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主义及其局限doc资料

合集下载

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

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概述:实证研究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来推断、分析和解释现象的研究方法。

在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可以提供客观、可靠和科学的数据支持,从而增加报告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需要在使用时加以注意和处理。

本文将探讨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的优势与局限,并提供相关建议。

一、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实证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数据,可以提供客观、可靠的证据来支持报告的观点和结论。

这些证据可以帮助读者对问题进行更全面、准确的理解,增强报告的可信度。

二、分析问题的因果关系实证研究可以对问题进行因果推断和分析,揭示事物之间的关联和影响。

通过采集和分析相关数据,可以帮助研究者了解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为报告提供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三、定量比较和分析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定量数据进行比较和分析,可以提供实际的数字和统计结果。

这些数据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织、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区的比较分析,帮助研究者更准确地了解问题的本质和特征。

四、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实证研究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有时可以发现新的现象和规律。

这些发现可以给报告带来新的视角和观点,丰富报告的内容和深度。

五、局限性一:难以捕捉问题的复杂性实证研究在进行定量分析时往往会简化问题,忽略其中的复杂性。

因此,有些问题可能无法完全通过实证研究进行解释和理解。

在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时,需要充分认识到这一局限,提供合适的背景和解释,避免对问题的理解片面和不准确。

六、局限性二:受限于数据可得性和质量实证研究依赖于收集和分析可靠的数据。

然而,有些数据可能难以获取或者质量不高,从而影响实证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在报告中使用实证研究时,需要注意数据的可得性和质量,尽可能选择可靠的数据来源,并进行数据的合理解释和讨论。

结论:实证研究在报告中的应用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提供客观、可靠的数据支持,揭示问题的因果关系,并进行定量比较和分析。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局限,难以捕捉问题的复杂性,受限于数据可得性和质量。

社会学领域中的实证主义思维

社会学领域中的实证主义思维

社会学领域中的实证主义思维在社会学领域,实证主义思维被广泛运用和讨论。

实证主义追求客观性和可证伪性,强调通过科学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思维的起源、方法论以及其在社会学领域中的意义和局限性。

实证主义思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德国哲学家康德和洛克。

他们主张通过观察、测量和实证,找到社会现象的普遍规律。

实证主义的方法论形成于20世纪早期,被正式定义为以经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思维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证,才能获得真实而客观的知识。

实证主义思维在社会学研究中的应用,旨在建立起一套客观且可验证的理论框架。

研究者通过观察和实证数据的收集,试图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

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实证研究、统计分析等。

这些方法帮助研究者收集大量数据,并通过统计分析和模型验证来验证研究问题。

实证主义思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有助于提供客观、科学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社会现象。

例如,通过实证主义的视角,社会学家可以研究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从而提出改善教育政策的建议。

实证主义思维还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社会问题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及评估政策的效果。

然而,实证主义思维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证主义往往忽视了社会现象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社会现象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难以简单地通过观察和实证来解释和预测。

其次,实证主义思维假设社会现象具有普遍的规律,忽略了社会现象的历史、文化和地域差异。

这可能导致研究结论的适用性有限。

另外,实证主义思维需要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而现实中往往存在数据收集的困难和不完整性。

尽管实证主义思维存在一些局限性,但它仍然是社会学研究领域中重要的思维方式之一。

实证主义思维强调可验证性和客观性,在研究过程中面临许多挑战和争议,但它仍然为社会学家提供了一种严密和科学的研究方法。

与其他研究方法相结合,实证主义思维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规律。

总而言之,实证主义思维在社会学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摘要:1.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定义与特点2.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3.实证主义教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4.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影响与贡献5.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局限性正文:实证主义教育学是一种以实证科学为基础,以经验观察和实证研究为方法,以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目标的教育学派别。

它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追求教育研究的客观性和精确性。

实证主义教育学自19 世纪中叶以来,逐渐成为教育学的主流,对现代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形成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赫尔巴特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强调教育科学应该以心理学为基础。

斯宾塞则主张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观点。

第二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发展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教育家杜威和桑代克。

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从儿童的兴趣和经验出发。

桑代克则提出了“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将心理学的原则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第三个阶段是实证主义教育学的成熟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有德国教育家凯兴斯泰纳和奥地利教育家布伦塔诺。

凯兴斯泰纳提出了“教育生物学化”的观点,强调教育应该遵循生物学的规律。

布伦塔诺则主张教育学应该独立于哲学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实证主义教育学在我国的影响和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证主义教育学为我国教育学研究提供了科学的方法和观念,提高了教育学的学术地位。

其次,实证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实践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促进了我国教育改革的发展。

最后,实证主义教育学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教育学者,为我国教育学的发展储备了人才。

然而,实证主义教育学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证主义教育学过于强调科学方法和实证研究,忽视了教育现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其次,实证主义教育学过于关注教育实践的效果,忽视了教育理论的建构和发展。

