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周边地缘战略
中国的周边形势
中国的周边形势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我国周边各地缘方向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方向看,周边环境大体可概括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明显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峻。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我国周边关系发展可具体分析为以下几个个方面:一、朝鲜半岛是中国东北部安全的战略缓冲,半岛局势的紧张将破坏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将影响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东北亚地区,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始终牵动着大国利害关系,影响着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朝鲜半岛问题是东亚地区最大的冷战遗产,朝鲜半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缘意义,是各大国利益的交汇点,半岛两国的战略选择,将与大国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尤其对我国有重大影响二、美国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态势得以迅速推进与强化。
过去人们一直也在说,美国在构筑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但总觉得这个包围圈还不完整,还远没到位。
环太平洋的对华遏制链条是有的基础,而在过去美国难以立足的南亚、中亚地区,也就是中国的西部、西北和西南部边界外,美国已经在事实上完成了投棋布子。
北约东扩已直抵中国西陲,美国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已是事实,与印度的军事合作已然进行。
这一切都表明,美国在反恐战争的旗号下,已经在事实上推进和强化了对华战略遏制圈三、日本中国与日本总体缓和,局部动荡。
经济上趋于合作,由于历史问题在一些方面存在争议,近些年在钓鱼岛问题上存在争议。
日本在本质上一直对中国是敌对的,力求在经济与军事各方面遏制中国,以美国马首是瞻与中国作对,野心庞大,对中国与世界和平存在真正的隐患。
四、中亚与中亚国家关系不断深化。
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已成为新型国家关系和区域合作的典范。
中亚地区面临着颜色革命的冲击,国家政局动荡不安。
中国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 钟雪莹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10统计班钟雪莹 10110041055中国地缘环境与地缘战略地缘环境是指基于地理因素之上的主要由各种对外关系构成的战略环境。
对地缘环境的客观分析,是国家正确制定地缘战略方针的前提。
中国有其特定的地缘环境。
自冷战结束以来,随着世界多极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各主要国家相继进行战略关系的调整,中国地缘环境出现了新的变化。
一、中国的地缘环境分析中国的地缘环境,应当注意到世界各个地区对于中国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中国对世界各地区发挥影响的方式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据此,可以把中国外部环境划分为全球、欧亚大陆、周边地区三个层面。
在全球层面,中国是一个可以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是维护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世界力量格局的调整变化,对中国的战略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并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归中国管辖。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各项建设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生产力水平迅速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中国位于大陆东方,是欧亚大陆主要大国之一,邻接大陆多个地区,同亚洲各国的历史与现实联系十分密切。
在周边地区层面,中国是联结周边的纽带。
中国周边的范围,主要包括东亚、东南亚、南亚、中亚以及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在内的环形地区。
二中国地缘战略选择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环境是恶劣的, 应该说, 安全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和突出。
为实现中国的地缘战略目标, 如下方面是十分重要的: (一)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经济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根本途径江泽民指出:“经济是基础, 解决中国的所有问题, 归根结底要靠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了, 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 国家才有强大的物质基础,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大大提高。
那时, 我们的国家安全也就有了坚实的保障。
所以, 只有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实现经济的跨跃式发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家的安全问题。
(二) 增强综合国力是实现地缘战略目标的主要基础。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
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与发展战略中国西南地区位于中国的边境地带,与缅甸、老挝、越南以及印度等国接壤,地理位置相对重要。
这一区域在中国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中国西南边境的地缘政治格局以及相关发展战略。
首先,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受到了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当其冲的是与周边国家的接壤,造成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吸引了来自周边国家的投资和人才流动。
此外,西南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是新疆和西藏的进出口通道,对促进中亚地区和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也受到了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区域一体化。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与上游地区的交流日趋紧密。
通过加强交通运输和物流建设,中国西南地区与内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此外,中国还通过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推动西南地区的对外贸易和投资。
