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关键词句抓主旨(含答案) 全国通用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联系修辞巧理解(含答案) 全国通用
1.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定义及其作用;2.结合修辞手法理解句子的含义;首先要明确其概念,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主要特点及基本结构,尤其要正确辨析容易混淆的一些修辞手法的差别,而这一切要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辨析,才能真正掌握和提高,并能结合语言环境感受其表达效果。
一、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
2.比拟: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能使对事物的描写更为生动、形象,还能表现出作者对事物的情感态度。
3.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
即自问自答。
6.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引用:为了完整地表达某个意思,把名言、史实、资料、熟语、诗词、典故等,有选择地安插到自己的文章中,这种修辞方法叫做引用。
二、结合修辞手法来理解句子分析某种修辞手法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效果,实际上是语言鉴赏的一个方面,分析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说清楚某种修辞手法的独特作用,二是要结合具体的句子和有关内容。
1.结合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设题阅读理解题中的重要词语主要包括“反映深层含义的词语”“体现作者观点和立场的词语”“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等。
2.结合理解重要句子的含义设题所谓“重要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语句。
有些重要句子会用明显的修辞手法。
为此,理解含有修辞的语句,应从修辞本身的特点出发加以分析。
三、关于比喻类的题目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的出考率比较高,所以对比喻应特别引起注意。
六年级下册语文素材 - 阅读技巧之主要内容和主旨 全国通用
概括,是指在对具体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另一种”语言简明扼要地将它再现出来的过程。
这是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由详尽到简洁的过程。
可以说,概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智慧。
这类题型一直是中考记叙文阅读中的重点、难点。
同学们把握不好要领则极易失分。
经过多年研究和反复考证笔者将概括类概念分了8类: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主旨、主题、主要意思、主旨句、中心句、片段。
其关系和主要题型如下:(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特别是限制字数概括】。
(二)概括片段内容【实质是概括整体中的部分】。
(三)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旨、主题)。
(四)概括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五)找出文中主旨句和中心句一、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1.名词解释: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是指对文章整体内容的梳理,抓住要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将其表述出来,是一个提炼与综合的过程。
2.所需能力:【分析、归纳】概括文章内容离不开对文章的分析,分析与归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分析是把概括的内容条分缕析,看看文章的写作思路、写作顺序、主要人物、情节等等,而概括是对具体现象的抽象、提炼,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离题、不走样。
3.分析的主要内容: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
主要是通过记叙描写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社会生活。
记叙文为了把所记叙的人或事物说清楚,使记叙的内容具体、完整、清晰,就要求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回答以下一些问题。
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情?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将六要素进行全面、简洁地概括便成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但是,有两个方面值得同学们注意:(1)六要素的交代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不影响表达效果,某些方面可以不写或者省略。
例如,《枣核》是以枣核为线索,记叙了一位美籍华人对故土的思恋之情。
文中时间、地点都未作具体交代,但是不影响表达。
(2)在有些省市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试题中,是要求限字数作答的。
综上,经过多年研究和分析考试满分答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火眼金睛,概括人物品格(含答案) 全国通用
写人文章在记叙文阅读中不可忽视。
这类文章的主旨就是要表现人物的品质、性格以及思想品质等等。
所以,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此,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在阅读类题目中是非常常见的同时也是比较有难度的题目。
这类题目实际上是考查学生阅读写人记叙文时对刻画人物的各种方式的掌握及其作用的理解。
一、人物的性格品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人物的个性特点有外在的体现,也有内在的体现。
外在主要表现在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方面;内在的主要表现在人的心理、品质、气质、修养等方面。
常用的写人方法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二、抓住人物外貌特点,感知人物。
外貌描写主要包括对人物形体、面貌、表情、服饰等的描写。
单纯对表情进行的描写也叫神态描写。
这种描写方法可以告诉读者作品中人物的外在形象,使我们如见其人,更重要的是,外貌描写同样可以反映人物的性格特征、品质,表达作者的爱憎。
在阅读的时候,抓住描绘人物外貌及神态描写的句子,先分析外在特点,然后在特定的环境中思考分析体会人物情感。
