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不懂得中国式翻译

合集下载

老外不理解中文的笑话

老外不理解中文的笑话

老外不理解中文的笑话
以下是 7 条关于老外不理解中文的笑话:
1. 有个老外问:“为什么中国人把‘方便’当上厕所的意思啊?”旁边一个人打趣说:“这就好比你们把‘WC’当厕所的意思一样呀!”可不是嘛,这多神奇啊!
2. 一次,一个老外看到“中国队大胜美国队”,高兴地说:“中国队好厉害!”但看到“中国队大败美国队”时,又困惑地问:“怎么又赢啦?”哈哈,这真的是让人哭笑不得呀!
3. 老外拿着一本中文书,看到“中国队赢了”,很开心,可再一看“中国队输了”,就懵了,嘟囔着:“这字都差不多呀,怎么意思差这么多呢?”哎呀呀,这中文的奇妙之处他可不懂哟!
4. 一个老外在中国餐厅,听到有人说“水饺一碗”,他很惊讶地问:“睡觉还要一碗?”真让人忍不住笑出声啊!
5. 有个老外学到了一句“不管三七二十一”,但他就是不明白为啥不是“不管三八二十四”,这可把大家乐坏了,这能一样吗?
6. 老外看到“意思意思”这个词,完全懵圈了,问:“这到底几个意思呀?”哈哈,这可难解释啦!
7. 有人和老外说“你等我一下”,老外就真的站那一动不动等,还问:“一下是多久呀?”真是太逗啦,这哪能具体说多久呢!
我觉得中文真是博大精深,老外理解起来真的不容易啊,这些笑话也太有意思啦!。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

《中国人最容易犯的英汉翻译错误》-1一个词变成一个句著名翻译家奈达说,“翻译就是翻译意思”。

言外之意,翻译一句话不能逐一翻译一串个别的单词,也不是翻译某种句子结构。

初学翻译的人之所以译得不好,就是因为摆脱不了原文各个单词和句子结构的影响,总觉得英语中每一个词译成汉语都是一个词。

殊不知,为了说明原文的意思,有时候要将一个词译成几个词,乃至一个短句。

这就是翻译中对某些词的‘增益’。

例如,英语中有些单词相当于汉语的一个词组:read“看书”,drive“开车”,giggle“咯咯地笑”,stumble“蹒跚而行”,等等。

这些相对而言还比较简单,一般英汉词典上都能查得到。

再如,英语句子中有大量的“副词+动词”的结构(副词也可能在动词之后)。

在不少情况下这种结构可以译成汉语“副词+动词”的偏正结构(汉语中副词修饰动词时只能放在动词之前),许多人往往用“……地”来译所有的英语副词,如:(1)They were patiently listening to him. 他们在耐心地听他讲。

(2)He quickly stood up. 他很快地站起来。

(3)I will gladly join you in the work. 我会乐意地和你一起工作。

这三句中都用了“地”字结构,第一句还可以,后两句就显得有点“翻译腔”,“地”字似乎可以省去,可分别改译为:“他很快站起来”和“我乐意和你一起工作”。

但是这三句中的副词和动词仍然译成了偏正结构,这是因为三句中的副词表示的是动作的方式。

但是,是不是英语中所有的这种结构都可以这么译呢?请大家考虑一下下面这一句应如何翻译:This is a NATO matter and any comment on it should 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将appropriately come from NATO译成“合适地来自北约”显然不通。

从意义上看,appropriately与其说是表示动作come的方式,还不如说是表示其结果,因此该词应抽出来放到后面,将此句译为:这是北约的问题,关于此问题的评论应由北约做出,这才是适宜的。

让外国人抓狂的中文句子

让外国人抓狂的中文句子

让外国人抓狂的中文句子中国语言是一门古老而丰富的语言,其中有许多词汇和短语,充满了意味深长和幽默感。

然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和短语往往会让外国人感到困惑和抓狂。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一些令外国人感到困惑的中文句子。

