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物理上册复习提纲
最详细高一物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二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质点:1、将物体希成质点的条件: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
在研究物理问题时,如果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则该物体可视为质点。
一个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要视具体储况而定。
若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对研究的问题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将物体看做质点。
例如,研究北京到广州的距离时,火车的大小和形状相对北京到广州的距离而言是次要因素,可以忽赂其大小和形状.火车可以视为质点。
若研究火车过桥时间,则火车不能看成质点。
2、质点的物理意义质点是科学抽象的结果,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尽管不是实际存在的物体,但它是实际物体的一种近似,是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进行的科学抽象,突出了事物的主要特征,抓住了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所研究的复杂问鹏到简化。
(二)参考系1.参考系与参考系的选择物体相对其他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它是自然界中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为标准的另一物体为参考系。
研究同一物体运动时,选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运动结果可能不同。
例如,路边的树木,若以地面为参考系,则是静止的;若以运动的汽车为参考系,则是运动的。
在研究物体运动时,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恰当选择参照系可使所研究问题简化,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大地静止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2.运动的绝对性与相对性运动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我们知道世界上的万物在不停地运动,但我们研究的物体的运动都是相对参考系而言的,这就是运动的相对性。
一个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取决于它相对所选的参考系的位置是否变化。
(三)坐标系要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变化需要建立坐标系。
坐标系包括一维、二维和三维空间,主要用来确定物体所在的空间位置。
例如,物体在一维空间运动,只需建立直线坐标系即可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
1.质点是理想化模型.应区别于几何中的点。
2.在物理学的研究中,“理想化模型”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局部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根本原那么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确实切位置。
比方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的位移为s, 那么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物理第一册全册总复习提纲
高一物理第一册全册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力【知识网络】【知识要点】本章是整个力学的基础,力的概念和三种常见力的分析及力的运算是三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等效替代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特别要注意在具体问题中灵活地选用方法,要避免千篇一律,死搬硬套.第二章直线运动知识结构图本章所涉及的重要的思想方法,有用图线来描述物理规律和根据图象分析物体的运动情况,还有根据打点计时器得到的纸带(频闪照片)来析物体所做的运动,确定物体运动的有关物理量.1.S-t 和v-t 图象解决这一问题,首先要理解图象的正确含义,其次看清坐标轴的物理义,解决问题就方便了. 如图2-10-1所示,是A 、B 两物体的S-t 图象,试断定 (1)A 、B 物体各做什么运动;(2)4s 末A 、B 的位置,4s 内A 、B 的位移; (3)A 、B 的速度各是多少? (4)相遇时的位置.解 (1)A 、B 各做匀速运动,但方向不同,B 沿s 轴正方向,A 沿s 轴的负方向. (2)4s 末A 的位置S=0,B 的位置S=4m 4s 内的位移,A 的位移S=-3 m ,B 的位移S=5m(3)A 、B 的速度,t S v ∆∆=对As m V B /75.043-=-=对Bs m V B /25.145==4.在图上可以看出,在2—3 s 内某一时刻相遇,根据图线设ts 时,A 的位移为A S ,m t S A )75.03(-=B 的位移是B S ,m t S B )25.11(+-= 当B A S S =时相遇,则3-0.75t=-1+1.25t ,224==t (秒)点评 理解图象的物理意义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例2 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地点向同一个方向开始运动,它们的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图象如图2—10—2所示.(1)甲、乙何时速度相等?(2)当甲、乙速度相等时,甲运动了多远? (3)甲何时才能追上乙?此时各运动了多远?解 (1)这是v-t 图象的意义.当t=4s 时,速度相等. (2)速度相等时,甲运动的位移由甲图线与t 轴围成的面积表示 S=(1/2)×4×3=6 (m)(3)乙作匀速运动,经过t 秒的位移为t S 3=乙而甲的加速度)/(75.04/32s m a ==,当速度达到s m V t/5=的过程中用的时间)(320435s a v t t ===在s 320内,乙的位移为)(2032032m S =⨯=这段时间内位移为)(7.165.12522m a v S ===在s 320后,再经过△t 秒遇到t S ∆⨯=3'乙,t S ∆⨯=5'甲由题意得,m S S 3.3''=-乙甲,2△t=3.3m,△t=3.3/2=1.65s综合以上的计算得,经过t=(20/3+1.65)秒相遇. 相遇物体通过的位移为)(25520)65.17.6(3m S =+=+⨯=乙点评 S —t 和v —t 图象看起来形式相似,但是其表达的物理含义不同,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区别.并能根据图线的意义求0v ,0aS ,t v 及相遇、速度相等的位置.2.