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意外逸散理论的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机理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能量意外逸散理论的高铁行车事故机理研究

基于能量意外逸散理论的高铁行车事故机理研究
2 . 1 应 用模 型原 理 水 流 聚 集 的基 本 原 理 是 由小
到大 、 由弱 到强 , 即支 流流 量小 , 但数 量多 , 干 流流量
4 5
第1 9 卷第 4 期
2 0 1 3年 1 0月
铁 道 运 营 技 术
Ra i l wa y O pe r a t i o n Te c h no l o g y
Vo l 1 9 NO . 4
Oc t ob e r 201 3
大, 但数 量少 。能 量亦 遵循 由小 到大 、 由弱到强 的 聚
高速铁 路危 I 1 人员伤亡 I 1 高速铁路行车 险因素调控 I l 设备损坏 l l安全监控装置
行调应急调度命令下达 、司乘 、车站值班 员应急处理行车危险分析 、行车安全意识 图1 高 速 铁 路 行 车 事故 能 量 意 外 逸 散 应 用模 式
申。 两位 学 着 从 能量 的观 点 出发 , 指 出人 体 受 伤 害 的 原 因 只 是 某 种 能量 向原 本 能 量 平 衡 的人 体 的转
关键 词 :高速 铁 路 ;行 车安 全 ;意外 逸 散
中 图分 类 号 :U 2 9 8 . 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1 0 0 6 - 8 6 8 6( 2 0 1 3 )0 0 4 5 — 0 3
高 速铁 路列 车 速度 的 明显提 高 和行 车密度 的显
高 速铁 路系统 正 常运转 的前 提是 高速铁 路行 车
司乘 、行调 、车站值员、 施 工 人 员 人 为 失误
动车组 、列控装置 等设备故障
管理 行 车 工 安 作 全 人 分 员 析 l f f I
能量意外逸散 造成行车事故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1. 引言1.1 概述高速列车是现代交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快速、高效、安全的特点受到广大乘客的欢迎。

然而,在高速列车运行过程中,会面临各种风险因素,其中之一就是横风效应。

横风效应指的是列车在经过桥梁、隧道或其他开阔区域时受到侧向风力的作用所引起的动态响应问题。

1.2 研究背景随着高铁建设进一步推进,高速列车在我国铁路网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然而,在特定地理环境和天气条件下,如山区、河谷和海岸线等地区,强大的侧风可能对高速列车行车安全带来威胁。

因此,研究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相关的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显得尤为重要。

1.3 目的与意义本文旨在深入探讨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其对行车安全性能产生的影响,并了解气动力学安全控制技术在减轻这些影响方面的应用。

通过对横风效应现象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控制方法和技术手段,从而提高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性能,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总之,研究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及气动安全控制动力学对于确保高速列车行车安全、推动交通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与原因、影响因素、风险评估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最终给出结论与展望部分所述的前景展望和探索方向建议。

2. 高速列车横风效应2.1 定义与原因高速列车横风效应指的是列车在高速行驶时遇到侧风所引起的一系列气动力学效应。

在高速铁路运营中,以及特殊地理条件下,如开放地区、大型桥梁等情况下,横向侧风对列车的运行安全和稳定性带来了重大挑战。

侧风主要由大气层的非均匀垂直温度分布、地表的粗糙程度、山脉等自然条件导致。

当高速列车经过这些地区或受到这些影响时,会遭受到来自侧面的风压力,从而对列车产生偏移力和倾覆力。

2.2 影响因素高速列车横风效应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是一些主要因素:- 列车速度:随着列车速度增加, 横风效应也越明显。

- 侧面积和形状:不同类型的列车具有不同形状的外壳和窗户,在不同角度下暴露给侧面风将导致不同程度的横风效应。

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建模与分析研究

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建模与分析研究

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建模与分析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高速列车已成为现代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高速列车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建模与分析研究则是保证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和舒适的关键。

本文将从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入手,探讨其建模与分析方法。

一、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轮轨系统作为高速列车行驶时的关键部件,其动力学响应直接影响着高速列车的行驶安全与舒适性。

轮轨系统动力学响应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失稳现象:高速列车行驶时,由于列车的重心高度较大,轮轨系统难以稳定地运行。

