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多元化体系与民族体育项目发展研究——以土
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
RESEARCH ON SPORTS THEORY|体育理论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8902-(2021)-05-183-2-LXY高校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及评价研究李继锋(吉林化工学院体育教学部吉林吉林132022)摘要:高等学育阶段体育学科的学学群体全部都已经成年,因此,高校体育学科的学学体系构建应当重点关注学学对象的自主性、差异性特征,以及关注学学对象的基本运动需求。
在学学中渗透“健康”、“终身运动”、“终身体育”等体育运动理念,破除高校体育学科学育中存在的被动学学问题。
通过推动高校体育学科体系的分层化、专业化、选拔化建设,提升其整体学育学学水平。
帮助高校学生将体育学科的学科技能转化为终身受用的运动技能与健康意识。
实现高校体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这一学育目标。
关键词:高校体育核心素养学科体系构建学科评价前言本文将从高校体育学科构建现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从高校体育教育的使命岀发,明确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实践方向,结合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身体特征、心理特征等要素,同时,兼顾高等教育阶段体育学科发展与建设可调动的资源,提岀导向发展核心素养的高校体育学科构建与评价模式。
1、高校体育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迫切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作为《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中体现了对普通高等学校的在校学生在身体形态、技能、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评定要求。
相关体育锻炼方向的政策与标准的制定,意在全面提升国民身体素质。
而高校在读学生作为国家、社会发展与建设的可短期转化,且投入实践工作的人才储备资源,该群体的身体素质可以说直接关乎国家与社会建设发展的效率。
任何精英化的人才培养与储备战略,根本都要基于良好的国民身体素质。
于个人而言“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于国家与社会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综合素质的需求而言,普遍良好的国民身体素质,将有效保障各个社会领域高效、有序地发展。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
高校“三全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实践一、概述“三全育人”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项重要教育理念,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育人格局,以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一理念的提出,既是对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深刻回应,又是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目标的有力践行。
全方位育人:强调教育环境的整体性和协同性,倡导学校各部门、各环节、各要素形成育人合力。
这包括但不限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网络空间等多元化的教育场景,要求各类课程、活动、服务均蕴含育人功能,形成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育人环境,确保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受到积极影响和熏陶。
全过程育人:主张将育人工作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周期,关注其成长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这意味着不仅要在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等显性教育阶段实施育人,还要在新生引导、生涯规划、心理辅导、就业指导等隐性教育环节下功夫,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在学生成长的各个阶段得到有机融入和深度融合。
全员育人:倡导所有教职员工以及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育人工作,形成全员育人、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
教师不仅是专业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品格塑造的引路人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校友、企业导师等也都应承担起育人职责,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生态,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实践中,“三全育人”理念要求高校系统规划、整体设计,建立健全相应的体制机制,确保育人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实效性。
具体举措可能包括:完善顶层设计:制定“三全育人”实施方案,明确育人目标、路径和评价机制,将育人工作纳入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确保其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课程思政建设,挖掘各类课程的育人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开展教学方法创新,倡导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学习,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
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国足球协会•【公布日期】2020.08.28•【文号】教体艺〔2020〕5号•【施行日期】2020.08.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正文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印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教体艺〔2020〕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广播电视局、体育局、团委、足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团委、足协:《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已经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广电总局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中国足协2020年8月28日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行动计划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好青少年足球的重要指示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巩固和完善校园足球工作制度体系,推进校园足球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制定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1.重大意义。
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战略部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育人工程,是提高中国足球普及程度和竞技水平的基础工程,是全面推进学校体育综合改革、推进体教融合深度发展的探路工程。
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奋发向上、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实现学校体育“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作为深化教育改革,建设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举措,形成政府主导、学校主体、行业指导、社会参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校园足球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
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构建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的持续进步,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当前,高校体育教育不仅关乎学生的身体健康,更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往往只侧重于体育技能的传授和体能的锻炼,忽视了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精神的培养。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构建高校体育文化“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为高校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即将体育技能教育、体育文化教育和体育精神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教育体系。
