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

合集下载

《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

《论衡》四种语气副词研究
� ( ) 1� P 1 8
� 表肯 定 1
这类 语气 副词 主要表 示说 话人 对
自 己所 讲命 题的 实 然 性 进 行确 认 和 强 调 , 可译为 " 确实 , 的 确" .� 论 衡� 中 此 类 副词 凡 1 8个 . 诚, 曾竟, 定 一定 , 固 肯定 , 即, 乃, 仍乃 也 , 审, 实, 殊竟 , 信, 真, 正肯 定 , 则, 自 肯 定1 并肯 定 , 固自 , 委 5 个 沿用 上古 � 由 于 篇 幅的 限 制 , 新 3 个 副词 是中 古新产 生 的 . ( 兴 语气 副词 本文 只 列 举 词 目 , 拟 另 写文 章 详 细 描 写. ) 这 类 副 词 与说 话 人 的信 心 有 关 , 表 示肯 定 或 否 定的 加强 . � 曾竟�道 虽小� 亦 圣 人 之 术 也� 曾 又 不 知� ( 别通 ) " 曾" 在 否定 句 中 加 强 否 定语 气 , 它在上下文 中 的" 竟 然" 义, 往 往是 句式 或语 境赋 予的 . � 定 � 今 死亲 之 魂 � 定无所知� 与拘亲之罪决 不 可救 何以 异? ( 薄葬 ) � 固 肯 定 � 人 有 所 优� 固有所劣� 人有所工� 固 ( (
论衡语气副词使用表肯定推断疑问特点其他合计上古词类15222266上古词频833710815800750776中古词类19中古词频167290185200250224合计18312785综上论衡中语气副词十分丰富除了继承先秦已有的词语外还出现了为数不少的新词新义其中表肯定的包括确定性判断表反诘的表揣度性推断的表测度及疑问的使用频率都很高
*
收稿日期 � 2 0 0 6-0 30 1 作者简介 � 牛丽亚 � � 女� 河南济源人 �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助教 �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硕 士研究生 � 研究 1 9 8 0- � 向为汉语史 �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气副词教学研究

度就词论词 , 他们很难 理解这些语气副词的意义 和用法。因此 , 在对外汉语教学尤其是初级阶段 的语法教学 中, 语气副词是一个难点, 这对教师的
教学方法提 出了很高的要求 。到了中高级阶段 , 语气副词之难 , 又难在 它们在句 中的照应 功能及 意义关系上 。关于语气副词的教学 , 单个词语 的
会取得 良 好效 果 。
[ 关键词] 语气副词; 预设 ; 焦点; 语境; 任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 : H1 5 1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7 —10 (0 6 O —0 0 -0 62 3620)3 08 6


引 言
难点。_ ] ” Ⅱ ∞此外 , 2 也有很多学 者对个 别语 气副
教学文章有一些 , 本文想从类聚合 的角度对这类
收稿 日期 :0 5 0 0 2 0 ~0 —0 作者简介 : 齐春红 (9 O , , 17 一)女 河南 信阳人 , 云南师 范大学讲师 , 中师范大学博士生 ,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华
维普资讯
第3 期
副词 。对 外 国学 生来 说 , 由于 刚接触 汉语 不 久 , 词
汇量有限, 听力较差 , 几乎没有语感, 以对教师 所 授课 语 言的理 解 能 力 也 比较 弱 , 果 单 从 释义 角 如
其实这 3 个方面互有交叉和联系 , 很难截然 分开 , 只是为 了叙述方便大致作 了区分。因此 , 作 为体现“ 主观性” 的语气副词 , 意义比较抽象 , 即使 汉语为母语的人 , 也难 以确切指出其意义是什么。 郭春贵在 日 本教了 2 多年汉语 , O 他指出“一+量 ‘ 词 ’语 气副词 、 叠 、 、 重 补语 的用法 都 是 日本学 生难 掌握的语法点, 也是我在 中级 班以上碰 到的教学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导读:本文语气副词的语用功能分析,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零引言0.1语气副词是指“索性、难道、毕竟、幸亏、简直、反正”一类词。

这类副词与其他类型的副词相比,是比较独特的。

首先,在句法分布上,语气副词并不像其他副词那样,总位于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而是既可以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面,也可以位于主语的前面,呈现出相当大的灵活性。

其次,在与前后成分的搭配上,语气副词不像其他副词那样,在静态的短语层次上就能组合,而必须在动态的句子层次上才能够组合。

例如:他幸亏找到了路标。

/幸亏他找到了路标。

他难道也会去北京?/难道他也会去北京?上述两例中的划线部分不能单独地充当定语或状语,就此可以判定这个组合不是属于短语层次,而是属于句子层次的。

(张谊生2000a:43)0.2语气副词的独特性,与这类副词具有表示语气的功能有密切的关系。

然而在以往的研究中,对语气副词如何表示语气、表示什么样的语气等重视不够。

传统的语法论著中,对句子语气的论述主要集中在语调、语气词等因素上,例如房玉清(1992:601-602)说:“西方的一些语言主要用语调或动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气;汉语也用语调表示语气,但更重要的是用语气助词表示语气”,语气助词在汉语语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语气范畴所要讨论的主要内容”。

0.3汉语中的语气副词肯定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我们将语气副词在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中所起的作用归结为三个方面: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

一从短语和句子的区别谈语气副词的表述性功能1.1高位表述和低位表述1.1.1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汉语中不仅谓词具有表述性,名词和部分副词也具有表述性。

