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第一章
化学高中第一章新教材教案
化学高中第一章新教材教案
教材:化学高中第一章新教材
目标:学生了解化学基本概念,包括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及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
1. 物质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2. 物质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3. 物质的结构:原子、分子、离子
4. 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5. 化学实验方法:物质的测定、纯净物质的分离
教学活动:
1. 利用图片和实物示例,引导学生认识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2.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列举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 利用模型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结构。
4. 进行化学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 指导学生掌握物质的测定方法和纯净物质的分离技术。
评估方式:通过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和问题讨论,评估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升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物质的性质、结构、变化及化学实验方法。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结构并运用于实际问题分析。
2023届高三化学高考备考一轮复习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课件
baX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aXn-含有的中子数为 a+b B.baXn-含有的电子数为 a-n C.X 原子的质量数为 a+b+n
( D)
D.1 个 X 原子的质量约为6.02×b 1023 g
〔对点集训 1〕 (1)(2022·黑龙江哈尔滨模拟)重水(D2O)是重要的核
工业原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原 AZX子 原子核质 中子 子围绕____原AZ____-子___个Z核__做个每 相高个 对中 相速质 质对子运子 量质_动_带 约不量__一 为带_约_个__为_1_单_电____位_1_____正___电荷
核 __外_Z_电_个子每 相个 对电 质子 量带 约一 为个 一单 个位 质子__负_中__子_电的荷1
确的是
(D)
A.N+ 5 中含有 36 个电子
B.O2 与 O4 属于同分异构体
C.C60 和 12C、14C 互为同位素
D.H2 与 H3 属于同素异形体
微考点 2 原子中各种微粒数目之间的关系与计算
典例 2 (1)(2022·山东淄博高三检测)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 A,核 内中子数为 N 的 R2+与 16O 所形成的 W g 氧化物中所含质子的物质的量
(√) (×) (×)
(4)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核素,也可能只有一种核素,有多少种核素
就有多少种原子。
( √)
(5)核聚变如21H+31H―→42He+10n,因为有新微粒生成,所以该变化是
化学变化。
(× )
(6)235 g 核素23952U 发生裂变反应:23952U+10n—裂—变→9308Sr+13564Xe+1010n,
±c
3.一个信息丰富的微粒符号——AZXmn ±中各字母的含义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基本概念和方法化学作为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以及变化的学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高中阶段,学生们首次接触到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其中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化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本文将围绕该知识点展开论述。
1. 物质的分类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
物质可以根据其组成和性质进行分类。
根据组成,物质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根据性质,物质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
元素是由同类原子组成的,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2.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表示方法。
化学式用化学符号和下标表示物质的组成。
例如,水的化学式为H2O,表示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
而化学方程式则用化学式和反应箭头表示反应过程。
例如,2H2 + O2 → 2H2O表示氢气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
3. 记录和计算实验中正确地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是化学研究的基础。
通过观察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可以对物质进行描述和分类。
在实验数据分析时,常用化学计量学原理进行计算。
化学计量学是化学中数量关系的研究,其中质量、摩尔和体积是常用的计量单位。
4.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研究中的基础工具,它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或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相关性质进行排列。
元素周期表上面的元素按照周期、族和块的划分呈现不同的规律性。
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性质有助于理解元素的周期性变化。
5.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带负电荷的电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
不同元素的原子由于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数量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性质。
6. 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和电子结构原子序数是元素的特征性质,表示元素中质子的数量。
相对原子质量则是元素质子和中子总量的相对数值。
电子结构是指电子在原子中的分布方式。
电子数量和分布方式决定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
