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制盆地复原古构造图的若干问题的讨论
浅谈古隆起地貌的恢复和分析方法
示的前积结构直接估算沉积古水深的变化, 从而较准确 地恢 复 当时 的沉积古 地貌 特征 。由此 可见 , 进行 古地 貌 恢复, 从沉 积学 方面 人 手是 一 个 重 要途 径 , 盆 地 进行 对 古地 貌恢 复 , 积学 分析方 法是 主要 的[ 沉 1 ¨。 清晰 的地震 资料 是 进行 平 面 古 隆 起形 态 恢 复 的重 要基 础 。选 定代 表某 一 沉 积层 的地 震 反射 轴 进 行 三维 空 间上 的追 踪对 比和拉平 , 复下伏代 表古 隆起 顶界 面 恢 的起伏 分布 , 造 当时 的古 地貌 。所拉 平 的沉积层 与下 再 伏 代 表古 隆起顶 界面 之 间的地层 厚度 较大 时 , 还需 要对 这 部 分地层 的压 实差异 进行 校正 。 如选择 某剖 面进行 塔里 木 某 隆起 T7 面古 地貌 4界 恢 复 时 , 据沉 积相 和地震 剖面上 的前 积层 反射结 构估 根 算 古水 深 ( 23 , 积层 与 上覆 地层 产 状之 间 的分 隔 图 、)前 面作 为原始 沉积 均衡 面 , 而恢 复出 当时 的古 隆起 形态 进 和古地 貌特 征 。利 用 这 种 方 法 , 以恢 复 T7 可 4界 面上 的古 隆起形 态 。 通 过 以古隆起 被 淹没前 的形 态恢 复 , 我们 可 以 了解 隆起带 T7 面沉积期 古 隆起 的构 造古 地 貌分 布 。这 4界 些 构造 古地 貌 的变化可 反 映出剥蚀 末期 的古 隆起形 态 , 与剥蚀 量分 布 图对 比可 为岩 溶 储层 的发 育 分 布 提供 勘 探 预测 。同时 , 积期 的古地 貌对 沉积 相 的分 布具 有重 沉 要 的控 制作 用 。特 别 是 T 4界 面 的 古 地 貌 分 布 , 有 7 对 利 的礁体 和 浅滩相 的分 布预 测具 有重 要 的意义 ( 4 。 图 ) 如图 4 示 , 所 古隆起 高 部 位 可进 一 步 划 分 出 断隆 高 地 、 断 隆平 台及 台地边 缘斜坡 区 , 这些部 位是 有利 于岩 溶储 层发育的有利相带 ; 从高隆区向洼陷区过渡发育有陆架 斜坡 和浅 水低 隆起 平 台 , 也是 有 利 于 储层 形 成 的 区域 ;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
烃源岩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当时的古地理环境、沉积作用、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控制了烃源岩的发育特征和生烃潜力。
烃源岩控制因素
04
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
通过地震勘探获取的地震反射信息,对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的深层构造特征进行详细解析。
地震剖面解释
地质构造演化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参考文献2
参考文献3
参考文献
THANKS
感谢观看
பைடு நூலகம்
古地理环境
新元古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位于一个古地理环境相对稳定的地区,周边有多个陆块拼贴、碰撞,形成了复杂的构造形态。
沉积相
新元古代时期,塔里木盆地经历了多期次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多种沉积相,包括陆源碎屑沉积、碳酸盐沉积、红层沉积等。
新元古代古地理环境与沉积相
新元古代烃源岩发育特征与控制因素
新元古代时期,塔里木盆地内形成了多套烃源岩,其中以海相烃源岩为主,但也有部分陆相烃源岩。这些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较高,有利于烃类的生成和聚集。
通过对深层烃源岩的地球化学分析,发现其主要为腐泥型和腐殖腐泥型,具有较好的生烃和储油性能。
研究不足与展望
本次研究主要基于地质资料和地球化学分析,缺乏对深层烃源岩的物理性质和生烃机制的深入研究。
需要进一步开展深层烃源岩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生物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以更深入地了解其生烃和储油性能。
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的构造演化、海平面变化和烃源岩发育的关系,为寻找深层油气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资源潜力估算
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及评价
05
结论与展望
主要研究结论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环境为陆缘海沉积环境,主要发育了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
古地貌恢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切割丝 自身的刚性 等原因 ,上下导丝模导头与切割丝的倾斜会产生误 差 ,改硬丝为半硬 丝或 软丝进行 加工可减少 因切 割丝刚性 引起 的误 差 。④由于锥度切割时排屑困难 ,导头部的切割 丝拖动力较大 ,容易
[ 沈 洪.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及 走丝 系统 的现 状和 发展 Ⅱ. 工 3 ] 低速 】 电加
割相比低的多,尤其是在锥度很大的情况 下,差别更大。主要是 由于
锥度加工时排屑困难 、 削液的环境不理 想,电参数不合理 等多方面 切 的原 因造成的。以下为从实际经验中 , 针对锥度切割时的具体情况总 结 出来的一些加工要点 :①固定锥度切割前首先要分析零件的锥度 , 判断是否在机床允许的锥度切割范围之 内,若不在范 围之 内可以根据 具体机床 的型号 ,改进部分机床部件结构或购置 专门的机床套件。② 改善喷流状况 ,使用专用喷嘴。采用大开 口朝上增加喷流流量 ,采用 闭合加工 法 , 小z 减 轴高度 ,尽量使两喷嘴之间的距离最小 。③ 由于
断丝 ,因此 ,必须降低加工能量 ,增大放 电间隔时间 , 增加加工中的
平均 电压。
参 考 文 献 【 冯 勇刚 ,谭平 宇. 走 丝 线切 割 加 工 工 艺覆 操作 技 巧 口. 具 工 1 】 慢 】 模
业 .20 0 2.1 2
【 狄 士春 慢 走 丝 电火花 线切 割加 工 断丝 原 因分析 及处理 团. 工 2 ] 电加
长,能够将所有的高位削平并且把地位填平。这种假设是理论上 的, 实际中最后是不平的 。如何尽 量的符合实 际情况 ,这就需要 做背景 校 正。背景校正的参数与 ( 从恢复层到标准层 ) 的沉积时间有关 ,沉积 时间越 长,这个系数就越小 ,反之就越大。如公式 :上 =y + ; 七 其中 :Y 是沉 积后的标准层深度 ;k 为背景 校正系数 ( 者说 补偿系 或 数 ), 是一个经验值 ( 因为地层沉积 的不可模拟性 ,只能通过试验求 取 );d 0 贝是基于层拉平技术恢复出的古地貌 。本地 区所选 的背景 校
