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出土的琴

合集下载

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古琴

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古琴

郭家庙出土中国最早的古琴图为:郭家庙出土的这张古琴,为目前所见中国最早的古琴。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出土春秋早期古琴改写中国音乐史湖北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又有重大新发现!昨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湖北音乐博物馆古琴馆开馆仪式上正式对外披露,郭家庙曹门湾墓区近日出土一张春秋早期的琴,比此前已知最早的琴年代提前约300年,改写中国古琴史乃至音乐史。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曾发现大型春秋早期乐舞遗存,并出土多件音乐文物,被评为2014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考古工作者在此进行后续考古发掘时,有意加强了音乐考古,近日发现似是乐器的漆木器后,立即通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我省音乐考古专家张翔等。

张翔等赶赴现场后仔细搜寻,除发现琴身外,还在周边提取了底板、雁足等附件,确认其是一张琴,年代为春秋早期。

因此琴出土时浸泡于水中,文物保护专家将其整体提取后紧急送往文保中心,目前仍在进行清理、保护、脱水、加固等处理,下一步复原处理后可与公众见面。

张翔介绍,这张琴保存完整,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

通体略似高髻人形,高髻部分有琴尾龙龈、雁足装置,龙龈有较深的使用过的勒痕。

人形部分主要为琴的共鸣箱,琴首岳山嵌入琴体,旁有若干弦孔,为半箱琴。

方勤称,1978年在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十弦琴,属战国早期,为此前所知最早的琴。

此次郭家庙出土的琴属春秋早期,距今2700年左右,为目前所知最早,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这把古琴出自郭家庙曹门湾86号墓,同时出土的一对青铜铭文壶显示,墓主人为曾国贵族“旁晨”。

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它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古琴的简介

古琴的简介

古琴的简介古琴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

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

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键词:古琴,历史悠久,乐器正文:一、古琴的结构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弦和琴脚等部分构成。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整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呈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尾一端呈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一为龙池,一为凤沼,腰中近边处开有两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

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在琴的首部里面,粘有舌形木板,造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叫作舌穴。

音梁又称项实,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用以调整琴音。

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柱,一个呈方形,叫地柱,在琴腹中部;另一个呈圆形,叫天柱、靠近琴首。

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开有安装弦轴的轴孔。

改良的古琴,因琴首处另有共鸣箱,弦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

弦轴又称琴轸,为圆形或瓜棱形,是用木制成的中空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穿弦孔,琴弦从孔中穿过架于岳山上。

安装在底板上的4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月牙形缺口处的两个叫焦尾下贴,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

古琴形制的发展及寓意

古琴形制的发展及寓意

古琴形制的发展及寓意古琴科普琴制的定型是在汉代完成的。

现所发现古琴的最早实物,是湖北随县擂鼓墩曾位乙墓出土的战国初期的十弦琴、湖南长沙五里牌木享墓出土的战国九弦琴和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汉代七弦琴。

琴制都是短小、长形的音箱,首宽尾窄,而圆底平,构造简笔,没有琴徽,代表着古琴发展的最初阶段。

早期的古琴,不但造型有别,弦数亦不壹致,但都具有壹弦多音之特点,且长度不断在增加。

唐宋两代则是造琴技术最主要之时期,所造出之琴大都造型美观,工艺精巧,发音优美宏亮。

在自然文化图腾等崇拜下,流传了伏羲、神农等三皇五帝圣贤造琴的神话,固不可信,但由其传说内容可知琴定型是逐步发展形成的。

伏羲氏的琴有五弦、二十弦,神农氏琴有五弦,尧琴有五弦,舜琴五弦,禹夏承舜制,殷商则有壹弦琴,到了周代,则已有七弦。

东汉应劭《风俗通》:「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

」远古的琴制已不可得见,但见之于着述的,有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杨雄的「清英」等音响卓出、琴名美丽的名琴,有的琴还有琴铭,如「绿绮」的铭文记载了「桐梓合精」,可知这时造琴已知用桐木做面,梓木为底的方法。

《广博物志》记述:「列子尝游泰山,见霹雳伤柱,因以制琴,有大声。

」这是最早应用霹雳木制琴的记载,汉末蔡邕用烧焦的木料做焦尾琴,传至六朝齐明帝时还在使用,并出现了绝好的仿制品,这时的焦尾琴已与后世琴制大体相同了。

晋代顾恺之的《斲琴图》保存了古代制琴的珍贵资料,经过南北朝与隋代的不断丰富,唐代的制琴技术达到了高峰,出现了优秀的制琴家与传世名琴,如雷霄的「九霄环佩」、雷威的「鹤鸣秋月」,以及「轻雷」、「大圣遗音」、「飞泉」等。

宋代虽有官办造琴局及统壹形制,但仍以仿雷、张等名家的古琴为主,形制上的差别为,唐琴面底都呈拱形,琴体浑圆,宋琴只面横而弧度宽扁。

我国最早载有古琴样式的琴论专着,是南宋田芝翁所辑的《太古遗音》(宋人摹本),上有三十八图。

古琴的历史发展

古琴的历史发展

古琴的历史发展古琴的历史发展古琴是我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先秦时广为流行,汉魏六朝是古琴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琴的历史发展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一、古琴的历史古琴是我国古老且富有民族特色的无码弹拨乐器。

