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3、大自然中的发现(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一、课程基本信息1. 课程名称:大自然中的发现2. 教学年级和班级: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3. 授课时间:2022年9月20日,上午8:00-8:454. 教学时数:45分钟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重点1. 认识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四、教学难点1. 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的激发。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PPT、实物教具、实验材料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铅笔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
2. 新课讲解(15分钟):讲解大自然中的常见事物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
3.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大自然中的事物或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然后分享给全班同学。
4. 实验探究(10分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观察和理解大自然中的现象。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反思自己在观察和思考过程中的收获。
七、作业布置1. 观察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现象。
2. 思考如何保护大自然,写出自己的想法。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2. 评估学生对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的认知程度。
3. 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核心素养目标1.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提升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通过学习大自然中的事物和现象,让学生了解自然环境的珍贵和脆弱,培养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

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根据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我们设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科学概念,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
二、教学内容湘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共分为四个单元,具体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世界1. 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2. 第2课:我们周围的材料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第4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应用第三单元:我们周围的动植物1. 第5课:我们周围的植物2. 第6课:我们周围的动物第四单元:探索与发现1. 第7课:简单的探究方法2. 第8课:有趣的实验三、教学方法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们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引导式教学: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自主发现和探究问题。
2. 体验式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体验。
3. 合作学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我们将整个学期的教学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如下:第一阶段:第1-2周1. 教学内容:第1-2课2. 教学时间:2周第二阶段:第3-4周1. 教学内容:第3-4课2. 教学时间:2周第三阶段:第5-6周1. 教学内容:第5-6课2. 教学时间:2周第四阶段:第7-8周1. 教学内容:第7-8课2. 教学时间:2周五、教学评价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评价方法:1. 课堂表现评价:教师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小组合作评价:教师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湘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完美版)

四、指南车信箱 1.出示《昆虫记》图片,给学生介绍这本书。 2.介绍作者,作者是在长期观察中发现昆虫的秘密的,可见观察的重要性。
五、指南车讲故事 从《昆虫记》中选取一个故事。
板书:
1 让我们从 观察 开始
观察西瓜
眼 耳 鼻 舌 手(图片)
后记:针对一年级学生,我讲话放慢了速度, 先让学生说说:关于西瓜,你知道些什么,观 察西瓜图,你又发现了什么?引出:你是怎么 知道的。不少学生积极发言,我及时表扬。我 又补充了一些买西瓜的知识和吃西瓜的故事, 让学生明白:身体上的五个宝贝就是感官,如 果没有会怎样,所以要保护。我用课件演示连 一连。还剩十分钟,我请学生表演节目。学生 觉得很开心。我还检查了学生连一连的情况。
4、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重 点 发放新书,分组,认识学生
难 点 通过一些趣味小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入学教育 1、让学生明确学习科学的意义和学习目的。 2、交待科学课堂的一些常规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趣味小实验 1、听话的气球(空气的热胀冷缩) 2、弄不湿的报纸(空气占据空间) 3、倒不出的水(大气压力)
五听声音:听起来沉闷且带有震动感,表示已成熟,水分充足。发出“嗒、嗒”
声的是生瓜。
六掂一掂:成熟度越高的西瓜,其份量就越轻。一般同样大小的西瓜,以轻者
为好,过重者则是生瓜。
2
2020年最新
间休息或课间游戏 4.小结:我们刚才观察西瓜时用到了哪些器官?眼、耳、鼻、舌、手是我们观察时常
用的感官。 5.小组讨论:在生活中,眼、耳、鼻、舌、手还帮我们发现什么? 6.小结各感官的作用 (如:眼—— 视觉 —— 形状、大小、颜色、花纹;手—— 触觉 ——
2020年最新