在中国西南地区的发展战略中,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自然景观,但也面临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
为了促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加强了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了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
此外,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推动跨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的合作项目。
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对中国和周边国家都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一方面,地缘政治的影响促进了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为地区的繁荣带来了新的机遇。
另一方面,边界纷争、文化差异等问题也给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带来了挑战。
因此,中国和周边国家需要通过加强对话与合作,共同应对地缘政治的挑战,推动西南地区的和平与繁荣。
总之,中国西南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和发展战略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课题。
中国政府通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旨在促进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探讨我国当前周边形势及其应对策略
探讨我国当前周边形势及其应对策略摘要: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周围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
我国周边各地缘标的目的的政治格局表现出横向的差异性及纵向的变动性。
从东、南、西、北各地缘标的目的看,周边环境也呈现出不同态势,大致可归纳为"北稳、南和、东紧、西动"。
从海陆地缘标的目的看,周边环境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大体可归纳综合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
即陆地环境较着趋于和缓,而海洋环境则趋于紧张和严肃。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依然呈现出"陆缓海紧"的态势。
在这样的环境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周边关系冲突抵牾共同发展战略安全当前,我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
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持久化,复杂化与联动化。
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看,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和现实的矛盾和冲突。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大国在我国周边争夺地缘战略利益。
二是西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调整与实施“民主改造”战略,激化干涉与反干涉矛盾,加剧周边动荡。
三是各方大国对我国周边资源与能源争夺加剧,彼此围绕陆地能源运输管道建设与海上战略通道展开复杂博弈。
四是各方围绕“海洋权益”与“制海权”展开较量,加紧角逐“海洋国土”,海上战略通道,海洋资源等,致使岛礁归属,专属经济区与外大陆架划分等海洋争端更趋复杂。
周边动荡给我国带来哪些挑战与影响?在周边某些邻国陷入长期“内耗”难以自拔的同时,我国却继续保持强劲崛起,力量对比进一步朝我国倾斜,这将有利于我国对“和谐周边”的主动“塑造”。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分析
中国目前所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分析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大国之一,对周边战略环境的分析具有
重要的意义。
中国周边地区包括东北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等地,每个
地区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政治经济发展水平和安全局势而对中国的战略
环境产生不同的影响。
以下是对中国目前面临的周边战略环境的分析。
1.东北亚地区:东北亚包括朝鲜半岛、日本和俄罗斯远东地区。
朝鲜
半岛的朝核问题一直是中国面临的重大挑战,局势复杂且矛盾重重。
日本
是中国的邻国和重要的经济伙伴,但两国之间仍存在历史和领土争端。
俄
罗斯远东地区是中国的邻国,两国在能源合作和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共同利益。
2.东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包括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过去几十年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国与东南
亚国家的贸易和投资紧密相连,但南海争端一直是两者之间的敏感问题。
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
化学化工学院学院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12级6班班级姓名杨军平学号2012202505课程名称地缘政治学中国的地缘政治现实及和平发展的地缘战略摘要中国“和平发展”这一概念曾由中国政府领导人数次宣誓,在中国国际关系和对外政策研究界以及多种中国报刊上曾激发了较热烈的讨论。
随着中国的逐步崛起,中国的对外战略尤其重要,特别是大国战略。
政治寓于地理之中,本文将从地缘政治学的角度,通过对中国周边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并结合国际地缘政治的格局变化,试着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论述中国和平发展的对内对外国际战略。
关键词和平发展地缘政治环境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中日关系中印关系正文对中国未来对外政策选择的不同理念,所涉及的争论,概括起来就是中国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会面对怎样的国际环境,需要处理怎样的国际关系,以及怎样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等。
这些争论的一个重要的话题,就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已成为热门话题的“和平发展”问题。
不管“和平发展”这个概念作为中国的国际战略是否合适,至少它已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即中国需要和平的发展环境,而且中国的高速发展已被国内外许多人视为是“崛起”。
基于这种情况,当讨论中国的对外战略选择时,从现实的角度说,不能不关注两个问题:一是中国能不能和平发展,二是如果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应该采取何种战略选择。
一、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战略环境中国是位于东半球欧亚大陆东部的国家,面临太平洋,陆海兼备。