传说原始时代神农氏曾“削桐为琴、绳丝为弦”,创造了最初的琴,据说有五弦。

后文王、武王各增一弦,琴在西周时期已广泛流传,当时它经常与瑟或加上鼓等乐器在祭祀时演奏,《诗经》中有“琴瑟友之”、“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就是指此而言。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琴家,在《吕氏春秋》里,第一次记述了伯牙鼓琴,钟子期解音的故事。

春秋时著名的古琴家有师旷、师襄和师文等人。

孔子不但会弹古琴,而且技艺娴熟,他教授的“六艺”中的乐,即有弹琴诵诗的内容。

曾候乙墓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物,长67公分(后世琴长120公分左右),面板呈曲线状,琴头微上昂,腰部下凹,尾部上翘,下仅一足,其形象与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图腾——夔龙相似;继十弦琴之后有马王堆出土的西汉七弦琴,该琴面板较平直,结构简单,音箱较小,面板与底板组成匣式结构,尾部为一实木,音量较小,共鸣效果也不太好,面板上没有音位的标志“徽”,演奏技巧侧重右手,表现性能有相当的局限性。

在西汉中期到三国之际,随着相和歌的兴起及艺术性较高的相和大曲的盛行,琴开始与笛、笙、筝、琵琶等合奏,琴的形制有了重要的改进,此时的琴有七弦,面板完全平直,尾部实木部分已改为与主体相联的共鸣箱,音量扩大,左手可自由移动演奏滑音,面板外侧有十三个标志音位的小圆点“徽”,按纯律构成四个八度大三和弦的泛音列,因此,音域较宽,表现性能高。

汉以前,琴曲的传授全靠口传心授,到汉魏之交,创造了初期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

汉魏六朝是我国琴曲创作的全盛时期,制作亦有相当的经验,此时的琴不仅是一种独奏乐器,而且是相和歌乐队中重要的伴奏乐器,在文人士官中大大流传,把琴作为必学的“六艺”之一,并创作了大量的琴曲。

古琴的简介

古琴的简介

古琴摘要:古琴,亦称“七弦琴”,史籍之中多称“琴”。

唐诗中有“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之名句,“泠泠七弦”指的就是古琴。

春秋擂鼓墩墓与西汉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琴”更证实了它的历史之长久,《诗经》、《尚书》等古籍和唐宋诗词也常常见到有关“琴”与琴乐的继续。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是汉文化中的瑰宝。

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瀚浩、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实物距今有二千四百余年,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

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达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键词:古琴,历史悠久,乐器正文:一、古琴的结构在弹弦乐器中,古琴的构造比较复杂,由面板、底板、音梁、音柱、弦轴板、弦轴、琴弦和琴脚等部分构成。

面板又称琴面,是一整块长形木板,表面呈拱形,琴首一端呈方形,并开有穿弦孔;琴尾一端呈椭圆形,在项、腰处两旁各有月牙形或显方折凹入。

底板又称琴底,形状与面板相同但不作拱形,是在整块的木料下半部挖出琴的腹腔。

底板上开有两个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和圆形出音孔,一为龙池,一为凤沼,腰中近边处开有两个小方孔,为足孔,上安两足,叫雁足。

面板与底板胶合而成琴身,在琴的首部里面,粘有舌形木板,造成与琴腹隔开的空间,叫作舌穴。

音梁又称项实,是一根位于面板背部的长木条,用以调整琴音。

音柱是琴腹中的两个木柱,一个呈方形,叫地柱,在琴腹中部;另一个呈圆形,叫天柱、靠近琴首。

弦轴板位于底板的首部、开有安装弦轴的轴孔。

改良的古琴,因琴首处另有共鸣箱,弦轴则镶嵌于面板首部。

弦轴又称琴轸,为圆形或瓜棱形,是用木制成的中空体,琴弦由丝绒绳系住,拴绕于弦轴上。

琴弦多用丝弦,一弦最粗、音最低、靠近徽位最近,依次渐细,一至四弦用缠弦,靠近演奏者的第七弦最细、音最高。

岳山镶嵌于面板首部,中间开有穿弦孔,琴弦从孔中穿过架于岳山上。

安装在底板上的4个琴脚,琴首部两个叫凫掌,琴尾月牙形缺口处的两个叫焦尾下贴,起系弦和使琴身垫平的作用。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
中国历代名琴品鉴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古琴:古琴是中国最早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琴质通透,音色悠扬。