盆地分析7平衡剖面复原挤压构造为例
盆地的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密切相关,通过 对盆地的平衡剖面复原和挤压构造分析,可 以为油气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指导。
探讨挤压构造形成机制
挤压构造是盆地中常见的构造类型, 通过对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可以深入 了解盆地的构造特征和动力学背景。
研究意义
01
深化对盆地构造演化的认识
通过对盆地的平衡剖面复原和挤压构造分析,可以深化对盆地构造演化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深入开展三维构造 研究
随着三维地震资料的不断丰富 和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挤压构造 的空间展布和几何形态。
加强构造动力学研 究
目前对挤压构造的研究主要侧 重于几何学和运动学方面,对 动力学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未来可以加强构造动力学研究 ,探讨挤压构造的形成机制和 驱动力来源等问题。
03 平衡剖面技术
平衡剖面原理与方法
平衡剖面原理
基于物质守恒定律,通过几何学和运动学原理,将地层变形前后状态进行恢复与 对比,从而揭示构造变形过程。
平衡剖面方法
主要包括正演模拟法、反演模拟法和综合分析法。正演模拟法通过设定初始条件 ,模拟构造变形过程;反演模拟法根据已知地质资料,反推构造变形历史;综合 分析法结合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源信息,进行综合解释。
04 挤压构造识别与复原
挤压构造类型与特征
逆冲断层
01
断层面倾斜,上盘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主要由水平挤
压形成。
褶皱构造
02
岩层在侧向压缩应力作用下发生弯曲的现象称为褶皱,褶皱能
直观地反映地壳的水平收缩。
挤压盆地
03
挤压盆地是在地壳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盆地,通常具有不对
称的构造形态。
挤压构造识别方法
结合数值模拟方法 进行验证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收稿日期]20050305 [作者简介]吴丽艳(1976),女,1997年大学毕业,博士生,现主要从事层序地层学及隐蔽油气藏研究。
浅谈我国油气勘探中的古地貌恢复技术 吴丽艳,陈春强,江春明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北京100083) 晏佳,李华,杨晓东 (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华北事业部,河北任丘062552)[摘要]古地貌对层序的形成与发育以及储层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地貌的恢复可以有助于识别储层发育与分布特点、判断古地理环境、古生物分布以及构造演化特征等。
对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和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并以实例说明了油气勘探中古地貌恢复技术的应用。
[关键词]古地貌;沉积学;层序地层学;油气勘探[中图分类号]TE1211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4055902古地貌的研究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目前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内得到应用[1~5]。
我国通过研究地貌寻找油气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真正重视构造地貌的研究,注意储油构造在地貌上的反映,取得了一些成果,如华北油田古潜山油气田的发现、与古生代碳酸盐岩有关的鄂尔多斯盆地大气田的发现[6]、陆相裂谷盆地的渤中凹陷西斜坡区的研究[7]、断陷盆地内的沾化凹陷孤北洼陷古潜山研究[8]等等。
其所进行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进行油气田古地貌恢复、划分古地貌单元、分析古地貌对储层分布的影响,从而进行有效的有利油气藏带预测。
1 古地貌恢复技术方法探讨最近年来,常用的古地貌恢复方法有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9]、回剥和填平补齐法[6]、沉积学分析法以及层序地层学恢复法(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法)。
残留厚度和补偿厚度印模法,回剥和填平补齐法这两种古地貌恢复方法在早期曾经得到广泛应用,是比较传统的古地貌恢复法。
但在近几年的应用中,已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导致古地貌恢复必然存在相当大的误差。
目前常用的是沉积学分析法以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恢复法,下面是对这2种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二、盆地分析内容 (一)多手段进行盆地背景分析 指导理论: 指导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或其他大地构造理论手段 重力、磁力、电法、地震、 重力、磁力、电法、地震、钻孔测井等地球物理方法 盆地形成机理和盆地中的重大动力事件,如伸展、 盆地形成机理和盆地中的重大动力事件,如伸展、挤 断陷、 压、断陷、拗陷 确定盆地成因类型及进行对比 (二)利用多种资料进行年代地层学研究 方法:古生物学的、同位素测定、古地磁、 方法:古生物学的、同位素测定、古地磁、地震反射 剖面、沉积旋回和测井资料。 剖面、沉积旋回和测井资料。 目的: 目的:①建立成因地层单元或等时地层单元 建立地层序列—成生联系和特征 ②建立地层序列 成生联系和特征 确立地层格架—地层的空间关系 ③确立地层格架 地层的空间关系
2011-7-14 3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一节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要素)
八、特殊沉积体的基本参数 如石油地质学:生、储、盖;热演化指标;油 气地球化学的若干指标等。 如煤地质学中的煤质、煤岩参数; 古地热(温)参数; 煤体参数(厚度、分带); 砂体参数(厚度、分带); 涉及盆地形成演化的关键指标等等。
