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合集下载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实际不可能
暴露于危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分值
频繁程度
分值
频繁程度
10
连续暴露(8小时不离工作岗位,或连班作业,算“连续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
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非常罕见地暴露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分值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员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风险值
风险等级
应采取的行动/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A/1级
重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对改进措施进行评估
立刻
160~320
B/2级
较大危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70~160
C/3级
一般风险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2年内治理
D=L×E×C。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分值
事故、事件或偏差发生的可能性
10
完全可以预料。
6
相当可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事件或偏差
3
可能,但不经常;或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或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未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万元)
停工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

附录A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评价法(简称LEC)。

L(likelihood,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exposur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consequence,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danger,危险性)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D=L×E×C。

D值越大,说明该作业活动危险性大、风险大。

表A.1 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表A.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判断准则
表A.3 发生事故事件偏差产生的后果严重性(C)判别准则
表A.4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及举例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法)
LEC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员工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它是由美国格雷厄姆(K。

J.Graham)和金尼(G。

F.Kinney)提出的。

他们认为影响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
L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iable)
E ——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quency)
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onsequence)
D=L*E*C ——危险性
以现场作业条件(或类比作业条件)为基础,由熟悉作业条件的人员组成专家组,按规定标准给L、E、C分别打分,取三组分值的平均值作为L、E、C的计算分值,用计算的危险性分值(D)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等级。

1、取值标准
2、危险等级划分标准
举例说明
高处焊接作业辨识结果。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第五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评价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简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即格雷厄姆——金尼法,LEC法。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1)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与实际发生的概率有关,从完全出乎意料之外到完全会被预料到。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2)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环境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E):3)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造成事故或危险事故的人身伤害或物质损失可在很大范围内变化,从“引人注目,需要救护”到“大灾难”。

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4) 确定了上述3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的分值,即可得危险性分值(D)。

计算公式:D=L×E×C。

危险性程度从“稍有危险,或许可以接受”到“显着危险,需要整改”到“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

危险性程度等级划分标准(D)(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分析1)作业单元及其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选取整个生产、储存场所作为评价作业单元。

根据格雷厄姆-金尼法采用的评价方法和原则,针对东莞市大山气体有限公司氧气、乙炔生产项目具体情况及生产过程中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综合评估、评价。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汇总表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汇总表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对策①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国家、地方、行业的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②完善并正常运作安全组织机构,明确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及其职责。

③完善并认真执行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④完善并正常运作事故应急救援抢救组织,做好事故预防与处理工作,定期组织事故应急救援抢救演练。

⑤完善各种安全台帐和动火作业票证等管理。

⑥完善安全操作规程。

⑦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工作,持证上岗。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8
分值 10 6 3 1 0.5 0.2 0.1
事故或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
很不可能,完全意外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9
10
11
12
设备设施风险辨识:
13
3
完整的LECD表:
4
作业内容:
作业内容: 通氯、高压釜维修、离心机维修、高压釜更换填料、循环水池清理 、电 气焊施工。。。。
5
可能产生的危害:
可能产生危害: 蒸汽烫伤、触电、机械伤害、淹溺、化学灼伤、蒸汽烫伤。。。
6
事故类别:
事故类别:参照 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1、物体打击;2、
LECD风险辨识方法
➢ LECD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评价操作人 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危险性的 半定量评价法。
➢ 其计算式为:D = L×E×C
➢ 评价操作人员伤亡的分析大小从 L (事故 发生可能性)、E (人员暴露于危险中的频度) 和 C (一旦事故发生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 度)三方面因素考虑。
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淹溺;7、灼烫;
8、火灾;9、高处坠落;10、坍塌;11、冒顶片帮;12、透水;13放炮
;14、瓦斯爆炸;15、火药爆炸;16、锅炉爆炸;17、容器爆炸;18、
其它爆炸;19、中毒和窒息;20其他伤害。
7
现有控制措施:
现有控制措施: 穿戴好劳保用品、遵守安全规程、专人监护、备好应急防护器材、 加强培训提高技能、贴警示牌。。。。
1
优点:
➢ 无需深奥的理论,便于在较短时间内使广大的危害因
素识别评价人员掌握;
➢ 通过半定量计算,可分析出各危害因素的风险等级,