在行进过程中,当列车发生突变或变道等动作时,容易引起轮轨系统的失稳现象。

2.力学振动:轮轨系统的力学振动是指当列车在轨道上行驶时,轮与轨道之间产生的相互作用所导致的振动。

这种振动会产生噪音和冲击,影响列车的舒适性。

3.滑移、闪蹦和磨耗:轮轨系统在行驶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轮与轨道表面之间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滑移,闪蹦和磨耗现象,进一步影响了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

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对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如何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对轮轨系统的动力学响应进行分析和研究,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热点领域。

二、轮轨系统建模方法1.刚体模型:刚体模型是指把列车车体和各轮都看成刚体,忽略轮胎的弹性变形和轮缘与轨道的接触特性,从而建立的一个简单的模型。

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求解列车的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等动力学参数,来预估轮轨系统的响应。

但由于该模型过于简单,难以准确地描述轮轨系统的动态响应效应。

2.弹性模型:弹性模型基于弹性理论,将轮胎和轮缘等看做具有一定弹性的物体,考虑轮胎的弹性变形和轮框、转向架等零部件的影响,对轮轨系统进行建模。

该模型能较好地分析轮轨接触的动态响应,更加接近实际运行情况。

3.非线性模型:非线性模型在弹性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轮轨系统的非线性特性。

如轮轨接触面的摩擦力、轮胎的失稳现象等。

相对于前两种模型,非线性模型更为复杂,需要较高的数学基础和计算能力,但更能准确地描述轮轨系统的动态响应。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在卷包车间安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发布时间:2023-02-09T02:30:21.40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9月第17期作者:吴子立邹方军[导读]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它将安全看作一种相对的、系统的、流动的概念吴子立邹方军安徽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滁州卷烟厂滁州市 239000摘要: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它将安全看作一种相对的、系统的、流动的概念, 即一种没有超过阈值的危险。

它对工业生产阶段性、碎片化的安全管理意识提出了连续性、整体化的发展目标。

本文以滁州卷烟厂为研究对象, 运用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对卷接包车间的生产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分析研究, 从对危险源的安全管理以及对操作主体的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展开, 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关键字: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卷接包车间;安全管理引言工业生产现阶段普遍存在的安全管理意识不足主要有两点:(1)或对人或对物的片面归因, 认为事故起源于操作人员的失误和机械突发性故障; (2)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存在阶段性爆发。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关注潜在事故发生的可能, 关注能量从量变到质变的动态发展, 这就对工业,特别是生产车间的安全管理提出了向连续性、整体化、系统化发展的目标。

因此,该理论对于现阶段的滁州卷烟厂卷接包车间的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1事故原因探析1.1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1961年, 吉布森(Gibson)提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是事故致因理论中的一种, 是阐明工业中的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如何避免该种事故发生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在日常生产中, 能量受到人为约束, 需要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做功, 而当能量脱离人的管控、意外地逃逸或释放, 作用于人体并超过人体所能承载的负荷, 必然对人造成伤害事故。

1.2 能量意外伤害分类1996年, 美国运输局局长哈登(Haddon)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他认为:能量的大小、接触能量的频率、时间长短及力的集中程度决定了人员受伤害的程度。

破解列车行驶脱轨的百年世界难题--曾庆元院士

破解列车行驶脱轨的百年世界难题--曾庆元院士

桥梁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庆元—破解列车行驶脱轨的百年世界难题曾庆元,男,汉族。

1925年出生,江西省泰和县人。

中共党员。

1950年毕业于南昌大学,1956年清华大学土木钢结构研究生毕业。

曾庆元教授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1. 列车脱轨分析与防止;2. 提速与高速列车运动的安全性与平稳性;3. 桥梁结构非线性与极限承载力。

1. 高强性能混凝土及其构件基本性能;2. 混凝土耐久性与损伤破坏理论)的教学和研究。

创立了一套崭新的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其研究理论、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提出了大跨度斜拉桥局部与整体相关屈曲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及刚构架、系杆拱桥、板桁组合结构桥梁的极限承载力分析理论、列车-轨道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及高速无缝线路轨道结构横向动力稳定性分析理论。

他提出的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是对动力学理论的重大改进及对Hamilton变分原理的重要补充;提出的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是对结构矩阵分析的本质变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先后获詹天佑成就奖,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多次获省、部级奖励。

曾庆元教授1999年11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现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庆元,桥梁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长期从事桥梁结构振动与稳定的教学和研究。

创立了列车一桥梁时变系统横向振动分析理论,并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及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对经典动力学理论作了重要补充,为铁路桥梁工程向大跨、高速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个人履历曾庆元,1956年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

