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专题1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https://img.taocdn.com/s3/m/9c8f9fadc5da50e2534d7f88.png)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https://img.taocdn.com/s3/m/8cb0d8545ef7ba0d4a733bdb.png)
孩子们像快乐得小鸟,叽叽喳喳,一会儿忙着追蝴蝶,一会儿忙着采小花。
“借过,借过。”一行二男二女四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到我的面前,由于花间小路狭窄,我又坐在路上,挡住了他们入花海的通道。
我连忙致歉。赶紧叫孩子来扶我起来,女儿听见我叫她,立即跑过来,使劲地拽我。由于我身体比较笨,又不方便,女儿很是费劲。那几个人没有一点责备的意思,看到女儿 费劲地拉我,其中的两位大姐伸出靠边站了过去。
。玻璃纤维薄毡/product/21/
婆婆走了,孩子放飞了自由。沉浸的花海中,我本身就是个花控,何况它又承载着儿时的味道,完全忘记身体的不方便。
孩子们玩起来,不用过多的操心,我静静地坐在花间的小路上看满眼的小花和绿叶,偶尔回应一下孩子的兴奋。思绪飘飞,那年的二月,我和伙伴挎着小竹篮,到处寻找野菜 的快乐仿佛还在眼前,可是一转眼,我就到了不惑之年,再也回到不到童年时代。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75cdea6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d.png)
高一历史冷战知识点总结冷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雅尔塔会议。
在雅尔塔会议上,盟国领袖商定了战后的世界秩序,并将德国划分为苏联、美国、英国、法国四个占领区。
然而,在战后的柏林问题上,美国和苏联之间开始出现分歧。
苏联试图通过威胁封锁柏林来迫使西方国家放弃对柏林的控制,但是美国通过空中运输援助来支持柏林。
这一事件成为冷战的开端。
冷战期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政治对抗:美苏两国在国际事务上展开激烈的角逐。
两国通过各种手段争夺对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力,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制定不同的对外政策。
美国主张资本主义民主,苏联主张共产主义专制,两者之间的对立不断加剧。
2. 军事对抗:美苏两国在军备竞赛上争夺优势。
随着核武器的发展,冷战期间的核威慑政策使得世界处在一种临界的状态。
冷战期间出现多次危机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中东战争等,使得世界局势处在一种严重的紧张状态。
3. 经济对抗:美苏两国之间进行了经济上的对抗。
苏联实行计划经济,而美国实行市场经济。
双方通过经济援助、贸易关系等手段来争夺其他国家的支持和影响力。
4. 情报对抗:冷战期间,美苏两国相互渗透对方的政府机构、军事机构、科技机构等。
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情报活动,包括间谍行动、电子侦察、反情报活动等。
冷战的结束主要归功于苏联内部的改革和瓦解。
1985年,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
苏联开始进行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上的改革,但是这一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991年12月苏联正式宣布解体,标志着冷战的终结。
在冷战之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美国成为了单极世界的领导者,而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则在国际政治中处于相对较弱的地位。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也逐渐脱离了冷战格局,进行了一系列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冷战对世界格局、国际关系、地区热点问题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些影响持续至今。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冷战局面的形成
![高三历史第一轮复习--冷战局面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9da8fc66f1aff00bed51ee0.png)
争霸表现二
美苏军备竞赛
争霸表现三
古巴导弹危机
美国由于鼓励对古巴入侵遭到失败而陷 入为难状态之后,苏联部长会议主席尼· 谢· 赫 鲁晓夫自以为美国不会阻止在古巴部署苏联的 中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并允诺以苏联武器 保护古巴。1962年7月,美国得悉苏联开 始用船将导弹运往古巴。8月29日,美国在 古巴岛上空飞行的U—2型间谍飞机报告说, 在古巴发现有新的军事设施和苏联技术人员。 10月14日又报告说,有一枚弹道导弹出现 在发射场上。
---冷战局面的形成
雅尔塔会议
• 时 间:1945年2月 • 参加国:苏、美、英三国 。 • 内 容: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并在战后对其进行分区占领 和民主改造;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战3个月内对日作战.