7. 核反应和原子核稳定性核反应是原子核发生变化的过程,其中包括核衰变和核聚变。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1. 原子结构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由电子、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中,电子绕核运动。
质子带正电,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
2. 元素与原子量元素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量是一个元素的相对质量。
元素的原子量约等于质子数加上中子数。
例如,氧元素的原子量为16,表示一个氧原子的相对质量为16。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反应性。
周期表的左侧是金属元素,右侧是非金属元素,中间是过渡金属元素。
4. 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排布原子核包含质子和中子,核外电子以能级分布,每个壳层包含的电子数有一定规律。
第一主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第二主能级最多容纳8个电子,第三主能级最多容纳18个电子。
5.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化学键是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共价键是物质中最强的化学键,离子键和金属键也是常见的化学键。
分子是由原子通过化学键连接而成的结构。
6. 气体的性质气体是无定形无体积的物质,具有可压缩性和扩散性。
气体的压强与温度、体积呈一定关系,可以通过查找气体的状态方程计算。
7. 气体的摩尔体积气体的摩尔体积是指单位摩尔气体的体积,在标准状态下,1摩尔理想气体的体积为22.4升。
8. 气体的摩尔质量气体的摩尔质量是指单位摩尔气体的质量,通常以克为单位表示。
9. 溶液稀释与浓度溶液的浓度指单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或物质量浓度,可以通过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值来表示。
10. 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发生变化而形成新物质的过程,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描述。
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平衡方程式确定。
1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涉及物质的氧化和还原过程。
通过电子转移来描述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12. 化学键的性质化学键的性质包括共价键、离子键、金属键等,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具有不同的强度和特点。
高中化学 第一章全部内容教案 人教版必修1
第一章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预习导航(预习教材,提供教材关键信息)产物氧化性>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还原剂>氧化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4)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其还原性就超强;金属的位置越靠后,其阳离子的氧化性就超强。
(5)氧化还原反应越容易进行,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超强。
(6)一般溶液的酸性越强或温度越高或浓度越大,则氧化剂的氧化性和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超强。
氧化剂得电子后的还原产物,具有一定的还原性,但其还原性小于反应物中的还原剂。
由此可知,根据反应方程式可以判断还原能力强弱:由反应①可知:I->Fe2+,反应②可知:Fe2+>Cl-,反应③可知:SO2>I-。
综合可得物质的还原能力:SO2>I->Fe2+>Cl-。
(2)四种物质的氧化能力W2>Z2>X2>Y2,氧化能力强的单质可以氧化其后的阴离子成单质,即W2+2Z-=2W-+Z2。
以此判断W2可氧化Y-,Z2可氧化X-,所以B、C为正确选项。
答案:(1)D (2)BC【点拨】“两强变两弱”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规律,必须牢固掌握并能灵活运用。
综合应用创新(学以致用,这可是新高考方向)1.(应用题)当溶液中XO-4的个数与H202分子个数比为2:5时,溶液中的XO-4离子全部被还原成较低价态,则X元素的化合价变为( )。
A.+3价B.+2价C.+5价D.+6价【解析】XO-4被还原,H2O2则被氧化:1个H2O2分子化合价升高总数为2×[0-(-1)]=2,设较低价态X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价升降总值应相等,有((+7)-x]×2=2×5,x=2。
答案:B。
2.(综合题)R、X、Y和Z是四种元素,其常见化合价均为+2价,且X2+与单质R 不反应;X2++Z =X + Z2+ ;Y + Z2+ =Y2+ + Z。
这四种离子被还原成0价时表现的氧化性大小符合A.R2+>X2+>Z2+>Y2+B.X2+>R2+>Y2+>Z2+C.Y2+>Z2+>R2+>X2+ D.Z2+>X2+>R2+>Y2+【解析】根据X2++Z =X + Z2+可知X2+的氧化性强于Z2+;根据Y + Z2+ =Y2+ + Z 可知Z2+的氧化性又强于Y2+;X2+和R不能反应,可推知R2+的氧化性强于X2+。
高中化学第1章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第1章讲解教案教学内容:化学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理解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教学重点: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2.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3.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教学难点:1.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的掌握;2.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化学》第1章;2. 实验器材及化学药品;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介绍化学学科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二、讲解:1. 化学的定义:介绍化学的含义和研究对象;2. 化学的基本概念:物质、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概念的介绍;3. 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实验方法:介绍化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实验方法和安全措施;4. 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分类:介绍物质的性质分类及相关实例。
三、实验演示: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身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和神奇。
四、讨论互动: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思考,加深对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