现任中南大学土建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提出了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及弹性系统运动稳定性的总势能判别准则。

其中弹性系统动力学总势能不变值原理是对动力学理论的重大改进及对Hamilton变分原理的重要补充;形成系统矩阵的“对号入座”法则是对结构矩阵分析的本质变革,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基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起重机分类方法

基于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起重机分类方法
基 于 能量 意 夕 卜 释 放 理 论 的 起 重机 分 类 方法
张志斌 江苏省特 种设 备 安全 监督检 验 研 究 院连云 港分 院

连云 港
2 2 2 0 0 6
要 :在研究起重机本 质安全属性 的基础 上 ,基 于能量 意外释放 理论 提出 了起 重机分 类 的新 方法 ,按照
危 险分 类原则 ,从单一理念上对起 重机进行分类 监管 、突出本 质安全 思想 。根 据影 响安全性 的因素 ,选 取表征
性 是起 重 机 的本 质 属性 ,在起 重 机 安 全 监 管 领 域 , 如 何基 于 起 重 机 的本 质 安 全 属 性 将 起 重 机 进 行 科 学 合理 的 分 类 ,为 实 现 分 类 监 管 提 供 依 据 ,是 值 得 探讨 和研 究 的课 题 。
起 重机 是 在 一 定 范 围 内垂 直 提 升 并 水 平 搬 运 重物 的多动 作起 重 机 械 ,其 数 量 众 多 ,形 式 多样 ,
式起 重 机 、 电站 桥 式 起 重 机 、 防爆 桥 式 起 重 机 、 绝缘 桥式 起 重 机 、冶 金 桥 式 起 重 机 、架 桥 机 、 电
作业环境复杂 ,所 吊运 的重 物更 是多种 多样。现
行 起 重 机 的 分 类 方 法 突 出 了 起 重 机 结 构 、取 物 装 置和 用途 或 是 运 移 方 式 等 方 面 的 特 点 ,在 起 重 机
设 计 、制 造 、使 用 环 节 应 用 广 泛 。然 而 ,安 全 属
动单梁 起 重 机 、 电动 单 梁 悬 挂 起 重 机 、电 动 葫 芦
桥式起 重 机 和 防 爆 梁 式 起 重 机 。稍 作 比 较 不 难 看 出 ,特 种 设 备 目录 中起 重 机 分 类 方 法 与 G B / T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综述

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22-03-2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51905224)资助▲第一作者(通信作者)简介:葛慧敏(1979—),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技术、驾驶行为等.E-mail :************.cn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研究综述*葛慧敏1▲周礼军1薄云钰1董磊1臧文铠1(江苏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江苏镇江212013)摘要:基于交通冲突理论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是以交通冲突因素为指标的道路交通安全状态评价技术。

在梳理交通冲突影响因素与安全评价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列举了常见的道路安全评价技术应用场景;从交叉口、高速公路、特定场景3个方面分析了交通冲突的影响因素;从指标选取、方法选择、模型构建3个方面对道路安全评价技术进行了归纳总结。

通过对现有文献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应用场景构建时,相比于考虑单一冲突因素,综合考虑交通冲突影响因素,将使得构建的交通冲突场景更接近实际情况;在交通安全评价时,科学选择复合指标、合理使用模糊综合评价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安全评价方法,将使构建的安全评价方法更加科学严谨。

基于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道路安全评价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充分利用视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搭建实时、高效的安全评价模型;验证现有道路安全评价方法在混合交通流下是否适用;建立健全混合交通流环境下的道路交通安全评价技术标准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交通安全;安全评价模型;交通冲突技术;冲突指标;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U491.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jssn.1674-4861.2022.06.002A Review of Road Safety Evaluation Techniques Based onTraffic Conflict TheoriesGE Huimin 1▲ZHOU Lijun 1BO Yunyu 1DONG Le iZANG Wenkai 1(School of Automotive and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Jiangsu University,Zhenjiang 212013,Jiangsu,China)Abstract:Road safety evaluation technologies based on traffic conflict theories are considering traffic con-flict factors in the road safety evaluation.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ffic con-flict (TC)and the basic concepts of safety evaluation,the common application scenarios of road safe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are listed.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raffic conflict a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intersection,expressway,and specific scene.Besides,the road safety evaluation technology is sum-marized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index selection,method selection,and model construction.Analysis of existing literature shows tha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pplication scenarios,compared with the consideration of single conflict factor,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C will make the constructed TC scenarios closer to the actual situation;in traffic safety evaluation,scientific se-lection of composite indexes,rational use of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analytic hierarchy meth-od to construct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will make the constructed safety evaluation methods more scien-tific and rigorous.Based on the issues identified from the existing studies,the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 of0引言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交通需求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当前运输业所面对的严重公共安全问题。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