本文将从理论上分析“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内涵和特点,探讨其在高校体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和实施路径。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对“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思,提出完善和优化建议。
本文期望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为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贡献力量。
二、“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三位一体”教育模式在高校体育文化中的构建,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教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以及体育教育学的深入研究与实践。
教育心理学强调个体在学习环境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交互作用,对“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心理层面的支撑,尤其是在体育技能的习得、运动情感的培育以及体育行为的养成方面。
体育社会学则关注体育文化在社会大背景下的功能与影响,它指出了体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如何通过“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促进体育文化与社会文化的交互融合。
体育教育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三位一体”教育模式提供了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特别是在体育知识传授、技能训练以及体育精神的培育方面,体育教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为构建高效、系统的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指导。
“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多元化的,它涵盖了教育心理学、体育社会学以及体育教育学的理论精髓,为高校体育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
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黄一帆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学生的体育技能,还要加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理念。
因此高校体育教育也开始对体育课堂进行创新教学,将课堂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引入体育教学。
通过对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的重要性探索,分析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课程教学实践的现状和问题,从而提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教师综合教学能力、建立科学的体育课程考核体系等策略来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的创新发展和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时代的发展使学生面临很多心理压力,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高校开始探索体育教学的新方式,比如利用体育课堂等APP、将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体育课堂等。
其中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广泛应用,这种方式将体育课堂内的教学和学生课余时间参加的体育活动进行结合,不仅提高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 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意义1.1 有利于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有利于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传统的体育教学,在传统的课堂中主要以教师为主导讲授理论知识,片面认为体育课程中只要掌握体育项目基本技能即可,学生也只是机械的接受知识没有过多的思考。
但是在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模式中,将学生作为主体,一切课堂内外的体育活动都将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有利于形成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1.2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体育课堂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有利于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实现自我价值,主动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和积极向上的人格品德创造,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研究一、本文概述在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已成为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此,高校必须深入实施“三全育人”理念,即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三全育人”的内涵、意义、实施路径及面临的挑战,以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三全育人”理念进行深入解读,阐述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案例分析,总结高校在实施“三全育人”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再次,本文将结合新时代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发展趋势,探讨“三全育人”理念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具体应用和实践路径。
本文还将对“三全育人”理念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科学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推动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实施“三全育人”理念,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时代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的挑战与机遇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这一时期,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变革加速推进,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创新育人模式,提升育人质量。
挑战方面,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面临着知识更新迅速、技术变革加剧的挑战。
一方面,传统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另一方面,国际竞争日益激烈,高校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适应全球化的趋势。
机遇方面,新时代也为高校教育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
国家政策的支持为高校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高校可以充分利用政策资源,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
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
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构建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构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育人体系,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构建研究,以期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是指在高校教育中,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育人体系。
这种育人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符合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本文首先阐述了“五育并举”育人体系的理论基础,分析了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通过文献综述和案例分析,探讨了高校在构建“五育并举”育人体系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结合实际情况,构建了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五育并举”育人体系框架,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高校育人理念的创新和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也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其他领域的教育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五育并举”育人理念的内涵与发展“五育并举”是中国教育传统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这五个方面的均衡发展,以实现人的全面素质提升。