1.芝士很足的比萨在中国,人们经常用“芝士很足”来形容比萨,这是一种直译。

但是,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这个短语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在英语中,“足”是专门用来形容人类身体的部位的。

因此,外国人可能会觉得这句话很滑稽。

2.打桩机在中国,人们用“打桩机”来形容一些不得不一遍遍重复地做同样的事情的工作。

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短语很难理解,因为打桩机是指一种用于建筑的机器,它们并不是用来重复工作的。

3.一心一意地做某事在中国,人们用“一心一意地做某事”来形容一个人专注于某件事情并放弃其他事情。

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短语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一心一意”在英语中的意思是“一心一意地爱着某人”。

4.最近怎么样?在中国,人们经常用“最近怎么样?”这个问题来问候朋友。

然而,这个问题对于外国人来说很容易引起误解,因为在英语中,“最近”常常用来谈论过去的时间。

因此,外国人可能会回答:“哦,我最近过得很好,谢谢。

”5.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在中国,人们用这个短语来形容那些糟糕的队友。

然而,对于外国人来说,这个短语很难理解,因为在英语中,“神一样的对手”通常是指非常强大的对手,而不是可怕的对手。

因此,外国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害怕他们的队友还是对手。

在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短语和习惯用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和理解。

然而,这些短语和习惯用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幽默感。

如果您要和外国人交流,最好解释这些短语和习惯用语的意义,以避免误解和困惑。

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

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

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有时也被称为Chinglish,是指中国人使用英语表达时存在的一种搞笑现象。

这些被翻译的英语表达可以被认为是语言的失误或不当使用,这将由内地或海外汉语、华语或汉英双语的人来看,他们可以通过比较中文和英文中的不同来发现其中的错误。

中文式英语翻译常常被用来描述,比如在一些建筑物的标记上,会出现令人笑话的拼写:“此处禁止一切违章行为,包括乱拍照、喂食鸟兽、撒播花朵、吃土等”。

还有一些英文形象广告,比如调侃地表达“可以持有更多的员工”,而实际意思是指“拥有更多的员工”。

还有一些在英语课堂里被翻译的搞笑搞笑语句,比如“飞机越安全,比如说你越高”,实际上是对“The safer an airplane is, the higher it can fly”这句英文的中式翻译。

另一种最常见的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出现在中国的真人秀节目上。

这些节目普遍会有一位以英语作为母语的外国人,他会在节目期间翻译台词,甚至说一些台上演员的英文台词,其中有很多因为汉语表达的不精准而导致翻译出现出入。

对此,观众常会被台上演员的搞笑表演吸引而大笑不止,以此来提高真人秀的节目收视率。

另一种搞笑的中国式英语翻译源自于中国的互联网流行词汇。

很多时候,当一个中文词在翻译成英文时,它可能不具有任何实际意义,甚至有时会产生反差效果,比如最近火爆的“萌萌哒”,它实际上是一句夸赞的中文台词,但如果用英文来表达,就会变得很搞笑,比如“mung mung dah”,而这些可笑的单词更是经常被年轻一代的网友用来搞笑玩笑。

此外,中国式英语翻译中还有许多乱七八糟的内容,比如当地报纸的英语新闻,电视节目的英文标题,旅游攻略上的英文描述,甚至是学校课本里的英文翻译,所有这些都包含着搞笑的元素,随着这些描述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更让更多的人受到了此类笑料的鼓舞。

总而言之,中国式英语翻译搞笑,是指中国人用英文表达时存在的一种搞笑现象,其中包含的内容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角落,而其中的搞笑成分也曾被用来增加真人秀节目的收视率,甚至被网络用户所采用,以此来娱乐自己。

网络流传“中国式英语”

网络流传“中国式英语”