而这部分副词,主要指语气副词。

(注:张谊生(2000b:72)认为,语气副词的“最本质的特征就在于它们的表述性”,并认为如果不注意到这一点,对语气副词的特点和规律的揭示,“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从语气系统出发,认为语气副词具有表述性功能,就是以该词类的“高层谓语”的特点作为依据的。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

浅谈古汉语副词的语法功能依据古代汉语副词的意义,可以将副词分为程度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否定副词、表态副词、谦敬副词六类。

它们的意义和用法分别是:1、程度副词:表示动作行为或状态、性质的程度。

可分为三种:(1)有的程度副词表示某种情况的最高程度。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最”、“甚”、“极”、“绝”、“殊”、“太”、“尤”等。

例如:①群臣争功,岁余不决。

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酂侯。

(《史记萧相国世家》)②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贾谊《论积贮疏》)③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陶渊明《桃花源记》)④嫪毒遂得侍太后,太后私与通,绝爱之。

(《史记吕不韦列传》)⑤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战国策赵策》)⑥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

(《史记主父偃列传》)⑦苍本好书,无所不观,无所不通,而尤善律历。

(《史记张丞相列传》)(2)有的程度副词表示在原来的基础上更进一层。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愈、益、弥、加等。

例如:①承相发病死,错以此愈贵。

(《晁错传》)②汉矢且尽,广乃令持满勿发,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胡虏益解。

(《史记李将军列传》)③退而修《诗》《书》《礼》《乐》,**弥众。

(《史记孔子世家》)④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梁惠王上》)(3)有的程度副词表示程度较轻。

这样的程度副词有“差”、“少”、“略”、“颇”等。

例如:①今军士屯田,粮储差积。

(《后汉书光武纪》)②太后之色少解。

(《战国策赵策》)③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史记项羽本纪》)④臣愿颇采古礼,与秦仪杂就之。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2、范围副词:表示动作行为范围的副词。

可分为两种:(1)有的表范围的全部,如“皆”、“尽”、“悉”、“悉”、“举”、“徧(遍)、“咸”、“毕”等。

例如:①盎调为陇西都尉,仁爱士卒皆争为死。

(《史记袁盎晁错列传》)②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及其语法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及其语法功能研究

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及其语法功能研究虚词是一种在句子中起连接作用、缺乏具体含义的词类。

在现代汉语中,虚词起着非常重要的语法功能,对句子的结构和意义起到关键的作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中常见的虚词进行研究,并探讨它们的语法功能。

1. 介词:介词是一种表示位置、时间、方式等关系的虚词。

它通常出现在名词短语之前,用来指示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在句子“我在书桌上放了一本书”中,“在”就是一个介词,表示了书在书桌上的位置关系。

2. 连词:连词用于连接词语、短语或句子,起到转折、并列、因果等作用。

例如,在句子“她喜欢吃水果,但是不喜欢吃蔬菜”中,“但是”就是一个连词,表示前后两个句子之间的转折关系。

3. 助词:助词是一类比较特殊的虚词,它具有词性和功能的双重属性。

助词通常出现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语之后,用来表示语法功能,如时态、语气、语态等。

例如,在句子“我正在吃饭”中,“正在”就是一个助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

4. 语气词:语气词是用来表示说话者的情感、语气、态度等的虚词。

它们通常出现在句子的开头或结尾,用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例如,在句子“好啊,你赢了”中,“好啊”就是一个语气词,表示赞同和喜悦的情感。

5. 叹词:叹词是用来表示惊讶、赞叹、疑问等情绪的虚词。

它们常常以单个词或重复的词形式出现,用来强调情感的强烈程度。

例如,在句子“哇,好漂亮!”中,“哇”就是一个叹词,表示惊叹和赞叹之情。

通过对现代汉语中虚词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句子中发挥着重要的语法功能。

虚词不仅起到连接句子成分的作用,还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情感、语气和态度,丰富了句子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虚词在句子中的位置和用法也是需要注意的。

不同的虚词有不同的语法搭配和用法限制。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虚词的用法,并注意使用合适的虚词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和准确性。

总结起来,现代汉语中的虚词在句子的结构和意义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研究虚词的语法功能,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使我们的表达更加准确、流畅。

从功能语法看汉语语气副词的表义类型

从功能语法看汉语语气副词的表义类型

从功能语法看汉语语气副词的表义类型
潘田
【期刊名称】《长江学术》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功能语法认为情态附加语属于人际功能部分,根据句法特点和表义范畴将情态附加语进行了细致的分类。

汉语语气副词与英语情态副词具有相同的表义内涵和句法功能。

本文借鉴情态附加语的分类原则将汉语语气副词分为情态、强度、评论三个表义类型,重点探讨了汉语评论类语气副词的语义语用特点。

【总页数】6页(P118-123)
【作者】潘田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留学生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6.2
【相关文献】
1.用功能语法理论比较英汉语语气 [J], 孟丽华;樊丽霞
2.由"语气"看传统语法和系统功能语法的异同 [J], 章雪苓
3.功能语法视角下现代汉语疑问语气研究述评 [J], 姚银燕
4.同一副词的表义对汉语交际的影响 [J],
5.现代汉语方言语气副词研究评述 [J], 卢罗兰;陈曼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气副词(中)

语气副词(中)

语气副词(中)话题:副词语气教育学习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从无标和有标的对立谈1汉语表达中的无标记语法结构和有标记语法结构所谓评价,是指说话人对说话内容的一种态度和评判。

在语气系统中,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具有评价性功能。

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首先体现在意志语气中,在功能语气中也能体现出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来。