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8-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四、安全措施。根据工序评价出的危险度等级,在技术、设 备和管理上采取相应的措施。
(1)按评级等级采取安全措施。 (2)管理措施主要包括: ①人员配备。 ②教育培训。 ③维修。 五、用事故案例进行再评价。按照第四步讨论了安全措施之 后,再参照同类装置以往的事故案例评价其安全性,反过来 再讨论安全措施。 六、用其他评价方法进行再评价。通过安全性的再评价,发
二、定性评价。对建厂条件物质理化特性、工程系统图、各 种设备、操作要领、人员配备、安全教育计划等进行检查和 定性分析,确定各评分标准。 三、定量评价。把装置分成几个工序,再把工序各个单元的 危险度定量,以其中最大的危险度作为本工序的危险度。
危险度的定量评价,是将装置分为几个单元,对各单 元的物料、容量、温度、压力和操作等进行评定,最后按照 这些项的分数之和来评定该单元的危险度等级。
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评价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 险的作业环境中进行作业的危险程度,该法简单易 行,危险程度的级别划分比较清楚、醒目。但是, 由于它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 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 它是一种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 在具体应用时,还可根据自己的经验、具体情况对 该评价方法作适当修正。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清洗人员每天在此环 境中工作,取E=6。
第11页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如果发生燃烧爆炸事故,后果将是 非常严重的,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取C=15。
D=LEC =3×6×15 =270
270处于160-320之间,危险等级属“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 的范畴。 整改措施: 1)车间加强通风,对通风设备定时维修; 2)操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 3)及时编写事故应急预案并落实预案内容;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是一种半定量危险性评价法。

它是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

其简化公式是: D=LEC---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可能性小、完全意外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值为1,在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所以认为地将事故实际不可能性的分数值定位0.1,而完全可能预料要发生的事件的可能性分数值定位10.介于两者之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制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频繁,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环境的情况为10,而非常罕见地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分数值为0.4.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为项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所示.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事故造成的人身伤害变化范围很大,对伤亡事故来说,可能从极小的轻伤直到多人死亡的严重结果。

由于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范围较广,所以规定分数值为1—100,轻伤规定分数为1,把发生事故造成10人以上死亡的可能性分数规定为100,其他情况的分数值均在1与100之间,如表3所示。

表3 发生事故产生的后果(C)D—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之积总分的评价。

依据经验,总分数值小于20被认为少有危险,是低危险;如果危险分数值等于或大于70—160之间,那就是显著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等于或大于160时,就表示有显著危险或高度危险性,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

危险等级的划分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不能认为是普遍适用的。

应用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予以修正。

危险性分值等级划分如表4所示。

表3 危险等级划分重大危险源的确定凡具备以下条件的均应确定为重大危险源(可视为公司级隐患):Ⅰ、有可能违反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的;Ⅱ、曾经发生过群死群伤事故的;把隐患分为五级:班组级(D<70)、车间级(70<D<160)、公司级(D<16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便易行的衡量人们在某种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

该方法以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
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大小,取决于三个因素:(1)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L;(2)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3)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的损失后果C。

为了简化评价过程,采取了半定量计值法,给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分别确定不同的分值,然后,以三个分值的乘积D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即 D=LEC D值大,说明该系统危险性大,需要增加安全措施,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或者降低人体暴露的频繁程度,或者减轻事故损失,直至调整到允许范围。