五、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需要继续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六、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化学基础概念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化学学科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实验方法有了一定的掌握。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继续加强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拓展,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高三化学第一章学生讲义(已修改)
第一章有机化学总论(一)【本章进步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1、对有机化合物的成键类型、表示方法及空间构型进行正确判断达到【高级理解】级别2、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能够正确写出结构达到【识记】级别3、对简单有机物命名达到【高级理解】级别4、对有机化合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正确书写(除手性异构)达到【高级运用】级别【本章进步地图】第一关:有机物的结构【★★★☆☆☆】1、关卡1-1: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原子成键特征与表示形式【★☆☆☆☆☆】2、关卡1-2:官能团【★☆☆☆☆☆】3、关卡1-3:有机物结构分析【★★★☆☆☆】第二关:有机物的命名【★★★☆☆☆】1、关卡2-1:烷烃的命名【★★★☆☆☆】2、关卡2-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3、关卡3-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4、关卡2-4:烃的衍生物命名【★★★☆☆☆】第三关:有机物的同分异构体【★★★★★☆】1、关卡3-1:碳链异构【★★★☆☆☆】2、关卡3-2:一取代物种类判断【★★★☆☆☆】3、关卡3-3:二取代物类判断【★★★☆☆☆】4、关卡3-4:二取代物类判断【★★★★★☆】5、关卡3-5:官能团异构【★★★★☆☆】6、关卡3-6:立体异构【★★★☆☆☆】【第一关】有机物的结构【★★★☆☆☆】【本关进步目标】1)通过关卡1-1,正确解答练习1、2,能够表述有机化合物中常见原子成键特征与表示形式,达到识记层次。
学生等级【★☆☆☆☆☆】2)通过关卡1-2,正确解答练习1,能够识别官能团,达到识记层次。
学生等级【★☆☆☆☆☆】3)通过关卡1-3,正确解答练习1、2,能够对有机物结构进行正确分析,达到高级理解层次。
学生等级【★★★☆☆☆】【目标题目示例】对于CH3—CH=CH—C≡C—CF3分子结构的描述(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B.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一条直线上C.6个碳原子有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D.6个碳原子不可能都在同一平面上(2)一定在同一直线上的碳原子个数为______。
高三化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在高三化学学习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本文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同学们复习回顾。
下面将按照章节顺序进行整理。
一、化学元素和化合物1. 化学元素的概念:化学元素是由相同核电荷数的原子组成,具有一定独立性和稳定性的物质。
2.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的增加顺序排列元素的表格,可以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预测元素的性质。
3. 化合物的概念: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原子按照一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4. 化合价:化合价是指元素在化合物中与其他元素结合所具有的化学价值。
二、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 分子结构: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原子结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稳定性质的粒子。
3. 键的类型:原子与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离子键或金属键相互结合形成化合物。
三、能量1. 能量的概念:能量是物体进行工作或产生热的能力。
2. 能级:能级是原子或分子内部电子的稳定状态。
3. 能量转化:能量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如机械能、电能、热能等。
四、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产物:化学反应中的原料称为反应物,化学反应的结果称为产物,反应物和产物之间通过化学方程式表示。
2. 反应类型: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反应等不同类型。
3. 反应速率:反应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变化量。
五、酸碱中和反应1. 酸碱中和反应:酸和碱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化学反应。
2. pH值: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可以通过酸碱指示剂或pH计进行测量。
3. pH的计算:可以通过pH=-log[H+]计算。
六、氧化还原反应1.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还原反应指的是电子的转移过程,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 氧化剂和还原剂:氧化剂可以接受电子,还原剂可以提供电子。
高三化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总结知识点高三化学第一章通常涉及的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为整个学年的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章的知识点总结如下:一、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化学反应是指物质之间相互作用,导致化学组成发生变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原有的物质(反应物)转化为一种或多种新物质(生成物)。
化学方程式是描述化学反应的数学表达式,它展示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方程式需要正确地反映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以及它们之间的摩尔比例关系。
书写化学方程式时,首先要确保化学式的正确性,然后平衡方程式,使得反应物和生成物两侧的原子数相等。
平衡方程式后,通常需要注明反应条件,如温度、压力、催化剂等。
三、化学反应的分类根据反应的特点和性质,化学反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氧化反应等。