根据打点计时器记录的纸带(频闪照片)分析物体的运动.分析物体运动确定其速度和加速度,也是本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这要根据纸带记录到的点迹位置结合匀变速运动的规律来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例3 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时,得到如图2—10—3所示的纸带,A 、B 、C 、D 为计数点,两个记数点之间有4个打的点,则A 到D 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s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 /s ,小车的加速度为___________2/s m ,小车过B 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_m /s .解 看到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考虑到物理的情境,然后结合已有的知识逐一解决问题.(打点计时器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A 到D 的时间为t=3×5×0.02=0.3秒 A 到D,牵引纸带物体的位移m S AD 115.0=平均速度为s m t S v AD/38.0==求1.25:=AB S a 2.371.253.62=-=BCS (m)2.493.625.111=-=CD S (m) )(12m S S S S S AB BC BC CD =-=-=∆由公式2)(t S a ∆∆=得)/(2.11.01.0012.02s m a =⨯=求打B 点时物体的速度B v ,根据定义s m t S v AC B /32.01.020623.02=⨯=∆=点评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把纸带上获得的信息和已掌握的物理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解决问题就有章可循,如果问题改为是自由落体的频闪照片,分析的方法和上面的分析方法类似,同学们要引起重视.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知识结构图二、物理思想方法 1.理想实验法即“假象实验”或“抽象实验”运用理想实验方法,替代实际很难或不可能操作的实验,可以使问题的研究大为简化.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开创了抽象思维、数学推导与科学实验相结合的物理研究方法.他运用理想化实验方法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在真实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抽象思维能力,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矛盾,更加客观真实地抽象归纳出力与运动的实质关系. 2.控制变量法指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实验仪器、设备等)人为干预或控制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在特定的条件下探索客观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学习哲学时知道,事物不可能孤立存在,一种现象的产生原因也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要想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各种特性,弄清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单靠自然条件下整体观察研究是不够的,还必须对研究对象施加人为的影响,创造特定的条件来观察研究.本章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和物体质量的关系时,就采用于控制变量法.以后我们还将在曲线运动、气体等章节进一步学习该方法的应用. 3.整体法、隔离法这是我们学习物理时经常用到的处理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本章在研究多个物体(连接体)组成的系统的运动以及系统中的个体的受力、运动情况时,通常先把系统当成研究对象,找到一定的规律,然后再隔离出系统中的某一物体作为研究对象,作进一步的分析.综合、灵活地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可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快捷.例1 如图3—10—2所示,将质量为m 的物体B 放在质量为M 的光滑的斜面A 上,当A 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在光滑水平面上作匀加速直线运动时,B 物体恰好不下滑,试求斜面A 的加速度及外力F 的大小?误解:由题意对分析可知:θsin mg F =合,故B 在光滑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θsin /g m F a B ==合 方向沿斜面向下.若要B 物体在斜面体A 上不下滑,则A 的加速度要跟B 加速度的水平分量相等,即:θθθθ2sin 21cos sin cos g g a a B A ===,方向水平向左.同学们认真分析上述解答,能否找出错误的原因?正确解答:物体随斜面一起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必有B A a a =,对斜面A ,在力F 作用下,加速度必定在水平方向上.整体分析A 、B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得: F=(M+m)a ,∴ a=F/(M+m).隔离B 物体受力分析如图3—10—3,由力的合成可得:ma G F ==θtan 1,∴ θtan g a B =. 故 θtan B A a a = F=(M+m) a=(M+m)gtan θ. 答案:gtan θ、(M+m)gtan θ.点拨:误解的原因在于认为斜面A 的加速度等于物体B 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加速度时,A 、B 相对静止,那么怎样处理在竖直方向的分析加速度呢?实际上,对于连接体问题,正确分析“加速度”是解题的关键,同学们应正确理解到“处于相对静止的物体一定有相同的加速度”.再结合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一般中等难度的连接体问题基本可解.本题还涉及到“临界问题”,用不同的外力作用在A 上,A 、B 间的相对运动情况不同并且较复杂,仅当满足B A a a =时,A 和B 才能保持相对静止.例2 如图3—10—4,底座A 上装有长0.5米的直立杆,其总质量为0.2千克,杆上套有质量为0.05千克的小环B ,它与杆有摩擦.当环从底座上以4 m/s 速度飞起时,刚好能达杆顶,求:(1)在环升起过程中,底座对水平面的压力多大? (2)小环从杆顶落回底座需多长时间?解析:对小环上升过程受力分析如图3—10—5甲,设加速度为a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得:f+mg=ma① 由运动情况及运动学公式得:as v 22=②联解①②得:2/16s m a =,f=0.3N . 