三种因素的不同等级取值标准和危险性大小的范围划分可参
照下列表所示。

表4-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C)损失后果(C)
4-4 危险等级划分(D)
对于任何有人作业的具体系统,都可以按照实际情况选取三种因素的分数值,然后计算D值,根据D值大小,可以判定系统的危险程度高低。

这种评价方法的特点是简便,可操作性强,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危险点的危险情况,有利于促进整改措施的实施。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一、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基于危险识别的原理,通过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从而达到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的目的。

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确定评价目标、收集信息、危险源识别和分析、评估危险性、风险等级划分和控制建议。

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评估流程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评价的工作环境和受众,确定对哪些危险源进行评估。

2.收集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工作环境的布局、设备和工具的使用情况,职工的工作经验和技能等。

3.危险源识别和分析:通过观察和记录,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源,例如有害物质、高温、噪音等。

4.评估危险性:对危险源进行量化评估,包括对危险源的频率、暴露时间、暴露容量等进行分析,计算潜在的损害程度。

5.风险等级划分:根据危险性评估的结果,划分风险等级,确定危险性的程度。

6.控制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体防护等方面的建议。

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应用范围1.制造业:评估制造业中的设备操作、物料运输和工艺流程等环节中存在的危险源,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减少事故风险。

2.石油化工:对于石油化工行业中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包括高温、高压和易燃易爆物质的处理等,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和稳定。

3.建筑施工:评估建筑施工现场的潜在危险源,如高处坠落、坍塌、电击等风险,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

4.机械制造:评估机械制造过程中存在的各类危险源,如机器设备操作、切削加工、电气设备等,提出相应的安全措施,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具有指导实践、科学性和针对性的特点,对于组织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全面、科学地评估工作环境的危险性,才能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李生晓梦晓李飞刀制作双击可修改,再上传必究
再上传必究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LEC格雷厄姆法,是一种对作业危险性的半定量评价方法,用与系统风险率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风险的大小,并将所得作业条件危险性数值与规定的作业条件危险性等级相比较,从而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程度。

(1) D=L×E×C
(2)符号D表示作业条件危险性,符号L、E、C代表危险性的三个因素。

2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用符号L表示,取值方法见表1.
(1)发生危险情况的可能性用可能发生事故的概率来表示,不可能发生事件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为1。

然而,我们在作安全系统考虑时,完全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

所以,人为地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事故的情况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
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
D=L×E×C
式中: L—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
E—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C—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
D—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结果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LEC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清单中的LECD各指:危险性可用下式表示:D=LXEXC式中:L一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E 一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D 一危险性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的半定量的评价方法,此法简单易行。

它是用和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的一种方法,即D = LEC其中:L代表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代表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C 代表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D代表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

L、E、C三种因素取值及D危险性等级划分见表1〜4。

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6 相当可能0.2 极不可能3 可能,但不经常0.1 实际不可能1 可能性极小,完全意外表2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与潜在危险环境 2 每月一次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1 每年几次暴露3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0.5 非常罕见的暴露表3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100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40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非常严重,1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严重,重伤,或较小的财产损失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引人注目,需要救护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对具有潜在危险的环境中作业的危险性进行定性评价的一种方法。

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KJ.Graham)和金尼(G.F.Kinnly)提出的。

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L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E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C用公式表示:D = L E C式中:D——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用L、E、C三种因素的乘积D = L E C来评价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能够对不同作业条件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估和分析,旨在识别和评估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程度,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防护和控制,从而保障生产安全和人身安全。

下面将就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进行详细解读。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概述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针对作业现场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是现代安全管理中常用的一种风险评价方法。

它是通过系统的、科学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作业现场的潜在危险因素,以达到有效保护工人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目的。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基本流程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基本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范围确定:确定评估对象的规模、范围和重点。

(2) 危险源识别:对相关的作业区域、设备、工具和活动进行细致的检查与调查,找出其中存在的或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

(3) 危险性分析:对潜在的危险因素和危险源进行分类和分级,评估其严重程度及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

