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外显攻击性特点的比较研究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
10《拳击与格斗》(下半月)2019年11月1引言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和未来,也是国家最宝贵的人力资源,在国家高度重视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同时,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却每况愈下,频繁出现大学生身心健康问题的负面新闻,本次研究试图了解大学生将如何采用正确的方式来提升自身的心理抵抗能力和治愈方式,以解决今后大学生心理健康不足的缺陷。
2研究方法2.1被试本次研究对象为江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的学生,根据随机抽取原则进行调查研究,共发放试卷130份,实得试卷96份,体育专业48份,非体育专业48份。
2.2问卷调查法本次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的十组症状组成(躯体化、强迫症、人际敏感、抑郁症状、焦虑症状、敌对症状、恐怖症状、偏执症状、饮食睡眠、精神症状),每组症状为5个等级说明:按中国常模平均值结果分析,如果您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结果总分超过160分,单项均分超过2分就应做进一步检查,标准分如果大于200分说明你有很明显的心理问题,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大于250分则比较严重,需要做医学上的详细检查。
2.3统计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对回收的问卷调查内容进行整理归类,建立数据库采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和图标设计,应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3研究结果与分析3.1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SCL-90总分上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由表1可知,对江西师范大学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的大学生在SCL-90总分上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总分明显低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总分,t=-3.44,df=94,p=0.001,由此说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
3.2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不同维度上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下面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SCL-90各个维度,即躯体化症状、抑郁、敌对、强迫、偏执、人际敏感上进行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得到以下数据。
不同专业大学生内隐攻击性、外显攻击性与人格特质、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方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王琳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1.期刊论文王彪.吴庆宏.刘晓茹.WANG Biao.WU Qinghong.LIU Xiaoru体育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特点的研究-沈阳
体育学院学报2009,28(3)
通过内隐偏好测验对沈阳体育学院大学生内隐攻击性特点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攻击性图片对体育大学生内隐攻击性有明显的启动效应,被试有明显的攻击倾向.建议大学生要培养仁爱之心,警惕信仰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道德危机;适当而合理地进行体育运动,让人本身固有的内隐攻击倾向得到合理的宣泄.
本研究进一步丰富和补充了已有对于电脑游戏成瘾和攻击性的关系研究,为从研究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题的角度来研究控制和降低其内隐攻击性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建议研发切实有效的完善的“防沉迷系统”从游戏本身来限制大学生玩游戏的时间防止和干预大学生电脑游戏成瘾问题,通过政府、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努力,并从心理学角度来对电脑游戏成瘾进行预防和干预。
9.期刊论文汪红烨.沈潘艳.WANG Hong-ye.SHEN Pan-yan内隐友好倾向对内隐攻击性的抑制效应-信阳师范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8(3)
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研究
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研究摘要:研究目的为了使他们身心得以健康发展,了解他们具体的心理健康问题研究方法采用症状自表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结果(1)性格分析比较发现25.36%性格趋于内向, 6.63%的学生伴有严重的抑郁、偏执、敌对、强迫状态、人际关系明显紧张。
关键词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人格特征一、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
某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300名大学生,年龄在18—22岁之间,其中男生164人,女生136人。
(二)研究工具。
1.症量状自表评量表SCL-90共有90道题,包含10个因子90个项目,共9个症状群,采用5级评分制。
2.艾森克人格问卷(EPQ)量表共包括88个条目,共四个分量表:内外向E分高表示外向、分低表示内向;神经质N分高者常有焦虑,担忧,不理智,遇到刺激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分低者情绪反应缓慢而轻微,平静稳重,性情温和,善于自我控制;精神质P分高常是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掩饰性L分高表示过分的隐蔽和假托。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各300份,回收SCL-90有效问卷284份,回收率94.67%,EPQ有效问卷272份,回收率90.67%2.数理统计法。
问卷收回后把有效问卷数据输入计算机,采用成人心理测验系统5.0及EXCEL在计算上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二、研究结果(一)SCL-90测查结果分析见表1注:*为问题偏重项目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非体育专业学生多数心理发展符合大学生心理发展趋势,但存在了一些问题。
,其中大部分学生存在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焦虑等心理状况。