网络流传“中国式英语”新版《汉英大词典》曾经把“躲猫猫”翻译为“hide-and-seek”,让不少网友都“震惊”了一把。

不过比起新鲜出炉的网友原创“中国式英语”,“hide-and-seek”就显得太不内涵了。

在网上流传的这一整套“中国式英语”中,躲猫猫被称为“suihide”,动车则被称为“don'train”,这些单词多是两个词汇的巧妙组合,同时还是相关中文或者英文的谐音,还非常符合网上的热点,“潮”得很。

如此有内涵的“中国式英语”,《牛津大辞典》看了也要汗颜啊。

中国式英语都是“内涵帝”从前学校里流传的中国式英语是“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People hill people sea”……逐字逐句翻译,除了中国人谁也看不懂。

去年新版的《汉英大词典》则把“躲猫猫”翻译成了“hide-and-seek”(字面意思为躲和找),外国人倒是看懂了,但是中国人看了又纳闷儿了,得对比着才能了解什么意思。

和以上这些相比,现在网络热传的中国式英语则称得上是“内涵帝”。

躲猫猫就被翻译成了“suihide”,是suicide(自杀)和hide(躲)的合成词,两个词何在一起正好概括了云南的躲猫猫事件;最绝的是“suihide”连起来读还完全符合英语的读音规则,简直是翻译守则“信达雅”的典范。

网络词汇“笑而不语”被翻译成了“smilence”,把smile(微笑)嵌进了silence(沉默)里,形神兼备。

“动车”的翻译则称得上是“神来之笔”,网友们直接把它叫做“don'train”,don't(不要)暗合“动”的发音,don't和train(火车)加在一起,直接指出动车的速度不是一般的火车哦。

失去了联想单词会怎样?这些“中国式英语”不但符合中英文的双重审美标准,还能将单词翻译出中国网民特有的幽默感,在原有的词里加入新的意思。

女秘书被翻译成了“sexretary”,secretary(秘书)和sex(性)合二为一,暗示老板和女秘书的暧昧关系。

外国人听不懂的一些中国话

外国人听不懂的一些中国话

外国人听不懂的一些中国话1.引言1.1 概述中国话是一门非常独特且丰富多样的语言,它拥有许多独特的词汇、成语和俗语,对于外国人来说可能会感到十分陌生。

无论是在语法构造上还是在发音上,中国话往往与其他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这使得很多外国人在听懂和掌握中国话时遇到了一定的困难。

原因之一是中国话的发音和声调系统。

外国人往往没有接触过与中国话相似的声调系统,这使得他们在学习和理解中国话时遇到了挑战。

中国话的声调非常重要,一个字的意思可能因为声调的不同而完全改变。

对于外国人来说,要记住每个词的正确声调并将其正确地应用到语境中,确实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

除了声调以外,中国话拥有许多特定的词汇和短语,这些词汇和短语的意义可能对外国人来说很难理解。

例如,一些成语和俗语在中国文化中具有深厚的意义,但对于没有接触过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这些成语和俗语可能显得非常晦涩难懂。

因此,外国人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学习和理解这些特定的词汇和短语,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话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另外,中国话的语法结构也与许多其他语言有所不同。

例如,在英语中,我们通常使用主语-谓语-宾语的语序,而在中国话中,语序可能会发生改变。

这种不同的语法结构可能会使外国人在理解中国话时感到困惑,并且他们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适应这种语法结构的不同。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一些外国人经常听不懂的中国话,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有趣而复杂的语言。

通过理解中国话中的特定词汇、发音、语法结构和文化背景,我们希望能够为外国人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沟通。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将针对外国人常常听不懂的一些中国话展开讨论。

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整篇文章进行概述,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我们将探讨两个主要的要点。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列举一些常见的中国话,解释其含义,并分享外国人常常对这些表达感到困惑的原因。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们将深入剖析一些与中国文化、习俗或历史相关的词汇和表达方式,着重分析外国人难以理解这些内容的主要原因。

