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物理与技术-7薄膜的物理性质--(1)薄膜的力学性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 功函数:把一个电子从固体内部刚刚移到此物体表面所需的最少的能量。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三种附着力: 范德华力、静电力、化学键力
物理吸附
①范德华力 短程力,当吸附原子间的距离略有增加,力迅速趋 向于0.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扩散附着
通过中间层附着
宏观效应附着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简单附着
7.1.1 薄膜的附着力
(a)简单附着: 是在薄膜和基体之间存在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由两个接
触面相互吸引形成的。当两个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相互接 触时就易形成这种附着。(如真空蒸镀)
附着能 : Wfs = Ef + Es - Efs
解决方法:在薄膜基片间加入另外一种材料,形成中间过渡层。 如:玻璃片上镀金膜,先镀很薄的铬,铬从氧化物基片中夺取氧 形成氧化物,有较强的附着力;然后再镀金,金膜与铬形成金属 键,提高附着性。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④沉积方式: 溅射强于蒸发,电压(溅射)高→附着好 ∵溅射粒子动能大,轰击表面清洗且使表面活化;又
有各种微孔或微裂缝时,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入射到基体表 面上的气相原子便进入到粗糙表面的各种缺陷、微孔或裂缝 中形成这种宏观机械锁合。如果基体表面上各种微缺陷分布 均匀适当,通过机械锁合作用可提高薄膜的附着性能。
双电层吸引(静电力)是由薄膜与基体间界面处形成双电层 而产生吸引。因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两者间 发生电子转移在界面两边积累起电荷。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薄膜附着的类型
薄膜的附着可分为四种类型: (a)简单附着 (b)扩散附着 (c)通过中间层附着 (d)宏观效应附着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的四种类型示意图(图7-1)
简单附着
方法:在基片上镀一层薄金属层(Ti、Mo、Ta、 Cr等).然后,在其上再镀需要的薄膜,薄 金属夺取基片中氧 中间层表面掺杂。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d) 通过宏观效应的附着: 包括机械锁合和双电层吸引。 机械锁合是一种宏观的机械作用。当基体表面比较粗糙,
(b)扩散附着: 是由于在薄膜和基体之间互相扩散或溶解形成一个渐变
的界面。
实现扩散方法: 基片加热法、离子注入法、离子轰击法、电场吸引法。 基片加热法:加温 离子轰击法:先在基片上淀积一层薄(20-30nm)金属膜, 再用高能(100KeV)氩离子对它进行轰击 实现扩散 再镀膜 电场吸引法:在基片背面镀上导体加电压 吸离子
②静电力—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 接触后发生电子转移→界面两边积累Fra Baidu bibliotek负 电荷 → 静电吸引
物理吸附能:0.001eV~0.1eV
③化学键力(化学吸附能0.1-0.5eV)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价电子发生了转移, 短程力,不是普遍存在。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须注意:T↑→薄膜晶粒大→热应力↑→其它性能变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③引入中间过渡层 某种材料与一些物质间附着力大,与另一些物质的附
着力却可能很小。如:
(1)二氧化硅-玻璃→附着好;二氧化硅-KDP(磷酸二氢 钾)晶体→附着差 (2)金-玻璃→附着差;金-铂、镍、钛、铬等→附着好
薄膜物理与技术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宋春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概述
由于薄膜材料的不同,各种薄膜(如金属膜、 介质膜、半导体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了解 薄膜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及磁学性质, 对薄膜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2 薄膜的电学性质 7.3 薄膜的光学性质 7.4 薄膜的磁学性质 7.5 薄膜的热学性质
Ef—薄膜的表面能; Es—基片的表面能; Efs—薄膜与基片之间的界面能
两个相似或相容的表面接触:
Efs↓
Wfs↑
两个完全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接触
Efs↑
Wfs↓
简单物理附着------薄膜与基片间的结合力-------范德华力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溅射镀膜比蒸发镀膜附着牢,因为溅射粒子动能大 扩散。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c)通过中间层的附着:
在薄膜与基片之间形成一个化合物而 附着,该化合物多为薄 膜材料与基片材料之间的化 合物。由于薄膜和基体之间有 这样一个中间层, 所以两者之间形成的附着就没有单纯的 界面。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薄膜的主要力学性能: 附着性质—由薄膜成长的初始阶段 内应力 机械性能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1.附着现象
附着问题是制备薄膜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制 备薄膜时首先考虑它是否能牢固地附着在基体上。
从宏观角度看,附着就是薄膜和基体表面相互作用 将薄膜粘附在基体上的一种现象。附着是与薄膜在基 体上存在的耐久性及耐磨性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概念。 薄膜在基体上附着的牢固性因薄膜材料和基体材料的 不同而不同。
有利于原子向基片中扩散,→附着强
电镀膜的附着性能差(∵有一定数量的微孔)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机械方法数种如下:
2.1.3 增加附着力的方法