•(雅尔塔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它促进 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协作,加速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它对战 后世界格局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
1.随着美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增长,它 的什么野心也随之膨胀起来?
2.美国称霸世界,最大的阻力来自哪里?
找一找北约和华约的成员国,它们分别主要集 中在哪些地区?
北约:集中在西欧和南欧 华约:集中在东欧和苏联
哪些国家既没有参加北 约也没有加入华约?
瑞士、奥地利、瑞典、 芬兰、爱尔兰、南斯拉 夫
阅读北约的有关规定,北约 组织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古巴导弹危机为什么没有导致战争的爆发?
20世纪60年代初,美苏两 国都具备相当的军事实力, 拥有足以毁灭地球的核武 器,当时确实出现剑拔弩 张的局面。但也正因为如 此,双方互相威慑,彼此 牵制,谁也不敢轻举妄动。 另外,苏联军事实力稍逊 于美国,赫鲁晓夫只好妥 协,最终没有发生直接的 军事冲突。
第15课冷战的形成
![第15课冷战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79a421d866fb84ae45c8dff.png)
复兴欧洲经济 控制西欧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遏制苏联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
两大阵营对峙
资本主义阵营 理论 准备 遏制理论 铁幕演说
归阅 纳读
社会主义阵营
政治 经济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1948) 北约组织 (1949)
建立九国共产党 和工人情报局
经互会 (1949) 华约组织 (1955)
军事
问3:杜鲁门咨文出台的目的是什么?其有何影响? 问4:如果没有“希土危机”,杜鲁门还会提出这一政策吗
讨 论 ♣
杜鲁门曾经说过: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 桃的两半”。如何理解这句?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之间有何关系?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
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运用,其本 质还是遏制苏联。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背景:1948年柏林危机
英占区
法
国占 占
区
区
美 德
德 联 国 邦
民 苏 柏林 主 柏林 占 德 区 国
柏林危机 1948年,西方国家 将在德国占领区合 并,实行货币改革。 苏联切断西方占领 区同西柏林间的水 陆交通,并发行了 新货币,这就是 “柏林危机”。
冷战局面的评价: 消极作用:
造成了一些国家的分裂与领土纠纷。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3e2efacf58f5f61fb73666c9.png)
岳麓版选修3第15课“冷战”的形成授课人毕晓黎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主要过程;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本课:了解遏制理论的提出和冷战局面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点、难点: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内容及实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苏联二战中和二战后的两幅宣传画,提问美苏关系的变化及原因。
由于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对立,战后美苏关系恶化。
在美苏力量均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两极对峙的冷战格局。
(打出课题)讲授新课:什么是“冷战”?打出含义,即不采用战争手段。
最先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美国的外交家乔治〃凯南。
一、遏制理论的提出:1、“八千字电报”:背景:(1)美国政府战后已将苏联作为最主要的敌人;(2)战后普遍的和平愿望使美国不可能采取战争的方法打击消灭苏联;(3)杜鲁门政府大力制造反苏舆论。
内容:对苏政策是敌对;对付苏联的手段是遏制。
意义:遏制理论为美国对苏实行强硬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2、“铁幕演说”:1946年3月(1)内容:公开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矛盾,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2)意义:说出了美国政府想说又不方面说的话,被看作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总之,八千字电报提出理论,铁幕演说推波助澜,共同为冷战政策的提出做了舆论准备。
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全面展开)1、背景:(1)“希土危机”;(2)英国向美国发出照会;2、内容:向希、土提供经济援助,并对抗苏联和共产主义。
3、意义:(1)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的转变由孤立主义转为全球扩张;(2)标志着冷战的全面开始。
三、马歇尔计划:(延续扩大)1、目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2、内容:该计划从1948年开始实施,把苏联和东欧排除在外,从1948—1951年,美国援助西欧达131亿多美元,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丘吉尔称“马歇尔计划是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你是否同意此观点?这不仅仅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目的是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更大规模的运用3、作用:对西欧;对美国。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5【教学课件】《“冷战”的形成》