每种类型的反应都有其特定的特征,理解和掌握这些类型有助于分析和预测化学反应的结果。
四、化学反应的速率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质消耗或生成物生成的速度,通常受温度、浓度、催化剂和反应物的物理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反应速率的快慢可以通过实验测定,并用速率方程式来描述。
五、化学平衡可逆反应是指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前进行也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反应。
当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时,系统达到动态平衡。
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但反应并未停止。
化学平衡常数K是描述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它与反应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六、溶液的酸碱性溶液的酸碱性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反映了溶液中氢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的相对浓度。
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一个参数,pH值越小,溶液越酸;pH值越大,溶液越碱。
酸碱理论包括布朗斯特-劳里(Brønsted-Lowry)理论和路易斯(Lewis)酸碱理论。
七、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其特点是反应物质之间发生电子转移。
在这类反应中,一个物质失去电子被氧化,另一个物质获得电子被还原。
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高三是每个学生都要经历的重要阶段,也是他们可以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时刻。
在高三阶段,学生们所学习的各个科目都至关重要,其中化学作为一门重要课程,占据着很大的比重。
高三化学的第一章知识点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考试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总结和归纳。
在高三化学的第一章中,主要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结构,化学与能量以及化学变化等。
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这些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讨论。
首先是物质的结构。
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而原子又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集中在原子核中,电子则围绕着原子核运动。
物质的结构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现象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垂直列元素的周期性变化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可以理解元素的周期性。
其次是化学与能量。
化学反应是以能量变化为基础的。
反应中的能量可以是热能、电能或光能等形式。
在化学反应中,有时需要吸收能量,有时需要释放能量。
吸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吸收了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下降;放热反应是指反应过程中释放了热量,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
而能量守恒定律告诉我们,能量不会凭空消失或产生,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最后是化学变化。
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
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还原反应等。
化学反应的速度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
了解这些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有助于我们优化化学实验和工业生产的过程。
通过对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在高三学习中,对于化学这门学科的掌握不仅对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更对学生们未来选择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高三化学的学习,认真对待每一个知识点,做好复习和总结工作。
在高三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加强实验和实践操作,提高化学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培养科学的研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一章
高三化学知识点思维导图第一章化学是一门既丰富又复杂的学科,高三学生需要系统地掌握化学的基本知识点,以便在复习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本文将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概述高三化学知识点的第一章内容。
原子与分子结构在化学中,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的电荷为正,中子没有电荷,而电子的电荷为负。
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决定。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而成的最小化学单位。
分子中原子之间的结合称为化学键。
电子通过共用、捐赠或接受方式与邻近原子相连,形成稳定的分子结构。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
它将所有已知元素按照原子数和化学性质排列在一张表格中。
周期表的水平行称为周期,垂直列称为族。
周期表的排列方式根据元素的原子数递增。
周期表反映了元素的一些重要性质,如原子半径、电离能、电负性和元素化合价等。
通过学习周期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元素之间的关系。
原子核与放射性衰变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没有电荷。
原子核质子数决定了化学元素的特性,而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总和决定了原子的质量数。
放射性衰变是指原子核发生变化,释放出射线或颗粒的过程。
放射性原子核会衰变成具有更稳定结构的核。
放射性衰变可以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化学键与化学式化学键是原子之间的结合。
化学键是通过电子共享、电子捐赠或接受而形成的。
共价键是通过电子共享形成的,在分子中比较常见。
离子键是由离子吸引力形成的,常见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
化学式是描述化学物质的符号表示法。
分子式表示分子中原子的数目和种类。