其中有不少名琴,如明代的“明琴”、清代的“乐赋琴”等。

2. 琵琶:琵琶是中国传统乐器之一,琴体多为梨形或卵形,琴质坚硬。

名琵琶有明代的“抱琴玉女”、清代的“琵琶李”等。

3. 二胡:二胡是中国传统拉弦乐器,音色悦耳,表达力强。

名琴有清代的“胡明琴”、民国时期的“岳飞二胡”等。

4. 古筝:古筝是中国传统弹拨乐器之一,琴弦多为丝弦,音色清雅。

名琴有明代的“白华筝”、清代的“晋州古筝”等。

5. 高胡:高胡是一种类似于二胡的民族弦乐器,琴弦较二胡高音更高,音色明亮。

名琴有清代的“袁燕山高胡”等。

这些历代名琴在音质、外观和历史价值等方面都有独特之处,是中国音乐文化遗产中的珍品。

出土最早的琴

出土最早的琴

不 断 丰 富 的 出 土 资 料, 经 显 示 出 这 种 自 成 一 体 的 古 乐 器 的 脉 络。 时 代 先 后 看, 已 按 自 曾 侯 乙 墓 琴、荆 门 郭 店 琴、长 沙 五 里 牌 琴 到 马 王 堆 七 弦 琴,不 难 找 到 它 们 在 形 制 结 构、制 作 手 法 和 造 型 风 格 等 方 面 的 流 传 有 绪、一 脉 相 承 的 关 系。这 些“半 箱 式”琴 的 出 土 范 围,也 体 现 出 了 它 主 要 的 流 行 范 围,即 中 国 南 方 的 湖 北 和 湖 南 地 区,这 是 古 代 楚 文 化 的 区 域。这 些 证 据 已 可 表 明,这 种 “半 箱 式”的 琴,应 该 是 流 行 于 中 国 古 代 楚 文 化 范 围 的 一 种 楚 式 琴。对 于 这 些 出 土 之“琴”,目 前 考 古 学 家、音 乐 学 家 和 古 琴 家 争 议 颇 多。一 些 学 者 认 为 它 是 现 今 古 琴 之 前 身。另 一 些 学 者 观 点 相 异,认 为 这 些 出 土 之 琴 与 古 籍 所 载 古 琴 不 符 。 留 存 至 今 的 先 秦 文 献 , 当 为 古 代 中 原 地 区 的 文 字 资 料,所 记 载 的 古 琴 与 考 古 发 现 的 南 方 楚 式 琴 有 所 区 别 。 与 当 今 七 弦 琴 属 同 宗 异 族 的 关 系,而 非 前 后 直 接 相 承 的 关 系 。 因 此 , 只 能 称 此 类 琴 为“琴 类 乐 器”或 “古 代 楚 式 琴”。
出土最早的琴
由于木材保存不易,能保存到今天的古代琴的实物,十分难得。
目 前 考 古 发 掘 所 见 到 的 最 早 的“琴 ”类 乐 器 实 物, 1978年 在 湖 北 随 县 战 国 时 期 为 曾 侯 乙 墓 出 土 的 十 弦 琴 , 其 年 代 约 在 公 元 前 433年 , 距 今 已 有 2400多 年 的 历 史 。 曾 侯 乙 墓 十 弦 琴 通 长67.0厘 米,与 现 今 通 行 的 琴 相 比 要 短 很 多。此 琴 用 整 木 雕 成,由 琴 身 和 一 活 动 底 板 构 成,分 音 箱 和 尾 板 两 部 分。琴 面 圆 鼓 有 波 状 起 伏,无 徽。琴 身 下 面 垫 放 的 活 动 底 板 , 形 制 大 小 基 本 与 音 箱 底 面 吻 合 。 琴 通 髹 黑 漆 , 出 土 时 仍 光 泽 柔 润。这 件 十 弦 琴 除 了 弦 数 不 同 之 外 , 其 “半 箱 式 ”音 箱 也 与 今 天 所 见 唐 、 宋 琴 的 合 体 “全 箱 式”有 异。但 其 在 面 板、底 板、岳 山 、弦 轸 、雁 足 的 主 要 结 构 形 制 及 缚 弦 的 方 法 上, 则与今日之琴基本一致。

古琴的历史发展

古琴的历史发展

古琴的历史发展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期。

在传说中,古琴的创制者有“昔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之说。

据《史记》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

考古发现最早的古琴是在湖北枣阳郭家庙出土的周朝曾国春秋早期的琴,距今2700年左右,将我国有实物佐证的琴史提前约300年。

在先秦时代,琴已很流行。

西周时的钟仪是现存记载中最早的一位专业琴人。

在《诗经》等文学作品中也有大量关于琴的记载,战国时期随着音乐的发展,琴乐也得到了很大地发展和普及,从而涌现了大量的琴人,如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精典千古传诵。

汉魏六朝是古琴发展的鼎盛时期。

汉朝时期,古琴的制作工艺逐渐发展,使用的材料也从天然材料转变为木材,并开始采用弦轴、指板等改进。

在汉代,弹奏古琴已经成为一种高雅的活动,文人雅士都喜欢弹奏古琴来抒发情感和陶冶情操。

隋唐时期,古琴的音域扩展到五个八度,并出现了全托式指法。

唐代古琴名家韦抄手是古琴史上的重要人物,其所著《琴曲选集》和《新声》是古琴史上的经典之作。

宋代时期,古琴的制作工艺又有了很大的发展,琴的音色也趋于高亢。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们非常热爱古琴,他们不仅弹奏古琴,还为古琴创作了大量的新曲目和理论著作。

明代以后,古琴的制作工艺更加完善,不断创新,琴身的外观和内部结构都有了新的改进,琴身的形状也从方形转变为圆形或扁圆形。

明代时期,古琴的演奏技巧和制作工艺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很多优秀的古琴演奏家和制琴师。

2003年11月,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第二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总的来说,古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悠久的历史,从远古时期到现代社会,古琴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

中国传统乐器

中国传统乐器

国传统乐器古代史远古时期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秦汉隋唐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这段时期最为重要的是弓弦乐器发展,弓弦乐器的传入和普遍使用,促进了戏曲、说唱音乐的发展。