例一:面如锅底,眼似铜铃,眉似扫把,络腮胡须象钢针。
身高一丈,手如蒲扇,头戴黑色英雄巾,身着皂袍,下穿大红灯笼裤,足蹬牛皮快靴,手使一对板斧。
例二:《金色的鱼钩》第一次: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第二次:他那十分严峻的布满红丝的眼睛。
第三次:⑴眉头拧成了疙瘩⑵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第四次: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
三、抓住人物言语内容,领悟其心。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对话和独白,通过只言片语可以揭示出人物的心理及性格,能够让我们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例一:《孔乙己》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字斟句酌,理解词语句子(含答案) 全国通用
在阅读中,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扫清字词的障碍,正确理解文章中一些关键词句的含义,为读懂整篇文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本讲我们就来着重讨论一下理解文章词句的方法。
说到在阅读中理解词句的方法,对现阶段的我们来说通常有两种:第一种是利用工具书查出意思。
第二种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是我们在理解词句中所采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法。
只有深入具体的语言环境,我们才能准确深入地理解词句的含义;与此同时,对于能概括中心意思的重点词句,我们还必须将它和文章中心结合起来。
本讲我们将一起学习理解词句的另一种方法——结合背景理解词句。
二、什么情况下要结合背景理解词句1.关于背景:所谓背景,指的是作者写此文时的社会环境与作者当时的处境,或文章中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
了解背景,有助于我们在心底贴近作者,更好地走进作者为我们所构筑的情景中去,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的词句或中心思想。
2.什么情况下需要结合背景:很显然,对于文中一些看似简单但有着比喻、借代意义但联系上下文无法理解的词句,我们需要结合背景进行理解。
三、怎么结合背景理解词句结合背景理解词句的目的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目的一样,都是为了使词句的含义具体化,从而理解得更深刻,而使词句含义具体化的基础又是词句本身的含义。
所以我们在结合背景理解词句时,一般采用“两步走”:第一步,初步分析词句的字面意思;第二步,结合文章背景分析词句的深意。
下面我们就通过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末尾两句这样写道:“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很显然,不是江上的雪这么简单,那究竟还有什么深意呢?我们一起用“两步走”来试着理解。
第一步,析本义:“江雪”即江上的雪,有一种寒冷、凄清的感觉;第二步,找背景:原来此诗写于诗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政治集团失败贬为永州司马时,由于政治失意,官场腐败,他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导致他产生不屈和孤寂的心境。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说明文文本阅读(含答案解析)全国通用
答案:昆虫的“鼻子”——触角特殊含义
2、在第③段的横线上依次选填恰当的词语:
A、小麦穗B、小鼓槌C、小胡子D、小小的羽毛E、念珠
答案:C B E A D
3、第⑦段“因此爱到启迪”中“此”指代;
“启迪”具体表现为
答案:昆虫触角具有各种功能模拟触角特点,制造出现代化的精密仪器
旅行鸽从铺天盖地到物种灭绝,只有短短的五十年时间。而在二十世纪,竟有数以百计的动物,从地球上永远地消失了。
1.本文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答案: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
2.使用其中一个说明方法再写一个句子。
答案:作比较。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5分钟)
②燕子为什么会有如此高强的飞行本领呢?原来,燕子的两只翅膀又窄又长。每秒钟可以振动20次,它们的尾巴几乎是整个身躯长度的三分之一,这些对飞行是特别重要的。还有,燕子身体轻盈,平均重量为43.5克,堪称轻量级的飞行员。
③燕子老是在飞,这是因为它的四个趾全朝前,无法在平坦的地面上直立。因此,它们要在飞翔中解决许多问题,如在飞行中吞吃猎获物、饮水等,就连给自己的孩子喂饭,有时也是扑棱着翅膀悬在空中,将食物一一喂给孩子们。它们高超的飞行本领真是令人惊叹!
例1:新奇的钟表
钟表发展至今,已进入了多功能世界。
其中一个品种,是带有录音装置,可以录音一分钟的座钟。家人外出或客人来访,如需留言,可按下按钮就能把话录下来,而不需动笔墨了。“录音电子用表”能录音30秒,能记下朋友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十分方便。
预防做噩梦的手表是美国一位心理学家与钟表厂商合作设计的。戴这种手表睡觉,一旦发生噩梦,就会惊醒。原因挺有趣,一个人入睡后,一般每分钟呼吸大约是十六、七次。如果做了噩梦心跳加快,“惊动”了手表中的小仪器而发生震动,震动的讯号把人惊醒,就可
六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小升初阅读:第10讲 主旨升华(含答案)全国通用
小学阅读高分攻略10【知识梳理】1、掌握如何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抒情的文章:表达了对…的…之情…了…的…明理的文章:应该怎样,不该怎样2、了解作者在哪里悄悄地升华3、学会补充文章结尾【例题精讲】例题1抒情还是明理?对谁的感情?什么感情词?什么道理?应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爱湖》:抒情,静静的湖和雨中的湖,喜爱和赞美–《江南的雪》:抒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江南的雪,自然、纯洁和洒脱的精神,喜爱和赞美–《小马过河》:明理,遇到困难的时候,认真思考,敢于尝试。
–《歪儿》:情+理,孩童之间友情,赞美,人和人应该互相爱护、互相关心。
–练习:请试着把上面的信息串联成文章的中心思想。
台湾是产糖的地方,各种馅儿的月饼,做的比大陆更腻口,想起家乡的月光饼,那又香又脆的味儿好象还在嘴角边呢!中秋节,一年又一年,来了又过去,什么时侯回家乡吃月光饼呢!(怀念月光饼)问:选文开头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光饼的外形、用料、滋味等方面内容,事隔多年作者为什么还能记忆犹新?答:因为月光饼中寄托了作者童年的美好回忆,也包含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眷恋之情例题3在西沙群岛的海面上,有各种各样的海鸟自由自在地飞翔(xiáng)。
海鸟中数量最多的是白鸟。
清晨,白鸟成群地飞向大海找鱼群;傍晚,它们又成群地飞回岛上,住进巢(cháo)里。
最大的海鸟叫信天翁。
它的一只翅膀有近两米长,它能连续飞行好几百公里,不用停歇。