中华民族存在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区域内,即北边是冰天雪地的荒漠,西北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沙漠,西边是号称世界屋脊的微微大山,西南是难以通过的深山老林,丛东到南则是弧形的汪洋大海。
因此在中华民族那里形成并强化了中华民族整体的“大一统”思想,中国拥有十五个陆上邻国,六个海上邻国,陆地边界有2.2万多公里,海岸线有1.8万多公里。
这意味着中国的地缘安全变数大,遇到麻烦的几率高,解决边界问题的负担重。
另外,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外加一个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美国。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突破方向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及突破方向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在可以预见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必须继续面对纷繁复杂的周边安全形势。
一、中国周边主要战略方向中国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领土,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管辖面积,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0个,其中,陆上接壤14国,隔海相望6国,涵盖了各种地理条件。
在笔者看来,中国周边按照地缘大致可以分为东、南、西、北四个主要战略方向:1、朝鲜半岛方向,主要是朝鲜、韩国;2、东海方向,主要是日本和台湾问题;3、东南亚方向,主要是越南、缅甸、老挝、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4、南亚方向,主要是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不丹;5、中亚方向,主要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6、北部方向,主要是俄罗斯和蒙古。
二、中国所面临的周边安全形势(一)朝鲜半岛方向局势紧张朝鲜半岛地区历来是世界战略重地。
在这个地区,汇聚了世界五大力量中心的四个,除欧盟外,美国、日本、俄罗斯与中国均在此有着重大的国家利益,存在着复杂的利害关系。
朝鲜半岛从陆地和海洋方向面对着中国的东北、华北、华东等多个战略地区,是中国东北部地区的战略屏障。
我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变化不可能置之不理,也不可能置身事外。
近年来,朝鲜一意孤行进行了三次核试验,发射了卫星,加剧了半岛地区的紧张局势,增大了我国维护东北安全稳定的压力。
如果朝鲜一旦拥有核武器,不但促使美、俄竞相部署核力量,而且会给韩、日等国研发核武器提供借口,使半岛成为“核弹火药桶”,还可能导致东北亚地缘战略格局的重组。
美日的封锁和制裁还将加重朝鲜经济和政治困难,对我国东北的社会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
各大国围绕朝鲜核问题的角逐和博弈将长期继续下去,这不仅关乎半岛局势,而且牵动东北亚战略格局,直接影响我国周边安全。
(二)东海方向内外交困1、台湾问题是当前我国国家安全中的重中之重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安全、统一和发展的重大战略利益,不论是在亚太地区还是在大国关系中,都是我国安全战略地位受到削弱和牵制的关键因素。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剖析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并探讨中国在此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作为国际关系的两个重要维度,对于中国和平发展、维护国家利益和地区稳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中国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包括重要邻国的政治经济动态、地区安全形势的演变、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走向等。
通过深入研究,本文旨在揭示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复杂性和动态性,分析各种因素对中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在面对复杂多变的周边环境时应采取的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合作、深化政治互信、推进地区安全合作等。
通过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本文旨在为中国在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中谋求更大发展空间和更高国际地位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周边地缘政治格局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周边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存在海洋争端。
这一地区的政治格局呈现出多元、交织和动态的特点,对中国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陆地接壤国家众多,地缘政治竞争激烈。
中国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西部与中亚五国相邻,南部则与印度、缅甸、越南等国交界。
这些国家之间因历史遗留问题、领土争端、民族矛盾等引发的冲突和摩擦不断,给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例如,中印边境争端、中缅边境的毒品问题等,都是中国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
海洋争端频发,海洋权益保护形势严峻。
中国周边海域广阔,与多个国家存在海洋划界和岛屿争端。
东海、南海等海域的争端尤为突出,涉及领土、渔业资源、能源开发等多个方面。
这些争端不仅影响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也对中国的海洋权益保护和国家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再次,大国博弈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周边地区的大国竞争也日趋激烈。
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在该地区都有重要的战略利益,对中国的崛起持有一定的防范和制衡心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摘要】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极为复杂,各个区域存在不同的特点和挑战。
在亚太地区,美中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需要中国制定灵活的对策以维护国家利益。
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紧张,中国需平衡各方利益以确保能源安全。
南亚地区存在着印巴冲突等问题,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地区稳定。
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发展迅速,中国应加强与东盟的合作来促进共同繁荣。