这一理念内涵丰富,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现代价值。
德育是“五育并举”中的核心,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德育不仅关注个体的道德修养,更强调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能力和道德行为。
智育则注重知识的获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旨在使学生具备扎实的学科基础和创新能力。
体育则强调身体健康和运动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体育精神。
美育则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劳动教育则强调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参与劳动,理解劳动的价值和意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教育局、体育局,各地、州、市教育局、体育局,自治区直属大中专院校:根据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对我区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要求,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印发的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07〕18号)精神,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现将自治区教育厅、自治区体育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你们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认真贯彻,加强指导,作为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全面加强我区学校体育工作,切实提高广大青少年的健康素质,有效地保障青少年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均衡发展。
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应结合本《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工作状况和发展需求,提出具体的实施意见,指导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在贯彻实施过程中,要定期抓落实、抓推进、抓总结,促使学校体育工作不断深入发展。
各级各类学校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制定或修订相关的规章制度并报主管教育部门备案,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的体育工作。
二○○八年九月二十二日附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意见为贯彻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的精神,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实施意见(新党发〔2007〕18号)中提出的各项任务与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现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学校体育工作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对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学习题库
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知识学习题库(共100小题)一、单选题(50小题)1、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核心内涵是。
(C)A.高校扩大招生规模B.促进我国经济发展C.四个促进,三个基本,两个突出,一个引导D.三控,两管,一协调2、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工科类本科院校生师比是。
(A)A.合格标准18:1,限制招生22:1B.合格标准19:1,限制招生20:1C.合格标准18:1,限制招生20:1D.合格标准19:1,限制招生22:13、“新时代高教40条”是指。
(C)。
A.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B.一流本科教育宣言(“成都宣言”)C.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D.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教高函〔2018〕8号)4、在“新时代高教40条”中提到,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坚持学生中心,全面发展;坚持服务需求,成效导向;坚持完善机制,持续改进;坚持分类指导,。
(B)A.绿色发展B.特色发展C.创新发展D.质量发展5、下列哪一选项是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的二十字方针内容?(C)A.以评促评、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管理B.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评估C.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D.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代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6、按照《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教发[2004]2号),工科类本科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的合格标准为。
(C)A.3000元/生B.4000元/生C.5000元/生D.6000元/生7、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暂缓通过”的学校整改期是年。
(B)A.1B.2C.3D.48、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中,“不通过”的学校整改期是年。
(C)A.1B.2C.3D.49、“新时代高教40条”指出,____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
2023年体育类教改课题
2023年体育类教改课题
2023年体育类教改课题可能会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可行的课题方向:1.基于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体育教学改革研究: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结果,分析学生体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体育教学改革方案,以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
2.智能化体育教学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智能化体育教学系统,实现体育教学的个性化、精准化和科学化,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3.多元化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打破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模式,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如翻转课堂、小组合作、案例教学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审美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些课题方向仅供参考,具体的课题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确定。
同时,课题的开展需要遵循科学的研究方法和规范的研究流程,确保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与构建
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融合与构建摘要:目前在高校传统教学工作中,经常会有学生身体素质低、教师教育理念不良、方法单一等问题,制约着高校体育教育工作的系统化落实与高质量实施。
而将智慧体育融入到传统性的教育模式中,就能够借助线上平台、线下课堂的相互整合形式,打造出多种多样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较为活跃、宽泛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在体育技能、知识与实践操作学习方面的有效性。
关键词:智慧体育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与构建引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模式也发生了转变。
通过移动智能终端进行教学可弥补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的不足,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
移动智能终端可以打破时间与空间的局限,让学生随时随地参与体育学习,使学习模式丰富多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智慧体育和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融合意义1.能够提升课堂信息化水平智慧体育的应用使得传统性的课堂局限性被打破,可以将物理性、数字化的空间全面衔接,借助网络技术开展体育行为方面的监控工作、分析工作与测量工作。
而且在智慧体育的教育领域中还能通过先进的传感器设备对行为有着系统化的感知,便于开展教育监督工作、体育课程落实状况的管理工作等,同时还能为体育教育创新发展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通过精确性的数据信息、科学化的指导手段等,引导学生参加到相关体育活动中。
