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水稻两优2111产量与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合集下载

广西早籼早熟杂交水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

广西早籼早熟杂交水稻产量与主要经济性状的分析
株高 为 9 . 0 e 变 幅 7 . 3 9 m, 6 9~19 9e 平 均 穗 长 0 . m;
2 .5c 变幅 1 . 05 m, 83~2 . m; 29o 平均 总粒数 127 1 .8粒
/ , 幅 8. 穗 变 8 7~1 8 6 4 . 穗 ; 均实粒 数 为 9 .4粒 平 O8
Y NG Xigh l Wr a -a ,C E i u ,F N D -o g MO in , HO i A n —a , U Y ny n H N Hu- n A ay n , y Qa ・ Z NG L
摘要 : 2 0 2 1 对 0 6~ 00年广西早籼早 熟杂 交水稻 区域试验 4 9个 品种( 组合 ) 6 的 3组数据进 行相 关分析、 径分析 和主成 分分 通 析, 结果表 明: 有效穗 高 , 长 , 株 穗 总粒数 , 实粒数和 千粒 重与 产量均呈极显著正相 关; 穗 实粒 数对产 量 的贡献最 大 , 每 而有 效穗数通过每 穗 实粒数 间接 负作 用较 大。认 为广 西旱籼稻 品 种( 组合) 高产 育种应在保证一定有效穗数的基础上 , 主攻 每穗 实粒数 , 同时兼顾千粒重和结 实率 , 协调好 性状之 间的关 系。
研究各 经济 性状 与产 量 间 的关 系 , 明确 其 对 产量 的作 用, 以确定选 择 目标 。水 稻 产 量 与有 效 穗 、 粒 数 、 实 千 粒 重等性 状存 在相 关性 , 良这 些 性 状将 可达 到 提 高 改
水稻产量的目的 。本研究对 20 2 1 06— 00年广西早
验汇总资料 4 个品种( 9 组合) 性状的 6 组数据为材料 , 3 对有效穗、 实粒数、 千粒重、 产量等 9 个性状进行分析。
收稿 日期 :0 1— 3—0 21 0 8 基金项 目: 国家 现 代农 业产 业技术 体 系广 西 创新 团 队建 设 专项 经 费 资助 。 作者简介 : 杨行海 (9 1 , , 18 一) 男 河南省信阳人 ; 硕士研 究生 , 农艺师 , 主 要从事作物品种选育工作 ; - a : n x ga 1 @13 tm Em i y gi hi 4 6 .o 。 la n 5

优质、高产杂交稻贤两优明占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分析

优质、高产杂交稻贤两优明占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分析

优质、高产杂交稻贤两优明占的特征特性及产量构成分析翁钰玲(三明市沙县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福建三明 365050)摘要:为了给贤两优明占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其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试结果,分析其特征特性,对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

关键词:杂交稻;贤两优明占;特征特性;产量构成0 引言贤两优明占是以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贤S为母本,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强优势恢复系双抗明占[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杂交稻品种[2]。

贤两优明占高产,优质,抗稻瘿蚊,适应性广。

贤两优明占2019~2020年参加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2022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为国审稻20220187,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625号)。

利用贤两优明占参加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贤两优明占特征特性和产量构成特点,为其推广提供高产栽培的调控依据。

1 材料与方法贤两优明占2019年、2020年参加三明市稻种基地科企水稻品种试验联合体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

贤两优明占2019年初试,B组试验品种14个(含对照丰两优四号),其中续试品种4个,初试品种9个,2020年B组试验品种14个(含对照丰两优四号),其中续试品种5个,8个品种新参试品种,贤两优明占为续试和生产试验同步。

根据区域试验结果,分析贤两优明占的产量水平,对稻瘟病、稻飞虱、白叶枯病的抗性,抽穗期对高温耐热性,稻米品质指标等,以及产量构成因素的特点。

采用比对照的增产幅度衡量参试品种的丰产性;以品种产量的变异系数、在不同年度间区试中比对照品种产量的差异变化程度和高稳系数[5]衡量品种的稳产性;以品种在区试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试验点比例衡量适应性[6,7]。

高稳系数的计算:式中,X 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平均产量;S i为第i个参试品种的标准差;X ck为对照品种的平均产量[6]。

2019年区域试验点17个,2020年区域试验点20个。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制种技术