例如:(19)上得楼梯尽头,她轻轻把门一推,门果然没上栓,当即开了。

(20)你到底要干什么!例(19)中语气副词“果然”对说话内容“门没上栓”具有一种“预料之中”的评价,例(20)中语气副词“到底”对说话内容“你要干什么”具有一种“深究”的评价。

我们认为,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不仅是指单个的语气副词所承担的“语气职责”的表现,也是指一类语气副词所共同承担的“语气职责”。

从标记理论出发,在语气系统中整个语气副词的评价性功能体现在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的对立上,体现在传信评价和传疑评价的对立上。

2肯定评价和否定评价2.1肯定和否定是语法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范畴,许多语法现象都和肯定、否定有关。

例如否定式的祈使句就可以看作是祈使句的有标记形式,因为它总是带有否定词“别、甭、不”等作为否定标记。

沈家煊从句法分析角度出发,用大量的篇幅讨论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

在很多章节中谈到了肯定和否定的对立,如第三章“肯定和否定的不对称”、第四章“无标记否定和有标记否定”、第六章“极性词的肯定和否定”、第七章“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的消失”等等,在其他章节中,也多次论及肯定否定问题。

)在语气系统中,讨论语气副词的肯定评价功能和否定评价功能,我们从沈家煊的论述中得到很多启发,找到了理论上的一系列的支持。

2.2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和语气副词有关。

沈家煊将语言中表示情态和意态的语词统称为“判断语词”,情态语词是判断真假的,跟陈述句、疑问句中的命题有关;意态语词是判断好坏的,跟祈使句中的命令有关。

不同的情态语词和意态语词在一个连续统中表现为不同的语义强度。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
气 与 口气 的必要 性 。

可惜文章的观点只是顺便提及 , 没有详细讨论。我们
也注意 到 , 传统 的“ 强否定语 气 ” 加 说对 “ ” 并 的语 法 意
义 的解 释含有两 层意思 : 为“ 一 加强 ” , 文 称为 “ 义 本 加 强 ” ; 为“ 味 、 说 一 意 味道 ” , 文 称 为 “ 味 ” 。如 义 本 意 说
“ 的语用 背景与语 义环境进 行 了较 为深入 的研 究 , 并”
词 典》“ :表示 确认 V气 , I 常含有辩 解 的意味 o@E]后 " 15 61 来 的文章都 不 同意“ 加强 ” 的观点 , “ 强 ” 说 与 加 说连 带 表 述 的“ 味” 意 说尽 管有其合 理 的因素 , 可能 因其所指 不 一 ( “ 驳”说 明”辩 解 ” 有 反 “ “ 多种说 法 )并未 引起这 , 些 文章 的关 注 。但 “ 强 ” 和“ 味” 才 与语 气 相 加 说 意 说 关 。后来 的文章 都 把关 注 点放 在 了“ ” 并 否定 预设 的 作 用上 , 的确揭示 了因“ ” 出现 而带 来 的否定性 这 并 的
《 现代汉 语词典 》 第 5版 )下 简 称 《 汉 》 :用 在 否 ( ( 现 )“ 定词前 面加 强 否 定 的语 气 , 带 反 驳 的 意 味 。_J 略 ”19
“ 的语 法意义 并”
1 1“ ” . 并 的语法 意义
《 现代汉语八百词》 下简称《 ( 八百词》 :加强否定语 )“ 气 。… … 有 否 定 某 种 看 法 , 明 真 实 情 况 的 意 说 味。[加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下简称《 ” ]《 ( 例释》 :只能 )“
本文将借 鉴“ 元语 ” 主观性 ” 相关理 论 , 合 和“ 等 结 “ 否定 预设 ” 、加 强 ” 和 “ 味 ” ( 括 “ 说 “ 说 意 说 包 申辩 意

语气副词“并”的新用法

语气副词“并”的新用法
者 、语 句 的环 境 和 言外 之 意 方 面人 手 ,因此 我 们 将 对 “
行语用分析 。
的语气稍带转折 , “ 并 ” 用 来 强 调 本 该 有 影 响 而 在 说 话 者 的
预 设 了 一 种 本 该 出现 的却 与 现 实 相 反 的状 况 。 例 2中 说 话 者 害 怕 自 己 出错 凶而 反 复 思 量 做 过 的 事 ,最
, ,

《 现代汉语副 词分 强凋语气之加强否定 类实用词典
犯错误并不可怕 ,可怕 的是坚持错误 。
《 现代汉语词典 》
加强否定语气 用在否定词 的前 面加 强否定 的语气 , 略带 反驳 的意味。 所谓 团结并 非一 团和气 。
南此 我 们 基 本 可 以认 为 , “ 并 ” 作 为 语 气 副 词 是 可 以 不 是 做 官 ,作 威 作 福 的 。 ” ( 《 以 己之 退 促 党 的事 业 之 进 》
在 否 定词 前 加 强 否 定 语 气 的 ,更 为 复 杂 的 是 “ 并 +否 定 词 ”
节录 )
这 一 状 巾 结 构 短语 可 以 作 为 句 法 成 分 加 强 否 定 ,详 见 下 文 。
例4 .“ 现 在 ,这 事 已过 去好 几 年 r,奇 怪 的是 ,或 者 说
先 前 并 未 料 到 的是 , 我竞 一 直不 能忘 记 她 !”( 《 离异 》 节录 )
( 辽 宁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 ,辽 宁 大连 1 1 6 0 2 9)
【 摘 要 】 “ 并 没有” 、 “ 并 不是”在 网络上蹿红 之后进而 向生活 中蔓延 ,其 中 “ 并”作 为语 气副词 以加强
否定词 的语 气,人们更是 以一种趣 味性答语 的形 式用于生活 中。本文 以语 气副词 “ 并” 的语用 角度 为切入 点,并 加 以探讨 “ 并 +否定 词”可 以作单独使用 的可能性。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pdf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一、引言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关注语言在实际运用中的功能和意义。