对杆和底座整体受力分析如图3—10—5乙得:Mg f F N =+,∴N F N 7.1=.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底座对水平面压力大小也为1.7N .(2)设小球B 从杆顶落下的过程中加速度为2a ,对其受力分析如图3—10—5丙可得: 2ma f mg =-,∴2222/4/05.03.0/10s m s m s m m f g m f mg a =-=-=-=由运动学公式2221t a s =得:s a st 5.022==.答案:1.7 N 、0.5 s点拨:牛顿运动定律的重要应用就是分析解决有关运动和力的问题.一种类型是已知运动求受力的情况,如题中第一问.另一种类型是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如题中第二问.解决这类问题,应把握好“加速度’,这一桥梁,灵活运用牛顿运动定律以及运动学规律,正确分析研究对象受力情况及运动过程.第四章 物体的平衡一、知识结构图二、物理思想方法物体的平衡问题是高中物理的一个难点,解决平衡问题要求学生有较好的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能力,还要能深刻理解两类平衡(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和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的条件,掌握平衡的特点、合成与分解的原理,熟练应用解决问题常用的物理方法.本章涉及的思想方法主要包括:整体法、隔离法、等效法、极限推理法以及几何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的应用等.整体法在求解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整体)所受外力的情况时,比隔离法要来得简捷准确,关键要选取好作为研究对象的整体.若题中涉及到整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时,整体法就不易解决问题了.此时运用隔离法,合理选择研究对象将之隔离分析,找到相互作用的个体之间的联系,然后利用正交分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平衡方程来解决问题.对那些既有整体与外界的相互作用又有整体内部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的问题,要灵活地综合运用整体法、隔离法,双管齐下,各个解决待解问题. 在解决一些物体状态缓慢变化类问题时,可采用“化动为静”的思路,视缓慢运动的物体处一系列动态平衡,然后根据平衡条件,应用几何法(力的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极限法来加以分析. 例1 如图4—5—2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质量均为m 的光滑小球A 、B 放在倾角为α的斜面和竖直挡板之间保持平衡,则斜面对B 的弹力大小为________,B 球对竖直挡板的弹力大小为_________,A 球对B 球的弹力为__________.解析:视A 、B 为一整体,受力情况如图4—5—3甲,建立正交坐标系,列平衡方程有:12F s i n F =α①, A 2G 2c o s F =α②αt a n 21mg F = ③故B 球对竖直挡板的弹力大小αtan 2'11mg F F ==。
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ABCAB C 图1-1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 =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必修一物理知识点1、质点(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S。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上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一)运动学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2. 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的区别和特点3. 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和匀速运动的相关概念4. 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和匀加速运动的相关概念5. 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和相关公式6. 斜抛运动的特点和相关公式7. 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的绘制和分析8. 运动学公式的应用和解题方法(二)力学1. 牛顿三定律的概念和应用2.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方法及其应用3. 惯性和惯性参照系的概念及其应用4. 摩擦力的原理和类型5. 平衡力和力的平衡条件6. 弹簧力和胡克定律的概念7. 万有引力和万有引力定律的概念和计算方法8. 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9.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和应用10. 动能转化和能量转化的原理和实例(三)热学1. 温度和热量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 热平衡和热传递的原理3.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特性4. 物质的相变和相变热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5. 气体状态方程的概念和应用6.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的概念和应用7. 热功和热效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8. 热力学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分析(四)光学1.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规律2. 镜像和像的特点及其成像规律3. 球面镜和成像公式的推导和应用4. 光的干涉和衍射的原理和应用5. 光的全反射和光纤的原理和应用6. 光的颜色和色散现象的概念和特点7. 眼睛的成像原理和视觉偏差的原因8. 光的偏振和偏振光的特性及其应用(五)电学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及其计量单位2. 电阻、电功和电功率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3. 欧姆定律和功率定律的概念和应用4.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其计算方法5. 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6. RC电路和RL电路的特点和相关公式7. 电磁感应和法拉第定律的概念和应用8. 交流电和直流电的特点及其应用9. 电磁波和电磁频谱的概念和特点(六)其他1. 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2. 物理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3. 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科学家4. 科学探究和科学素养的培养。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一一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学【知识要点】1.质点(A)(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儿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的长度是路程,AB是位移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问t的比值。