浅析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构成因素与高产制种技术

1杂交水稻制种概述
用恢复 系作 父本 和不育系杂交 ,生产杂交种子 的过程 ,叫 做 杂交 水稻制种 。 自 1 9 7 3 年杂交水 稻三 系配套 并投人 大 田生 产 以来 ,从最初每 6 6 7 m 制种 十几 千克产量到现在每 6 6 7 m 制 种 二 、三百千克 的产量 , 经历 了一 个杂交水稻制种技术 的形成 阶段 、迅速发展 阶段 、比较成熟 阶段 ,说明 了杂交水稻制种 的 生产潜 力很大 。而杂交水稻制 种产 量的构成是 由有效穗 、穗粒 数、 结 实率 、千粒重构成 , 如何提 高这 几个 构成 因素是提高制 种产量 的关 键生产技术。
叶为 7 . 8时移 栽 ,秧龄 约 4 0 d 左 右 双 段 培秧 。母 本秧 苗 1叶 1心 时 施 复 合 肥 4 k g/ 6 6 7 r r [ :作 断 奶 肥 ,2叶 1 心 时 施 复 合肥 5 k g / 6 6 7 作 分 蘖肥 ,并 用 多效 唑 3 0 g 兑水 1 5 k g 均 匀 喷 施 壮蘖 ;3 叶1 心时 施尿 素 4 k g/6 6 7 r r [ 加钾 肥 2 . 5 k g 作 壮秧 肥 ,移栽前 5 d 用尿 素 5 k g/ 6 6 7 作送嫁肥 。秧龄 2 2 2 5 d 时移 栽 。父 本 移 栽 一 周 时 施 尿 素 5 k g / 6 6 7 m ,2 周后 施 复合 肥7 . 5 k g / 6 6 7 m 。母本 移 栽 前施 钙镁 磷 肥 与碳 铵分 别 为 2 O k 口 / 6 6 7 m 、2 5 k  ̄ 6 6 7 m ,1 周 后追 施水 稻专用肥 2 5 k  ̄6 6 7 m , 复 合肥 l O k  ̄6 6 7 m ,在穗 抽 2 0 %左 右 时 ,喷 施 3 2 g / 6 6 7 m 的 2材 料 、办 法 9 2 0 , 加 1~2 支增效剂 。 选取几块地块监测父母本生育期动态 、 2 . 1 材 料 出叶率 、分蘖 消长等 ,称重割 取母本 。 进行 实验 的材 料 :父 本与母 本 分别 为闽恢 3 3 0 1 、谷 丰 A 3实验结果 进行生产用种 的配制 ,得到谷优 3 3 0 1 。 3 . 1 产量的构成与变动 2 . 2差异父母本行 比验证 由实验可知 ,杂交水稻 的制种受母本 的粒数 、穗量 、粒重 我们对 5 个父母本行 比进行简单对 比处理,随意排列, 影 响。见表 1 。 分别 为 2 : 2 1 、2 : 1 9 ;2 : 1 7 、2 : 1 5 、 2 : 1 3 。选 择 长 为 2 0 m , 宽 分 表 1杂 交水稻 制种影 响因素表 别为 3 . 5 3 、3 . 2 7 、3 . o 0 、2 . 7 3 、2 . 1 7 ,面 积 为 7 0 . 6 、6 5 . 4 、6 0 、 5 4 . 8 、4 3 . 4 m 的 厢。设 密 度 1 3 . 3 c m×1 6 . 5 e m为 母 本栽 插 密 植 规格 ,2 3 . 3 c m× 3 3 . 3 c m 为父本 栽插 密植规 格 。父本 4 月2 0日 播种 ,母本 播种在父 本叶龄达 到 4 . 5 叶 时播 种 ( 父母本 时差 约 2 7 d ),其花期 可有效 相遇 。另外 栽培方 式与示 范 田一样 。定 期对父母本分蘖 消长出叶率 、生育期动态进行观察 ,划定 单位 对父母本穗粒数 、穗 数 、颖花数进行监测 ,收获季节计产母本 收割量 。 分析得 出 ,杂交水 稻产量 制种与粒数 、穗数 、结实率等因 2 . 3 差 异父母本 播种期的验证 采 取 同样 简单对 比试 验 ,使 用 3 个 父本 播种 期 ,分 别 为 素有关 。在有效穗数与结实率 、实粒数 、穗 粒数 成反 增长 ,穗 有效穗数 、 结 实率 等与千粒 重无 关 ; 4 月2 0日、4 月2 5日、4 月3 0日;母本根 据叶龄 ,参 考 时差 总粒数与穗实粒成正 比 , 进行撒播 ,随意不重 复排列 。在 1 8 0 . 8 m 的大 区面积上 ,设 长 穗 粒数与结实率成正 比。由此表 明只要增穗 、增 加结 实率 与保 粒 ,就可 以提高 杂交水 稻的制种 产量 。比如 9 5~ 1 0 5的穗实 2 0 m,宽 3 m的厢 ,行 比为 2 : 1 7的父母本行载种 。 率 粒数 ,大于 4 5 . 8 % 的结实率 ,1 7 . 8 万 ~1 9 . 8 万/ 6 6 7 m 的有 2 . 4生产 示范大 范围推广 1 0 k  ̄ 6 6 7 m 。 。 父 本 与母 本分 别 4月 2 0日与 5月 1 7日播种 ,取 2 : 1 7行 效穗数 ,就可产生 2 - 2差异父母本行 比与生产量关 系 ( 见表 2) 本 比,2 7 3 e m 的厢 宽 ,密度不变 。父本 采取 3叶 1 心时插寄 , 3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Abta tT eprme o 2ga ulyad9ye oet o 3 7h b dr eete i u rvneG o u i r o src :h aa  ̄ f1 ri q a t n idcl c df m 0 yr c nr i Se a Poic odQ at Ti f m n i l l e r i i i n hn s ly mr
含 量 为核 心 的 蒸 煮 品 质 和 食 口性 , 以及 以 垩 白为代 表 的 外观 品质 与产 量 和 其 构 成 因 素 是 没 有 矛 盾 的 , 二者 之 间 没 有 必 然 的 联 系 。
因而 , 通过遗传改 良和相应的栽培 技术是可 以使 二者有机 结合 , 到高产和优质的 目的。 达
关键 词: 杂交水稻; 米质性状; 产量性状; 典范相关
中 图 分 类 号 :5 2 0 3 ¥ 1. 3 文献标识码 : A
Ca o i a o r lto na y i e we n q lt nd y ed n n c lc r ea in a l ssb t e uaiy a il c a a t r fhy i rc h r c e so brd ie
19 o2 0 e ao i l a zd T ersl hw ht( )T eeaen t infat l ecr lin mogmot hrces 9 9t 0 5w r cn nc l al e. h eut so e ta: i h r r o gic l c s ora osa n s c aat e a yn y s d s in y o et r cn ol gs ̄nq ai dye b t 0 2% o or ao ofc n t ot ln ,i u l t a l u . r i y n i d, 1 f r lt nce ie ts c e i i ia 5% s n cn v1(i l c n i i a tee. i gf i l )Mie r el  ̄h( L ) 1nt— di e MI . g L e h wdhrt f ie c L it i o ml dr e( WR) b w i a ( R )ad10 ・ ̄i e h ( W ) n m e f e ti=pr ai e( G ),  ̄ ao l i ,r nr ert B R n 0 0sanw i t G o c e g ,u b r f l s n e p nc N P g i oi d a l n n