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1. 引言安全工程事故是指在工程施工、运营、维护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严重威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

为了预防和减少安全工程事故的发生,研究事故致因理论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安全工程事故致因理论,包括五因素模型、人因失误理论和系统失效理论。

2. 五因素模型五因素模型是描述事故发生的经典模型,也称为“瑞典蛋图法”。

该模型将事故的发展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事故前信号、事故诱因、事故发生、事故结果和事故后果。

这五个阶段相互关联,共同导致事故的发生。

这一理论认为,事故并非突发事件,而是在多个环节发展演变而来的。

事故前信号是指事故即将发生的前兆。

这些前兆可能是个别事件、现象或者信息,可能很小或者不引人注意,但却能够提醒人们注意潜在的危险。

2.2 事故诱因事故诱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些诱因可能是人为的,也可能是环境、设备等因素导致的。

在事故诱因的作用下,事故的发生几率显著增加。

2.3 事故发生事故发生是指事故从诱因到具体的事故事件的发展过程。

这一阶段可能涉及到多个环节和多个因素的相互作用,如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等。

事故结果是指事故发生后导致的损失和影响。

这些损失不仅包括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可能包括对环境的影响。

2.5 事故后果事故后果是指事故发生后,对相关领域产生的影响。

这些影响可能是短期的,也可能是长期的。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需要从事故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测。

3. 人因失误理论人因失误理论是指将人的失误作为事故发生和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行研究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事故发生往往是由于人的错误操作、判断错误、疲劳等因素导致的。

认知因素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由于对任务要求的误解或错误判断而产生的失误。

这类失误可能是由于工作压力、信息过载、缺乏经验等原因导致的。

3.2 技能因素技能因素是指人在执行任务时,由于技术不熟练、操作规程不符合标准等原因导致的失误。

这类失误可能是由于训练不到位、实践经验不足等原因导致的。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因果连锁论、能量意外释放论)

事故的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

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促使新的事故致因理论相继出现。

概括地讲,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1.事故频发倾向事故频发倾向(Accident Proneness)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1919年英国的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H.Woods)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资料按如下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泊松分布(Poisson Distribution)、偏倚分布(Biased Distribution)和非均等分布(Disuibution of Unequal Liabiliy)。

通过统计分析,结果发现,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

1939年,法默(Farmer)和查姆勃(Chamber)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2.事故遭遇倾向事故遭遇倾向(Accident Liability)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倾向。

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不仅与个人因素有关,而且与生产条件,工人的年龄、工作经验、熟练程度有关。

明兹(A.Mintz)和布卢姆(M.L.B)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

3.关于事故频发倾向理论自格林伍德的研究起,迄今有无数的研究者对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科学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探讨,关于事故频发倾向者存在与否的问题一直有争议。

实际上,事故遭遇倾向就是事故频发倾向理论的修正。

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

《安全系统工程》第2章(2014)

《安全系统工程》第2章(2014)

炸事故却不断发生;
电的发明给生产带来了动力,但触电、电气火灾等事故时常发生; 炸药的发明,提高了生产效率,但在炸药的生产、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火药爆炸事故不断发生,等等。
一、生产与事故
2、技术进步与事故(2/2)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生产活动过程如果出现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情况,就可能产生事故,生 产活动过程中的能量越大,可能造成的伤害和损失程度就越大。 技术的进步,一方面提高了生产力,推动了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但 另一方面,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故。
换能量的过程,人进行生产、生活活动消耗能量。当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受到
干扰时,即人体不能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人体将受到伤害,甚至死亡。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二、事故是能量逸散失控的结果(6/6)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生产活动过程是系统能量传递、转换与做功的过程,事故是 生产活动过程中能量逸散失控而引起的,并使得生产活动的结果导 致失败;
第一节
能量与危险源
五、能量与危险源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事故是发生在生产活动过程中,而生产活动又是能量传递、转换与做功的过程。 能量在转化过程中产生逸散失控或者经过转化、或者多种能量逸散失控的共同作用而 导致事故; 事故的后果也是随能量大小、集中程度、接触时间和频率而定的。
所以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是造成事故的最本质因素, 称其为危险源。
人在充满煤气的室内吸烟,进而产生煤气爆炸事故,其发生过程见 表2-4(P17).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第二节
能量逸散失控的原因
二、触发因素与事故隐患(1/2)
在生产活动中,为了利用能量,让能量按人的意志在系统中传递、转换和做功,必须采 取限制和屏蔽措施控制能量逸散,即控制危险源。 而实际上这些控制措施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可能造成能量屏蔽失效, 这种屏蔽失效 就是一种触发因素。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使系统能量逸散和失控,触发危险源转化为危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