实证主义的优缺点

实证主义的优缺点

实证主义的优缺点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经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和哲学观点。

它强调通过实证研究来验证和证实理论的有效性,以此来推动科学和社会的进步。

实证主义在科学研究中有其优点和缺点,本文将分别讨论。

实证主义的优点在于它强调基于经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观察和实验,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这种基于经验的方法使得科学研究更加客观和可验证。

通过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从而建立起可靠的科学知识体系。

实证主义注重实证研究的结果和应用。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研究应该能够产生实际的应用价值。

通过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科学家可以得出一些实证证据,从而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

例如,在医学领域,通过实证研究可以验证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从而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科学依据。

实证主义还强调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和一致性。

实证主义认为科学研究应该是客观的,不受个人主观意见的影响。

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科学家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客观的结论,从而避免了主观偏见的影响。

同时,实证主义也强调科学研究的一致性,即相同的实验和观察应该得出相同的结果。

这种一致性使得科学研究更加可靠和可信。

然而,实证主义也存在一些缺点。

首先,实证主义忽视了个体和主观经验的重要性。

实证主义强调的是通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来得出结论,而忽视了每个个体的独特性和主观经验的重要性。

个体的主观经验对于理解现象和解释现象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在某些情况下,实证主义的方法可能无法完全解释和理解现象。

实证主义过于依赖经验和观察。

实证主义认为只有通过经验和观察才能获取可靠的知识。

然而,有些问题无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决,例如哲学和伦理等领域的问题。

这些问题需要更多的思考和理论探讨,而实证主义的方法可能无法提供满意的答案。

实证主义在研究方法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实证主义主要依赖于定量研究方法,而忽视了定性研究和深度理解的重要性。

有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的访谈和观察来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理解,而实证主义的方法可能无法满足这种需求。

什么是实证主义

什么是实证主义

什么是实证主义,我们如何理解实证主义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强调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主张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

实证主义对于科学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但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问题。

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实证主义的概念和意义。

一、实证主义的概念实证主义是指一种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

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主张从实证事实中推导出普遍规律和原则,以此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二、实证主义的意义1. 推动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实证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推动了科学发展和技术进步,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贡献。

2. 建立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实证主义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建立了科学的研究体系和方法论,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和指导。

3. 提高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观念:实证主义强调科学方法是获得知识的唯一可靠途径,提高了人们的科学素质和科学观念,使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

4. 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实证主义不仅适用于自然科学,也适用于社会科学,推动了社会科学的发展和进步,为社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持。

5. 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实证主义强调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强调实践和经验的重要性,推动了实践经验和科学理论的结合,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三、如何理解实证主义1. 实证主义是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实证主义是以实证科学为思想基础的哲学思潮,主张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以从经验事实中寻求真理和知识。

2. 实证主义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实证主义需要遵循科学的方法论和原则,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研究自然和社会现象,从而推动科学的发展和进步。

实证主义及其局限

实证主义及其局限

实证主义及其局限【内容摘要】:实证主义作为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19世纪30~40年代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等人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柏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后,以经验论和不可知论为基础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不仅成为当时的主流范式,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关键词】:实证主义实证孔德经验一、实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上半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洲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先后取得政权,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对发展科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实践经验不断转化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又不断转化为应用技术。

这为实证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社会、政治、经济基础。

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向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形而上学走向困境。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柏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后,孔德等人在经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产生。

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

实证主义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有相当广泛的流传。

①实证主义不仅是19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实证主义的哲学思考

实证主义的哲学思考

实证主义的哲学思考引言:实证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潮,它强调经验和科学的重要性,并试图通过观察和实证来建立知识和理论。

本文将探讨实证主义的哲学思考,从它的定义、特点和影响力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和理解。

一、实证主义的定义及来源实证主义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科学方法论的探讨中逐渐形成。

实证主义强调对现象、事实和数据的观察和实证,而非从先验原理或纯粹理论中推演知识。

它对理论和知识的建立要求有可观测、可经验,能够被实证验证和检验。

二、实证主义的特点1. 经验导向:实证主义认为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强调对经验和事实的观察。

它反对过度理论化和主观臆断,强调以科学方法为基础进行研究和实证。

2. 可验证性:实证主义注重验证和检验理论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它要求理论和假设能够通过实证研究得到验证,从而确保其科学性和客观性。

3. 实证性与实用性:实证主义关注实证研究的实用性和应用性。

它主张科学研究应与实际问题有关,追求解决问题的实际效果。

这种实证性和实用性的特点使得实证主义在社会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三、实证主义的影响力实证主义为科学方法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和方法指导。

它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影响。

1. 科学方法的倡导者:实证主义将科学视为一种追求真理的方法,并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的范式和思想导向。

实证主义强调理论与实证的紧密关联,推动了科学方法的发展和规范。

2. 社会科学的理论基础:实证主义提供了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和方法论。

社会科学研究的实证性和数据驱动性得到加强,使得社会科学研究更具学术价值和实际意义。

3. 政策制定的参考:实证主义在政策制定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政府借鉴实证研究的结果,制定更科学和有效的政策,为社会发展和治理提供支持。