课堂教育方面还可以借助云计算智能化技术,分析处理海量的数据信息,为学生提供质量较高、美感较强的学习视频,学生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掌握标准化的体育技术动作,还能增强其体育的审美能力、综合素质。
2.能够与大学生多样化需求相符从本质层面来说,智慧体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快速性、准确性的对人们在体育方面的需求产生理解,属于高级系统化的生态工程。
新时期的学生有着鲜明个性特点,在体育锻炼方面的需求具有多样化的特征,而智慧体育和传统模式的融合,就能够结合不同学生的需求,自动化提出各种锻炼计划,使得学生选择和自身身体健康、需求较为贴近的身体锻炼方式,满足其在形体塑造方面的需求,这样在适应学生需求的同时,能够调动其参与体育学习、身体锻炼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最大程度上增强教育的效果。
构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模式
高教研究 HigherEducationResearch98教育前沿 Cutting Edge Education构建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一体化模式文/冯维胜摘要:高校开展课外体育锻炼的主要形式是阳光体育,而阳光体育大多是学生自发进行,成为制约体育深入推进的难点。
如何有效发挥课外体育各参与主体的功能优势;如何实现体育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协调;怎样处理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能否在体育部门和学校其他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共同推进体育工作等。
这些问题的处理与体育能否高效发展密切相关,并已成为当前体育开展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故此,本文提出了课内外体育一体化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外锻炼;一体化高校体育提出了“健康第一”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等新时期学校体育新理念,为改善学生体育现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各级领导非常重视,相关部门齐抓共管,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宣传动员,体育开展得如火如荼,迅速形成了体育的开展浪潮。
之后,虽然很多学校依然在开展课外体育,但是很多学校和学生的课外体育已流于形式,学校体育又回归到以前的状态,学校尚未建立课外体育的常态机制,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
1 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锻炼的现实情况有媒体对课外体育实施效果的检查发现:一些学校尚未摆正体育的位置,课外体育处于“嘴上重要,手上次要”的境地;地方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缺位,课外体育往往沦为应付检查的“现场秀”,而且缺乏负责体育的专门部门和专职人员;长期以来形成的重视考试科目,忽略非考试课程的应试观念,导致体育与其他课程关系不协调;学校体育关注特长生,轻视普通学生;重体育竞赛,轻课堂教学和日常活动;重提高,轻普及等,形成了“锦标至上”的局面。
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课外体育内部不协调,学校体育与外部关系不和谐,处理上述问题需妥善协调课外体育的内外部关系。
目前国内尚未对课外体育明确界定,存在对课外体育的实质理解不准确,不知在工作中如何开展等问题;尤为突出的是,与课外体育开展实践相比,理论研究却落后于实践现状,总体上存在侧重对策研究,忽视基础研究的现象,理论研究滞后的问题非常突出;而且已有研究多关注课外体育的作用和意义,开展新的体育项目拓展课外体育内容,以及开展课外体育的学校个案介绍等。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作者:张伦厚来源:《当代体育科技》2016年第36期摘要: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担负着衔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乃至终身体育顺利转型的重要任务,体育课程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将对学生的体育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产生直接影响,且整个教学活动的目标及进程也是根据教学评价体系来制定的。
该文采用查阅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分析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将目前的传统体育教学、健康测试、课外锻炼3个独立的高校体育活动结合起来,研究构建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三位一体”评价体系,希望对建立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评价体系及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与帮助。
关键词:体育与健康三位一体评价体系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6)12(c)-0080-0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终生坚持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
”高校体育教学理当遵循这一指导思想,并同培养大学生从事终身锻炼的长远目标有机结合,拓宽思路,促进体育与健康的教学改革。
高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担负着衔接学校体育向社会体育乃至终身体育顺利转型的重要任务。
也就是说,高校体育教学不仅要促使学生身体健康,掌握运动的基本知识及其技能,还要增强他们的心理健康,增强社会适应性以及培养他们运动参与的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不但要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学会并掌握健身的方式、方法,还要重视学生个性培养,且要力求改变传统的体育课程评价缺少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把过程性的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程度、参与锻炼的频率以及健康测试的结果等纳入学习成绩评定的范围,并有师生共同参与评价主体,只有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才能进一步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学习与锻炼。
1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现状体育教学的课程评价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而是一种教学的手段,是一个过程的评价,在教学评价中,评价体系应既能够反映教学效果,又能培养他们健身习惯的养成,以达到帮助他们自觉健身的长期目标。
2010-2015年国家社科立项项目-体育学
序号 4 55 1 2 3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项目名称 体育人类学理论与方法研究 体育学研究生教育质量测评体系研究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创新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 建设体育强国进程中非营利体育组织统筹发展研究 完善我国运动员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体育强国目标下的我国区域体育发展战略研究 促进体育强国与全民健身运动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特色体育体制与中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 提升我国体育文化软实力核心问题研究 北京奥运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研究 修订我国体育基本法的理论与方案研究 新农村体育可持续发展与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研究 近现代湖南体育人才群体及其体育思想研究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体育发展科学化研究 体育教育训练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研究 建设体育强国战略选择与实施重点问题研究 体育运动中个体社会资本的生成及其作用研究 中国足球问题的困境及振兴策略研究 促进我国体育非营利组织健康发展研究 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市民社会心理调查研究 全民健身与女性休闲健身文化推广普及研究 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促进湘鄂渝黔边区农村妇女健康研究 全球交往视野下的运动健身文化的国际比较研究 我国民族民间体育的文化本源及当代诉求问题研究 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体育公共服务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我国节庆体育与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协调发展研究 城市居民体育消费水平综合评价实证研究 我国退役运动员人文关怀与可持续生计模式相关政策研究 促进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和旅游产业互动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刑事犯罪解决机制研究 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社会责任的法学研究 完善我国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体教结合”模式研究 我国阳光体育推广模式实证研究 我国城市学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管理模式研究 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亚欧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流变比较研究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探究