![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三15【教学课件】《“冷战”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e4b93ddc4afe04a1b171de23.png)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2.苏联的应对措施——经互会 (1)目的:为了对抗马歇尔计划,于1949年成立。 (2)组成:由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 克斯洛伐克组成,后来阿尔巴尼亚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相继 加入。 (3)评价: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苏联和东欧国家经济的发展;苏联 进行的一些不平等贸易,损害了其他成员国的利益。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3.丘吉尔“铁幕”的演说
(1)时间: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尔顿发表 演说。 (2)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美 国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3)影响:与乔治·凯南的八千字电报的思 想一脉相承,是西方“冷战”的第一枪。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二、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5.苏联的应对措施 1947年9月苏联建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三、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
1.马歇尔计划 (1)背景:美国要遏制苏联和社会主义; 二战后西欧经济的恢复需要美国的支持。 美国战后出现经济危机,亟待扩大世界 市场。 (2)提出:1947年6月 (3)开始实施:1948年,欧洲复兴法案。 (4)实质: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5)作用:使西欧经济恢复,实力增强;拉 动了美国经济;强化了西欧对美国的依 赖。
谢谢观看!
丘吉尔《和平砥柱》演说的核心内容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后果?
遏制苏联,对抗共产主义运动。揭开了美苏之间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局面的序幕。
岳麓书社 高中二年级 | 选修三
根据二战后初期西欧的形势,判断下图漫画中的“医生”和 “病人”分别代表谁?“医生”开的“药方”是什么?
答案 “医生”指的是美国,“病人”指的是经济衰退的西欧各国;“药方”指 的是马歇尔计划。
高中历史冷战的开始
![高中历史冷战的开始](https://img.taocdn.com/s3/m/3a0d8c37650e52ea55189873.png)
⑶结果:美国失败 ⑷对美国霸权的影响:
耗费了美国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美国的霸权地位 相对衰落,而苏联在此时在军事实力上大体赶上美国。
本
雅尔塔
课
体系确立
小
结
美国 冷战
苏联 对抗
杜鲁门 主义
马歇尔 计划
北约 共产党与工 经互会 华约
成立 人情报局
成立
两极格局形成
全面冷战
探究二:美国为达到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目的具体采取
了那些措施?苏联又采取了哪些对抗措施?请仔细阅读教材 第92---94页,完成下表。
领域
政策措施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济互助委员会
军事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
㈠美国的冷战政策
1、政治上: 杜鲁门主义 (冷战之门的开启)
由此可见,苏联已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全面否定态 度,对未来的美苏关系已准备全面对抗。
1、政治上: 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①成立: 1947.9 贝尔格莱德
②任务:组织经验交流,必要时在相互协议的基础
上协调各党的活动
③影响:
A 加强了各国的团结,在反击美国冷战政策方面 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B 使苏联加强了对东欧的控制和影响。
三、冷战政策的提出
①1946年,美国外交官乔治.凯南8000字电报:遏制理论
(遏制苏联、称霸世界)
理论基础
内容:①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水火不相容的。② 美苏之间无法建立“合作关系”。③必须把苏联看 成是政治上的敌手而不是伙伴
②1946年,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揭开了冷战序幕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考点:世界现代史复习冷战的形成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考点:世界现代史复习冷战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2411b42750e2524de4187e09.png)
教师资格证考试历史考点:世界现代史复习冷战的形成
冷战的形成(1)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拉开序幕;(铁幕是指苏联对东欧各国实行的“高压控制”)
(2)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