四、实证主义的局限性和争议1. 经验的局限性:实证主义过于注重经验和事实,忽视了理论的重要性。

理论研究能够为经验提供解释和指导。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性-2019年精选文档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性-2019年精选文档

论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及其局限性逻辑实证主义认为, 自然科学从可观察的经验出发, 通过中 立的观察、 实验,并经过逻辑推导, 排除了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 因此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与自然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 是客观真实 的。

因此,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严格的客观性、逻辑操作性、 经验可证实性。

从这种科学观出发,实证主义主张,一切知识称 应该像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受列经验的证实, 包括科学术语在内的 一切术语,只有严格地按照感官观察定义,才具有合法性。

认为 只有可经验证实或分析的命题才是真实有意义的。

显然, 逻辑实 证主义的科学观有两个显著的特征: 一是实证主义; 二是科学主 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首先,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是一种很强的实证主义的科学这种实证主义主要体现在其根本原则上,即“经验证实原 之中。

此原则规定:知识必须依据经验。

任何命题必须表述为经验并且能够被经验所证实或证伪才有意义,否则就没有意 义。

按照石里克的话来说,“作为合理的、不可辩驳的实证论的 实,是以此来决定的。

” [1] 他认为,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必须 固守在给与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给与的范围,是不可能的, 或者毫无意义。

逻辑实证主义的精神实质也非常符合孔德提出的 实证精神。

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实证色彩比传统的实证色彩强 得多。

其次,逻辑实证主义的科学观也是一种很强的科学主义的科 学观。

这种科学主义的特征是非常强调科学的独特性和其重观。

则” 哲学方向的内核, 就是每个命题的意义完全依存于给与的证要性的;他们不仅完全用逻辑的、实证的观点来审视科学,而且用这种完全的观点来审视整个文化。

因此,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自然科学不仅是惟一种类的科学,而且也是在认识上惟一有意义的文化。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的视野里,科学是一种十分独特的文化,科学与其他文化之间存在着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可将经验证实原则作为区分科学与非科学的划界标准。

他们认为,科学以认识世界为对象,试图通过数学计算和经验证实的方法,建立起各种世界秩序的体系;而一切诗歌、艺术等非科学文化则以体验世界为目的,采用的则是丰富的想象与兴奋的情绪,追求一种身临其境的境界。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报告中对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事实和数据的研究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来探索事物的真实情况和相关联系。

然而,尽管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可量化的结果和客观的证据,但它也有其局限性。

本文将分析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关的建议。

一、样本选择的局限性在实证研究中,样本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但是,样本的选择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样本的代表性、样本的数量和样本的时空范围等。

这些因素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偏倚。

因此,我们需要认识到样本选择对实证研究的影响,并尽可能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

二、数据收集和测量的局限性数据收集和测量是实证研究的重要一环。

然而,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和测量工具的局限性,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可能存在问题。

例如,在有些领域,数据的收集可能受到政府部门或相关机构的限制,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有待考证。

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我们需要关注数据的来源和质量,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三、因果关系的推断局限性实证研究旨在推断因果关系,然而,由于众多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潜在的混杂因素,因果推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观察研究中,由于无法进行实验控制和随机分组,因果关系的确定性受到限制。

因此,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实证研究结果中的因果推断,并结合其他方法进行验证。

四、研究对象的复杂性与单一化的趋势实证研究通常将复杂的现象简化为能够量化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可能导致研究对象的复杂性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

而实际上,许多现实问题常常是多因素和多层面的。

因此,在进行实证研究时,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并尽量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方法,以获得更全面的认识。

五、研究结果的泛化和外部有效性的局限性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推广研究结果以及提高其外部有效性。

然而,由于研究条件和研究对象的局限性,研究结果的泛化和外部有效性可能存在问题。

例如,特定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等因素可能导致研究结果的局限性。

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模板

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模板

实证研究的不足之处模板
(一)研究的局限性
在这里可以梳理出不足之处,但无需罗列一大堆,只需要重点阐述影响研究结果程度较深的因素即可。

这部分内容大约只占此写作板块的15%,具体情况视实际而定。

(二)解释不足之处对研究的影响
在这里主要是对各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研究成果的,并尽量确保因素不会影响最后的研究成果。

这部分内容大约占此写作板块的70%,具体情况视实际而定。

(三)找寻改善方法
指出、分析不足之处后,就要试图找寻方法进行改善。

在这部分我们可以多观察其他文献是如何克服类似问题的,使用了怎样的方法去开展研究。

这部分内容大约占此写作板块的15%,具体情况视实际而定。

那么在实际找寻不足之处时,同学们可以参考以下角度:
(一)研究方法的局限性
在开展研究时,某些研究方法不够完善,不能正确的得出相应的结论,所以除了要阐述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外,也要适当指出改善的方法。