离子式表示离子中正负电荷的数目和化学元素的种类。
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转化的过程。
反应物是化学反应开始时的物质,而生成物是化学反应结束时的物质。
化学反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失或生成速度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受到温度、浓度、催化剂和表面积等因素的影响。
高三化学第一章复习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复习知识点高三生活对于许多学生而言,是一段紧张而繁忙的时光。
在高中最后一年,学生们需要温故知新,全面复习所有学科的知识点。
在化学这门科学中,第一章是基础知识的建立,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框架。
本文将介绍高三化学第一章的复习知识点,帮助学生们系统地回顾所学内容。
第一章的主要内容是化学的基础概念和化学计量学。
我们将从最基础的化学元素开始,逐步深入了解原子的结构及其特性。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质子、中子和电子。
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核内,而电子则围绕原子核的轨道运动。
进一步讲解原子结构时,我们必须引入元素周期表,这是化学中的重要工具。
元素周期表按照一定规则排列了所有已知元素,并用符号表示每一个元素。
每个元素都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原子量和化学性质。
在复习中,我们还需要了解不同元素之间的周期性趋势,如原子半径、电离能和电负性等。
了解元素的基本特性后,我们进入了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分子由不同的原子以共价键相连而成,而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在化学中,离子和分子的形成对于反应机制和化学方程式的理解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了解常见的离子和分子,以及它们在不同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化学计量学是高三化学第一章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化学计量学涉及物质的质量、分子数和反应之间的关系。
学生们应该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如何使用化学方程式和化学计量关系来计算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变化和物质的摩尔数变化。
在化学计量学中,化学方程式的平衡也是重要的一环。
平衡状态发生在反应速率相等的情况下,是化学反应的特性之一。
学生们需要学习如何编写和平衡化学方程式,了解平衡常数、反应能量和反应速率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通过对高三化学第一章的复习,学生们可以掌握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工具,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阶段的复习需要学生在理解基础概念的同时,提高计算和应用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验操作,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高中化学第一章讲解
高中化学第一章讲解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节课的教学任务为高中化学第一章的讲解。
第一章是化学的基础,主要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原理和化学实验技能等内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为后续化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教学对象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
经过初中化学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但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仍有待提高。
此外,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需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
因此,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其化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如物质、元素、化合物、化学反应等;(2)掌握化学原理,如质量守恒定律、化学计量法则、化学键等;(3)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掌握基本实验操作技能;(4)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方法,以及物质的制备、提纯和分析技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演示、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2)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践能力;(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学习态度,使其认识到化学学习的重要性;(3)通过化学史的学习,了解化学的发展历程,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念;(4)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5)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精神,为我国化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和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变化的科学。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无时不刻地与化学反应和化学物质打交道。
作为一名学习化学的学生,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将总结化学第一章的主要知识点。
1. 物质的三态物质存在于三种不同的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固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强。
液态的物质具有固定的体积但可改变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
气态的物质具有较大的体积和可变的形状,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较弱且距离较远。
2. 纯物质和混合物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化学组成。
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其物质的组成可以发生变化。
纯物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不能通过化学反应分解成其他物质。
化合物则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结合而成的。