两系杂交稻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稻两优多系1号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两优多系1号系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与福建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共同用优质两系不育SF21,为母本,四川内江市农科所的多系l号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的两系杂交晚稻新组合。

2006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清流县2005年引进在各乡镇种植,经展示示范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适应性广等特点,深受农户喜爱,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1 特征特性1.1 产量表现2002年参加沙县晚稻小区评比,平均单产933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12.90%;2003年参加沙县品种区试,平均单产8430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9.7%,产量居参试组首位。

2003年在江西、浙江、云南、湖南、安徽等省试种,均表现比当地当家种增产。

2004年参加省晚稻区试,平均单产7095.9kg/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7.88%,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100%,居第2位。

2005年在福建清流县林畲乡孙坊村、东华乡俞坊村、长校镇河排村3个烟后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22.5hm2核心示范片,与后备品种一起展示,平均产8352kg/hm2,汕优63增607.5kg/hm2,增产7.84%,在东华全县多个乡镇种植,平均单产7950~8700kg/hm2。

比当地主推品种增产6%~8%。

1.2 品育期两优多系1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组合,在清流县作中稻种植,全生育期145d 左右,烟后稻种植135d左右,作晚稻种植130d,与汕优63相当。

1.3 主要农艺性状株高104cm,株形适中,群体整齐,分蘖力较强,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71.5万/hm2,穗长24.8cm,每穗总粒数128粒,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68。

2005年清流种植看出,分蘖力中等,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

1.4 抗性该组合清流种植表现耐肥性好,抗倒性强,中稻、烟后稻、连晚种植均未发现稻瘟病。

但全省抗稻瘟病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病品种,因此,不宜在重稻瘟病区种植。

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及增产途径

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及增产途径

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结构分析及增产途径摘要:对40个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分析。

结果表明,每穗实粒数对产量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穗长和千粒重,再次是有效穗数。

因此,在高产栽培中,应在适宜的穗数基础上,主攻每穗总粒数,增加粒重,以获得高产。

关键词: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产量;主成分分析;增产途径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母本II-32A是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用[(印尼水田谷6号×圭陆矮8号)B2F1×温选10号]B2F1×II-32配组,用地理远缘品种间杂交、回交后代中产生的不育株和II-32杂交、多代回交育成的印尼水田谷型不育系[1]。