最珍贵的海鸟是野鸭,用它的羽毛制成的衣服又轻又软,穿在身上暖和极了;最勇敢的海鸟是海燕,每当暴风雨来临时,它们总是在欢快的叫声中,一会冲向乌云,一会儿又低飞过海面。
问:请在文末横线上为这段话加一个结尾备选答案:A. 鸟儿真可爱。
B.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鸟儿。
C. 各种各样的海鸟构成了西沙群岛一道美丽独特的风景。
《两片秋叶》我悲秋,我亦恋秋。
秋意渐浓,一阵风过,光秃秃的树干上颤颤地缀看几片不肯离去的枯叶,瑟缩地打着旋儿。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叙事文之抓住关键词(含答案) 全国通用
2.联系上下文,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所谓关键词,就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核心作用的词语。
句子中的关键词往往是些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它们常常提供给我们一些揭示事物性质或状态的重要信息。
二、如何理解关键词在文中的含义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弄清这个词语中关键性的字的意思,然后考虑整个词语的意思。
2.有些词不能光从字面上去理解,要通过字面意思理解关键词的深层含义。
3.结合特定语境,分析词语含义。
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应该先找出该词语所在的具体的语句或段落,然后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特定含义。
4.注意感情色彩,明了词语意义。
很多词语富含感情色彩,但词语的感情色彩不是固定的,带什么感情色彩,常常取决于它所处的语言环境。
5.结合修辞手法,理解词语意义。
修辞方法的使用能够使词语的意义和感情色彩发生变化。
注意: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定要总体上把握语境,切不可脱离语境。
另外就是要注意多种方法的综合使用。
登山人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
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
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
”1.联系文章解释词语。
⑴知难而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领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过程中的情况。
第一人___________,第二人_________,第三人__________。
3.读完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重要语段的作用全国通用(含答案解析)
重要语段的作用1 .通过对学生观察 注意力的有效训练,促使学生集中精神学习,激发学生观察的主动性2 .通过主动探究的学习,提高学生的独立 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3 .通过动力观察法,提升学生自我认知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重要语段的作用的方法及 技巧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 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全都离不开对文 中重要句段的把握。
重点句段主要指:记叙文中揭示主题、表明中心的句段。
常见题型1 .某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2 .文章某段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3 .某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解题方法此类题,一般从两个角度入手:内容和结构。
那么重要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一般作用 有哪些呢? 1 .从内容角度答题时:①写这句话(段落、情节、内容)都写了些什么;②体现了什么人物的什么情感;③需要再扣住本文的中心去点明它与中心的关系。
2 .从结构有角度答题时:①总领全文;②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③引出了下文;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⑤为 下文埋下伏笔或做铺垫;⑥与上下文相呼(照)应;⑦总结上文等角度考虑。
重要句段一般性作用 结构:统领全文、照应题目、引出下文、设置悬念等。
内容:开篇点题、总领全篇、渲染气氛、奠定基调、铺垫、埋下伏笔、引出下结构:承上启下、照应前文、引起下文、照应题目等。
内容:点明主题、深化升华主题等。
结构: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呼应开头等内容:总结全文、点明主旨、深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深思等。
该知识模块教学方法由 优胜教育 研究院 校区 纪文 老师 研发。
(15分钟)开头段* 中间段结尾段v(30分钟)整体要求:根据动力观察法的特点,此环节内容设置要求由简入繁的呈现,并引导学生探究观察。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专题(归纳文章中心思想)讲义
手下人弓着身子仔细看了看,不解地问:“你带的是什么?”“两——袖——清—— 风!”于谦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 你觉得于谦是个怎样的人?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故乡的小桥
我的故乡在湖南的一个小山村里,门前有条小河,河上有座小桥。我和爸爸回故乡探亲, 经常跑到河边去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 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 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 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 为什么还要住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 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运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 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②我问朋友:日食是什么?很多种答案,有一位朋友回答:是影子,是月亮的影子。我 再问:一个影子,人们为什么会那么欣喜若狂呢?答:是感觉到一种重见天日的欣喜。