①清洗基片 污染物导致薄膜与基片不能直接接触→范德华力大 大减弱→扩散更不可能→吸附性极差
解决方法:基片清洗→去掉污染层(吸附层使基片 表面的化学键饱和,从而薄膜的附着力差)→提高 附着性能。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②提高基片温度 提高温度,有利于薄膜和基片之间原子的相互扩散 →扩散附着有利于加速化学反应形成中间层 →中间层附着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三种附着力: 范德华力、静电力、化学键力
物理吸附
①范德华力 短程力,当吸附原子间的距离略有增加,力迅速趋 向于0.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扩散附着
通过中间层附着
宏观效应附着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简单附着
7.1.1 薄膜的附着力
(a)简单附着: 是在薄膜和基体之间存在一个很清楚的分界面。由两个接
触面相互吸引形成的。当两个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相互接 触时就易形成这种附着。(如真空蒸镀)
附着能 : Wfs = Ef + Es - Efs
解决方法:在薄膜基片间加入另外一种材料,形成中间过渡层。 如:玻璃片上镀金膜,先镀很薄的铬,铬从氧化物基片中夺取氧 形成氧化物,有较强的附着力;然后再镀金,金膜与铬形成金属 键,提高附着性。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④沉积方式: 溅射强于蒸发,电压(溅射)高→附着好 ∵溅射粒子动能大,轰击表面清洗且使表面活化;又
有各种微孔或微裂缝时,在薄膜形成过程中,入射到基体表 面上的气相原子便进入到粗糙表面的各种缺陷、微孔或裂缝 中形成这种宏观机械锁合。如果基体表面上各种微缺陷分布 均匀适当,通过机械锁合作用可提高薄膜的附着性能。
双电层吸引(静电力)是由薄膜与基体间界面处形成双电层 而产生吸引。因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两者间 发生电子转移在界面两边积累起电荷。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薄膜附着的类型
薄膜的附着可分为四种类型: (a)简单附着 (b)扩散附着 (c)通过中间层附着 (d)宏观效应附着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的四种类型示意图(图7-1)
简单附着
方法:在基片上镀一层薄金属层(Ti、Mo、Ta、 Cr等).然后,在其上再镀需要的薄膜,薄 金属夺取基片中氧 中间层表面掺杂。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d) 通过宏观效应的附着: 包括机械锁合和双电层吸引。 机械锁合是一种宏观的机械作用。当基体表面比较粗糙,
(b)扩散附着: 是由于在薄膜和基体之间互相扩散或溶解形成一个渐变
的界面。
实现扩散方法: 基片加热法、离子注入法、离子轰击法、电场吸引法。 基片加热法:加温 离子轰击法:先在基片上淀积一层薄(20-30nm)金属膜, 再用高能(100KeV)氩离子对它进行轰击 实现扩散 再镀膜 电场吸引法:在基片背面镀上导体加电压 吸离子
②静电力—薄膜和基体两种材料的功函数不同, 接触后发生电子转移→界面两边积累Fra Baidu bibliotek负 电荷 → 静电吸引
物理吸附能:0.001eV~0.1eV
③化学键力(化学吸附能0.1-0.5eV)
共价键 离子键 金属键
价电子发生了转移, 短程力,不是普遍存在。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须注意:T↑→薄膜晶粒大→热应力↑→其它性能变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③引入中间过渡层 某种材料与一些物质间附着力大,与另一些物质的附
着力却可能很小。如:
(1)二氧化硅-玻璃→附着好;二氧化硅-KDP(磷酸二氢 钾)晶体→附着差 (2)金-玻璃→附着差;金-铂、镍、钛、铬等→附着好
薄膜物理与技术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宋春元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概述
由于薄膜材料的不同,各种薄膜(如金属膜、 介质膜、半导体膜等)都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了解 薄膜的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及磁学性质, 对薄膜的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2 薄膜的电学性质 7.3 薄膜的光学性质 7.4 薄膜的磁学性质 7.5 薄膜的热学性质
Ef—薄膜的表面能; Es—基片的表面能; Efs—薄膜与基片之间的界面能
两个相似或相容的表面接触:
Efs↓
Wfs↑
两个完全不相似或不相容的表面接触
Efs↑
Wfs↓
简单物理附着------薄膜与基片间的结合力-------范德华力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溅射镀膜比蒸发镀膜附着牢,因为溅射粒子动能大 扩散。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c)通过中间层的附着:
在薄膜与基片之间形成一个化合物而 附着,该化合物多为薄 膜材料与基片材料之间的化 合物。由于薄膜和基体之间有 这样一个中间层, 所以两者之间形成的附着就没有单纯的 界面。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薄膜的主要力学性能: 附着性质—由薄膜成长的初始阶段 内应力 机械性能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1.附着现象
附着问题是制备薄膜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因为制 备薄膜时首先考虑它是否能牢固地附着在基体上。
从宏观角度看,附着就是薄膜和基体表面相互作用 将薄膜粘附在基体上的一种现象。附着是与薄膜在基 体上存在的耐久性及耐磨性有直接关系的重要概念。 薄膜在基体上附着的牢固性因薄膜材料和基体材料的 不同而不同。
有利于原子向基片中扩散,→附着强
电镀膜的附着性能差(∵有一定数量的微孔)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附着力的测试方法 机械方法数种如下:
2.1.3 增加附着力的方法
①清洗基片 污染物导致薄膜与基片不能直接接触→范德华力大 大减弱→扩散更不可能→吸附性极差
解决方法:基片清洗→去掉污染层(吸附层使基片 表面的化学键饱和,从而薄膜的附着力差)→提高 附着性能。
第七章 薄膜的物理性质
7.1 薄膜的力学性质
7.1.1 薄膜的附着力
②提高基片温度 提高温度,有利于薄膜和基片之间原子的相互扩散 →扩散附着有利于加速化学反应形成中间层 →中间层附着