中亚地区受到俄罗斯和欧美的影响,中国需要增强与中亚国家的合作以拓展经济版图。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应坚持和平发展理念,积极参与周边地区事务,推动地区合作与发展。
【关键词】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地缘经济、亚太地区、中东地区、南亚地区、东南亚地区、中亚地区、对策建议、发展趋势、总结。
1. 引言1.1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和对策概述中国地处亚洲东部,拥有众多周边国家,这些国家的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多样复杂,其中亚太、中东、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格局尤为重要。
在亚太地区,中国与日本、韩国等国家存在着领土争端和地缘政治冲突。
美国的存在也给亚太地区带来了不确定性。
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亚太各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也存在贸易摩擦和竞争。
中东地区是中国能源进口的重要来源地,因此在中东地缘政治中的稳定与动荡对中国能源安全至关重要。
而在地缘经济方面,中国与中东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还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
南亚是中国重要的邻国,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直接影响着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
东南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日益密切,但也面临着地缘政治上的挑战。
中亚作为中国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对中国的区域安全和发展至关重要。
中国在中亚地区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中亚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
中国周边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格局的分析至关重要,为制定科学的对策和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简析中国地缘战略形势
简析中国地缘战略形势
中国地缘战略形势的简析如下:
1. 区域影响力扩大: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的经济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这使得中国能够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并在亚洲以及其他地区发挥更大的作用。
2. 一带一路倡议:中国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投资和贸易,中国试图加强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等地的联系,提高自身在这些地区的地缘政治地位。
3. 南海争端:中国与邻近国家在南海拥有领土主权争议。
中国声称拥有南海绝大部分海域的主权,但这与其他国家的声索存在冲突。
这一争端使得中国与美国等国的关系紧张,并引发了地区的地缘政治不稳定。
4. 台湾问题:台湾被视为中国的一部分,但在政治上保持了独立状态。
中国坚决主张统一台湾,但台湾方面则主张维持现状。
台海问题是中国地缘战略形势中的一个敏感问题,可能引发地区安全和稳定的挑战。
5. 与美国的竞争: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日益加剧。
两国在贸易、军事、科技等领域存在分歧,并试图在亚太地区争夺主导地位。
这种竞争可能对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并对其他国家产生压力,要求它们在两个大国之间做出选择。
总体而言,中国地缘战略形势是复杂而多变的。
中国正在通过经济实力的增长和外交政策的调整来扩大自己的地区影响力,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争端。
我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1]
形势与政策分析论文我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Analysis on situation around Chinese area我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内容提要进入21世纪,中国周边地区形势发生着深刻而复杂的变化。
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存在与发展使周边地区形势呈现出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的局面。
与此同时,周边安全环境在地缘方向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现为“陆稳海动、陆缓海紧”和“北稳、南和、东紧、西动”的不同态势。
在外部因素中,美国则成为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最主要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上邻国做多的国家,也是当今世界上惟一没有统一的大国,维护中国的利益,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是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周边地区形势地区热点影响因素建设和谐周边关系《我国周边地区形势分析》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一节我国周边地区形势的基本概况 (1)第二章地区分析 (2)第一节朝鲜半岛 (2)第二节日本 (4)第三节东南亚 (5)第四节南亚 (5)第五节中亚 (6)第六节俄罗斯 (7)第三章我国周边环境基本特点与重要性 (8)第四章建立稳定和谐的周边环境 (9)第五章结论 (12)第六章参考文献 (13)第一章绪论我国的陆地邻国共15个,东北与朝鲜接壤,东北、西北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为邻,正北方是蒙古国,西部毗邻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相接,南面有缅甸、老挝和越南,现在是14个(其中锡金现已完全被印度吞并中国已于2003年10月悄悄地将锡金从其外交部网站上的亚洲国家和地区名单中拿掉,借此默认印度对锡金的主权)。
今天的中国,正处于近两百年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周边的国际形势。
本次论文我就对中国的周边地区形势进行简要分析。
第一节我国周边地区形势的基本概况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
周边形势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战略研究
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战略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战略研究一、引言“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重大战略构想,旨在通过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实现沿线国家的共同繁荣。
本文将从地缘战略的角度研究中国“一带一路”建设,探讨该建设对中国和沿线国家的地缘战略意义。
二、“一带一路”的地缘背景1. 亚欧大陆地缘格局:亚欧大陆是世界人口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却面临着发展不平衡、地缘冲突等许多问题。