即v=s/t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速度是矢量,既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为t,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完整word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
高一上 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专题一:运动的描述【知识要点】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A B C 图1-1(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即v=s/t。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高一上学期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1.质点(A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3.路程和位移(A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
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
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
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
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
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
即v=s/t 。
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 )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 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 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
高一上物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认识运动机械运动:物体在空间中所处位置发生变化,这样的运动叫做机械运动。
运动的特性:普遍性,永恒性,多样性参考系1.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2.参考系的选取是自由的。
(1)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必须选用同一参考系。
(2)参照物不一定静止,但被认为是静止的。
质点1.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是,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
2.质点条件:(1)物体中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物体做平动)(2)物体的大小<<它通过的距离3.质点具有相对性,而不具有绝对性。
4.理想化模型: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得到简化。
(为便于研究而建立的一种高度抽象的理想客体)第二节时间位移时间与时刻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
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
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
3.通常以问题中的初始时刻为零点。
路程和位移1.路程表示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但不能完全确定物体位置的变化,是标量。
2.从物体运动的起点指向运动的重点的有向线段称为位移,是矢量。
3.物理学中,只有大小的物理量称为标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称为矢量。
4.只有在质点做单向直线运动是,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两者运算法则不同。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打点记时器: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
(电火花打点记时器——火花打点,电磁打点记时器——电磁打点);一般打出两个相邻的点的时间间隔是0.02s。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的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平均速度(与位移、时间间隔相对应)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是物体的位移s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
高一物理知识点提纲