古琴则出现了众多的流派,明末由波斯传入扬琴。

吹奏类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传统乐器古琴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有三千多年的历史,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古代是地位最崇高的乐器。

古琴充满着传奇的象征色彩:长3尺6寸5分,代表一年有365天;13个徽位,代表一年的12个月及闰月。

琴面弧形代表天,琴底为平象征地,为天圆地方。

有西方音乐人评价:这个乐器的构造,是依据中国天与地之间关系的观念而设计的,使人联想到传说中只有天上神仙才能听得到的音乐。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诗经》中有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古琴 发展历史

古琴 发展历史

古琴发展历史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传承,至今仍被广泛地演奏和传颂。

以下是古琴的发展历史:一、古琴的起源古琴最初有五弦,周文王为了悼念他死去的儿子伯邑考,增加了一根弦,武王伐纣时,为了增加士气,又增添了一根弦,所以古琴又称“文武七弦琴”。

传说它的创始人是伏羲、神农。

春秋战国时,著名古琴演奏家和琴曲已经很多。

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十弦琴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汉墓七弦琴,都与现在的古琴构造相似。

二、宋代的古琴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

宋代是唐以后制琴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官方甚至设局制琴,即所谓“官琴”,元代制琴是宋、明之间的过渡期制品,由于历时比较短,现存的实物也比较少。

三、明代的古琴明代古琴有很大发展。

朱权虽是一个藩王(朱元璋第十七子),却对古琴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他主持撰辑了《神奇秘谱》(1425年刊行),为我们保存了音乐史中的至宝。

这是现存最早的一部琴谱。

它所收的四十多首器乐化琴曲,多是唐宋以前的珍品。

四、古琴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历史概况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亦称瑶琴、七弦琴、玉琴,古琴在孔子时期就已经十分盛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三千余年。

据《史记》记载,早在尧舜时期就有了古琴的存在。

20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

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古代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因为古琴文化独特的价值,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

五、古琴的流派自唐代起,中国古琴流派就分为浙派、江派和闽派。

其中浙派以杭州为中心,江派以松江为中心,闽派则以福建福州为中心。

明代时期,出现了“吴门琴派”、“浙派”、“华亭派”、“绍兴派”、“虞山派”等派别。

中国古代琴的种类

中国古代琴的种类

中国古代琴的种类1.七弦琴:又称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七弦琴的琴身有直板式、檀板式和拼板式等多种形状,琴面上有山水、花鸟、诗文等图案,寓意着文人雅士的精神追求。

七弦琴因其温婉悠远的音色,被誉为“乐中之王”。

演奏七弦琴需要用指甲撮拨琴弦,旋律雅致、婉转悠扬,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2.琵琶:又称“琵琶曲”,是中国古代最早传入的外来乐器之一、琵琶有四弦和十三弦两类,最早的琵琶只有四弦,后来才逐渐增加弦数。

琵琶形状呈半球形或扁圆形,琴身上有许多音饰,如蝶、龙、凤等。

琵琶演奏时需要用指甲拨弦,演奏技法独特,音色宏亮、婉转动听。

3.古筝: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以拨弦为主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筝有16弦、21弦和25弦三种形式,琴盘上有丝弦和铜弦之分,古筝的琴旁装饰多样,常见有云头、凤尾、浮雕等。