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

以下就是店铺为大家编辑整理的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点: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我们店铺。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揭示了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为人们设计及采取安全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概述(1)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的提出1961年吉布森提出了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意外释放的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因此,应该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作为能量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1966年美国运输交通部安全局局长哈登完善了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认为“人受伤害的原因只能是某种能量的转移”。

将伤害分为两类:第一类伤害是由于施加了局部或者全身性损伤阈值的能量引起的;第二类伤害是由影响了局部或者全身性能量交换引起的,主要是指中毒窒息和冻伤。

哈登认为,在一定条件下某种形式的能量能否产生伤害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取决于能量大小、接触能量时间长短和频率以及力的集中程度。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可以利用各种屏蔽来防止意外的能量转移,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2)事故致因和表现1)事故致因能量在生产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能量做功以实现生产目的。

如果失去控制的、意外释放的能量达及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了人们的承受能力,人体必将受到伤害。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伤害事故原因是:①接触了超过机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

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如窒息、淹溺等)。

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同时,也常常通过控制能量,或控制达及人体媒介的能量载体来预防伤害事故。

2)能量转移造成事故的表现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能及非电离辐射、声能和生物能等形式的能量,都可导致人员伤害。

其中前四种形式的能量引起的伤害最为常见。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与对策研究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与对策研究

这一现状 , 以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为研究对象 ,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 , 建 立 了大 货 车 能 量 储 备 模 型 与 能 量 释放模 型, 提出了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的大货车交通事 故发生 机理 , 并 通 过 案 例 对 该 机 理 的 科 学 性 和 适 用 性 进 行 了验 证 。案 例 分 析 表 明 : 基 于 能 量 储 备 与 释 放 理 论 的大 货 车 交 通 事故 机理 能 够 充 分 揭 示 大 货 车 交 通 事 故 造 成 严 重
关 键 词 :大 货 车 ; 交通事故机理 } 能 量 储 备 与 释放 ; 对 策
中 图分 类 号 : X 9 2 8 ; U4 9 1
文 献标 识 码 : A
D O I : 1 0 . 1 3 5 7 8 / j . c n k i . i s s n . 1 6 7 1 — 1 5 5 6 .2 0 1 5 . 0 4 . 0 2 3
Re s e a r c h o n La r g e ・ Tr u c k Tr a f f i c Ac c i d e n t Me c h a ni s m a nd Co u nt e r —
me a s u r e s Ba s e d o n t h e En e r g y Re s e r v e a nd Re l e a s e The o r y
第 2 2卷 第 4期
20l 5年
工 安 全 与 环 境

Vo1 . 2 2 NO . 4
7月
Sa f e t y a nd En v i r on me nt a l Eng i ne e r i n g
J u 1 .
2 0 1 5

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致因与预防模型构建

基于能量流系统的事故致因与预防模型构建

减 灾 措 施 。研 究 结 果 明 晰 了事 故 发 生 的物 理 本 质 ,从 能 量 流 系 统 的视 角 为 事 故 致 因 的 定 量 分 析 或 半 定 量 半 定 性 分 析
提 供 理论 参 考 ,并 可 为事 故 预 防 与 控 制 提 供 理 论 指 导 。
关键 词 :能 量 ;能 量 流 系 统 ;事 故 致 因 理 论 ;事故 预 防 ;概 念 模 型
中 圈分 类 号 :X91
文 献 标 志码 :A
doi:10.11731/j.issn.1673—193x.2016.07.010
M odeling of accident causing and prevention based on energy f low system
HUANG Lang,W U Chao,YANG Mian,W ANG Bing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Safety Engineering,Central South University,Changsha Hunan 410083,China)
基 于 能 量 流 系统 的事 故 致 因与预 防模 型 构 建
黄 浪 ,吴 超 ,杨 冕 ,王 秉
(中南 大 学 资 源 与 安 全 工 程 学 院 ,湖 南 长 沙 410083)
摘 要 :为 完 善 事故 致 因 理 论 体 系 ,论 述 并 解 析 能 量 流 系 统 定 义 ,分 析 系 统 能 量 流 流 向 ,构 建 基 于 能 量 流 系 统 的 事 故 致
flow,and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damage strength and injury degree of unexpected releasing energy were carried