(4) 风险评估:将危险源的可能发生性和其严重程度综合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及其后果。

(5) 风险管控:对识别出的重要危险源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和控制风险。

(6) 安全管理改进:监测和评估风险控制效果,对安全管理系统进行改进和提升。

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关键技术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的关键技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危险源识别技术:确定作业现场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气等方面。

(2) 危险性分析技术:对识别出的危险源逐个进行分析,评估其对环境、设备、人员以及邻近地区等可能造成的损害及可能导致的伤亡程度。

(3) 风险评估技术:根据所发现的危险源和危险程度,综合评估其可能导致的损害等级和工人的危险暴露时间,以及危害的累积效应等。

(4) 危险性管控技术:针对风险评估结果,制定有效的防范与控制措施,并对其进行监控和检验,确保风险得到控制和管理。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编辑本词条缺少名片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对于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认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有3个: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②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情况;③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来表示,则为:D=L×E×C式中,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中文名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主要因素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公式D=L×E×C对象一个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具体方法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实际发生的概率相关。

若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其概率为1。

但在考察一个系统的危险性时,绝对不可能发生事故是不确切的,即概率为0的情况不确切。

所以,将实际上不可能发生的情况作为“打分”的参考点,定其分数值为0.1。

此外,在实际生产条件中,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范围非常广泛,因而人为地将完全出乎意料之外、极少可能发生的情况规定为1;能预料将来某个时候会发生事故的分值规定为10;在这两者之间再根据可能性的大小相应地确定几个中间值,如将“不常见,但仍然可能”的分值定为3,“相当可能发生”的分值规定为6。

同样,在0.1与1之间也插入了与某种可能性对应的分值。

于是,将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分值从实际上不可能的事件为0.1,经过完全意外有极少可能的分值1,确定到完全会被预料到的分值10为止(表1)。

表1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可能性分值2)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众所周知,作业人员暴露于危险作业条件的次数越多、时间越长,则受到伤害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为此,K·J·格雷厄姆和G·F·金尼规定了连续出现在潜在危险环境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0,一年仅出现几次非常稀少的暴露频率分值为1。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逐一计算被辨识对象的各类事故模式下的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值后,以被辨识对象为 单位进行汇总、登记、填表。按照危险性 登记划分标准划定被辨识对象的控制级别。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汇总登记,确定控制级别和控制措施—— 以一个危险源点内相应级别事故模式的D值 算数和作为该源点的D值。
•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用与系统风险有 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 伤亡风险大小。这三个因素是:L——事故 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 中的频繁程度、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 成的后果。即:
• 作业条件危险性(D)= L × E × 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划定评价单元——以专业分工和生产作业 主体单位为基础,将待辨识对象划分为若 干个评价单元,由专业技术人员和熟悉作 业条件人员及相关检修维护人员共同组成 评价小组,按照分工实施评价。
肇事故(对应于各类事故模式,下同),且截止 目前为止还没有或还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 2)虽然国内(含太钢)尚未发生过此类事故或险 肇事故,但已证实存在着本质安全缺陷,且安全 防护装置、设施不健全或不能正常使用。 • 3)该工艺、设备长期非正常运行(包括超期服役、 超出设计能力运行、带病运行、安全防护装置和 设施异常状态下运行等)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查找被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事故模式—— 各评价小组全面查找辨识对象可能产生的 各类事故模式(如:煤气泄露、着火、爆 炸等),分析具体事故模式所涉及的危险 因素。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步骤
• 调整评价单元——根据已查找出的事故模 式,对评价单元进行必要的调整。主要是 结合事故模式的涉及面、弥散程度来重新 划分点源和面源、大源和小源。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又称作业环境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可行的
识别和评价作业风险的方法。