通过加强沿线国家的连接和合作,可以促进区域稳定与发展。
2. 中国的地缘战略需求: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迫切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开放的市场。
通过构建“一带一路”,中国能够扩大市场和影响力,为自身的地缘战略需求提供支持。
三、“一带一路”建设对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1. 扩大中国的影响力:通过“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国能够在沿线国家中扩大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影响力,进一步巩固自身的地缘战略地位。
2. 资源保障和能源安全:中国依赖进口大量的能源资源,特别是石油和天然气。
通过与沿线国家的能源合作,中国可以保障自身的能源安全,缓解能源资源的压力。
3. 扩大市场与产能合作:通过建设互联互通的基础设施和经贸通道,中国可以扩大市场、提高出口,并利用自身的产能过剩,进一步参与沿线国家的产业转移,实现互利共赢。
四、“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的地缘战略意义1. 经济发展:沿线国家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借助“一带一路”的建设,沿线国家可以加强经济合作,共同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2. 基础设施建设:沿线国家中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面临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需求,但受制于资金和技术等问题。
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可以提供大量的投资和技术支持,帮助沿线国家缩小基础设施建设的差距,促进发展。
3. 地缘平衡和稳定:一些沿线国家存在地缘政治压力和潜在冲突。
通过加强经济合作和区域联盟,可以缓解地缘政治压力,促进地区的稳定与安全。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突破困境——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林宏宇可以说,世界诸大国中,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最为恶劣。
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分布着利害交织的15个国家,其中2个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8万多公里海界对面的6个国家中,至少有4个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爆发,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种严峻形势更加凸显。
当前中国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可谓冷战结束20年来最为严峻的时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形势呢?我们该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呢?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当前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源于近代以来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演变大约可分为3个阶段:(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东亚“朝贡体系”崩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视为中国近代以来地缘环境的第一阶段。
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经过激烈的抗争,古老的中国终于突破西方的围堵,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塑了东亚地缘战略环境结构。
(二)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1991年冷战结束,这是一个调整的阶段,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努力调整其国际角色,较好地适应了美苏争霸的地缘战略环境,并成功转型生存下来。
(三)从1991年起至2030年左右为第三阶段,这是中国努力突破西方新的一轮围堵,实现和平崛起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将呈现从动荡渐趋于稳定的特点。
当前的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正处在第三阶段的“时间中值”位置上,也即由不稳定趋向稳定的时间节点上。
这个节点在宏观上表现为当前中国和平崛起进程遭遇现存的国际体系的空前挑战,在微观上则表现为周边地缘环境中诸多不稳定因素能量的集中释放,周边安全问题频发。
中国主要国际关系与地缘战略分析
国际维和:中国 积极参与国际维 和行动,为维护 世界和平与安全 作出贡献。
中国在国际维和与人道主义援助中的表现
参与国际维和行 动:中国派遣维 和部队,为维护 地区和平稳定做
出贡献。
提供人道主义援 助:中国积极参 与国际人道主义 救援行动,为受 灾国家提供紧急 物资和资金支持。
医疗救援:中国 派遣医疗分队, 为国际救援行动 提供医疗保障和
中国在非洲和 拉美的地缘战 略
中国在非洲的投资与合作
投资领域:基 础设施、制造
业、农业等
投资方式:直 接投资、援助
项目等
合作模式:政 府间合作、企
业间合作等
成果与影响: 促进非洲经济 发展、改善民
生等
中国在拉美的投资与合作
投资领域:基础设施、能源、 农业等
投资方式:直接投资、援助项 目等
合作项目:中拉经济论坛、中 拉科技创新论坛等
经济关系:中美两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经济联系密切,互为重要 贸易伙伴
科技合作:中美两国在科技领域合作广泛,涉及能源、环保、航天等多个 领域
文化交流:中美两国在文化领域交流频繁,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了 解与友谊
中俄关系
政治关系:中俄两国高层交往频繁,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经济关系:中俄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涉及能源、基础设施、金融等领域 文化交流: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丰富多彩,推动了双方文化互鉴和民心相通 地区合作:中俄两国在地区事务中保持密切协调与合作,共同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扩大来华留学规模:中国积极推动来华留学事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促 进文化交流和国际理解。
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中国通过推广汉语和中华文化,加强了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提高了中国文化的国际认同度。
中国地缘战略
(二)中国的区位优势是其他大国所不具备的
美国
自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地缘环境最好的国家,它东 西邻两大洋,南北是弱国,曾经占领了墨西哥 55%的领土,成功地削弱了竞争对手。它面临的 本土压力比起中国来要轻得多。
它的地缘环境要做地区大国是再好不过,可是它 要做世界大国就不一样了,它与亚欧大陆、非洲 大陆远隔重洋,欲控制世界,称霸全球,就必须 借助外力。它不得不耗费精力,在各大洲建立军 事基地,还要小心翼翼地提防他国的崛起;