高一物理知识点提纲一、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及常见力的分类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的意义与应用3. 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与力的关系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的应用二、功和能1. 功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能的概念及能的守恒定律3. 机械能与能量转化4. 动能定理及其应用三、运动和速度1.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加速度的概念与计算方法3.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运动规律4. 斜抛运动及其相关公式四、牛顿定律的应用1. 绳索与弹簧的拉力分析2. 铅垂直线上的力分析3. 垂直与水平方向的力分析4. 斜面上的力分析五、碰撞1. 碰撞的类型及其特点2. 完全弹性碰撞与完全非弹性碰撞3. 碰撞动量定理及其应用4. 质心运动及质心系的应用六、静力学1. 重力、浮力及压力的概念与计算方法2. 牛顿定律与静力平衡的联系3. 斜面静力学分析4. 悬挂物体与平衡问题的解答七、液体静力学1. 压强与液体静力平衡2. 浮力的原理及公式推导3. 阿基米德定律及其应用4. 水压机与液体静力学应用八、热学基础1. 热与温度的概念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应用3. 比热容与传热问题4. 内能与等容过程的热力学关系九、电学基础1. 电流与电压的概念2. 电阻与欧姆定律3. 并联和串联电路的特点及计算方法4. 电功和电能的计算与应用十、光学基础1. 光的传播与反射原理2. 成像公式与光学仪器的应用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4. 棱镜光的分光与色散现象十一、波动与声学基础1. 机械波的特点与传播规律2. 反射与折射现象及公式推导3.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4. Doppler效应与声源速度计算这些是高一物理知识点的提纲,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通过学习这些内容,你将能够掌握物理的基本概念,了解力学、热学、电学、光学和声学基础知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基本的物理问题。
希望你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深入理解这些知识,并能在应用中灵活运用。
高一上学期复习提纲
必修一总复习提纲实验一、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打点计时器打点计时器是一种使用交流电源的计时仪器,目前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有 计时器和 计时器两种,前者所接交流电压为 ,后者所接交流电压为 .当电源的频率是 时,它每隔 打一个点,2、由纸带求物体运动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求加速度()()23216549T s s s s s s a ++-++=(6段) (2) v —t 图象法求加速度:先根据 求出打第n 个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作出v —t 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3、由纸带求物体运动速度的方法 物体打下某点时的速度等于前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4、注意事项:(1)纸带压在复写纸下(2)先接通电源后放开纸带(3)求加速度、速度化简单位,保留有效位数和小数点后几位的区别(4)时间间隔s T 01.0=的说法: 每隔4个点取一个点,每5个点取一个点,中间还有4个点还没有画出实验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1、注意事项(1)实验时,弹簧秤必须保持与木板平行,且拉力应沿轴线方向,以减小实验误差.测量前应首先检查弹簧秤的零点是否准确,注意使用中不要超过其弹性限度,弹簧秤的读数应估读到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弹簧秤的指针,拉杆都不要与刻度板和刻度板末端的限位卡发生摩擦.(2)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其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使拉力尽量大一些以减小误差.(3)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标度,尽量使图画得大一些,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图.(4)在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的结点O 位置一定要相同.(5)由作图法得到的F 和实验测量得到的F ′不可能完全符合,但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可认为是F 和F ′符合即可. 本实验成败的关键就是前后两次都要把结点拉到同一位置,并记好弹簧秤读数及细绳套的方向.实验三、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实验原理:①控制变量法(1)保持小车的质量M 不变,探究a 与力F 的关系,(2)再保持托盘和砝码的质量m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 ,探究a 与M 的关系.②图像法处理数据:2、注意事项1)平衡摩擦力:实验首要工作。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三篇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三篇高中物理是一门理论性比较强的科目,承载着从多的概念和规律,使得很多同学对高中物理望而却步,下面给大家分享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三篇11、会审题,理解题意是正确解答物理习题的前提,要迅速地理解题意,必须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句,找出需要的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在必要时画出草图帮助理解题意。
2、分析物理过程,一个综合题,往往由若干彼此独立的子过程组合而成,这些过程又不是孤立的,他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关系,只要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寻找到前后过程的联系,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3、选择合适的方法,从思维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分析法、综合法、假设法、取消法、反证法、递推法等等。
从物理的角度看,供选择的方法包括模型化的方法、隔离分析的方法、等效变换的方法、叠加的思想方法、对称处理的方法、极端分析的方法等等。
从数学的角度看,有代数法、几何方法,等等。
4、学会运用数学知识,根据物理规律列出问题中物理量的关系式,把物理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实现了物理过程的数学化。
列出物理量间的关系后,下面的任务就是采用最好的数学方法,准确地求出结果,注意运算的技巧可以简化运算程序,节省计算时间。
5、讨论验证结果,用量纲的方法检查结果;用数量级估算法检查结果;用特殊值假设法检查结果等。
高一物理必修一复习提纲范文三篇21.熟记物理基础经历过高一高二的同学们一定知道物理的难度,一堆概念和规律让很多同学看着就头疼,从而开始放弃了高中物理的学习,高三网表示,在高中物理的学习中,应熟记基本概念,规律和一些最基本的结论,我们常提起的最基础的知识。