让老外崩溃的那些难懂的中文句子

让老外崩溃的那些难懂的中文句子

让老外崩溃的那些难懂的中文句子1. 你吃过饭了吗?这句话对于外国人来说很容易听懂,但由于其字面意思存在歧义,因此可能让他们感到困惑。

比如,如果某个人的回答是“吃了”,外国人可能会以为这个人已经吃饱了,但实际上他只是吃了一点。

因此,外国人通常会更喜欢使用“你饿了吗?”这样更加准确和直接的问法。

2. 你在哪里住?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晰,但是在中文中,词语的顺序常常是灵活的。

这就导致了类似于“你住在哪里?”的说法,这在英语中却是错误的。

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避免让外国人感到困惑,我们应该使用更加固定的语序。

3. 我们一起吃个饭吧?这句话的结构很简单,但是其中的“一起”这个词却很难被外国人理解。

这是因为在英语中,通常使用“together”表示“一起”的意思,而“一起”则表示更加紧密的联系,例如“一起工作”或“一起生活”。

因此,我们应该使用“together”来代替“一起”,这样会更加容易理解。

4. 没事儿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很明确,表示一个人很好,没有问题。

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句话暗含了许多文化内涵,他们可能会不理解“没事儿”这个词所包含的深层意义。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与外国人有效地沟通,那么我们应该用更加直接明了的说法,例如“我很好”或者“没问题”。

5. 差不多了这句话用在中文中也十分普遍,表示一个事物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句话可能听起来像“差不多可以”或“差不多行了”。

因此,我们可以使用“快完成了”或“接近完成了”来代替“差不多了”,这样会更加容易理解。

6. 你看上去很瘦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句话似乎是给人一个赞美,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句话可能带有负面的情绪。

因为在西方文化中,瘦常常被视为不健康或有病的表现。

因此,我们应该使用更加中性的说法,例如“你看起来很苗条”或“你看起来很健康”。

7. 我们等一下再说这句话在中文中是很普遍的,表示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或者讨论一个问题。

但对于外国人来说,这句话似乎很奇怪,因为他们可能不明白为什么我们需要“等一下”才能说出我们的想法。

让人哭笑不得的“中国式英语”

让人哭笑不得的“中国式英语”
猜谜语 谜面: 有个矮 将军, 身上挂满 刀, 刀鞘外 长毛, #34; 中国式英语 "
同 学们 看看 情况 这幅 请 止步 " 的 英文 图 片, "非紧 翻译 急 " 是 思, " , " " " 是 "进 思, " 是 入" 老外 "和 的意 们 平时 看 到这 为什么 期 " 样 的 和平时 一句 意 话, 期不 会感 让进呢 叹 ?
一头 国人 外 让 话会 这 间厕 这句 解为 : 误 便 或者 们会 他 小 , 在 雾水 费, 请 什么 要退 水免 冲 �为 所 后退缩 吓 坏了! 之 大便 实被 外着 老 ? 缩 � 另有一个标识是 "有狗, 请勿靠近! " , 英文注解却是 " " , 这样的解释一定让爱狗人士想要进去看个究竟,但是万一进去被狗咬, 这, 怪谁, 怪谁啊? 还有那些让人明白其意思但是一定会哭笑不得的英文 � � 句子, 比如 " 小心滑倒 " 的标识下面注着 " " , 也就是 " 请小心地滑倒 " , 哈哈 太乌龙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外不懂的“中式英语”如何翻译
1. 有他这颗扫帚星,什么事情都办不成。

[误] With a comet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正] With a jinx like him, nothing can be accomplished.
注:“扫帚星”是中国人对“慧星”(comet)的俗称,因其后面拖着一条像扫帚一样的长尾巴而得名。

在中国古代,“扫帚星”被认为是灾难的预兆,并被用来比喻不吉利的人或事;祸根:(person or thing that is thought to bring)bad luck(to sb/sth);curse。