通过研究语序、虚词、词类、语气与功能、句型与句式以及特殊句式等方面的内容,我们能够深入了解汉语的内在结构和表达特点,进一步揭示语言的本质。

二、语序研究语序是汉语功能语法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

汉语的语序包括主语、谓语和宾语的排列顺序,以及其他成分如定语、状语和补语的排列顺序。

通过研究语序,我们可以了解汉语表达信息的方式,探究语言的结构和逻辑关系。

三、虚词研究虚词是汉语中一种重要的词类,包括介词、连词、助词和语气词等。

虚词在句子中起到连接、辅助和表达语气等作用。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探究虚词在句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运用。

四、词类研究汉语的词类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不同的词类具有不同的语法特性和功能。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词类的划分和辨析,探究不同词类的语法特点和语义内涵,以及词类在句子中的组合方式和表达效果。

五、语气与功能语气是汉语表达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语气可以传达说话人的情感、态度和意图。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语气的研究,探究不同语气的表达方式和功能,以及语气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语言的交际功能,探究语言在实际交流中的运用。

六、句型与句式汉语中存在着丰富的句型和句式,不同的句型和句式具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和语法特点。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句型与句式的分类和研究,探究不同句型和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句型与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句子的信息结构和语义关系,探究句子信息的组织方式和意义表达。

七、特殊句式研究汉语中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句式,如被动句、把字句、强调句等。

这些特殊句式在表达方式和语法特点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

汉语功能语法研究注重特殊句式的研究,探究特殊句式的构成和表达效果,以及特殊句式在不同语境中的应用。

此外,还关注特殊句式的语用功能和语义内涵,探究特殊句式在实际交流中的作用和意义。

互动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个案研

互动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个案研

互动视角下的现代汉语语气副词个案研副词一直是现代汉语界研究的难点与重点之一,可以说是现代汉语词类系统中争议最多、分歧最大的一类,语气副词又是副词中比较特殊的一类。

在句法分布上,语气副词不像其他副词总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既可位于动词或形容词前,又可位于主语前,呈现相当大的灵活性。

在搭配成分上,其他副词在静态短语层面就能组合,而语气副词则必须在动态句子层次才能组合。

例如:“他幸亏找到了路标。

/幸亏他找到了路标。

”“他难道也会去北京?/难道他也会去北京?”画线部分不能单独充当定语或状语,可以判定该组合不属于短语层面,属于句子,甚至语篇层面。

另外,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其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都与其他副词大为不同。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语气副词“倒、难道、毕竟、简直、反正”等都是重要语法点,是汉语学习的难点。

《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专业教学大纲》、《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等都把一些语气副词列为语法项目。

然而其教学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汉语学习者常出现偏误,如“他学习一直很刻苦。

昨天病了,倒坚持来上课。

”“我们是很好的朋友,所以他以为我爱他。

我竟不爱他。

”“小张反反复复地给小王解释了老半天。

小王还是不明白,小张毕竟没办法了。

”等等。

可见,实际教学中,汉语学习者运用语气副词组句组篇、成段表达时问题较多。

因此,为深入并开拓汉语本体研究,切实服务教学实践,对现代汉语语气副词进行研究综述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语气副词本体研究综述(一)定义关于语气副词的定义,学术界看法较统一:语气副词指表示对动作行为或所言内容情感态度的一类词,是为表达情感、语气而设立的一类副词。

(二)范围在黎锦熙(1924),王力(1943),张志公(1959),胡裕树(1962),吕叔湘(1980),刘月华(1983),张静(1987),钱乃荣(1990)等学者对副词的论述与分类中,都涉及语气副词一类,但具体范围不一。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

语气副词的类别、范围和共现顺序

【原文出处】中国语文【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301【原刊页号】17~31【分类号】H1【分类名】语言文字学【复印期号】200307【标题】语气副词的范围、类别和共现顺序【标题注释】本文是笔者博士论文《现代汉语副词的语义功能研究》中的一部分,承蒙导师马庆株先生精心指导,并得到沈家煊、袁毓林、张伯江、方梅等先生的指教,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作者】史金生【作者简介】史金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八系47100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100732【内容提要】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

它与情态的表达有密切的关系,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

文章首先讨论了语气副词的范围和类别,在搜集大量连用实例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各类语气副词连用的顺序,并用管辖范围原则、主观程度原则、连贯原则和凸显原则对常规连用顺序和非常规连用顺序做出了解释。

【摘要题】汉语言文字学【关键词】语气副词/情态/连用顺序/连用原则【正文】○引言说话人在说出一段话的同时表明自己对这段话的立场、态度和感情,从而在话语中留下自我的印记,这是语言具有“主观性”(subjectivity)的表现。

近年来关于语言的主观性和语言为表现这种主观性而采用相应的结构形式或经历相应的演变过程即“主观化”(subjectivisation)的研究成为语言学领域一个热门课题,但汉语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很不充分。