最新湘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湘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第三课给物体分类第四课让我们发现更多本节课学习的是物体如何搭建的方法,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图形和认识图形及空间感和推理能力的学习1、观察图形、认识图形,抓住图形特点,辨别图形是否教学目标可以进行搭建2、通过学习物体搭建的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重点难点抓住容易搭建的物体,掌握搭建物体的方法一、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搭建1、出示学具积木,让同学们自己进行搭建,并得出结论2、先猜一猜,再搭一搭,有什么发现?完成下表教学反思3)学生作品展示三)整理材料,下课教学反思(3)指导学生表达。
例如:吸管、矿泉水瓶是用塑料制成的。
塑料可以制成吸管,塑料可以制成矿泉水瓶。
(4)针对其余5 种材料制成的物品,学生照上面的方式依次表达。
(5)小结:塑料、金属、纸、玻璃、木头、布,都是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
(6)出示更多由以上6 种单一材料制成的物品或图片。
(7)按照材料的不同,将各种物品分类。
(8)观察比较这6 种材料有什么不同(如光滑度、软硬度、透明度等)。
(9)小结:同种材料可以制成不同的物品。
同类物品,也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
2. 辨别材料(1)分组寻找2-4 个多种材料制成的物品。
(2)说一说:这个物品叫什么?它是用哪几种材料制成的?(3)想一想: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4)小结:同一个物品,不同部位选用不同的材料,是根据人们不同的需要,选用不同特性的材料制成的。
(三)整理,下课。
板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材料金属塑料纸材料布置作业完成《科学活动手册》第六页1教学反思板书设计出示与指南车信箱中的3 种安全标识相对应的塑料瓶图片讲述安全标识的用意2. 调查家中塑料瓶的作用是否安全(1)明确调查目的(2)选用恰当的调查方法(3)做好调查记录(4)分析,得出调查结论。
(5)做好安全宣传。
(三)整理材料,下课。
教学反思(4)讲解使用剪子和裁纸刀的安全要求:既要防止伤害自己,也要防止伤害他人。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开学第一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
帮助学生熟悉科学教室的环境和规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安全意识。
通过互动活动,让学生认识新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1)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2)让学生了解科学教室的规则和安全注意事项。
难点如何让一年级的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理解科学课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游戏法。
四、教学准备收集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和图片。
准备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气球、塑料杯等。
制作教学课件。
设计一些互动游戏的道具,如姓名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自我介绍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科学老师[老师姓名]。
从今天开始,我们将一起踏上奇妙的科学之旅,去探索这个充满奥秘的世界。
很高兴能认识大家,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能成为好朋友,一起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
引出主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科学吗?科学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自然的奥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比如,为什么天空是蓝色的?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这些都是科学问题。
在这一学期里,我们将一起学习很多有趣的科学知识,做很多好玩的科学实验。
大家期待吗?(二)认识科学课播放科学小实验视频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播放一些有趣的科学小实验视频,让我们一起感受科学的魅力吧!(播放视频,如“会跳舞的盐”“神奇的气球”等)播放完视频后,提问学生:(1)你们看到了什么?觉得这些实验神奇吗?(2)你们想知道这些实验是怎么做的吗?介绍科学课的学习内容师:在我们的科学课上,我们将学习很多有趣的知识。
比如,我们会认识身边的动植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我们会观察天气的变化,知道如何预测天气;我们还会学习一些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探索科学的奥秘。
同学们,你们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呢?(三)认识科学教室带领学生参观科学教室师:现在,老师带大家参观一下我们的科学教室。
新版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引导一年级学生通过科学实践活动,探索和认识自然界中的物体、现象和规律,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探索自然界:了解自然界中的物体、现象和规律;2. 研究事物:观察和描述事物的属性和特征;3. 执行实践:进行简单的科学实验和探究活动;4. 归纳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观察现象进行归纳总结;5. 安全教育:研究科学实验和活动的安全常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物体或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研究活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自进行观察、实验和探究。
3. 总结活动:让学生根据实验和观察结果,归纳总结相关的规律和概念。
4. 拓展活动:通过游戏或小组讨论,进一步深化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安全教育:教授科学实验和活动的基本安全知识,确保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安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和探究活动中的表现,记录相关数据和现象。
2. 思维导图:让学生根据研究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规律绘制思维导图,评估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材;2. 实验器材:根据具体实验内容准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书、图片等辅助教学资源。
六、教学环境1. 教室:具备进行实验和探究活动的基本设施;2. 室外场地: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进行户外实践活动。
七、教学评估根据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和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行定期的教学评估并给予适当的反馈和指导。