(二)EPQ测查结果分析见表2■据表2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体非体育专业学生大多数性格处于中间,人格发展较为完善;在整个调查中,有8.67%的学生存在有过分的隐蔽和假托行为。
三、结果与分析(一)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整体状况分析。
体育与非体育类本科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体育与非体育类本科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作者:杨志涛来源:《大东方》2016年第07期摘要:人格是以遗传基因为基础在个体不断成长过程中与社会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社会环境的外因作用,当然也折射出作用主体的内因结构。
本文以卡特尔16PE量表为测试工具,以300名体育与非体育类本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体育与非体育类学生的人格特征。
结果显示,体育类大学生与非体育类大学生在人格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表现在聪慧性、持强性、怀疑性、实验性四个纬度存在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体育类;非体育类;大学生;人格特征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它表现为个体在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综合。
高等学校体育类学生与非体育类学生相比较,在学习中有一个显著不同的特点是,体育类学生即要学习有关的专业科学知识和理论,有要掌握有关的体育运动技能;体育类这种即在投入智力、付出脑力劳动,又要投入身体、付出体力劳动的特征,决定了体育类大学生与非体育类大学生存在区别。
体育类与非体育类大学生虽然有着相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处于相同的年龄阶段,但由于遗传因素、所接受专业课教育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对与体育运动参加的兴趣、锻炼时间都不一,故而他们人格方面存在着某些差异。
那么体育类与非体育类大学生存在那些人格特征?他们之间回出现什么样的差异?体育专业男女人格因素有什么差异?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1.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需要在周口师范学院学体育学院随机抽取了体育类与非体育类大学生共计300名进行调查与研究。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与本文相关的文献书籍为研究方向和思路提供了很好的前提和基础。
(2)问卷调查法:华东师范大学1988年修订的《卡氏十六种人格因素量表手册》(16PF)问卷作为测量工具.针对大三大四年级学生发放量表300份其中体育类150份.非体育类150份。
(3)数理统计法:将所收集的原始数据整理并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的分析研究。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亚健康影响因素对比分析引言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和锻炼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可能会导致他们在亚健康状态上有所不同。
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亚健康状况,为未来亚健康干预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影响因素差异,旨在为大学生的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建议。
【字数:207】1.2 研究目的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共性,为大学生亚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干预提供参考。
通过深入分析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压力来源这四个方面的数据,揭示不同专业学生在亚健康问题上的特点和规律,为相关教育部门和健康管理机构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和干预措施。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学习、生活和社会压力,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意识,从而有效预防和减少亚健康现象的发生,提升大学生的整体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3 研究意义亚健康是指生理功能处于亚正常状态的一种健康状态,表现为精力不足、疲劳、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下降等症状。
在当今社会,亚健康已成为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加突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大学生们的亚健康状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本研究旨在比较体育专业大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亚健康影响因素,通过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探讨造成这种差异的可能原因,为大学生亚健康的干预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和压力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更好地了解两者的生活方式对亚健康的影响。
体育专业学生攻击性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有关攻击性 行为的内容和文献资料 , 为本研究奠定 了 良好 的理论 基础 。 2. .2问卷调查法 : 2 本文对景德镇 陶瓷学 院体育教育 专 业 大学 生 28 进 行 了 问卷 调 查 , 2人 采用 C no 编 ory 写 的《 运动行为量表》 进行调查与分析。 223数 理 统 计 法 : 研 究 采用 方 差 分 析 , 统计 软 .. 本 用 件 s sl.对 数 据进 行处 理 。 p s30
第 2 卷 第2 3 期
20 年 6 09 月
西昌学院学报 ・ 自然科 学版
Ju a f c a gC l g Nau a ce c iin o r l o h n ol e・ trl in eEdt n Xi e S o
V0 .3. 1 2 NO. 2
J n ,0 9 u .2 0
前 言 随着 各个 高等 院校 对 大学 生体 育 活动关 注 程度 的加 深 , 击 性 行 为在 大 学 生体 育 运 动 中也逐 渐增 攻 多 , 动 中 的攻 击性 行 为 现 已成 为 当代 大 学 心理 学 运 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无论是职业性 比赛还是业余 性 比赛 , 同的运 动项 目, 击 性 的强度有 所不 同 , 不 其攻 接 触 性 运 动 项 目 比非 接 触 性 运 动 项 目攻 击 性 强 度 高; 同是 接触 性 运动 , 同 的项 目之 间仍 然 存在 着 差 不 异 , 同等 级 的 运动 队参 加 不 同水 平 的运 动 比赛 , 不 其 队员 的表现 也有 所不 同。高 校体 育运 动 中 的攻 击 性 行 为 不仅 影 响 了学 校 的正 常 秩序 , 且往 往 会 对 人 而 的生命 、 产 以及 体 育 设施 带 来 重 大 的伤 害 。如 何 财 有效 地 预 防与控 制学 校体 育 运动 中攻 击性 行 为 的发 生, 是高等 院校学 生工作 不断 探索 和解决 的问题 u 。