正如沈家煊(2001a)所指出的,“汉语中有哪些表现主观性的方式,汉语的演变史中有哪些涉及主观化;汉语和世界其他语言在主观性和主观化上有哪些共通性,又有哪些自身的特点;主观化有没有反例,即有没有主观化减弱的情形。

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应该在国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探索。

”本文试图通过对语气副词这种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态的语法形式的考察,从一个侧面揭示汉语主观表达的方式和特点。

语气和情态是密切相关的两个概念,很多著作中甚至不加区分,用来指同一种现象,因此,本文仍把“也许、毕竟”这类副词称为语气副词。

语法功能的名词解释

语法功能的名词解释

语法功能的名词解释语法是研究语言规则和结构的学科,它帮助我们理解语言使用中的规范和准则。

在语法中,存在许多不同的概念和术语,其中之一就是语法功能。

本文将对语法功能进行深入解释,并探讨其在句子结构中的作用。

一、句子结构概述句子是语言中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汇和短语组成。

句子结构是指句子的组成成分之间的排列和关系。

在句子结构中,每个成分都有自己的语法功能,这将在接下来的部分中进行解释。

二、主语主语是一个句子中的核心成分,它通常是动作的执行者或者是句子所描述的人或物。

主语在句子结构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确定了谓语动词的形式和一致性。

例如,在句子“小明喜欢跳舞”中,主语是“小明”。

主语决定了谓语动词的形式为“喜欢”,并且确保谓语动词和主语的人称和数一致。

三、谓语谓语是句子中的另一个核心成分,它描述了主语的动作、状态、属性等。

谓语动词是谓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根据主语的不同来变化时态、语态和人称。

例如,在句子“小明喜欢跳舞”中,谓语是“喜欢跳舞”。

谓语动词“喜欢跳舞”描述了主语“小明”的动作。

四、宾语宾语是句子中的一个成分,它接受动作的影响。

宾语通常是动词的直接对象,它回答了“谁”或“什么”的问题。

例如,在句子“小明喜欢跳舞”中,宾语是“跳舞”。

宾语回答了谓语动词“喜欢”的问题,即“小明喜欢什么”。

五、定语定语是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的成分,它提供了更多的描述性信息。

定语可以是形容词、数量词、名词短语等。

例如,在句子“大象是一个庞大而温顺的动物”中,定语是“庞大而温顺的”。

定语修饰了名词“动物”,给出了关于它的特征和描述。

六、状语状语是句子中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副词或整个句子的成分。

状语提供了关于时间、地点、方式、原因等方面的信息。

例如,在句子“他昨天非常努力地学习”中,状语有“昨天”和“非常努力地”。

状语提供了关于动词“学习”的时间和方式的信息。

七、补语补语是用来补充和扩充主语或宾语的成分,它对主语或宾语所述的内容进行解释、补充或限定。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

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化陈茜子,吴芳(三峡大学文学与传媒学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并”餉语法化路径为"动词〉方式副词〉总括副词〉语气副词”,其词汇意义逐渐消失,语法意义不断增强.在“并”的语法化过程中,“重新分析”和“相邻句位”贯穿其中,是重要餉语法化机制.同时,“并”在语法化的各个阶段中又表现出了不同个性.语气副词“并”的语法意义与其语法化过程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中显现了很强餉主观性.关键词:并;语气副词;语法化中图分类号:H146文献标识码:A__—、刖旨现代汉语中的"并”,曾有四种不同的写法,分别为“并”“倂”“竝”“並”,最早在甲骨文中分作猝(并)和曲(竝)[1]480咽919一923,根据王力先生在《同源字典》中的构拟,前者读作"pieng”,意为“合并”;后者读作“byeng”,意为“并列”=p]337'338“倂”是“并”的异体字,“並”是“竝”的今字,汉字简化后,“并”和“並”合流为一个字形“并”。

二、“并”的语法化路径:动词〉方式副词“并”的语法化进程开始得很早,在先秦动词用例较少,这时“并”已经完成了从动词到方式副词的转换。

胡勇(2009)固98指出,在春秋战国时期动词“并”已经语法化为方式副词,此时作动词用的“并”数量很少,多数出现的“并”都是作方式副词来用。

以下是胡勇的用例:(1)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左传•昭公二十六年》)(2)故事与时并,名与功偕.(《礼记•乐记》)(3)既见君子,并坐鼓瑟。

……既见君子,并坐鼓簧。

(《诗经•秦风•车邻》)(4)尔万方百姓,罹其凶害,弗忍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6-0073-05荼毒,并告无辜于上下神祗。

(《尚书•商书•汤诰》)(5)井漠不食,为我心恻,可用汲。

王明,并受其福。

(《周易•井》)(6)于是上皆并逮捕赵王、贯高等。

(《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例(1)(2)中“并”是动词,独自作谓语中心。

俄语语气词的交际语用功能分析

俄语语气词的交际语用功能分析

14海外文摘OVERSEAS DIGEST 海外文摘2021年第3期总第838期No.3,2021Total of 8381俄语语气词研究概述1.1 俄语语气词在词类划分体系中的地位在早期的语法研究中,语气词并没有被划分为单独的词类,而是被看作某些副词或连接词。

关于俄语语气词的表述最早可追溯至第一部俄语语法——罗蒙诺索夫(М.Ломоносов)的《俄语语法》(1755)。

罗蒙诺索夫认为,某些地点副词где,тут,联合连接词и,же等可以表示语气。

其后的语言学家如布斯拉耶夫(Ф.Буслаев),波捷布尼亚(А.Потебня),佩什科夫斯基(А.Пешковский)等都未在有关的词类论述中区分出语气词。