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及应用研究

2023-10-28•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目录方法的基本理论•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的应用•结论与展望01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背景结构疲劳问题高速列车的长期运行过程中,由于频繁的启动、制动和曲线通过等工况,容易引发结构疲劳问题。

热点应力高速列车结构中的热点应力是导致结构疲劳破坏的主要因素之一。

高速列车的发展现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速列车逐渐成为现代交通的重要工具,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性问题。

1研究意义23通过研究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有助于提高高速列车的安全性,降低事故风险。

提高高速列车安全性该研究不仅对高速列车领域有重要意义,还可为其他机械结构的安全评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推动相关领域科技进步高质量的高速列车是国家的核心战略资源之一,研究成果可提升我国在高速列车领域的国际竞争力。

增强国家竞争力0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建立了基于断裂力学的结构疲劳评估方法。

•针对高速列车的特殊运行环境,研究了热点应力区域的疲劳特性。

•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国际研究现状•国际上已经开展了广泛的高速列车结构疲劳评估研究。

•基于断裂力学和损伤容限理论的研究方法得到了广泛应用。

•针对高速列车的运行特点,国际上开展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评估标准和方法。

03结构健康监测和预测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结构疲劳评估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和预测手段。

发展趋势01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的结构疲劳评估方法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02随着材料科学和制造技术的发展,新型材料和制造工艺的应用将为结构疲劳评估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03高速列车结构热点应力疲劳评定方法的基本理论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或结构发生疲劳破坏的现象。

应力疲劳交变应力疲劳破坏指随时间周期性变化的应力。

指在交变应力作用下,材料或结构发生断裂、损坏的现象。

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研究

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研究

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铁路作为重要的交通方式,在日常运行中可能会受到各种突发事件的影响,如自然灾害、设备故障、人为破坏等。

这些突发事件会对铁路行车组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导致列车晚点、停运甚至事故发生。

研究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对保障铁路运输安全和高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铁路运输系统的稳定性受到挑战,需要及时有效地应对。

深入研究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的影响及应对措施,对于提升铁路运输系统的应急能力和安全保障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重点研究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分析其影响、挑战、紧急措施及优化建议,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旨在为铁路运输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支持,进一步提升铁路运输系统的应急管理能力和运行效率。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希望通过对现有铁路行车组织的分析和优化建议,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深入研究铁路行车组织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策略,以期为铁路行车组织的安全、高效运营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案例分析和总结成果,期望能够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促进铁路行车组织在突发事件条件下的应对能力提升和持续改进。

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研究铁路行车组织的相关问题,为铁路行车组织的现代化管理和运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推动我国铁路行车组织的可持续发展。

1.3 研究意义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铁路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铁路行车组织的高效运行关系着国家经济的正常运转。

突发事件如地震、洪水、暴雨等自然灾害或恐怖袭击、人为事故等事件都可能对铁路运输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突发事件条件下的铁路行车组织可以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参考和指导。

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的研究可以为铁路运输安全提供重要参考。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理论与技术体系探讨

铁路行车事故救援理论与技术体系探讨

文 章 编 号 :10 —30 20 ) 50 1 -5 0 18 6 (0 6 0 —0 10
铁路 行车事故救援理论 与技术体 系探讨
张 殿 业 , 金 键 , 郭孜 政 , Mu a h mma a a a dB b rKh n
( 南 交 通 大 学 交 通 运 输 学 院 ,四川 西 I成 都 60 3 ) 1 0 1