③人们通常认为一些很不寻常的事情才是奇迹,其实每时每刻都有和日食一样的所谓的 奇迹发生,而每一缕新阳光照耀到的都应该是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④说到阳光,我想起了第一次下矿井,那是印象非常深刻的经历,在极为寂静的井下 500 米 处,头上的矿灯照射出隐约灯光,周围异常安静,只有近处岩层渗出的地下水发出的“叮咚, 叮咚”的声音,掺杂着远处隐约传来的掘煤的爆破声。 ⑤那个矿井和后来我去过的其他矿井不同,煤层质量虽然很好,但是非常薄,是斜带型分布, 最窄的地方只有 70 厘米高,上下都是岩层,进去之后必须趴下来手脚并用地爬行。我们爬进 了矿工俗称的“掌子面”,也就是工作区。一线矿工在这里把小型爆炸后崩落的煤块向外搬 运。我第一次体验了矿工是怎样工作的,也趴在地上比划了两下,发现这是一种常人难以想 象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他们像是地层深处的蚯蚓。 ⑥我们实在待不下去的时候,准备上来,钻入上下有铁板、周围一圈铁栅栏的吊笼,这就是 电梯了,除了没有楼层显示以外,电梯速度很均匀,嘎吱作响,500 米,相当于一百多层楼 宇的封闭电梯,手抓着吊笼上冰冷的螺纹钢,所有人都鸦雀无声。当吊笼从地面升起的刹那, 刺眼的阳光洒在我们每一张黧黑的脸上,我们全眯起眼睛,眼泪流下来。走出吊笼,我在台 阶上静默良久。现在想来,那个时候的感动,应该和看到日食没有什么不同,再重复一次: 每一缕阳光都应该照耀到新的生命,因为那是新的当下。 ⑦如果我们还有解不开的烦恼,去体验吧:如果你觉得自己郁闷得要自杀,带点好吃的去一 次儿童医院的白血病病房;如果你觉得自己病得比较重,带点玩具去看看脑瘫的孩子;如果 你痛失了亲人,去看看地震灾区人们的生活;如果你觉得学业或者工作不堪重负,下一次矿 井吧。说多少劝解的话都没有意义,真的,请体验一次:请暂时把你认为不可解决的烦恼扔 开,去一趟,我保证你会把烦恼彻底抛开,拍拍灰尘嘲笑自己。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言简意赅,概括文章主旨(含答案) 全国通用
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究其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1.缩不短。
2.该不该删。
3.抓不住重点。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几种方法,希望同学们不但要记住这些方法,还要在实际阅读中反复练习。
所谓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最主要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题目扩展法。
此法用公式表示如下:【主要内容】=【文章题目】+【题目扩展补充】《草船借箭》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嫉妒。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商议军事,说∶“我们就要跟曹军交战。
水上交战,用什么兵器最好?”诸葛亮说∶“用弓箭最好。
”周瑜说∶“对,先生跟我想的一样。
现在军中缺箭,想请先生负责赶造十万支。
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却。
”诸葛亮说∶“都督委托,当然照办。
不知道这十万支箭什么时候用?”周瑜问∶“十天造得好吗?”诸葛亮说∶“既然就要交战,十天造好,必然误了大事。
”周瑜问∶“先生预计几天可以造好?”诸葛亮说∶“只要三天。
”周瑜说∶“军情紧急,可不能开玩笑。
”诸葛亮说∶“怎么敢跟都督开玩笑?我愿意立下军令状,三天造不好,甘受惩罚。
”周瑜很高兴,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又摆好了酒席招待他。
诸葛亮说∶“今天来不及了。
从明天起,到第三天,请派五百个军士到江边来搬箭。
”诸葛亮喝了几杯酒就走了。
鲁肃对周瑜说∶“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诸葛亮说的是假话吧?”周瑜说∶“是他自己说的,我可没逼他。
我得吩咐军匠们,叫他们故意延迟,造箭用的材料,不给他准备齐全。
到时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没话可说了。
你去探听探听,看他怎么打算,回来报告我。
”鲁肃见了诸葛亮。
诸葛亮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
”鲁肃说∶“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帮得了你的忙?”诸葛亮说∶“你借给我二十条船,每条船上要三十名军士。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言行外貌塑人形(含答案)全国通用
学阅读——言行外貌塑人形本课目标剖析1.阅读文段,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描写的作用,学习表现人物某一方面特点的写作方法。
知识点拨一、抓住重点知人物写人,不外乎包括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
写人物外貌,同学们一般会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来写,按照头发、额头、眉毛、眼睛、鼻子、嘴巴、下巴……的顺序来描写。
这样写的好处是条理清晰,让人很清楚地想象出被描写对象的容貌。
但还有一种方法是抓住人物外貌的主要特点描写,而忽略那些次要的特征。
我在九岁的时候,遇见一位国文先生,他给我的印象最深,使我受益也最多,我至今不能忘记他。
先生姓徐,名锦澄,我们给他取的绰(chuò)号是“徐老虎”,因为他凶。
他的相貌很古怪,他的脑袋的轮廓(kuò)是有棱(lénɡ)有角的,很容易成为漫画的对象。
头很尖,秃秃的,亮亮的,脸形却是方方的,扁扁的,有些像《聊斋志异》绘图中的夜叉的模样。
他的鼻子、眼睛、嘴好象是过分地集中在脸上很小的一块区域里。
他戴一副墨晶眼镜,银丝小镜框,这两块黑色便成了他脸上最显著的特征。
我常给他画漫画,勾一个轮廓,中间点上两块椭圆形的黑块,便惟妙惟肖。
梁实秋《我的一位国文老师》二、抓住神韵品人物沙威的人脸有一个塌鼻子,两个深鼻孔,两大片兜腮胡子一直生到鼻孔边,初次看见那两片森林和那两个深窟的人,都会感到不愉决。
沙威不常笑,但在笑的时候,形状是狰狞可怕的,两片薄嘴唇张开,不但露出他的牙,还露出他的牙床肉,在他鼻子四周也会起一种象野兽的嘴一样的扁圆粗野的皱纹。
郑重时的沙威是猎犬,笑时的沙威是老虎。
此外他的头盖骨小,牙床大,头发遮着前额,垂到眉边,两眼之间,有一条固定的中央皱痕,好象一颗怒星,目光深沉,嘴唇紧合,令人生畏,总之,一副凶恶的凌人气概。
[法]雨果《悲惨世界》片刻之后,奥尚纳西法官从后门进来,在法官席的一个座位上坐下,他是一位体面人物,穿着黑呢子的衣服,茶色的头发稍微有些卷曲,他那圆圆的、稍微有点发红的面孔很有几分喜色,看样子相当精明,却并不怎么聪明,他可是摆出一副自负的神气。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初读写景(含答案) 全国通用
2.体会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文章中的作用。
3.体会短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一、什么是写景文写景类的记叙文主要是指描写大自然的各种自然风光和自然景观,以及社会环境中的某些场面、建筑、设施等内容的文章。
二、如何阅读写景类文章:1.了解文章是怎样运用准确而优美的语言来描写景物特点的。
景物的特点一般是从它的形态、色彩、声音、气味以及气氛、意境等方面体现出来的,我们应注意从这些方面考虑文章是如何运用准确、优美的语言来描绘的。
2.理清文章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景物的。
有顺序的写景类文章能给人以清晰的印象,一般来说,写景可以循着由整体到部分、由远及近、由上到下或者与之相反的顺序来进行。
一般来说,描写的对象是固定的,作者也常常采取这样几种顺序:⑴按观察的先后顺序;⑵按时间推移的顺序;⑶按景物的不同类别。
3.体会写景文中的虚和实实,指的是作者对景物进行实实在在的描写,通过从景物的形、色等入手,如实地展现景物的样子。