II-32A配合力好,异交结实率特高,已配制出许多杂交稻组合在生产上应用,是我国应用最广的三系不育系之一[2]。

为充分挖掘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高产潜力,对近年来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中40个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进行主成分分析,以期为育种工作者选配出更优的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及其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分析资料为2003~2009年参加国家南方稻区长江中下游中籼迟熟组区域试验的II优系列杂交稻组合,共计40个。

试验在信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试验田(经度E114°05′,纬度N32°07′,海拔75.9m)进行。

供试土壤质地为白散土,中等肥力。

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10行区,小区面积13.3m2。

1.2测定项目与方法每个组合于移栽返青后在第Ⅰ、Ⅲ重复小区相同方位的第3纵行第3穴起连续调查10穴(定点),包括主苗与分蘖苗,取2个重复的平均值,折算成每公顷基本苗;成熟期在调查基本苗的定点处调查有效穗数,抽穗结实少于5粒的穗不算有效穗数,白穗计算有效穗数;成熟期选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穴,测量每穴最高穗,从茎基部至穗顶(不连芒),取其平均值,即为株高;在考种后完全晒干的实粒中,随机取两个1000粒分别称重,其差值不大于其平均值的3%,取两个重复的平均值即为千粒重。

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不同旱稻品种产量与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V 10 o o4 N . . 5


研 究
不 同旱 稻 品种产 量 与性 状 的主 成 分 分 析
李 朝 峰 ,孟 维 韧 ,王 贵 才术
( 吉林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水 稻 研 究 所 , 林 吉 公 主 岭 1 6 0 ) 3 1 0

要 : 了明 确 早 稻 品种 的生 长 发 育 规 律 , 为 以及 与 产 量 形成 的 主要 因 素 , 旱 稻 育 种 与 栽 培 研 究 提 供 理 论 依 据 。本 试 验 为
Ab ta tI r e o eu i ae t e lw f go t n e e o me t o p a d r e a d man f co s a s ca ig wi i l s r c : o d r t l cd t h a o rw h a d d v l p n f u ln c n i a tr s o it t y ed n i n h
L a —f n I Ch o e g,MENG e — e , ANG i a W ir n W Gu —c i
(i eerhIstt,inA a e yo gi l rl c n e, ogh l g Ji 3 10 C ia Rc R sac tue J i cd m f r ut a S i csG n zui in16 0 , hn ) e ni l A c u e n l
p o uci e a ce s ul i r a e a t s m e i e o h g ye d.Th r fr ,t e yil o pln rce o l be nc e s d r d tv p nils ho d nc e s t he a t fr ih il m e eo e h ed f u a d i c u d i r a e tr ug e e tn u t r t g e a n i h rn h o h s l ci g c li swih hih rplnta d h g e umbe fp o uci e p nils va ro r d tv a ce .

杂交水稻品种(组合)性状分析

杂交水稻品种(组合)性状分析
强。
川香优 9 9 3:单产为 5 6 4 . 6 7 k g / 6 6 7 m 2 ,
比对 照增 产 2 5 . O O k g , 增加了 4 . 6 3 % , 增产
极显 著, 居 第二位 。 全 生育 期 1 4 8 d , 比对照
4结论 通 过品种 ( 组合 )比较 试验 可 以看 出 川 3 5 8 A / R 7 2 7 、 川香优 9 9 3 、 中优 1 7 7 、 川 香 优 2号 四个品 种 ( 组合 )无 论在 产量还 是
长 1 d 。 该 品种 株 叶 适 中. 叶 色 深 绿, 分 蘖 力较 强, 最高苗 为 2 6 . 6 万 / 6 6 7 m 2 , 有 效
2 O日治虫,6 月2 O日中耕除草 一次。 2试验结果与分析
2 . i产 量结果 与分析 :川 3 5 8 A / R 7 2 7 、 J l l 香优9 9 3产 量 分 别 为 5 7 2 . 3 3 k g / 6 6 7 m 2 、
‘I
杂交水稻品种 ( 组合 ) 性状分析
张 祥 明
( 宜宾县农业局农技站 , 四川 宜宾 6 4 4 6 0 0 )
摘 要 我 县粮 食主 产 为水稻 , 全县 水稻 种植 面积 5 3万亩 左 右 , 近年 杂 交水稻 种植 面积 已 占水 稻种 植 面积 1 0 0 %, 优 质 杂交 水稻种 植 占水 稻种 植 面积 6 5 %
试验在四川省宜宾县李场镇进行。 前作 油菜, 土质 沙壤土, 肥力 中等。 1 O 个 试验品 种.1 个对照 品种, 小 区面积 1 3 . 3 3 m 2 , 三 次重复。 试验品种 ( 组合 )于 4 月 5日均匀 播种 ,5 月2 5日移栽 , 秧龄为 5 0 d , 本 田栽 培规格 2 6 . 4 c m ×1 6 . 6 c m , 单 株栽插 , 各参 试 种基本 苗为 7 . 0万 一 9 . 0万 / 6 6 7 m 2 ,6 月 1