要 :目前 对 铁 路 行 车 事 故 救 援 的 研 究 众 多 , 均 停 留 于 救 援 装 备 、 故 分 析 、 术 方 法 的 层 面 上 。而 未 能 从 但 事 技
系 统机 理 、 援 原 理 、 系 结 构 的角 度 对 其研 究 内 容 及 研 究 框 架 予 以界 定 。针 对 上 述 问题 , 文 沿 着 救 援 体 系 规 救 体 本 划 、 援 管 理 、 援 实 施 这 一 纵 向思 维 轴 , 统 地 构 建 了 铁 路 行 车 事故 救 援 的研 究 体 系 , 将 其 划 分 为 理 论 体 系 、 救 救 系 并 技 术 体 系 及 管理 实 施 体 系 , 在此 基 础 上 对 各 子 体 系 间 相 互 关 系 及 各 体 系 的 具 体 研 究 内容 与 框 架 结 构 进 行 了分 并 析 确 定 , 而从 空 间 架 构 上 形 成铁 路行 车 事 故 救 援 研 究 体 系 。该 体 系 的 建 立 为 我 国铁 路 现 场 事 故 救 援 体 系 的 规 从 划 、 计 、 理 与 实 施 提供 参 考 与 依 据 。 设 管 关 键 词 :行 车 事 故 ; 援 ; 究 体 系 救 研
维普资讯
第 2 8卷第 5期
2 00 6年 1 O月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与对策研究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与对策研究

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与对策研究李淑庆;肖莉英;彭囿朗【摘要】为揭示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针对我国大货车交通事故频发、大货车交通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这一现状,以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机理为研究对象,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建立了大货车能量储备模型与能量释放模型,提出了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的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机理,并通过案例对该机理的科学性和适用性进行了验证.案例分析表明:基于能量储备与释放理论的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能够充分揭示大货车交通事故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的内在本质,而科学管理和控制能量意外释放的诱发因素是避免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根本途径.最后,从能量适度储备与合理释放角度提出了预防我国大货车交通事故的对策与建议.【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5(022)004【总页数】7页(P129-135)【关键词】大货车;交通事故机理;能量储备与释放;对策【作者】李淑庆;肖莉英;彭囿朗【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28;U491近年来,随着我国大货车运输业的蓬勃发展,道路货运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但大货车交通事故却日益频发。

由于大货车具有车身长、重心高、制动困难、行驶惯性大等特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据2007年美国国家公路运输安全监管局发布的交通安全统计报告显示,当年该国发生的大货车(载重>4.5 t)交通事故达423 000起,共造成4 808人死亡(占当年美国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12%)、101 000人受伤[1]。

就我国而言,货车更是引发高速公路重大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2]。

因此,深入研究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机理、揭示大货车交通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对有效预防和治理大货车交通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货运安全性显得极为紧迫。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

事故致因理论简介4能量转移论一般一个生产系统及过程大体上可以用图4的模型来表示:图4生产系统模型由图4可见,向生产系统中输入的工作介质(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统称为流通质)在系统内的传递、作用、变化过程是相互依赖的,能量使机器工作、物质变化,人驱动能量便扩大了自身能量系统的能力。

正常情况下,输入的物质(原材料)在能量作用(能量做有用功)、信息的控制下变为所需要的产品,但如果能量推动控制而作用于人或机器设备,就要造成人员伤亡或机械设备的损坏,这就发生了事故灾害。

所以,在关于“为什么会发生事故”、“事故发生经历怎样的过程”所谓事故致因理论的研究中便提出了“能量转移论”。

这就是约翰逊关于事故的定义。

他说,事故是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延缓工作进程的所不希望的能量转移。

也可说成是“失控的能量释放或转移”、“能量的逆流(于人体或设备)或逸散”。

总之,中心问题是能量。

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管理,除人以外就是对能量的认识和管理。

此种理论对于提示事故的致因是非常本质、深刻和重要的。

所说危险性最根本的是“物”,特别是物质的危险性。

而物总是和“能量”联系在一起的。

能量既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又是物质运动和变化的原因或结果。

所以从安全角度考虑,具有潜在危险性的“物”,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能量危险性”。

处于高处的重物和压缩状态的气体具有大的势能,高速运动的交通工具具有大的动能,火焰与高温物体具有大的热能,火炸药之类的含能材料及有机过氧化物等自反应性化学物质具有较高的化学能,等等。

依据这种理论,还可以进一步帮助我们分析、认识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即:a)安全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人类文明社会的发展、进步是从对能量(火)的发明与应用开始的,又是随着各种新能源、新能量转化方法的发明、应用及深化、推广而突飞猛进的。

因此,人们常用对能量的占有和消费量来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和一个国家的生产、生活发展水平。