体育专业女大学生攻击性行为调查分析
调 查 所 得数 据 资料 均 用 S S 1. 件 进 行统 计 。 P S 0软 1
2 结 果 与 讨论
表 1 两 种 人群 攻 击性 行 为倾 向 频数 及 百分 比
坏性行为 , 多为外显性攻击 。因此 当前体育科研对外显性攻击
这 种 行 为是个 体 为 了达 到某 种 目的或 获得 某 种 利益 , 他 人 的 对
身心造成伤害。体育竞赛 的高竞争 性、 气氛高度热烈 、 部分 项 目存在频繁的身体对 抗, 使得各种冲突不断激化 , 运动场上暴 力事件频频发生 , 研究运动员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是很有
必要 的 。
中图分 类 号 :87 G 0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5— 2 6 20 )6 0 1 3 10 05 (08 o — l8—
攻击 性行 为泛 指 侵犯 别 人 身体 或影 响别 人 安全 的行 为 , 也 可 以引 申为指 个 体 自立 自强 力 争 上 游 的 进取 行 为 。从 攻击 性
订 攻 击 性 行 为测 试 量 表 , 被 测 者 进 行 调 查 和 测 量 , 定 攻 击 对 评 行 为 。据 此将 被 试 者 区 分 为外 显 性 攻 击 、 系 性 攻 击 和 非 攻 关 击者。
12 3 数 理 统 计 ..
胁破坏他人的人际关系达到伤害的 目的。例如 , 通过忽视进行 报复 、 把同伴排挤出朋友 圈从而对其进行 惩罚 、 威胁同伴要收 回对他们 的友好行为 以及散播他人 的谣言等等。在体 育运动 竞赛 环境 中, 表现为运动员或观众有 意识 的使用语 言、 主要 动
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特点分析
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体育运动现状特点分析作者:李隽彦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8年第32期摘要:学校体育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是最近全民体育健康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本科大学生人群健康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是全民健康发展中的关键一步。
本研究选取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120名学生,通过问卷调查法、比较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探寻到相比于其他院校同类学生,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学生在对体育运动的认知、参与体育运动的时间及参与体育运动形式的多样性上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学生的体质情况依然不够理想。
本研究进而总结出巩固建议和改善对策,为今后的实践以及后续的研究提供支持。
关键词:体育院校非体育专业本科学生体育运动大学生体质测试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8)11(b)-0131-03近些年来,体育强国、体育产业发展、全民健身、特定人群健康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各部门的更多关注。
学校体育和大学生体质健康更是最近全民体育健康建设中重要的一环,本科大学生人群的重要性和特殊性都值得在全民健康的发展中更多地关注。
而非体育专业学生体质情况近些年来已成为国内关注的重点,通过体育锻炼铸就强健身体也是长期以来被公认的好方法。
体育运动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增进体质,故而更多的大学院校越来越注重大学生体育运动的参与情况。
按照年龄阶段来看,我国本科阶段大学生平均年龄普遍在18~23岁之间,多项身体技能和素质如心肺机能、力量素质、有氧能力等,仍处于发育阶段,很多相关研究都表明,最近几年大学生体质测试分析报告的状况并不乐观,我国本科大学生体质有逐年下降的趋势。
故而近几年来国家针对此情况多次发文,并多年公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以督促学校关注大学生身体素质能力,全面增进大学生体质健康,为国家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提供身心健康的保证,更好地全面落实全民健康。
而体育的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增进人的健康,强化人的体质。
体育类专业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
体育类专业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分析作者:王冬来源:《科技创新导报》 2011年第3期王冬(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葫芦岛 125001)摘要:为了考察体育专业大学生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量表测量的方法运用SCL—90量表对锦州体育专业大学生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心里健康状况调查,样本为184人。
结果发现: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1)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在躯体,人际,焦虑,恐怖,敌对,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低:(2)体育类专业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敌对等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低:(3)与非体育类专业大学生相比,体育类专业大学生人际,焦虑,恐怖,精神病性等因子上心理将抗水平较高,在强迫等因子上心理健康水平较比。
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226-011 前言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社会普遍关注。
据王世雄运用症状自评表SDL—90研究发现,在与全国青年常模相比大学生在强迫,焦虑,抑郁,恐怖等因子上两者存在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明显低于普通水平。
自2001年4月起,国家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这表明,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确实令人忧虑。
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心理问题已成为高等教育中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学校各部门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体育锻炼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将变得越来越密切。
这是因为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不仅能增加健康和提高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同时还能调节与促进人的心理活动向着健康方面发展。
可见,科学的体育锻炼对促进人的健康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作用。
据悉,在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这方面的问题。