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探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其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身体素质的重要环节。
当前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课程设置单一、教学手段陈旧等。
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倡导终身体育理念,有必要对高校体育教学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旨在通过探究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进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
【字数:235】1.2 研究意义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校体育教学是学生终身体育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促进全民健身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养水平,为他们建立终身健康意识和运动习惯奠定基础。
高校体育教学的研究可以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校体育教学也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通过研究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和问题,可以为教育教学体制的改革提供实际依据和建议,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进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终身体育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探究,深入了解如何将终身体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在校园生活和未来职业中都能保持身体健康和积极的运动习惯。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探讨终身体育的概念及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意义;2.分析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挖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3.探讨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4.探讨影响高校体育教学的因素,从多角度分析影响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效果;5.提出相关策略建议,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推动终身体育理念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深入发展。
通过本研究,旨在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提供有益借鉴,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的不断完善和提升,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身心健康的提升做出贡献。
积极探索高校体教新途径 全面落实“金课”建设
积极探索高校体教新途径全面落实“金课”建设【摘要】高校体教新途径探索的必要性在于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升教学水平;“金课”建设的重要性则在于推动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创新体育课程设置,加强科研力量,开展科技创新,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和完善评价体系,进一步推动“金课”建设,实现高校体教新途径的全面落实。
全面落实“金课”建设将为高校体育教学提供更多优质资源和支持,有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促进教学改革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高校体教新途径将在创新和发展中不断迈进,为推动高校体教事业迈上新台阶,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关键词】高校体教新途径、金课建设、创新、综合素质发展、科研力量、科技创新、教学质量、教师队伍建设、评价体系、改革发展、重要意义、发展前景。
1. 引言1.1 高校体教新途径探索的必要性高校体教新途径探索的必要性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今社会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人们对于体育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需要更加创新和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来满足学生的需求。
随着“金课”建设的提出,高校体育教育也需要不断探索新的途径,以适应这一新的发展趋势。
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吸引更多学生参与体育教育,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高校体教新途径的探索也可以促进体育科研力量的发展,推动“金课”建设的成果转化,从而实现教学和科研的良性循环。
只有通过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为高校体教改革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动力。
1.2 “金课”建设的重要性“金课”建设是高校体教新途径探索中的重要方向,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金课”建设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迫切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通过“金课”建设,可以借鉴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是“金课”建设是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
基于OBE理念的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作者:卢嘉欣王丽芳殷剑侠马德康杨嘉芊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3年第12期[摘要]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既要坚持“强化基础,增强能力,开拓视野,提高素质”的原则,做好“预本衔接”,又要在“多元一体”格局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以体育人、以体化人、以体树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审美,培养学生“五个认同”意识。
本研究根据OBE教育的培养目标、学习成果、能力素养、课程模块、课程设置、课程实施、成果评价的反向设计理念,尝试构建多元化的、体现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自身特点的课程体系,新的课程结构突出“目标导向、实践取向、知行结合”特点,构建以“文化知识教育为基础、专业知识教育为导向、实践教学为抓手、思政教育为支撑”的“四维一体”的“通识+专业+实践”完整课程体系结构。
[关键词]OBE 民族预科课程构建基金项目:2022年陕西省社科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课题(项目编号:2022HZ0110)。
引言普通高等学校少数民族预科教育是我国当前培养优秀少数民族人才、为民族地区建设和国家发展输送新鲜血液的重要形式,它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输送新鲜血液,为加快培养少数民族地区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加快民族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在坚持“多元一体”的格局下,充分发挥体育学科的独特育人作用,以体育人、以体化人、以体树人,塑造健康体魄、健全道德品质、净化心灵审美,培养学生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理念,意义深远。
本研究基于成果导向理念,遵循“教育应该提供学生适应未来生活的能力”的教育理念,从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出发,以最终目标(最终学习成果或顶峰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构建体育院校民族预科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学生个体差异性,进行针对性评价,通过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明确把握,为学校和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参考。
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
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一、本文概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思政的提出与实践,成为了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内容体系与建设路径,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阐述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包括其产生的背景、理论依据以及与其他教育理念的关联。