虚,指的是作者在描写景物时自然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或想象,实在的描写能让我们的头脑中呈现景物的形象,美丽的想象,又会使这种景象更加丰富,给人美的享受。
4.领会作者热爱景物的思想感情我们在阅读中应努力抓住文章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点语句,反复诵读,细细品味,从而使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
家乡的桥我的家乡有很多桥,它成了我们的乐园。
整个炎热的夏天,我们在桥边下棋、讲故事;我们把桥当做跳水台,比跳水本领,练胆量;我们在桥边钓鱼、捉虾,碰得巧,还能捉到一对河蚌呢!实在玩累了,在桥边荡一条小船,舒展四肢平躺着。
小船慢悠悠地钻进桥洞里,那凉丝丝的风,转眼就把你送入甜丝丝的梦乡。
我们在桥边都做了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山春色阳春三月,我和外婆到南山去游玩。
在山脚下就看见满山坡粉红的茶花在微微的春风中绽开笑脸,迎接来自各地的客人。
这儿的茶花不仅数目多,种类也很多,让人感到心旷神怡。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叙事文之寻找六要素(含答案) 全国通用
叙事就是叙述事情,就是把一件事情说清楚。
那么想要说清楚一件事情需要哪些要素呢?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起因;⑤经过;⑥结果。
二、如何把握叙事文中的六要素㈠把握时间要素,⑴具体时间⑵间接时间⑶笼统时间⑷注意:不管是具体的时间、间接时间还是笼统的表示时间的词,如果有时间跨度,要把跨度写出来。
㈡把握地点要素⑴具体地点;⑵间接地点注意:随着事件情节的发展。
地点是在不断变化的,我们要注意事情的各个具体环节和地点的对应关系。
㈢把握人物要素人物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之分。
⑴如果考题中文写了哪些人物,无论是正面出场的,还是侧面表现的主次人物都要列出来。
⑵如果考题中问表现的主要人物是谁,那么我们就要看全文是为了表现谁来写事情的。
㈣用“寻找法”概括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要素⑴把握起因要素⑵把握经过要素⑶把握结果要素李子核一天,母亲买了一些李子回家,打算吃过午饭后分给孩子们吃,这些李子就放在盘子里。
万尼亚从没吃过李子,他闻了又闻,心里非常喜欢这些李子,很想尝尝李子的滋味。
他在李子跟前走来走去。
当屋里没有人的时候,他忍不住拿了一个李子吃。
午饭前母亲数了数李子,发现少了一个,告诉了父亲。
吃午饭的时候,父亲说:“孩子们,谁吃了一个李子呀?”大家都说:“没有。
”万尼亚的脸涨得像海霞那样红,可他还说:“没有,我没吃。
”父亲说:“你们无论哪一个吃了,都是不好的。
但最糟糕的还不是这一点,最糟糕的是李子里边还有核呀,谁要是不会吃李子,把核也咽下去,那么过了一天,他就会死的。
我担心的就是这个。
”万尼亚的脸色发白,说道:“我没有把核咽下去,我把它扔到窗子外面去了。
”于是大家都笑起来,万尼亚却哭了。
那么故事的结果就应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如何做好按原文填空题首先,我们在读完题之后,根据题目中要填空的大概内容,回到文章中去找到大致在哪一自然段。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借助事例,品味人物特征(含答案) 全国通用
学阅读——借助事例,品味人物特征大家应该已经非常熟悉了吧。
写人文章就是通过具体事件的叙述和对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描写来反映人物的特点、情感和品质。
在写人文章中,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文章中的任何人物特点都是在事情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展现出来的,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在事情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表现出来的。
我们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体会一下:来到大街上,我愣住了,一个十来岁的小男孩吃力地推着载有大冰糕箱的自行车,歪歪扭扭地向前走,汗水顺着额前的头发,从那被太阳晒得黝黑的脸上流了下来,渗透了衬衣。
我不禁产生了一种怜悯感,手不由自主地把5分钱放回了衣袋,又掏出5角钱递给他:“小弟弟,我买一根冰糕。
”他接过钱,赶紧去揭箱子,只见他踮着脚,从箱子里拿出一根冰糕递给了我,就转身去找钱。
我连忙说:“小弟弟,不用找了,剩下的钱送给你吧,少卖几根冰糕,天太热了。
通过这段小故事你了解到“我”是什么样的人?小男孩有哪些性格特点?“以事显人”的表达形式在写人文章中,以具体的事件来显现人物的性格、情感或品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以一件事来凸显一个人(一人一事);以多件事来表现一个人(一人多事)。
这两种“以事显人”的形式各有特点,我们在阅读时应该首先通过整体感知判断文章究竟是“一人一事”,还是“一人多事”,然后针对性地选择答题方法,只有这样才会显得有的放矢。
◆一人一事:顾名思义,一人一事文章就是全文通过对一件事的具体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品质。
在一人一事的写人文章中,叙事每一个环节,乃至每一句叙事语言,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内心世界等服务的。
在阅读这种形式的写人文章时,我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事件和人物进行概括分析。
1.整体感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
因为是一人一事,全文一般重点叙述了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正是与所写人物紧密相关,充分体现人物性格的事件,因此我们在分析人物特点时,首先应概括出文章主要叙述的事情。
对事情进行概括的主要方法。
六年级下《总复习之理解关键词句含义》
六年级下《总复习之理解关键词句含义》在六年级的语文学习中,总复习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
而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更是语文学习中的一项关键能力。
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文,还能提高我们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什么是关键词句呢?简单来说,关键词句就是在一篇文章或一段话中,能够表达核心意思、起到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
它们就像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我们打开理解文章的大门。
比如说,在描写春天的文章中,“万物复苏”“生机勃勃”这样的词语往往就是关键词,能让我们一下子感受到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而像“春天来了,大地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这样的句子,就是关键句,它生动地描绘出了春天的景象。