古筝演奏时需要用指甲拨弦,音色悠扬、明亮,旋律悦耳动听。

4.阮咸:又称阮琴,是唐代时期从中亚传入的乐器之一、阮咸的形状类似于弯曲的长颈瓶,琴身分为头、项、颈、肩、腰、扇等七部分。

阮咸的音色宏亮、圆润,演奏技法灵活多变,旋律高亢激昂,常被用于奏鸣曲、唱支离曲等曲目。

5.筚篥:又称笛箫,是中国古代的吹奏乐器之一,形状狭长,有多个音孔。

筚篥的音色明亮高亢,演奏时需要用口吹奏,演奏技法多样,既可演奏婉转悠扬的曲调,也可演奏激昂奔放的旋律。

6.箫:又称竖笛,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形状细长。

箫的音色悠远、婉转,演奏时需要用口吹奏。

箫的演奏技法独特,旋律优美动听,常被用于伴奏器乐、独奏等。

除了以上几种,中国古代琴种类还有很多,如扬琴、洞箫、柳琴、豆角琴等。

每一种琴都有其独特的音色和演奏技法,代表了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独特成就。

这些琴不仅是演奏乐器,更是文人雅士表达情感、追求艺术的重要工具,至今仍被广泛演奏和传承。

古 琴

古 琴

a.文学 古琴出现在众多的文学作品中,即有戏剧小说中的弹琴听琴场景, 也有诗词歌赋的赞美《诗经》记载“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关睢 》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鹿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常棣 》等唐诗中也有很多刻画弹琴景象的诗作:“泠泠七弦上,静听松 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刘长卿《弹琴》“独坐幽篁里 ,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也经常有弹奏古琴的情节出现,如曹雪芹的 《红楼梦》就有“黛玉论琴”、“妙玉听琴”等场景。 b.影视 在当代,古装电影电视艺术中会使用古琴,其中不乏夸张之作,例如 在著名电影《英雄》中琴家徐匡华扮演的盲人琴师。《笑傲江湖》 中插曲“沧海一生笑”画面虽为古琴演奏实际上是古筝演奏的。电 影《六指琴魔》中的琴并不是实际生活中使用的古琴。 也有用古琴配乐的影视艺术作品:如电影《秦颂》琴师高渐离和秦 王的故事。配乐为李祥霆即兴演奏。电影《知音》蔡锷和小凤仙的 故事。用了琴曲《梅花三弄》李祥霆演奏。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陈雷激演奏唐代名琴“太古遗音” 。
南 宋: • 浙派(浙江省):注重古琴的独奏艺术,乐曲的器乐化方 面得到重视和发展。主要代表人物郭沔 • 江派(长江下游):注重琴歌的伴奏艺术,琴曲较单纯, 以便配合歌唱。代表乐曲姜白石《古怨》
明、清 • 明末:严澄,虞山派(在传统浙派基础上创立)演奏风格 讲究“清、微、淡、远”。代表曲目《潇湘水云》 • 清初: 徐常遇创立广陵派(即扬州)其演奏风格与虞山派相近。 代表曲目《梅花三弄》《平沙落雁》
• 古琴记谱法有文字谱、减字谱,现代的简谱、五线谱和混合记谱 最早的记谱法为文字谱,是用文字详细叙述全部演奏指法动作, 因此是一种指法谱。现存文字谱是唐代的《碣石调· 幽兰》现藏于 日本东京博物馆。 晚唐时出现了减字谱。减字谱是使用减笔字组合来记录琴曲的指 法、弦序和徽位。 目前,琴谱现存有150多部,包含着3000多首流传下来的琴曲。 这些琴谱原本大都收藏在中国或者别国的公共图书馆里,而目前 市场上的琴谱都是影印本或重新装帧修订的复制品,琴谱一般是 减字谱与简谱,或者减字谱 • 古琴曲通常由几个段落连缀而成,长度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 没有严密的格式。下列是部分广为流传的琴曲: 《梅花三弄》《广陵散》《胡笳十八拍酒狂》 《欸乃》《阳春白雪》。 当代的古琴作品有: 《三峡船歌》---李祥霆曲。《梅园吟》-----许国华、龚一曲。 《春风》----许国华、龚一曲。《山水情》---金复载曲。 《楼兰散》-----金湘曲。《胜利操》----吴景略曲。

琴文化普及资料

琴文化普及资料

一,总论1引子:(1)“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古琴,原名“琴”或“七弦琴”,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地位最崇高的乐器,被誉为“哲学性的艺术”或“艺术性的哲学”,位列“琴棋书画”四艺之首,是古代每个文人的必修之器。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艺术在中国文化的人文价值里,不止是一种音乐艺术,更是文人生命境界的表征。

(2)泠泠七弦,响彻太空: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航行者”号太空船上,放置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特制唱片,其中录有多种语言和代表性音乐,包括管平湖先生演奏的古琴曲《流水》。

这首讲述伯牙子期知音故事的琴曲,如今又带着探寻地球以外天体“人类”的使命,到茫茫宇宙寻求新的“知音”。

(3)奥运开幕式:看过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人们,定然难忘这样的情境:伴随着神韵悠长的古琴之音,一幅精美的画卷在“鸟巢”中心徐徐展开,正是那一指拨弦的厚重,将这幅流淌着文明的古朴纸卷轴所蕴含的素雅之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古琴作为一个重要元素在此出现,使人们的灵魂为古老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而震颤。

2创制、功用、地位(1)关于古琴产生、创制的传说历来记载古琴创制的传说,散见于诸多文献当中,前人对琴的创制者,多归诸于远古传说中的圣王,主要有如下几种说法:昔神农氏继伏羲而王天下,上观法于天,下取法于地,近取诸身,取诸物,于是削桐为琴,绳丝为弦,以通神明之德,合天地之和也。

——桓潭《新论·琴道》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又制雅琴。

卦所以推天地之象,琴所以考天地之声也。

——朱长文《琴史》昔神农造琴,以定禁淫匹去邪,欲返其真。

舜弹五弦琴而天下治。

——扬雄《琴清英》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礼记》此外,还有尧帝、炎帝、朱襄氏之臣士达、宴龙为古琴创制者等说法。

(2)功用变化:古琴的传统源远流长,它的丰富性、深远性、连续性、完整性和顽强的生命力,都是其他任何乐器所无法比拟的,对古琴传统的追溯必须从它的功能入手。

古琴的发展历程

古琴的发展历程

古琴的发展历程
古琴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音色悠远,令人陶醉。

其发展历程从远古时期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变革。

据考古学家的研究,最早的古琴出现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3500年左右。

这些古琴是用动物的颈骨或竹竿制成的,具有简单的音质。

古琴的起初是由一根弦构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琴弦逐渐增多,形成了今天所熟悉的七弦古琴。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古琴逐渐成为中国古代士人的象征,被广泛使用于儒家学者、文化人士、官员等群体中。