本文将构建体育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明确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文将提出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路径,包括政策支持、师资培养、教学资源开发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的措施,以期为学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提供具体可行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学校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其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体育实践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这种理论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体育课程思政强调体育的育人功能。
体育课程不仅是锻炼身体、提高运动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拼搏进取、自尊自信等优秀品质的重要途径。
通过体育课程思政,可以让学生在体育实践中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体育课程思政体现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
在体育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可以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达到“以体育人”的目的。
这种教育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体育课程思政体现了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往往只注重运动技能的传授和身体素质的提高,而忽视了德育的重要性。
而体育课程思政则强调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通过体育实践来培育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实现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内涵在于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体育教学活动相结合,通过体育实践来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优秀品质,体现了“以体育人”的教育理念和体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
2024年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四篇)
2024年体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体育课的教学模式与理念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以往,体育课通常遵循固定的流程,即准备、基本、结束三个部分,且教学方式多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接受。
然而,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则更加注重实效,以学生为本,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以下是我对体育新课程理念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新课程强调“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致力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整体健康水平。
通过构建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多元化领域,课程真正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并将增进学生健康作为课程实施的核心目标。
这一指导思想不仅为体育教师指明了方向,也对传统的以竞技为主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二、新课程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以往,我们较少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往往只关注教学内容的传授。
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率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通过创新的教学组织方法,激发学生的运动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体育知识的同时,对体育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将其作为终生的习惯。
三、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新课程标准始终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置于核心地位。
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教师应发掘学生的优点,为他们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
随着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发展。
日趋完善的体育课程标准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为体育教师的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指导。
通过一学期的体育课学习,我深刻感受到体育带给我们的美好心情和必要健康。
体育课不仅让我们充分享受生活、放松自己,还能陶冶我们的情操、激发我们的学习热情、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会生活。
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
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的现实意义[论文摘要]民族体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集娱乐健身和教育等功能为一体。
在我国高校开展民族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要求,不但能丰富体育课程体系和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而且对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高校民族体育教育民族体育是以汉文化为主体,融合其他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文化形态,反映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
它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具有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等特征,并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至今,对我们的现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如今,我国高校日益重视民族体育的丰富内涵,并赋予其与现代体育相辅相成的教育意义。
民族体育所蕴涵的宝贵价值也伴随着它在高校的普及而越发重要。
一、符合高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要求国家体育总局颁发的《关于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广泛开展民族体育活动,是群众强身健体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民族体育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所含的健身娱乐价值和教育功能,符合高校体育工作发展的要求,这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
高校是大学生形成体育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开展民族体育教学,能有效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有益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并为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奠定基础。
另外,民族体育活动对场地、器材要求不高,可因人因地进行相应调整,在目前教育经费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民族体育活动可以弥补我国现有教学条件不足的缺陷。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和体育观念的改变,更多的西方体育如高尔夫球等被国人所青睐,民族体育则遭到一定程度的冷落。
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民族体育的作用,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民族体育。
高校有高素质的教师与学生队伍,完整的体育教学体系,这些资源优势为民族体育进入高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如近年来广西民族大学根据民族体育发展的需要,在开设武术的基础上,增设了龙舟、抢花炮、珍珠等传统民族体育课程,深受学生欢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以土家族竹马球 为例
Re s e a r c h o n Co n s t r u c t i n g Di v e r s i ie f d S y s t e m o f t h e Co n t e n t o f Co l l e g e S p o r t s
t r a di t i o n l a s p o r t s o f e t h n i c mi n o r i t i e s i n Chi n a.