然而在我国,人们对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认识更多的只是强调其健体的“生理功效”,而对它的“健心功能”一直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一、体育运动的益处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保持健康,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压力,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助于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据研究表明,参与体育运动的学生更容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更少受到攻击行为的影响。
体育运动还可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自控能力,从而降低攻击行为的发生。
可以看出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体育运动对攻击行为的影响
尽管体育运动有益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体育运动也可能成为某些学生发泄攻击情绪的渠道。
体育竞赛中的暴力行为、恶意犯规以及对裁判和对手的言语暴力等现象时有发生。
这些行为不仅破坏了体育比赛的公平性和友好性,还有可能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甚至蔓延到校园生活中,导致攻击行为的发生。
如何引导大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运动,避免将体育比赛变成攻击他人的手段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问题。
三、未来研究方向
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继续深入探讨体育运动如何更好地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
应该关注体育运动中存在的暴力、犯规等问题,探索如何通过相关制度和教育手段来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体育竞赛,避免体育运动成为攻击行为的渠道。
需要深入研究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影响机制,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体育参与态度和行为习惯,从而预防攻击行为的发生。
还需要探讨体育运动的种类、频率和强度对预防攻击行为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体育运动预防攻击行为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探讨两者之间的差异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参与者进行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我们发现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表现更为自信和积极,可能受到专业特性和训练经验的影响。
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则在某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可能受到学科背景和个人兴趣的影响。
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为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提供参考依据。
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的机制和制定针对性的教育干预措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职业成功。
【关键词】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自我效能感、对比研究、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实证结果分析、总结、启示与建议、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异在学生的专业特点、学习经历和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随着社会对体育产业和体育教育的重视日益增加,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可能会更加自信和有信心,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则可能存在着一定的自我质疑和自我怀疑。
对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状况,有利于为学生的综合发展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支持。
这项研究还可以为教育管理和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促进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完善。
本研究旨在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和影响因素,为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发展潜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探讨两者之间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与影响因素。
通过比较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存在的差异,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参考意见和建议。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揭示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上的特点和差异,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并为学校和教育机构提供针对性的教学和辅导方案。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一、体育运动对情绪调节的作用体育运动对大学生的情绪调节有着明显的积极作用。
在运动中,身体的大量能量得以释放,有助于减轻压力和情绪紧张,同时通过参与运动可以增强体育锻炼者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使情绪得到了有效地调节。
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运动可以分散精力和压力,减轻攻击行为的倾向。
体育运动还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改善心理问题,并能够增强其心理韧性。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更容易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情感问题,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二、体育运动对自尊和自信的提升体育运动在积极的社会环境中培养出参与者的竞争与合作等意识,提高个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