杂交稻t两优明占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杂交稻t两优明占的生物学特性、产量构成及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T 两优明占是福建六三种业有限责任公司、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福建旺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福建旺福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选育的两系不育系T108S 为母本,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的抗稻瘟病和抗稻瘿蚊强恢复系双抗明占[1]为父本配组育成的中籼杂交稻新品种[2],2017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70018),2018年通过江西省引种备案(赣农品审字〔2018〕11号)。

恢复系双抗明占已获植物新品种权(品种权号:CNA20080103.1),不育系T108S 已获植物新品种权公告(公告号:CNA014143E )。

双抗明占是来源于“抗蚊青占/多系1号”,经多年抗性鉴定表现抗稻瘟病和抗稻瘿蚊的恢复系,并经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分子标记鉴定具有抗稻瘿蚊基因Gm6。

1生物学特性1.1产量表现T 两优明占201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产量8702.9kg/hm 2,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7.09%,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100%,居第2名;2016年续试,平均产量9193.5kg/hm 2,比对照增产4.79%,达显著水平,增产点率75.0%,居第2名。

两年平均产量8948.2kg/hm 2,比对照增产10.94%。

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569.8kg/hm 2,比对照增产13.63%。

生产上作中稻种植一般产量8250~9000kg/hm 2,高的达9750kg/m 2;作晚稻种植一般产量7500~8250kg/hm 2,高的达9000kg/hm 2。

1.2生育期T 两优明占属基本营养型籼型杂交稻,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全生育期两年平均140.8d ,比对照Ⅱ优明86长1.2d 。

1.3农艺性状该品种株叶形态好,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主茎17~18片叶,剑叶短直,叶宽较小。

分蘖力强,有效穗多。

穗大粒多,结实率高。

适应性广,丰产性好。

熟期转色好。

区试农艺性状表现:参加福建中稻区试两年平均有效穗219.0万/hm 2,株高120.2cm ,穗长24.0cm,每穗总粒数192.4粒,结实率87.5%,千粒重25.4g 。

超级杂交水稻主要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超级杂交水稻主要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超级杂交水稻主要生理性状与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本研究以亚杂1号(株1S/广粳1号)、亚杂2号(陆18S/广粳1号)、两优培九(培矮64S/9311)、培两优500(培矮64S/500)、培两优E32(培矮64S/E32)、陆两优454(陆18S/01H454)和汕优63(CK)等7个组合为材料。

研究了各组合的产量与产量性状及其与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光合速率动态、干物质积累动态、茎鞘可溶性糖含量变化动态、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动态和穗颈节间组织解剖性状的关系,分析了超高产水平上源、流、库的协调关系,最后提出了水稻超高产的措施。

主要结论如下: 1、两系亚种间组合库容量大,结实率中等,有效分蘖数不足,应保证基本苗,促进早发;植株偏高,单茎生物产量明显高于其他组合,但经济系数较低。

2、灌浆前期叶面积指数(LAI)与干物质总量及单穗重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亚种间组合后期单叶光合速率较高,光合功能期较长。

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性状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但应加强倒3叶及以下叶片的光能利用能力,以扩源促高产。

3、单茎干物质的积累与每蔸有效穗数存在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如何控制最佳分蘖,使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达到最大值,有待深入研究。

前期叶干物质积累与每穗总粒数相关显著,茎、鞘干物质积累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相关显著,说明在生育前期应取得尽量大的生物产量。

干物质的输出与单穗重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应尽量增加干物质的转运,提高经济系数以促进高产。

4、灌浆前期茎鞘可溶性糖含量较高、后期输出较多的组合,产量较高。

孕穗期鞘可溶性糖含量与每蔸穗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每穗总粒数呈显著正相关。

茎、鞘可溶性糖的输出集中在齐穗期至齐穗后10天,其变化趋于一致,鞘可溶性糖的输出早于茎。

大多数组合后期可溶性糖有重新积累的现象。

5、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源库的活性与协调关系,叶片SPS活性高的组合,产量和结实率都较高。

杂交水稻优化知识点总结

杂交水稻优化知识点总结

杂交水稻优化知识点总结随着全球人口的增长和粮食需求的不断增加,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重要任务。