2011-7-14 4
第二章 盆地分析的基本参数和思路
第二节 盆地分析的整体思路及内容
一、总体思路 关键思路: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沉积规律、 沉积规律、 关键思路: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沉积规律 相分析、成矿特征——从全盆地着眼 从全盆地着眼——演化史、充 演化史、 相分析、成矿特征 从全盆地着眼 演化史 填史、成藏史。 填史、成藏史。 (一)整体分析: 即把盆地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系统,个别要服从整体。 如单个剖面局部区的特点,要从全盆地着眼进行研究, 为沉积体系和体系域配置打下基础。 (二)古环境和古构造结合分析—盆地分析的基本内容 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沉积矿床的基本因素,如煤、 古环境和古构造是控制沉积矿床的基本因素,如煤、 石油。 石油。 盆地分析大量工作—再造古环境 再造古环境, 盆地分析大量工作 再造古环境,沉积体系重建 古构造又控制古环境和古地理,因此, 古构造又控制古环境和古地理,因此,两者应结合起 2011-7-14 来,不能孤立地去分析。 5
大地构造学若干常见问题答疑(1)
大地构造学若干常见问题答疑(1)胡经国一、大地构造学研究内容和方法1、变形研究变形研究,是指通过对构造运动所留下的形迹(如褶皱、断裂、面理、线理、变质构造、变质矿物)的研究,寻求地壳与岩石圈运动的力源问题。
2、地质体成因研究地质体成因研究,是指研究地层地质体、变质地质体、岩浆地质体、火山地质体等的形成、演化及构造就位过程。
3、壳幔构造和动力学研究关于壳幔构造和动力学研究,目前能够作为大地构造学理论立论基础的地球动力学理论主要是重力均衡和壳幔分异与对流。
4、地球演化史研究地球演化史研究,是指研究以前地球演化的发展历程与趋势,推断地球演化将来的发展方向。
二、大地构造学主要任务大地构造学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全球及大陆动力学研究,为矿产资源、地质灾害和环境评价建立动力学模型。
大陆动力学(Continental Dynamics)这一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已经获得的资料表明大陆与大洋岩石圈乃至上地幔的结构不同。
大陆岩石圈的生成、保存和消失过程,要比板块构造学说所阐明的大洋岩石圈的生长和消亡过程复杂得多。
因此,有必要针对大陆的独特情况和亟待解决的大陆基本科学问题开展研究,建立大陆动力学理论。
美国国家大陆动力学研究的科学目标有:大陆的成因与演化、大陆地幔、地震和板块边界的相互作用、岩浆和火山系统、大陆岩石圈的变形和活动性、气候和全球变化的地球系统的历史、沉积盆地、地壳与水圈的相互作用等。
一般认为,大陆动力学研究有两个支柱手段,即:野外实验室和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观测台网。
大陆动力学是地球动力学的构成部分。
地球动力学(Earth Dynamics)是地球构造演化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
它是在文献中经常出现的一个名词,常常与某些代表特定地质过程的名词连用,例如,化学地球动力学、成矿作用地球动力学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对地球动力学这一概念尚无一个明确而统一的定义。
根据不同学者引用这一名词的背景,似乎可以把地球动力学理解为地球上地质过程的动力学机制的统称。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其对层序样式和沉积特征的控制
在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储层是主要的油气储层之一。根据岩性、储集 空间和流体性质等特征,可将奥陶系储层分为多种类型,如石灰岩储层、砂质储 层等。这些储层的结构和特征差异较大,但都具有一定的连通性和渗透性,为油 气的聚集和运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部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奥陶系风化壳岩溶古地貌与储层特征的关系
1、层序样式:研究区古近系层序样式主要表现为低位域、海侵体系域和高 位域三个主要单元。其中,低位域对应于坳陷早期的剥蚀和准平原化阶段;海侵 体系域对应于坳陷中期的海平面上升和广泛的海侵;高位域则对应于坳陷晚期的 构造抬升和河流下切阶段。这些层序样式与地壳运动、古地形环境和沉积特征密 切相关。
2、沉积特征:琼东南盆地古近系沉积物中的陆源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具 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陆源碎屑岩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局部隆起区,而海相碳酸 盐岩则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和坳陷区的深水部位。这些沉积特征的变化规律对古 地貌恢复起到了重要影响。
背景
琼东南盆地位于中国南海北部,是一个大型含油气盆地。其地理位置优越, 资源丰富,是中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然而,由于多期构造运动和气候变化的 影响,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及演化过程复杂多变,给油气勘探和开发带 来了很大的困难。
控制因素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的主要控制因素包括地壳运动、古地形环境、 沉积特征等。
未来研究方向和前景
琼东南盆地古近系古地貌恢复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因素的复杂问题,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未来研究方向可包括:1)深入研究地壳运动、古地形 环境、沉积特征等控制因素的具体作用机制;2)加强古近系层序样式与油气储 层关系的深入研究;3)探索利用数值模拟等方法模拟古近系古地貌恢复过程的 可能性;4)结合地球物理勘探、数值模拟等技术手段,提高对琼东南盆地古近 系油气勘探效果。
古地貌恢复方法及其优缺点
关键 词 : 古地 貌 ; 复 方 法 ; 究现 状 ; 缺 点 恢 研 优