但是很多的同学往往忽视这些基本概念的记忆,认为学习物理不用死记硬背这些文字性的东西,其结果在高三总复习中提问同学物理概念,能准确地说出来的同学很少,即使是补习班的同学也几乎如此。
这对你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对你整个物理系统知识的形成都有内在的不良影响,说不准哪一次考试的哪一道题就因为你概念不准而失分。
高一物理必修一前两章知识提纲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复习提纲第一、二章 直线运动第一部分:知识点1、参考系:可以任意选取,但尽量方便解题.选不同的参考系观察同一运动,结果不一定相同.常取地面做参考系。
2、 质点: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以看作质点(将物体视为质点的条件). 只有质量,没有形状与大小,是理想模型,自然界并不存在.3、 位移:矢量,方向由起点指向终点,大小是起点到终点的直线距离. 表示物体位置 的改变.路程:标量,表示质点实际运动的轨迹的长度。
4、时刻: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表示。
如第4s 末,8:00上班等。
时间:起始时刻与终止时刻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线段表示。
如4s 内,第3s 等。
5、速度v :矢量,表示运动的快慢. 1m/s = 3.6 km/h .平均速度:矢量,位移与对应时间之比:v=s/t .平均速率: 标量,路程与对应时间之比:v=L/t. 由于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所以平均速率不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瞬时速度:矢量, 质点某一时刻的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率:标量,是瞬时速度的大小.6、加速度a :矢量,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a = v t ∆=0t v v t- a 、v 同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大(加速);a 、v 反向时,不管a 怎么变化,v 一定变小(减速).注意区分:v 、Δv 、Δv/Δt7、匀速:v 不变,a =0 . F 合=0匀变速:v 均匀变化,a 为定值. F 合不为零且恒定8、 公式: 匀速:匀变速: 当v 0=0 时 当v 0=0、a =g 时(自由落体运动) v t =v 0+a t v t = a t v t = gts=v 0t+12at 2 s=12a t 2 h =12gt 2 v t 2-v 02=2as v t 2 =2as v t 2 =2gh△s =s n – s n-1 = a T 2 要求:匀变速,s n 与s n-1相邻,且时间间隔相同,都是t s v =20_2t t v v v v +==T. 处理纸带时通常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以6段为例):4561232()()9s s s s s s a T ++-++= 第二部分:重点问题1、图象问题(直线运动的x —t 图象和v-t 图象)x —t 图象:(1)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2)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静止(3)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4)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速度越大(5)图象与图象的交点表示同一直线上两物体相遇(6)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v-t 图象:(1)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2)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3)曲线表示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4)直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加速度越大(5)图象与图象的交点表示两物体速度相同(6)图象不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2、纸带问题常见计算: (1)2B AB BC T υ+=,2C BC CD Tυ+=,…… (2)2C B CD BC a T T υυ--===…… 3、刹车问题关键点:先判断刹车用时t 0,再根据下列几种方法求位移(1)顺向法:s=v 0t-12at 2 (2)逆向法(运动反演):s= 12at 2 (3)平均速度法:t v v s t 20+=(4)图象法:v-t 图象 4、追及相遇问题 关键点:速度相同时,有最大或最小位移△s=s 1-s 2图。
高一物理复习纲要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一、知识要点: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变化,也就是物体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最、最的运动形态,称为机械运动。
2.我们在研究物体的时,在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和,把它简化成一个,称为质点,质点是一个的物理模型。
3.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物体,叫做参考系。
对同一个运动,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到的结果。
实际选取参考系的时候,需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取或不动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比较方便。
4.时刻和时间间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表示时间的数轴上,时刻用表示,用线段表示,时刻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瞬间;时间间隔与物体的相对应,表示某一过程(即两个时刻的间隔)。
5.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位移是用来表示物体(质点)的的物理量。
位移只与物体的有关,而与质点在运动过程中所经历的无关。
物体的位移可以这样表示:从到作一条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长度表示位移的,有向线段的方向表示位移的。
6.既有又有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
矢量相加与标量相加遵守不同的法则,两个标量相加遵从的法则,而矢量相加的法则与此不同。
7.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以这条直线为x坐标轴,这样,物体的位置就可以用表示,物体的位移可以通过坐标的Δx=x2-x1来表示,Δx的大小表示位移的,Δx 的正负表示位移的。