而水稻作为世界上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对于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因此,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就成为了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而杂交水稻作为一种具有广阔前景的育种方式,也备受重视。

对于杂交水稻的优化,除了传统的育种技术外,还需要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才能够实现对杂交水稻高产、高效、高质的优化。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杂交水稻的优化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能够对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实践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杂交水稻的遗传优势1. 杂种优势:杂交水稻的主要优势之一就是具有较大的杂种优势。

杂种优势是指杂交后的杂种比亲本的一些性状有显著的改良,包括生长势、抗病性、产量等方面。

这一优势使得杂交水稻的产量明显高于常规稻种。

2. 剪接效应:水稻的剪接效应是指通过杂交使得亲本基因组重组的新组合产生新的性状表达,有的性状并不是亲本性状的直接简单累加叠加,从而使得杂交后的水稻具有更好的性状。

3. 基因增殖效应:杂交水稻在某些基因的存在下具有较大的产量优势,比如杂交水稻的穗龄基因早熟的作用,使得杂交水稻的产量有明显的提高。

二、杂交水稻的育种技术1. 优势亲本选择:杂交育种的首要步骤就是选择适当的亲本。

亲本的相关性状和抗逆能力将会对杂交后的杂种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对于亲本的选择要注意株型、早熟性、抗逆能力等方面。

2. 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水稻的种质资源非常丰富,但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同时,科学家还需利用这些种质资源,进行对杂交水稻的质量和产量进行改良。

3. 杂交配制:杂交水稻在育种过程中需要进行杂交配制。

同时,要注意保证杂交实验的严谨性和稳定性,尽量避免外界的干扰。

4. 无性系选择:无性系在杂交水稻的育种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选择合适的无性系对于提高杂交水稻的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两系杂交中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摘要】杂交稻六两优香11是一种具有优异特征特性的稻种,本文通过研究其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新的选种材料和栽培技术。

文章介绍了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包括生长期短、产量高、抗性强等特点。

详细讨论了该稻种的栽培技术,包括适宜的生长环境、施肥技术、灌溉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总结了对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栽培技术的意义,指出其在提高稻米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方面的重要作用,并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进一步完善该稻种的栽培技术,为农业生产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杂交稻、六两优香11、特征特性、栽培技术、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意义、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杂交水稻是现代水稻育种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不同种质的组合,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

稻六两优香11是一种优质的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丰产、抗病、耐逆等优点,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随着气候变化、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的日益严重,稻六两优香11的栽培技术也需要不断改进和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条件,提高产量和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本研究将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以期为推广该优质水稻品种和提高稻米产量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本研究也将探讨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栽培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为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通过对稻六两优香11的研究,可以为提高水稻产量、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做出更多的努力和探索。

1.2 研究目的1. 分析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遗传特征,揭示其产量性状和抗性状的遗传机制,为进一步的育种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2. 研究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生长发育规律和适应环境特性,探讨其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需求和适应能力,为农民提供种植管理建议。

3. 探讨杂交稻六两优香11的优质特性和风味特点,为其在市场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持,推动优质稻米产业的发展。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

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
黄炳川
【期刊名称】《福建农业》
【年(卷),期】2006(000)005
【摘要】@@ Ⅱ优131是泉州市农科所用不育系Ⅱ32A与本所选育的优质恢复系泉恢131配制而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经福建省区试及多点试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株叶形态理想,熟期转色好,适应性广.其米质经福建省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分析,12项指标中有5项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4项达部颁优质米二级标准,2001年在福建省首届优质稻招标中入标.经2002、2003年两年全省晚稻优质组区试,分别居同熟组第3位、第2位,增产均达极显著.
【总页数】1页(P14)
【作者】黄炳川
【作者单位】安溪县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
【相关文献】
1.杂交水稻新组合昌优10号、昌优11号高产栽培技术 [J], 陈小荣;石庆华;潘晓华;贺浩华;邓柏凌
2.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制种技术 [J], 谢少和;谢旺有;黄荣裕;陈秉发;王天生;陈惠清;林明贵
3.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J], 黄添基
4.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J], 杨明晖
5.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131 [J], 谢旺有;黄荣裕;谢少和;陈秉发;王天生;陈惠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高产栽培产量结构分析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高产栽培产量结构分析