使语气词在词类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当属沙赫马托夫(А.Шахматов),他把语气词归为虚词,将语气词定义为“加强或突出某种语法形式的词”[1],如前置语气词ну,давай,и和后置语气词бы,-ка,же等。

维诺格拉多夫(В.Виноградов)总结了19世纪语言学界的研究成果,把词分为四种基本的语义-结构类别:实词、虚词、情态词和情态语气词、感叹词[2]。

语气词作为独立的词类得到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自此,语气词成为俄语传统语法的十大词类之一。

1.2 俄语语气词的定义语言学家对俄语语气词的定义表述不一,但基本上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语气词的归属、有无独立的词汇意义、语气词的作用或功能。

维诺格拉多夫的《俄语》把语气词的定义为:“语气词是这样一类词,一般没有完全独立的实际或物质意义,主要给词、词组和句子的意义赋予补充色彩,或用于表达各种语法(包括逻辑和表情)关系”。

罗森塔尔(Д.Розенталь)主编的《现代俄语》对语气词的定义:语气词是这样一类虚词,完全没有独立的词汇意义,而是给其他的词、词组和整个句子的意义增加各种涵义上、情感-表现力上、情态上的细微差别[3]。

1980年科学院语法也把语气词归为虚词,无独立的词汇意义,用于构成分析性词形或表达句子的句法和情态意义。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新角度定义及分类】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新角度定义及分类】

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现代汉语语气副词的新角度定义及分类】一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语气副词归属及分类历来存在争议或差异,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对语气副词判定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另一方面,词类本身就是一个原型范畴,内部成员地位不相等,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

副词在这方面尤为突出,“也、又、都、还”分别在命题世界、认识世界和言语行为场景三个不同层面上操作,表示不同的意义,既有客观意义,又有主观意义,既有语气功能,又有篇章连接功能。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中这样对语气副词进行定义:“语气即说话者对所述事件的态度,属于主观范畴。

有些词如:难道、究竟、其实、大概、的确、居然、毕竟等,通常出现于句首或句中谓语前,用于表达句子的语气,因而通常将它们归入副词中的语气副词。

此类词有表达语气的功能,如‘难道、岂、何必’用于反问,‘万万、千万’用于祈使,‘何等、多么’用于感叹,更多的是只能用于陈述,如‘的确、果然、也许、居然’等,可以表达说话人对所说内容的断言、释因、推测与总结,可以视为现代汉语传信范畴意义表达的主要手段。

”因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在词汇语义上也有褒贬的区别。

因此语义划分不能成为评价类副词的区别特征。

词类是语法意义的分类,某一语法意义必然有其对应的语法形式,划分词类的目的在于找出语法功能和词类语法意义对应的关系。

关于语气副词的定义,应从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及语法分布三个方面来考虑。

语气副词的语法意义,就是表示说话人主观情感意义的一类副词,或者说表示对命题、听话人及提议的主观态度或评价的副词。

二语气副词的判定标准及句法功能判定一个词是否是语气副词可以根据以下三个标准:1 与其他成分组合后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语法分布:含有语气副词的谓词短语,一般只能充当表述性成分谓语和补语,而不能充当修饰性成分的定语和状语。

即语气副词与被修饰成分之间的搭配关系一般是动态的句子层面上的组合,而不是静态的短语层面的组合。

至于补语之中语气副词,只能出现于组合式补语的前面,不能出现于粘合式补语的前面。

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的开题报告

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语气副词在语言交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表达说话人的态度和情感倾向。

而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则是以对比的方式表达说话人的情感状态和情感倾向,具有更加强烈和明显的表达效果。

目前,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研究多集中在西方语言中,如英语和法语等,而在汉语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现代汉语中的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使用规律和意义表达,为深入理解汉语语气副词的功能和特点提供研究依据。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 分析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和功能。

2. 探讨现代汉语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使用规律和表达方式。

3. 分析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对于语篇和话语的影响。

4. 探索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在汉语语言学中的应用价值和研究价值。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重点分析以下内容:1.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定义和分类。

2.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语义特征和意义表达。

3.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语法功能和词汇运用。

4. 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在语篇和话语中的应用和影响。

5. 比较分析汉语和西方语言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异同点。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以下研究方法:1. 文献调研法:对现有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研究进行综合、全面的调研和梳理,了解其研究现状和不足之处。

2. 实证研究法:选取大量汉语语料进行实证分析,从数据层面上探讨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使用规律和意义表达。

3. 对比分析法:以汉语和西方语言中的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为对象,进行对比分析,了解它们之间的异同点。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1. 深入探讨汉语语气副词的特点和规律,丰富汉语语言学理论研究。

2. 增进对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理解和应用,丰富汉语语境下的情感表达和语用功能。

3. 为提高现代汉语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供研究依据和参考。

4. 拓展汉语语言研究的领域和视野。

六、预期结果本研究预期结果包括:1. 关于现代汉语反义对立式语气副词的分类和语义特征的系统梳理和解析。

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的开题报告

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的开
题报告
题目: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及其来源研究
摘要: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是汉语中常用的词汇,具有丰富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含义。

本文旨在研究这两个词汇的功能、用法和来源,以深入了解汉语语法和语义
系统的特点。

关键词:助动词;语气副词;别;语法功能;语义含义;来源
问题陈述:汉语中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具有什么样的功能、用法和来源?这两个词汇在汉语语法和语义系统中的作用是什么?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语法功能、语义含义和来源,进一步了解汉语语法和语义系统的特点。