大学生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会获得运动技能的提高和身体素质的增强,从而获得较高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而具有较高自尊和自信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更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表现,对攻击行为的抑制能力也更强。
三、体育运动对人际关系的促进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会结识新朋友,形成团队合作和竞争的环境,对社交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
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运动员之间在比赛或训练中的紧张氛围也会促进运动员之间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减少攻击行为的产生。
四、体育运动与攻击行为的关联研究近年来,有关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
研究者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式,发现参与体育运动的大学生较少受攻击行为的困扰。
在研究中发现,经常从事体育运动的大学生的攻击行为较少,并对负面情绪的处理更加理性积极。
体育运动能够降低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发生率。
结论体育运动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可以通过调节情绪、提升自信、促进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攻击倾向。
这为今后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需要指出的是,体育运动对大学生攻击行为预防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其作用可能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运动与非运动专业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对比研究
运动与非运动专业学生健康相关行为对比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对比运动专业学生和非运动专业学生的健康相关行为,探讨两类学生在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饮食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结果表明,运动专业学生在身体健康和饮食习惯方面表现更好,但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不足。
非运动专业学生则存在较严重的体重问题,并且在饮食习惯和心理健康方面也有待改善。
因此,建议学校和个人应该加强对健康相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和帮助。
关键词:运动专业学生,非运动专业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饮食习惯正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健康被越来越多的人重视。
尤其是大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忙碌,越来越少的人能够保证健康生活方式。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运动与非运动专业学生在健康相关行为方面的差异,以期为促进学生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二、文献综述1.身体健康:过去的研究表明,大量的体育活动和运动可以增强身体健康,并降低多种慢性病的风险。
因此,运动专业学生通常拥有更好的身体健康状况。
2.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一个严峻问题,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影响更大。
非运动专业学生由于通常需要面对更多的学业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因此更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3.饮食习惯: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健康的关键之一。
根据以往研究可得,大学生饮食习惯并不理想。
非运动专业学生则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常常忽视饮食健康问题,导致肥胖以及心理健康上的问题。
三、案例调查本研究在某大学进行了案例调查。
共计调查了40名运动专业学生和40名非运动专业学生。
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测试,得到了以下结果:1.身体健康:在身体条件上,大多数运动专业学生处于较好的状态,而非运动专业学生中的男性存在较为严重的体重问题。
2.心理健康:在心理健康方面,两类学生都表现出一定的问题,但非运动专业学生在抑郁和焦虑方面表现更明显。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摘要】这项研究旨在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对参与者的招募和分组后,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结果显示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表现出更高的水平,而非体育专业学生则相对较低。
在讨论与解释部分,对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可能的影响因素包括专业训练和个人兴趣等。
研究结论指出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具有优势,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如样本选择等。
未来展望包括进一步研究更多影响因素以及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方法。
本研究可为教育实践和未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体育专业,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对比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参与者招募,分组,测量工具,方法,结果分析,讨论,解释,影响因素,研究结论,局限性,未来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社会对体育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体育专业在大学生中的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
体育专业学生通常接受专业的训练和指导,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与体育活动和锻炼,因此可能具有更高的自我效能感。
相比之下,非体育专业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缺乏系统的体育训练,对自己在体育运动中的能力和表现可能缺乏自信。
研究已经表明,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行为、情绪和认知过程有重要影响。