在中国的历史时期中,古琴也经历了多次改革和重构。

唐代时期,古琴的制作工艺得到了显著改进,琴身的制作材料逐渐采用上等的木材,并在琴面上镶嵌漆器或瑶琴,使琴的音质更加饱满。

明代时期,古琴的制作技艺进一步发展。

琴身的制作材料依然是上等木材,而琴面和琴背则采用了上等乌木的镶嵌。

同时,琴弦的制作也更加规范,使得音色更加纯净。

清代是中国古琴最辉煌的时期之一。

在这个时期,古琴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琴身的制作技术更加精湛,琴面的装饰手法也更加复杂。

此外,古琴的演奏技法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提高。

现代的古琴发展延续了古代的传统,同时也吸收了现代音乐和技术的成果。

现代古琴的制作工艺更加精细,琴弦的材质和音质也有所改进。

古琴的音乐表演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曲目,更加
注重创新和个性化。

总的来说,古琴作为中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遗产之一,其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古代音乐的演进和变革。

无论是古代王朝还是现代音乐家,都将古琴视为一种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艺术表达方式,使其持续流传至今。

红山文化出土乐器一览

红山文化出土乐器一览

红山文化出土乐器一览红山文化出土乐器一览晋王嘉《拾遗记》中说:伏羲氏时候,礼义文物,于兹始作。

去巢穴之居,变茹腥之食,立礼教以导文,造干戈以饰武。

丝桑为瑟,均土为埙。

礼乐于是兴矣。

调和八风,以画八卦,分六位以正六宗。

这段文字里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即上古伏羲时代,先民已经有了很丰富的音乐活动,丝桑为瑟,就是说把丝线加工好固定在桑木上就成为瑟这种古琴;均土为埙,埙-----象征大地之音的埙也产生了。

正史论者往往对拾遗类野史传闻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但近几十年来考古发现极大的印证了这类古籍所载不谬。

尤其是红山文化区出土的许多礼乐器,生动形象的向我们展示了六千年前甚至于上万年前,先民们就已经有高水平的礼乐活动。

出土实物以不可辩驳的力量证明,祖先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目前已经知道的,红山文化出土礼乐器有如下:一、小河西文化时期的陶鼓原敖汉旗博物馆馆长邵国田专家认为其时间甚至于比小河西文化时期可能还要早,并激动的提笔写下《一万年前大地的心跳》来阐发这件陶鼓独特的文化内涵,笔者也长时期的关注这件陶鼓,下面对邵老的文章做几点补充1,古代鼓能起到统领五音的作用,”五音不入“是说五音却丝毫不能影响鼓的声波;2,红山先民创造出的陶鼓,其作用应该是集祭祀、狩猎、战争于一身的,凡是重要场合都用击鼓来告知天地众神。

后来逐渐单一化军事化了,但其乐器的功能始终保持不变。

3.这件陶鼓上的两个兽头,应该是龙九子之一的囚牛-----当然这是我的推测。

古人对龙的信仰由来甚久,红山先民对龙的崇拜更是全世界最早的,最典型的,后世许多乐器上装饰时用囚牛,其传统也是源于红山先民。

4,和二里头---陶寺文化区遗址出土的那件陶鼓相比,红山陶鼓轻松要早两千年左右,真正的中华第一鼓在红山文化区,不是陶寺遗址那个鼓!许多所谓专家的结论是坐井观天的结果,也有地方政府急功近利要炒作本地文化发展旅游抓钱的因素在里面,但往往弄出笑话,大跌眼镜!5.和牛河梁遗址出土的”筒型器“相比,陶鼓的造型首先要符合声学原理,那些陶筒上面没有为共振设计任何声波通道,明显不是鼓!更没有用来固定皮子的突起,怎么把皮子蒙上去,在工艺上就不对路,所以不能称其为鼓,真正的鼓是什么样的?要看这件!红山文化创造了多少个世界第一,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发现。

2014年,曾国墓发现一古琴,比十弦琴早300年,是中国最早的古琴

2014年,曾国墓发现一古琴,比十弦琴早300年,是中国最早的古琴

2014年,曾国墓发现一古琴,比十弦琴早300年,是中国最早的古琴2014年,曾国墓发现一古琴,比十弦琴早300年,是中国最早的古琴文 | 韦爵爷音乐是现代年轻人最喜欢的东西,不过音乐不是现代独有的,早在数千年前就已经有音乐这种东西了。

考古专家通过不断研究和探索在2014年末的时候发现一块糟木头,这块从郭家庙曾国墓地里出土扔糟木头身份不一般,还将古代音乐发展史的车轮向向前又推动了300年。

其实早在1978年,专家们在对曾侯乙墓进行研究的时候就曾发现过一把古琴,只是这把古琴没有像编钟那样经得起时间的摧残,古琴呈黑色,上面可挂十弦,被称为十弦琴。

专家推测,这把十弦琴距今约有2400年,也是那时候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古琴。

关于古琴的历史,往前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只不过关于那个时候只有一些文字记载,专家并没有发现什么实物,所以这把十弦古琴稳稳的得到了最老古琴的的称号。

但是,只过了短短30多年,考古专家又有新发现,而这个新发现让这把十弦古琴丢了最老古琴的称呼,因为还有比它更老的。

那是发生在2014年末,专家在郭家庙曾国墓地里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像金箔虎形饰、曾子鼎青铜器,车马坑等,这些文物很漂亮,价值也很高,且数量庞大,专家们收获满满,也异常的高兴。