八、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延伸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在学校或家庭环境中开展更多的科学实践活动,拓宽学生的科学知识和能力。
1、初识大自然(教案)一年级科学上册湘教版

3.社会素养: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使其成为具有环保意识的公民。
4.创新素养:学生将在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科学技术的敏感性和接受度。
(8)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逻辑关系
①大自然的基本概念:本节课首先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是什么,以及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②大自然的组成:接着讲解大然的组成,包括生物和非生物两部分,让学生了解大然的多样性。
③大自然的价值与保护:最后讲解大自然的价值与保护,让学生认识到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应该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意义。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
解决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如组织户外观察活动、开展科学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提问、讨论、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自然现象,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的反馈不够及时和细致,可能有些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课程内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确保他们能够跟上课程的进度。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从观察开始》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分析《从观察开始》是2024年新教材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走进科学》的起始课,具有重要的启蒙意义。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初步认识科学,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而本课则侧重于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和能力,为后续的科学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教材以“走进校园”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动物、建筑物等,让学生感受身边事物的丰富多样,意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教材内容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符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
二、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初步认识到观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了解身边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变化。
科学思维: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探究实践: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和技巧,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并能如实记录观察结果。
态度责任: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科学态度,以及尊重事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引导学生掌握简单的观察方法,如有序观察、比较观察等。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如实记录观察结果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帮助学生理解观察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并能将观察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学生情况一年级的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观察新鲜的事物,但由于年龄较小,观察往往比较随意、无序,缺乏目的性和系统性。
此外,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来引导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一些常见的事物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如何科学地观察和描述事物的特征还知之甚少。
五、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校园情境,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和探究欲望。
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2020年最新
关观察并认识事物的特征材料的性质与功能、 工具的结构与功能的活
动奠定基础,为进一步的学习从情感、技能上做好了准备。
“常见的材料”单元,通过观察、比较、区分材料,描述材料的
特征,强化技能的培养的同时,通过对纸、塑料这些材料某些特征的
实验观察,引导学生初步经历了科学探究的重要过程:提出问题、猜
脚 程 3、继续提问:还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分组讨论:胳膊的长短、腿的长短、力气的大小 等等
2020年最新
作业布置
回去之后和邻居之间的小朋友进行比较下,再将比较 后的结果记录下来
2
、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板书设计
比一比:比较形状、比较颜色、比较轻重、比较软硬 找一找:身高、头发、胖瘦、手掌、脚掌
学生作答:积木、玩具 3、这些积木和玩具混在一起, 同学们能不能通过什么 教 办法来比较一下它们? 4、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并做出回答 5、教师整理, 小结:比较形状、 比较颜色、 比较轻重、 比较软硬 学 6、拓展练习: 同学们家里都有哪些东西可以进行比较 的,都是通过哪些方法比较的? 二、找我们的不同和相同 1、观察课本 P6 人物图组 过 2、提问 : 这群小朋友都在干嘛? 学生回答:都在互相比较身高、胖瘦、头发、手掌、
教学内容
第三课 给物体分类
给物体分类
本节课学习的是分类与整理的知识,主要是为了了解 教材分析
一、观察西瓜
教
1、出示课件图——西瓜图组
2、提问: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西瓜有什么特点?