古 地 貌 是 多 种 矿 产 资 源 的 有 利 富 集 场 所 ,尤其 是 油 意 差 异 构 造 运 动 造 成 古 地 貌 变 化 的 不 同 。 盆 地 是 整 体 若 气 资 源 得 以 储 存 的 宝 地 。 些 年 来 , 国 发 现 的 大 型 古 地 并 且 均 匀 沉 降 , 形 成 的 古 地 貌 与 原 始 古 地 貌 差 异 较 小 , 近 我 则 貌 油 气 田 , 如 鄂 尔 多 斯 大 气 田 、 里 木 油 田 以 及 渤 海 湾 如 果 构 造 运 动 强 烈 , 保 留 下 来 的 古 地 貌 与 原 始 古 地 貌 比 塔 则 盆 地 的 任 丘 油 田 、 和 庄 油 田 、 西 油 田 、 北 古 潜 山 油 差 异 较 大 , 以 古 地 貌 的 形 成 于 构 造 运 动 的 强 度 有 直 接 义 桩 华 所
当 不 错 的 成 绩 。 我 国 油 气 资 源 的 勘 探 和 开 采 做 出 了 巨 资 料 ,制 作 平 衡 剖 面 ,综 合 分 析 古 地 貌 特 征 。由于 精 度 问 对
大的 贡 献 。
题 , 古 地 貌 精 细 恢 复 中 ,地 震 资 料 只 能 作 为 参 考 。 于 在 对
古 地 貌 的 研 究 起 步 于 2 0世 纪 50年 代 , 要 是 在 古 地 以 先 利 用 地 震 和 测 井 、 井 资 料 , 期 制 作 残 余 构 造 图 , 主 钻 前 貌 的 野 外 描 述 和 地 貌 年 龄 的 恢 复 方 面 的 研 究 。 国 古 地 并进 行 视厚 度 校 正 , 次,应 用 盆 地 模 拟 软 件 BasinMOd 我 其 貌 的 研 究 工 作 起 于 20世纪 70年 代 , 目前 为 止 取 得 了相 1 到 D进 行 单 井 埋 藏 史 模 拟 和 压 实 恢 复;最 后 ,结 合 地 震 解 释
古环境分析中若干问题讨论
薄 片分 析是 在单 偏光 下 直接分 组 统计 所测 颗 粒个 数 , 以求 不 同分组 颗 粒 的百分 含量 。 经过 大量 的实验 分 析 表 明 , 要 观测 细 心 , 作 得 当 , 结 只 操 其 果 可 以信 赖 。粒 度分 析测 得 的是碎 屑 颗粒 的数 量 百分 比 , 由于 杂基 的存 在 , 在应 用各 组 频数 绘 制 曲 线 图件 之前 ,必 须进 行杂 基 的校正 。其 基 本 原理
好 的记 录了陆 地气候 的变 化 ,能够反 应 陆地 系统
试技术不过成熟 , 目前采用较多的仍然是 x衍射 定 量 分析 法 , 由于影 响 因素较 多 ( 品 的 制备 、 样 样 品的代表性等 ) ,常常会对分析结果产生较大影 响。因此 , 其精度 只相 当于 半定量 水平 。 ④在 伊利
石结 晶度的测 量 中,由于不 同仪器 条件 的差 异 , 不 同实 验 室 测 定 的伊 利 石 结 晶度 数 值 难 以进 行 对
比, 上很 难统 一 _。 认识 3 ]
2 粒度分析
21 粒度 分析概 况 .
粒度 分析 的 目的是判 别碎 屑岩粒 度 的大小 和 粒度 分 布 ,粒 度大小 及 分选性 是搬 运能 力大 小 的
地貌、 搬运过 程 中介质 的差异 、 运过程 中发生 的 搬 分 异沉 积等 因素 ) 的影 响 , 在利 用粘 土矿 物分 使得
0 引 言
古 环 境分 析 是 沉积 学 研究 的一个 重 要 内容 , 科 学 、合 理 的重建古 环境 对 于我们 寻找 能源 矿产
有 着重 大 的理 论 意义和 现实 意义 。本文 将针 对在
[ 摘
要 ] 针对古环境分析 中的常用的粘土矿物分析、 粒度分析和古水流向分析进行讨论 , 分 析 它们 各 自在 古环境 分析 中的的 应 用现 状 和 需要 注意 的 问题 ,论述 了古环境 分析 中 易被人 们 忽视 的 问题 , 出了古环境 分析 中应根据 具 体 的地质 背景 , 指 结合各 种 方 法本 身的特点 , 量客 观 真 实的再现 古环 境 。 尽 [ 键 词 ] 粘土 矿物 分析 ; 关 粒度 分析 ; 古流 向分析 [ 中图 分类 号 ]T 3 [ 献标识 码 ]B [ El2 文 文章 编号 ]17 _ 4 ( 1)5O0 3 629 32 00 一16 9 0
构造盆地编图系列
盆地构造研究编图系列一、盆地分析编图方法概述为了对赋存有煤、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地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研究,为了查明这些能源矿产的形成条件和赋存规律,以作出合理的工业评价,就应当根据地质勘探过程中根据野外观察和各种普查勘探工程与手段所获得资料,编制出一整套盆地分析图件。
目前,包括煤盆地在内的沉积盆地分析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一套理论、概念和术语、分析流程和方法,而与知识赢得一整套编图方法也已成龙配套,日趋完善。
盆地分析编图方法是在沉积岩石学,沉积学和盆地分析等学科发展中不断积累和完善起来的。
早在1836年,J.Phillips首次编制了石炭纪一个统的岩相分析图。
1862年,Hull根据野外观测结果编制了厚度等值线图,用以反映英国石炭纪碎屑岩和灰岩厚度的消长关系,并详细讨论了等值线图的编制和使用方法。
1913年,A.W.Grabau编制了岩相图,用阴影图案来表示低层单位的区域变化,如海陆性质等。
1938年,A.Gressly在研究瑞士保罗山和法国东部侏罗纪地层时发现:侏罗纪最顶部地层单位可以分为五种岩性类型,每一种类型各自具有特征的动物群,他把这些同时期的不同岩性类型和动物群称之为相(facies),意指反映这些岩石形成环境的与岩性和古生物面貌,并且用相图表示了这个地层单位的区域变化。
1947年,Read和Wood用等值线表示新墨西哥州宾夕法尼亚含煤岩系碎屑成分对非碎屑成分的比值。
上述学习和的工作成果对近代盆地分析理论和方法的形成无疑是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但是,真正淡定近代盆地分析学科和发展基础的主要是W.C.Krumbein等人的《综合相分析》,P.E.Potter等人的《古流相盆地分析》和C.E.B.Conybcare的《岩石地层分析》。
盆地的构造研究是盆地分析的主要内容,构造作用是控制盆地形成和演化的重要因素,对盆地的沉降沉积及沉积矿产和油田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盆地构造租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了解盆地的范围和形态,确定盆地坳陷的幅度和方向,查明盆地内部低级别的同生构造,分析盆地类型及形成机制,弄清盆地的古构造与周围区域构造背景的关系,分析古构造对盆地沉积的控制作用。
金坛盆地云林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石盐矿缺失原因研究
金坛盆地云林凹陷古近系阜宁组石盐矿缺失原因研究金坛盆地云林凹陷是一个重要的地质构造,其下部主要沉积盐相岩石,其中阜宁组是其主要的沉积层系之一。
在阜宁组中,石盐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矿物资源,但是近年来发现部分区域石盐矿资源有所缺失,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
通过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石盐矿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的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为石盐矿的有效开发提供参考。