在这诸多的文物当中,有一件宝贝,它原本被放在墓室的一个角落里,上面还挂着黑泥和青苔,这件文物最初看上去就像几块糟木头。

专家当时看到的时候也知道是什么东东,不过还是小心翼翼的带回去了。

后来专家得空了就将那几块糟木头拼凑到了一块,居然是一件模样高古的古琴琴床,专家看到后眼睛都亮了。

后来经过仔细修复,这件长约92厘米,宽约35厘米的古琴呈现在了众人的眼前。

相对于上面的十弦琴,这把古琴可以说资历更高了,十弦琴属于战国早期年间的东西,而这把古琴则应该是春秋早期的,比十弦琴早了300年,故而成为国内最早古琴的文物。

只是遗憾的是,这把古琴虽然经过修复,但是已经无法再弹奏,实在可惜。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

中国古代乐器中国古代乐器史可以分为四个发展时期:一、古代(约公元前6000-1711年):根据现有的出土实物,吹奏类乐器是最早出现的乐器,以河南舞阳骨笛最为久远。

其次是埙,都有实物出土,这段时期也出土了不少的击奏类乐器,实物有磬、鼓、陶铃、陶铎、陶铙等。

弦乐器见于典籍的有“瑟”,但未见实物出土,远古时期的乐器以狩猎和歌舞伴奏为主。

二、先秦时期,(公元前711年-公元前256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确定了乐器的分类法-“八音”。

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

这段时期的乐器以击奏类为主,出土实物以曾侯乙编钟影响最大,音乐也是以钟鼓乐为代表。

三、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这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鼎盛时期,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大量的外国乐器传入我国,弹奏类乐器得到空前的发展和繁荣。

唐代则是我国乐器发展的最高峰,出现了古琴谱,现存丘明(494年-590年)所传《幽兰》是我国最早的琴谱。

晚唐曹柔又创简字谱,使得古琴音乐得以保存。

琵琶则是唐代最为重要的乐器,音乐也以宫廷燕乐为代表。

拉弦类乐器开始在民间出现。

四、宋元明清时期(960-1840):这一时期最重要的事情是弓弦乐器的发展。

弓弦乐器的引进和普及促进了歌剧和说唱音乐的发展。

古琴出现在许多学校,扬琴在明末从波斯传入。

游戏课乐器元代出现唢呐,击奏类乐器元代出现云锣,这段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萧条,取而代之的是民间音乐。