那为什么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这么重要呢?首先,它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旨。
一篇文章可能很长,但只要我们抓住了关键词句,就能快速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
其次,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文章的细节。
通过分析关键词句,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的情感态度、写作意图等。
再者,对于我们的写作也大有益处。
当我们自己写作时,能够巧妙地运用关键词句,可以让文章更有重点,更有条理。
那么,如何去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呢?这需要我们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
其一,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很多时候,单独看一个词或一句话,可能不太容易明白它的意思,但把它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就会清晰很多。
比如,在“他今天看起来神采奕奕”这句话中,如果不了解“神采奕奕”这个词,我们可以看看前面或后面的描述,可能会提到他的笑容、精神状态等,从而推断出“神采奕奕”是形容人精神饱满、容光焕发的样子。
其二,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
有些词句的含义,我们可以通过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弄明白。
比如,“寒风刺骨”这个词,当我们想到冬天里被冷风吹得浑身发抖的感受,就能深刻理解它的意思。
其三,分析词句的修辞手法。
作者为了让表达更生动形象,常常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法。
比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当我们遇到这样的词句时,要先判断出修辞手法,然后再去理解。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由表及里,把握文章中心(含答案) 全国通用
读一篇文章,不仅要知道它的主要内容,而且应该进一步理解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也就是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这些主要内容要赞扬什么精神和品质,阐明什么道理,或抒发什么情感,这些都是文章的中心思想,也就是一篇文章的灵魂。
在阅读时,我们只有把握住了它的灵魂,才能很好地读懂这篇文章。
归纳文章中心思想都有哪些重要的方法呢?本讲我们依然结合五年级所学的知识加以发散和补充。
一、归纳文章中心思想的重要方法1.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中心。
在有的文章中有一些点明中心思想的词语和句子,它直接表达了作者喜怒哀乐的感情,与中心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阅读时,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关键的词句,尤其是抓住关键句,对文章中心进行把握。
在一篇文章中,开篇结尾点题、中间过渡,以及文中抒情议论的句子都是关键句。
2.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即我们可以通过看题目、找六要素、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等途径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将心比心,站在作者的角度去体会作者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也就是文章的中心,实际上这种方法就是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归纳文章中心的方法。
3.通过对重点段落的分析概括中心思想。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总是把与中心思想有密切联系的内容作为重点来进行详细描写,也就是说,文章的重点段落往往是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
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如果能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认真分析、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就能很快地被领悟出来。
4.透过文章题目,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有的文章在标题上已经点出了中心,例如《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从题目上知道文章围绕“炸”而展开。
舍身的意思是舍弃自己的身体,从而知道题目的意思是董存瑞为炸暗堡二献出自己自己的生命。
它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歌颂了董存瑞忠于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精神。
在阅读时,千万不要把题目忽略了,而应该从题目开始阅读。
当然,仅仅通过题目难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要和文章的主要内容相结合。
二、掌握中心思想的表达形式:1.叙事文中心思想表达格式:本文记叙了……的事情,表现了(赞扬了、揭示了)……的思想(品格、道理),抒发了……的感情。
六年级下册语文讲义-学阅读——心里描写出性格(含答案) 全国通用
心理描写是指在文章中,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是作文中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一种方法。
最常用的是描写人物的内心独白,写出人物的所思所想,让人物一无遮掩地吐露自己的心声,说出他的欢乐和悲伤、矛盾和愁郁、忧虑和希望,使读者穿透人物外表,看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的作用作者塑造人物形象,可供运用的方法是很多的,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和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的目的也是如此。
跟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相比,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的奥秘,把单靠外部形象难以表现的内心感受揭示出来,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立体化,从而显得更为完整和真实。
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写,能够直接深入人物心灵,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心理描写的形式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有一种比海更大的景象,是天空;还有一种比天空更大的景象,那就是人的内心世界。