例如,1955年将全世界的能源消费量折合成标准煤(29.3×103kJ/kg)约为34×105kt,而到了1975年就达88×105kt,其年平均增长率差不多和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率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能量 意 外 逸 散 理 论 分析
能量 意外 逸 散 理 论 是 事 故 致 因理 论 发 展 过 程
故树分析的方法对行车事故进行宏观性质分析 , 针 对 高速铁路行车安全研究 较为零 散 , 多从 危险因 素、 司乘 因素、 监控信息传输方面定性探讨高速铁
中的重要一步 , 由学者 吉布森提 出, 美 国运输部安
Ke y wo r d s : Hi g h S p e e d Ra i l wa y ;T r a f i f c S fe a t y;Ac c i d e n t L o s s
高速铁路列车速度 的明显提高 和行车密度 的 显著增大 , 使高速行驶 的列车运行对设备、 人员和
管理等 因素产 生 了新 的 变化 。复杂 、 动 态 的高速 铁 路 行车 安全 系统也 呈 现 出许 多新 的特 点 , 如 高速 铁
路 行车安 全 的重要 性 和管 理 措施 , 未 能从 微 观 的 角 度 对 高速铁路 行 车事 故 形成 机 理进 行 研 究 。因此 , 从 微观 角度 出发 , 应 用 能量 意外 逸 散 理 论 , 对 高速 铁 路行 车事故 机理 进行 研 究 , 更 深入 的挖 掘 危 及高
Ab s t r a c t :F r o m t h e mi c r o p e r s p e c t i v e ,t o b u i l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mo d e l b a s e d o n t h e he t o r y o f d i s s i p a t i o n o f e n e r g y a c c i — d e n t s ,t r a f i c a c c i d e n t s o f h i g h—s p e e d r a i l w a y f o r m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w a s s t u d i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B y a n a l y z i n g a h i g h— s p e e d r a i l w a y a c c i d e n t ,i t p u t s f o r w a r d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me a s u r e s a n d me ho t d s o f h i g h—s p e e d r a i l w a y t r a f i f c a c c i d e n t .
1 7
伤害的原因只是某种 能量向原本 能量平衡 的人体 的转移 , 而 事 故 是 能 量 的意 外 转 移 。 而且 , 每 次 能
全 局局长 哈登 在 1 9 6 6年 针 对美 国铁 路行 车 安全 进
行引申。两位学着从能量的观点 出发, 指出人体受
收稿 日期 : 2 0 1 2— 0 9— 2 5
作者 简介 : 王艳艳 ( 1 9 7 8 一) , 女, 陕西渭南人 ,Βιβλιοθήκη 院交通运输 系铁道运输教研室讲师 。
王艳艳 : 基于能量意外逸散理论 的高速铁路行车事故机理研究
N o . 2, 2 0 1 3
S e r i a l No . 5 3
基 于能量 意 外 逸 散 理论 的高速 铁 路行 车事 故 机理 研 究
王 艳艳
( 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陕西 西安 7 1 0 0 1 4 )

要: 从 微观 角度 出发 , 基于能量意外逸散 理论 建立应用模型 , 对 高速铁 路行 车事故形 成机 理进行研 究 , 并以某
高速铁路 事故为实例分析 , 提 出了高速铁路 行车事故预 防方法和措施 。
关键词 : 高速铁路 ; 行车安全 ; 意外逸散
中图分类号: U 2 9 8 .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 9 4 0 4 2一( 2 0 1 3 ) 0 2—0 0 1 6—0 3
S t u d y o n t h e Me c h a n i s m o f Hi g h S p e e d Ra i l wa y Tr a ic f Ac c i d e n t s Ba s e d o n Un e x pe c t e d En e r g y Di s s i pa t i o n Th e o r y
Wa n g Y a n y a n
( 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 D e p a r t m e n t 。X i i m R a i l w a y V o c a t i o n a l a n d T e c h n i c a l I n s t i t u t e X i i m, S h a a n x i 7 1 0 0 1 4 , C h i n a )
路基础设备标准提高造成采购标 准提高、 列车密度
大造成 行 车组 织 困难 、 列车动能大导致制动困难、
速铁路行车安全的因素, 进一步预防高速铁路行车
事 故 的发 生 。
弓网关系复杂导致稳定供 电困难 、 地面信号显示线
路状 态 辨 认 难 、 突 发 事 故 的 产 生 导 致 应 急 处 理 难¨ I 2 J 。 目前 , 针对 铁 路 行 车 事故 的研 究 多采 用 事
2 0 1 3年第 2期 ( 总第 5 3期)
西 安 铁 路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 u ma l o f Xi h n Ra i l wa y Vo c a t i o n a l& T e c h n i c l a I n s t i t u t 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