①背景:两大阵营对立,美国外交政策转变,敌视苏联;②含义: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对外政策纲领,宣称美国能领导“自由世界”、“援助”某些国家“复兴”、“防止共产主义渗透”。
③实质:干涉内政,反苏反共,全球扩张。
④实际运用:马歇尔计划(欧洲复兴计划)。
背景:美苏冷战,战后欧洲国家经济困难、社会动荡;内容:1948年开始,以赠予、贷款方式帮助欧洲复兴;实质:控制西欧、对抗苏联、称霸世界;影响:对欧洲经济的恢复和政局稳定有重要作用,使西欧在经济、政治和军事上受制于美国。
(3)冷战的高潮: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建立标志着两极格局形成,把冷战推向高潮。
1949年美国和西欧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1955年,苏联和东欧建立华沙条约组织(简称华约)。
第 1 页共1 页。
高中历史导学案 第15课《“冷战”的形成》(新人教选修3)
![高中历史导学案 第15课《“冷战”的形成》(新人教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0f94263ca45177232e60a211.png)
第四单元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第15课“冷战”的形成【学法指导】1、利用学科自习,25分钟之内,阅读教材和导学案上所有的内容,明确课标及考纲要求,结合教材,梳理基础知识,初步构建本课的知识体系,并背诵。
2、20分钟完成检测,注意答要点,不会的地方用红笔划出。
【课标要求】认识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和特点。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对“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冷战”决非是美国统治者的心血来潮,而是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现实根源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探究“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展示材料,呈现情景,逐步使学生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路径、方法和手段。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冷战”局面形成原因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决定其国际地位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从而使学生明了为了国家的富强自己应担当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教学重点】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苏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对“冷战”局面形成的影响。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目的;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基础知识梳理】一、舆论准备阶段——遏制理论的提出(一)原因【B级背诵】1、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国家利益的对立2、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美国制定称霸世界战略;苏联的影响和各国人民的革命运动在世界范围内日益扩大;美国将苏联作为其称霸世界的最主要障碍。
(二)提出【A级了解】1、杜鲁门政府大力制造。
2、遏制理论:①时间:1946年初有乔治·八千字电报提出。
②内容:认定美苏是敌手而不是合作伙伴,主张美国以武力为后盾,采取军事包围、经济封锁、颠覆、局部武装干涉来遏制苏联。
③影响:为美国准备对苏联实行强硬政策提供了依据。
3、“铁幕”演说①时间:1946年3月在富尔顿发表演说。
②内容:号召西方国家联合起来,依靠的实力,反对苏联和东欧各国。
③影响:是西方“冷战”的。
二、美苏展开冷战(一)“冷战”的含义:冷战是二战后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之间,主要是美苏之间所进行的除以外的全面对抗,涉及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意识形态各个领域。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https://img.taocdn.com/s3/m/2c82054d04a1b0717ed5dd27.png)
多年前我曾驱车在秦岭的大山中穿行,秦岭像个威严的男子,越靠近越觉得遥远,越深入越感到陌生。与山相比,水是山的血液、脉络和温度,它不停地缓缓流淌,打破了僵冷,渐渐有了生机,山 在水的温情与围绕中,越发显得轮廓分明。在山凹处,或许适合小憩,红着脸,饮着酒,迎着凛冽的风。
喜爱春天的秦岭,点点淡绿,更让人亲近;也爱落雨时的秦岭,添了朦胧写意,不再是严肃的面容,而藏着隐隐的忧伤。它似乎含了情,和着云朵或雨雾,朝露或晚晴,浮动着忧伤或苍凉,让人交 织着莫名的心碎或愉悦。
那时花开正盛,云雾重重,从山道进入秦岭,雾散之前仍未走到尽头,落入现实的幻象。秦岭有尽头吗?在天边、在云中、在岁月的终点。花谢了,流云涌动,那是无形之气,是秦岭宏大却隐秘的 某种暗示,让我想起天机、想起宇宙。竞彩足球日报
神禾原高起、下落,是缓和的重叠和流动,神禾原之外的秦岭,是跌宕的起伏,是大起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豪迈与壮阔。雨后的秦岭在晴明的空气中,清晰巍峨。下雨时飘渺如梦,山在云间,模糊了界线,云气 相绕,莫测高远。近处是绿色,由近而远色彩渐变,再远处便成了青色,终于懂了:远绿成青。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
![高二历史“冷战”的缘起](https://img.taocdn.com/s3/m/309a1f3683d049649a66583a.png)
然后主动找到老太太。这位老太太七旬有余,双眼哭瞎,泪水如泉涌泄,朽身像抖颤的箩筐,痛演哭诉——奇案冤屈!双目失明的老太太叫过来唯一的儿媳和孙子,跪膝于父亲身下。求父亲拨云驱 雾,昭雪平辱,鸣冤惩恶。让英烈再现明辉!