(二)数据的可获得性
当我们试图获取某些数据时,会因为种种因素无法完美的搜集,比如需要获得特殊人群的数据,或者搜集范围较广无法有效获取等,所以在写作时,要如实的阐述数据收集遇到的问题,并分析实际获取的数据是否仍有效且值得被信赖。

(三)时间的局限性
当同学们在开展一项研究时,可能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能完成研究的任务,所以在开展研究之前,我们就要确定研究的时间范围。

(四)视研究内容而定
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论文研究内容,综合考量各方面因素,结合实际情况来敲定需完善的部分。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贡献与局限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贡献与局限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贡献与局限在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实证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数据分析和实证验证来解决问题和提供证据支持。

实证研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中都有着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的贡献和局限,并提供相应的案例和解决方法。

一、实证研究的贡献1. 提供客观的证据支持实证研究方法注重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通过数据的客观性来支持论文的主张和结论。

相比于单纯的理论分析,实证研究可以提供更加可信和有说服力的证据,使得论文的结论更加可靠。

2. 解决实际问题实证研究通常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致力于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情况。

通过采集和分析实际数据,实证研究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有助于学术界和实践者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

3. 推动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实证研究是理论研究的重要补充和支撑,可以通过实际数据的验证来验证和修正理论,并进一步推动理论研究的发展。

实证研究可以填补现有理论的空白,对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实证研究的局限1. 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通常需要采集一定数量的样本来进行数据分析,但在采集样本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样本选择偏差,即所采集的样本并不能完全代表整个研究对象的特征。

这样可能导致研究的结论受到限制,无法得出普遍适用的结论。

2. 数据收集和分析存在困难实证研究需要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这一过程可能面临各种困难。

例如,数据的收集可能涉及到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而数据的分析可能需要使用到复杂的统计方法和模型。

这些困难可能导致实证研究的实施和结果受到一定的局限。

3. 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由于实证研究通常依赖于特定时期和特定地点的数据,其结论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环境的变化,实证研究的结论可能需要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新的情况和背景。

三、解决实证研究局限的方法1. 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应用实证研究不仅仅局限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还可以综合运用其他研究方法来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和结论。

实证主义法学派自主化

实证主义法学派自主化

实证主义法学派自主化【原创实用版】目录1.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概述2.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主要观点3.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性4.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批判与反思5.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自主化正文一、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概述实证主义法学派是西方法学三大流派之一,起源于 19 世纪初的德国,其主张以实证科学为基础,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来探讨法律现象。

实证主义法学派强调观察、实证和经验,认为法律是一种社会现象,应当从实际出发,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

二、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主要观点实证主义法学派的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点:1.法律是社会现象,应当从社会生活的实际出发,关注法律在社会中的实际运作。

2.法律是一种规范,具有规范性和强制性。

3.法律是社会生活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发展是受到社会条件制约的。

4.法律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实现社会正义。

5.通过对法律的实证研究,可以揭示法律的客观规律性。

三、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贡献与局限性实证主义法学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实证主义法学派注重法律的实证研究,强调观察、实证和经验,这一方法论为法律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2.实证主义法学派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这一观点为揭示法律的实际功能和作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3.实证主义法学派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这一观点有助于维护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性。

然而,实证主义法学派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实证主义法学派过于强调法律的实证研究,忽视了法律的价值和意义。

2.实证主义法学派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忽视了法律的规范性和理想性。

3.实证主义法学派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忽视了法律的道德性和公正性。

四、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批判与反思实证主义法学派的批判主要来自于其他法学流派,如自然法学派和社会学法学派。

这些流派认为,实证主义法学派过于强调法律的实证研究,忽视了法律的价值和意义;过于关注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运作,忽视了法律的规范性和理想性;过于强调法律的规范性和强制性,忽视了法律的道德性和公正性。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报告中的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引言
- 实证研究的重要性和普遍性
- 本文目的和结构简述
一、研究目标与概念定义的不确定性
- 简述研究目标的重要性
- 实证研究中目标的定义问题
-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中概念定义的不确定性
二、样本选择与样本偏差的存在
- 样本选择的重要性及实证研究中的挑战
- 随机抽样与非随机抽样的不确定性
- 分析样本偏差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
三、数据可靠性与缺乏充足信息
- 数据可靠性的意义和限制
- 数据来源的多样性及其对实证研究的影响
- 缺乏充足信息对实证研究的制约
四、因果关系的难以验证
- 实证研究中因果关系的重要性
- 识别和验证因果关系的挑战
- 通过案例分析因果关系的不确定性
五、变量选择和控制的复杂性
- 变量选择的重要性和实证研究中的挑战
- 控制变量的复杂性及其对实证研究结果的影响
- 案例分析变量选择和控制的困难
六、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和外部效度的不确定性
- 推广性的意义和局限性
- 外部效度的定义及其挑战
- 通过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结果的推广性和外部效度的不确定性
结论
- 总结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 强调实证研究的潜在价值和其贡献
注:因为“小节一”、“小标题”之类的词语不能出现,文章中使用“一、二、三、四、五、六”来代替。