俄罗斯
地处极北之地,偏处一隅,东西除北冰洋 外仅陆路相连,唯一连通本国领土的北冰 洋长年冰冻,邻国虽多而区位优势不显;
印度
区位优势相对较好,但地处南亚次大陆, 周围高山阻隔,且幅员不够大,难以进入 亚洲的核心地区;
日本
孤悬亚洲大陆东部海岛,地域狭小,纵深 狭窄,虽有一定的海洋优势,但其海上生 命线与中国重合,确切地说是仰仗中国, 命中注定其只能被边缘化
三、基于中国地缘环境的主要判断
• 判断之一:中国强弱两重天 即:中国的地缘环境决定了,我国在国力 弱时易受周边国家的反噬和强势国家的封 锁遏制;而在国力强时则对本国大大有利
• 判断之二:周边国家能对我国家安全造成 重大危害的不多,但能形成严重的“扰局”
• 判断之三:区外大国如不能借力,难以对 我国形成实质性的遏制封锁
(二)我东南沿海与南部沿海直面朝、韩、日本和 东南亚诸国,缺乏战略防御屏障,易受外部敌对 势力战时的打击
(三)中国黄海、东海、南海少大岛,不利于我国 控制此海域和保卫本土腹地
(四)北部失去蒙古,使我北方战略纵深大大缩短, 且使我东北和西北不能连成一片,使我北方的地 缘环境恶化,自卫且存在着大缺口,更遑论收复 面积17万平方公里的唐努乌梁海和其他的领土了。 如蒙古被敌对势力控制,对我的威胁就极大
《中国地缘战略》课件
2
周边国家争端
中国与一些周边国家存在领土和海洋争端,需要处理这些地缘战略挑战。
3
经济转型
中国的崛起带来经济转型的挑战,需要适应新的发展模式。
中国应对地缘战略挑战的策略
扩大开放
中国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增强自 身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
海权益
中国追求自己在海洋事务中的合法权益。
国际影响力
中国致力于提升自身国际影响力,塑造国际秩 序。
中国的核心利益和利益诉求
和平发展 民族安全 资源安全
中国积极推动和平发展,构建和谐国际关系。 中国确保民族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统一。 中国追求资源安全,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
中国的崛起与地缘战略挑战
《中国地缘战略》PPT课 件
中国地缘战略PPT课件大纲
简介
1 地理和人口概况
介绍中国的地理和人口概况,包括面积、人 口数量和分布。
2 地缘战略影响
探讨中国的地缘战略对中国发展和世界格局 变化的影响。
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
领土完整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周边稳定
中国关注维护周边和平稳定的地缘战略利益。
加强合作
中国积极与各国加强合作,促进 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改善邻国关系
中国努力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维护地区稳定和和谐。
中国地缘战略与国际格局
全球影响力
中国地缘战略在全球化背景下不断提升,对国际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多边合作
中国倡导和积极参与多边合作机制,促进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地区一体化
中国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和政治对话。
结论
比较教学案例:中国、印度、美国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
比较教学案例:中国、印度、美国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中国、印度、美国是现今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国家之一。
它们拥有广阔的国土面积和独特的地缘战略。
本文将对这三个国家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进行详细的比较介绍。
一、中国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于东亚,东临大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中国地势复杂,山地分布广泛,其中四川盆地、内蒙古高原、青藏高原和西南山区是中国主要的地理环境。
中国的南海、东海和黄海都是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海洋经济和国防的重要战略基地。
中国还需要掌握所谓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之间的大片海域,以保护自己的海洋利益和资源。
中国的陆地边界与13个国家接壤,在地缘政治和军事领域上也面临诸多挑战。
中国通过战略训练和武器研发来保持它在东亚地区的军事优势,建立了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
二、印度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印度是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国家,拥有3287.26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
该国地形起伏较大,包括广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西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北部和东北部的高原。
这个地缘位置使印度成为亚洲和世界政治经济的重要角色,仅次于中国。
印度的地缘战略主要在于对其边境和周边国家的控制,包括中国、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等邻国。
印度也是印度洋的重要国家之一,有着重要的海上地缘战略。
印度还面临包括核威胁和边境冲突在内的各种安全挑战。
三、美国的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美国是北美洲的主要国家,国土面积9220.95万平方公里。
美国各地的地形和地貌因地理位置而有所不同,包括阿拉斯加的冰川区、塔斯曼尼亚岛、美国西部高原和莫哈韦沙漠等。
美国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水源,以及良好的交通系统和技术与经济实力。
美国的地缘战略主要在于维护其超级大国地位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
美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常之一,在地缘政治和军事领域上拥有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美国军事基地也分布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三国之间的区别和共同点中国、印度和美国在国土面貌和地缘战略上都有各自独特的特点。
对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了解
对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了解
中国的地缘环境是复杂的,涉及其东、南、西、北部各地区的诸多国家和地区。
东部地中海地区,中国与朝鲜、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加坡、菲律宾等国家接壤;西部地区,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等国家毗邻;南部地区,中国与泰国、缅甸、老挝、越南、柬埔寨等国家接壤;北部地区,中国的北部边界同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界,中国的定义地缘政治地位开始运作,中国同苏联过去有过紧张的交往,不过目前似乎改善了。
目前,中国包围着数十个国家,内部也历经着动荡不安,地缘政治上有关台湾海峡水域安全的重要性更是令人瞩目。
此外,中国面临着外部信息安全和宗教改革的挑战,以及由于发展中缺乏对社会安全的保护而带来的新的技术威胁、民族自治地区和涉及到的反恐联盟等安全挑战。
