∥CD 吗?设置了前置问题:如果∠1=50°,∠2=130°,能得出AB ∥CD 吗? 帮助学生分析题目。
分析后,学生填写依据。
归纳小结: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结合图形,分别用几何语言叙述。
三、典型例题例1、例2:课本P93例3、例4例3:如图,已知在四边形ABCD 中,已知BE 平分∠ABC, ∠AEB=∠ABE, ∠D=70°。
(1) 证明:AD ∥BC. (2) 求∠C 的度数。
分析后,学生书写过程.四、新知运用1.如图1,点A 在直线l 上,如果∠B=75°,∠C=43°,则 (1)当∠1= 时,直线l ∥BC ; (2)当∠2= 时,直线l ∥BC ;2.如图2,能判断AB ∥CE 的条件是( )A.∠A=∠ACEB.∠A=∠ECDC.∠B=∠BCAD.∠B=∠ACE 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同位角不一定相等B.内错角都相等C.同旁内角可能相等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4.如图3所示,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直线a ∥b 的是( )A.∠1=∠3B.∠2=∠3B 4 A CDF 32 E 15ca b1 2 3E DCBA EDCBAC.∠4=∠5D. ∠2+∠4=180°5.如图,∠ADE =∠DEF ,∠EFC+∠C=180°, 试问AD 与BC 平行吗为什么五、拓展提升已知,∠ABC+∠BCD+∠EDC=360°,试说明:AB ∥ED C EDAB。
初中数学说课稿《判定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说课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二章第二节《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第二课时,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我将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这四个部分来汇报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教学内容:“平行线”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到的。
它是学生学习几何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重要基础。
在本章的第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平行线的概念,知道平行线的表示方法。
在前一节课,学生接触了“三线八角”,了解同位角的概念,掌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因此,这一节课将在学生这样的知识基础上继续认识另外两种位置关系的角,学习判定两直线平行的另两种方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课改应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应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有利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的要求和编写教材的意图,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讨论、交流,识别“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并能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解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投入,将自己的发现与同伴交流共享,从中受益,感受成功的喜悦。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使学生领会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同时确定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并运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探索直线的平行。
难点:识别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三、教学方法布鲁纳说过:“发现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来获得知识的一切形成。
”所以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同时基于七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育思想,从实例出发,让学生亲历观察、发现、探究、归纳等一系列过程,再现了知识的发生、发现及发展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2平行线的舞蹈说课稿
----平行线的判定(2)
青川县关庄初级中学校李红
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第二课时。
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在充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体会平行线判定方法二和判定方法三。
二、说目标
1、课程目标: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产生过程。
能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会进行简单的推理及其表述。
2、三级目标:初级目标⑴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⑵会进行简单推理及其表述。
中级目标⑴当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不能直接推证结果时,会进行相应的代换;⑵当应用定理的图形不完整时,会通过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将图形补充完整,领悟转化思想。
高级目标⑴能将平行线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推理实际问题,领悟化归思想、建模思想。
3、核心知识: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体现化归思想和建模思想
三、说学情
学生在学本节内容之前学习了对顶角、邻补角,学习了平行线的定义、平行公理及推论,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
线平行。
四、说教学过程
1、采用问题导入知识点。
在上一节课学习的“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若∠2= ∠3,则直线AB与CD平行吗?若∠3+ ∠4= 180°,则直线AB与CD 平行吗?由此你又能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这是初级目标,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顶角相等、补角的知识,转化为用平行线的判定1来解决,从而得出平行线的另外两条判定方法。
2、问题再探究。
通过刚才推导的结论,若∠1+ ∠5= 180°,则直线AB与CD平行吗?这是中级目标,图中∠1与∠5的关系既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因此可通过“对顶角”或“补角”的相关知识将“已知角”转化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然后运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解决问题。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此题采用多种证明方法,拓展思维,达到高级目标。
3、归纳提炼。
让学生对刚才学习的知识归纳,利用两角相等(互补)的相互转化,实现两条直线平行。
从而得出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初级例题。
例1、如图,∠1+∠2=180°,那么AE与DF平行吗?用前面学习过的判定方法,能否直接得出两直线平行呢?如果不能,怎么转化才会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的情况呢?最后得出两直线平行。
有了一定的方法后,进入变式训练中。
5、中级例题。
例2、在两直线AB与CD间有一点E,变化点E 的位置,在已知条件下,能否得出直线AB//CD吗?图(1),已知∠E=∠C-∠A,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
看图后可以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结论。
首先观察这三个角之间的关系,利用邻补角和三内角和的知识,找到∠CFA与∠E、∠A之间的关系,得出
∠C=∠CFA,得到AB//CD。
图(2),已知∠E=∠A-∠C,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
可以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利用邻补角和三内角和的知识,找到∠EFD与∠C、∠E之间的关系,得出∠EFD=∠A,AB//CD。
图(3),已知∠E=∠A+∠C,判断直线AB 与CD是否平行。
可以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利用三内角和等于1800的知识,得出AB//CD。
图(4),已知∠E+∠A+∠C=360°,判断直线AB与CD是否平行。
在没有学平行线的性质的情况下,可以过E作AB的平行线,如果上两角之和为1800,AB//EF,利用平行公里的推论得出AB//CD。
以此拓展提升下图的变化而得到AB//CD。
6、高级例题。
在刚学习的基础上,进入高级例题,例题3是为了达成“高级目标”而设置的,这是一道平行线的实际应用问题,有较高的难度,渗透数学建模思想。
∠A=∠AMC,AE//MF, ∠A=1200 , ∠ABE=1800-1500=300 ,∠ANB=300 ,所以∠C=1500。
用此方法挑战变式训练。
通过变式,让学生透过问题,观察出数学的本质!从“变”中寻“不变”!
7、分层练习。
在练习中也设计了三种级别的习题,初级练习只需对已知角做适当的转化,然后再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中级练习渗透了数学化归思想,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并将已知角进行恰当地转化,最后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的基本模型即可;高级练题是综合题渗透了数学建模思想,需要添加适当的辅助线,并将已知角进行恰当地转化,最后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五、说板书
通过问题探究和再探究,归纳提炼出的结论,即三条判定方法板书在黑板的醒目处,让学生随时能看到那三种模型,能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例题及图形的变化可以用PPT的形式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