”人的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决定了心理描写具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内心独白一般使用第一人称。
犹如电影中人物思考时的画外音,是倾吐衷肠、透露“心曲”的一个重要手段;二、动作暗示人的动作、行为总是受心理活动的支配,从行动中刻划人物的心理活动,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内心世界,是心理描写的又一表现形式;三、景物烘托即绘景而显情。
作品中出现的景物,往往是“人化的自然”,渗透了人物的特定心情;四、心理概述又称心理剖析,是作者对人物内心活动的直接描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
由于作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对人物的内心世界进行剖析、评介,因此不但便于比较细腻地表现人物当时当地的思想活动,还可以有进展地概述人物在一段时间内的感情变化,内心斗争,在行文中比较灵活方便。
注意1.心理描写要成为塑造人物形象的有效手段,首先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使心理描写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成为多方面展现人物性格并完成人物形象塑造的有机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应用本讲学习的方法完成阅读练习。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文章的关键词语。
所谓关键词语,指的是在具体的语境当中起重要作用的词语。
其次,我们还要清楚什么属于文章的重点句子。
这样的句子,无论在写人记事的文章当中,还是在写景状物的文章当中都是非常常见的,其中包括:
1.文章当中开篇点题、结尾扣题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往往会直接点明文章的主旨,所以要引起我们的
重视。
2.文章承上启下的句子。
这样的句子往往前半句承接上文,后半句启示下文,从表面上看,往往会交代
文章内容,这样,我们在完成相关阅读题时,就可以先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以后,再进一步掌握文章的主旨。
3.对文中人物进行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相关描写的句子。
我们要知道,写人文章的写作目的就是要表现主要人物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
因此,文章当中的各种描写也自然是为这一写作目的服务的,因此,抓住相关人物
的相关描写加以理解,自然可以理解文章主旨。
4.文章当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二、怎样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文章的主旨
1.准确把握语句的感情因素。
2.关注文章当中的“暗示”。
3.运用比较法理解词句。
总之,每一篇文章都离不开句子、词语,在理解每一篇文章时,我们要从抓住每一句关键的句子,每一个关键的词语入手,就会理解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
(一)身后的眼睛
那是一头大野猪。
皎洁的月光洒在苞谷林上,也洒在对熟透的苞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
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
孩子和野猪对视着。
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潮乎乎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
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
他是向父亲保证过的,让父亲回家吃晚饭,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响个不停了。
它目露凶光,龇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野猪扑面而来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上,但孩子没有。
他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上去,尽管只有一小步,这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
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它嗷嗷地叫个不停。
它的头猛地一缩,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
正在他准备抠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他的猎枪。
那汉子就是孩子的父亲。
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
”
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的目光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
月光洒在孩子父母紧张的脸上,一点也掩饰不住他们的担心。
他们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里有些时候了。
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
他使劲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
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着獠牙的嘴里。
野猪呼呼地喘着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
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
一层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
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母也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他们走了过来。
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满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母从窝棚里走出来,他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
他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认真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
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的啊?1.划出表现出父母的关键词句
2.野猪跑了,孩子的父母“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说明了什么?