中国的地缘环境和地缘政治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安全挑战。
中国政府和人民现在正在努力应对这些挑战,力求保持和邻国的关系紧密、友好而稳定。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今日中国论坛》杂志社突破困境——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林宏宇可以说,世界诸大国中,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最为恶劣。
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分布着利害交织的15个国家,其中2个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8万多公里海界对面的6个国家中,至少有4个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爆发,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种严峻形势更加凸显。
当前中国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可谓冷战结束20年来最为严峻的时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形势呢?我们该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呢?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当前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源于近代以来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演变大约可分为3个阶段:(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东亚“朝贡体系”崩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视为中国近代以来地缘环境的第一阶段。
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经过激烈的抗争,古老的中国终于突破西方的围堵,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塑了东亚地缘战略环境结构。
(二)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1991年冷战结束,这是一个调整的阶段,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努力调整其国际角色,较好地适应了美苏争霸的地缘战略环境,并成功转型生存下来。
(三)从1991年起至2030年左右为第三阶段,这是中国努力突破西方新的一轮围堵,实现和平崛起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将呈现从动荡渐趋于稳定的特点。
当前的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正处在第三阶段的“时间中值”位置上,也即由不稳定趋向稳定的时间节点上。
这个节点在宏观上表现为当前中国和平崛起进程遭遇现存的国际体系的空前挑战,在微观上则表现为周边地缘环境中诸多不稳定因素能量的集中释放,周边安全问题频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透析可以说,世界诸大国中,中国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最为恶劣。
2.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界分布着利害交织的15个国家,其中2个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1.8万多公里海界对面的6个国家中,至少有4个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争议。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崛起日益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中国崛起所面临的国际体系压力也与日俱增,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中国周边地区的不稳定因素频繁爆发,如最近发生的“黄岩岛事件”就是一个例子,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实施,这种严峻形势更加凸显。
当前中国的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可谓冷战结束20年来最为严峻的时期。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形势呢?我们该如何突破这种困境呢?从历史视角来看,中国当前的周边地缘战略环境源于近代以来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
笔者认为,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演变大约可分为3个阶段:(一)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的东亚“朝贡体系”崩溃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可视为中国近代以来地缘环境的第一阶段。
这是一个激烈动荡的阶段,经过激烈的抗争,古老的中国终于突破西方的围堵,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重塑了东亚地缘战略环境结构。
(二)第二阶段从1949年至1991年冷战结束,这是一个调整的阶段,中国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努力调整其国际角色,较好地适应了美苏争霸的地缘战略环境,并成功转型生存下来。
(三)从1991年起至2030年左右为第三阶段,这是中国努力突破西方新的一轮围堵,实现和平崛起的阶段。
这个阶段中国的周边地缘环境将呈现从动荡渐趋于稳定的特点。
当前的中国周边地缘环境正处在第三阶段的“时间中值”位置上,也即由不稳定趋向稳定的时间节点上。
这个节点在宏观上表现为当前中国和平崛起进程遭遇现存的国际体系的空前挑战,在微观上则表现为周边地缘环境中诸多不稳定因素能量的集中释放,周边安全问题频发。
中国面临的诸多周边安全问题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伴随着中国战略崛起的进程。
这些问题中既有周边区域内国家的双边、多边因素,也有国际体系内权力转移的因素。
从区域视角来看,中国当前的周边地缘不稳定因素主要分布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等四个次区域,形成环绕中国的“地缘不稳定圈”。
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5条“地缘冲突带”:东欧与巴尔干半岛冲突带、中东地带、中亚地区、南亚次大陆的印巴地带以及亚太的“第一、二岛链”。
中国处于亚太海陆交汇的地位位置决定了中国周边地缘不稳定因素的多方向性,后四条冲突带都与中国的周边地缘安全息息相关,是危及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的蛰伏地带。
而在我国周边地缘区域内部,又有众多的双边与多边因素,涉及到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以及其它中小国家的国家利益。
特殊的地缘特点与历史遗留问题决定了中国周边安全与争端将呈现出范围广、多发性、复杂性等特点。
与中国有较大利害关系的邻国分别处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等区域,正好位于多条“地缘冲突带”上,其中,东北亚的日本、韩国与中国台湾地区,东南亚的越南、印尼、菲律宾、新加坡、缅甸,南亚的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中亚的吉尔吉斯斯坦等是关键点。
这些国家(地区)要么和我国有领土、领海纠纷,要么因其特殊的地缘位置而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