真是天下奇闻的罪恶,令世人无不毛骨悚然的——“天刑罕例”之作呀!!
——老太太有独生一子,被辱绝命之年三十有四,姓杨名杰。是一个文能武略、小计多变的谋勇之士,也是个秘密的共产党员。他曾独自一人,给地方的革命武装,从敌人的炮楼里搞来了十三支三 八大盖儿枪,深夜潜水趟过青龙河,把枪交给了革命组织。乃立大功之举,贡献卓著!这样的英雄好汉却遭到了骇人听闻的野蛮迫害,致使人亡——把英雄的脖子套上“勒死狗扣儿”的绳套儿,然后把 绳套的另一头从门槛子的猫道眼儿里穿过去,几个毒手们合手使足力气紧紧倒拽绳子,把杨杰活活生生勒死!!这还不算罢,还难解毒手们的心头之恨,丧心病狂,比禽兽还狠毒——古今中外都没听说 过的——天下奇刑——把死者的下身扒光,用铁锹将死者的生殖器擦根儿铲下来,并用铁锹剁碎,然后将尸体抛到山沟里喂野狗!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三课件:第4单元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
![高二历史岳麓版选修三课件:第4单元 第15课 冷战的形成](https://img.taocdn.com/s3/m/665118d2a5e9856a57126066.png)
设 计
双 基
达
课
标
前
自
主 导
第 15 课 “冷战”的形成
学
课
后
课
知
堂 互 动 探
能 检 测
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新课导入 “我相信,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各自由民族,他们抵抗着企图征服他们 的掌握武装的少数人或外来的压力。我相信,我们必须帮助自由民族通过他们 自己的方式来安排自己的命运。”这是美国第 33 任总统哈瑞·杜鲁门于 1947 年 3 月 12 日发表的国会咨文。它标志着美国把意识形态作为对外政策的指导方针, 也被称作是“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战后“冷战”政策的正 式开始。什么是“冷战”?其具体表现是什么?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本节课我们学习“‘冷战’的形成”。
演说”史料,分析铁幕演说与冷战的关系。
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一目,教学中要抓准以下四个要点:(1)杜鲁门主
义提出的背景—希土危机;(2)杜鲁门主义的提出;(3)杜鲁门主义的内容与实质;
(4)杜鲁门主义提出的影响。本目是本课的重点之一,讲述本目时,教师可补充
杜鲁门在国会咨文的内容史料,引导学生认识杜鲁门主义的内容和实质。
A.具有军事援助的性质
B.具有意识形态的性质
C.促进欧洲经济的恢复
D.缓和受援国的社会矛盾 【解析】 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的表现,而“冷战”
是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针对社会主义国家掀起的除武装进攻外的对抗方式,其
对抗以意识形态矛盾对抗为基础。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美苏“冷战”的实质与影响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9月15日星期三2021/9/152021/9/152021/9/15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9月2021/9/152021/9/152021/9/159/15/2021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9/152021/9/15September 15, 2021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2021/9/152021/9/152021/9/152021/9/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历史第15课冷战的形成专题1
2020.03
1,19世纪晚期-20世纪初期,亚洲人民斗争的新特点是
①有资产阶级政党领导②性质是反帝反封建斗争
③无产阶级开始参加斗争④多数国家争取到独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工人武装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
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材料二:(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定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材料三:巴黎公社颁发了法令,全面摒弃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了行政司法合一的政权体系,民主选举出巴黎公社的执政人员,建立了民主监督机制,以监督领导人的行为,最大限度地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
--以上三则材料均出自冯国超《世界通史》
请问题:
归纳材料一、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
(2)材料三巴黎公社政权的民主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民主政权得以建立的有利条件。
3,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的条件主要包括
①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②生产经验、技术水平的积累