西汉乐器——钟丹江口市习家店镇派出所将刚刚出土的文物──西汉时期的乐器铃移交到该市博物馆。

据该市博物馆专家介绍,丹江口库区沿岸文物十分丰富,但出土乐器尚属首次。

作者在丹江口博物馆看到七件饺子形状的青铜器排列整齐,大小不一。

专家表示,钟是中国的一种古老乐器。

七件不同尺寸的青铜器代表了“1234567”的七个刻度。

这个陪葬品放进坟墓时应该挂在一个木架子上。

由于它年代久远,木材腐烂,只剩下七件青铜器。

随葬品上附有乐器,表明墓主人在当时的地位很高,有一定的官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0 8年 5月 . 王鹏 的 琴坊 来 音箱 的半箱式也与今天所见唐 、 宋琴的台体
不龋丰富的出土资料, 已经显全箱式有异。但其在面板、 底板、 岳山、 弦轸、 自成—体的古乐器的脉络。按时代先后看 ,
导演组的工作人员 两人在十多张 雁足 的主要结构、形制及缚弦 的方法上 , 则 自曾侯 乙墓 琴、 门郭店琴、 荆 马王堆 七弦琴
不已。 恪复养和琴 , 让王鹏和阵雷激 器实物,为 17 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摹出 志。 98
马王堆 3号墓的年代为 西汉文帝十二 土的十弦琴 ,其年代约在公元前 4 3 , 3 年 距 年I 公元前 18年 ) 6 。墓中出±的七弦琴通长 现 在, 王鹛有一个想 法, 想 今已有 24 0多年 的历史。 他 0 曾侯乙基出土的十弦琴是最早的古琴实 8 . m 由琴身和底板两部分组威。琴身又 15c , 搞 一个百琴展——古代流传 下来 的 古琴 式 样 一 共 有 5 1种 , 他 要 把 物, 由琴身和一活动底板构成 , 通长 6 m 可分音箱和尾板两部分, 7c , 外表髹黑漆, 无徽 , 成 了志同道合的琴友。 琴头微上昂 , 部下凹, 腰 尾部 底平。音箱表面, 首端横亘一条岳山, 岳山右 它们一一还原, 同时 , 再创造 4 0多 面板 呈曲线状 , 种新式样。 小古■叠上囊运开●囊
早期 出土
◆文 I 弘 一
20 年 , 0 4 著名古琴演奏家陈雷 由于木材保存不易, 能保存到今天的古 阶段 以后 ,至秦汉 .七弦琴成为琴的主流。 十分难得。 17 年 l 月 出土的长沙马王堆 3 93 2 号墓七弦 己的养和琴交给王鹛修复。 半年后, 代琴 的实物 , 目前考古发掘所见到的最早 的琴娄乐 琴,可以看做琴的七弦制式 最后确立的标 陈雷澈再次弹赛自己的古琴 , 兴奋
古琴中。选中了一张 ” 师旷式 古 与今 日之琴基本 一致。 到袁家岭燕子山琴, 不难找到它们在形制结
琴—— 太古遗音” 。王鹏说 , 制作
这张古琴用了他两年时间。
七弦琴的出现, 是琴的发展史上七弦制 构 、制作手 法和造形风格等方 面的流传有 式的 重大进步。湖北剂门郭店七弦琴,9 3 绪、 1 9 ~脉相承的关 系。这些半箱式琴的出土
对 于古 琴能在北京奥运会 开 年 经 发 掘 出 土 于 荆 门 市 沙 洋 区 四 方 乡 郭 店 范围 。 也体现 出了它 主要的流行范围 , 即中 幕式上进行 3 m n i 的表演 , 王鹏并 村 i 号墓 , 这是一座战国中期的羹葬。剂门 国南方的湖北和湖南地区, 这是古代楚文化 这种半箱式的 不感到意外。他说:古琴音乐是我 郭店琴保存基本完整, 通长 8 . c 由剔空 的区域。这些证据已可表明. 21 m,
器修复很有研究。 20 年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 01
乐研究所去香港举 办文物乐器展
览。展 出之前 , 音乐研 究所有关负 责人找到王鹏 。 要求其对许多损坏 的文物 乐器进行修复。近年来, 王 鹏还亲手修复 了唐 代的九霄环佩 琴、 宋代的龙吟虎啸琴以及赵孟撒 和 李清照等人的百余张历史名琴。 激应邀赴法国演出 临行前 , 他把自
底 应该是流行于 中国古代楚文化范围的一 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被列 的面 、 板 盖台 而 成 。面板 挖 成 长 方 形 空间 , 琴 , 目前考古学 为‘ 琴棋 书画’ 四艺之首 , 具有非常 靠近首端、 弦孔下似成轸盒。底板仅副凿一 种楚式琴 对于这些出土之琴,
深厚的^文雇蕴. 在传统音乐中最 。 ” T 宇形凹槽 面板尾端即琴尾。琴尾实心 , 家、 音乐学 家和古琴家争议颇多。一些学者 下设 一足。 可保持 琴身平衡, 既 又作 弦枘使 认为它是现今古琴之前身, 另一些学者观点 能体现中国元 素。 认为这些出 土之琴与古藉所载古琴不 而看到 自己亲手制作的古琴 用。首岳上有弦痕数道。岳山外侧有弦孔 7 相异 。 可证 可 此 留存至今的先秦文献, 当为古 能够登上北京奥 运会开幕式这个 个 . 为 七 弦 之 琴 。 以看 出 , 琴 除 了 弦 符 他们认为。 数之外 ,形制与曾侯乙墓十弦琴十分相近 , 代中原地区的文字资料 , 所记载的古琴与考 举世瞩目的舞台, 王鹏感到非常激 与当今七弦 动 “ 心情挺 复杂的, 实话, 说 挺骄 可证两者之间的 同源关系。其虽在时代上略 古发现的南方楚式琴有 所区别 . 但作为中国考古发现 琴属同宗异族的关系. 傲的。 古琴的演奏让全世界感受到 晚于曾侯乙墓十弦琴, 而非前后直接相承 的 豫足珍贵。 关系 , 因此, 只能称此类琴为。 琴粪乐器 或 了 中华 民族博大 精浑的文化底蕴 的最早的七弦琴实物 , 和灿烂文明。 ” 琴在经历 了战 国时期弦数改制 的过渡 ‘ 古代楚式琴 。
与音箱扣台十分严密。底板浅槽 国晚期的作品 。 制与长沙马王堆 3号摹所 形 多出自王鹛之手。电影‘ 赤壁) , 方形浅槽 , 里
出土时仍光 出七弦琴十分相似. 明自战国晚期以来直 说 周瑜和诸 葛亮所用的琴也是他 制 内存 有4枚琴轸。琴通髹黑漆 。 作的。 泽柔润。这件十弦琴除了弦数 不同之外 , 其 至汉初. 这种半箱制式的琴一直在沿用着。
上翘 , 下仅 ~足 . 琴身用整木雕成。 可分音箱 侧有 7个弦孔。内底剜有 T 凹槽 . T形 形 在
和尾 板两部分。音箱形近长方体 . 表面圆鼓 凹槽相当于轸沟的部位, 安置有 7个调弦的 尚有 波状起伏 , 无徽。近 于首端并与之基本 角质轸子。尾板下面附有雁足。琴身音箱底
底板形 制大小基本与音箱底面吻 王鹬既能制作古琴, 又通晓弹 平行 亘一条岳山,上遗有被弦 勒过 的痕迹 , 下附底板 , 奏, 用他的话说就是 比不会 弹古 右边 并列 1 个弦孔与弦痕相对。尾板末端 合 . 0 其表面也 剜有 T 凹槽以与琴身音箱内 形 琴 的制作师有优势。 近年来. 。 中央 微微 上翘 , 表面可见勒弦痕迹。琴身下面垫 底 的 凹 槽 相 对应 。 电视 台春节联欢晚会等焱 多晚会 放 的话动底板 , 制大小基本与音箱底面吻 形 此外, 湖南的文物考古工作队近年在湖 和 电视 、 电影剧组 , 用的古 琴大 台。表面挖有与音箱底面的开孔相对应的长 南袁家岭燕子山发掘出土~件七弦琴 , 所 为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