在过去,这些矛盾基本属于单纯的双边性质,而在当前的特定时期,这四个次区域内的不稳定因素却产生了人为的“联动效应”:要么不发生,要么是同时或连续发生并呈逐一蔓延之势,导致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到处冒烟”,而我国也疲于逐个应对,精力分散,战略处境较为被动。
而在当前我国周边地缘安全问题中,美国是最关键的因素。
近年来,奉行“重返亚洲”战略的美国,把遏制中国过快崛起、管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作为其最重要的战略目标。
因此,我们可通过分析美国的战略意图,来透析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
首先,扰乱中国的东南部地缘安全环境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首要选择。
当前的东亚(含东北亚、东南亚)地缘格局始于“二战”后,总体上是美日韩与中俄朝的南北对峙。
在新时期,对于美国来说,具有冷战色彩的东亚对峙显然须让位于遏制中国迅速崛起这一战略目标。
此时,美国60多年前为中国“量身定做”的“第一、二岛链”就派上了用场,处在岛链上的诸如日本、韩国、菲律宾、印尼、新加坡等美国盟友也就自然走上了前台,无独有偶,这些国家又与中国有领土、领海争端或有重大利益冲突,这为美国“定向引爆”岛链提供了绝佳机会,而“定向引爆”的直接信号便是美国高调“重返东南亚”。
体系权力转移,周边国家“借美抑华”与“美国重返亚洲”正向互动。
金融危机后,美国单极霸权加速衰落,尽管美国在亚洲的强大影响与控制仍在,但随着中国在亚洲的强劲崛起,美国与中国在亚洲的现实利益、地缘政治及区域主导权争夺的较量将更激烈,这种“权力转移”与新地缘政治构建的过程,或为某些地区的冲突潜能释放提供可能。
总体上,这种战略态势的主要特征是:美国加大对华遏制力度与周边国家“借美抑华”形成正向互动,这对中国的地缘安全压力可谓是“里应外合”。
因此,当中日、中韩、朝韩、中菲之间出现双边问题时,我们总会看到美国的身影,现实利益之争使得这些国家需要借重美国来对抗中国,美国正是利用此点来怂恿这些国家对抗中国,从而达到扰乱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的目的。
其次,扼守中国的海陆能源通道是美国遏制中国的第二选择。
充足、安全、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中国和平崛起的重要条件,而目前中国90%的石油进口必须通过马六甲海峡和“第一岛链”,这两个地方很有可能成为西方遏制中国崛起的“战略阀门”,成为中国能源安全的瓶颈。
而中国要避开“马六甲困境”与“第一岛链”的战略通道选择有二:其一是修建经巴基斯坦到中国新疆的陆路通道,其二是经海上运输至缅甸后再转陆运到中国西南边陲。
为了破坏这两条可能的战略通道,处在岛链之外的印度、越南等国也被美国拉入遏制中国的行列。
美国充分利用印度、越南与中国有领土与领海争端的背景,把印度、越南的特殊地缘位置变成扼守中国能源陆地通道的关键点。
因此近年来,人们经常看到印度、越南在美国的挑动下频繁异动,印度不断在中印、印巴边境增兵,而越南则大张旗鼓地拿“南海问题国际化”来做文章。
同时,美国驻阿富汗部队以反恐为借口,多次未经允许,深入巴基斯坦境内,这样使得中国第一条陆上能源战略通道面临“南北夹击”之势。
而在缅甸方面这种态势更加明显。
缅甸是东南亚国家中既与中国双边关系较好又拥有独特地缘地位的国家,但美国“重返东南亚”后,缅甸局势日益恶化,内外交困,抛开表面现象,就可看到美国的战略布局。
缅甸丰富有着丰富的油气和矿产资源,已成为中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之一,同时,中缅合作也为中国直接进入印度洋的打开了陆上通道,直接避开了“马六甲困境”。
美国现在对缅甸政府软硬兼施,意图打破中国既定能源战略,而缅甸政府也面临巨大压力,2008年的“果敢事件”、2011年的“密松水电站搁置事件”则是风向标,2012年3月,昂山素季赢得选举,缅甸国内政治生态开始向西方偏移,下一步很可能便是寻求西方的解除制裁,在这样的态势下,中国的第二条陆上能源战略通道也面临重大威胁。
第三,破坏中国周边的区域经济合作也是美国遏制中国过快崛起的重要考虑。
在实施扰乱中国东南部地缘形势、控制中国海陆能源通道后,遏制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便是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另一核心步骤。
其中,破坏中国周边的区域经济合作就是近年来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重要内容。
新世纪以来,中国先后构建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区”、“中日韩自由贸易区”等周边区域经济合作机制,这些机制构成了中国地缘经济依托的根基。
因此,不断冲击、破坏中国地缘政治依托,削弱中国地缘经济影响力,便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崛起的现实手段。
在这种考虑下,美国近年在东北亚、台海、南海、南亚不断加强对中国的军事压力并不断恶化中国周边地缘安全形势,使菲律宾、韩国甚至日本等国家充当马前卒去迫使中国让步,来为即将到来的美中博弈准备筹码,竭力阻止中国地缘经济依托的形成,维护美国西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区的经济主导权。
除了上述美国因素之外,今年以来在我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中还出现以下几个令人担忧的新情况:其一,俄罗斯开始关注东南亚。
在中越南海问题矛盾激化之时,俄罗斯却加强对越南军售,承诺要和越南共同开发南海的油气资源;而在此次中菲黄岩岛对峙的前期,1月31日,俄罗斯“潘捷列耶夫上将”号反潜舰进入菲律宾马尼拉湾,2月3日才离开,这是1996年以来俄罗斯军舰首次停泊在菲律宾。
这些迹象表明,俄罗斯可能是今后中国在处理南海问题时需要考虑的另一大国因素。
其二,蒙古国与北约的关系取得重大突破。
蒙古地处中俄之间,战略地位显要。
如果在蒙古设置军事基地,只需部署部分机动部队和中程导弹,就可起到对北亚、东亚、直至中亚地区的战略威慑作用。
2012年3月,北约与蒙古国正式签署了合作伙伴协议,标志着蒙古与北约关系取得重大突破,为进一步拓展双方合作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
蒙古希望借助“第三邻国”,平衡中国和俄罗斯两大邻国的巨大影响力。
而北约拉拢蒙古国则是其东扩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在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背景下,蒙古国对北约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
蒙古国倒向北约,使美国与北约完成围堵中国的陆上包围圈的布局,如果美国后期在蒙古国驻军,则会使中国北方面临美国与北约的直接军事威胁。
其三,金融与经济安全问题的地位日益上升。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金融与经济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的首要安全问题,同样也是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安全问题之一。
中国要将主要精力和注意力都应集中于金融经济领域,只要中国金融与经济安全不出现问题,那么,当前阶段的中国周边地缘安全上问题就不会动摇中国崛起的根基。
总之,当前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的紧张是中国战略崛起的必然结果,是现存国际体系内权力转移的必然结果。
美国因素是影响当前中国周边地缘战略安全环境的首要因素,遏制中国过快崛起、管控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是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首要目标。
未来几年,中国仍将面临空前的周边安全压力,这种压力将一直持续到中国的力量强大到美国所认为的“难以打倒”的程度时才会自动消失,从而实现中国周边地缘战略环境的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