3. 分子和原子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个原子以化学键结合而成的,是物质的最小单位。
原子则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具有一定的质量和电荷。
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而化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
4. 原子量和相对分子质量原子量是一个原子质量与质子质量的比值。
相对分子质量是一个化合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的比值。
可以通过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化合物的摩尔质量。
5. 分子式和化学式分子式用于表示分子的组成,化学式用于表示化合物的化学组成。
分子式可以直接写出分子中的原子数量,化学式则使用元素符号和下标表示。
6. 反应物和生成物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是参与反应但未发生变化的物质,生成物是在反应中形成的物质。
一个化学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表示。
7. 摩尔和质量的关系摩尔是物质的量的一个单位,与粒子的数量相关联。
化学反应中,摩尔比可以用来计算生成物的摩尔数。
质量与摩尔数之间有一个固定的比例关系,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得到。
8. 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摩尔质量是一个摩尔质量和物质质量间的比值,摩尔体积是一个摩尔体积和物质体积间的比值。
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
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点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1.2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1.3揭开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面纱 1.对原子结构认识的历程:古典原子论:惠施、墨子、德谟克利特; 近代原子论:道尔顿;葡萄干面包模型:汤姆孙; 原子结构行星模型:卢瑟福; 电子云模型:波尔。
了解 2.重要人物及成就:道尔顿(原子论)、汤姆孙(发现电子及葡萄干面包模型)、伦琴(X射线)、贝克勒尔(元素的放射放射性现象)、卢瑟福(粒子的散射实验及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3.原子的构成;(看第一章例题)高三化学第一章知识原子核的组成:质子数、中子数、质量数三者关系;原子、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的关系; ①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质子数决定元数种类 AZ X (+) 中子(不带电) 质子与中子数共同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对中性原子:顾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 原子垿数对阳离子:核电荷数 =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质子数-阳离子所带电荷数如:ZAn+ e=Z-n, Z=e+n所占的原子个数百分比(丰度)的乘积之和。
即:M = Maa% + Mbb% + Mcc% +③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用质量数代替同位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计算,所得结果为该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看第一章例题) 6.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量高低;理解电子层(K、L、M、N、O、P、Q)表示的意义; ①电子按能量由低到高分层排布。
②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填2n2个电子。
③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依次类推,(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或第一层为2的原子为稳定结构的稀有气体元素。
7.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1~18号元素)、电子式的含义; 原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原子、离子、分子、化合物的电子式。
(见1~20号元素和第三章提纲)。
高三化学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
高三化学选修一第一章知识点高三是每个学生都经历的重要阶段,尤其是对于文科生而言,选修一中的化学课程往往是其中最具挑战性与难度的一门科目。
本文将围绕高三化学选修一中的第一章知识点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内容。
第一章的内容涵盖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方面的基础知识,是化学学习的起点。
首先,我们来讨论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则是由不同种元素化合而成。
元素可以通过化学符号来表示,例如氧元素的化学符号为O;而化合物则可以通过化学式来表示,例如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CO2。
在元素和化合物的学习中,离子化合物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离子化合物是由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结合而成的,其中金属元素通常会失去电子形成正离子,而非金属元素则会获得电子形成负离子。
离子通过电荷的吸引力相互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晶。
接下来,我们将深入讨论化学键的概念与类型。
化学键是化合物中原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它可以分为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
离子键是由正负离子之间的电荷吸引力形成的,共价键则是由原子间电子共享而成的,而金属键则是金属中离子间的强烈吸引力。
在化学键的学习中,电子的布居与原子轨道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
电子的布居是指在原子中电子在各个轨道中的分布情况,其中包括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能级是指电子的能量状态,而轨道则是电子在其能级内的运动路径。
根据电子在原子轨道中的布居规则,我们可以预测元素的化学性质。
除了分子和离子的概念,我们还需要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知识。
化学反应是物质的转化过程,其中涉及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变化。
反应的平衡状态是指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保持一定比例的状态,其中的化学平衡定律可以用于描述反应的平衡状态。