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性及局限性---机械唯物论的唯心主义本质

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性及局限性---机械唯物论的唯心主义本质

逻辑实证主义的缺陷性及局限性---机械唯物论的唯⼼主义本质逻辑实证主义希望⽤严密的数学逻辑等⽅式来求证或改造客观世界,在马赫、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看来哲学仅仅是思维⽅式,与客观世界⽆关。

他们不承认马克思主义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由于⼗九世纪和⼆⼗世纪以来数学在物理学和化学等⽅⾯的应⽤与科学技术在某种程度上的成功,特别是在计算机科学⽤于⽣产⽣活领域以来,逻辑实证主义得到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认可,并以此逃避物质世界的本质问题,尽管在⼀定程度上也承认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但在西⽅⽂化影响下,逻辑实证主义依然把⼀切观点置于造物主之下,并以此作为⽅法论⽤机械的⽅式去探索世界。

在逻辑实证主义者看来,⼀个豌⾖荚⾥⾯如果应该是7粒豌⾖,那么要是5粒或3粒等都是不合理的,他们不知道偶然性因素也在合理地影响着事物的发展及结果,偶然性因素也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可以把握的,也是科学的⼀部份。

物质世界是在不断地运动、发展、变化着,并且遵循着⾃已的、⽽且有着不以⼈类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论⾃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且这些规律也在随着环境的变化⽽随时随地变化着。

亦如真理的客观性,同时真理还具相对性和绝对性,除某年某⽉某⽇某时客观上发⽣了某件事情这样的绝对真理不会变化之外,其它⼏乎都是相对真理,也就是说真理的标准也在随着客观环境等条件和因素的变化⽽变化着,这个规律同样适⽤于严密的数字逻辑及由此产⽣的科学观点及科技创新;通过近代科技发展的事实也可以看出来确实如此。

很多理论在不断地推翻,新的理论层出不穷,但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变化并不会因为这些理论的更新⽽变化,⽽是在探索过程中让科学理论越来越接近真相,越来越接近物质世界的本质,越来越科学地运⽤物质世界的运动发展变化规律。

在逻辑实证主义的影响下,⽬前西⽅过度商业化的社会环境对社会成员的异化现象特别严重。

亦如美国民众⽬前对于客观世界或社会⽣活的认识都停留在那些似乎不会变化的概念之上,并且试图以此分析⼈类的社会⾏为及⼼理现象,并希望以此为依据去定义或改变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们,于是美国民众必然会愈加感到⾃已如同⽣活在机械化的社会之中:凡事千遍⼀律,似乎⼀切都已明了,未来也可以通过模型或运算⽽预测,并渐渐失去质疑精神;他们正在忘记每天的太阳都是新的,因为太阳的质量由于能量的消耗与转化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且还受着诸多偶然因素的影响,整个物质世界或社会发展亦是如此。

报告中实证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报告中实证研究的局限与不足

报告中实证研究的局限与不足I. 引言A. 实证研究的定义与目的B. 实证研究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中的重要性II. 局限一:样本选择偏差A. 自愿参与与非随机样本的问题B. 结果的普遍适用性受限III. 局限二:数据收集方法问题A. 问卷调查和采访的主观性B. 数据缺失和不准确性IV. 局限三:违反了因果推断的要求A. 多变量之间的复杂关系B. 难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V. 局限四:研究设计和方法的不足A. 观察研究的内外部效度问题B. 实验研究的可控性与现实性之间的平衡难题VI. 局限五:研究结果的解释和推广A. 对因果关系的解释存在争议B. 结果在不同背景和情境中的可靠性差异VII. 结论A. 实证研究在局限和不足中的积极意义B. 未来发展实证研究的方向和改进策略I. 引言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实证证据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探究问题,以验证或驳斥假设。

它在学术界和政策制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也存在着局限和不足之处。

本文将详细论述报告中实证研究的局限与不足,并提出改进策略。

II. 局限一:样本选择偏差实证研究常常面临样本选择偏差的问题。

由于研究者无法完全控制自愿参与的样本,研究结果往往只能适用于特定的人群或社会背景,普遍适用性受限。

例如,对于一个调查研究中只有愿意参与的人群,结果可能不适用于整个人群。

因此,在解读实证研究结果时,应谨慎考虑样本选择偏差可能带来的影响。

III. 局限二:数据收集方法问题实证研究中常用的数据收集方法,如问卷调查和采访,存在一定的主观性问题。

受访者的回答可能受到记忆偏差、社会期望和主观评价的影响,使得结果不够客观和准确。

同时,数据收集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缺失和不准确性的问题,进一步影响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IV. 局限三:违反了因果推断的要求实证研究难以满足因果推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多个变量之间可能存在复杂的相互影响关系,难以确定因果关系。