石盐矿是一种特殊的湖盆型沉积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较为局限。
而在金坛盆地云林凹陷的阜宁组中,石盐矿的分布具有不确定性和随机性,导致了石盐矿资源的缺失现象。
经过对该现象的分析研究,我们认为石盐矿缺失的原因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首先,构造演化作用是导致石盐矿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金坛盆地云林凹陷的地质演化过程中,长期受到构造力学因素的作用,地壳隆起和褶皱发生过程中破裂和断层的形成是导致石盐矿资源缺失的重要因素。
同时,构造演化对盆地内盐岩层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得石盐矿可能分布不均,随机性较大。
其次,沉积环境变化也是导致石盐矿缺失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盆地内水体化学成分、物理性质等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对盐岩层的形成和分布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盆地内的湖泊环境、水流速度、水深等环境因素的改变可能使石盐矿分布不均,甚至出现缺失现象。
最后,地质年代也是影响石盐矿资源分布的重要环节。
金坛盆地云林凹陷的地质演化所涉及的年代跨度较大,而不同时期的岩石地质特征和沉积环境对石盐矿的分布都产生了影响。
因此,不同地质年代的岩石层内石盐矿的分布规律也不尽相同。
综上所述,金坛盆地云林凹陷阜宁组中石盐矿缺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构造演化、沉积环境变化和地质年代均对石盐矿分布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深入研究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机制,对于进一步探索金坛盆地云林凹陷阜宁组石盐矿资源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金坛盆地云林凹陷阜宁组石盐矿缺失现象的不断加剧,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针对石盐矿分布规律和形成机理等问题,展开了大量的数据分析工作。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
含油气盆地古构造恢复方法研究及进展油气盆地的古构造恢复是油气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
通过古构造的恢复,可以揭示油气藏的演化历史、确定构造的发育过程、了解构造对油气分布和运移的控制作用等。
因此,古构造恢复方法的研究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古构造恢复方法主要包括构造剖面重建、构造分析、剪切力演化模拟等。
构造剖面重建是对盆地现今构造格局进行重建,主要方法包括地震剖面解释、地质剖面放射线绘图、有限元法等。
构造剖面重建的关键是确定层位对比关系和界面几何形态,以便在不同时间段上建立构造格局。
构造分析是在盆地现今构造格局基础上,通过对构造形态和构造特征进行分析,揭示构造发展的模式和机制。
这包括对断裂、褶皱、背斜等构造形态的识别和恢复,以及对构造特征的分析,包括断裂性质的研究、构造变形的测量分析等。
剪切力演化模拟是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模拟盆地中的构造演化过程。
这种方法可以考虑不同构造作用的影响,如压实作用、剪切作用等,从而揭示油气藏的形成过程。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古构造恢复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地震数据的处理和解释技术得到了重要突破,能够更精确地刻画盆地的构造形态和层位对比关系。
其次,数值模拟和地质模型构建技术的进步,使得剪切力演化模拟的精度和可靠性得到了提高。
这些技术的进步为古构造恢复提供了更准确和可靠的方法。
另一方面,古构造恢复方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数据的获取和处理仍然是一个难题。
盆地地层的冗余、噪声、畸变等都会对古构造的恢复造成干扰,因此需要更高效、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处理方法。
其次,古构造恢复方法需要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球力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和恢复。
这对研究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古构造恢复方法是油气地质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对于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古构造恢复方法在技术和理论上得到了重要进展,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元谋盆地第四纪是否有古冰川活动问题探讨
( 云 南师范大学 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 昆明 6 5 0 5 0 0 )
摘要 :基于 A r c G I S 1 0 . 1 软件操作平 台 , 利用分辨率 为 3 0 m的 D E M高程数据和 G o o g l e E a a h 卫星地 图 , 结合野外
最小 为 0 . 0 4 ,远低 于正 常山地 冰川发 育值 0 . 6 ;植物化石和孢粉显示第 四纪 以来元谋盆地 的植被 主要 以热 带、亚 热带植 被为主 ,缺乏高海拔耐寒 的植物孢粉 。这些事实表 明 ,元谋不可能存在第 四纪冰川 中图分类号 :P 9 3 1 .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7 8 5 2 ( 2 0 1 6 ) 0 4— 0 0 7 0— 0 7
除冰川 槽谷 之外 ,终碛 垄 也 是 确认 古 冰 川存 在 的重要证 据 。终碛 垄 通常指 冰 川 积 累与 消 融 达 到动 态 平衡 时 ,冰川末 端 长期 处 于某 个 位 置 ,冰 川将 上 游 冰碛 物搬 运在 冰川末 端 堆积 形 成 的弧 状 垄 岗状 地
形_ 9 J 。组成 终 碛垄 的 的物质 普遍 具 有无 分 选 、无 磨 圆 、混杂 堆 积 的 特 点 。粒 径 较 大 的 石 块 常 呈 熨 斗