学
3、学生观察,并独自作答。
4、教师总结:绿色的外皮、外皮上有条状、瓜瓤是红
色、有黑色的瓜子
过
5、大家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特点的?通过什么方法知
2.2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案与反思)一年级上册科学湘科版

湘科版(2024)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6《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教案及反思教材分析《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是湘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教材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校园,观察和了解自然环境。
本课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教材分析中,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自然界的多样性和美丽,从而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其次,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观察和记录自然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生长情况、动物活动规律以及天气变化等,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系统地收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
此外,本课还强调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记录、比较、分类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共同完成观察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沟通能力。
最后,本课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观察和研究校园自然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从而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
所以,《考察大自然—从校园开始》不仅是一堂科学课,更是一堂关于生活、观察和环保的综合课程。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获得宝贵的自然体验,为他们今后的科学学习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概述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天气等自然现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观察,比如放大镜、温度计等,并记录观察结果。
课程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尝试自己寻找答案,培养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和了解校园内的自然环境,还能学会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为今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自然的兴趣,活动名称:蚂蚁观察小探险1. 让学生了解蚂蚁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兴趣。
1.4让我们发现更多(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湘科版

问题:请说明如何使用简单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的热水壶。
答案:可以使用一个金属罐子、木棒和棉花来制作简易的热水壶。首先,将金属罐子底部钻一个小孔,然后将木棒插入孔中,木棒上端绑上棉花作为过滤器。接下来,将金属罐子装满水,用火加热金属罐子,水会通过小孔和木棒过滤,从棉花中流出,这样就可以得到热水了。
例题4:探究大气压力
问题:请解释为什么吹胀的气球会变得坚硬。
答案:吹胀的气球变得坚硬是因为气球内部充满了空气,空气受到大气压力的作用。大气压力将空气分子推入气球内部,使气球膨胀并变得坚硬。
例题5:观察植物的生长
问题:请描述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过程中的观察现象。
答案:植物从种子发芽到成熟的过程中,观察到种子吸收水分膨胀,破土而出,长出绿色的叶子和茎,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会不断生长,开出花朵,并结出果实。
3.科学现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科学现象的特性和重要性。
过程:
选择几个典型的科学现象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特点和意义,让学生全面了解科学现象的多样性。
引导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思考这些科学现象对实际生活或学习的影响,以及如何运用科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科学现象的未来发展或改进方向,并提出创新性的想法或建议。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科学现象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优质教案全册

湘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观察、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充分利用观察,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是一年级的新生,刚刚接触科学学习,对科学课的学习有很强好奇心。
一年级小朋友爱动手,爱发言,他们的科学学习以观察和描述为主。
如何运用感观进行观察并对自己观察的结果进行描述是教学的一个重点。
本学期,需要在科学课堂开始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正确认识、理解和必要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学习兴趣的常规养成,为以后的科学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材分析(一)本册教学内容本册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重点训练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为线索,围绕“认识事物”和“事物的变化”,编排了“走进科学”、“探访大自然”、“认识天气”、“常见的材料”、“常见的工具”、5个主题单元。
(二)本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自己身边各种各样的科学,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观察科学。
(2)、学生在亲身观察中感知物体有颜色的不同,有大小及形状的不同。
(3)、学会运用感官获取事实证据,能准确描述事物。
过程与方法(1)、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2)、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3)、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
(4)、能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5)、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并参与评议,知道对别人的研究结果提出质疑也是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珍爱并善待周围环境中的自然事物,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3)、知道科学已经能解释世界上许多奥秘,但还有许多领域等待我们去探索,科学不迷信权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少版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让我们从观察开始
第二课找物体的相同和不同
第三课给物体分类
第四课让我们发现更多
一、感官能观察到哪些信息?连一连。
大味光滑形气冷颜声
小道粗糙状味暖色音
二、比一比
和形状相同和颜色相同
和形状不同和颜色
不同
比轻比软
三、给物体分类
属于有生命的用红笔圈,属于没有生命的用蓝色笔圈。
四、我在校园里发现的有趣的事物
不同颜色的树叶蚱蜢
石子不知名的虫子
羽毛有趣的种子
蜗牛美丽的花
蚂蚁各种植物的果实
一、怎样正确使用剪刀。
1.剪厚纸,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更省力?(画√)
2.剪薄纸,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更省力?(画√)
3.怎样更快地剪出蝴蝶的形状?(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