此外,实际研究中很难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因此,研究结果的解释和结论需要谨慎对待。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局限性与建议

论文写作中的实证研究局限性与建议在学术界,实证研究是一种主流的研究方法,旨在通过收集和分析客观数据来验证或推翻某种理论或假设。

然而,就像任何其他研究方法一样,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这些局限性,并提出一些建议,以克服或减轻实证研究中的限制。

一、样本选择的偏差实证研究中最为常见的局限性之一是样本选择的偏差。

由于时间、经费和资源的限制,研究人员往往只能选择有限数量的样本进行研究。

然而,这些样本很可能无法完全代表整个人群的特征,导致结论的推广性受到限制。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来选择样本,以尽可能地减少偏差。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加样本的多样性,包括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的参与者,以增加研究的覆盖范围。

二、数据收集的主观性实证研究往往需要收集大量的数据,包括问卷调查、实验观察和统计分析等。

然而,由于数据收集的主观性,研究人员可能会受到自身主观认知和偏见的影响,导致结果的失真。

为了减轻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用标准化的数据收集工具和方法,以确保研究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此外,多个研究人员之间的交叉验证和复核也是一个有效的方式,可以减少主观偏见对结果的影响。

三、因果关系的证明实证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探索和验证因果关系。

然而,由于实证研究往往是在现实情境中进行的,研究人员无法控制所有的变量,这导致因果关系的证明存在困难。

为了克服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可以采用实验设计,并通过对照组和实验组的比较来消除潜在的混淆因素。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可以选择进行长期追踪研究,以获取更可靠的因果关系证据。

四、研究结果的解释实证研究所产生的结果通常是面向学术界和专业领域的,对于非专业人士来说可能会难以理解和应用。

这给实证研究的影响和应用带来了一定的限制。

为了提高研究结果的可理解性和应用性,研究人员可以在论文中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尽量避免使用过多的专业术语。

此外,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编写相关的政策建议和实践指南,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的贡献和局限性

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逻辑实证主义,又叫逻辑经验主义或新实证主义,它作为的一个哲学运动,形成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本世纪上半叶盛行于西方哲学界,在科学界和知识界也有较大影响,其成员不少是兼有科学家与哲学家双重身份的学者。

他们打着“科学的哲学”的旗号,企图以数理逻辑和自然科学为装器,否认研究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的传统哲学(他们称之为“形而上学”),并提出自己的哲学观:“哲学的唯一正当的任务就是逻辑分析”。

1以石里克和卡尔纳普为代表的维也纳学派在整个逻辑实证主义中影响最大,一般把这一学派的形成当作逻辑实证主义作为一个哲学流派正式产生的标志,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也被看作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基本观点。

在哲学上,逻辑实证主义影响了现代西方科学哲学的大部分流派,例如逻辑实用主义、波普尔学派、历史学派、科学实在论等,都是在批判或修改逻辑实证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但是,任何理论都有它的局限性,不存在一种理论能完全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

同样逻辑实证主义也是如此,我们既要对该思想在哲学上所带来的积极贡献做出肯定,也要在进行肯定的同时看到其中的一些局限性。

以下,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探讨逻辑实证主义哲学观的贡献与局限性。

一、从哲学的性质问题上看逻辑实证主义在哲学的性质问题上,认为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对语言的逻辑分析活动。

哲学的目的在于为科学命题提供清楚的意义,它是一种授意活动。

2哲学的授意活动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开端和归宿,这种哲学观所强调的是哲学与科学的密切联系,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

但是它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局限于逻辑分析,把哲学看成是一种分析活动,这是根本错误的。

我们知道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人们对于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的任务是研究存在和意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等根本问题。

如果把哲学的任务仅仅归结为逻辑分析,那就否定了哲学作为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大意义,也否定了哲学是一门科学,具有一定的理论形式,从而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哲学本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证主义及其局限实证主义及其局限【内容摘要】:实证主义作为强调感觉经验、排斥形而上学传统的西方哲学派别。

19世纪30~40年代由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始祖孔德等人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柏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后,以经验论和不可知论为基础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不仅成为当时的主流范式,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但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

【关键词】:实证主义实证孔德经验一、实证主义的产生与发展19世纪上半叶,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欧洲主要国家资产阶级先后取得政权,开始着手准备第二次工业革命,他们对发展科技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与此同时,自然科学有了巨大发展,实践经验不断转化科学理论,科学理论又不断转化为应用技术。

这为实证主义的产生奠定了社会、政治、经济基础。

19世纪中期,随着近代理性主义大成的回归热派哲学的解体,盛极一时的近代德国古典哲学走向终结。

休谟之后英国哲学的发展大体上走向对传统形而上学持怀疑态度的休谟路线。

法国大革命后,原来被理想化的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在许多方面越来越暴露出它们的种种欺骗性,原来被视若神圣的理性观念也显示出它们的种种虚幻性,形而上学走向困境。