冰 川地 貌 主要包 括冰 川侵 蚀 地 貌 和 冰川 堆 积 地 貌 ,其 中 ,冰川 侵 蚀 地 貌 有 冰 斗 ( 雪蚀 洼 地 ) 、角 峰 、刃 脊 、槽 谷 、悬 谷 、羊 背石 等 ,冰川 堆 积 地貌 有终 碛 垄 ,侧 碛 堤 、蛇形 丘 、冰砾 阜 、锅 穴 等 。前
基金项 目: 国家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 元谋 盆地第 四纪湖相 、黄土地层记 录的干热河谷演化历史研究 ” ( 4 1 3 6 2 0 1 0 );国家 自然科 学基金项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
塔里木盆地和田古隆起构造演化及成因机制和田古隆起是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主要的接替区,论文通过野外露头、钻测井资料和地震剖面对和田古隆起及其邻区不整合结构样式和规模进行了分析;结合地层展布特征,利用旋回分析法研究了古隆起的隆升强度和迁移规律;借助古构造恢复技术,复原了古隆起发育区关键构造变革期古构造格局;并对和田古隆起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研究认为古生界不整合主要发育在塔西南坳陷,各不整合面具有叠合特征,自塔西南山前地区至巴楚隆起不整合发育强度减弱、叠合不整合程度逐渐减小,指示隆起区向坳陷区不整合样式的变化;中、新生界不整合主要发育在巴楚隆起及其周缘地区,巴楚隆起内部沿断裂构造带发育角度不整合,而巴楚隆起以南地区则以平行不整合、区域倾斜的低角度不整合为主,反映隆起构造的消亡。
和田古隆起及其邻区寒武纪-奥陶纪剥蚀量呈逐渐增大特征,古隆起整体继承性发育,最大剥蚀区位于塔西南山前一带;志留-中泥盆世最大剥蚀区带位于塘古巴斯凹陷,古隆起范围向东迁移;晚泥盆世-二叠纪最大剥蚀位置迁移至巴楚隆起西段,指示和田古隆起开始塌陷;中-新生代剥蚀作用主要发育在巴楚隆起,与巴楚-麦盖提地区构造反转、和田古隆起彻底消亡有关。
构造复原表明,和田古隆起是自前寒武纪基底就已存在的古隆起,可将其演化分为基底隆起阶段、早中寒武世同沉积隆起阶段、晚寒武世-奥陶纪继承发展阶段、志留-泥盆纪强烈隆升阶段、晚泥盆世-二叠纪初始消亡阶段、中-新生代消亡阶段;进一步研究显示加里东早、中期隆起高部位位于塔西南坳陷,为NW或NWW走向,海西早期鼻状凸起近EW走向,海西晚期和田古隆起开始埋藏消失,喜马拉雅期彻底消亡;大体上发育于早古生代的和田古隆起具有总体继承、挠曲迁移的特征,由早及晚隆起范围和隆起幅度逐渐增强。
基底先存构造、盆地周缘构造事件、滑脱层和区域构造反转作用共同控制了和田古隆起的形成和演化。
基底先存断裂控制古隆起发育在塔西南坳陷,呈NW 或近EW向展布;昆仑洋和阿尔金洋洋盆闭合、板块碰撞和造山带隆升产生的挤压应力是古隆起形成的动力来源;中寒武统膏岩层系作为区域性滑脱层,调节了古隆起不同阶段的转向迁移和变形差异;区域构造反转作用以巴楚隆起南缘断裂为枢纽,促使古隆起在新生代埋藏消亡。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的开题报告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的开题报告一、题目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恢复的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中生代是地球地质演化中的重要时期,对认识地球演化史和研究油气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柴达木盆地西部位于青藏高原北缘,地处中生代构造变动较为频繁的地区,因此该地区中生代构造演化及成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该研究将通过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沉积地质学方法,结合钻井、露头和地表地质资料,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进行恢复和分析,探讨其形成演化特征、构造演化及对油气资源的形成和分布的影响,为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地质研究提供重要基础数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盆地地质资料整合:通过获取地面地质、航空磁法、电性测深、地震测量及钻探资料等,整合盆地范围内的地质信息。
2.盆地形成演化恢复:通过分析盆地内部构造、沉积、岩浆活动以及古地理环境等因素,并结合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技术,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进行恢复。
3.构造演化分析:通过对盆地内部构造变形形式、构造应力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盆地内部构造演化状况。
4.油气资源及其形成分布研究:通过对盆地中生代地层油气条件、油气成因、流体运移与储集及封闭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油气资源的形成及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
四、预期成果1.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了构造演化和沉积响应等方面的规律。
2.对盆地内部构造演化过程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剖析,揭示了盆地形成与演化与青藏高原构造演化之间的关系。
3.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油气勘探与选区提供参考。
五、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第一年:完成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原型盆地的形成演化历史的整合研究;盆地内部构造演化过程的分析研究。
第二年:完成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代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的系统研究;盆地内部构造演化与沉积活动的响应的关系研究。
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层系古地温恢复方法探索的开题报告
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层系古地温恢复方法探索的开题
报告
一、研究背景
沉积盆地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地质环境,是研究古生物、古环境和古地理的重要途径。