理论框架:本研究将从汉语语法和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对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和来源进行系统探讨。

同时,将结合相关文献和理论研究,以丰富和完
善研究成果。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实证研究方法相结合,旨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和来源。

同时,在实证研究中,将采用问卷调查和实证分析法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预期成果:本研究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探讨助动词和语气副词“别”的功能、用法和来源,并对汉语语法和语义系统的特点进行深入剖析,从而进一步完善
和发展汉语语法和语义学理论体系。

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汉语语法和语义系统的特点,促进汉语语言学的发展,提高汉语教学和汉语文化传播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

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

单音节语气副词的语法化机制研究
齐春红
【期刊名称】《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年(卷),期】2007(005)001
【摘要】语法化的动因有句法、语义、语用等多种因素,在单音节副词"都"、"可"、"还"、"也"、 "并"、"又"等进一步虚化为语气副词的过程中,语用法的凝固化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引起这种凝固化的语用环境是"反问"、"疑问"、 "对比"、"否定"
等言语形式.这种凝固的语用环境蕴涵了这些语气副词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预设.【总页数】5页(P61-65)
【作者】齐春红
【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国际语言文化学院,云南,昆明,65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
【相关文献】
1.《世说新语》单音节语气副词的继承和发展 [J], 白雁南
2.主观强化与情态追加:单音节语气副词后置现象探究——以“还、都、也”为例[J], 田家隆
3.语气副词"实在"的跨层词汇化与语法化 [J], 徐茜朦
4.语气副词"横竖"的语法化 [J], 武远佳
5.阜阳方言语气副词"高低(kɔ213ti24)"语法化研究 [J], 尚永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月 Vol.39 No.1 Journal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7──────────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14BYY113) 收稿日期:2016-05-16作者简介:王越丽(1991-),女,河北唐山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汉语言文字学。

-27-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王越丽(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摘 要:以否定词前的语气副词“并”为研究对象,对“并”的“加强否定语气说”和“否定预设说”进行了评析。

在汲取“否定预设说”中“预设理论”的基础上认为,“并”首先激活并凸显句子的预设,并与偏离预设的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一种反预设信息,突出句子的焦点;多带有个人主观性,表达申述辨明的态度;时有陈述语气,表示一种客观陈述。

关键词:并;否定;预设;焦点;主观性 中图分类号:H10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7)01-0027-04DOI :10.3969/j.issn.1009-9115.2017.01.007On Grammatical Function of Modal Adverb “Bing”(并)W ANG Yue-li(College of Liberal Arts, Liaoning University, Shenyang 110036, China)Abstract: The modal adverb “Bing” (并) before negative words is studied. Firstly two versions of “Bing” (并) are analyzed. One is to strengthen the negative tone and the other is negative presupposition. Based on Presupposition from Negative Presupposition Theory, a conclusion is put forward: “Bing” (并) first activates and highlights the presupposition, then makes contrast with the situations deviating from the presupposition in order to express an anti preset information which will highlight the focus of the sentence with more individual subjectivities and the attitudes to state or distinguish. It is Sometimes indicative to express an objective statement.Key Words: “Bing ”(并); negation; presupposition; focus; subjectivity一、引言“并”有副词和连词两种词性,我们以“并+否定结构”中的语气副词“并”为对象,对其语法功能加以探讨。

前贤对其用法意义、形成机制、句法语义语用层面都曾有过讨论,很多辞书、字典也都有收录。

笔者仅在评析前贤观点基础之上,提出一己之见。

二、对前贤观点的评析 对于语气副词“并”,我们主要归纳了两种主要观点:“加强否定语气说”和“否定预设说”。

(一)“加强否定语气说” 对于“并”的语法功能,《现代汉语八百词》[1]认为:“加强否定的语气,放在‘不、没(有)无、未、非’等前边,常用于表示转折的句子中,有否定某种看法,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

”马真[2]认为“加强否定语气,强调说明事实不是对方所说的或一般人所想的,或自己原先认为的那样,往往含有辩驳或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

《现代汉语词典》[3]认为“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带反驳的意味”。

《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只能放在否定词前边,用来加强否定的语气,略含有反驳的语气和阐明实在情况的味道。

”[4]以上观点的相同之处就是都认为语气副词“并”有“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故我们将其归纳为“加强否定语气说”。

而“加强否定语气说”包涵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为“加强”,即加强否定语气,这是大家所认为的“并”的主要功能。

二为“意味”,即“反驳的意味、辩驳的意味、说明(阐明)真实情况的意味”,“意味”这一内容,被大家认为是辅助第39卷第1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月 -28-功能,前边通常加“略带”“略含有”“往往含有”等词。

对“加强否定语气说”加以评析,需考虑这两方面内容。

“加强否定语气说”的第一个方面:“加强”。

我们先看一组例子:(1)对青少年的事不要干涉过多过细并不等于对他们的事不闻不问,而是采取平等方式与他们交谈。

(2)见老李进来,她并没有起立,而是礼貌地点了一下头。

(3)a. 小王,你这样做不对,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父母的感受。

b. 小王,你这样并做不对,你应该考虑一下你父母的感受。

(4)a. 你再吃点吧。

b. 我并不能再吃了。

*例(1)中“并”可以用语气副词“绝”“绝对”替换,确实加强了否定语气。

例(2)似乎感觉不到“并”起了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去掉“并”后否定语气也不会因此减弱。

例(3)的语境是说话者劝说听话者接受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委婉的语气更容易使人接受,如果句子中的“并”轻读,b 的语气较a 更加委婉,否定语气反而减弱了,可以说该例中语气副词“并”弱化了否定语气。