19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不同程度上接受了康德的先验哲学、柏克莱的主观唯心主义和休谟的不可知论等思想后,孔德等人在经验论和不可知论的基础上确立了实证原则和实证哲学的理论体系。

实证主义产生。

19世纪中期和下半期,在法、英两国就已出现了一批实证主义的信奉者。

在法国,较著名的实证主义追随者有拉菲特、李特列、丹纳、芮南等人。

其中丹纳的《艺术哲学》在现代西方美学史上有较大影响,芮南以《耶稣传》称著。

在英国,19世纪下半期与穆勒和斯宾塞的实证主义接近的哲学家主要有培恩、西季威克,以传播孔德的实证主义为己任的哲学家主要有康格累沃、布累杰斯等人。

实证主义在其他西方国家都有相当广泛的流传。

①实证主义不仅是19世纪的哲学流派,在以后的西方哲学发展中仍然发生了重大的影响。

由于它最早强调哲学应当以自然科学为榜样,因而被认为开创了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思潮。

后来在西方各国流行很广的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以及当代西方的某些科学哲学流派也是实证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新康德主义、实用主义等流派与实证主义在一些基本观点上也极为接近。

二、实证主义的含义、特点、方法论、实证方法孔德对“实证”的解释为:现实的而不是虚幻的;有用的而不是无用的;可靠的而不是可疑的;确切的而不是含糊的;肯定的而不是否定的。

实证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以现象论的观点为出发点,现象即实在,是一切知识的根源,只有现象或事实是“实证的东西”;将哲学的任务归结为现象研究,以现象论观点为出发点,拒绝通过理性把握感觉材料,认为通过对现象的归纳就可以得到科学定律;它把处理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作为其理论的中心问题,并力图将哲学溶解于科学之中。

在方法论上,实证主义的主要观点是崇尚客观、精确、量化,崇尚机械性预设、彻底的论证,认为自然科学方法是唯一科学的方法,因而自然科学方法应被广泛应用于哲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一切研究领域。

任何学科要想真正成为科学,就必须运用实验——归纳这种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来探寻事实间的因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严密的学科体系。

实证主义提倡用自然科学方法取代人文社会科学的方法,“极力鼓吹科学方法进入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领域所带来的好处,并以此作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科学化的标志。

”这种思想尤以孔德为代表。

孔德认为,社会科学要想成为科学,就必须放弃神学和形而上学对“为什么”问题的绝对、抽象、空洞的探求,而应从事实出发,转而研究“怎么样”的问题,因此,必须用自然科学研究方法。

②实证主义的实证方法:研究方法是学科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某项具体研究中使用的方法:实证方法主要采用自然科学的工具与规划,对社会领域和人类经验进行研究,通过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观察和测量寻求对现实世界的解释,以及对未来世界的预测;原始材料的搜集和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实证性分析,实地或现场的调查访谈、量化分析、客观性语言的陈述等;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学模型法、行动研究法等。

③三、孔德及其理论1、孔德(1798-1857),是实证主义的创始人、实证主义在法国的最大代表。

最主要的著作是六卷本的《实证哲学教程》,此外重要的还有《论实证哲学的精神》、《实证主义概论》、《实证政治体系》、《实证宗教教义问答》。

孔德认为,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根据,以可以观察和实验的事实及知识为内容,摒弃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的绝对的、终极的、然而却无法证明的抽象本质。

一句话,就是以实证的知识来代替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思辨概念。

所谓实证指的是具有“实在”、“有用”、“确定”、“精确”、“肯定”、“相对”等意义的东西。

“真正的实证精神用对现象的不变的规律的研究来代替所谓原因(不管是近因还是第一因);一句话,用研究怎样来代替为何”。

④孔德用思想发展三阶段论来论证其实证哲学的基本思想。

他认为,人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三国阶段:神学阶段,又名虚构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又名抽象阶段;科学阶段,又名实证阶段。

神学阶段寻找现象的根源,追究最后原因,不得不求助于超自然的力量――神来作解释;第二阶段以形而上学(超经验)的抽象概念代替超自然的神力来解释一切,要求获得关于事物的本质的绝对知识,并独断地把这些抽象概念当作绝对知识;实证阶段只借助于推理和观察,以发现现象之间的不变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

与神学阶段相适应的是神权政治和军事统治的社会秩序;与形而上学阶段相适应的是抽象的民主和平等原则支配的政治制度;与实证阶段相适应的是工业社会,其中经济生活成了人们注意的中心,科学家成了社会的支配者。

孔德在《实证哲学教程》中把科学依次分为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生理学)、社会学(社会物理学)六类。

他认为,每一门科学都有其特殊的研究程序和方法,但各门科学在方法论上又是统一的。

人们都必须观察事实和现象,并通过形成定律来协调事实和现象、为此,必须采取假设、演绎和检证等方法。

孔德强调各门科学都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待所研究的事实和现象,认为人们越是从整体上认识事物就越能较完整地认识事物。