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上的差异,对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学习动机和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不同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可以为教育实践和学校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提高自我效能感,实现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究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并深入探讨影响因素,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比较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差异。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高校的体育运动项目已经得到迅速发展和普及。
然而,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渐增多,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现象,尤其是攻击行为,给安全和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威胁。
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已经成为了目前比较热门的话题之一。
本文对该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一、攻击行为的形式和原因攻击行为指的是大学生在体育运动中不恰当的行为,包括暴力行为、辱骂行为等。
攻击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在文化、环境、个人素质等方面都有影响。
其中,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突出的。
1、文化因素:体育运动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的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对攻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比如,一些地区的文化观念偏重于男子汉气概、好胜心强等,会使得大学生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2、环境因素:大学体育场馆的环境和设施对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当场馆人满为患、缺乏管理时,大学生的情绪容易失控,就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3、个人素质:大学生个人素质的不同也是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个人思想成熟、遵纪守法,就不太可能产生攻击行为。
考虑到攻击行为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预防攻击行为的方法也应当综合多种因素考虑。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方法。
1、推广体育文化:在中小学阶段,应当加强对学生体育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强化学生的体育伦理道德和素质。
同时,也要将大学体育文化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
2、完善场馆环境:加强对大学体育场馆的管理和维护,完善场馆安全设施,杜绝场馆设施的不良影响。
提高场馆的使用效率和质量,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舒适、安全的运动环境。
3、以身作则:教师和教练的言行举止是大学生攻击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教师和教练应当从自身做起,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引导大学生正确发扬体育精神,建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4、加强管理机制:大学应当加强对体育运动的管理机制,创造和谐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马山坡;季波;古强
【期刊名称】《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4(025)001
【摘要】本文对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和非体育系近90名学生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进行测试,由于其所学专业、生活环境不同,从而得出体育系和非体育系男女学生在内外向性格、人格特质上无差异,而在精神和神经质方面存在差异.这对于了解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人格特质的不同以及体育运动对人格特质的影响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60-63)
【作者】马山坡;季波;古强
【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体育部,河南,南阳,473000;南阳理工学院体育部,河南,南阳,473000;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体育系,安徽,淮北,23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83
【相关文献】
1.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格特质差异 [J], 陈玉霞;孙杰
2.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完美主义人格特质的比较研究 [J], 游进
3.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大学生注意力的比较研究
——以云南大学为例 [J], 魏文婷
4.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危机比较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 [J],
龙文蓉
5.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危机比较研究——以南京体育学院为例 [J], 龙文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学生运动攻击行为的差异化研究
大学生运动攻击行为的差异化研究
王鹏
【期刊名称】《文体用品与科技》
【年(卷),期】2018(018)018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以聊城大学及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共10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探究不同运动项目、不同性别学生的运动攻击行为的差异化.结果发现:受测大学生中参与对抗性球类项目的攻击倾向最高,其中尤其同场对抗类项目(篮球、足球)比隔网对抗类项目(排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的运动攻击倾向高;体操项目学生的攻击倾向相对较小,其中健美操项目的攻击倾向最小;而在田径和武术项目间的攻击倾向差异不大,平均分值位于球类项目和体操项目两者之间;大学生运动攻击倾向的性别差异明显.