在沉积盆地中,碳酸盐岩是一类重要的沉积物,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因此,
对于沉积盆地下的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的恢复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研究旨在探索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古地温的恢复方法,以便更好的研究古生态、古气候、古环境等方面的问题。
三、研究内容
1. 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的特点
2. 古地温恢复方法的分类和原理
3. 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古地温恢复方法的探索
4. 恢复结果的分析与研究
四、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收集
2. 野外实测取样
3. 采用飞秒激光测年法、碳同位素、氧同位素等方法进行分析
4. 应用组合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
五、预期成果
1. 古生界碳酸盐岩层系古地温的恢复方法得以建立,完善了地质学和气候学中的相关研究方法;
2. 对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的恢复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路线,并获得新的研究成果。
六、研究进度安排
时间节点完成任务
2022年9月-2022年12月文献资料收集和阅读
2023年1月-2023年6月野外实测取样采集,实验分析数据
2023年7月-2023年11月分析结果,写出论文初稿
2023年12月论文修改打印,进行答辩
以上是本人对于“沉积盆地下古生界碳酸盐层系古地温恢复方法探索”的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9872068和40242016)资助。
漆家福,男,1957年8月生,教授,构造地质学专业。
编制盆地复原古构造图的若干问题的讨论*漆家福 杨 桥 王子煜(石油大学油气成藏机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49) 摘 要 为了描述盆地三维构造的演化过程,通常需要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构造等构造线图。
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是一个复杂的研究过程,可能遇到许多概念性和技术性问题,但是所有问题都必须在 地质平衡 概念约束下寻求解决途径。
本文讨论了按照地质平衡概念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的基本原则和可能的技术方案,包括研究构造变形模式、复原剥失厚度及其分布、复原断层位移、去压实校正等。
运用 地质平衡 概念将较浅地层界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复原到代表特定地质时期地形面的原始状态,相应地将较深地层界面的构造等高线图复原得到的古构造等高线图。
运用 地质平衡 概念编制的古构造等高线图比传统的只用地层残余厚度编制的古构造等高线图能更合理地反映地质时期的盆地古构造三维几何特征。
关键词 三维构造几何学 古构造等高线图 地质平衡 构造复原技术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过程中,石油地质学家希望了解地质历史时期的构造特征。
通常是通过编制构造演化剖面图来反映不同地质时期的剖面构造特征,并根据现今不同构造层面的平面构造图编制出的 宝塔图 和地层残余厚度图来反应不同地质时期的平面构造特征。
近年来,在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时广泛应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和技术,使构造演化剖面更合理地反映出古构造特征。
同样地,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和方法也渐渐地被应用于古构造等高线图的编制和研究中。
漆家福等(2001)讨论了运用平衡地质剖面原理和方法编制盆地构造演化剖面的若干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就编制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等高线图(复原古构造图)可能遇到的若干问题进行讨论。
1 传统方法编制的 宝塔图 存在的问题编制构造等高线图是表示地下地层面(构造面)构造几何形态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释一个地区地下构造的三维几何形态,通常需要分别编绘出这个地区自浅而深的若干重要地层面的构造等高线图。
将某一(套)岩层底面的构造等高值减去相应点顶面的构造等高值即得出这一(套)岩层的铅直厚度。
传统的作图方法中,将残存岩层的铅直厚度视为该(套)岩层沉积后其底面的古构造等高值。
因此,对于具有多个作图界面的地区,将较深界面的构造等高值依次分别减去相应面较浅界面的构造等高值,可以编制出不同时期的古构造图,并按不同时间排列成宝塔状,即构成了所谓的 宝塔图 。
如图1所示,左列图( -1)、( -1)、( -1)和( -1)分别是地层 、地层 、地层 和地层 的底面的现今构造等高线图。
将图( -1)、( -1)和( -1)中等高值分别减去图( -1)中相应点的等2003年7月地 质 科 学C HINESE JOURNAL OF GEOLOGY 38(3):413 424高值并作图得出第二列的图( -2)、( -2)和( -2),分别表示地层 沉积前(或地层 沉积后)的地层 、地层 和地层 的古构造图。
用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出第三列和第四列古构造图。
图1 依据残留地层厚度编制的某油田 宝塔图Fig.1 Pagoda maps of an oil field accordi ng to thickness of relic t s trata编制 宝塔图 实际上是通过地层回剥方法揭示三维构造几何形态的演化过程。
宝414地 质 科 学2003年塔图 中的每一横列子图(也可以排成直列)表示一个地层界面(或构造界面)不同地质时期的构造形态,如图1第三横列图从右至左( -3)、( -2)和( -1)表示地层 底面在地层 、地层 沉积前及现今的构造几何形态。
宝塔图 中复原古构造等高线图的传统方法最初是由Low(1957)提出的,其基本原理是将构造演化视为 垂直简单剪切变形 过程。
该方法编制出的古构造图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3方面。