孔德把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建立起来的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称为社会学,其任务是研究和发现社会现象的“不变规律”。

社会学是最后出现的学科,也是最重要的学科,因为第一,实证哲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按照实证主义原则将各个科学部门统一起来,而只有建立了社会学,才能实现这种统一;第二,实证哲学还有实现社会重组的实践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关于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知识,后者正是由社会学来提供的。

孔德把社会学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

孔德把人性当作社会的基础。

认为决定社会的起源和性质的,是作为人性的体现的人的情感意志,也即人的本能。

人的本能有个人本能和社会本能之分,个人本能表现为利己心,社会本能表现为利他心,前者起决定性的作用,但个人本能使人趋向保守,社会本能使人具有改革精神,因此应当使二者得到调和。

孔德既反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也反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认为社会应由掌握了实证知识的管理者阶级来领导,他们起着中世纪君主和贵族的作用。

孔德的上述政治观以他的道德和宗教观为基础,认为人的最高道德责任或道德生活的最高形态就是对人类的爱和为人类服务。

对个人来说,人类是最高的存在物,具有上帝的地位,应当对之服从和崇敬。

孔德把这种崇拜人类――作为爱的化身的道德实体――的宗教称为人道教。

⑤总之,孔德用思想、情感与行动分别来说明哲学和科学、宗教和短短的、社会和政治,其中哲学是基础、政治是目的,而宗教和道德又将哲学和政治等统一起来。

他的实证主义从反对宗教神学和思辨形而上学开始,最后又回复到人道教这种独特的宗教。

四、实证主义的局限1、以唯一的“经验”做为判断一切的标准就是最大的局限。

“实证”是孔德哲学的全部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唯一骨架就是“经验”。

孔德认为“实证”就是实在的、有用的、精确的,相反,凡是虚无的、无用的、不精确的东西都是非实证的。

而确定的、实在的东西只能是来自人的感觉、来自人的经验。

经验之外的所谓理性的东西都是无法确认的,人们无法确知它的真实性,因而它不能被实证。

由此看来,除了“经验”的东西,人们无法认识真实的世界。

也正是因为这样,很多学者都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经验主义”。

2、以“经验”做为一切知识的来源,使其陷于“不可知论”的困境。

孔德认为只有“经验”的东西才能告诉人们真实的本质,“经验”之外并不存在真实的客观世界。

在他看来,色、香、味、形等经验可以感觉到的东西才是真实的,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饭那他只感觉到“味道”的真实存在,究竟在这个味道之外的“饭”是不是真实存在是不能确认的问题。

由此可见,实证哲学很容易产生唯心思想。

它反对客观物质,逃避本原问题,局限于“经验”这个小小的感觉世界里。

3、、绝对化了经验规律,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基础,在这个条件下孔德发表了“规律是经验之间的关系”这种绝对化的思想。

在孔德看来,一切规律都是由“经验”串连起来的,所有的经验现象都服从于不可改变的规律。

不难看出,孔德的经验思想又把规律绝对化起来,由于前提是“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来源和基础”,那么它就否认了存在客观规律的可能性。

实证主义哲学把“经验”绝对化,同时也绝对地否认了客观世界,这时又彻底地否定了客观规律,这种绝对化了的实证主义很难让人接受。

客观规律与理性思维都失去了根据。

4、人类智力发展规律的片面性。

孔德的“人类智力发展规律”是一种极具创新性的思维,他把无形的经验具体化,形象化,可比化,但是“人类智力发展规律”同样存在着片面性,具体说来是不具有科学的严密性。

“个人智力发展规律”、“各门科学知识发展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都被分为三个阶段:虚构阶段;抽象阶段;实证阶段。

现代心理学、自然哲学和人类社会学等都对这三种发展规律做了一定的说明,强硬地把三者的发展过程粗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不符合科学研究的严密性,它只能是反映了一个相似的侧面。

参考文献【1】(KOLAKOWSKI,L.)著《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8年5月第一版【2】(法) 昂惹勒·~克勒默-马里埃蒂著《实证主义》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第一版【3】(美)杰弗里·C. 亚历山大著《社会学的理论逻辑:实证主义、预设与当前的争论》商务印书馆 2008年3月第一版【4】周琦,江民强译《从价值论到货币论:当代西方政治理论主题的演变及实证主义思潮的兴起》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3月第一版【5】杨国荣著《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3月第一版【6】涂纪亮著《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① (KOLAKOWSKI,L.)著《理性的异化:实证主义思想史》联经出版事业公司 1988年5 月第一版 p63②涂纪亮著《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及其他》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年3月第一版 p175③杨国荣著《实证主义与中国近代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年3月第一版 p94④ (法) 昂惹勒·~克勒默-马里埃蒂著《实证主义》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第一版 p103⑤ (法) 昂惹勒·~克勒默-马里埃蒂著《实证主义》商务印书馆 2001年3月第一版 p1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