通过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与机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反应的速率与条件。
最后,我们将探讨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与热力学基础。
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其中包括热、电和光等形式的能量转化。
而热力学则是研究能量转化与热力学性质的科学,其中包括焓、熵和自由能等基本概念。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化学基本概念:
物质:包括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同种原子组成的纯物质,而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
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质子带正电,中子无电荷,电子带负电。
元素周期表:按照元素的原子序数排列,同一周期上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同一族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反应性。
化学反应:
定义:物质发生变化时,原有的物质消失,新的物质形成的过程。
反应物和产物:参与反应的起始物质称为反应物,反应后形成的新物质称为产物。
化学方程式:描述了化学反应的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包括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化学计量:
摩尔:化学中物质的计量单位。
摩尔质量:一个物质的摩尔质量可以通过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加得到。
化学计量比:反应物和产物之间的摩尔比可以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系数确定。
质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反应前后的质量总和是相等的。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常见的物理方法:蒸发、结晶、升华和过滤等,这些方法都是基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差异。
离子的检验:需要选择适当的试剂进行检验。
简单设计: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设计简单的物质分离与提纯过程。
实验安全:
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避免或减少实验事故。
注意五防:防止火灾、防止爆炸、防止倒吸引起爆裂、防止有害气体污染空气、防止暴沸。
这些知识点构成了高中化学第一章的主要内容,为后续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请注意,不同版本的教材可能有些许差异,建议参考具体的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讲 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考纲要求] 1.了解摩尔(mol)、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物质的质量、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正确解答阿伏加德罗常数及阿伏加德罗定律与物质的组成、结构及重要反应综合应用题。
考点一 物质的量 摩尔质量1.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n )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单位为摩尔(mol)。
(2)物质的量的规范表示方法:(3)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0.012 kg 12C 中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其数值约为6.02×1023,单位为mol -1。
公式:N A =Nn2.摩尔质量(1)摩尔质量是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
单位是g·mol -1。
公式:M =m n 。
(2)数值:以g·mol -1为单位时,任何粒子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都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分子(原子)质量。
深度思考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与6.02×1023完全相同吗?答案不相同。
6.02×1023是个纯数值没有任何物理意义,而阿伏加德罗常数(N A)是指1 mol 任何微粒所含的粒子数,它与0.012 kg 12C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数值上约为6.02×1023。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1 mol NaCl和1 mol HCl含有相同的粒子数目()(2)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3)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4)NaOH的摩尔质量为40 g()(5)1 mol O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6)1 mol OH-的质量为17 g·mol-1()(7)氖气的摩尔质量(单位g·mol-1)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8)2 mol H2O的摩尔质量是1 mol H2O的摩尔质量的2倍()(9)1 mol H3PO4与1 mol H2SO4的质量相同,溶于水后电离出的阴离子数目也相同()答案(1)×(2)×(3)×(4)×(5)×(6)×(7)√(8)×(9)×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易混点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与摩尔质量(以g为单位时)不是同一个物理量,单位不同,只是在数值上相等。
2.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1,相对原子(分子)质量的单位为1。
3.熟记几组摩尔质量相同的物质,如①H2SO4和H3PO4(98 g·mol-1);②Mg3N2和CaCO3(100 g·mol-1);③CO、N2、C2H4(28 g·mol-1)。
题组一有关分子(或特定组合)中微粒数的计算1.标准状况下有①0.112 L水②0.5N A个HCl分子③25.6 g SO2气体④0.2 mol氨气⑤2 mol氦气⑥6.02×1023个白磷分子,所含原子个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⑥>⑤>③>②>④2.计算或判断下列电解质溶液中的粒子数目(1)含0.4 mol Al2(SO4)3的溶液中,含________mol SO2-4,Al3+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0.8mol(填“>”、“<”或“=”)。
答案 1.2 <解析 n (SO 2-4)=3n [Al 2(SO 4)3]=3×0.4 mol =1.2 mol,0.4 mol Al 2(SO 4)3中含有0.8 mol Al 3+,由于在溶液中Al 3+水解,故Al 3+的物质的量小于0.8 mol 。