③基督教会的逐渐宽容④注重实践,勇于探索的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在发明成果应用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被少数国家所垄断
B.技术发明源于工人实践
C.自然科学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D.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5,下列各项中,生活在19世纪末的欧洲的人们不可能见到或者听到的有A.看到一起汽车交通事故
B.听说美国纽约街头有了电话
C.圣诞节期间邻家里的电话铃声不断
D.邻居说他家美国亲戚发来电报告知他们将乘飞机来欧洲旅游
6,下列关于“一战”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欧洲世界霸主地位发生动摇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出现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D.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7,欧洲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不久 B.科学共产主义理论诞生后C.资本主义根本矛盾暴露之时 D.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后
8,经济发展的速度和规模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影响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因素有
①新技术、新发明在生产中的应用程度②垄断组织的发展水平与普及程度
③资本、市场对工业生产的满足程度④农业与工业发展的适应程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9,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德矛盾逐渐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最主要的矛盾。
得出此结论的理由是
A.三国同盟以德国为中心,三国协约以英国为中心
B.德国是最强的后起大国,英国是最强的老牌大国
C.德国、英国的争夺在全球展开且最激烈
D.德国、英国的矛盾,最终引发世界大战
10,德意志统一后,为建立和维护其欧洲霸权,俾斯麦不得不“时刻警惕
他国结盟的噩梦”,但大多数以失败告终。
其战略重点是离间德国两侧的大国,充当“欧洲这个不倒翁的重心”,但噩梦终究成真。
“噩梦终究成真”主要指
A.德意结盟 B.法俄结盟 C.英法结盟 D.英俄结盟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06年8月,一位英国人在一封信中说道:“我以为东方必将发生一场变革。
日本的胜利似乎已对整个东方产生非常明显的影响……,此外俄国的事件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一种新的精神似乎已开始支配人民。
他们厌恶统治者,并以俄国为例,开始认为有可能得到另一种较好的政体。
看来东方正从睡梦中觉醒。
在中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排外运动,这是一种‘中国人的中国’的思想趋势。
在波斯,由于邻近俄国,这种觉醒看来像是采取了民主改革运动的形式。
在埃及和北非,觉醒突出地表现为狂热行为的明显增加以及泛伊斯兰教运动的扩大。
这些动乱症状的同时出现太惊人,不能完全归因于巧合。
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确实正从其长久的睡眠中觉醒。
”
-- D 布朗《1905~1909年的波斯革命》
材料二:亚洲一个小王国(日本)对欧洲一个强大国家的胜利是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这一事件给整个殖民地世界以巨大希望和极大刺激……使各地被压迫民族激动不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材料一对东方觉醒预见是否正确?对东方觉醒原因的分析是否全面?
为什么?
材料一、二的相同论点是什么?你对此有何认识和评价?
12,“亚洲觉醒”时期与“亚洲革命风暴”时期相比,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不同是
A.亚洲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亚洲地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亚洲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亚洲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答案
1, A
2, (1)要求选举权,采取暴力革命手段,都失败了。
(2)民主性表现:选举产生了执政人员,有民主监督机制。
条件:法国启蒙思想影响,近百年资本主义发展打下基础,法国工
人斗争经验的积累。
3, D
4, C
5, D
6, D
7, C
8, A
9, C
10, B
11, (1)正确。
不全面,亚洲觉醒主要是帝国主义侵略加强和亚洲人民斗争水平提高所致。
材料一过分强调了外因。
都认为日本对俄国胜利促进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此观点错,因为日俄战争是帝国主义战争,是对中国的侵略,无论谁胜,对亚洲人民都灾难。
12,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