而且“并”不像“绝对”“根本”“一定”“确实”那样可以用在所有的否定词前边加强否定语气。

例(4)B 就是错误的句子,“并”如果换成“确实”则是正确的句子,而且起到加强否定语气的作用。

通过以上四例,可以说否定语气加强与否与“并”没有直接联系。

“加强否定语气”的第二个方面:“意味”,即“反驳的意味、辩驳的意味、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

“意味”的表述方式都是以“加强否定语气”为主,表达“意味”为辅,仅仅是在“加强否定语气”时附带的。

胡勇[5]提到:“我们调查了139万字的王朔小说,发现其中带有语气副词“并”的否定句绝大多数表示反驳。

这类小句发挥反驳功能的典型语境也是对话语境,特别是以第一人称为主语的时候。

”我们同意语气副词“并”经常表示反驳,而且典型语境为对话语境。

(5)a. 你为什么还不把我的书还给我?b. 我并没有借你的书啊,是小红借的。

(6)我们之间并没有什么分歧。

例(5)中“并”表示反驳。

首先A 有了“一定是B 借的我的书”这个认定,进而对其进行责问,B 用“并没有”对这一责问进行了反驳,并给出自己的理由。

例(6)这句话的语境一定是“有人认为我们之间有分歧”,说话人用“并没有”加以否定带上了辩驳的色彩。

但有时语气副词“并”的加入表示反驳色彩比较弱甚至是比较偏重客观陈述:(7)李明一家人过着并不富足的生活。

(8)小明最近上课老走神,他以前可并不这样。

(9)天气预报说近期会有暴风雪,但并没说哪一天。

(10)一加一并不等于二。

例(7)关注的是生活水平富裕与否的真实性,是一个客观的陈述,并没有反驳什么。

例(8)“并”只是通过“以前”和“现在”小明上课状态的对比,陈述了小明上课状态的变化,也没有表达反驳。

例(9)也是一个客观陈述,只不过句子中包含一个模糊信息“哪一天”,“并”的加入突出了这一模糊信息的未知或不可知。

可见这三例反驳意味很弱,甚至可以说并没有反驳的意味,而是重在客观陈述,语气比较平和。

“说明真实情况的意味”也不确切。

例(10)是符合语法规范的句子,但却不是事实真相也不是真实情况,只是表达了说话人自己的态度,是说话人自己认定的事实,如“一个人加一个人并不等于两个人,而是等于一个家”。

由上,我们可以得出,“加强否定语气说”两方面的内容都有不确切之处。

(二)否定预设说彭小川[6]首先在“并”这一问题上引入了预设的概念。

他认为“预设”又称“前提”,“它以实际的语言结构意义为依据,靠逻辑概念、语义、语境等推断出话语的先决条件”,预设又分为“逻辑—语义预设”与“语境预设”两种。

他认为语气副词“并”出现的前提条件是:要求有一个语境预设,语境预设是谈话双方所共知的。

比如,说“这件事我并没有告诉小红呀”这句话的时候,语境预设就是“有人认为我己经把这件事告诉小红了”。

他认为语气副词“并”的作用就是“加强对语境预设的否定”,进而“强调事实或看法不是所认为的或可能会推想的那样”。

彭文的分析很有开创意义和合理性,在他之后的学者研究语气副词“并”时都会运用预设理论。

笔者认为语气副词“并”不是否定副词,没有否定的功能,故不能对语境预设进行否定。

齐沪扬[7]认为某些语气副词也有否定预设的功能,如反诘类语气副词“难道、岂、何曾”等以及某些具有语用否定意义的副词“白、空、干、瞎、徒、虚、枉”等,也没有提到“并”。

所以认为彭文的不足之处在于语气副词“并”直接否定了预设。

王明华[8]则是从逻辑推理的角度来分析语气副词“并”,他把“并”所在的小句看成一个判断,即王越丽:语气副词“并”的语法功能研究-29-“并非A ”,这个判断是以A 的存在为预设或逻辑前提的,这样,含有语气副词“并”的语段就存在一个推理过程:A ,(但是)并非A 。

“并”的作用就是用来否定A ,也就是对某一预设或逻辑前提进行否定。

笔者同样认为起否定作用的是否定词,而不是语气副词“并”。

温锁林[9]认为话语中使用“并”,就是通过激活背景小句所提供的预设,并借助它依附的否定性主表小句形成对这一预设的否定,增加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感与态度。

笔者部分同意温锁林的观点,如“激活预设”“主观性表达”等,后文将汲取前两种观点的合理之处,对“并”的语法功能加以解释。

三、“并”的语法功能分析我们认为“并+否定结构”中的语气副词“并”是一个预设触发语,首先激活并凸显句子的预设,并与实际情况或作者的主观认定(偏离预设的情况)形成对比,表达一种反预设信息,突出句子的焦点,多带有个人主观性,有申述辨明的色彩,时有陈述语气,表示一种客观陈述。

(一)语气副词“并”的语义背景话语中使用“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有一个预设。

这里的预设是语用预设,指言语双方都已经知道的常识或者听到话语之后根据语境可以推理出来的信息。

简单地说,如果说话人在说句子S 时,认为P 是不言而喻的。

而且认为听话人也了解,那么,P 即S 的预设。

我们把预设分为显性预设和隐形预设[10]。

显性预设是话语交际中已经明确表述出来的。

如:(11)我以为他也去中国了,谁知他并没有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