3.文章表达了父母对孩子什么样的感情?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爱的礼物
那天姐姐收拾家时,无意中翻出我的“百宝箱”,里面什么都有:玻璃弹球、纸剪小鸡、塑胶小人、绣花布片……
“你从哪儿弄来这些没用的东西?该扔了。
”
“那可不行,”我连忙阻止,“这是我的宝贝,是我的学生送我的礼物!”我一件件把玩着那些东西,那个玻璃弹球是李军送的,那个塑胶小人是霍丽芬送的……我可以说出每一件礼物的来历。
这时,一张薄薄的画纸跃入眼帘,我小心地拿起它,。
那是一天放学后,我抱着一摞作业向办公室匆匆走去。
我的一个学生朝我跑来:“老师,我要送你一件礼物!”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
“是吗?”我装作很感兴趣的样子,心里却因为想尽早赶回住处而焦躁起来。
“看,这是我画的小仙女,好看吗?”她从身后拿出她的宝贝,展示给我看。
过于艳丽的色彩与稚拙的手法使那个所谓的小仙女看起来像个夜叉。
“喏,送给你!”她得意地把那张画递向我。
“哦……谢谢。
”我勉强地说,“不过,我现在不能拿。
再说,我也没处放。
”
“哦。
”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垂下手,慢慢地走开了。
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后悔,因为我无法忘记她准备送我礼物时眼中的期待与爱,那是只有在孩子的眼光中才能找到的纯真;而且我同样无法忘记我拒绝后她眼光中的失望和沮丧。
我立刻找到她,诚恳地说:
“你送我的那张好看的画呢?”她看着我,面无表情:“我想你可能不喜欢,所以送给别人了。
”
她的表情和决定让我很难受,我想尽可能挽回自己的过失。
“也许你愿意再画一张送给我?”我试探地问。
“你喜欢吗?”
“是的!”我努力回忆那张画,我这回不再以一个成人的眼光去看,而是以一个山区10岁孩子的眼光去看它,“那么多种颜色在一起真好看,而且小仙女的梅花耳环很漂亮!”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我今晚再画一张,明天送给你!”
我看着她的小脸儿,这跟大人想要以昂贵的礼物换取实惠、换取感情时的表情多么不同啊!
从那以后,我经常收到学生送我的礼物。
那些礼物实在不值什么钱,但对我来说却无比贵重。
因为当他们送礼物时,可以从他们微笑的脸上看出,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
1.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请在第4自然段横线上写一句能衔接上下文的话。
2.本文生动描写了小女孩的神态,也传神地表现了她的心理。
表现她对老师的爱并期待老师收下礼物的一句是:;表现她自信老师一定会喜欢礼物的
词语是:;表现她遭拒绝而失望、沮丧的一句是:;
而“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一句则表现她的心理。
3.小女孩画的“小仙女”像“夜叉”,并不美,可为什么老师还说那是张“好看的画”呢?
4.请你说说本文最后一句“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正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黄金”这一句的含义。
5.本文的标题“爱的礼物”蕴含了怎样的深刻含义?
【分析】结合上下文内容可以得知,这句话要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明确了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在横线处填入一个启下的句子。
2.她的眼睛因兴奋而闪闪发亮得意(地)
她脸上的笑容立刻飞走了因老师喜欢她的礼物(或:理解她的感情)而高兴、兴奋。
3.老师称赞学生稚拙的画,并不是针对画的水平,而是表示珍惜学生对自己爱的感情,并鼓励学生继续进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分析】联系上下文,结合文章的中心可以得知,学生的礼物不是单纯的一件物品,从中包含着学生对老师那份纯真、真挚的爱。
老师体会到学生的爱后,才会觉得这
幅“很丑”的画是“好看的画”。
4.那满得快要溢出来的爱是指学生对老师的爱,说明这种爱十分热烈、十分珍贵。
【分析】理解这句话需要结合借助修辞来理解。
“黄金”是珍贵的,而把“满得快溢出来的爱”比作黄金,说明爱的珍贵。
5.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而这种爱,只有爱学生的老师才能体会到并珍惜它(只要能从学生、老师两个角度写出即可)。
【分析】理解“爱的礼物”的深刻含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来理解,使学生从实际题目中掌握如何通过理
解重点词句把握文章主旨。
通览全文,把握中心,整体领悟后,我们可以看出,
这里“爱的礼物”既是学生对老师真挚的爱,也是老师对学生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