8.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和的物理量。
它是质点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
v= 。
矢量性:速度的大小用公式计算,速度的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即是物体的。
9.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质点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 。
平均速度只能 地描述运动的快慢。
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跟选定的时间或者位移有关,不同 或不同 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必须指明求出的平均速度是对哪段 或哪段 的平均速度。
10.运动质点在某一 或某一 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直线运动中,瞬时速度的方向与质点某一位置时的 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4)结合给定的物体运动的初始条件,合理选择运动学公式,求出描述物体运动情况的运动参量。
二、由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受力情况
1、解题的一般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分析,并画出物体的受力分析图和运动过程图。
二、力的合成:
1、图解法:
A、平形四边形定则:
B、三角形定则:利用三角形定则求合力
C、多边形定则:将F1,F2,F3,……F6六个力依次首尾相连,最后将第一个力的起点到最后一个力的终点的有向线段,即为合力.多边形定则适用于多力合成.
2、计算法:
A、当分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同时,直接相加.即F合=F1+F2
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3)两物体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弹力)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4、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阻碍物体之间的相对运动。
第四节力的合成
一、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时,这一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反过来那几个力叫做这一个力的分力.已知合力求分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已知分力求合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
高一物理各章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一、质点:
1、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且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无形状和体积的点,是一种理想化模型。
2、物体可视为质点的条件: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无影响或影响很小以至可以忽略
3、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情况:
(1)做平动的物体可视为质点,如从斜面上滑下来的木块;
2、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3、一般情况下,路程大于位移,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和路程相等。
三、时间和时刻
1、时刻:是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用一个点来表示。时刻对应的是位置、速度等状态量。
2、时间:时间是两时刻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用一段长度来表示,时间对应的是位移、路程等过程量。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一节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一、力和力的图示
1、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3、力的图示:是一种精确的表示方法。物理学中,用一根有向线段来形象、直观地表示力,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指向表示力的方向,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作用点,这种表示方法叫力的图示。
1、亚里士多德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结果是错误的,伽利略给予了正确的阐述:重物体和轻物体下落速度不受重力大小的影响,都是相同的匀变速直线运动。
全章重要公式:
速度公式:
位移公式:
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平均速度: =
位移差:
自由落体运动公式:1、特点:只受重力,
2、速度:
3、位移:
4、速度与位移关系式:
第三章相互作用力
第五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1、常见的相互作用力
(1)重力的作用是相互的;(2)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3)摩擦力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同一物体也施加了力。
二、牛顿第三定律
1、基本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反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一、基本定义
1、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式:v= ,单位:m/s,是矢量
3、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
二、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
1、瞬时速度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矢量,其大小叫速率。
2、平均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的比值。是矢量,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
①图解法:用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的逆过程求解.