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高产栽培产量结构分析
陈晓波;饶鸣钿
【期刊名称】《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2(030)002
【摘要】[目的]揭示超级稻Ⅱ优航1号的高产结构特征.[方法]2005—2006年调查了75块Ⅱ优航1号不同产量水平的产量结构,进行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结果表明,每穗粒数对产量的贡献为61.47%,每公顷穗数为25.59%,结实率为9.32%.每公顷穗数和每穗粒数对每公顷总粒数的贡献分别为35.48%和62.70%.每公顷总粒数对库容量的贡献为99.96%.库容量对稻谷产量的贡献89.05%,结实率的贡献为10.23%.[结论]说明Ⅱ优航1号超高产的关键是应培育足穗大穗,增加单位面积的总粒数,扩大库容量,并注重提高结实率.
【总页数】5页(P130-133,189)
【作者】陈晓波;饶鸣钿
【作者单位】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7;福建三明市农科所,福建沙县3655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511.21
【相关文献】
1.超级杂交稻“II优航1号”高产栽培技术与效益分析 [J], 叶永伟
2.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及高产栽培 [J], 兰兴庆
3.超级杂交稻Ⅱ优航2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要点 [J], 康水英
4.超级杂交稻Ⅱ优航1号产量构成因素及其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J], 郑惠红;黄德发
5.杂交水稻新组合Ⅱ优航2号产量结构分析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J], 兰兴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内2优111的选育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内2优111的选育

高产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内2优111的选育占小登;于萍;程式华;沈希宏;周正平;曹立勇【摘要】内2优111是中国水稻研究所育成的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株型适中、高产稳产、抗性较好、米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08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9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期刊名称】《农业科技通讯》【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2页(P134-135)【关键词】杂交水稻;内2优111;选育【作者】占小登;于萍;程式华;沈希宏;周正平;曹立勇【作者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中国水稻研究所国家水稻改良中心浙江杭州310006【正文语种】中文内2优111是2001年用恢复系中恢111与内香2A配组育成的优质、抗病、高产组合,2002年定型,定名为内2优111,并于2003年开始进行小区试验,平均产量10.97 t/hm2,比对照汕优63增产8.87%,达显著水平。

2004年推荐参加浙江省“8812”连晚新组合联品试验,平均产量为7.76 t/hm2,比对照汕优10增产2.2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

全生育期约133.5 d,比汕优10号迟2.7 d 左右。

次年推荐参加浙江省杂交晚籼区域试验。

两年区试中内2优111主要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为:株型适中、长势繁茂、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28万/hm2,株高115.2 cm,穗长26.5 cm,每穗总粒数164.9粒,结实率79.1%,千粒重31.3 g。

稻瘟病综合指数5.5级,穗瘟损失率最高级9级;白叶枯病平均级6级,最高级7级;褐飞虱平均级7级,最高级7级。

整精米率57.7%,长宽比2.9,垩白粒率43.3%,垩白度8.9%,胶稠度75 mm,直链淀粉含量14.3%,米质优于对照。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

杂交水稻品质性状间的关系研究摘要经对连云港市农科院自育28个杂交水稻品种11种品质性状的多元统计分析得知:优质米育种,外观品质的选择至关重要,走中小粒路线是一条可行途径。

关键词杂交水稻;外观品质;加工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多元统计1材料与方法1.1材料采用连云港市农科院自育28个杂交中籼组合,其中Ⅱ优系统4个、协优组合4个、特优组合1个、天丰组合3个、华农A组合3个、广仔占S系列组合6个、9311S系列2个、培矮64S系列组合5个。

种植于该院试验地,每份材料同规格栽插13.3m2。

1.2方法1.2.1性状考察。

在连云港市农科院对粒长、长宽比、垩白粒率、垩白度、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胶稠度、碱消值等测定,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等送南京农业大学检测。

1.2.2分析方法。

采用连云港市农科院自研EXCEL VBA统计软件分析各类品质间及内部关系。

方法参考袁志发等编著的《多元统计分析》中相应算法。

相关程度用偏相关系数表达。

2结果与分析2.1外观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间关系粒长、粒宽与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间没有明显相关关系,与碱消值间负相关(-0.334 9),其中粒宽与碱消值间关系更密切(-0.645 2**,**表示极显著,*表示显著,下同)。

通过减小粒长与粒宽能有效地提高碱消值,间接地降低糊化温度,即小粒品种与细长粒品种的糊化温度较低。

降低垩白粒率能提高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

较垩白度垩白粒率与4项蒸煮食味品质间相关更密切,且影响方向基本相同。

垩白粒率与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间负相关(分别为-0.244 3,-0.308 6),与蛋白质含量间正相关(0.404 3)。