1)编制古构造图时既没有考虑断层造成的水平位移,也没有考虑上覆岩层倾斜造成的岩层铅直厚度与真厚度的差异,因此所有古构造图中的断层线并不能精确地表示出地质时期的古断层形态(图1中均用虚线表示断层的大致位置)。
2)通过地层回剥编制古构造图时没有考虑区域不整合面及局部地区的地层剥蚀,因此可能会导致古构造形态的失真,特别是在断层两盘剥蚀厚度不同的情况下, 宝塔图 不能合理地表示断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
3)进行地层回剥时没有考虑下伏地层的去压实,低估了地层面在地质时期的埋深,因此古构造图中的等高线数值及其反应的古构造幅度可能是不合理的。
2 根据地质平衡概念编制复原古构造图的基本思路自从Dahlstrom(1969)提出地质平衡剖面概念以来, 地质平衡 逐渐成为解释构造几何形态和分析构造变形过程必须遵循的最基本原理之一(Tearpock and Bischke,1991;Buchanan and Nieuwland,1996;Groshong,1999)。
地质平衡 概念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构造形态的 几何学 上的平衡,其二是构造变形过程的 地质学 上的平衡。
前者是可以定量的,即可以通过几何操作技术将构造变形剖面复原至未变形的原始状态并使其满足几何学(长度、面积、体积等)上的平衡。
后者是概念性的,它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 几何学 平衡方案是否符合目前已经得到普遍认同的构造变形准则和其它地质学原理。
地质平衡概念不仅可以应用在建立平衡地质剖面及复原剖面构造演化过程的编图工作中,也可以应用在古构造等高线图的编制中。
根据地质平衡概念编制复原古构造图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是用平衡地质剖面方法(Dahlstro m,1969;W oodward et al.,1989)在研究区建立若干条骨干平衡地质剖面,并根据地质平衡原理复原剖面的构造演化过程(漆家福等,2001);然后在骨干地质剖面控制下将代表某一地质时期的地层面复原成为古地形面,并以此为参照面来编制下伏地层面的古构造等高线图。
在具体编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必须在 地质平衡概念 约束下寻找解决途径。
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实际上也是对研究区三维构造演化过程的研究,因此必须分析研究区构造演化阶段和构造变形机制,根据 地质平衡概念 改进 宝塔图 的传统编制方法,这样可以使编制出的古构造等高线图更合理、更可信。
3 编制复原古构造图的工作程序及问题讨论编制复原古构造等高线图实际上就是对现今构造等高线图中大量测点的古高度和古位置进行复原,而复原的参照系是代表地质时期的某个等时地层界面。
从分析研究区现今三维构造特征入手,并通过编制各种辅助图件、图形几何操作和数据运算、校正等工作程序得出位于某构造面上的一系列测量在地质时期的古高度和古位置,在此基础上编4153期漆家福等:编制盆地复原古构造图的若干问题的讨论制出反应古构造形态的古构造等高线图。
(1)现今三维构造形态分析现今构造等高线图和剖面图可以客观地反应研究区现今三维构造形态,同时也包含有大量古构造信息,是编制古构造图的基础资料。
图1中的左列4幅子图是4套地层底面的现今构造等高线图,表明该区现今构造主要是由两条正断层分割的三个断块体,同时可以看出地层 与地层 之间存在不整合接触。
进一步还可以编绘出断层面等高线图(图2),揭示出断层F 2属于断层F 1上盘的分支断层。
从同一构造面等高线图中的断块轮廓可以判断断层的滑动方向,在图1中大致为两条断层的交线方向(如图1左列子图中的箭头所示)。
图2 某油田断层面等高线图(断层见图1左列构造等高线图)Fi g.2 Contour of fault planes (the faults see the left list of Fig.1)(2)构造演化过程分析分析构造演化过程的有效方法是按照 地质平衡概念 编制骨干地质剖面的构造演化图。
骨干地质剖面方向应该尽可能垂直于构造线方向,即与主要断层滑动方向一致。
图1左列子图所示研究区至少包含有两个不同构造方向的构造层,可以分别沿两个方向编制若干骨干平衡地质剖面,并用平衡剖面技术复原其构造演化过程,如图3、图4和图416地 质 科 学2003年5。
其中图5的复原应考虑到图3和图4中主要断层倾滑位移的影响。
这些构造演化剖面揭示了不同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基本形态。
构造演化剖面图的编制包含着对构造演化过程和变形机制的理解,而自然界的构造变形机制往往十分复杂。
一般地,正断层上盘断块体的变形可以概念性地理解为 垂直简单剪切 、 斜向简单剪切 、 刚体旋转 和 顺层滑动 等几种简单的模式。
褶皱变形则包括 弯滑褶皱 、 弯流褶皱 和 剪切褶皱 等几种模式,按照不同的变形模式来复原的古构造有时会有较大的差异。
为了便于反应地质时期的古构造形态,也可以在构造演化剖面图基础上按构造期编制出古构造联合地质剖面。
构造演化剖面图和古构造联合地质剖面是编制古构造等高线图的基础,为了古构造位置的复原,平行的各个剖面的钉线位置应该在同一构造部位(同一断块上)。
在足够多的骨干构造演化剖面图或古构造联合地质剖面图的控制下可以直接编制出地质时期的古构造等高线图,这时除需要与主要断层滑动方向一致的骨干剖面外,还应该有一些横向的连接剖面来控制构造位置,使同一断块体中不同测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
图3 图1左列构造等高线图中A -A 剖面构造演化图Fi g.3 A di agram sho w i ng structural evoluti on of section A-A i n Fig.1(3)剥蚀史分析根据地质平衡概念编制复原古构造图要求代表地质时期地形面的地层界面必须是一个等时界面。
沉积盆地中往往凹陷或坳陷区域在接受沉积的同时凸起或隆起区域则经历着剥蚀,因此利用地层回剥除掉凹陷或坳陷区域上覆沉积地层时应该相应地在凸起4173期漆家福等:编制盆地复原古构造图的若干问题的讨论图4 图1左列构造等高线图中B -B 剖面构造演化图Fi g.4 A di agram sho w i ng structural evoluti on of section B-B in Fig.1或隆起区域的下伏地层顶面加入被剥蚀的地层。
地层剥蚀量直接影响古构造等高线图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因此必须分析地质时期的岩层剥蚀历史,编制不同构造期的剥蚀厚度图。
通常可以用裂变径迹、孔隙度和成熟度等的不连续性来定量或半定量地分析地层剥蚀史,也可以根据剖面地质结构(例如地震剖面上地层被削蚀的程度,同生断层的表现等)用构造平衡原则估计断层附近的局部剥蚀量及不整合面的区域性剥蚀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各个断块体在断层附近的剥蚀量可能有较大差异,而这些剥蚀量直接影响对断层活动历史的理解,因而用 地质学 概念的平衡来分析剥蚀量甚至比一般的定量方法更加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