【总页数】2页(P168-169)
【作者】王鹏
【作者单位】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山东聊城 25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804
【相关文献】
1.格斗对抗性运动对抑制练习者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 [J], 谭腾飞;张继生;周惠新
2.运动员的攻击行为研究进展 [J], 张照;褚跃德
3.格斗对抗性运动对抑制练习者攻击行为的理论研究 [J], 谭腾飞;张继生;周惠新;
4.学校体育在青少年攻击行为干预中的效应发挥\r——基于体育运动对攻击行为影响的文献梳理 [J], 马培艳
5.体育运动预防大学生攻击行为的研究进展 [J], 朱风书; 朱涛; 郑玥; 朱昊; 张智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
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对比研究在当前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
随着社会对体育锻炼和健康意识的增强,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所体验到的自我效能感对其将来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比之下,非体育专业学生在体育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可能存在一定差异,这也是本研究的关注点之一。
研究表明,体育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和对体育运动的深入认知,往往拥有更强的自我效能感。
他们在体育课程和比赛中的表现能够进一步增强其对自己能力的信心和自我肯定。
相反,非体育专业学生可能对体育活动缺乏兴趣或专业知识,因此其在体育领域的自我效能感可能相对较低。
鉴于以上情况,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差异,以及可能影响其自我效能感形成的相关因素。
通过比较两者之间的自我效能感水平,我们也将探讨不同专业背景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这对于促进教育教学和学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种差异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本研究旨在比较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探讨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通过对两组学生进行对比研究,我们旨在揭示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为提高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通过比较体育专业学生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水平,了解两者之间的差异和特点;探讨影响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因素,如学习动机、学习策略、自我调节能力等,以揭示其对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比研究方法的运用,深入分析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差异,探索可能的解决途径和建议,为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将为体育专业和非体育专业学生的自我效能感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启示,促进学生教育教学工作的改进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h o we d t h a t :( 1 )Th e r e w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a n d n O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w h o l e e x p l i c i t a g g r e s s i o n a s p e c t .( 2 )T h e r e w a s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e e n ma l e a n d f e ma l e o f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h o s t i l e a s p e c t .( 3 ) Th e r e w a s n o s i g n i f i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o f g e n —
第3 5 卷第 6 期 2 0 1 3年 1 1 月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3 6 2 4 ( 2 0 1 3 ) 0 6 — 0 0 9 6 — 0 3
浙 江 体 育 科 学
Z h e j i a n g S p o r t S c i e n c e
s t u d e n t s , u s e d t h e B u s s —P e r r y a t t a c k s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e s t e d 2 0 0 s t u d e n t s i n t h e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t h e r e s u l t s
关键词 : 外显 攻 击 性 ; 体 育教 育 ; 特 点 中图分类号 : G 8 0 4 . 8 5 文献标识码 : A
S t u d y o f t he Di f f e r e nt Ch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x pl i c i t Ag g r e s s i o n b e t we e n
Vo 1 . 3 5, No . 6 No v., 2 01 3
体育 与非体育 专业 大 学生外显攻 击性特 点 的 比较研 究
杨 秀正
( 浙 江 机 电职 业 技 术 学 院 体 育 部 , 浙江 杭州 3 1 0 0 5 3 )
摘要 : 外显攻击性 属于大学生常见的心理现 象, 为研究体育专业 和非体 育专业在 外显特点 方面的 差异 , 采用 B u s s — P e r r y攻 击问卷 , 对2 0 0名在校 学生进行测试 , 研 究结果发现 : ①体育专业 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 大学生在整体 外显攻
d i f f e r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e x p l i c i t a g g r e s s i o n b e t we e n p h y s i c o n — —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De p a r t me n t o f Z h e j i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E l e c t r i c a l a n d Me c h a n i c a l Te c h n o l o g y ,Ha n g z h o u 3 1 0 0 5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Ex p l i c i t a g g r e s s i v e i s a c o mmo n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p h e n o me n o n o f t h e u n i v e r s i t y s t u d e n t s ,i n o r d e r t O s t u d y t h e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a n d N o n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Ma j o r S t u d e n t s
YANG Xi u — z h e n g
击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 , 但体 育专业大学生的身体攻 击 因素上 明显 高于非体 育专业 大学生, 在敌 意 因素上, 非体育
专业明显高于体 育专业大学生; ②体 育专业 男生 与女 生在 身体 攻击方 面具有 显著差 异 , 男性 的身体攻 击性 高于女
性; ③体 育专业 大学生与非体育专业大学生在愤怒 和敌 意 因素方 面没 有明显 的性别差 异; ( 在言语 攻击性方 面, 体 育专业女性高于男生; ⑤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外显攻击个 因素 中, 不存在年级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