K e y wor ds :Z h u ma B a l l ;d e v e l o p me n t ;d i v e r s i i f c a t i o n
中图分类号 : G 8 o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0 2 5 6 ( 2 0 1 5 ) 0 8— 0 0 0 9— 2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0 0 5—0 2 5 6 . 2 0 1 5 . 0 8 . 0 0 4
理 的运用踢 、 拦、 运、 控等各种 复杂技术动作并通过团队有效 的 战术配合在规定 的时间 内以将球踢进对方球 门为 目的 , 是一项 集 速度 与技巧于一身 的民族传 统体育项 目, 具有较强 的趣味性 和娱 乐 性 … 。
解放初期 , 我 国南 方 少 数 民族 偏 远 地 区经 济 落 后 信 息 闭
Te a c h i n g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o f Et h n i c S p o r t s Pr o g r a m
— —
T a k i n g T u i i a Z h u m a B a l l a s a n E x a mp l e( A B a m b o o S t i c k
守 门员在 内共有 5名 队员 出场 比赛 , 比赛时间为 4 0分钟 , 分 为 上下半场 , 各2 o分钟 , 中间休息 时间为 1 O分 钟。比赛用球外 形 为圆形 , 外用皮革或者藤条编 制而成 , 内装 球胆或者海绵 等
填充 物 , 目的是 为 了增 大 球 的 弹性 。有 些地 方 还 会 在 球 的 表 面 画上具有少数 民族风情的图案或织锦 , 以达到美化 的效果。
U s e d a s a T o y H o r s e )
陈 兵
Ch e n B i n g
摘 要: 将“ 竹马球” 引入 高校体 育教 学既可以丰富高等 院校体育教 学 内容 , 构建 高校体育教 学 内容 多元化 体 系又能够较好 的推动我 国 少数 民族传 统体 育的发展 , 提 升 学生对我 国 少数 民族传 统体育 项 目的 了解
比赛开球前 , 各 队站在 己方 半场 , 裁 判鸣稍后 比赛正式 开 始, 两队通过球权 的争夺来 轮流进攻和 防守 , 运动员在场 上稍 不留神球权就会被对方抢走 , 进攻 中断立即转入 防守 。进攻者 边踩着竹马 , 一边控制球 , 通过娴熟 的个人技术和有效地 团 队配合将球打进位于对方半场球 门内 即为得一分 。在 比赛 规
程度。
关键词 : 竹马球 ; 发展 ; 多元 化
Ab s t r a c t :I n t r o d u c i n g Z h u ma B a l l i n t o c o l l e g e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c a n e n ic r h t h e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o f p h y s i c l a
e d u c a t i o n i n i n s t i t u t i o n s o f h i g h e r l e a r n i n g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d i v e r s i i f e d s y s t e m o f c o l l e g e p h y s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t e a c h i n g c o n t e n t c a n h e l p p r o m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o f s p o r t s o f e t h n i c mi n o r i t i e s a n d e n h nc a e s t u d e n t s u n d e r s t nd a i n g o f t h e
1 项 目 介 绍
“ 竹马球” 顾名思义 就是踩 着竹马 踢足球 , 是西方 现代体
放一个球 门, 球 门的规格为宽 2米 , 高1 米, 与3 V S 3小型足球 比赛 的球 门大小接近。
. 2 比赛 规 则 育 与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结合的产物 , 在 我国湖南和湖北少 数民 2 族地 区较为盛行 。比赛时需要运动员站立在竹马上 , 熟练和合 竹马球 比赛要求在规定的场地 上进行。比赛时双方包括
塞, 基础路政设施还不健全 , 再加上 当地气候湿润 , 雨水较 多因 此人们 在出门淌水过河时 十分不方便 。老百 姓为 了在不 弄湿
自己的衣服的前提下顺利通过这些河流小溪 , 便在两根长度相 当的竹 竿上绑上脚蹬 , 用双手抓住竹杆 , 双脚踏在脚蹬上 , 手脚 相互配合通 过。因为这种 自制 的交通工具 的原材料是竹 子因 此便称之为“ 竹马” 。随着社会 的进 步 , 时代 的发展 , 在党 中央 的领导和关 怀下少数 民族地 区的经济条件 和生活水平 日益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