(2)1 L 0.1 mol·L-1的CH 3COOH 溶液中,n (CH 3COOH)________ 0.1 mol ,n (CH 3COO-)________ 0.1 mo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小于 小于题组二 通过n =m M =NN A,突破质量与微粒数目之间的换算3.最近材料科学家研究发现了首例带结晶水的晶体在5 K 下呈现超导性。
据报道,该晶体的化学式为Na 0.35CoO 2·1.3H 2O 。
若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试计算12.2 g 该晶体中含氧原子数______________,氢原子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mol 。
答案 0.33N A 0.26解析 晶体的摩尔质量为122 g·mol -1,n =12.2 g 122 g·mol -1=0.1 mol ,故氧原子数目=0.1×(2+1.3)N A =0.33N A ,n (H)=0.1 mol ×1.3×2=0.26 mol 。
4.某氯原子的质量是a g,12C 原子的质量是b g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该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a b ②m g 该氯原子的物质的量为maN Amol ③该氯原子的摩尔质量是aN A g④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 mol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②③ 答案 C解析 ③中摩尔质量的单位错误;由于该氯原子的质量是a g ,故a g 该氯原子所含的电子数为17,④错。
有关微粒数目比较的思维方法已知物理量――→计算物质的量――→依据组成计算所要比较的物理量 考点二 气体摩尔体积 阿伏加德罗定律1.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1)微粒的大小(物质的本性)(2)微粒间距的大小(由温度与压强共同决定)(3)微粒的数目(物质的量的大小)2.气体摩尔体积(1)含义: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为V m,标准状况下,V m约为22.4_L·mol-1。
(2)相关计算①基本表达式:V m=V n②与气体质量的关系:VV m=mM③与气体分子数的关系:VV m=N N A(3)影响因素:气体摩尔体积的数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决定于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强。
3.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应用(1)阿伏加德罗定律: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或气体的物质的量相同)。
(2)阿伏加德罗定律的推论(可通过pV=nRT及n=m、ρ=m导出)深度思考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在标准状况下,1 mol O2与1 mol SO3的体积相同()(2)在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约是22.4 L,在非标准状况下,1 mol气体的体积则一定不是22.4 L()(3)22.4 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是1 mol,在非标准状况下一定不是1 mol()(4)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O、N2的混合气体与O2的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5)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C 2H 4和C 3H 6,所含分子个数相同,原子个数也相同( ) 答案 (1)× (2)× (3)× (4)√ (5)×2.若把1题(5)中的相同“物质的量”改成相同“质量”,是“分子”个数相同还是“原子”个数相同?答案 原子个数相同。
3.由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和一个水分子的质量(m 水)、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水)不能确定的物理量是________。
①1摩尔水的质量 ②1摩尔水蒸气的质量 ③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答案 ③解析 ①、②中,1摩尔水或水蒸气的质量都为m 水N A ;③中,水蒸气分子间间距比分子直径大的多,仅由题给条件不能确定1摩尔水蒸气的体积。
题组一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1.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如果a g 某气态双原子分子的分子数为p ,则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 (L)是( ) A.22.4ap bN A B.22.4ab pN AC.22.4N A b aD.22.4pb aN A答案 D解析 解法一 公式法: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pN A mol , 双原子分子的摩尔质量=a g p N A mol =aN A p g·mol -1,所以b g 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b g aN A pg·mol -1×22.4 L·mol -1=22.4pb aN A L 。
解法二 比例法:同种气体其分子数与质量成正比,设b g 气体的分子数为N a g ~ p b g ~ N则:N =bp a ,双原子分子的物质的量为pb aN A ,所以b g 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pbaN A L 。
2.某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强下,体积为V L 的该气体所含有的分子数为X 。
则MXVN A表示的是( )A .V L 该气体的质量(以g 为单位)B .1 L 该气体的质量(以g 为单位)C .1 mol 该气体的体积(以L 为单位)D .1 L 该气体中所含的分子数 答案 B解析 X 除以N A 为该气体的物质的量;然后乘以M 表示其质量;最后除以V 为1 L 该气体的质量。
题组二 阿伏加德罗定律及推论的应用3.在两个密闭容器中,分别充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密度均相同。
根据甲、乙的摩尔质量(M )的关系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M (甲)<M (乙),则分子数:甲<乙 B .若M (甲)>M (乙),则气体摩尔体积:甲<乙 C .若M (甲)<M (乙),则气体的压强:甲>乙 D .若M (甲)>M (乙),则气体的体积:甲<乙 答案 C解析 等质量的气体,其摩尔质量与物质的量(或分子数)成反比,若M (甲)<M(乙),则分子数:甲>乙,A 错误;若M (甲)>M (乙),则物质的量:甲<乙,又气体体积相等,故气体摩尔体积:甲>乙,B 错误;同温同体积同质量的气体或混合气体,压强与摩尔质量成反比,C 正确;由质量和密度相等可知气体体积相等,D 错误。
4.在一定条件下,m g NH 4HCO 3完全分解生成NH 3、CO 2、H 2O(g),按要求填空。
(1)若所得混合气体对H 2的相对密度为d ,则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NH 4HCO 3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用含m 、d 的代数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