英语的comet 虽然没有这层含义,但却有一个对应的说法,即jinx。

例:There's a jinx on/Someone's put a jinx on this car: it's always giving me trouble. (这辆汽车上有什么妨人的东西,总给我找麻烦。


2.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误] Some prefer radish but others prefer cabbage.
[正] Tastes differ.
注:Tastes differ/vary是句英语谚语,除此以外,原句还可翻译成No dish suits all tastes 或You can never make everyone happy 等。

此外,我们还可以这样说: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 总之,应采取意译。

3.他一向嘴硬,从不认错。

[误] He has always got a hard mouth and never admit a fault.
[正] He never says uncle.
注:say (cry) uncle: to give up or in; to surrender; to admit defeat. Mainly used by boys, as when fighting. 这句话主要是男孩们打架时的用语,当一方想制服另一方时,就用命令的口气说:“Say uncle!” 这时,有的孩子为了表示不服输,就是不说。

后来,say uncle 就成了“服输”的代名词,而not say uncle 就相当于“嘴硬”了。

4.老师很喜欢这个嘴甜的小姑娘。

[误] The teacher likes this sweet-mouth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正] The teacher likes this honey-lipped little girl very much.
注:中国人喜欢说“嘴甜”,但honey-lipped 更符合英美人的语言习惯。

5.同学们都很讨厌他,因为他经常拍老师的马屁。

[误]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pats the teacher's ass.
[正] The students all dislike him because he often licks the teacher's boots.
注:以前在欧洲,臣民见到国王与王后往往要亲吻他们的靴子。

后来,人们将lick the boots 引申为“为了某种目的而讨好某人”,它与汉语的“拍马屁”含义一样。

在美国英语中,“拍马屁”还有另一种说法,即polish the apple,源于以前的学生用擦亮的苹果来讨好老师。

6.你听说了吗?迈克把他的女朋友给甩了。

[误]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broke up with his girlfriend?
[正] Have you ever heard that Mike dumped his girlfriend?
注:break up with sb. 虽然表示“与某人分手了”,但并没说明是谁先提出来的。

而dump 的原意指“倾倒垃圾”,用在这里则表示像倒垃圾一样地甩掉。

7.我们要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

[误]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ful country.
[正] We will build our motherland into a modern powerful socialist country.
注:形容词作为修饰语在汉语和英语中都很常用,但使用的先后次序却有所不同。

在英语中我们一般遵循“靠近原则”,即越能说明本质属性的修饰词越靠近它所修饰的名词,当从这一
点看不出区别时,就靠词的长短来决定,短的在前,长的在后。

原文中最能说明“国家”本质的定语是“社会主义的”,所以socialist 要最靠近它所修饰的中心词。

8.人都是这山望着那山高,对自己的现状没有满意的时候。

[误]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other mountain is higher than the one he's standing on.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正] Almost all people think that 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 They never feel satisfied with what they've already got.
注:“这山望着那山高”是指人不满足于现状的心理,它在英语中已经有了现成的说法,即the grass is greener on the other hill(他山的草更绿),因此我们借用即可,这样既方便又更有利于与西方人沟通。

9.转战南北
[误] fight south and north
[正] fight north and south
注:在地理方位的表达习惯上,中英文有一定的区别。

中国人习惯于先“东西”后“南北”,而且在涉及“南北”时,习惯于先说“南”,再说“北”,如:“南征北战”、“南来北往”等。

而英美人与此正好相反,如“江苏在中国的东南部”英文是Jiangsu is in the southeast of China, 而“新疆在中国的西北部”应译为Xinjiang is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10.这个教授教得很烂。

[误] The professor teaches badly.
[正] The professor is so terrible.
注:有人认为第二句的意思是“这个教授很可怕”,其实不然。

英语中terrible 意思很灵活,例如:feel terrible 指身体“不舒服”;The food is terrible 则是说食物“难吃极了”。

而第一句纯属中文式的表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