通过对作业条件的评估,能够识别和控制存
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确保作业安全。

此外,技
术流程可以提高作业条件安全性评估的效率和准确性,更有利于改善作业
条件并确保作业安全。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的基本步骤包括识别危险因素、分析危险因素、
评估危险程度、制定控制措施、措施实施、进行安全管理等。

首先,识别出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人的因素,如职业素质、熟练程度、时间安排、人员工作数量,如紧急情况处置能力等;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气压、空气流动性等;机械设备和工具,如机械失灵、缺少保
护装置等;劳动程序,如工作流程、操作技术、安全警示等。

其次,对每一种危险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其可能产生的危害,计算出
危险指标,根据计算出的危险指标,进行危险程度评估,以判断作业过程
中存在的危险程度,并对潜在危险作出控制。

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制定适当的安全控制措施,减少或消除危险源,保证作业环境和作业方式安全有效。

安全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控制、管
理控制和人工控制3类。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对于具有潜在危险性的作业条件,采用格雷厄姆——金尼法(也称LEC法)进行评价。

根据此方法,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包括:1)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2)暴露于这种危险环境的频率;3)事故一旦发生可能产生的后果。

用公式表示为:D=L*E*C 式中 D为作业条件的危险性;L为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C为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

根据现场检查的情况,分别给L、E、C赋予不同的分值,然后再根据三者的乘积确定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以下为L、E、C取值表及危险性分值表:
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分值(L)
暴露于潜在危险环境的频率分值(E)
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可能结果的分值(C)
危险性分值(D)。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4.6.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D=L*E*C其中D为风险值;L为发生事件的可能性大小;E为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C为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分数值事件发生的可能性10 6 3 1 0.5 0.2 0.1 完全可以预料相当可能可能,但不经常可能性很小,完全意外很不可能,可以设想极不可能实际不可能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E)分数值频繁程度10 6 3 2 1 0.5 连续暴露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每月一次暴露每年几次暴露非常罕见暴露发生事件产生的后果(C)分数值后果100 40 15 7 3 2 1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灾难,数人死亡非常严重,一人死亡严重,重伤重大,致残轻伤引人注目,不利于基础的健康安全要求危险等级划分(D)D值危险程度风险等级>320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不可接受风险) A160-320 高度危险,需立即整改(不可接受风险) B70-160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重大风险) C20-70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较大风险) D<20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忽略)--附:事件类别(20类)(1)物体打击,指失控物体的惯性力造成的人身伤害事故。

(2)车辆伤害,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3)机械伤害,指机械设备与工具引起的绞、辗、碰、割戳、切等伤害。

(4)起重伤害,指从事起重作业时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5)触电,指电流流经人体,造成生理伤害的事故(6)淹溺,指因大量水经门、鼻进入肺内,造成呼吸道阻塞,发生急性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故(7)灼烫,指强酸、强碱溅到身体引起的灼伤,或因火焰引起的烧伤,高温物体引起的烫伤,(8)火灾,指造成人身伤亡的企业火灾事故。

(9)高处坠落,指出于危险重力势能差引起的伤害事故。

(10)坍塌,指建筑物、构筑、堆置物的等倒塌以及土石塌方引起的事故。

土石的塌方等情况。

不适用于矿山冒顶片帮事故,或因爆炸、爆破引起的坍塌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
5.2.1评价内容
根据格雷厄姆—金尼法采用的评价程序和原则,结合XX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的具体情况,对清洗、分选作业、破碎、压榨作业、过滤作业、配料作业、灌装、封口作业、贴标、打码作业等作业所具有的潜在危险性列表进行评价。

5.2.2评价分析情况
根据表5.1.1至表5.1.3确定XX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系统各项作业的L、E、C值,再根据D =L×E×C,确定危险性分值D,由表4.3.2-4确定危险性等级,评价结果见表5.2.2。

表5.2.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
根据表5.2.2的分析结果可知,危险性为比较危险的有锅炉作业、电气作业及焊割作业3项,灌装、封口作业为一般危险,其余9项为稍有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