②正交分解法:适用于将一个已知力分解在互相垂直的两个方向上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定义: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一定律说明:①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是指物体;②当有外力作用在物体上时,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改变,即从静止到运动或从运动到静止,或从某一速度到另一速度,因此,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③改变运动状态,即是改变速度,所以运动状态的改变就是速度的改变.
3、受力分析的基本程序
(1)明确研究对象
(2)隔离物体分析
(3)受力分析的顺序
(4)进行定性检验
第六节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
一、由物体得人受力分析情况确定运动情况
1.、受力分析的基本情况
(1)明确研究对象,即确定对哪个对象进行受力分析
(2)把要研究的物体从周围物体中隔离出来
(3)按顺序分析受力情况,画出力的示意图,其顺序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
2、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性
它们是相互依存的,互以对方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同时性
它们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他们之间既没有先后顺序,也没有因果关系。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不可叠加性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各产生其效果,不可求它们的合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不能相互抵消。
(2)选择合适的运动学公式,并求出物体的加速度。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物体所受的合外力。
(4)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由合力求出所求的未知力。
(2)物体有转动,但相对于平动而言可以忽略其转动时,可把物体视为质点。如汽车在运行时,虽然有转动,但我们在研究车辆整体的运动快慢时,可将汽车视为质点。
(3)问题所涉及的空间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自身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这时可地物体视为质点。如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将地球视为质点。
二、参考系与坐标系
第三节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的趋势,但两者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物体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阻碍这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糙;(2)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3)两物体在接触面上有正压力(弹力)
3、大小:一般会随着外力的变化而变化,具体数值必须结合实际情况来决定。与正压力无关。
1、参考系:描述运动时,假定不动而作为参考的物体,被选做参考系的物体通常看做是静止的。对于同一个运动,所选的参考系不同,对它的运动描述就可能不同。
2、坐标系:为了定量的描述物体运动而在参考系上建立的坐标。
第二节时间和位移
一、矢量和标量
矢量:有大小、有方向;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位移和路程
1、位移是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的量,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
B、当分力在同一直线上且方向相反时,直接用大的力减去小的力,且合力的方向与大力的方向相同.即F合=F1-F2
C、当分力互相垂直时,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合力
D、特殊情况的力的合成:如果两个分力是大小相等的力,且两分力的夹角为特殊角时,可以用解棱形的办法求解.
第五节力的分解
一、在进行力的分解时,只能求解:已知合力及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分力的大小;已知合力及两分力的方向,求两分力的大小.
4、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粗略表示力的方法,只要画出物体受到的力及力的方向,不需要选定标度确定有向线段的长度。
二、重力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2、大小:G=g
3、测量:实验室里,重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出,当弹簧测力计吊起的物体静止时,物理对测力计的拉力就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
2、常用方法:(1)矢量合成法;(2)正交分解法;
第四节力学单位制
一、单位制
1、基本单位:在力学中选定长度、质量、时间这三个物理量的单位作为基本单位。
2、导出单位:由物理公式和基本单位热传导出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
3、单位制:由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4、国际单位制:物理学中有七个基本单位,其中力学中有三个,它们分别是质量、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二、惯性:①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由于一切物体在不受力时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惯性是一切物体都有具有的.②惯性只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跟物体的运动与否,速度大小无关.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掌握控制变量法
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
一、牛顿第二定律
1、定义: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外力的合力方向一致.其数学表达式为F=kma,其中k是一个常数,可任意取值,如果k=1,等式F=ma。
2、在应用公式F=ma时,三者的单位必须统一。
二、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1、解题步骤:(1)确定研究对象;(2)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画出示意图;(3)求出合力或加速度。(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求解。
4、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必定和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5、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是指物体接触面间静摩擦力的最大值,所以静摩擦力F的取值范围是0 。最大静摩擦力一般比滑动摩擦力略大。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的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