2.2加工品质与蒸煮食味品质间关系胶稠度与精米率间正相关(0.409 3),米软有利于提高出米率。

糙米率与碱消值间负相关(-0.305 8),出糙率高的品种碱消值低,糊化温度高。

直链淀粉含量与精米率间正相关(0.267 6),高直链淀粉含量的品种精米率较高,可能是米粒较硬、加工中磨损较少的原因。

杂交水稻遗传力分析

杂交水稻遗传力分析

论文(作业)封面(2011 至2012 学年度第 2 学期)课程名称:_ ___课程编号:____________学生姓名:__ __________学号:________年级:__ ____________任课教师: _ ____________提交日期:年月日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___ 开课---结课:第周---第周评阅日期:年月日杂交水稻主要农艺性状和光合性状配合力遗传力分析摘要选用生产上常用的5 个杂交水稻不育胞质与5 个高配合力恢复系, 采用NCII 模式对产量性状、芒、粒形等主要农艺性状的亲本配合力、方差贡献率及遗传力进行分析。

利用水稻4 个不育系和4 个恢复系配组的4×4 NC II 交配设计, 对其光合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胞质效应和恢复系效应在所测性状中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 芒长、粒形、单穗重受环境的影响较小; 产量和收获指数的非加性遗传作用明显, 受环境效应的影响也较大。

(1) 在叶绿素含量、饱和光强、量子效率、CO2 补偿点、光合功能期、叶片寿命等性状中, 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 在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中, 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非加性效应。

(2)光合速率、光合功能期、CO2 补偿点和饱和光强等性状受不育系影响较大, 恢复系对叶绿素含量、叶片寿命和量子效率等性状作用较大, 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等性状受父母本互作效应影响。

(3) 各组合9 个性状小区均数与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之间的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

利用亲本一般配合力效应之和预测杂交稻光合性状表现对有效选配高光效组合有重要意义。

(4) 各性状狭义遗传力的大小依次为: 饱和光强、CO2 补偿点、量子效率、叶绿素含量、叶片寿命、光合功能期、蒸腾速率、光合速率及气孔导度。

关键词杂交水稻; 胞质效应; 配合力; 遗传力;光合性状水稻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对于我国粮食安全和保障经济发展均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性状对比分析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性状对比分析

不同产量水平杂交水稻新组合主要性状对比分析作者:潘典进罗冬玉罗文清周家华杨理虎王军民刘善德来源:《湖北农业科学》2017年第17期摘要:对22个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的主要性状和产量进行分析,以期整理出高产品种(组合)主要性状表现的共同特性。

结果表明,高产品种(组合)在95%置信限下,主要性状水平为全生育期131.3~137.3 d,有效穗249.5万~317.9万穗/hm2,株高119.5~131.7 cm,平均穗长24.6~27.2 cm,每穗总粒数164.2~225.4粒,结实率69.4%~82.3%,千粒重26.9~31.2 g。

品种(组合)单一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表明,籼型杂交中稻生产欲夺取高产,宜选择生育期适中、植株半高秆或生物学产量较高、大穗大粒型品种,栽培过程中控制和调节好最高苗数,提高成穗率和确保一定的有效穗数。

关键词:籼型杂交水稻;性状;产量;比较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7-3216-03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7.005Comparative Analysis of Main Characters of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ith Different Yield LevelsPAN Dian-jin1, LUO Dong-yu2, LUO Wen-qing2, ZHOU Jia-hua2, YANG Li-hu3,WANG Jun-min2, LIU Shan-de4(1.Jingme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Jingmen 448000, Hubei, China;2.Jingme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Jingmen 448000, Hubei, China; 3.Chaihu Tow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Zhongxiang 431924, Hubei, China;4.Wuhan Kejia Seed Industry Technology Co. Ltd., Wuhan 430070,China)Abstract: To obtain the common features of main characters of new hybrid rice combinations with high yield,the main characters and yield of 22 new combinations of indica hybrid rice was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95% confidence limit,the main characters of level included: the whole growth periods are between 131.3 and 137.3 days; the effective ears per hectare are between 2.495 and 3.179 million ears; the plant heights are between 119.5 and 131.7 cm; the average ear lengths are between 24.6 and 27.2 cm; the average total grain numbers perpanicle are between 164.2 and 225.4 grains,the setting percentages are 69.4% to 82.3% and the thousand grain weights are between 26.9 and 31.2 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results of the characters and yields between the single variety and the combinations show that, to obtain high yield, the varieties with moderate growth period,higher plant height or biological yield, larger panicle and bigger kernel should be chosen. In addition, the maximum tillers should be controlled and adjusted, and the spike rate should be improved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Key words: indica hybrid rice; characters; yield; comparison20世纪70年代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之后,伴随生物工程技术及育种资源的不断挖掘利用,中国水稻育种技术已达到较高水平并稳居世界前列[1],目前不同育种单位选育出的众多新品种(组合)主要性状差异正在缩小或趋于同质化,更大的育种新突破变得极其艰难,目标育种和定向育种将逐步成为主流育种方向[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